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生分界点的杂文随笔
自以为是流浪生死间的旅客,实际上不过平平凡凡的世俗人。
爱好不多喜欢偷懒。独特与否不知,倒常说些哗众取宠的话。
经历啊,就那样。没见过世面的土鳖,专科学历北漂过一阵,学的是计算机编程,却想当个诗人。
我不知你怎样看待校园,在我眼中校园是一个缩小版的世外桃源,隔绝了许多世俗里的烟火气。
也正是如此,我们缅怀校园,缅怀的不仅仅是校区里的一花一树,更多的还有自己纯真烂漫的童年,与小伙伴们之间质朴不参杂利益的友谊,以及那些明明很简单却让你我很快乐的童年趣事。
今天要介绍的学校是我的高中,乐平中学。她很好,很美丽,也很善良。可我却常对她怀抱着遗憾与莫名的情愫。
如图
我常想,人的一生总会有一个分界地带,人迈入这个分界后便渐渐告别过去的自己,迎接新的人生。从孩子到成年,从简单到复杂,我的人生分界点即是乐平中学(乐中)。
乐中校区里有几株有些年头的银杏,具体何时栽种我亦不知,只知在浊某小学时它们便已茁壮。
小学时年幼的我喜欢放学之后跑去乐中,在那几株银杏树旁的石凳上写作业。那时不时有风吹过,飘落的银杏叶便随意地降在作业本上。
我用稚嫩的手轻轻将它拾起,靠近鼻尖微微一闻,是说不清的树叶香气。将叶根放进嘴中咀嚼,那是一股淡淡的苦涩。
后来,大约七八年后我考入了乐中。还是在同样的小院里,同样的银杏树下,我被一群不良少年围殴。
起因很荒谬,仅仅是我将一枚硬币抛接着玩,没砸着谁也没妨碍着谁,那群不良少年就以为我“嚣张”,故而要教训一下我。
剧本也挺荒诞不经的,那群少年先是按照电影《古惑仔》里的情节,问我是“谁罩的”。我一问三不知,搞的他们好不尴尬,戏没法演于是他们也不按照脚本来了,直接冲上来给我打了一顿。我当时也是愣头青啊,居然想着反抗,于是打的更凶了。
现如今回温旧事,恩怨早就放下,年轻气盛不懂事的孩子而已。只是我放下了,年轻气盛的少年们不一定会放过自己。后来有耳闻,那些不良少年有的犯事被关了起来。
路终究是自己选的。
年轻气盛,这四个字形容高中时的你我实在太过贴切。因为乐中是省重点的缘故,所以教学上师长们一直颇为用心。然而师长们用心归用心,架不住你我同学年轻气盛想要逃课上网。
逃课圣地,在主席台旁,林荫深处
乐中操场靠主席台处有一翘课圣地,那里阴暗无人,围墙又特别的低矮。我们逃课一族常组队翻墙而过,寻找墙外的自由与网吧。
后来有叛徒经受不住拷打泄了秘密,逃课圣地被师长们给知道了。师长们也是用心良苦啊,密密麻麻地给低矮的围墙顶上铺了层玻璃碎片。
可师长们铺的时候也没通知我们呀,于是乎在某个夜黑风高的逃课夜,惨案发生了。(没错,你懂的)
提起夜黑风高,我便想起了某一晚晚自习结束后天上昏黄的月。
那肯定是个特别的日子,天上的月一改往日的皎洁,明明是满月却被乌云笼罩着显得像残破了一般,那月光昏黄里带着一丝丝血色,暗淡又妖艳,闷绝且压抑,让人骨子里泛着窒息与绝望。
那窒息与绝望,就像是挂在教学楼外的横幅标语,“距离高考还有XX天”。
一次次地,用心良苦的班主任在课堂上对我们这些厌学的孩子们说现在回头还来得及,还能考上好的大学,她说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终于在距离高考数月前,她不再言语。
后来我上了专科,却是不知她老人家近况如何。我说呢,以我这样豁达的秉性,明明已经放下却还会一次又一次地梦见自己高中时“浪子后头”,发奋图强。是深心里觉得辜负了她的好意吧。
不过世事便是如此,人的一生若是能永不犯错固然最好,若是犯下的错误能够让自己记忆深刻,进而愈加谦恭,可能会有利于未来的道路走的更踏实。
去年过年,我特意重回了一趟乐中,不知不觉一别已近十年。乐中的样貌大抵还如往常,倒是墙更高,门卫更严了。想来那些想着逃课上网的少年们,他们是没赶上好时候。
第二篇:刺激人生杂文随笔
我很好奇,你人生中最期待的事情是什么?经历过的最刺激的事情是什么?到底是什么才能让你热血沸腾,激动异常?
昨天,在宿舍里大家一起谈天说地的时候,其中一位姑娘说到她想去大理看一看,一瞬间我们就都沸腾了。是啊,大理,多美啊,最重要的是,四个姑娘一起走出北京,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感觉就像,嗯,我歪头想了一想,对了,就像汤姆索亚历险记。
我想去走一走,不是一个人,一个人的旅途太孤单,是我没有勇气,又想要刺激。
我想穿着蒙古少女的漂亮衣服,戴着那些可爱的新鲜的头饰,和一群豪气万千又和蔼可亲的蒙古兄弟们,还有漂亮爽朗的蒙古姑娘们在夜晚明亮的星空下,围绕着那耀眼的篝火,手拉着手,尽情的欢唱歌舞。
我好想,在那辽阔的大草原上,骑着烈马穿着明艳的红衣狂奔,让风肆虐我的脸颊。
我好想,看着一对纯情的蒙古情侣,在那满是牛羊的青草地上深情的的情歌对唱。爱情的结合,没有功利,没有车房,只有草原和你。
我更想坐在世界上最高的秋千上,自由而疯狂的摇荡。越是美丽就越是危险。
我想,和我的爱人穿越深山老林,我们探过神秘的古墓,似乎窥探到古老而凄美的爱情故事,抑或是一带霸王背后深深的孤寂与凄凉。
千百年来,一将功成万骨枯,帝王就像太阳,将温暖照耀给别人,却将身边的人无情灼伤。。。
我想。。。
海子自杀了,他觉得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什么再能够吸引的了他了,他似乎看透了这个世界。
如果一个人的心平静的再也激不起一点波澜,是不是就离死亡不远了?
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肩负着各种各样的责任,有时候,身不由己。
因为看重的不一样,所以我们才有了彼此不同却又独一无二的人生。
我们就做特立独行的自己,不为别人眼中的自己而活。
写这篇文章,就是很好奇,很想和大家聊一聊你的热血,你的刺激,让彼此看到不一样的魅力人生。
第三篇:九十人生杂文随笔
住在我外婆隔壁家的阿太死掉了。
我记得她不会做家务,我和我外婆经常听到,她那嗓门细细的儿媳妇,在昏暗的堂屋里长一声短一声地数落她。她咳嗽,然后含含糊糊地分辨。
露天窗台像圮了一角,长绳上挂着湿漉漉的衣服,在风里面,飘一下,停一下。
她以前做过童养媳,一袋米一套衣服,她就买给了一个她不认识的男子。
男子早就去世了。总之我没有见过他。
而她的脸常年又是泛着病态的红。
村里女人说她有病。轻浮的老头说她对自己有意思。
她自己就像终年住在有爬山虎,青苔,露水的夹缝里,潮湿着,沉默着。
唯一会出门,是在村口等自己儿子,拄着拐。我姐姐讨厌这拐,她用它赶过我姐姐,因为我姐姐玩球的时候越过她家的边界。我姐姐不让我理他的问题,我们没见过他儿子。
我在学校门口见过他,他是那一带片儿警。
之后我就很久没有见过她了。
现在,住在我外婆隔壁家的阿太死掉了。
像路边抽掉生气的白猫。
第四篇:充电人生杂文随笔
一日,我孤身一人随团队出了趟远门,路上十多个小时车程的折腾,早已身心俱疲了。说句老实话,坐车上不弄点各自的喜好,吃吃零食、聊聊天也好,刷刷朋友圈、听听小曲也罢,有理由消遣旅途寂寞,打发时间。倘若没有这些那些的喜好,车上浮躁不安,那是必然的。身体一路劳累不说,心中的饥荒滋味,也可想而知,恐怕比坐车不吃饭更难熬。
用什么充实乘车生活,弥补身心的愉悦感,打消旅途疲惫感?于是,我开始把目光转向左右前后,很快留意到两个不同风格的人身上,他们有两种习以为常的消遣方法,便成了意外的收获。这两个人,各顾各的,把玩着各自的喜好,本来都和我毫不相间,但因读书与充电的关系,却引起了我的浓厚兴趣,并作进一步深入思考。
一位是中年男子,就坐在我的旁边,见他捧着本书,爱不释手,聚精会神地细嚼慢咽,像似品尝三珍海味一样,津津有味。他告诉我:“带本书走又不重不累,闲时拿出来翻翻,车上还可以解解闷,消磨时光。”我连连点头,表示认可或有同感。然而,坐在我前排位置上的另一个人,是个戴近视眼镜的小伙子,正低着头,专心致志地玩手机,沉醉在音乐、游戏中,不是听歌曲,就是全神贯注地玩游戏,偶尔还拿充电宝给手机充充电,一刻也没消停过。
年轻的导游过来凑热闹,套近乎,关切地打趣道:“小伙子,你的耳机是什么品牌的?我见都没见过,很特别的嘛!”小伙子这才抬起头来,说是某某某品牌的。导游又说:“能不能借我试听一下?如果效果不错的话,我也要去买一个。”小伙子有些不情愿,但为了顾及面子,慢慢开始从两侧的耳朵孔里,卸下正在享受美妙音乐的耳机,随手递给了导游……
日常生活中,带书有带书的好处,带手机有带手机的重要。特别是出远门,即便是带上手机没电了,照样可以借助电源和充电宝充下电,继续支持听歌、游戏等功能。如果没有带书,就意味着不能给心灵补充精神食粮,难以让大脑充电,无法给知识充电。但一个人,养成带书出门的习惯,培养自己阅读的兴趣,让读书走进生活,成为一种生活的常态,确实很难做到,也不那么容易。
手机没电,必须充电,这是表面上简单的常识。读书学习,不是伸手可及的、直接的,而是深层次客观形象的“充电”。众所周知,不给手机充电,使用功能必然出现罢工。而人们亦然,只有日复一日的学习,一点一滴积累的知识,宛如电量充足的“充电宝”。当我们的心灵感官饥饿时,觉得万般寂寞无聊,大脑就会发出“充电”指令。并通过读书学习,像接受反反复复的充电,渐渐积累知识,储蓄能量,随时支取,深度体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可一个人为什么要不断地学习充电呢?因为读书,不仅仅有助于丰厚的物质回报,便于科学理念的形成和树立,能医愚、能治穷、能疗病,更是提升人生境界,砺志明德,致远练达,美丽灵魂。
常言道:“读千卷书,行万里路。”书读多了,见多识广,视野开阔,站得高,望得远,脚下的路才会越走越长,懂得的道理自然也就多了。在读书过程中,循序渐进,领会消化,边读边用,活学活用,陶冶情操,培养情趣,识别善恶,明辨是非。并做到深读、实读、巧读,懂得取舍,注重思考,吸取精华,去掉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野蛮落后走向文明进步。即便是阅读消化不良,长期充当书本的“搬运工”,也是有益无弊,最起码能让书本上的知识,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不忘初心,读书学习,坚持充电,积聚能量,支撑起人生的精彩和生命的活力。通过阅读,多了充电人生,少了游戏人生,才能超越时空的局限和人类历史上先贤和伟人进行无声的交流和探讨,而不必回到过去回到从前;才能感受到茫茫宇宙的无限神奇,埃及金字塔的灿烂和瑰丽文化,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壮观和震撼,海洋世界的浩瀚和富饶,而不必亲临其境;才能从容应对纷繁多变的动态世界和处置繁杂的社会事务,启发智慧,找到“以简御繁”的参考答案,而不必摸着石头过河,进行无数次的探索与实践……
常常给手机充电,也别忘了给自己的人生充电。可是,对一个业余写作的爱好者而言,只要有时间、有机会,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无妨出门多走走,多看看,多听听,多想想,感受不同的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乡土人情,风光景致,人文历史,丰富知识面,不就拓宽了视野和创作思路,收获了心情和创作素材,丰富了人生阅历吗!只要我们的心灵家园充实丰满,精神就有了寄托,生命就有寄于厚望,生活也就少了空虚感、冷漠感。
行走的路上,人生因充电而精彩。
第五篇:人生不过如此杂文随笔
有些人坐飞机就能见到,有些人要坐时光机才能见到。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时间前行,更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记忆刻满青春之冕,我们身边的人也总是在不断更替,一段关系有时候断的悄无声息,有时候更让人措手不及。偶尔想到年少时光多少有些惆怅,却从来没有人告诉我成长是一件可以同时美好和扫兴的事情。
阿狸说:我们的一生,会遇到八百二十六万三千五百六十三人;会打招呼的是三万九千七百七十八人;会和三千六百一十九人熟悉;会和两百七十五人亲近;但最终都会失散在人海,人生从未有过永远,只有失散。
在这个世界上,一路来不断去尝试遇见新的人,开启新的故事,或许有些人,遇见的第一面也成为了人生中的最后一面。我们在世间遇到的每一个人,都以他们特有的角色,教会了我许多不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