第一篇:打往天堂的电话读后感700字
当我认真的翻开《阅读个性化平台》这本刊物,我看到了这样几个大字“打往天堂的电话”怎么会有打往天堂的电话呢?难道文章的主人公会什么秘绝不成?我相信忠诚的读者也会这么想吧!于是,我怀着好奇不解的心情看起了《打往天堂的电话》。
当我把这篇文章读完之后,生活中从不轻易流泪的我,已被那感人肺腑的文章溢满眼眶。这篇文章为什么一个不流泪的女生而流泪呢?可能是这里感人的“机关”数不胜数。
一位十五六岁的女孩子,在一个星期六的上午,到一个报亭打电话。但是她说了半天也没打通,只是对着电话白说,其实这个小女孩是一个失去了妈妈的人她想通过电话,想别人一样跟妈妈打打电话,述说心里话。以后,作者相约每个周六上午,小女孩来打“免费电话”!我相信,忠实的读者们,当你们看完这篇作文时,你们会流出那咸咸的眼泪。“天堂”这两个简短而有力的字眼,它是个平凡人看不到的地方。一个人去世了,才回到天堂去,它意味着人的心酸,意味着那热滚滚的泪水正在滴到每个人的心里。
一个善良的十六七岁的小女孩,贫困的生活不得不让她离开了在十几年里熟悉的家乡,离开了那充满憧憬的校园,离开了她那想念的亲人。一个人独自来到深圳这个让她陌生而无所适从的城市。
“妈妈,妈妈,我跟玲子姐姐到了深圳,我现在进了一家电子厂,工资好高,经常加班,加班费可多了,我这个月发了716元钱,我寄回去给弟弟做学费,还有 给阿爹买化肥,还给姥姥买药……”我模模糊糊记得有一句话,这句话是小女孩在电话里的话语。
我们感动了,我们流泪了,我们深思了。让我们借助一根电话和一个不存在的号码,达到人间的心和天堂的心连接起来,记住《打往天堂的电话》……
第二篇:《打往天堂的电话》读后感
今天,在冷冷的冬日里,我品读了作文阅读个性化平台的文章。其中有一篇美文的标题很吸引人的眼球——打往天堂的电话。我心想:什么电话能打往天堂?这该不是一个神话故事吧!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看完这篇文章。看完之后,我被深深震撼了——这不是一个神话或童话故事,而是一个充满人间真情的真实故事。
这篇文章写的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农村女孩,为了姥姥的药费、父亲的农资费、弟弟的学费,来到陌生的城市打工,并且在每个星期六都要给早已去世的母亲打一次天堂的“亲情电话”,报报平安,叙叙家常。
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平静。一个小女孩,正值花季,本该是坐在教室读书,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她却过早地承担起照顾全家的重担。她告别熟悉的家乡,离开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离开自己的亲人,来到人地两生的深圳打工。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但是,她可以借助一根电话线和一个不存在的电话号码,将心与心连接起来,把天堂与人间融为一体。
故事中的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打电话时,“报喜不报忧”。不是很高的工资和不是很好的环境,她却是那么的满足。生活的艰辛,她不想表露,她不想让别人担心,她心中只有他人。她想念家乡和亲人,是那么的痛彻心扉。她感谢报亭的老板,他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一个微不足道的帮助,让我们都体会到人间真情的温暖。
读了这篇美文,我的触动真的很大,我自然对我们的生活大发感慨。我们生活在温暖的大家庭里,吃穿不愁,小学生读后感大全明亮的教室,可爱的同学,舒适的小床,甜蜜的梦……可是我们常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调皮、任性,有时还制造一点状况,让老师和父母担心,想一想我真后悔。为了报答父母和老师的辛勤劳动,我们要珍惜每一天,让每一天都有收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现在在慢慢储蓄爱,并把爱传递。只有懂得亲情、懂得爱的社会,才更和谐。
第三篇:《打往天堂的电话》的读后感
记得我曾经阅读过这样一篇文章《打往天堂的电话》主要内容写的是一个小女孩,每天通过一个电话,打给已在天堂的妈妈。和她说说心里话。从这篇文章中,我懂得了:母亲就如一片树荫,给了我们一片凉爽,为我们撑起一片天,她的爱是最真切的,最博大无私的。如果天堂真有电话存在,请让我和她一起跟妈妈说声:“妈妈,我爱你!”这也使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在生病时,是谁守在床边?是谁彻夜不眠?是母亲,是她在用自己的手不停地抚摸着我。爱是人世间最真诚的的东西,每个人都要拥有爱,每个人都有内心最真实的悸动。母爱是世界上最大的爱,有了母爱才有生命的开始,历史的延续,母爱沉浸于万物之中,光明与天地之间!
我们每个人都有母亲,母亲给予了我们爱,在困境面前,也是母亲第一个站出来给我们鼓励。如果困境是一种学校,那么母亲则是孩子最好的导师。每一个幼小的,脆弱的生命,都会在母爱的呵护,关怀下坚强起来。母亲在关爱我们的同时,其实也交给了我们人的道理——要学会给予,她是一种美德,一种高尚的情操。或许有些人在物质上并不富有,但只要愿意给予,我们就会成为精神上的富翁。母爱吴增,与世长存!
第四篇:山羊不吃天堂草读后感700字
暑假前,学校向我们推荐了一些假期中读的好书,我买了好几本,因为临近期末,学习紧张,我把它们推在了书房。
暑假中的一天,闲来无事,我随手翻了几页著名作家曹文轩写的《山羊不吃天堂草》,感到写得蛮好的,就决定读下去。
这是一部生动易读却又耐人寻味的长篇少年小说,讲诉了一群饥饿的羊,面对一片长的高贵诱人的“天堂草”却不肯将头低下,数天后,竟一只只饥饿的死去。由于生活的所迫,小主人公明子不得不离开故乡,跟着“师傅三和尚”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谋生,但不管他们怎么努力却似乎永远也不可能走进这个世界。它描写了小主人公明子心路的坎坷,情感的起起伏伏,经过一个个困难,凭着坚强的意志力,不服输的信念,排除一个个困难,最终获得了朋友的友情,师傅的肯定,世人的接纳,而取得胜利。
读完了这本书,我受到了很多启发,明子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都能体现出正直、善良的精神。而我呢,从小就生活在一个福窝里,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被爸爸妈妈呵护着,可我和明子比起来,虽然条件有着天壤之别,可品质比起来,明子比我的品质要高很多,我真是自愧不如呀!他还不贪图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是自己的就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决不归为己有。明子还是一个十分重感情的人,他待人很好,因此大家都很喜欢他。从他的身上,我学到了许多,以后我一定也要向明子那样坚强、正直、善良,做不贪图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那样的人。
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值得新的少年一代仔细品味读完了这本书,我对《山羊不吃天堂草》这个题目也有了些理解,因为那不是属于山羊自己的草。我想,这也是整本书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吧。
第五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读后感700字
有一天毕淑敏与朋友聊天,她说“我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是啊,像毕淑敏这样温文尔雅,才思敏捷的女性,谁能想象她会打人呢?
然而她的孩子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间屋子里很静。我相信如果当时我在场的话,一定可以看到和作者聊天的大人们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
这就是毕淑敏的《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篇文章的开头所描写的场景。
童言无忌,作者幼小的孩子说出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
毕淑敏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却也是一位普通平凡的母亲。她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以及奖赏都无一建树之后,她同大多数中**亲一样,看着顽皮的孩子无计可施,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
殴打,这是典型的中国式教育,虽然世界上其他国家也存在这种事情,但是中国普遍存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挨过打,我也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殴打,对于每个孩子都是可怕,伤心,令人疼痛的事情。毕淑敏说:“我谨慎的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它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的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是不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够像毕淑敏所说的那样,谨慎的使用殴打呢?很显然不是那样的,有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丢了他的脸,或者在心情不好的时候,偏巧孩子犯了一点错,便开始打孩子,拿孩子泄气,这种镜头我们经常在电视剧或者电影以及日常的生活中看到。
但当家长们看到自己的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惊恐和愤怒的眼睛时,他们怕孩子们会怨恨自己,于是就冠以“这是为了你好”借口。
当大人们把打孩子的次数逐渐增多,当大人们越来越多的用“这是为了你好”理由来打孩子,孩子便会发自内心的畏惧家长,畏惧他们的拳头。
各位家长们,你们可知道孩子人生中最好的启蒙老师就是你们呀,你们的一言一行甚至习惯都会影响孩子,你们用暴力管教孩子,孩子也会学的暴力,然后暴力对待他们的孩子,把打孩子当成家常便饭,形成恶性循环。
打孩子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直到近两年,形势才有所改观,家长变得开放了许多。
我认为,每个孩子都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没有冰冷的拳头的美好的世界。面对孩子的种种错行,当然不能坐视不管,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奖惩兼备,循序渐诱,不要老拿武力说事。连那些残暴的恶徒都能被感化,难道孩子不能吗?只要有足够的耐心,我相信随着日月的轮回,随着你们的一举一动,他们也会有所改变,他会从你照顾受伤的小动物,施舍乞丐知道了善良的美好;他会从你挺身搭救朋友,体验到了友谊的重量;他会从你打碎了花瓶没有推托撒谎,感到了诚实的可贵……
当孩子犯了错事,想想你自己小的时候,想想你被打后的疼痛,以及愤恨,想一想孩子为什么会犯错。在你克制不住自己的冲动想要打孩子时,冷静的思考一下。
天真烂漫是我们的本性,犯错也是我们人生道路中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请不要用殴打来惩罚我们。就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构筑自己理想的世界吧。请家长们放下“屠刀”立地“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