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产为政的原文翻译[5篇]

时间:2019-05-15 13:1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子产为政的原文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子产为政的原文翻译》。

第一篇:子产为政的原文翻译

鲁襄公三十年(前543),子产在郑国执政,整顿了国家的政治秩序,虽暂时损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但经过较长时间后,人民得到好处,子产受到歌颂。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子产为政的原文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原文:

郑人游于乡校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范宣子③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④,庐井有伍⑤。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⑥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⑦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

①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 ”的都是人名。

②乡校:乡间公共场所。

③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

④封洫:田界。

⑤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

⑥舆人:众人。

⑦褚:储藏。

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 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一定行。”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侨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

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快乐就能统治长久。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进贡

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士地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依法惩办。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到了三年,又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第二篇:子产不毁乡校原文翻译

乡校,即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游玩聚会议事的地方,那么接下来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子产不毁乡校原文翻译

子产不毁乡校,作品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还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告于世,努力疏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颇得百姓的爱戴,从而使郑国强盛起来。

【原文】

郑人游于乡校⑴,以论执政⑵。然明谓子产曰⑶:“毁乡校,何如⑷?”子产曰;“何为⑸?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⑹,以议执政之善否⑺。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⑻,不闻作威以防怨⑼。岂不遽止⑽?然犹防川⑾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⑿,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⒀。”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⒁。小人实不才⒂。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16),岂唯二三臣(17)?”

仲尼闻是语也,曰(18):“以是观之(19),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 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为人忠善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用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立刻制止众人的议论?但是这就像堵住河水一样危险: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 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注释】

⑴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场所。除了“乡校”一词,还有学府、太学、国子监、庠、私塾、书院等古代用来表示学校的词语。

⑵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⑶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

⑷何如:如何,等于说怎么样。

⑸何为:为什么?表示不同意的诘问。

⑹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退而游焉:退:工作完毕后回来。游:闲逛。焉:句末语气词,无意义。

⑺善否(pǐ):好和不好。

⑻忠善:尽力做善事。损:减少。

⑼作威;摆出威风。防:堵住。

⑽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遽(jù):很快,迅速。

⑾但是就像堵塞大川一样。防:堵塞。川:河流。

⑿不如开个小口子让(川)畅通。道:同“导”,疏通,引导。

⒀不如我听取(他们的议论)并且把它当做苦口良药。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药:用如动词以...为药,当作(治病)的良药。之:指郑人的议论。

⒁蔑:指郑大夫,然明,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今而后:从今以后。信:确实,实在。可事:可以成事。

⒂小人:自己的谦称。不才:没有才能。

⒃其:语气词。

⒄岂止是我们这些做官的(赖之)二三:泛指复数。这些,这几位。

(18)仲尼:孔子的字。是:这。下文“以是观之”的“是”同。

(19)是:这(是)

子产(?~公元前522)春秋时政治家。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称公孙。郑州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人。他是郑穆公的孙子,公子发子国的儿子。公元前554年任郑国卿后,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铸刑书于鼎,为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律。他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仁厚慈爱、轻财重德、爱民重民,执政期间在政治上颇多建树。被清朝的王源推许为“春秋第一人”,采用“宽孟相济”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

【点评】

子产是春秋时代著名的宰相级人物之一。作为执掌郑国国务大权的大夫,他以自己独特的执政风格将国事调理得井然有序,从而享誉一时。本篇文字,记载了子产政治活动中的一个侧面,颇能反映其理国治民的手段与态度。

郑国人常聚集在乡间的学校里,议论国政。因此就有人向子产建议,是否毁了这些学校,以免生事。子产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对这些议论不必多虑,议论所赞赏的,就去办,议论所憎恶的,就改正,这恰似我的老师一样。为什么要毁掉呢?随后,子产说出了一番颇为精彩的治国之道;只听说用做好事来消减怨恨,却未听说能用高压来阻止怨恨的。不是不能及时堵住,但这就象筑堤防水一样,一但大水决堤,必有大伤害,要想补救也来不及了,倒不如预先以小小的决口来疏导。也就是说,不如听取这些民间的议论,并以此作为良药。

子产的确是悟透了治国与治民的个中奥秘,明白众怒难犯的道理。后世治国者多有借鉴于此的。然而,今人费解的是,始终有为数不少的治国者因维护表层的秩序与威福,而屡犯此忌,结果是于民国不利,于己也未有长远之利。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焉 ②损 ③作

2、翻译:①以议执政之善否 ②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③若之何毁之?

④吾闻而药之也

答案:

1.①于之,在那里②减少③发

2.①来议论朝廷要员的好坏

②他们所认为厌恶的,我就改掉它

③怎么能废掉它呢?

④我听到这些言论就把它当作良药。

一、对待百姓的议政,子产和然明的态度是怎样的?用一个字归纳他们的做法。导/毁

二、解释加点的词。

1.郑人游于乡校(休闲聚会)2.以议执政之善否(来)

3.吾闻为国忠信以损怨(减少)4.譬之若防川也(堵塞)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何不毁乡校?为什么不把乡校毁了。

2.是吾师也,如之何毁之?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3.吾闻而药之也。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四、子产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运用了比喻说理的方法,因而显得形象贴切,浅显易懂。

第三篇:为政以德原文翻译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为政以德原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德行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安坐在它的位置上,其它星辰环绕着它而摆布。”

2、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于真情(都是真情流露,没有虚情假意)(也有说思想纯正无邪,似解不通)。”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也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以政令来教导,以刑法来管束,百姓免于罪过,但是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治来约束,百姓知道羞耻,还能走上正途。”

4、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愈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求学,三十岁时可以立身处事,四十岁时可以免于迷惑,五十岁时可以领悟天命,六十岁时可以顺从天命,七十岁时可以随心所欲,都不越出规矩。”

5、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译文:孟懿子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制。樊迟为孔子驾车时,孔子对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他:‘不要违背礼制。’”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礼的规定来侍奉他们,父母过世后,依礼的规定来安葬他们,依礼的规定来祭祀他们。”

6、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说:“让父母只为子女的疾病忧愁,因为各方面都表现很好。(另:只要担忧父母的疾病就可以了,似解不通)”

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向孔子问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是指能够侍奉父母。但是像狗跟马,也都能服侍人。如果少了尊敬,又要怎么分辨这两者呢?”

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向孔子问孝。孔子说:“子女保持和悦的脸色是最难的。有事要做时,年轻人代劳,有酒菜食物时,年长的人先吃,难道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9、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译文:孔子说:“我与颜回整日交谈,颜回一直在听,没有任何疑问提出,好象愚人一样。颜回回去以后,我观察他跟师兄弟们私下的谈话,他把从我这里听到的道理,能够很充分地发挥出来,这样看来,颜回不是愚笨的人。”

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译文:孔子说:“看明白他正在做的事,看清楚他过去的所作所为,看仔细他的心安于什么情况。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这个人还能如何隐藏呢?”

11、子曰:“温故而和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熟读自己所学的知识,并由其中领悟新的道理,这样才可以担任老师啊。”

12、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的目标,不是要成为一个有特定用途的器具。”

13、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向孔子问怎么样才是一个君子。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所说的话,做到以后再说出来。”

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开诚布公,而不偏爱同党;小人偏爱同党,而不开诚布公。(又:君子大公无私而不自私自利,小人自私自利而不大公无私。)”

15、子曰:“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毫无领悟(毫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陷于迷惑(会有疑问)。”

16、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孔子说:“批判其它不同立场的学说,难免带来后遗症。”

1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子路),我来教你怎样求知,你知道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求知的态度(或:这样才是智慧的人)。”

18、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获得官职与俸禄(从政之道)。孔子说:“多听各种言论,有疑惑的放在一边,然后谨慎去说自己有信心的,这样就会减少别人的责怪;多看各种行为,有不妥的放在一边,然后谨慎去做自己有把握的,这样就能减少自己的后悔。说话很少被责怪,做事很少会后悔,官职与俸禄,自然不是问题。”

19、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鲁哀公向孔子问道:“我怎样做才能让民众服从呢?”孔子答道:“提拔正直的人,放置在邪恶的人之上,民众就服从了;提拔邪恶的人,放置在正直的人之上,民众就不会服从。”

20、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教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向孔子问道:“要使老百姓对我(当政者)尊敬、尽忠,再劝勉百姓为善,应该怎么做呢?”孔子答复说:“面对老百姓,自己要庄重,要有德行,百姓对你自然恭敬;孝敬长辈,爱护幼小,百姓对你自然尽忠;任用贤能的人,教化那些不够贤能的人,他们就会互相勉励了。”

21、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译文:有人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参与政治呢?”孔子说:“《书经》上说:‘最重要的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再推广到政治上去,这就是参与政治了,不然如何才算参与政治呢?”

22、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守信用,这个人在人世间,如何存在下去?就像大车没有輗(车子行动时可以转动的木梢即关键),小车没有軏(同上),喻指一个人在社会上没有信用的时候,人家有什么事都不会找他帮忙,他在人世间还能办什么事呢?”

23、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译文:子张向孔子问道:“十个朝代以后的事情可以知道吗?”孔子说:“殷朝依照夏朝的礼,有所减损或增益,从这些地方可以知道;周朝因袭殷朝的礼,有所减损或增益,从这些地方可以知道。以后的不管哪个朝代,如果能够继承周朝的礼制(五伦道统),建立他们的天下,不说经历百世,即使千秋万世,都可以知道。”

24、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译文:孔子说:“不属于自己应该祭祀的鬼神,若是去祭祀,就是谄媚。看到正义的事情,而不去做,就是懦弱。”

第四篇:子产为政(08年江西高考古文)

子产为政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乡校:乡间公共场所执政:主持政事者然明:人名 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夫人:古今异义词

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遽(jù):急速

【岂不遽止?】:还不快停止这个念头? 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克:能够道(dǎo):通 之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 子皮:人名尹何:人名为:治理

邑:封地少:少年,名词作形容词,太年轻了

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不吾叛也】:宾语是代词,且句子是否定句的宾语前置句,这一类宾语前置句,宾语放在否定词之后,动词之前。应为“不叛吾也”。利:对……有利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于:向 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

有所害。”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病:名词作动词,感到忧虑子西:人名

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

为:治理令:善,美好侨:指子产自己

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意,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长:擅长贿:财物

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

坏:衰败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四有封洫,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都:大城市鄙:边远的地方封洫(xù):田界庐:房屋

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

【大人之忠俭者】: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应为“忠俭大人者”

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

舆人:众人褚:储藏。

畴而伍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

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殖:丰收

(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

〔注〕

1、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的都是人名。

2、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

题目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克救也克:能够 .

B.郑伯如晋如:到„„去 .

C.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贿:贿赂 .

D.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鄙:边远的地方 .

答案C

解析C项“贿”应解释为“财物”。

10.下列句中的“病” 字,与文中“郑人病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 .

B.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

C.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

D.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

答案B

解析A项动词,生病,得病;B项感到忧虑,名词用作动词,与例句相

同;C项动词,有毛病;D项使动用法,使„„成为病态,损伤。

11.下列八句话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子产治国以德,以民为本的一组是

()

①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 ②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 ③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 ④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⑤人之爱人,求

利之也 ⑥德,国家之基也 ⑦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⑧夫令名,德之舆也

A.⑧②B.⑥⑤C.①③D.⑦④

答案C

解析①表明子产的观点重在治国以德,②表明子产亲近忠诚俭朴的人,③表明子产以民为本的思想,④表现善于学习,⑤说明怎样“爱人”才是对

“所爱的人”有好处,⑥强调治国以德,治家以德,⑦表现倾听别人意见,⑧表现重视名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

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

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

B.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

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

成危害。

C.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

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

D.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

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

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答案 A

解析 A项中“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错,以偏赅全,还有依

据“其所善者”施政的一面。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现代汉语。

⑴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译文:

⑵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译文:

⑶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译文:

答案(1)我听说过用忠诚善良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威权来防止怨恨。

(2)我喜爱他,(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尹何)去那里学习(为政之道),他就更加懂得治理(封邑)了。

(3)子产如果死了,还有谁(能)继承他呢?

解析(1)句中重要的词语:损(减少),以(来)。

(2)句中重要的词语:爱(喜爱),愈(更加)。

(3)句中重要的词语:嗣(继承)。

【参考译文】

郑国人(常)在乡校交游,议论执政者的施政措施。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废除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要废除?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后到这里交游,议论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它)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废除它呢?我听说过用忠诚善良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用威权来防止怨恨。难道还不赶快停止(废除乡校的念头)?这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们不能挽救;不如开个小口来疏导它,(对人们的议论)不如我们听到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子皮想让尹何治理封地。子产说:“(他太)年轻,不知道能不能胜任。”子皮说:“(他)质朴恭谨,我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让他(尹何)到那里学习(为政之道),他就更加懂得治理(封邑)了。”子产说:“不可。人们要是喜欢(一个)人,就希望(做)对他有利(的事)。现在您喜欢(一个)人却把政事交给他,(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东西,他(将受)的伤害肯定很多。您喜欢一个人,不过是使他受到伤害罢了,那谁还敢来求得您的喜爱呢?您有美好的绸缎,是不会让人用来学做衣服的。大的官职大的封地,是自身的庇护,您却让学习政事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我听说的是要(先)学习然后再去处理政事,没听说过用处理政事来学习的啊。如果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

晋国范宣子当朝为政的时候,诸侯向晋国缴纳的赋税很重,郑国的百姓都相当痛恨他。二月,郑伯来到晋国,子产写了封书信给子西,让他转告范宣子说:“您治理晋国,周边的诸侯没有听说您的美德,却听说了您(向诸侯)索取的赋税很重,我对这点也不是很理解。我听说擅长治国的君子,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为没有留下好的名声而为难。好的名声,是载着德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国家有根基就不会灭亡,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有好的德行的百姓就会

生活安乐,百姓生活安乐,执政便会长久。”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就减轻了诸侯的税赋。

子产在位时,让京城和边邑有秩序,让在上者和在下者服饰有差别,使田地边界分明,把房屋和井加以编制。那些忠心节俭的大臣,使他们跟随帮助他;那些奢侈无度的大臣,依据法律惩治他们。子产从政一年,众人传唱说:“索取我身上的衣服储藏起来,把我已耕种的土地进行编制。有谁要去杀子产,我们一定帮助他!”过了三年,众人又赞美说:“我有子女,是子产教导的。我耕种的土地,是子产让它丰收的。子产如果死了,谁还(能)继承他呢?”

第五篇:《子产不毁乡校》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子产不毁乡校》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平凡的学习生活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子产不毁乡校》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简介《子产不毁乡校》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故事包涵着典型的公共关系思想。对于乡人聚会议政的乡校,然明主张毁掉,子产不同意,他说,“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

用今天的话来说,子产把乡校作为获取群众议论政事的反馈信息的场所,而且注意根据来自公众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政策和行为。子产执政后,重视听取百姓的议论,还把刑书铸在鼎上公告于世,努力疏通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颇得百姓的爱戴,从而使郑国强盛起来。

作品原文

子产不毁乡校

郑人游于乡校⑴,以论执政⑵。然明谓子产曰⑶:“毁乡校,何如⑷?”子产曰;“何为⑸?夫人朝夕退而游焉⑹,以议执政之善否⑺。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为忠善以损怨⑻,不闻作威以防怨⑼。岂不遽止⑽?然犹防川⑾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⑿,不如吾闻而药之也⒀。”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⒁。小人实不才⒂。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⒃,岂唯二三臣⒄?”

仲尼闻是语也,曰(18):“以是观之(19),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作品注释

⑴乡校:地方上的学校,它既是学习场所,又是游乐、议政的场所。除了“乡校”一词,还有学府、太学、国子监、庠、私塾、书院等古代用来表示学校的词语。

⑵执政:指掌握政权的人。

⑶然明:郑国大夫,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

⑷毁:废除。何如:如何,等于说怎么样。

⑸何为:为什么?表示不同意的诘问。

⑹夫:句首语气词,引起议论。退而游焉:退:工作完毕后回来。游:闲逛。焉:句末语气词,无意义。

⑺善否(pǐ):好和不好。

⑻忠善:尽力做善事。损:减少。

⑼作威;摆出威风。防:堵住。

⑽遽(jù):立即,马上。

⑾防:堵塞。川:河流。

⑿道:同“导”,疏通,引导。克:能,能够

⒀药之:以之为药,用它做治病的药。药:名词作动词,以...为药,当作(治病)的良药。之:指郑人的议论。

⒁蔑:指郑大夫,然明,姓鬷(zōng),名蔑,字然明。今而后:从今以后。信:确实,实在。可事:可以成事。

⒂小人:自己的谦称。不才:没有才能。

⒃其:语气词。

⒄二三:泛指复数。这些,这几位。

(18)仲尼:孔子的字。是:这。下文“以是观之”的“是”同。

(19)是:这(是)

原文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为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作品译文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废除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废除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善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靠摆威风来防止怨恨。难道不能很快地制止?然而这就像堵住河水一样危险: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然明说:“我从现在起才知道您确实可以成大事。小人确实没有才能。如果真的这样做,恐怕郑国真的就有了依靠,岂止是有利于我们这些臣子!”

孔子听到了这番话后说:“照这些话看来,人们说子产不行仁政,我是不相信的。”

作品点评

子产是春秋时代著名的宰相级人物之一。作为执掌郑国国务大权的大夫,他以自己独特的执政风格将国事调理得井然有序,从而享誉一时。本篇文字,记载了子产政治活动中的一个侧面,颇能反映其理国治民的手段与态度。

郑国人常聚集在乡间的学校里,议论国政。因此就有人向子产建议,是否毁了这些学校,以免生事。子产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对这些议论不必多虑,议论所赞赏的,就去办,议论所憎恶的',就改正,这恰似我的老师一样。为什么要毁掉呢?

随后,子产说出了一番颇为精彩的治国之道;只听说用做好事来消减怨恨,却未听说能用高压来阻止怨恨的。不是不能及时堵住,但这就象筑堤防水一样,一但大水决堤,必有大伤害,要想补救也来不及了,倒不如预先以小小的决口来疏导。也就是说,不如听取这些民间的议论,并以此作为良药。

子产的确是悟透了治国与治民的个中奥秘,明白众怒难犯的道理。后世治国者多有借鉴于此的。然而,今人费解的是,始终有为数不少的治国者因维护表层的秩序与威福,而屡犯此忌,结果是于民国不利,于己也未有长远之利。

作品读解

春秋时的乡校,使人联想到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民主政治。在希腊、罗马,凡自由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乡校自由地议论政治,与希腊、罗马的情形有些相似,但有一个重大差别:乡校的平民百姓虽然可以议政,却无权参政,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此,二者有实质性的差别。

不过,考虑到中国传统等级制度之下的政治专制,能移开一个口子让老百姓无所顾忌、畅所欲言地议论统治者,真是要很大的气魄和开阔的胸襟。真的,能做到这一点,在几千年的传统社会中,即使不是绝无仅有,也算得上几十年、几百年才会见到一次。

完全可以设想到老百姓议政的内容,比如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风习,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施政方针,一直到宫廷秘闻,某个官员乃至国君的私生活。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平民百姓中横挑鼻子竖挑眼、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人,毕竟是少数,而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都有相对公平的衡量尺度,他们眼睛盯住的是统治者的施政实绩,而不是统治者的夸夸其谈。

可以打个比方,老百姓的评论,是统治者所作所为的无情的镜子。统治者可以用高压手段迫使百姓保持沉默,却无法使人们不在心里估价,无法左右人心的向背。所以,沉默并不意味著顺从;相反,沉默中蕴含著可怕的力量。

作品出处

《子产不毁乡校》选自《春秋左传》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晋楚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鞌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西晋大学者杜预撰《春秋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撰《春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人物简介

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 ”。

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相关人物

子产(?~公元前522)春秋时政治家。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称公孙。郑州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人。他是郑穆公的孙子,公子发子国的儿子。公元前554年任郑国卿后,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承认私田的合法性,向土地私有者征收军赋;铸刑书于鼎,为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律。

他主张保留“乡校”、听取“国人”意见,善于因才任使,仁厚慈爱、轻财重德、爱民重民,执政期间在政治上颇多建树。被清朝的王源推许为“春秋第一人”,采用“宽孟相济”的治国方略,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

下载子产为政的原文翻译[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子产为政的原文翻译[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词原文翻译

    二、必背34篇古诗词 七年级上册2篇 1.《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温病条辨原文翻译

    《温病条辨》为清代吴鞠通所著,是一部温病学专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温病条辨原文翻译,欢迎阅读和参考!温病条辨原文翻译从前,淳于公说过:“一般人担心的问题,是担心病多;医生担心的......

    多多益善原文翻译★

    同学们有学过《多多益善》这篇文言文吗?以下是它的原文翻译,一起来了解吧。多多益善原文翻译原文多多益善司马迁上(汉高祖)尝从容与信(韩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

    《穿井得人》原文翻译

    穿井得人原是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用来比喻话传来传去而失真。《穿井得人》属于初中必学文言文。接下来,小编为您介绍了《穿井得人》原文翻译,欢......

    吉日原文翻译

    《诗经:吉日》吉日维戊,既伯既祷。田车既好,四牡孔阜。升彼大阜,从其群丑。吉日庚午,既差我马。兽之所同,麀鹿麌麌。漆沮之从,天子之所。瞻彼中原,其祁孔有。儦儦俟俟,或群或友。悉率......

    蟋蟀原文翻译

    《诗经:蟋蟀》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蟋蟀......

    一字师原文翻译

    做学问,不分大小,无论巨细,要从点点滴滴做起。要有虚怀若谷的精神,多动脑,多思考,还要多请教。“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所谓“不耻下问”更是一种境界。一字之师难得,更显珍贵。下......

    《风雨》原文翻译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古代学者多主张“思君子”说,而现代学者多主张“夫妻重逢”说或“喜见情人”说,认为此诗是一位女子等待丈夫或情人而作的。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