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的教案

时间:2019-05-15 13:2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的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的教案》。

第一篇: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的教案

导语: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的教案。欢迎阅读!

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天气》教案

【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

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

简单天气符号、卫星云图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第二篇:1. 天气 教案(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

课题: 天 气 与 生 活

序号: 12

教学目标:1、2、3、4、1、2、举例说明“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够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逐步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学会阅读城市空气质量日报,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用实例说明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正确使用“天气”和“气候”两个术语.正确的利用天气预报图.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入: 播放一段天气预报,让学生注意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的.从感性入手来导入新课.(二)精讲点拨: 1.天气与气候(多看图,多讨论,教师给予点拨.学生阅读教材P46页,找出天气和气候的概念.活动:学生阅读“济南市上下班天气预报”,分小组播报.讨论:天气和气候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以便于理解记忆这两个概念.看P47页图片,做思考题.讨论: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 总结: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的.我们经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气候是指一个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具有_______性.2.看图识天气(学生多讨论,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总结)讨论:学生阅读P47-48页教材内容,讨论接收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哪些?最常用的是哪一种? 1

阅读P48页教材内容,参照卫星云图及图4.1、图4.2,回答下列问题:(1)

(2)

活动1:课前,教师安排每组制作一套天气符号卡片,课堂上仍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说出前一个人说出前一个人手中的天气符号和自己手中的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变化情况,看谁坚持到最后.活动2:参照图4.3,模拟分组播报各城市天气预报,并比比看哪一组播报得快捷、准确.☆ 总结:(1)(2)(3)天气预报得主要内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卫星云图,绿色表示_______,蓝色表示_______,_______色为云区.常用得天气符号要记住.3.让天气更蓝(结合现实,多感悟)阅读P49页“空气污染得代价”,感悟空气质量高低造成的影响.读图4.4和“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级别与人体健康关系对照表”,完成读图题.☆ 总结: 1.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2.污浊的空气回影响_______的健康、_______的生长,而且还会腐蚀_______.典型例题:

例1:采集奥运圣火火种的当天,希腊雅典的天气为多云,下列符号表示多云天气的是()

A B C D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天气符号:天气符号有象形意义,如晴天:太阳光芒四射;阴天:只见云却见不到太阳;多云天气:既有云,也会看到太阳;雨天:云的下面有雨滴等。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什么?白色的浓度与降雨的关系怎样? 卫星云图的定义及作用.2

答案:A 例2:下列语句中,描述天气的是()A.昆明四季如春 B.春暖花开,草长莺飞 C.昨夜西风凋碧树 D.秋高气爽,水碧林红

解析:本题的四个描述句中的现象有的比较稳定,如昆明的气候四季变化不大;温带每到春天,气温回升,会鲜花盛开,草长莺飞;而每到秋天,则出现秋高气爽,水碧林红的现象;惟有“昨夜西风凋碧树”是短时间内出现的现象。

答案:C 当堂达标:

1.下列叙述中,描写天气的是()A.山前桃花山后雪 B.终年炎热干燥

C.昆明四季如春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在下面天气预报符号中,表示霜冻的符号是()

A.B.C.D.3.“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8℃。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与什么密切相关()A.农业生产 B.人们生活 C.交通 D.旅游

4.某一天的温性云图上,广州地区全是灰白色,表示广州地区的天气是()A.晴天 B.阴天 C.雨天 D.大雾

5.天气预报中说今天有大暴雨到来,你将做的准备首先是()A.防旱 B.防雨 C.防风 D.多穿衣服

6.空气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受_____的影响()

A.气压高低 B.风力大小 C.沙漠远近D.人类活动

7.2009年5月5日,北京空气质量状况为良,说明空气污染指数是()A.0~50 B.51~100 C.101~200 D.201~300 8.2008年5月12号,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在该地区的卫星云图上有利于抗震救灾的颜色是()

A.蓝色 B.白色 C.绿色 D.红色

巩固拓展:

1.下列历史典故能说明天气对人类影响的是()

A.忘梅止渴 B.诸葛亮借东风 C.负荆请罪 D.程门立雪

2.下列说法中不是描述天气的是()①云南四季如春,稍阴如秋,一雨成冬 ②非洲撒哈拉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③2008年第14号台风------“黑格尔”于9月19日晚上在菲律宾以东的西北太平洋面上生成

④未来的24小时内,本地区有6~7级大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 3.下列活动,对空气质量有良好影响的是()

A.焚烧生活垃圾 B.植树造林 C.城市汽车增多 D.烧无烟煤取暖 4.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小明每天上学都向正东走去上学,夏天他感到风是从他左边吹来,冬天感到风是从他右边吹来,那么小明住的地方夏季刮____风,冬季刮____风。

5.受大雾天气影响最为突出的产业部门是()

A.交通运输业、捕鱼业 B.房地产业、金融业 C.水产养殖业、石化 D.林业、邮电公司

第三篇: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地球

第一课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1、地球是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球体

2、人类对地球的认识:①在我国周代就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②我国东汉天文学家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③1522年9月,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④1961年4月16日,苏联“东方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宇宙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个球体的人

3、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四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第二课

在地球以上认识经纬网

1、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2、①北极——地球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②南极——地球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③地轴——假象的地球旋转轴④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

3、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叫做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赤道垂直的半圆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4、经度与纬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给他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与纬度。

5、北N南S东E西W6、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定为0°纬线

7、国际上规定,以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为0°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8在地球仪上,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

9、人们习惯上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90°称为高纬度。

10、在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11、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等领域。

第三课

地球的自转

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一天。

2、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这种由于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

3、国际上规定,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0°经线所在的时区为中时区,向东、向西分别为东时区和西时区。每个时区均采用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这就是该时区的“区时”。

4、东西十二区合并为一个时区,他们的中央经线是180°经线。

5、我国统一使用“北京时间”,实际上是北京所在的东八区区时。

6、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7、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和东侧的西十二区时刻相同,日期正好相差一天,当飞机或轮船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退一天,反之,日期要进一天。

第四课

地球的公转

1、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周期为一年,约为365天。

2、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其北端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3、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

4、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

5、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6、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东至日。东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

7、人们根据不同纬度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5带(北寒带、南寒带、北温带、南温带、热带)

8、北半球夏季,大部分地区日出早,日落晚,昼长夜短,正午时分太阳高度大,冬季正好相反。

第二单元

地图

第一课

地图的基本要素

1、方向、比例尺和图例是地图的三要素。

2、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①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②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③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

3、比例尺: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第二课

地图的判读

1、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作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

3、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图。将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深线。

第三课

地图的应用

如今利用高科技手段,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新型地图,如影像地图,电子地图等。

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地

第一课

海陆的分布

1、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而海洋面积占地表的7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大陆与其附近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分为七个大洲。

3、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大洲从大到小排列)

4、亚洲与欧洲大陆连为一体,称为亚欧大陆,人们习惯上把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作为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亚非两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3、四大洋:太平大西洋,印度和北冰(大洋从大到小排列)

4、海洋的中心部分叫洋,海是大洋的中心部分。海峡是介于陆地之间、两端连接海洋的狭窄水道。

第二课

海陆的面貌

1、亚洲: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被称为‘‘高原大陆’’。

大洋洲:地形分为三部分,西部是高原,中部是平原,东部是大分水岭。

南北美洲:西部是山地,往东是平原和高原。

2、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亚洲

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

南美洲

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

南美洲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南美洲

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

3、地处太平洋西岸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达11034米,比陆地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还要高2190米。

第三课

海陆的变迁

1、促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力,一种来自地球内部,如地壳运动、火山运动、地震等;另一种来自地球的外部,如流水、风力、海浪等。

2、地壳运动形成的喜马拉雅山脉

火山喷发形成的长白山天池

火山形成的五大连池

流水侵蚀形成的长江三峡

风力侵蚀形成的塔里木盆地的风蚀地貌

3、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学说4、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将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认为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5、板块运动,有的地方表现为张裂,有的地方表现为挤压。张裂的地方常常会形成裂谷和海洋,挤压的地方则会出现高山、岛弧链或海沟。

6、六大板块:亚欧板块

大西洋板块

美洲板块

太平洋板块

非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7、全球90%以上的地震和火山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第一课

天气与气候

1、天气指一个地方的短时间的变化,它是多变的,我们常用阴晴、气温高度、风力大小等语言来描述天气状况。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具有稳定性。

3、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拍摄的地球云层云层运动的状况的图像。

4、许多国家在发布天气预报的同时,也公布对大气环境监控的结果,即发布“空气质量日(周)报”

第二课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1、以一天(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的日(年)变化。

2、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气温的年变化大。

3、等温线是指在地图上将气温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平滑曲线,在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的气温相等。

4、纬度位置是指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另外,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在山地,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第三课

降水的分布与变化

1、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通常用个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2、在地图上将降水量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降水量线。

3、赤道多雨,两极少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量多,西岸降水量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多雨,内陆少雨。

4、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的小山村,被称为世界“雨季”。

5、太平洋东岸的智利阿塔卡马沙漠,是世界降雨最少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干极”

第四课

世界气候类型

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

2、热带地区全年高温,但降水量的地区差异较大,有的地方降水很多,气候湿润,有的地方降水极少,气候干燥,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3、纬度较低的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为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西岸为地中海气候,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季风性气候;高纬度地区,大陆内部为面积广阔的温带性大陆气候,纬度较高的地区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4、寒带气候又称极地气候,包括冰原气候和苔原气候。苔原气候的地面生长着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

5、在中纬度的高山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终年低温,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第五课

影响气候的因素

1、影响其后的自然因素主要有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等。

2、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不同纬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导致高度纬度之间气温和降水存在明显的不同。

3、陆地上的水汽主要来自海洋,因此,离海洋较近且能受到海洋润湿气流的影响的地区,一般降水多;而远离海洋的地区,一般降水少。

4、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吸热与散热的情况也不同。陆地吸热快,散热也快;海洋则相反。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5、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加一千米,气温下降约6℃。

第六课

人类活动与气候

1、水稻适宜生长在湿热条件下,小麦适宜生长在温凉干爽的环境中。

2、人类活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而且,这种影响越来越大。一方面,人类活动可以改善局地气候条件;另一方面,人类的某些活动,会导致气候恶化,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

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民

第一课

世界的人口

1、人口增长的快慢,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受生活水平、医疗条件、人口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人口增长缓慢,非洲、南美洲、亚洲人口增长较快。人口增长的快慢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度量。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出生率减去死亡率。

2、人口分布的疏密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说明。人口密度是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3、人口分布很不均匀。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南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区。

4、人类必须控制生育,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第二课

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1、世界居民主要分为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2、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这6种语言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

1、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

2、基督教起源于西亚,是世界上信徒最多的教。

3、伊斯兰教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沙特阿拉伯,其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在中国,伊斯兰教旧称回教、回回教、清真教等。麦加被称为伊斯兰教的宗教首都。

4、佛教创始于古印度,后传入亚洲其他地区。在中国,藏传佛教称为喇嘛教。

第三课

人类的居住地

1、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成为聚落。聚落一般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类型。

2、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的形态与分布也千差万别,有的呈团状,有的呈条带装,还有的呈点状等。

3、1997年12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通过,将丽江古城列为《世界遗产名录》

第六单元

地区发展与国际合作

第一课

地区发展差异

1、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

3、一个国家与邻国(或公海)的分界线,就是国界。国界以内的领陆、内水、领水和领空总编过程领土。

4、世界上还有30多个没有获得独立的移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5、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大多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发展中国家大多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第二课

世界合作与国际组织

1、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很多,例如人口和贫困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世界贸易的不平等问题等。

2、联合国成立与1945年10月24日,目前联合国有191个会员国,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

3、联合国的6个主要机构: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法院、托管理事会、秘书处。

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法兰西共和国、俄罗斯联邦、美利坚合众国。

第四篇: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姓名

班级

一、地球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形状(不规则球体);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约4万km)

二)纬线和纬度:1、纬线特点:形状(圆圈),长度(不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2、纬度特殊纬线:00(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分界线),300(中低纬度分界线),600(中高纬度分界线),900(南北极点),23.50(回归线,热带和温带分界线,有无阳光直射现象分界线),66.50(极圈,温带和寒带分界线,有无极昼极夜现象分界线)。3、南纬、北纬辨别:纬度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纬度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

三)经线和经度:1、经线特点:形状(半圆),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2、经度特殊经线:00(本初子午线,东西经1800分界线),200W和1600E(东西半球分界线,200W以东,1600E以西为东半球,1600E以东、200W以西为西半球)。3、东经、西经辨别:经度向东越来越大为东经,经度向西越来越大为西经。

四)自转:1、特点:自转中心(地球――地轴),自转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看是顺时针方向。自转周期(1天、24小时)。2、地理意义:昼夜交替现象和时间差异。

五)公转:1、特点:公转中心(太阳),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周期(1年),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总是保持66.50的夹角,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2、地理意义:四季变化(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六)五带:划分依据: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的四季变化现象明显。

寒带:北极圈以内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内为南寒带。寒带地区终年寒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二、地图

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1、比例尺①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表示方式:a.数字式。b.线段式.c.文字式。②大小的比较:比例尺是一比值,分子相同,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分母愈小,比例尺愈大。③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细和所画范围的关系:在图幅一定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所画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粗略,所画范围越大。2、方向(表示方法):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二)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海拔和相对高度。2、等高线地形图①等高线: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②根据等高线的稀疏判断坡的陡缓: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③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地形部位):a山顶一般用▲表示。b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高处向低处凸出.c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低处向高处凸出.d鞍部:相临两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e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3、地形剖面图:能够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三、海洋与陆地

一)大洲和大洋(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陆地(29%,主要集中在北半球):①七大洲的位置。②亚洲欧洲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③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④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北美洲分界:白令海峡。2、海洋(71%,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四大洋的具体位置。3、面积从大到小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4、熟悉和掌握:①本初子午线、东经120°、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穿过的大洲;②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和大洋(北冰洋);③纬度最高的大洲(南极洲)和大洋(北冰洋)。

二)海陆的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2、大陆漂移学说:3、板块的运动:地球表层分为六大板块:(P43)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能指出六大板块的位置),板块学说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4、红海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青藏高原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抬升形成的。地中海缩小是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

四、天气与气候

一)多变的天气1、天气:①概念: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天气状况。②描述要素:阴晴、风雨、冷热等。③特点:短时间,常变化。2、气候:①概念:一个地方多年大气平均状况。②描述要素:气温、降水。③特点:长时间。变化很小。3、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无云,晴);绿色表示陆地(无云,晴);白色表示云雨区(阴,雨)。4、城市空气质量报告:(P50)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5、常见的天气符号:(P48)记住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符号。

二)气温、降水:1、气温的变化①日变化:最高气温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在日出前后。②年变化:大陆(北半球最高月7月,最低月1月,南半球相反);海洋(北半球最高月8月,最低月2月,南半球相反)。③一天之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气温日较差。2、降水与生活①降水的概念;②降水量测定: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③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柱状图的绘制;年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分配是否均匀、集中在哪个季节。④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3、气温分布规律①世界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②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度。4、降水的分布规律:①从赤道向两极降水量递减;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东岸受惠于季风气候);③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三)世界的气候1、世界气候类型及分布:①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降水分雨旱两季。分布在亚洲的东南部和南部)。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②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部地区、日本和韩国南部)。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西岸)。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北部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日本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的大陆内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温和湿润。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附近的大陆西岸)。③寒带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分布在两极地区。④高原气候: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①纬度因素:气温(低纬高、高纬低),降水(赤道附近多、两极地区少)。②海陆因素:气温(夏季陆高海底、冬季陆低海高),降水(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多。西岸少,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③地形因素:气温(山上低、山下高),降水(迎风坡多、背风坡少)。3、近年来,全球气候有逐渐变暖的趋势(P70)。

五、世界的居民

一)人口与人种1、①人口的增长: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的速度就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慢。

2、人口的分布:①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气候温和湿润的平原地区;②人口稀疏地区:地形陡峻的高山、高原区,气候过于干旱的沙漠地区或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及非常寒冷的地区。③亚洲的东部和南部(这里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欧洲、北美洲东部(这里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

3、人口问题:①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等。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②乡村人口涌向城市。③对策:实行计划生育。④人口的合理增长:人口的增长应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三大人种的分布:①划分人种的依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②人种的分布:

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的西部和南部;非洲的北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地区(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

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和南部;大洋洲、美国、印度南部等地。

二)语言和宗教1、联合国工作语言:

汉语: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地区。是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英语:欧洲的西部(英国)、北美洲、大洋洲及亚洲南部(印度)。是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俄语:俄罗斯和中亚地区。

法语:法国、非洲中部和南部的一些国家(原属于法国的殖民地)。

西班牙语:西班牙及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原属于西班牙的殖民地)。

阿拉伯语: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的阿拉伯国家。

2、三大宗教:

基督教: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教堂)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清真寺)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庙宇)

三)聚落1、聚落分类: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后有城市。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住在城市。

2、聚落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较密集。

3、聚落形成与发展因素:①水源充足;②土壤肥沃、适宜耕作;③地形平坦;④交通便利;⑤自然资源丰富等。

4、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侧面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民俗等信息。因此应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

六、地区发展与国际合作

一)国家和地区:1、国界和领土;2、边界领土纠纷流血战争;3、国家地区平等,面积大小不同,人口多少不同,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面积最大俄罗斯,面积最小梵蒂冈,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4、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记住人口超过1亿的10个国家的名称、所在大洲(世界上人口前十位的国家: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俄罗斯、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尼日利亚)。知道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及所跨大洲:俄罗斯、埃及、土耳其。知道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是:中国、法国、俄国、英国、美国)。

二)发达国家:1、分布:欧洲、北美洲、大洋洲、日本;2、占世界人口:20%;3、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78%;4、工业以生产高新科技产品为主;5、农业以大规模机械化为主;6、服务业:设施齐全,个性鲜明。7、发达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20多个。

三)发展中国家:1、分布:亚洲、非洲、拉丁美洲;2、占世界人口:80%;3、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22%;4、工业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5、农业以半机械化或手工生产为主;6、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某些领域已经赶上或超过了不少发达国家,如中国的航天业、印度的软件业等。

四)国际合作1、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的含义。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方向: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中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重点地图读图指导: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读方位。(小河、村庄图)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读出某的经纬度位置及判断半球位置(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所属的高、中、低纬度,两点间的相对位置。

3、七大洲、四大洋的海陆分布图,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七大洲轮廓,三条重要的洲界线。

4、判读:大陆、海峡、半岛、大洋、群岛、岛屿。

5、等高线地形图:识别陡坡和缓坡,山顶、山谷、山脊,海拔和相对高度。

6、海底地形图:三部分,五种地形,大陆架的深度不超过200米。

7、六大板块示意图:板块名称。

8、常用图例识别。

9、五带的划分图。

10、地球公转示意图。

11、常用天气符号图识别。

12、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读,气候类型的判断。

13、地形雨示意图。

14、世界人口分布图:四大人口分布稠密区。

15、城市和乡村的景观差异。

16、面积居前六位的国家轮廓图。

第五篇: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商务星球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镇沅四中赵永梅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承担七年级2个班(208,209)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3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的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高要求,自己的教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树立环球伦理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 教与学中的优势因素,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可能会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不利因素和未知困难,应该是教师提前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四、学期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了解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许多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学会运用有关地球的基本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从而达到对地理事物描述能力的培养。通过世界人口增长与分布的学习,初步认识世界人口问题,理解人口过多或过少带来的人口问题,树立控制人口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会学生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气候类型的简单的天气图。掌握世界气候分布图上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地球上有着形形色色的国家和地区,知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学会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国家,掌握发展中国家的分布特点和发展差异。

五、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地球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同时又是帮助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知识,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知识的基础课,又是人生发展的奠基课。第二单元地图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形图的判读,地图的应用。介绍了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认识,地图的方向,怎样区别方向,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等知识。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本单元主要包括海陆分布,海陆的面貌,海陆的变迁。“海陆分布”一课,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较”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示,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海陆的面貌”一课,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类型作了比较。在此基础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

“海陆变迁”一课,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本单元教材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人类活动与气候五部分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内容。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用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引出基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和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气候特点分析。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

本单元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其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讲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基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正确看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尊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本单元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许多事情关系密切,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重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知识的历史和现实体现,引导学生认识一个多样的世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发展观。

六、本学期教学进度安排表: 周次

日期

单元课题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8月31日至 9月6日

教师集中

学前动员

第二周

9月7日至 9月13日

第一单元 地球

第一课: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教师节、中秋节

第三周

9月14日至 9月20日

第二课: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

第三课:地球的自转

第四周

9月21日至 9月27日

第四课:地球的公转

机动

第五周

9月28日至 10月4日

第二单元 地图

第一课:地图的基本要素 1

国庆节

第六周

10月5日至 10月11日

国庆节

第二课:地形图的判读

第七周

10月12日至 10月18日

第三课:地图的应用

机动

第八周

10月19日至 10月25日

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地

第一课:海陆的分布

第二课:陆地的面貌

第九周

10月26日至 11月1日

第三课:海陆变迁

机动

第十周

11月2日至 11月8日

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期中复习

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11月9日至 11月15日

第一课:天气与生活

第二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第十二周

11月16日至 11月22日

第三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四课:世界气候类型

第十三周

11月23日至 11月29日

第四单元 天气与气候

第五课;影响气候的因素

第六课:人类活动与气候

第十四周

11月30日至 12月6日 第五单元 世界的居民

第一课:世界的人口

第二课: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

第十五周

12月7日至 12月13日

第六单元

地区发展与国际合作

第三课:人类的居住地

机动

第十六周

12月14日至 12月20日

第一课:地区发展差异 1

第二课:国际合作与国际组织

第十七周

12月21日至 12月27日

期末复习

第一单元地球

第二单元地图

第十八周

12月28日至 1月3日

期末复习

第三单元海洋与陆地

元旦

第十九周

1月4日至 1月10日

期末复习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

第二十周

1月11日至 1月17日期

期末复习

第五单元世界的居民

第六单元地区发展与国际合作

第二十一周

1月18日至 1月24日

期末考试

监考、评阅试卷

下载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的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天气的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气与气候七年级地理教案

    天气与气候七年级地理教案 天气与气候七年级地理教案1 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日......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 学习目标1、了解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概况,知道国界线的划分情况。2、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情况,掌握主要的发达国家。3、了......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 教材分析本课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对天气状况的描述......

    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

    第一单元 国土与居民 第1课 辽阔的疆域 【教学目标】1、 认识我国的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了解我们位置的优越性。 2、 知道我国领土的四至点,识记我们的海上和陆上邻国。 3、......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多变的天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滨湖学校 潘秀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知道如何描述天气,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印度》教案

    第三节,印度 授课教师: 一,学习目标 1、 据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主要的邻国。(重点) 2、 据图说出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并依此说说印度的地势特征。(难点) 3、......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与气候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词语。 2.识别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所表......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星球版)5篇

    八年级地理上册《黄河》教案 中馆驿中心学校 张学文 一、教材分析 内容选自星球地图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本课简要介绍母亲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