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托尔斯泰读书随笔
引导语:相信有不少人都有看过《名人传》,那么看完名人传的《托尔斯泰传》之后,相关的读书随笔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托尔斯泰读书随笔一
◆ 为了按照自己的规律生活,蜜蜂就要飞,蛇就要爬,鱼就要游,而人就要爱。因此,如果一个人不去爱他人,对他人待之以恶,则他的行为就像鸟在水里游、鱼在空中飞一样不可思议。
◆ 可怜的不是人的死亡,或者他丢了钱,他没有房子,没有财产,这一切本不是属于人的。真正可怜的是,人失去自己真正的财富和最高的幸福:爱的能力。(爱比克泰德)
◆ 肉体的幸福,和各种各样的满足,我们都可以得到,只要从他人身上去抢夺的话。灵魂的幸福,爱的幸福,我们也可以得到,不同之处在于,前提是只有增加他人的幸福。
◆ 当你感到痛苦,当你害怕他人,当你生活发生混乱的时候,你要对自己说:让我不去再想那些与我无关的事,我要爱所有与我相逢的人,别的都不想,随它去吧。只要尝试一下这样的生活,你会看到,突然之间一切都变得有条有理,你将无所畏惧,也无所欲求。
◆ 桶里装满水,即使桶底只有一个小孔,水也会流光。同样,人的心中即使只对一个人抱有敌意,那他灵魂中所有爱的喜悦都难以保持。
◆ 在人的不平等现象中,其过错主要不在于那些在别人面前自恃为尊的人,而在于那些在自恃为尊的人面前自认为卑贱的人。
◆ 我们往往对生活不满,是因为我们不是在应有的地方寻找幸福。
所有邪恶的根源都在于此。
◆ 认为所有人都与自己同样平等,这并不是说,你像别人一样强壮,灵活,聪明,有学问,善良,而是说在你身上有着世上最重要的,而在所有人身上都是同一的上帝的灵魂。
◆ 无法让高个子和矮个子、强壮的和弱小的、敏捷的和迟钝的、热情的和冷静的都做到一模一样,但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是,对小的和大的、强的和弱的、聪明的和愚笨的都同样去敬重和爱。
◆ 对于基督徒来说,爱是一种希望所有人都得到幸福的感情。
◆ 不能把不平等和爱联系在一起。爱,只有当她像阳光一样,平等地照射到一切置于其照射范围之内的物体时,爱才是爱。
◆ 同样地爱所有人很难做到,但不要因为难以做到,就说不必努力去做。所有好事都是难以做到的。
◆ 对那些身份越是不平等的人,就越需要努力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
◆ 一个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够,也不应该为了他认为善的事而行使暴力,这种学说是合理的,其原因只有一个,所有人对于善的理解并不是统一的。
◆ 若要以势力压人,需要许多胁从者;而若要以理服人,无须任何帮手。那感觉自身有足够的力量掌握智慧的人,不会去诉诸暴力。(苏格拉底)
◆ 人越不满足于自己和自己的内心生活,他就越是要在外在的公众生活中显示自己。
◆ 人们常常生活得不好,仅仅因为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如何安排别人的生活,而不是他本人的生活。他们觉得,他自己的生活只是一小部分,所以安排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安排更多的,所有人的生活。但这同时他们忘却了,安排自己的生活是他们权限以内的事,而安排别人的生活却不是他们所能做到的。
◆ 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相信,人类的使命就在于不断地趋于完善,相信能够做到、甚至是很轻易地对人类加以改造,并消灭所有的恶行和不幸。这些幻想并不可笑,相反,比起那些陷入邪恶的老人的观念来说,这些幻想中所包含的真理要多得多,当这些年老的人并没有像人所应有的那样度过其一生之后,便劝告人们什么也不要寻找,而只是像动物一样地生活。
年轻人如此幻想的错误仅在于,他们把对自身、对自己灵魂的完善推到别人的身上。
去做自己生活中的事吧,改造并完善自己的灵魂,要坚信,只有通过这种途径,你才可以用最为有效的方式促进人类共同生活的改善。
◆ 如果你发现社会制度是恶劣的,你想改造它,那么你要知道,为此只有一种方法:这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好起来;而为了让所有的人都好起来,则你力所能及的只有一件事:使自己做得更好。
◆ 我们享受着文化和文明的幸福,而不是道德的幸福。就人们的现实生活状况来看,可以说,国家的幸运是与人民的不幸同步增长的。这样一来,你就会不由自主地对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当我们的文化和文明还未曾出现的时候,我们处在原始的生活状况中,是否比处在如今的状况中更为不幸呢?
不使人成为道德的人,就无法使他们成为幸福的人。
托尔斯泰读书随笔二
“我觉得人的美貌就在于一笑;如果这一笑增加了脸上的魅力,这脸就是美的;如果这一笑不使它发生变化,它就是平平常常的;如果这一笑损害了它,它就是丑的。”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最有名的文学大师,他写了许多文学作品,至今光芒依然四射。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鸿篇巨制,它们对世界文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寂寞和孤独的。他死后,遗体被安葬在安静的森林中,没有墓碑和十字架。可他用毕生精力所铸就的人性光辉已经竖立了不朽的纪念碑,高高地耸立在十九世纪文学的封顶。茨威格称这是“最美丽的坟墓”。
他是个伟大的人,他随时身上都会带着笔,他会将他偶然想到的灵感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的学习习惯会成为通向成功的阶梯。如果我能经常带着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就能够把日常喜闻乐见的事情记下来,那么,写起作文来就水到渠成,不再那么费力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平时养成良好习惯,不断积累知识,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托尔斯泰读书随笔三
托尔斯泰是俄国著名的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可是,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1851年,托尔斯泰来到高加索,群山环抱的清明环境才使他纷乱的大脑清醒过来。第二年,他创作出了《童年》、《少年》、《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等优秀作品。1862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创作出了震动19世纪整个小说界的巨著:《战争与和平》与《安娜.卡列尼娜》。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
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虽然别人都说他是“天才“”,但是《名人传》里他自己说到:我只是个普通人,我不是天才,我是在后天的生活中,凭着自己不懈的努力,拼命追求,才登上世界文化顶峰的。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属于他自己的一份精华。我们要了解自己,选定方向,认真去追求。”如果每个人都能意识到开掘“智慧之门”的可贵,并且都有勇气和决心,能踏踏实实,以自己的方式,认认真真完成自己的工作,我想我们有朝一日也可以骄傲地宣称:我不是天才,但我成材了!
托尔斯泰读书随笔三
一个土生土长的俄国人,一个渴求快乐,期盼和平的俄国人,一个生在了不属于他的年代,却让这个时代深深打上“托尔斯泰”烙印的俄国人。他的一生本就是个绽放光芒的太阳,不落的太阳。
孩提时代的托尔斯泰,不懂得失去母亲的痛楚,身为贵族后裔的他,跟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然而,厄运却接二连三的降临在他的身上,9岁的小托尔斯泰又失去了深爱他的父亲。也许是命运促使他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他并没有像其他的贵族子弟一样,乖乖的接收那属于贵族的良好教育,去继承他的父母给他的爵位。他选择了去接收那些来自西方的智慧——启蒙思想。
贵族间的阿谀的寒暄让托尔斯泰早早的对这个社会感到了厌恶,克里木战争更是让年轻的托尔斯泰看到了贵族的腐化和农奴制的落后。
于是,他脱下了那些繁琐的贵族装束,拿起属于他的笔杆,开始了他的战斗。
《童年》《少年》《青年》三部曲写出了托尔斯泰从童年到青年的感悟,诉说了他对这个弱肉强食的年代的不满。他发出了疑问,为什么我们不能享受我们的童年,却要承担沙皇强加于我们的痛苦?他不明白,却在渐渐明白。
终于,岁月让他明白了一切,原来我们本就不属于自己,而是这个农奴时代的附属品。他开始鞭笞这个人吃人的世界,数千个真实场景构成的战争与和平将他推上了文学史的巅峰,他拿着自己的武器,他的笔来呵斥腐败的封建制度,来歌颂勇敢的而国人民。直到在安静的乡村生活中结束了他的英雄似的一生。
有些人一辈子也成不了英雄,有些人却一生下来就注定要成为英雄。
我想托尔斯泰就是英雄。
第二篇:读书随笔
从优秀到卓越
----《你在为谁工作》读书随笔 本书从“为什么要努力工作,珍惜工作机会,要敬业,不拖延,从优秀到卓越”五个方面深入浅出的阐述了“我们在为他人工作的同时,其实就是为自己而工作,为自己的理想,为自己的将来,为自己的成功而奋斗”这样一个简单、朴素而又包含深刻意义的道理,能使在工作中经常抱怨的我们调整自己的工作心态,重燃工作激情,使人生从平庸走向杰出。告诉我们工作中要发挥正能量,不要把情绪带入工作,把个人的梦想结合到工作中去。
如果每个人都抱有一颗感恩的心在工作的话,那么就会非常珍惜目前的工作机会,一份好的工作来之不易,自己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做好每一件事。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用心去做,在工作中努力挑战困难,总会有收获。其次还要爱岗敬业,对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忠诚感,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专心贯注做好工作。
一个人对待工作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上进的,还是无所谓的,直接影响工作的好坏。工作,是一个人施展自己才能的好舞台,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脚踏实地沉下心来做、用心去做,总会有收获,这是不变的真理。当下我们已经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我们努力工作,珍惜眼前美好的事物,加上我们的敬业的精神,付出我们的行动,肯定会有卓越的成绩。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是他志向的表示,所以,了解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就是了解那个人答对生命的态度。我们年轻人对于薪水常常缺乏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其实,薪水只是工作的一中回报方式,更重要的应该看到工作教会了我们什么,锻炼了我们什么,超前意识了我们什么。这些才是无形的财富,比那有限的薪水要宝贵得多。如果一个人有能力,不用他自己说,别人也能在他平时的工作中看得出来,没有哪个老板会不重视人才,除非他想关门大吉,是金子总会发光发亮。无论你做什么工作,无论你的工作环境是松散还是严格,你都应该认真地工作,不要领导一转身就开始偷闲,没有监督就没有工作。你只有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使自己不断提高,加薪升职的事才能落到你的头上。
从优秀到卓越,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工作就意味着责任,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你从事这份工作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所担负的责任充满责任感。从优秀到卓越,不光靠个人,还要有团队。企业的生存离不开少数员工的能力和智慧,更需要绝大多数员工的忠诚和勤奋。很多时候,一个团队所能给予一个人的帮助,更多的在于精神方面,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能够鼓舞每一个人的 信心,一个充满斗志的团队能够激发每一个人的热情,一个时时创新的团队,能够为每一个人创造力的的研展提供足够的空间,一个协调一致,和睦相处的团队能给每一位成员良好的感觉,培养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吧,在团队中感染积极的氛围,让自己在团队中工作得更
加顺利。团队是推动个人前进的最大力量。只有所有的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才能发挥出团队的力量,勇往直前,推动企业走向成功。
不要头脑发热,更不要盲从。通过实践,摸索出自己的个人发展体系。这样,我们就能从平庸走向规范再到优秀,进而从优秀走向卓越再到基业长青!
财务部
杨俊
2014.07.16
第三篇:读书随笔
读书随笔
一、学习合作。
“合作”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种教育方式,而瑞吉欧提出的这个“合作”的概念却要比我们所熟知的广义得多。
首先,瑞吉欧的幼儿教育是全社会的事。在瑞吉欧市,0-6岁的保育和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市政工程,享有12%的政府财政拨款。许多由社区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间组织对地方政府施加实质性影响,以保障和改善该地区学龄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和正规教育。
家长在学校中所起的种种实质性的作用,本身也是社会支持的一种表现。在全市所有的幼儿学校中,家长都有权利参与学校所有环节的一切事务并自觉承担起这一责任。例如每个班的家长每年约有四次时间和教师一起开会:讨论学校的各项政策,研究有关幼儿身心发展的状况,参与课程的计划与实施并给予一定的评价等等。
其次,合作性的学校管理风格。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是一个以儿童为中心的联盟,一个教师与儿童同样能获得“家一样的感觉”的地方。这些学校并没有我们在一般机构中所见的那些行政事务,教师之间也没有任何的层次等级,他们只是平等的共事者与合作者。所有学校由一位主管直接向市政府汇报工作,他还要组织协调一群教研员进行宏观的决策、计划和研究,并对各所学校进行具体的指导。
第三,成人与儿童之间的合作学习。在瑞吉欧的教育者看来,儿童和成人间的相互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既是一个相互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向儿童学习的过程。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
位叫罗贝尔塔的老师,她在与儿童交往时,既不提供解决方法,也不简单地让儿童自己想办法。有一次,一个叫汤米的男孩要把操场上一个长方形缩小比例画下来,当他感到困惑不知该如何继续下去的时候,罗贝尔塔给他提了一些帮助性的建议:“你可以把纸翻过来„„可以再拿一张纸。”罗贝尔塔的这些建议不仅使汤米在困难时刻坚持了下来,更重要的是引发了同伴费得里克的加入,由于费得里克已解决了这个问题,因此他能给汤米提供一些帮助。就这样,罗贝尔塔在一旁给汤米提供信息,费得里克和汤米一起合作活动。在这里,教师和儿童作为小组成员所发挥的作用是一样的,他们都同样对学习过程做出了贡献,他们通过对某些问题的评价和关注共同塑造与影响着学习过程。
二、学习记录。
在瑞吉欧,教师们一直孜孜不倦地努力提升自己对于幼儿的认识和对幼儿教育的理解。其中,“记录”是他们运用最多的一种手段之一。在与儿童合作开展的项目活动中,教师不断地观察幼儿,并采用多种方式记录、保存学习过程和“产品”,为孩子建立档案。记录、整理、分析解释档案的过程,不仅为教师本人计划和实施课程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基础,而且成为教师自我反思和同其他教师、教研员、艺术教员及家长共享的宝贵资源。
风靡全球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大型展览会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在展览会上,各种图片与作品清晰地记录了瑞吉欧学校的儿童在研究一个特定主题时所进行的探索体验。瑞吉欧的教育者所要表达的是:幼儿表达自我和彼此沟通的手段,不应只是人类特有的语言符号,还应包括动作、手势、姿态、表情、绘画、雕塑等等一切表达方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幼儿的学习、探索和表达是许多种“语言”的综合。这也是为什么上面的展览被称为“儿童的百种语言”的缘故。在书中,有一组体现一个10个月大的儿童在一块真手表和手表图片之间建立联系的照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共4张照片,照片一是小宝宝在成人的指导下认识图书上的手表;照片二是小宝宝发现成人手腕上的真手表并开始摆弄;照片三是成人就有意识地将真手表凑近小宝宝的耳朵旁让他听声音;照片四是小宝宝毫不犹豫地将耳朵凑在手表图片上听声音。这四张照片就言简意骇地说明了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会思考、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告诫我们成人要放慢脚步,去倾听儿童的话语、观察儿童的探索、反思儿童的行为,并创造机会帮助儿童认识外部世界。
三、学习方案教学。
瑞吉欧的方案教学类同于我们的主题活动和生成教育。方案的大部分内容不是预先决定的,它是一个需要儿童和成人共同设计、观察、表达、再观察,并通过各种象征性语言进行表现和合作完成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㈠幼儿的获得来自于探索世界,积累经验。
瑞吉欧教育不以获取新异、可资炫耀的知识为目标,在方案教学中,幼儿所探索的问题往往来自真实的生活,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孩子所熟悉时,他们就能更积极主动运用其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并尝试
运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因此,方案教学的价值不在于获得某些特定知识,而在于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
书中介绍了一个“城堡方案”的例子,这个方案由来自不同班级的3岁和4岁的幼儿参加。在开展过程中,儿童用桌布做长袍,兴趣盎然。这时,教师为了确定幼儿的兴趣走向,准备了一些问题:“你们觉得我们是否有必要了解更多关于城堡的知识?”“我们可以在哪里找到有关的信息?”儿童的回答表明他们想知道更多关于城堡的知识,而且他们认为书可以提供给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于是,他们去图书馆、家里找来了一些书,获取了更多关于城堡的知识,兴趣也就更大了。他们造了一个更真实的城堡:用硬纸板做模型,刷上颜色等等。在两周过后,这些幼儿仍保持着对城堡的兴趣。
㈡ 教育要追随儿童。
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活动设计保持着高度的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它是一个切磋学习、经验共享的过程。瑞吉欧教育理论认为,和儿童在一起就是在同三分之一的确定性和三分之二的不确定性与新异性打交道,确定性可能来自对幼儿发展的一般规律、早期学习和早期教育基本原理的掌握;不确定性和新异性则更可能来自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和现象,而其中的某些问题和现象可能是老师的“未知领域”。也是在那个“城堡方案”中,一次,一个叫斯科特的儿童提出需要一个吊桥,教师问斯科特从哪里可以找到做吊桥的材料,他建议去地下室找。于是他们找来了很多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他们在教师的建议下试着用不同型号的剪刀戳洞。这下成功了,做完以后,吊桥可以升
高和降低,这又赋予了城堡卫士新的责任。
这个“城堡方案”的实例告知我们教师在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与他们一起去研究、去探索、去解决,我相信我们的幼儿也能随时随地提出建议、问题、线索和解决途径,同时这也能给自己启发和帮助,走出“未知领域”。
第四篇:读书随笔
2011年教师读书随笔征文大赛
别 样 的 幸 福
莱阳市城厢中心小学吕嘉欣电子邮箱:联系电话:***
一口气将魏书生老师的大作《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拜读完后,窗外已是万家灯火,而我的心依然沉浸在书中。掩卷沉思,不禁想起了自己从毕业之初直到现在作为班主任的一番经历,这是一段充满着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的时光。
自从2000年带着一脸稚气和满腔豪情踏上讲台,至今已过去了坎坎坷坷十个春秋。作为一名教师,每天忙碌于办公室和教室之间,做着周而复始的工作,在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做老师所要面对的压力并不是三言两语所能概括的,我的目标是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年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回顾已离我远去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操劳,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班主任老师不仅要做学生的严师、良师,还要做学生的益友,给予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不吝惜自己的爱,把自己的爱简单而质朴地献给学生,惟有这样,才可以将“班级”这个小社会管理得井然有序。学生时代曾唱过《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于是就激情澎湃地想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工作了,听过一些优秀教师的演讲、报告,就想向许多先进的教师看齐,于是兢兢业业地工作,让每一天都有所收获。
教师的职业不光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教师不单是一项职业,更为重要的是一份良心事业。在平时的工作中,我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自己优秀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如果教师不能以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来感染和影响学生,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素质。在日复一日琐碎而又平凡的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当班主任不仅要有满腔豪情,更要全面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从学生的特点和思想出发,使自己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而要全面了解学生,就要做到“六勤”;眼勤----多观察学生的行为变化;耳勤----多听各方面的情况反馈;嘴勤----多与学生谈心、多督促、多鼓励;手勤----多为班集体和学生提供帮助;脚勤----多深入学生家庭访问;脑勤----多想想教育管理方法。本着这个原则,我经常深入班级,经常和学生接触,特别是在业余时间,我以一个大姐姐的身份去贴近学生。天长日久,成为学生认可的朋友,学生自然会跟我说实话、说心里话;因为学生跟我说实话、说心里话,所以我能及时地了解情况,并采取措施,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倾听学生的喜怒哀乐,倾听他们一点一滴的感触与收获,在进行思想工作时自然就会因人施教,对症下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说,学生的成长变化犹如一个班级的脉搏,只有正确把握脉搏的跳动才能有的放矢地管理班级。
在教学工作中,我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学生的个别发展,注重培养能力,发展个性。我深刻地意识到: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更是合作者和教育促进者。教师是育人的工程师,不是生产规格产品的流水线。如果老师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模式先进,学生就可以由被教育者变成教育参与者。因此,再不能用“分数高低”这把尺子去衡量学生是优是劣;再不能对优生就细心呵护,对差生就不屑一顾;再不能让学生为考试拚命,为高考折腰。关注所有的学生,这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职责;让所有的学生在每节课上都能得到发展,这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使命。
学校是一个没有选择材料权利的加工厂。不能因为学生的表现不尽人意,就将他视为“差材料”而束之高阁,最后使之锈迹斑斑,果真成为“不可雕也”的朽木。所以,对于后进生,作为班主任的我总是从心底接纳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特殊营养----真挚无私的师爱,诚恳热情地指出他们的缺点,并帮助他们克服。对于缺乏亲情的孩子,我尽力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给予他们家庭式的温暖;对于因成绩差而长期自卑、压抑的学生,我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给他迎头赶上的豪气与冲劲。对于后进生的情绪波动,我凭着丰富的教学管理经验与真诚的爱心,敏锐地捕捉到,以便及时改变策略,对症下药。唐代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有了真挚的情感交流,学生才能先亲其师,后信其道,从而产生神奇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使学生向着我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席勒曾说“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我们扮演的角色中。”我扮演的是教师的角色,我全身心投入到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当中去,我愿意尽我所能去教育学生,我的目标是做一名“发展型”的教师,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集体服务,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创造性的劳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
走进书的世界让自己成为一眼活泉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随笔
莱阳市城厢中心小学李杰一
“开卷有益”,读书的好处毋容置疑,对于教师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读书是提升教师自身文化底蕴素养的基本途径。“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我的理解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作为一名置身于知识日新月异飞速改换的环境下的教师,必须要拿出能拿出的所有时间投入到书的海洋中,让自己汲取源源不断的知识之水,让自己成为一眼活泉。
读书是心灵的洗涤,精神的愉悦。大家时常感到工作的艰辛,有时是很孤独的;不知你会如何排解,而我总是用书来陶冶自己的情操。我知道,于飞尘的间隙也有清风,于喧嚷的中间也有乐声,于荆棘的丛中也有野芳,我是特意从《给教师的建议》里捕捉了需要的清风、乐声和野芳啊!也是《给教师的建议》提供给我的精神营养。
作为一名教师,我相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是坦然的,自信满满的,胸有成竹的。而这一切,最基础的是,每个教师都需要丰富的教育理念,而读书就是获得教育理念最好的方法。我认为,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读书,还有更深层的意义。读书就是一种学习。学校是学习知识的地方,办学水平高的学校,学习氛围必定是非常浓厚的,教师一定是带头读书学习的,这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言传身教。爱读书、有学养的教师,往往都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让学生刻意揣摩效仿,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老师的熏染下爱上读书的。
读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目的在于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读报刊、读网络、读经典,读天文地理社会科学、读经济政治军事历史、读文化艺术古今中外„„二是读业务方面的书,尤其是教育教学专著、经验介绍、案例随笔等。这些都该认真阅读,细细品味。重点内容重点章节更要反复阅读,直到读懂,有的还可以尝试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之中。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交百人友”。教师只有博览群书,并持之以恒专心阅读,日积月累,才能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增长自己的教育智慧,强化自己的人格魅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品位,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进而积极地影响学生,并增加与学生交往的交融性。教育是“制造”人的特殊的“产业”,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生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难教啊,他们有时提出的新的词、新的问题,涉及到的知识面也太广了,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其实,古代教育家早就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弟子贤于师”本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教师觉察到了贫乏,仍不思进取,原地踏步,守着自己原有的一小块贫瘠的土地。如果说我们能博览群书,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收放自如的话,那么学生们肯定会如沐春风,如饮甘醇,心为之醉,神为之迷。能使学生经常陶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不仰慕敬佩你吗?他们能不体会到读书的魅力教师的魅力吗?
现代课堂不欢迎孤陋寡闻、循规蹈矩、照本宣科、密不透风。假如整整一堂课,学生的思维像一河死水,波澜不惊,没有半点兴奋的话,是难以成为一堂好课了。所以我们每一位教师迫切需要一种危机感,并且在这危机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进步。或许我们应该牢记这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让我们走进书籍的海洋,让自己成为一眼永不干涸的活泉吧!
第五篇:读书随笔
读《做卓越的教师》有感
----读书随想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薄薄的一本书,却因为作者深邃的思想而变得无比厚重。轻轻合上书页,心却依然徜徉在字里行间。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句句经典的诗词,一声声真诚的忠告,犹如夏日里的一缕清风,冬日里的一轮暖阳,给每一位阅读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愉悦享受,犹如品味精美的精神盛宴。
我们一路阅读,一路收获。似乎穿越了滔滔历史长河,共同追寻先贤哲人以及当代名家的教育智慧。书的灵秀,书的雅致,书的睿智,穿过岁月的烟尘,不断浸润着我们的心底。走近名家,我才更加信奉那至理名言:“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天道酬勤。我才会更清晰地发现——每个人面前,确实都有一片广阔的天,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忽略了它的存在,往往难以走出自我小天地。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自己——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属于
自己的那片天,真正地走近自己。
自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但要真正完成一篇像样的教学论文,总是写得一塌糊涂。不是从百度网页里机械“复制”和“粘贴”,就是找篇比较合适的文章加
以仿写或修改,每次动笔,总感觉不尽人意。
一直非常崇拜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作为一名普
通的教师,我虽然没有机会亲自聆听她的语文课堂教学,但总是喜欢从百度里搜索与她有关的许多教育教学理念及信息。(于漪,女,江苏镇江人。1929年2月7日生,毕业于镇江中学,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1978年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如今已是耄耋之年。)请看给予她的颁奖词:她已是80多岁的耄耋老人,有着
60多年的教学生涯。至今,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于漪,师者的楷模。是的,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做到“目中有人”,要研
究当代学生的新情况、新特点。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这样理解教育:“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是的,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唤醒心中沉睡的巨人,每个
人都潜力无穷。作为教育工作者,育人要育心,在学生心田做“植根”的工作,植爱国主义的根,植民族精神的根,植志向的根、理想的根,植良好道德情操的根、健康人格的根。
用真诚的爱去感染每一位学生。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巴特。“用爱心培育爱心”,师爱是师德的核心。
我特别喜欢搜集名家教育名言。对于于漪的经典名言,我还专门做了许多摘记:
1、让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
2、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3、我有两把“尺”,一把是量别人长处,一把是量自己不足,只有看到自己的不足或缺点,自身才有驱动力。因为,“累累创伤,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
4、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首先要“知如泉涌”,而且要有伟大的人格力量。
最近有幸阅读了彭兴顺专家的《做卓越教师》,更是让人醍醐灌顶。我记忆特别深刻的是于漪老师写给贵州偏远山区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教研员的回信:“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语文课。我深刻体会到永不满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多么谦逊而又质朴的话语,句句包含着永远进取的精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确如此,《做卓越的教师》是一本教给我们感受幸福、领悟幸福的书,让我们在忙碌的人群中找到自己休憩的港湾,在人生的长河里里掌控自己的航舵,在得意的时候从容,在失意的时候振奋,在迷茫的时刻找到自己希望的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