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造人神话故事推荐

时间:2019-05-15 12:5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女娲造人神话故事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女娲造人神话故事推荐》。

第一篇:女娲造人神话故事推荐

中国神话故事种类繁多,有些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比如盘古开天辟地、神农伏羲,女娲补天、造人都是流传已久的神话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女娲造人神话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却单单没有人类。这世界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女娲一天当中能够变化70次。有一天,女娲走在这片苍莽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变得富有生气。

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女娲一时也想不出来。

她一直走呀走呀,走得有些疲倦了,于是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女娲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皱皱眉头,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皱眉头。女娲猛然醒悟了,这天地之间不就是少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吗?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这个世界呢?

这样想着,女娲顺手从池边抓起一团黄泥,搀和了水,在手里揉捏着,揉捏成了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奇迹出现了,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拥有了生命,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妈妈!”接着就是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对于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女娲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乐在心头,喜上眉梢。她给她创造的这可爱的小东西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更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

女娲对于自己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十分满意。于是,女娲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欢呼跳跃,嘴里总是喊着:“妈妈!妈妈!”这使女娲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和寂寞了。

于是,她又继续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女娲一直忙碌着,直到晚霞布满了天空,星星和月亮照耀着大地。夜深了,她只能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女娲又赶紧起来继续她的工作。

女娲一心想用这些灵敏的小生物来充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靠女娲一个人捏泥人,速度太慢,而她也已经忙碌得有些疲倦了。得想出一个提高效率的办法。想了好久,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女娲从崖壁上拉下一根枯藤,伸入泥潭里,将水搅浑成浑黄的泥浆,向地面上这么一挥洒,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先前用黄泥捏成的小人儿没有两样。“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许多新的人出现,大地上不久就布满了人。

大地上虽然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却还没有终止。她又考虑着:人类终究是要死亡的,怎样才能让人类长久地生活在大地上呢,难道要死亡了一批再创造一批吗?这未免太麻烦了。

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让男人和女人结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担负起养育婴儿的责任。这样,人类的种子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在增多。

第二篇:女娲造人教案

国培作业:任选题目完成一个作文的教学设计

敦化市青沟子乡学校:范建昌

七年级上《女娲造人》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全文浅显易懂,可以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并通过与《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比较理解神话中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然后让学生品味文中想像语段,从中感悟出人类诞生的一种喜悦感,最终体会到神话的能力。为了开拓学生视野,可以让其在课后收集一些人类诞生说的不同说法,让学生明白神话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想像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女娲的人物形象。

2、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课前准备:

1、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你知道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人类诞生说法)

3、PPT课件

教学方法:课堂上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采用讨论法。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同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海猿说、外星人说……)国培作业:任选题目完成一个作文的教学设计

敦化市青沟子乡学校:范建昌 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当你看到这个课文题目时,你们最想知道哪些问题?

(生自由答,可能的问题有: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女娲是个怎样的人?造出的人是什么样的?。。)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下面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快速的阅读课文,相信你们会得到解决的。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师:谁来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生回答,将学生提出的问题都要解决。

(过渡)师:从同学们刚才提问及回来来看充分体现了大家的智慧,相信下面的学习你们会有更好的表现,我们知道女娲造人的作者是袁珂,(出示课件)他可是一个神话大师,他一生创造并改编了许多神话作品,主要收录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山海经校注》里面,他给我们提出个问题(出示PPT):

《女娲造人》是根据《风俗通》的有关资料改编的,请认真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2、让学生齐读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找学生回答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找2-3个学生回答,然后明确看来大家和老师一样,更喜欢袁珂改编的,更生动,具体、有更多的想象。)

(过渡)师:大家分析的都很有道理,袁珂听了一定很高兴,那么袁珂这篇丰富了哪些内容呢?(PPT)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找一找?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整理归纳,当同学找到这样的句子时,让学生齐读一起感受,最后师明确:

1、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PPT)

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喜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喜怒哀乐

师:那么想一想,作者丰富的这些内容都是作者通过什么做到的?(想象PPT)

过渡)师:想象使文章更加生动的同进,也使女娲的形象更加鲜明下面让我围绕着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进一步探究课文。

四,分析女娲人物形象 出示PPT)国培作业:任选题目完成一个作文的教学设计

敦化市青沟子乡学校:范建昌 师:请同学们仔细在课文中找一找描写女娲的重要词句并划出来,然后分析女娲是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找――同桌之间交流心得――师巡视

师:你觉得女娲是个怎样的形象?原因说出“句子”来,重点的句子全班齐读感受。(找6-7个学生回答:勤劳、神通广大、多愁善感、聪明。。)

师:(明确)她既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又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孩子、勤劳的母亲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这就是神话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想象创造出的形象(PPT)板书:

女娲造人

神奇

想象

合理

神-―――女娲―――――人

四、感悟神话,想象练习。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神话,那么同学们试着给神话下个定义,(学生自由答,最后PPT明确)

师:神话是人类最早期的艺术创作,我相信大家对这些神话故事都很熟悉了(出示PPT)那么你们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生自由答)

过渡)师:神话的手法主要是想象,雨果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想象是人类最美的花朵,那么好,展开你的想象(出示PPT问题)

1、你对女娲造人的方法有更神奇更合理的想象吗?

2、请根据《女娲补天》的动画片为画面情节配音

3、神话创作:《夸父逐日》

五、课堂总结。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神话,其实,这些神话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这也是我们人类文化的宝藏。而如今,当我们面对广大世界,依旧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这就需要同学们去探求,也许你们将来会从中体会到喜悦。

六、布置作业。

1、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完善好有关人类诞生说法的资料;

2、出示简短《精卫填海》故事,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扩写这则故事。附板书:

女娲造人

神奇

想象

合理

神-―――女娲―――――人

第三篇:《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2、体会这篇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3、会认“娲、藤”2个字。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教学难点:

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教学准备:

搜集女娲神话的故事,制作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一)教师导入,创设问题情境。

大家喜欢看神话吗?你们熟悉的神话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熟悉的神话故事会有: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生答后,展示神话故事图片。)

(二)设置疑问

1、那么,这些故事是不是真有其事呢?

2、明明知道这些并不存在,可我们听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为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故事好听、有趣、神奇,有神秘色彩,想象奇特……)

(三)引入新课

确实如此,神话故事当中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它表现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天真”,具有“永久的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神话世界,感受一下女娲造人的神奇。(展示课题及女娲造人画像。)

二、作者简介

袁珂(1916.7.12—2001.7.14),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生于四川新繁县。袁珂先生著述颇丰。1950年,第一部神话专著《中国古代神话》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由此奠定了袁珂先生的学术声望。之后,袁珂先生先后撰写了《中国古代神话》、《中国神话选》、《中国传说故事》、《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中华民族神话词典》、《神异篇》、《巴蜀神话》(合著)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词并注音。(莽莽榛榛、神通广大、生气蓬勃、疲倦不堪、兴高采烈)。2.思考:

1)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2)女娲怎样创造人类?

3)女娲造出来的人是怎样的?

4)你认为女娲身上具有怎样的品质?

3、指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课文较长,要多找几个学生来读,注意读后的评价与反馈,养成认真读书,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神话故事讲的是开天辟地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女娲同样感到孤单寂寞,她用黄泥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女娲非常喜欢,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个生物叫做人。接着又造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5、给课文分段,并概况段意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的起因。开天辟地后,万物具备,世界上没有人类。第二部分(2——12):写女娲造人的过程。第二部分(13——15):写人类广泛出现在世界上。第二部分(16——17):写女娲把人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创造后代,使人类代代延续。

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学提示:

1、再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2、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鼓励学生脱离书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要求要生动详细。)

3、你觉得女娲是个什么样的神?她有怎样的精神?

(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考虑周全、具有人的情感、神通广大。)

(二)体会神话想象的特点。

1、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想想古人为什么会这样去想象。

2、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假如你是远古时代和女娲一样的一位大神,你会出于什么原因去造人?你能拿出比女娲更神奇的造人方法吗?

五、交流感受。

学完本课,你对“人”及“生命”有何看法?

六、总结课文

女娲是这个神话中最古老的始祖母神,她毕生做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造人,二是补天,为人类立了大功。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六、当堂训练

请发挥你的想象,拟写一段女娲和她造的第一个孩子的对话。板书设计:

天地无人 ——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教学反思:

第四篇:《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了解原始先民关于自身起源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起源。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3.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象。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学会合理的想象

一、导入

由我国古代一些神话民间故事导入。如《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哪咤闹海》《精卫填海》等。

二、简介神话和神话的特点

1.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肋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2.神话的特点:神话是原始人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神话富有幻想的形式。神话中的人物形象都是神或半人半神。

三、作者简介

袁珂:我国著名的神话学家。其著作《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四、预习字词检查

五、赏读课文

(一)听课文录音思考

1、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2、你认为女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女娲:神性:神通广大; 人性:勤劳、聪明、有爱心、有创造力,总之,女娲是一个人性化的神)。

(二)复述故事情节

六、拓展延伸:关于想象

(一)有关的名人名言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雨果)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黑格尔)

(二)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假如你是远古时代和女娲一样的一位大神,你会出于什么原因去造人?你能拿出比女娲更神奇的造人方法吗?

(三)想象大比拼 发挥联想与想象续写句子:

1、牵牛花开放啦,……

2、早上打开窗户,哇……

3、远处的霓虹灯亮了,……

七、课堂小结

本文记述了女娲造人的全过程,表现了原始人类对人类起源的好奇和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所做出的丰富想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诞生的喜悦之情。

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八、作业 板书设计 女娲造人

神通广大的女神

丰富的想象 女娲

巧妙的构思

勤劳、智慧的母亲

人性化的描写

课后反思:按照新课标要达到的三个维度目标,语文教学就是要扎实活泼有序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联想、想象力,发挥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发展个性,健全人格。为此,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了神话《女祸造人》作为本节课材料,对学生进行联想、想象力的训练。

第五篇:《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2、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课文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3、讨论:

⑴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⑵ 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二、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1、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2、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女娲这个形象的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的一个要点。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3、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度,从文章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去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三、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四、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2、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女娲造人》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神话极其特点。

2、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甘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想象的作用,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方法】

速读法 跳读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国古代也有许多神话故事,下面请同学们看图片,辨析说出是哪则神话,导入课文《女娲造人》。

2、出示学习目标。

二、知识积累

1、有关神话

有关神话

神话是古代劳动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故事。

神话特点:1、它是以事实为基础的。2、充满奇妙的想象和幻想,非常有趣。3、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2、我国远古比较著名的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补天 后羿射日 嫦娥奔月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鲧禹治水 刑天舞干戚 共工怒触不周山

3、字词积累

女娲(wā):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澄澈(chénɡ chè):清澈透明。

幽光(yōu)

灵敏:反应快。

绵延:延续不断。

莽莽榛榛(mǎnɡ zhēn):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

三、整体感知

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乞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课文是根据这两则短文改编的,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

学生速读课文,讨论后作答。

2、订正: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像力。

3、问题思考: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女娲是怎样造人的?女娲如何让人类繁衍生息的?

想象大胆、新奇、合理

四、合作探究

1、生动感人的神话,离不开精彩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你能概括出女娲的形象吗?可用下列句式概括:

女娲既是一个_________的神,又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女娲是一个既具有“神”性又具有“人”性的形象,她作为“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表现在:一天变化七十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

她作为“人”的心理、情感、活动表现在: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想像大胆奇特、真实合理

2、文中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语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有关语句:人落地后开口叫“妈妈”;“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

体会: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要求统一。要点提示: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五、拓展延伸

1、出示名言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雨果)

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黑格尔)

2、女娲造人新编

请同学们展开新奇大胆合理的想象,就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个方面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

3、小结:课文通过大胆新奇的想象,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位神通广大、勤劳、智慧、伟大的女娲形象且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六、布置作业

仿照课文的写法,请同学们展开大胆、合理、新奇的想象,选择一则我国古代神话改写成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课后反馈】

《女娲造人》教案3

教学目标

①通过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②通过默读、圈划、朗读,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改编神话。

③通过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

教学重点

①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准备

学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教师:相关资料与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 在这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看神话吗?……那我们现在去浏览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个动画片断[投影——中国古代神话]。你们能说出这些神话故事的名称吗?[投影——片1:盘古开天 片2:夸父追日 片3:钻木取火 片4:女娲造人]……说起女娲,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能列举其他你们所看到过的有关女娲的神话名称吗?……。今天我们先重点观赏《女娲造人》[ 片 5:课题《女娲造人》 ]

二、快速比较阅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

1、 教师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画面里面有什么……一本古书——《太平御览》。翻开看看,卷七十八有《风俗通》的记载,一起读读看,大致意思是什么?……有没有译文?有!我们一起朗读译文。再看下面有什么?“我根据《风俗通》里的有关资料改编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请你们到《神话故事新编》里去看看。切盼你们的回应:你们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作者 袁珂”

2、 学生快速阅读,尽快给作者回应

3、 教师小结:我们大多数同学都喜欢袁珂的神话作品,因为它有丰富的内容、生动的故事情节。袁珂听了一定会非常高兴。我们看他有什么反应。(单击)“如果喜欢,请把它推荐给你的朋友 ——作者 袁珂” 就让我们把生动的故事先复述给在座的老师们听听,好不好?

三、复述丰富而生动的故事情节

1、看图回忆课文中的主要情节,做好复述的准备(可以轻轻地说出来)。

2、请一位学生复述课文

3、

学生评议。

4、教师补充:自我对照,课外改进后说给你们的朋友或父母听听。

四、进一步探究课文的魅力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体验

这篇课文好像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借助丰富的想象力,散发出文学艺术的魅力,里面不仅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还有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现在让我们再围绕“鲜明的人物形象、美好的情感”,进一步探究课文,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并运用一些学习技能。

(1) 鲜明的人物形象。(方法指导:先用括号标出描写女娲的重要词句,然后分析女娲是怎样一个形象。)

(2) 美好的情感。(方法指导:先用波浪线划出体现喜悦感的重要词句,然后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默读+圈划写—轻声朗读与练说)

2、学生阅读、思考、圈划、归纳,做书间笔记

3、小组交流与争论(机动)

4、全班交流与讨论(包括精彩语句的朗读、体味)

5、教师小结:

借助想象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借助想象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有想象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的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合情又合理的想象[投影]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你能抓住这个亮点,借想象的翅膀发挥一下你的创造力吗?

五、想象力训练

现在请你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说你编的《女娲造人》。(与袁珂比一比)

1、四人小组讨论,1号主持,选出想象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

3、学生互相简评

六、拓展延伸(机动)

1、教师导入

总评想象力训练……丰富的想象力是聪明人的重要标志。同学们很聪明。当然,我们的想象力是建立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的。我们要不断地提高想象力,就还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让我们放眼看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你能说说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吗?……远古时代人们凭神的力量来解决问题,是无法对人类的起源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的,你能说说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一些比较科学的说法吗?

2、学生说说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或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一些比较科学的说法。(机动处理:看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

七、布置课外作业

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阅读这类文章我们往往可以得到新的感悟。课外我们不妨再搜集一些,作一些比较,以《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也不妨利用现有的资料和各种人类起源的假说,较科学地去追寻一下人类的起源。

课外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资料,自选专题,搜集资料与撰文。

资料搜集选项(参考)

(1)其他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自己的新作)

(2)进化论与“神创论”的争论

(3)人类起源的多种说法,如海猿说,外星人说

(4)从猿到人的进化简史

(5)其他

专题选项(参考)

(1)人类起源概说

(2)“神创论”可休矣

(3)人类起源神话的魅力

(4)我谈“外星人说”

(5)“北京人”头盖骨失踪之谜

(6)现代人与未来人画像

(7)其他

《女娲造人》教案4

○教学的目标

①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且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教学的重点

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课前的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的情节。

教师:投影仪。

○教学设计

课时的安排

一课时

导入课文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怎么理解的。

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①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②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③讨论:a.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b.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①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②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女娲这个形象的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的一个要点。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里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③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度,从文章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去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教师的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是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布置作业

①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女娲造人》教案5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有兴趣地齐答):喜欢。

师:有谁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生1:传说古时候天和地连在一起,盘古一觉醒来,觉得太闷,便用力地把天托起来,把地使劲地蹬下去,天地便分开了。盘古站了很久,他死后,身体便变成了天地间的各种事物。

生2:我想补充一点儿:盘古是用斧子将天和地劈开的,然后才是托起天,蹬下地。

生3:我再补充:盘古死后,他出的气变成了白云,他的额头、鼻尖变成了高山,一只眼睛变成了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了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

师:同学们真聪明!课外知识也挺丰富。你们谁知道刚才讲的这个故事是属于什么体裁呢?

生4:神话。

师:确实不错,这是一篇神话。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凭借想象创造出来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板书)。《女娲造人》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开天辟地》之后。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5: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

生6:女娲怎样造人的?

生7:女娲用什么造人?

生8:女娲造人有何用?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下面我们就自读一遍课文,看谁能够又快又好地答出这几道题。(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9:女娲因为孤独寂寞,为了在天地之间增加一点活力,所以决定造人。

生10:女娲因为临池照影,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才决定造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生物,这就是人。

师:“临池照影”这个词语概括得真准确!这两个同学答案综合起来,就回答了女娲为什造人的问题,也即是造人的原因。(板书:原因)谁还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1:女娲是用黄泥造人的。

师:这就解答了用什么造人的问题。你现在知道中国人为什么是黄色人种了吧?

生(笑,齐答):黄泥巴造的。

师:当然,这只是个玩笑罢了。因为这不是科学的解释,而是古代先民的——

生(齐答):想象。

师:女娲怎样造人的还没有回答,谁来解释?

生12:把黄泥揉成团造人。

生13:先是揉团黄泥造人,后来是用枯藤在池塘里一搅,拉出来,溅出的泥点便成了人。

师:女娲用两种方法造人。(板书:方法:1、揉团黄泥;2、枯藤溅泥)而且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省力、效率更高。看来,女娲还是挺——

生(部分答):聪明。

师:刚才我们回答了大家看到课题后提出来的问题,从同学们的提问和回答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大家聪明、认真。

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自读课文,然后我们请你朗读最喜欢的部分。(生有感情地自由地读)

师:谁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生14:(读女娲造人的部分)

师:读得很有感情。你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

生14:这些内容可以表现女娲的勤劳、智慧。

师:你读书很认真,会自己动脑筋思考。还有谁喜欢这一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5:我也很喜欢这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不但表现了女娲的勤劳、聪明,还写出了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情。

师:哪些句子表现了女娲的心情?

生15:“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师:这表现了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喜悦之情。

生16:这一部分也表现了“人”诞生后的喜悦。

师:哦,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呢?

生16:“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

师:你读书真认真!还有谁喜欢其它部分?

生17:我还喜欢文章最后一段,这一段讲女娲想出了一个办法,“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师:能通过的自己的阅读加以概括,好!

生18:我喜欢文章的开头,因为它写了女娲因为孤独寂寞而决定创造人。

师:女娲是神,却也会孤独和寂寞,在这一点上,她也像——

生(齐):人。

师:大家认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神呢?

生19: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

生20:考虑周全。

生21:具有人的情感。

生22:神通广大。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更像是一个勤奋、聪明、具有情感的人。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神话的形式来叙述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并加进女娲的情感、人的喜悦。这是作者的想象(师板书想象)。我们能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改编这个故事。可就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个方面来改编。(生有兴趣的讨论)

师:请同学叙述自己改编的故事。

生23:我改编的是女娲造人的原因:女娲看到大地上弱小的动物常受到强大动物的欺凌,所以决定来造一种生物来管理大地上的一切。于是就创造了人。

师:多新奇的想法啊!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生24:我改编的是女娲造人的方法:女娲因为具有神通广大的本领(师插言:神力),她手一挥,池塘里的泥便像雨点一样落在大地上,泥点一落地,她吹一口气,便变成了人。

师(笑):你的想象真大胆,但也很合理。

生25:我改编的也是女娲造人的方法:女娲造出了第一批人后,教给这些人造人的方法,让他们帮着造。这样一批又一批的人被造出,一批又一批的人帮着她造。这样就会很快地将人类布满大地。(生笑)

师:这种方法也挺不错。

生26:我改编的是女娲造人的原因:女娲因为看到天上的神仙你争我斗,感到厌倦,便来到凡间,想在大地上也布满像神一样的生物,但让他们团结、友爱、善良,这便创造了人。(生齐鼓掌)

师(竖起大拇指):所以我们应该团结互助,不然就辜负了女娲的一片心意。(生齐笑)。

师:我看到还有不少同学想说,但发言的机会太少了!这样吧,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就叫《女娲造人新编》,看谁的想象新奇、合理,大家说好不好?

生(齐):好。

生自由作文,直到下课。

总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轻松。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力求让学生既学得好,又学得愉快。因此一开课,便以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并由故事自然地过渡到对神话的了解,过渡到课文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感悟、提问,合作探究。这一课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想象的丰富与优美之后,让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及想象能力。

《女娲造人》教案6

教材内容简析

本课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像,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像力的解释。

问题导入 各谈看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都是人,但你们知道人是从哪里来的吗?

生1:是从猿猴变的。

生2:是女娲造的。

生3:是上帝造的。

生4:是神创造的。

生5:是天使造的。

……

师:对于这个问题,古往今来,有神话的回答,也有科学的解释。从神话方面来说吧,中国神话说是女娲创造了人,西方神话说是上帝创造了人。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我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吧。

阅读深入 各提问题

师:我这儿有一幅女娲的画像(展示图画),美不美?

生齐答:美。

师:你们也可以将她画的更美,女娲是一个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和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让我们一起步入神话的殿堂,走进“女娲造人”的故事。

(同学们随着音乐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生6: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生7:女娲为什么造出来的是“人”?

生8:女娲为什么给她心爱的孩子取名叫“人”?

生9:女娲为什么要让男人和女人配合创造后代?

师:同学们的问题很多,就刚才提出的问题谁能主动回答一下?

生10:我回答第一个问题: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是因为女娲在这个世界上感到很孤独,她想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让世间显得生机勃勃。

11:我回答第二个问题:女娲为什么造出来的是人?因为这是一篇神话故事,允许虚构或想像,神话是一种美丽的向往,富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生12:我回答第三个问题:女娲为什么给她心爱的孩子取名叫“人”?我觉得“人”这个字是象形文字,像人的模样,上半部是人的上半身,下半部是人的两条腿,“人”由此而来。

生13:我回答第四个问题:女娲为什么让男女配合创造后代?这个想法已经接近于现代科学了,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嘛,我们每个人不就是父母的结合体吗?

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提的好,回答的也很精彩,我为你们奇异的想法而叹服。那么课文中作者又是分几步展开想像的呢?

生14:我觉得分三步:女娲为什么造人?造人的方法是什么?怎样让人一直生存下去呢?

生15:我觉得分四步: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2、女娲是怎样造出第一个人的?3、怎样才能造更多的人呢?4、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

师:我觉的两位同学分析的都对:一位是概括分,一位是具体分,我们暂且按第二种分法吧。谁能回答这四个问题呢?

(同学们跳读课文,很快找到了答案)

点评: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化被动为主动,很好。

课文分析 共同探究

师:我有两个问题,我们共同探究一下(可分组讨论)

第一个:女娲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作者又赋予她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她又是一位母亲的化身,女娲创造了人,使她得到了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我们姑且把她视为一个“人”吧,说说看,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16: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人。

生17:是一个工作勤奋的人。

生18: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人。

生19: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生20: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

生21:是一个有智慧、极其聪明的人。

生22:是一个手非常巧的人。

生23:是一个考虑周全的人。

……

师:同学们的回答很全面,看来对课文的理解也是非常透彻。我的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学过或看过许多神话,如《西游记》《封神榜》《嫦娥奔月》《春光灿烂猪八戒》等,明知道都是虚构的,但为什么还喜欢

看,还那么吸引人呢?

生24:因为她有趣。

生25:因为神话给我们以教育意义。

生26:她文学性强,故事很美,人物很形象。

师:我归纳一下:神话之所以有永恒的魅力,是因为她文学性、艺术性、趣味性、思想性强,对我们有教育意义。

点评:对课文进一步研讨,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理解更深刻,好。

跳出课文 展开想像

师:神话既然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对它的故事情节进行大胆的改造,请对课文的某一部分进行合理的想像,或许你的想法更高明,更有吸引力。

生27:我对造人的方法提一些自己的看法。她既然造出了第一个小人,为什么不让这个小人帮她再造人呢?

生28:她既然神通广大,为什么不叫天上的天兵天将帮她造人呢?

生29:我想她应该让天下大雨,雨点溅落到地上,就是一个一个的小娃娃。

生30:她本领既然那么大,我想她用手一指,地上的万物就变成人了。

生31:她吹一口仙气,就变成一个一个的人。

……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神奇,这些方法的确比文中的方法高明多了,说明你们更聪明。那么我们再想一下:人类在不断进化,50万年前的人,形似猴子,与现代人外形和生活迥异,未来50万年以后的人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充分发挥想像力,请你对未来的人类外形和生活作一个合理的推测。

生32:我想50万年后的人应该是没有头发吧,头发是烦恼丝,没有头发就不会有烦恼了吧。他们应该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环境污染的世界上。

生33:他们应该有三头六臂,聪明、有力气,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生34:他们穿着超薄的衣服,这些衣服既散热又保暖,随季节而变化。

生35:他们不知道饥饿,生活在海底。

生36:他们长着翅膀,想飞到哪儿,就飞到哪儿,自由自在。

生37:他们的皮肤会变色,感情起了变化,肤色就会变。

生38:他们住的房子吊在半空,想飘就飘,可以住在家里游览各地的美景。

生39:他们的头应该很大,手很小,腿很短,因为多脑力劳动、少体力劳动的缘故。

生40:他们像机器人一样有特异功能,是超能力的人。

师:大家的想像很奇特,也千奇百怪,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把你的想像整理成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题目就叫“50万年后的人类”。我们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大家的合作,下课。

点评:跳出课文的框框,给学生以想像的空间,开阔思路,培养能力,好。

课后反思:

上完此课,我不禁为学生敏捷的思维,丰富的想像而惊叹。我们不能拿成年人的眼光来看待当今的学生,他们怪奇的想法连我们老师也自愧不如,教学相长,此话信然。

《女娲造人》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想象和联想手法在神话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3.感受女娲朴实感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

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了解神话的特点。

2.理解想象和联想手法在神话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

《天上的街市》

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在一天天地长大,我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仰望苍穹,俯瞰大地,我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我们可曾想过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走进前人奇特瑰丽的想象世界。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女娲造人的故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下面问题:

1.给课文划分结构层次,并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明确:第一部分(1~4段):写女娲决定在天地间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

第二部分(5~16段):写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第三部分(17、18段):女娲让那些小人儿分为男人与女人,男人与女人配合起来自己创造后代。

2.读课后“阅读提示”中的短文,比较一下,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

明确: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丰富了以下内容:

(1)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2)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3)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4)作者的评述。

其中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阅读提示”中所列女娲造人的文字非常简略,而通过改写、丰富补充之后的课文,则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小组讨论,明确:标出文中的以下描写:

(1)人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

(2)“妈妈”女娲的神态及心理描写,如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等;

(3)女娲给孩子命名;

(4)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如“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等。

体会: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2.这篇神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在于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理和神态描写,尝试分析“妈妈”女娲的形象。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明确: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了高度的统一。她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有伟大的神力。

女娲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会假装生气,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享受到了做母亲的快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富有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3.神创造人,是对人类起源的错误解释,但是这类神话为什么能够世代流传?

小组讨论,明确:(1)这类神话描写了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情景,这是引人遐想的。

(2)这类神话都有奇妙的想象,这是非常有趣的。

(3)这类神话无非是现实的人类繁衍历史的改造,非常富有人性,这是令人感到亲切的。如女娲的形象分明是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4.结合女娲形象,体会想象的特点。

作者运用怎样的想象才塑造了这个既有着奇异神力,又有着丰富情感的女神?

明确:大胆奇特的想象,成就了女娲捏土成人、洒泥成人的神力;而合情合理的想象,赋予了女娲聪明勤劳、有喜有悲的人性。这样才使得女娲的形象既神奇又符合人类社会的情理。所以想象要大胆奇特,不能随心所欲、任意发挥、不受限制,要合情合理。

5.请概括本文的主旨。

明确: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期人们对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三、品读课文——赏析语言

文章清新、质朴,洋溢着一种天真的新鲜感。女娲完全是在一种极自然的、无意识的状态下萌发了造人的念头。你能结合课文具体语句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吗?

示例:“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来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非常孩子气,带有原始洪荒时代的稚拙与朴素,读者通过字里行间的描述,仿佛看到女娲本身就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人,并非一个神。

四、拓展延伸

1.你能对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或经过进行新的想象吗?

2.想象女娲造人后的喜悦心情,并以其身份写一段话。

五、本课小结

本文把女娲塑造成一个充满生命活力和母性的大神形象,想象丰富、奇特,让人读了仿佛置身于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感受着人类诞生的喜悦。女娲造人,又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女娲造人》教案8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这篇教学设计采用了“主问题”设计的理念。学生带着主问题对全篇课文进行研读,在教师的点拨下,为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人物形象而进行圈点勾画、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智能活动及发言、讨论、辩析等表达活动。

教学步骤:

一、积累一组词语

学生自由地读课文,识别、积累词语。

1.雅词

2.四字短语

二、研讨一个问题

1.主问题: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要求:阅读全文。综合全文内容,根据思考题表达见解。自读课文,并拟出发言要点。

·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她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孤独感。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

·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当她看到自己的影子时,“就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这种口吻非常孩子气。

·她是一个勤劳的母亲。

·她是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

2.讨论:作者为什么把女娲塑造得更像一个“人”?

作者把女娲塑造得更像一个“人”,这正是这篇童话真实感人的地方。广阔的天地,莽莽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了寂寞孤独,造人的愿望就显得自然而真实;水中映出的或“喜”或“生气”的面容,诱发了她的“灵机”,想象巧妙而富于人类经验;“妈妈”的呼喊,使死寂的天地间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以及天伦之乐。“人”的产生,使女娲得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显露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身影。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三、发挥一些想象

1.这篇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改编的,下面是这两则短文的译文。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看看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

2.讨论、明确: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

3.下面同学们再对女娲造人的动机、方法等作另一种推测,进行想象,写一段文字。

4.同学之间进行交流。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这篇课文的内容较浅,可在教学中引进一点参读资料,丰富教学内容。从教学手法讲,这叫“插入式比较阅读”,比较的角度是“求同”。以此来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习课文的兴趣。

教学步骤:

一、自由读课文,识别生字难词

二、默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

三、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

1.教师: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象的,大家比较一下,两则神话故事有哪些相同之处?

2.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无论东方西方,古人早都思考过人类起源问题。

·两则神话都认为人类是被创造出来的,都有创造人的神,不过一则设想为女娲,一则设想为上帝罢了。

·制造人的材料都设想为泥土,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人的形象都是按照创造者自身的形象设计的。

·两则神话又都说到人类为什么有男女性的差别。

……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内容非常有趣,体现了神话艺术永久的魅力。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创世神话魅力永恒的原因何在?

教学步骤: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创世神话故事。

2.了解有关神话的常识。

一、读课文,复述故事

二、讲神话故事比赛

三、问题探究:

1.教师:同学们刚才讲的这些故事引人入胜。我们明知这些故事发生的事情不存在,可这些故事我们听起来还是津津有味,这是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这类神话都描写了人类出现之前地球上的情景,这是引人遐想的。

·这类神话都有奇妙的想象,这是非常有趣的。

·这类神话无非是现实的人类繁衍历史的改造,非常富有人性,这是令人感觉亲切的。例如,现实世界中,是母亲怀孕生育子女,孩子使母亲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女娲造人》不过是想象女娲用泥土造成孩子罢了,女娲的形象分明是母亲的形象,完全是人性化的,她的辛苦和快乐是让人共鸣的。

【资料整合平台】

●作者简介

袁珂,生于19,四川新繁人,神话学家。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辞典》。《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作者对浩瀚的古文献资料,考辨真伪,订正讹误,加以排比综合,把中国汉民族片断的古神话资料熔铸成一个有系统的整体,提供了一部具有汉民族古神话特色与风格的文学作品。

《女娲造人》教案9

一、 设计思想

《女娲造人》是神话故事,是通过丰富的想像与联想的运用来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表现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和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想象丰富的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扩写,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

三、 学情分析

1、学生水平差异较大,基础好的学生能很快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题思想,而基础差的必须要做预习好!

2、学生学习本文时,可能会遇到的最大问题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3、学生在遇到难题的时候采用合作,讨论的方法去解决。

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女娲、澄澈、幽光、灵敏、绵延、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词语。

(2)、了解神话的特点。

(3)、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2、能力目标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话故事的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五、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通过比较,掌握想像的方法和思路

2、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科学知识的兴趣

六、 教学策略与手段

本课教学中采用博文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检测、师生互动、课堂检测等

七、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

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女娲造人》教案10

教学目标

1、会认“娲、藤”两个字。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出人类的。

3、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

4、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怎样一步一步创造人类的。

教学难点:

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精彩与生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摘录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导语: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而在我们中国的神活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则是女蜗。今夫,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

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教师适当小结,引导对课题质疑:是的。传说中,女娲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广大,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她被称为人类的始母,因为传说中,人类就是她一手创造的。那么,看了“女蜗造人”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5、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教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⑴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⑵女娲是怎样创造人类的?

⑶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6、教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⑴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⑶思考刚才质疑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解疑。

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4、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⑴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⑵提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正确理解。

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神通广大:形容本领高超,无所不能。

生气蓬勃:富有生命力和活力。

灵机一动:指心思灵巧,稍动脑筋。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堪,表示程度极深。

⑶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①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

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b、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棒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C、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②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女娲先是用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两,放到地面时,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来,女娲给他取名为“人”。为了让人布满大地,女娲工作了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后来,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小人儿。藤条不停地挥洒,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最后,为了让人类能绵延不绝,女蜗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至此,人类就世代延续下来了。)

③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⑷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写开辟天地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单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写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用黄泥和水揉捏了“人”,从此,女娲再也不感到孤独、寂寞了。

第三部分(第13—15自然段):写女娲用藤条挥洒泥浆的方法创造出许多的小人儿,使大地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第四部分(第16、17自然段):写女娲把小人儿分成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使人类得以世世代代延续下来。

⑸指名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天地开辟之后,有了日月星辰,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单间没有人类,世界显得荒凉寂寞,于是出现了女娲。女娲同样感到孤独寂寞,她用捏成了像自己一样的生物,这个生物一触地便活了起来,而且还能叫“妈妈”。女娲非常欣喜,她把自己创造的这人个生物取名叫人。接着又造出了许多这样的人,又想出办法把小人分成男女,让他们自己去繁衍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延续下来了。)

三、畅谈感受,体会写法

1、集体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引导品析文中重要细节。

⑴对女娲的认识——聪明仁爱、富有智慧。

①女娲的智慧。

a、“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问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b、“想着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着,捏着,捏成了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c、“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叫着跳着的小人儿,和先前黄泥捏成的小人儿一样聪明美丽。”

d、“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把那些小人儿分为男女,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

②女娲的仁爱。

a、“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广阔了,她工作了很久,还是没有实现她的愿望,而她已经疲倦不堪了。”

⑵对写法的体会——想象丰富、刻画细致。

①全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这些想象以现实为基础,又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究热情,以及对人——这一聪明美丽的生物的自我赞叹。

②文中通过对女蜗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女娲的智慧与仁爱。

③生动有趣的情节、通俗自然的语言、神奇丰富的想象,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2、结合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段落或语句。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女娲心怀仁爱,用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创造了人类,并使人类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有了人类这种聪明而美丽的生物,大地变得生气蓬勃起来。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真是人类的好母亲啊!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或阅读的有关女蜗的其他故事,进一步认识女娲,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女蜗曾教给人们婚姻。

如:女娲为人类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

如:女娟冒险补天为人类消除灾难。

……

五、作业设计

1、摘抄文中的四字词语,加以积累。

2、向家人讲述《女蜗造人》的神话故事。

《女娲造人》教案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话的特点。

2、了解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

3、体会想像联想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探究关于人类起源、进化的知识,区别神话与科学。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尝试改写神话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体会文中女娲朴实感人的母亲形象。

2、体会自己的母亲怀胎育子的艰辛与不易。

教学重点:激发和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法、想象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呢?比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等等。我们人类最初是从哪里来的,你们思考过吗?关于这个问题,自古人们就开始作不停地探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由神话改编的故事——《女娲造人》。

二、整体感知

1、正音正字

2、关于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和想象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应,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化人的结果。

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体裁是神话,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3、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本文情节。

三、探究文本

1、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书P148 研讨与练习一)

2、复述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说说课文中丰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作者的想象力?

生: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

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的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4、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

生:荒凉寂寞,添点生气。

5、女娲造人的过程和方法?

生:揉泥成团造人、挥藤洒泥造人

6、女娲想出了一个怎样让人类长久繁衍生存的好办法?

生:男女结合

7、女娲在你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① 她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她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

② 她是一个普通的“人”。她有人的孤独感。她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

③ 她是一个活泼、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孩子。(口吻非常孩子气)

④ 她是一个勤劳的母亲,还是一个喜爱孩子的妈妈。

8、比较阅读

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象的,大家比较一下,两则神话故事有哪些相同之处?

① 制造人的材料都设想为泥土,大地是人类的母亲。

② 人的形象都是按照创造者自身的形象设计的。

③ 两则神话又都说到人类为什么有男女性的差别。

9、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的喜悦感。找出有关词句,说说你对这一喜悦感的体会。

生:人落地后开口叫“妈妈”;女娲的心理及神态描写;女娲给孩子命名;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女娲的辛劳。

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的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四、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吗?讲给大家听。

如:《夸父逐日》 夸父与逐日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女娲造人》教案12

一、导入新课

导入: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月出没、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原始人便通过幼稚的想像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一个被幻想加工过的神奇世界便产生了:山川日月风雨等自然事物都有一个专司其职的神灵;开天辟地后的盘古“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威武的太阳神每天乘坐羲和驾驶的车子绕天巡行……

人,到底从何而来?思索着的远古人们用他们丰富的想像创造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今天我们所要学的《女娲造人》。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把握情节

自由朗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请你用口头语言,再现这个生动有趣的故事。

2.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用课文内容回答。)

她看到周围的景象感到十分的孤独,当她走到池水旁时,照见了自己的面容,看到自己的影子,忽然灵机一动,就想到了为什么不造和自己一样的生物呢。于是人类就诞生了。

3.女娲是怎样创造出人类的?

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用黄泥揉成团状成人。第二种方法:用一条枯藤伸入泥潭,搅成泥浆,向地面挥洒,泥点溅落的点,就出现了人。

4.女娲怎么样让人类繁衍生息?

把人分成男人和女人,婚姻法,让他们去创造后代。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把握人物

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1)神:一天变化七十二次、揉黄泥造人、挥洒泥浆造人……具有“神”的非凡能力和神奇方法。

(2)人:寂寞孤独、自豪欣慰、忙碌疲倦……勤劳、慈祥、聪明、活泼、情感丰富。具有“人”的心理、情感、活动。

讲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讲述,尽量投入感情,表述连贯,力求生动。

同位之间合作,互相讲述;推荐两三个同学当众讲述,鼓励借助肢体语言表现。

目标导学二:分析写作手法

1.品读课文,理解夸张的作用。

找出文中的夸张句子,试着说出它的的作用。

课文15段,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女娲的神通广大。

2.品读课文,理解想象的魅力。

(1)仔细品味课后练习《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丰富了以下几个情节:①造人的具体过程;②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场面;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④作者的评述。可见作者高超的想象力。

补充了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确定人的形象,第一个人被造出来后的情形以及女娲怎样想办法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等内容。

(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女蜗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象的,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象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象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象,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强烈的探求欲望。

这一环节,解释什么是“神话”: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目标导学三:主旨探究,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神话版的“人类的起源”呢?

生甲:彝族史诗《阿细的先基》中描述阿热和阿味两位大神造人时说:“称八钱白泥,称九钱黄泥,白泥做女人,黄泥做男人……”然后向泥人吹了一口气,泥人就活了。

罗马神话中以泥土和泉水捏出人类的是普罗米修斯,他还从各种动物中摄取善和恶,放在人的胸腔里。

生乙:日耳曼神话认为人类是植物变的,它说天神欧丁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边散步,看到沙洲上长了两棵树,其中一棵姿态雄伟,另一棵姿态优美,于是下令把两棵树砍下,分别造成男人和女人。

三、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通过比较阅读(课文内容和课后一则写《女娲造人》的简短文章《风俗通》)让学生理解想象的用法和写法,整堂课的环节较为流畅,学生也易把握。让学生把自己了解的有关造人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做,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胆量。

不足之处:1、课堂评价不到位。对学生的回答有时没能给予肯定,在课堂上没有发动学生作点评。2、教学环节之间过渡处理不太好。

《女娲造人》教案1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复述故事,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并能加以想象的训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感悟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教学准备:

1、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你知道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要求学生收集有关人类诞生说法)

教学方法:

课堂上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采用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从古到今,对于“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话题,人们展开了丰富想象像与严密推测,猜想着人类诞生。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先谈谈你们了解了几种人类诞生说法?(同学们可以用简短的语句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阐述给大家,如:伊甸园说、女娲造人、海猿说、外星人说……)

今天,我们来看看我国远古时代的人们对人类诞生的看法《女娲造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让学生仔细品味课后练习一中《风俗通》里两则短文,然后请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短文中所没有的内容。

3、请学生评定复述者优缺点,补充遗漏处。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四人小组,讨论整理归纳。

1、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②人造出来之后欢喜场面;

③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④作者的评述

2、同学们刚才找出的几个情节,特别是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提示]此题目的让学生明白这些情节是想象而得的。让学生通过讨论了解到神话是在科学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因无法对人类诞生做出解释时,但又想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想象来解决,这也正是神话故事的亮点。

3、默读这几个情节,同学们看看哪里最见出作者的想象力,能否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如: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以及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最见作者的想象力,女娲作为“神”,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哭、会假装生气,甚至会灵机一动创造出人类,她得到了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哪里是神,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中我们看到了神话情节里想象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情理的。

然后针对“喜”字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来感受人类诞生意义: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机;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孤独;有了人类,世间才有温情……。从而让学生明白生命的可贵,要珍爱生命等。

四、比较阅读,拓展练习。

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神话。这两篇神话,你更喜欢哪一篇,并说说理由?(结合综合性练习中的参考资料:《伊甸园里》)

[提示]要求学生可以从情节的想象、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分析,都可以。

五、课堂总结。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本民族特色的神话,其实,这些神话表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这也是我们人类文化的宝藏。而如今,当我们面对广大世界,依旧还存在许多未知领域,这就需要同学们去探求,也许你们将来会从中体会到喜悦。

六、布置作业。

1、同学之间互相补充完善好有关人类诞生说法的资料;

2、出示简短《精卫填海》故事,要求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扩写这则故事。

《女娲造人》教案14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中的生字新词,加以理解并积累。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女娲创造人类的过程。

(3)阅读课文有所感受,并相互交流。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自学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理解字词的意思。

(2)自主阅读,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条理,了解女娲创造人类的过程。

(3)个性理解,互动交流,畅谈读文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女娲为人类作出的贡献。

(2)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感悟世界因人而精彩,因人而充满生气,懂得要珍惜生命。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读懂内容,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

2、难点:体会女娲为人类所作的贡献,感受人的可爱与生动,给世界带来了精彩与生机。

3、关键:自学为主,自读自悟,整体把握,品析细节。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体会女蜗为人类作出的贡献。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2、摘录文中关键语句的小黑板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质疑

1、教师导言:据说,普罗米修斯被称为“人类的大恩人”,除了因为他偷取火种,造福人类,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人类的创造者。而在我们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创造人类的天神则是女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女娲造人的故事。

2、教师板书课题:女娲造人。

3、认识人物:学生根据课外阅读经历,谈谈对女娲的认识。

4、教师适当小结,引导对课题质疑:是的,传说中,女娲是一位人首蛇身的女天神,她心地善良,而且神通广大。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她被称为人类的始母,因为传说中,人类就是她一手创造的。那么,看了“女娲造人”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5、学生自由根据课题质疑,教师适当加以梳理、板书。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3)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

6、教师小结导读:让我们带上问题去阅读,到故事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学解疑,把握内容

1、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引导独立阅读及合作交流。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生字新词,多读读认认,加以理解。

(3)思考刚才质疑的问题,小组交流,讨论解疑。

(4)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学生认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并进行个别指导。

3、小组交流解疑。

4、自学反馈,全班互动。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集体评议,纠错正音。

(2)提出文巾不理解的字词,讨论交流,正确理解。

莽莽榛榛:形容草木丛生的景象。

神通广大:指本领特别高明,有着无所不能的力量。

生气蓬勃:生命力旺盛,充满勃勃生机。

灵机一动:指心思灵巧,稍动脑筋。

绵延不绝:延续不断,文中指世代相传。

(3)针对质疑,逐题解疑,感知故事内容。

①女娲为什么造人?

(因为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人类,不够生气蓬勃)

a.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可是单单没有人类。

b.有一天,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着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c.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么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上三个句子,了解女娲造人的原因)

②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女娲先是用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捏成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放到地面时,泥捏的小家伙便活了起来,女娲给他取名为“人”。为了让人布满大地,女娲工作了很久,直到疲倦不堪。后来,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到一个泥潭里,搅成了浑黄的泥浆,然后提起枯藤,向四处挥洒。只见泥点溅落的地方,出现了许多小人儿。藤条不停地挥洒,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最后,为了让人类能绵延不绝,女娲把人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至此,人类就世代延续下来了)

(结合学生的介绍,引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5、14、17自然段内容,了解女蜗造人的过程)

③女娲造出来的人是什么样的?

(女娲造出来的人聪明而美丽,他们能说会走,喊女娲为“妈妈”,他们的身体虽然小,但相貌和举止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同,看起来似乎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气概。他们分为男女,可以自己创造后代)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1自然段,了解女娲所造之人的特点)

(4)动手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4自然段):写的是女娲造人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5~17自然段):写的是女娲造人的过程。

其中第二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5~13自然段):写女娲用黄泥揉捏成人。

第二层(第14~15自然段):写女娲用枯藤搅泥浆挥洒成人。

第三层(第16~17自然段):写女娲将人分为男女,自创后代。

(5)指名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天地开辟以后,大地上没有人类,女娲为了大地生气蓬勃起来,决定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她先是用黄泥掺水揉捏成人,由于工作太久,她疲倦不堪。后来她想出好办法,用枯藤搅泥浆向四处挥洒,泥点都变成了人,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最后,为了让人类绵延不绝,女娲将他们分为男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世代延续)

三、畅谈感受.体会写法

1、集体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引导品析文中重要细节。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有序交流)

(1)对女娲的认识——聪明仁爱、富有智慧。

(2)对写法的体会——想象丰富,刻画细致。

①全文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这些想象以现实为基础,又充满了神奇色彩,表达了人们对人类起源的探究热情,以及对人——这一聪明美丽的生物的自我赞叹。

②文中通过对女娲心理、动作、神态等细节的细致刻画,表现了女娲的智慧与仁爱。

③生动有趣的情节、通俗自然的语言、神奇丰富的想象,使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引人入胜。

2、结合交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相关段落或语句。

(作为高年级语文教学,除了要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还要启发学生深入品析语言。而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在教材处理上不能面面俱到,应该有所取舍,长文短教,抓住文中重、难点之处,集中力量,在学生充分自读感悟的基础上,让学生交流各自的阅读理解与感受,在思维的碰撞中,由浅入深地解读文本,提升认识,了解作品的内容与写法,从中受到熏陶,并可学得表达方法,为创作奠基)

四、课堂小结

1、教师小结:女娲心怀仁爱,用自己的智慧与努力创造了人类,并使人类世代相传,绵延不绝。有了人类这种聪明而美丽的生物,大地变得生气蓬勃起来。神话传说中的女娲真是人类的好母亲啊!

2、学生介绍课前搜集或阅读的有关女娲的其他故事,进一步认识女娲,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参与课外阅读的兴趣。

如:女娲曾教给人们婚姻。

如:女娲为人类造了一种交笙簧的乐器。

如:女娲冒险补天为人类消除灾难。

……

五、布置作业

1、摘抄文中的四字词语,加以积累。

2、向家人讲述《女娲造人》的神话故事。

3、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板书设计

5*女娲造人

用黄泥掺和水揉捏成人

用枯藤搅泥浆挥洒成人聪明仁爱富有智慧

《女娲造人》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神話的文学常识。

2.理解文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話故事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比较《风俗通》和本文中“女娲造人”的文字内容。

2.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通过阅读富有想象力的文字,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挥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女娲伟大的母亲形象以及文中对于人类诞生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2.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强烈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文中大胆而新奇的想象。

2.学习文章对原有故事的人性化演绎与扩充,培养改写神話故事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阅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

2.思考神話的现实意义并形成个性看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朗读时采用文图转化的方式,并在文图比较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2.独立思考并讨论探究,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进行思考,学会学习。

3.打破已有的文字窠臼,另辟蹊径,培养创新能力。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进行探究式学习,然后加以点拨与指导,激起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

四、教学过程

(一)神話知识导入

1.出示图片,猜一猜故事的名字。(盘古开天辟地、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2.这些故事都是中国古代神話。古人为什么要创作神話呢?

师:神話是远古先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先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3.你还知道哪些神話?(引出女娲造人)

【设计意图】了解神話的定义和特点,增强对中国古代神話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学习神話的兴趣。

(二)感知学习

1.看动画和文字,听朗读。

2.快速阅读,思考相关问题:

(1)文章写了有关女娲造人的哪些内容?文章又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的?

(2)你认为动画中的女娲形象跟文中的女娲形象一致吗?你喜欢哪一个?请说说你的看法。

教师总结(1):女娲为什么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自己繁衍生息。

天地无人──黄泥捏人──创造许多人──分为男女,延续后代

引导学生(2):动画中的女娲年青有活力,富有创造力;文中的女娲吃苦耐劳有智慧,像慈爱的妈妈。(答案不唯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以及女娲的形象。

(三)内容探究

1.女娲造人的故事在中国古代的《风俗通》中就已经出现。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絙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凡庸者,引縆人也。

译文:民间传说,天地开辟之初,大地上并没有人类,是女娲抟捏黄土造了人。她干得又忙又累,竭尽全力干还赶不上供应。于是她就拿了绳子把它投入泥浆中,举起绳子一甩,泥浆洒落在地上,就变成了一个个人。后人说,富贵的人是女娲亲手抟黄土造的,而贫贱平庸的人只是女娲用绳子沾泥浆,把泥浆洒落在地上变成的。

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

译文: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2.袁珂写的《女娲造人》比《风俗通》对女娲造人的描述丰富许多,作者补充了哪些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

课文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3)人造出来之后欢欣喜悦场面;

(4)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3.你最喜欢作者补充的哪一部分?说说为什么。

举例:(1)女娲造出小人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

(2)对女娲的人性化描写。

学生圈点勾画细节描写,具体分析女娲形象。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培养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喜欢内容加以评说,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塑造的女娲形象以及人类被造出来之后的欢乐喜悦之情。

(四)想象写作

1.神話是古人创造的。本文的作者袁珂补充了女娲造人的原因和方法,并作了丰富精彩的描写,这都源于他的想象力。同学们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改写《女娲造人》。请同学们从以下两个角度任选其一,摆脱袁珂想象的情节,重新描述你想象中女娲造人的原因或方法: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女娲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

2.交流习作,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从阅读体会到文段改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五)问题探究

1.《风俗通》中说:“故富贵者,黄土人;凡庸贫贱者,引縆人也。”你如何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

了解《风俗通》──理解封建社会的局限性──读古书要有批判的精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神話是古人因当时的局限性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类起源、自然现象等的产物,如今人类对这些问题已经有了更科学的探索和结论,为什么这些神話依然流传并得到人们的喜爱?

教师引导学生:

(1)神話中构想的世界是古代人真实世界的反映,蕴藏着历史的真相,表现着精神的追求,让人们能看到祖先的影子。例如神話中有人们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幻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2)神話本身容易引起人的兴趣,蕴含着瑰丽的想象、丰富的文化等,给人艺术的审美享受与深刻的启迪。

(3)神話是文学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较为鲜明,读来亲切感人。例如盘古的英雄形象,女娲的母亲形象,精卫填海的斗士形象等。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古书的科学态度和思考方法;引导学生认识神話的美好,思考神話的现实意义,并能形成自己的个性观点。

(六)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发挥大胆新奇的想象,进行人性化的扩写。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淮南子·姮娥奔月》)

2.拓展阅读。

课外阅读:袁珂《盘古开天辟地》,鲁迅《故事新编·奔月》。

【设计意图】

1.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2.开拓学生视野,激发想象力。

下载女娲造人神话故事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女娲造人神话故事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女娲造人》说课稿

    《女娲造人》说课稿(10篇) 《女娲造人》说课稿1 一、说教材1、说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女娲造人》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它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

    《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1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极其特点。2、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甘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3、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学重点】1、了解鲜明的人物......

    女娲造人说课稿

    。 《女娲造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1、 说课文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女娲造人》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第3篇课文。它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神话......

    女娲造人教案

    第二届全国中小学优秀教学案例参赛案例 课题:女娲造人(鲁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7课) 课时:一课时 教材简介:《女娲造人》是七下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它是一篇根据......

    《女娲造人》说课稿

    《女娲造人》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女娲造人》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课,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

    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教案 女娲造人一、教学目标 、增强对“人”自身的思考与认识。 2、把握的内容,清晰地了解这个神话是如何展开想像的。 3、进一步把握神话的特点。二、学生分析 学生......

    《女娲造人》说课稿

    《女娲造人》说课稿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女娲造人》,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及二点补充等六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 说课文所处的地......

    女娲造人说课稿

    《女娲造人》说课稿 永隆中学——吴秋香 我说课的内容是《女娲造人》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说 教 材 《女娲造人》是人教版初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