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守一个梦想的励志人物故事
如果不是错失了两次机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人生,也许会被完全改写。
袁隆平从小就热爱游泳,不到10岁时,就敢横渡长江;16岁时,在武汉读高中,参加湖北省举行的游泳比赛,他一举获得汉口赛区男子100米自由泳第一名和全省男子自由泳第二名;考上西南农业大学后,他是全校的游泳冠军。一次,西南赛区进行游泳选拔赛,前三名,将被选入国家游泳队,成为专业游泳运动员。很可惜,这一次,袁隆平只获得了第四名,因一名之差而落选。袁隆平错失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
机会再一次向袁隆平招手。大学快毕业那年,部队招收空军飞行员。当时,全校报名的人数达到了800人,经过严格的体检,最后,只有8人通过了全部的36项指标测试,袁隆平幸运地成为其中之一。即将成为一名光荣的空军飞行员,这对年轻的袁隆平来说,确实是一件大喜事。可是,在即将进入空军预备班之前的庆祝八一建军节晚会上,袁隆平和他的同学们被告知,大学生一律被退回。原因很简单,当时国家已经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建设需要一大批知识分子,而当时全国只有区区20万名大学生。因为大学生太宝贵了,空军放弃了大学生,是为了让他们在自己所学的领域,为祖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袁隆平因此再一次与近在眼前的机会失之交臂。
就这样,袁隆平痛失了两次绝好的改写人生的机会。
采访袁隆平院士的记者,在听了袁老讲述的这两个故事后,连用了两个“幸亏”:幸亏当时你没有被选入国家游泳队,成为一名专业运动员;幸亏当时国家出台了新政策,让你没有成为一名飞行员。
可是,这两次机会,对当时还只是一名农大的普通学生的袁隆平来说,却是十分难得的机遇。我忽然想,假如袁隆平抓住了这两次机会,他的人生将会怎样?
以袁隆平当时的身体素质来看,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后,袁隆平可能会成为一名不错的游泳运动员,甚至有可能进入全国前三名,退役之后,他也许会和大多数运动员一样,成为一名游泳教练员;抓住了第二个机会后,袁隆平会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飞行员,在蓝天飞翔,是多少人的梦想,然后,他有可能成为一名飞行教官,直至光荣退休。
运动员和飞行员,这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以袁隆平一向不服输的性格来看,无论在哪个行业,他都可能有所作为。但是,如果那样的话,袁隆平从小就想学农的梦想就很难实现;我们今天,就没有了“杂交水稻之父”,就没有了他培育出的可养活7000万人的水稻增产。所以我们说,幸亏袁隆平没能抓住人生中的这两次重要机会,幸亏他一直没有改变对于粮食和农业的梦想。
袁老说得好,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他这一辈子,就做好了一件事,培育优良的杂交稻,解决人类的粮食问题。
每个人都会怀揣各种各样的梦想,一生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机会,然而,梦想无限,生命有涯,你不可能去实现每一个梦想,也就不需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坚守住一个梦想,抓住一次机遇,专心努力一辈子,你就可能在某个领域有所作为。
第二篇:朋朋的梦想励志人物故事
朋朋今年八岁,可他站在案前熟练地做拉面的样子,让你无论如何也不能把那些跟一个八岁的孩子扯到一起来。和面,揉面,一会儿工夫,一个不软不硬的面团就和好了。
看着朋朋一脸的少年老成,再看看旁边床上一直在静静观望的朋朋爸爸,我的心酸了。这个家,一大一小两个男人,已经彼此支撑着走过五个年头了。屋子很小,屋里几乎没什么家具。一张大床占去了小屋子的大半,床前一张木桌,木桌上摆着一个电磁炉,他们爷儿俩的一日三餐都是朋朋在那个小电磁炉上做熟。
“他妈妈在他三岁那年就走了,留下我们爷儿俩……我四十岁才得这么个小娇儿,还没来得及疼他自己就成了这样子……”爸爸不能坐,几年前的一次煤窑事故让他的胸部以下完全失去了知觉。出事后,他们给了朋朋爸爸两万块钱,那两万块钱,像一片叶子落到漩涡里,一眨眼就不见了,朋朋爸爸的病却丝毫不见好转。
“那年,朋朋才五岁,我天天躺在床上,连自己都不能照顾了,更不用提他。那时真的不想活了。朋朋怕我想不开,天天寸步不离地蹲在我的床上。他的记忆里没有妈妈,他说,朋朋只有一个爸爸,爸爸在,家就在……”
朋朋什么也没说,悄悄爬到床上,伸出一双小手去擦爸爸腮边的眼泪。
朋朋的那双小手,黑黑的,瘦瘦的,手背上布满皲裂的小口儿,手掌上却是厚厚的茧子,手指上,虎口处,还有一道道深深浅浅的伤。那些伤,是几年来朋朋给爸爸切菜做饭时留下来的。
“他五岁就开始给我做饭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没有电磁炉,只有一个煤炉,他往煤炉上提一壶水都提不上去,后来自己想了办法,就只装小半壶。切菜,够不到菜案子,就踩在小板凳上……经常把手指切得哗哗流血……我躺在床上干着急、心疼,这小子倒是很勇敢,切破了手指从来不哭,自己找点破布缠缠就没事了……”
穷人的日子有穷人的过法,强大的苦难面前,会有更强大的心灵与之抗衡。朋朋爸爸的脸上那会儿才露出一丝笑容。朋朋已经将一碗热腾腾的拉面一口一口喂爸爸吃下去,之后,他跳下床,到院子里去打水洗衣服。
一口压水井,是村里帮他们爷儿俩打的。朋朋双手握住压井的压水柄,整个小身体几乎都压在上面,双脚一缩,压水柄被压下去,再放下脚去,压水柄被抬起来,一股白亮的水从井口哗哗流下来。朋朋笑得咯咯的,一边玩儿一边就把水桶压满了。大半桶水,朋朋拎起来还有点费力,他只能靠那股惯性带着它往前走。
“去集上买菜太贵了,俺跟俺爸一个月才有一百块钱,那些钱光给爸爸吃药都不够,哪有钱买菜啊。俺就在这里种了些小菜。”朋朋和爸爸每天都靠那些小菜和缸里的米对付日子。“俺已经两年没吃肉了,就吃这菜。”朋朋伸出小舌头轻轻舔了下嘴唇,或许他早已忘记了肉是什么滋味儿。
几年里,朋朋除了照顾爸爸的饮食起居,还有一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给爸爸翻身活动腿。爸爸常年躺在床上不动,最担心的就是肌肉萎缩。为了避免那些,朋朋从五岁就开始站在床上,抱着爸爸的腿帮他拉伸。
“一,二,三,四……二十九,三十。”每天上午三十下,晚上睡前三十下,从来没有间断过。爸爸人不能动,一条腿的重量几乎就超过朋朋的体重。他双手抱着爸爸的腿,前腿弓,后腿蹬,嘴里还在清晰地数着,一下不多,一下也不能少。每次下来,他的头上都得冒出汗来。
“朋朋,累吗?”
“累。”
“想没想过偷懒不做?”
“没。”朋朋摸着脑袋笑。
“朋朋,说一说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或许叔叔阿姨能帮你实现。”采访的最后,我问朋朋。说真的,对于这个问题,我真的没想过朋朋会给我一个什么样的答案。一个八岁的孩子,与同龄的孩子相比,他所欠缺的实在太多了,一顿美味的大餐,一件可爱的玩具,一个书包,甚至一个疼爱他的妈妈……他都没有。
朋朋眨巴着黑黑的大眼睛,好奇地盯着同事的镜头,看了一会儿,回身问我:“你们真的能帮我实现我的梦想吗?”
“只要我们能做得到,就一定帮你实现。”
“我的梦想就是盼着自己快点儿长大,好有力气背着俺爸到街上转转。”朋朋认真地说。
我的眼泪“哗”一下涌了出来……
第三篇:唇间的梦想花开的励志人物故事
7月15日,是香港“高考”成绩放榜的日子,多少学子寒窗苦读数载,成败得失在此一举。学生和家长,激动难安。然而,那种喜极而泣、悲欣交集的复杂况味,没有哪一家人能比英华女校的应届女生曾芷君一家体会得更为清晰。
那是一个很普通的香港家庭,爸爸是一家点心店里的糕点师傅,妈妈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在那颗繁华的东方之珠侧畔,那该算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草根一族。然而,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草根家庭,却在今年的“高考”中输送了一位“女状元”。在本届文凭考试中,曾芷君获得了三科5++、两科5+的佳绩,按照当地的评分标准,这样的成绩相当于“状元分”。
金榜题名,红袍加身,是多少学子心中无法企及的梦,也是世人眼里最美最可艳羡的一幕场景。今年的这位“女状元”却格外惹人注意,不仅仅是来自她的草根出身,还有她身上那个特殊的名称——特教生。
是的,女生曾芷君是一位特教生。特教生,或聋或盲,身体上的某些缺陷让他们无法与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他们只能接受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要付出比常人多百倍千倍的汗水方能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在这个社会上生活立足。当然,他们中间,也有冲破重重障碍登上人生巅峰的励志人物。19世纪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因19个月大时的一场高烧导致失明失聪,却靠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完成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父母曾不止一次用海伦的事迹来鼓舞教育女儿。因为曾芷君也是一个又盲又聋的孩子。双耳中度至严重听障,平时须戴助听器才能倾听到一点微弱的声音;双眼仅看到光影,弱视程度在医学上被界定为完全失明。他们也曾想象着自己的女儿像海伦·凯勒一样,在凹凸不平的盲文书上触摸到一片彩色的世界。可他们很快就痛心地发现,那样一条路,吝啬的上苍也不曾给,命运对她的刻薄程度让人震惊。曾芷君长到四五岁时,才发现手指有触感缺陷,抚摸点字全无感觉。
看不到世界就来倾听吧,听不到世界就来触摸,曾芷君的指尖,却触摸不到丝毫这个世界的温度。像她这样的视觉、听觉、触觉三感都有着严重障碍的孩子,就连特教学校的老师们也很少遇见。上帝似乎把曾芷君面前所有的路都堵死了。
哭泣过,挣扎过,爱女心切的父母也曾带着她跑遍香港大大小小的医院。无果,现实就那么无情地摆在那里。曾芷君却不甘心认输,她坚信在险要的高山大川面前,只要耐心寻找,总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唇读就是她于险要逼仄的人生途中为自己开辟出的一条路。一本书,捧到脸前,红润的嘴唇,轻轻地在那些突起的文字上一一小心地吻过。不了解情况的人,乍看过去,以为她是在亲吻那些洁白的纸张。却不知,那是她与这个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中国文学科、英语文学科,对正常的学生来说都是极其繁重的两门课,大量的阅读、记忆,让他们放弃了对这两门课的选修。曾芷君却毫不犹豫地选修了这两门课。
唇读阅读速度相当慢,文学科又需要极大的阅读量。一般人一两个小时就读完的文章,曾芷君却要花费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读完。那是一个苦乐参半的过程,也是一个看上去怪异的过程。文文静静的一位小女生,捧着一本书在“吻”,一“吻”就是数个小时。天冷时,纸张冰冷,刀片一样硬,曾芷君的嘴唇,像吻在冰冷的冰面上,一字一句,一行一行,嘴唇慢慢冻得乌紫,没了知觉。停下来,活动一下,再继续。夏天天热,长时间的伏案“吻”书,额上、颊上的汗流下来,打湿了唇下的盲文书,又滑进曾芷君的嘴里,又苦又咸。看到女儿如此辛苦地用功“读”书,做父母的曾不忍,劝她休息,不要那么苦累。曾芷君每每都笑着拒绝:凡事不可逃避啊,不然以后困难就会跟着我。她坚持当日事当日毕,再苦再难也要坚持把每天的计划完成。
十多年来,多少次月白风清,多少个严寒酷暑,就在曾芷君的双唇间悄然滑过。她无法像正常孩子一样读书学习,却还是坚持走在他们中间。她像他们一样背着书包读小学读初中升高中;她像他们一样,通过文字,通过接受学校教育这样的方式与这个世界亲密接触。时间老人很公平,给每个人的时间银行里都是每天分配二十四个小时。她不能分到更多。她亦无法像平常人一样向时间要效率,便只有“借用”,她把自己娱乐、休息甚至连正常的吃饭睡眠时间都借用了,用来“亲吻”那扇命运留给她的唯一的机会之窗。
多年的坚持,无数的泪与汗,终于浇开了那朵梦想之花。得知她在今年的考试中取得如此佳绩时,做父母的喜极而泣。曾芷君却表现得很是淡然,她依旧低头,轻轻“吻”着那些洁白的纸张。她打算入读中大的翻译学系或社工学系,以助人为业之余,更希望用自己的经历鼓励那些身体有缺陷的人,以勇气面对人生挑战。前面的路还长,曾芷君继续走在那条寻梦的路上……
第四篇:我的梦想是绿肥红瘦励志人物故事
他生就一张男主角的脸,也有着不错的家庭背景,却心甘情愿地去综艺节目当一个跑龙套的,低三下四地扮演着丑角,被人污辱被人踩,就连最伤心的失恋都会被人拿来当笑料调侃,却仍旧要表现得谈笑自若,全力做观众们的“笑果”;他以选秀者的身份出道,一直在别人身边当绿叶,却直言不讳自己的目标是走红,毫不介意别人调侃自己的功利心。在他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换取一样东西没有错,只要能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走下去,就能换得让自己骄傲的人生。他的名字叫陈汉典。
直言不讳:我就是个超想红的人
陈汉典出生于法学世家,爷爷是受人尊敬的大法官,爸爸也是一丝不苟的书记官,陈氏家族拥有不错的社会声望。没想到,在这种严肃的家庭氛围中,居然培养出了一个搞笑明星。陈汉典自小就有着非同凡响的搞笑天赋,小时候,只要他一站上讲台,就算是不说话,同学们也会不由自主地发笑,因为他长着一双吉娃娃一样的大眼睛,眼睛一眨就能传递各种幽默讯息,引得大家不禁捧腹,搞得陈汉典自己都莫名其妙,经常以为自己牛仔裤的拉链没拉好。
慢慢地,陈汉典的笑话越讲越好,还经常在文娱晚会上模仿各种卡通形象,搞笑的他成了班里的开心果。老师对陈妈妈说:“这孩子,活脱脱就是个大活宝,将来不当笑星可惜了!”
听了老师的话,陈妈妈却有点不以为然,她觉得儿子乖巧又听话,成绩也很不错,将来完全可以考律师或者医生,再不然做生意也不错,没必要当个演员逗人笑。
考大学的时候,一向孝顺的陈汉典在妈妈的建议下报考了真理大学国贸系,并开始准备攻读硕士课程。可是,他没有选择继续读热门的国贸系,而是向家人提出要改读传播学,大家这才知道,原来陈汉典心中藏着一个艺人梦,他不但想从事演艺行业,而且下定决心要做出成绩。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家人决定支持他,他们对他说:“不怕吃苦就大胆去做吧,只要你开心!”
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后,陈汉典果断申请了佛光大学的传播学硕士,并于同年参加了校园选秀节目《全民大闷锅》。选秀中他一出场就表现非凡,获得了“选秀模仿王”的称号,在台湾的年轻人中小小地红了一把。
然而,夺得选秀冠军并不意味着陈汉典就此进入演艺圈,选秀王带来的光环很快就消失殆尽了。还好不久后小S待产,《康熙来了》剧组邀请Selina替班,因为担心节目的现场气氛不够活跃,策划组决定增加一个新人来调动气氛,最好这个人还是个超级想红的人,这样调笑起来会更有意思。这时,有人推荐了陈汉典。看完《全民大闷锅》的录像带,蔡康永十分满意,当即决定将陈汉典招入麾下。
最初收到《康熙来了》节目组的邀请,陈汉典高兴坏了,但还没来得及给大家报喜,他就接到了制作方的简讯:“请你来不是做主持的,而是给小S按摩的。”听到此言,陈汉典的心有点冷,但他天性乐观,转念一想便又高兴了起来,他给对方说:“按摩就按摩,按摩也是一种出镜啦,只要拍到小S的镜头就会带到我,这样就能增加我的曝光率。我是新人,有曝光率最重要。”
难得陈汉典如此想得开,于是他顺利进入节目组,开始任劳任怨地做绿叶。有人问陈汉典:“你真的就那么想红吗?”“想红有什么错,我一不靠背景,二不靠潜规则,坦坦荡荡地红,有什么问题?”反倒把对方问得哑口无言。的确,比起许多明星口中陪别人考试却一举高中、无心成名却被星探发现等千篇一律的故事,陈汉典的确坦率得可爱。他想成名,然后努力,就这么简单。就是这份简单,支撑着他一路向前,忍他人所不能忍,努力做到无可替代。
微笑受“辱”,做块最棒的人肉背景板
就这样,陈汉典开始拿着每集1350元新台币的通告费,被嘉宾和主持人们开着各种玩笑。为了节目效果,小S和蔡康永会时不时狠“踩”陈汉典,甚至要他做各种各样贱贱的表情。《康熙来了》里最常出现的一幕是:小S怒目圆睁,狠狠瞪着插嘴进来的陈汉典说:“有让你说话吗?还不快点给我闭嘴!”
有一次,陈汉典偶然聊到自己大学失恋的事,小S和蔡康永居然大声叫好,被戳到痛处的陈汉典只能默默苦笑,不做任何反抗,一副“欢迎来打脸”的可怜模样。就这样,陈汉典在舞台上窘态百出,频频受辱,而与他的出丑次数成正比的,是《康熙来了》节目飙升的收视率。
与此同时,大家在笑得流泪的同时,也会对陈汉典大加议论,纷纷说:“他怎么那么窝囊啊,被小S欺负成那样,还一味傻笑,真的是够呆的!”的确,虽然一切都是为了节目效果,上节目之前主持人也同陈汉典打过招呼,但他们说的话的确够激烈,冷嘲热讽的功夫也十分到家。但陈汉典却能照单全收,难道他心里真的无所谓?
陈汉典说,最初自己受虐时也会难过,但是转念一想,如果连自己都认为自己受了委屈,那么还怎么把工作做好呢?于是,他便努力从工作中寻找乐趣,引导自己多看事情积极的一面,这样一来,日子不但不难熬了,反而能找到不少乐子。
不过,虽然陈汉典很看得开,但陈妈妈的心疼却是实实在在的。每次看到儿子被逼着做各种动作,或被小S欺负嘲笑,陈妈妈就难过得悄悄抹眼泪。陈汉典看见了,便叮嘱家人在他的节目时间换台,还买了首饰哄妈妈开心,宽慰她说节目中发生的事都是假的,私下里大家都待自己极好。
事实证明,陈汉典当初甘做人肉背景板,争取曝光率的做法相当有效,在《康熙来了》的舞台上走红之后,不少剧组开始对陈汉典产生兴趣,开始找他洽谈合作事宜。陈汉典首次“触电”是在电影《艋舺》中扮演一个小流氓,他带点痞气的本色出演很快就赢得了不少好评。尽管演的只是男八号,但陈汉典的星途却从此平坦了起来,他的努力甚至打动了王力宏。
2011年夏天,王力宏通过陈汉典的经纪人找到他,诚邀他参演自己的电影《恋爱通告》。乍听到消息,陈汉典有点蒙,完全不知道王力宏看中了他什么,而他本人也与王力宏并无私交,两人只是在公共场合有过两面之缘,甚至连一般朋友都算不上。但王力宏在看了陈汉典在节目中的表演之后,十分欣赏他,觉得他特别有文艺范儿。这个评价让陈汉典大吃一惊,虽然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和文艺挂上钩,但还是很努力地向影片里的形象靠拢,出色地演绎了影片男二号的角色。这一次,他不仅博得了满堂彩(其中还包括来自小S的力赞),还和王力宏成了好友。
在《恋爱通告》的首映现场,陈汉典见到了很多支持者,他们用热情的呐喊声告诉他,不管在港台还是在大陆,他都很红很红。而陈汉典的微博飙升的粉丝数量,也昭示着他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不断提高,我的梦想是“绿肥红瘦”
陈汉典是个头脑清醒的人,自出道以来,他就对自己的优缺点一清二楚。他知道自己最拿手的本事是模仿,其次是演戏,而他最薄弱的环节是主持。所以一开始,他就会下意识地扬长避短,吸引观众们注意自己的优势。
于是,陈汉典在节目中屡出奇招,他曾惟妙惟肖地模仿过美女和木乃伊,甚至还模仿过《赤壁》中那匹难产的母马,他的卖力演出换得了观众们的笑声。然而在模仿的过程中,陈汉典也感到困惑,总觉得自己应该做些改变,但又找不到突破口。直到有一天,一位朋友很认真地问陈汉典:“汉典,我怎么觉得你模仿来模仿去就一个路子呢?”
听闻此言,陈汉典心里“咯噔”一下,他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原来这种重复模仿的模式禁锢了他的发展,也让他忽略了去拓展自己。于是,陈汉典开始关注自己的薄弱面,试图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陈汉典说,自己的周围都是高手,只要足够用心,就可以学到好些东西,比如向蔡康永学习说话之道,向小S学习制造话题的技巧,而这些都是从学校里学不来的,唯有用心揣摩,才能巧妙吸收,为自己所用。
在这个过程中,陈汉典的模仿技能日益纯熟,很快摆脱了“人肉背景板”的身份,成了助理主持人。但他依然保持着一贯的清醒,他说:“做我们这行,一定要有思想准备,因为节目设置比较灵活,变数也大,所以搞不好哪一天这个节目就突然停掉了,或者说突然有一天人家就不要我了,所以,我每次做节目都会把这一期当做最后一期,努力把自己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在这种心态下,陈汉典的表现愈发精彩。在此期间,陈汉典还一面主持一面接了不少新戏,并尝试了配音,甚至还写了一本书。新书付梓前,蔡康永和小S特意为之作序,蔡康永在序言中夸奖陈汉典说,不管他想尝试什么,都会勇敢地先去做了再说,如果做不好,再修正,这是很珍贵的优点。而正是这种优点,注定了他能得到各方贵人的赏识,左右逢源。
而一向习惯恶搞陈汉典的小S,也热情地推荐了陈汉典的新书,并在新书发布后以搞笑的方式向陈汉典致歉。但此后不久,小S又“卷土重来”,继续恶搞陈汉典,说自己的新年愿望就是希望他彻底消失。而陈汉典早已习惯了这种无厘头的搞笑方式,他插科打诨,熟练应对,继续敬业地待在自己的位置上,希望能和众人齐心协力做出最佳的节目效果。
正如陈汉典的那句搞笑名言所说,只要观众喜欢,他就可以奋不顾身地“贱”下去。而这种“贱”,其实就是一种执著、认真的人生态度,也是敬业的表现。虽然经过这么久的努力,陈汉典仍然是一片“绿叶”,用来映衬红花点缀春意,但陈汉典对此毫不介意,因为在他看来,做绿叶照样可以绽放出自己的光彩,只要努力汲取养料,释放能量,他就一定能做一片最好的叶子,完成“绿肥红瘦”的终极梦想。
第五篇:特困生用梦想照进现实励志人物故事
穷则思变,“公主装”激发创业灵感
在省城读大学期间,河南西华县女孩郭晓阳有一个令她感到自卑的名字——特困生。每个学期报名的时候,她的名字都会出现在学费减免的名单里。在校园食堂里咀嚼着最廉价的饭菜,郭晓阳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毕业后用自身的知识摆脱贫困!
由于受尽了穷苦生活的折磨,郭晓阳心里一直激荡着赚钱的欲望,直到2006年8月,她终于在不经意中看见了一道财富曙光。
当时郭晓阳正读大四,由于没有电脑,她经常到学校附近的网吧去写投电子简历、收发E-mail。一天,她被身边一个校友玩的网络游戏吸引住了:华丽的服饰、动感的音乐、丰富的舞步、浪漫的情侣模式……这款名叫《劲舞团》的网游太炫了,难怪能牢牢抓住时尚男女的爱舞之心!据校友介绍,这款以跳舞娱乐为主的休闲游戏,最高在线人数超过83万,潜在玩家更是高达几百万!
见郭晓阳兴致勃勃,那位女同学就手把手教她玩起了《劲舞团》。游戏中充满个性的可爱3D人物造型、细致连贯的肢体动作、任意为角色搭配的炫酷服装,很快征服了生性活泼的郭晓阳。在虚拟世界里,她穿着绚丽夺目的服装翩翩起舞,引得许多男女玩家众星捧月般“驻足”欣赏,这让郭晓阳体验到了做娇公主的感觉。
后来她就想申请一个自己的劲舞账号,闲暇时畅玩一番,为疲惫的心灵松松绑。不料同学却告诉她,在这款以“炫舞”为主的游戏中,跳舞的效果和服装档次直接挂钩,如果你没有漂亮衣服,跳得再好也很难吸引“观众”。在现实中做个发型也花不了几个钱,但在劲舞团里面一个使用率最高的头发是30元,加上丝巾、上衣、裙裤、鞋子等,配齐一套个性服饰就得几百元人民币。“啊!网游里的假衣服比现实生活中的真衣服还贵?!”郭晓阳惊讶极了。
贫困并没有挡住小郭的爱美之心,她很喜欢游戏人物身上穿的那套公主装。这天她突发奇想:与其花几百元钱买一套假衣服,何不按照《劲舞团》里的靓装为自己订制一套真实的昵?再说,求职的时候也需要包装一下啊!
一周后。她还真让缝纫店做出了《劲舞团》里那款个性公主装:白色丝质剪裁的公主上衣,胸前的缠绕与蕾丝袖口,不失17世纪宫廷公主装的风格;白色低腰的紧身七分裤,把修长的腿部线条勾画得恰到好处;扎上白色包头,再配上亮白色的小马靴,一个骄傲的白雪公主就要出行啦!结果可想而知,这一身纯美、别致的打扮,让郭晓阳在校园里出尽了风头。更有许多女生无比艳羡地追着她问:在哪里能买到这么漂亮的“劲舞衣服”?
得意之余,郭晓阳恍然悟出:自己已经在不经意间捕捉到个大商机。全国有那么多人玩《劲舞团》,这款游戏中的原创时装又数不胜数,何不把它们引进到现实生活中,让所有喜欢绚丽华服的时尚男女都穿上“真人版”劲舞服装呢?
梦想照进现实,让网络华暇涌向大街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郭晓阳决定先做几套劲舞团服装试卖。2006年9月,她利用自学过的一点服装设计知识,拿出纸和笔,对照着游戏中人物衣服的样子画起了草图。小郭一连画了10多款,然后挑出几款拿到裁缝店选好布料,让师傅照款式全部做出来。
几天后,郭阳晓把做好的劲舞靓装拿给同学和朋友们看,几位女同学当场嚷着要试穿,当她们把衣服穿上身后,一宿舍人顿时瞪大了眼睛——天哪!清新别致,炫酷时尚!继而,郭晓阳和同学们一起穿着网游里的时装走上了大街。
郑州的二七纪念塔附近,是全市最繁华的商业圈,她们四人就选择在此“秀”华服。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刚一下车,就吸引了四面八方的眼球,有惊讶的、有赞赏的、有羡慕的,不一会儿,郭晓阳她们就被一群时尚男女围住了,大家纷纷询问:“哪里有卖这种衣服的?”“《劲舞团》里的衣服真有卖的啊?我一直想要你那种公主套装,多少钱买的?”
有了这次别具一格的市场调查,郭晓阳底气十足了。当天下午,她直奔服装批发市场,花500多元钱批发回来20米各色彩布,送到裁缝店加工劲舞靓装。这次,她订制的个性服装有男式有女式,共计5种款型,每款4件。
周末的傍晚,郭晓阳就背着这些衣服,来到了金水河畔的繁闹夜市上。由于毗邻两所高校,到此逛夜市的大多是学生。出乎意料的是,她把衣服摆好,刚刚竖起了《劲舞团》靓装新鲜问世,花小钱穿出个性的宣传牌,就立刻遭到了年轻顾客的哄抢,郭晓阳轻松赚到860元。这让她当场决定:工作不找了,以后专门经营“劲舞团服装”!
毕业后,她在陇海西路租了一间民房栖身,然后学习日本任天堂游戏的经营模式,自己画图,自己打样,最后再找一个加工点订制劲舞团时尚服装。
随着销量不断攀升,郭晓阳起初联系的那家裁缝店,已经无法满足她大批量的生产需求,于是她又联系了一家中型服装加工厂。为了保质保量地“还原”劲舞团衣服,郭晓阳反复研究游戏中的服装图样,力争做出来的衣服和游戏中的一模一样,包括造型、图案、颜色和布料等,每一项她都严格把关。
有趣的是,昔日几位同窗好姐妹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后,也索性帮郭晓阳卖起了游戏服装,大家统一从她手中拿货,然后,在不同的夜市销售。第一个月下来,每个同学都赚了三四千元钱。
第二个月,小有积蓄的郭晓阳倾其所有订做了400件游戏服装。然而,此后的销势明显回落,她和三个同学在夜市上苦守半夜,往往只能卖掉七八件衣服!她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自己的创富梦刚闪出火花就要破灭吗?
两年获益80万,要把酷服卖遍全国
一天晚上,几位逛夜市的青年顾客对郭晓阳说:“老板,该换新款了,你老卖这几种劲舞服多没劲啊,应该把游戏中上百种男女时装都克隆到现实中来,这样才有选择嘛!”另一个小伙子接过话茬说:“而且,我觉得你这些衣服应该去网吧卖!”几位顾客的建议,令郭晓阳如梦初醒:自己被先前的火爆生意“烧”昏了头脑,以为从《劲舞团》服装里挑几款最棒的就够了,却忽略了推陈出新,年轻人大多是崇尚个性的,他们最讨厌千篇一律的衣服,翻来覆去地卖这几款服装,肯定会遭遇“撞衫”的尴尬啊,难怪生意冷清!
2007年春节过后,服装加工厂刚刚恢复生产,郭晓阳就拿着厚厚的一沓草图赶了过去,这次她要求“少量多样”加工,以满足时尚青年标榜与众不同的需求。一周后,几十款市面上从未见过的“劲舞酷服”横空出世。此外还有“劲舞情侣装”、“性感炫彩装”、“黑马王子装”等,让人眼界大开。
拿到这一批款式繁多的游戏服装后,郭晓阳开始向各大网吧推销。网吧管理员觉得这些衣服和他们的网络游戏有关联,网友们穿上郭晓阳做的衣服,等于间接地为《劲舞团》游戏做了宣传,会给网吧带来效益,于是,都默许她自由出入网吧推销。其中“网事倾城”、“浪潮”、“37度”等网吧还纷纷提出代卖她的劲舞衣服,郭晓阳喜出望外,当即与几家网吧的负责人签订了代销合同。
销路打开后,郭晓阳的“野心”也随之膨胀起来,在给服装厂的订单上,她将生产量提高了两倍。同时还在淘宝、易趣、拍拍等著名购物网站上建立了多个专卖店,现实中也终于在步行街拥有了一间大店面。为了方便网友在电脑上直接购买,她还专门申请了支付宝和网上银行。有了这些举措,她的劲舞团服装越卖越火,顾客也从本地扩展到了全国各地。
2008年3月,郭晓阳在开封的表姐了解情况后,立刻要求做“劲舞团服装”的开封总代理,并拿出了套代理方案。尝到甜头后,郭晓阳开始发展代理商,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把网游服装的销售网点铺设到了洛阳、商丘、许昌、漯河、平顶山等城市,昔日的贫困生一下成了异常忙碌的老板。
如今,郭晓阳已经把她的劲舞靓装卖遍了河南全省,并开始向周边省份扩散。她每天的服装成交量都在500套以上,每天的利润高达4000元!发展到2009年2月,她创业之初投入的500元布料钱,已经滚雪球般变成了80多万元。
此外,她还想开全国首家“游戏服装公司”,与盛大、新浪、搜虎等知名网站合作,专门生产各种热门网络游戏里的人物衣服、饰品和玩具等。“为自己掘金的同时,也能借助这些延伸产品为游戏公司做宣传,提高游戏的知名度。我想,他们会乐于同我合作的!”郭晓阳一脸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