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的写作是中学政治教师的基本能力和要求。准确把握教研论文的基本写作要求,是教师提高科研能力和实现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请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1、创设了丰富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各组的成员们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后,就开始认真地查找资料了,当遇到不懂的字词,他们就举手示意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了困难。小组成员们兴奋讨论着自己找到的资料,并认真地记录最后讨论的结果。学习语文不再那么枯燥乏味了,摆脱了学习字词、划分自然段、归纳中心思想等形式上的束缚,学生自己构建知识是那么快乐的而有趣。由于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和教师的指导帮助,在小组汇报的时候,学生们就自己小组选取的对象进行了详尽而有趣的汇报。汇报后,再理解萧红的文章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2、彻底解决了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获得了真正解放
小学生受年龄、生活阅历等多方面的限制,认知、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距今较为久远的抽象的语言文字,如文言文、古诗词等,理解就更加不易。这就需要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转化知识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突破语文学习中的难点。中国的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讲求格式与韵律,每首诗词都有相应的意境与深意,语言高度凝练,朗朗上口。教师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体味诗人笔下的美景,领悟诗词之外的深刻含义。如在教学李白的《望天门山》时,为了让学生看到当时诗人的所见,明白当时诗人的所感所想,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就利用图片和动画还原天门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教学中还可以播放视频,介绍李白的生平事迹。教师朗读诗词时,播放配有古典音乐的幻灯片,让学生陶醉于意境之中。同样的在讲授《拉萨古城》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讲到藏族民居时,播放课件,画面上白色的楼房一座挨着一座,经幡飘飘,把学生带入到画面之间,有亲临其境的感觉。讲到大昭寺时,播放课件,寺庙金光闪闪,很是雄壮。在这样的一堂课中,既欣赏了美景,又朗诵了美文,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角色,让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而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都有了较大的转变。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网络资源,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教师布置的任务来选择学习内容。课堂教学结合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的方式,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习空间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如在《小英雄雨来》一文教学前,教师发现学生对抗日背景了解甚少,直接影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带领学生用多媒体设备观看了影片《小英雄雨来》。学生了解的课文的背景,在课堂上愿意参与讨论,学习的热情高涨。
4、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增加了文化底蕴
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局限在教科书或教师补充的内容,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图书馆资源等自主进行课外扩展阅读。帮助学生建立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补充教学内容,使知识的呈现方式多样化,变革学生学习方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在春秋时期就已经被提出并加以实践了,主要的实践者之一就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孔子,他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结合我国现如今的教育来理解这句话,意思就是要做到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指导,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两者间的相互作用,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需要恰当地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以小学语文这一科目的特点为教学前提,制定适合小学生理解学习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教学计划得到有效实施,使得课程教学效果得到双倍提高,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存在的不足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之所以要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引入有效教学是因为小学语文还存在一些不足,这些问题急待被解决:
1.我国有很大一部分小学语文老师还处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长期影响,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小学语文就是单纯学习知识、书写汉字、阅读课文的学习过程,并没有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纳入到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的这种行为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只把语文当做是一种工具,因此在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教师将文章肢解,分成几个部分,使得学生在理解上出现困难,不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涵义,对语文的学习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久而久之会降低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有一部分老师没去了解学生的差异,没因材施教有一部分老师在课余时间没有去了解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并不清楚学生现阶段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不好的学习习惯;而且很多时候小学年级之间的语文教学没有差别化,教师没有考虑语文系统知识的梯度,导致出现教学计划和目标不合理的现象发生。另外,教师对于学生在个性、潜能方面的关注较少,在课堂上讲解知识时一概而论,没有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学过于表面,没有强化学生的深层理解。
三、有效教学的三个着力点(以下观点只是空谈,加入几个例子说明问题)
1.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传统教学中,教师都会要求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对要学习的课文进行预习,反复阅读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达到所谓的“顺利”和“有效”。但是这种预习并不适合小学语文教学,这种课前预习无疑是加重了学生的学习压力,消磨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有以下特点:
(1)小学生的语文课前预习,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对语文课堂产生向往之情,而不是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合理的课前预习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中增加对课堂和知识的期待,激发学习热情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2)要让学生将预习的结果展示出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预习结果来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进而展开教学计划。只有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预习成果,才会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2.促进师生对话交流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一向都是教师在讲台上一味讲课,学生被动听课,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开小差等现象,教学质量很差。(1)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要进行改革。现如今的教育主体是学生,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要以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要学会将学生放在一个平等民主的位置上,跟学生进行对话,了解其学习状况,是否有哪里还存在疑问等。只有学会对话交流,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话交流,无论是师生之间,还是学生之间,都要多进行交流。课上可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彼此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课下,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可以提出疑问,或者就学习状态进行沟通,这样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指导,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得学生喜欢上语文。
3.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从懵懂到了解的过程,是一个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所谓“疑者觉悟,觉悟之机也;只有进行过觉悟,才能更好地成长”。学生只有多提问题,才能多学习知识,锻炼自身的学习能力。自古以来,好的教学课堂上从来都不会缺少问题的出现,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己动脑思考。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中,教师课上还要做到学会提出疑问,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疑问。举个例子,教师在讲解《火烧邱少云》时,可以先提出这样的几个疑问:第一,同学们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火吧,那要是火烧到了手会不会很疼呢,被火烧到后你们会怎样呢?那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伟大的人物,他被熊熊大火活活烧死了都没动一下,如果换成是你们是不是会跳起来呢?那你们知道为什么邱少云一动不动忍痛被火焚烧吗?然后再引入课文,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敢于质疑的勇气,也使得学生更容易专心听讲,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另外,还要加强引导学生主动提出质疑,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或是分组进行分析、思考、比较、解决问题,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发挥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但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因此提出来的问题有可能涉及很多方面,在课上教师不能一一给出解答,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用模糊处理的办法,引导学生在下课后利用课余时间去查找相应资料,锻炼其动手和自主学习能力。随着现如今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的不断变化,教学也要适应性地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学目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有效教学,这一举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使得学生自主预习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关键时刻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学生一起对问题进行讨论,拉近师生间的距离,真正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教研论文
1.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意义
当前正是由于人们传统理念对游戏化教学认识不到位而影响了游戏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从小学语文教学来看,开展游戏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学到语文知识,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二是游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游戏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增强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2.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2.1采用游戏化的教学导入方式
教学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影响整堂课教学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之初就能够带着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课堂学习,而且可以让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课堂,有利于整堂课教学的有效开展。譬如在教学《海上日出》的时候,可以提出游戏竞赛规则,让学生采用小组竞赛的方式,最后评选出表现最佳得分最高的学习小组和学习个人。学生为了获得竞赛活动的胜利,都表现出了极强的表现欲,带着强烈的好胜心投入到学习中。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导入,能够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求胜心而进入到后续的语文课堂学习中。
2.2采用符合学生年级特点的游戏
由于低年级语文学习主要以拼音和字词为主,因此,在拼音、字词教学中,必须采用与低年级语文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方式。如在教学复韵母时,开展找朋友游戏。让学生各带着一个写有字母的头饰,谁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组成正确的复韵母,就为胜利。通过这样找朋友的方式,还可以开展生字与拼音配对、生字组词配对等方式。在汉字教学中,可以开展“穿山洞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让两个学生手牵着手做成“山洞口”,一个学生拿着写有生字的卡片站在“洞口”后面,其余的学生排队穿过“山洞”。在穿过山洞时,需要正确地读出卡片上的生字,才能够允许通过。而读的不正确的,则要卡在“山洞”中。在词语教学中,还可以采用“采蘑菇游戏”,将蘑菇型的卡片上写好词语,并贴出来,让学生上来准确地读出来,才能够采下这个蘑菇。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在找朋友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新知,巩固旧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2.3设计与中高年级相符合的游戏
中高年级与低年级学生不同,必须用一些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活动,这样才能够符合中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譬如在成语教学时,可以开展成语对对子活动,如同桌开展成语对对子,一个人说出“粗茶淡饭”,另一个则说出“山珍海味”。一个说出“流芳百世”,同桌则说出“遗臭万年”。可以让学生根据一些有特点的姓名说出成语名称。如一个学生出示写有“杜鹏程”的卡片,另一个人则可以说出“鹏程万里”这个成语。根据“陈残云”说出“风卷残云”,根据“王任重”说出“任重道远”。
2.4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
一是开展讲故事比赛。在选择内容题材时,必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吻合。可以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常见的俗语、成语、谜语,并开展讲故事等活动,以丰富学生作文素材积累。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通过让学生讲故事,不仅能够积累素材,而且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二是开展猜谜语活动。猜谜语是小学生都非常喜欢的活动,可以通过猜谜语活动,进行字词教学,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如在教学“告”字时,可以用字谜“一口咬掉牛尾巴”进行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地掌握这个生字。通过猜谜语活动,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三是开展朗读竞赛活动。小学语文中的朗读与背诵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如果直接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可以通过朗读竞赛的游戏方式让学生进行朗诵。通过朗读竞赛,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朗读的兴趣,而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从而获得更好的朗诵效果。四是开展表演式游戏活动。小学生都喜欢表演,具有很强的表演欲。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将具有故事情节的课文变成课本剧,让学生进行表演。如在教学《邯郸学步》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几个学生模仿到邯郸学步的年轻人,在课堂上进行表演。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表演前、表演中和表演后,深入地理解课文,并体味到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总之,通过游戏化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性格多方面得到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因此,我们应该切实创新教学方法,充分采用游戏化教学,以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第二篇:小学语文老师教研论文
提高小学课堂兴趣要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以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为基础,以个体原有的水平为起点,逐步耐心地进行。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小学语文老师教研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老师教研论文【1】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学生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加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另外,像《中华美德贤文》的文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进而实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推荐学生阅读此类的书籍。为了更加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师可以“情”和“知”这两个方面作为视角进行渗透。(1)所谓的“情”是指使小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使学生对好的行为习惯持有愿意学习、满意以及快乐的态度,并且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持反对、不满意,以及愤怒的态度。例如,教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文章时,应当以讲解爱国主义作为核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这样教学能够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2)所谓的“知”是指对小学生实施说理教育,让小学生明确我们一致认可和提倡的道德标准有哪些,只有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道德准则内容,才可以让学生明确怎样做是正确的和合理的、怎样做是不合理的和错误的,以及不应当做什么和应当做什么。例如,教师在教学《海豚救人》这一篇文章时,务必将人和动物间的微妙关系说明白以及人类保护自然界动物的目的是什么和采取怎样有效的行动进行保护等,从而让学生有所认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素质教育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美育,美育能够健全人的品格。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想象美的能力是尤为关键的。针对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和阅历是非常少的,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进而感受到美。教师应当结合教材知识要求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首古诗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幅美丽的瀑布画面,并且配上柔美的乐曲,然后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闭上双眼,在听乐曲的过程中对瀑布的壮观美进行想象,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但是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进行考查,而且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验与完善,进而让教师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是,目前固有的考试制度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依旧保持在一张试卷中。因此,需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而合理和科学地评价学生,只有如此,才能够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并且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1)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通过单一的教学评价———笔试对学生进行评价,然而笔试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为此,教师只有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活动测试、口试、笔试以及与平常表现相统一的教学评价,从而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尽管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可是他们具有比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理想,可是他们却常常沉默寡言。鉴于此,单纯地以笔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需要完善评价内容,立足于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学习态度、能力、知识构成等多个方面,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的光荣职责,也是国家对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老师教研论文【2】
一、以学生为中心,这是有效运用的核心理念
观念是行劝的向导,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念就会直接产生什么样的教学行为。在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师展开的,将学生视为从属的课堂参与者、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整个教学成为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如果依旧以教师为中心,那么,教学只能是从传统教学的满堂人灌变为现代教学的满堂电灌,只是披上了现代化教学的外衣,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这样的教学势必是失败的。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只有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师生共同参与与探究的平台,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一)素材选择要贴近学生学情,提高本身实效
在制作课件或收集信息时,要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选择最具典型性与代表性的素材,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这样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能够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思考的独立性,从而使学生在轻松而愉悦的氛围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否则只是按教师的主观意愿来选择素材,就会脱离学生这个中心,无法激起学生参与的激情与动力,不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自然也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运用时要处理好突发事件,促进课堂生成学生是鲜活的生命,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思考方式,即使在学生之间也存在差异,为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并不能预料到课堂所发生的情况,总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果只是机械地照搬预案,同样会脱离学生这个中心,不利于学生认知活动的开展。因此,要实现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时,不要将学生的思路强行拉到预定的教学方案中来,而是要灵活运用教学技巧,对预设的学案进行合理调整,当堂创作,真正做到张弛有度,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在教师的灵活掌握下围绕着学生有效展开,使得课堂处于不断的动态生成之中,实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这样的课堂才能具有生命的活力,成为学生自主发展与自我展现的舞台。
二、适当放慢教学节奏,在师生、生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
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可以让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展开思考与探究。但许多教师片面追求大容量,教学节奏加快,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展开独立思考与探究,这也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只有深入地思考与思维,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自主交流与互动探究,才能让教学成为学生的学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的步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当学生存在不同见解时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与互动探究,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让学生由学会到学会,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与思维,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教师拥有一双善于观察与发现的眼睛,要能够从学生的眼神与表情中读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还是完全不懂,还是彻底明白。这样才能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节奏,学生明白的地方一代而过,而不懂的地方则要重点讲解,这样才能在全体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容量与密度的增大,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三、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共同为教学服务
不可否认,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展开主动探究,实现了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的转变,这正是新课改下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广大教师也正是看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而狂热地运用于教学之中,无论是新知的讲授还是旧知的复习或是优质课的准备,清一色的现代信息技术,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就无法上课,甚至是不用现代信息技术而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教学与优质课与新课改没有任何联系。这是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下将传统教学手段推向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对立面。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真的是势如水火,只能两者选其一的关系吗?教学手段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就在于运用,正如赞科夫所说“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也就是说教学方法只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只有独具匠心的运用,才能使之成为推动学生认知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平等的,都有着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如果只是盲目地排斥与肯定,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只有理性认识,科学运用,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比翼双飞”,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的强大联盟,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与魅力的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四、结语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是新课改下小学教学的必然趋势与重要方面,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步伐,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这是挑战,更是机遇,我们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探索,这样才能摸索出一条有效运用的途径,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使之成为展现学生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最佳平台,让学习成为学生的乐趣。
第三篇:语文教研论文
于无声处听惊雷——浅谈作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研组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可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大多一味迎合考评的基本标准,陷入了庸俗化的套路写作。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大都缘于老掉牙的教学方法进行作文方面的施教,如何立意,如何开头,如何过度,又如何结尾等等,让学生习作拿腔捏调、一成不变的作文。这样如法炮制的进行作文教学和学法演练,学生的菱角磨平,灵感尽失,创造力和想象力严重受到了压抑。加上学生的时间所限,读书少,对生活体验不够,领悟不透,缺乏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理论上的升华,写出的作文自然就少了灵气和活力。单一的作文教学偏离了学生的作文主体正轨,这样使得我国知识经济初露端倪的时代要求与束缚了生命灵性的作文教学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落差。那么,我们就应该打破传统作文模式,使得学生自由自在的抒写从而表达作者的内心感受,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走出传统写作的教条囹圄,形成学生自我风格文字表达的良好习惯。然而,我们如何才能在作文的教学上达到这样的目的呢?我认为作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辨别能力、观察力、创造力,让学生不受约束,勇于创新,写出真实的生活,写出充满斑斓的个性。1.提倡写作风格“独创”化
(1)基本掌握各种表达方式和语法修辞常识,逐步达到写什么样的文体就用相应表达方式的要求。
(2)基本具备能自己会修改作文的能力,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
(3)注重让学生逐渐学会整体把握写作过程,要求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学会自我反思、自我领悟和自我调整,对学生树立独立创作意识提出具体要求。
2.体验生活,感悟人生,让生活成为作文源头活水。
常见这样的现象:命题写得丢三落四,空洞无物的学生,在练笔、日记中却可以公诉得委婉、细腻,诚挚动人。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作文命题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和情感?
(1)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为写作增添素材。生活的绚丽多彩,来自于它的复杂组合与瞬息万变,抓住这些,是学会感悟的基础,而抓住的前提是认真细致的观察。”我们尽量地引导学生去领会、思考,无论对人、事、物,哪怕是枯燥平凡的,也尽可能感受出一种品格、一种情趣、一种哲理、一种时代精神。比如,有感于韩日世界杯上届冠军法国队的表现,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前锋“中场”后卫》的作文,论证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缺失了合作精神,拥有欧洲三大联赛最佳射手的法国队在世界杯上的颗粒无收,让行家大跌眼镜。
(2)深入思考,感悟生活,让作文升格。思考就是感悟,感悟包含了体验、咀嚼、顿悟。深入思考,才能不断问为什么,从而让小事情表现大主题,小人物表现得丰满,小角度可以展现全局,小细节可以尽显本质。比如:从“台上对手,台下朋友”悟出“友情生活中的一盏明灯。”。
(3)超出课堂,调查研究。学生获得亲身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材料,为日后的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同时可以获得写作灵感,触发写作动机,提高感悟社会生活能力。比如:开展调查本地爱国主义故事传说,使学生受到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提高了对社会的认识了解。(4)读写结合,激发灵性,利于创新,阅读所得是写作资源的另一重要来源。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曾玉芹说:“阅读是因文得义的心理过程,是以文会友的交往过程,是书面文化的消化过程,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所以阅读也是一种体验生活,感悟人生的方法。读理化书,不仅利于增进科学知识,而且利于培养科学思想;读史地书既扩展了人文知识,也丰富了文思想;读音乐、美术书可以提高欣赏水平;报刊、名著更可以陶冶性灵,增厚文化底蕴。而我们的中学生最大的缺陷可能就是题做得太多,书读得少。正如语文特级教师、教育专家于漪所说:“汉语言文学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它有浓厚的文化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文化心理特征。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 3.真情表达,张扬个性,让学生作心灵的主人
好的文章是心灵之泉的自然流淌,而每一颗心灵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世界,所以个必理文章的灵魂,文章是心灵的放飞。“新概念”作文就是要让学生真情表达,张扬个性,作自己的主人。传统作文训练环境压抑、沉闷,极大地防碍了学生的写作情绪,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张扬个性,作心灵的飞翔。中学生敏感天真、活泼又富于幽默感,平时叽叽喳喳、嘻嘻哈哈话很多,可是一写作文,就象变一个人,究其原因是我们用太多的条条框框约束了他们的心灵,忽视了学生个体生命对生活的刻骨铭心的体验和感悟,使他们不能让独特的言语才情诉诸笔端,不能自由自在地外化心灵运行的轨迹。所以我们应该鼓励个体生命以自己的思维触角对外界予以深切关注与体验,使学生流泻出的文字包含心灵深处奔涌而来的生命情思,真实体现个体生命之间形形色色的独特的气息与韵味。如本学期在我大力倡导自由写作、凸出个性,学生积极性高。4.注意评价,培养人格
要注意作文评价的开放,作文评价不能只有唯一的模式,更不能一棍子打死。我在作文评价时采用了学生自评、组评、师评等多种方式。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快乐两个月”。是的,大家都是凡人,谁都想得到别的赞美与肯定,更何况是正在接近成熟中的中学生。赞美是一种鼓励;赞美是一种肯定;赞美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豪感,从而达到激发学生习作兴趣的目的。可以说、充满激情的鼓励,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这也是我们在作文评价中必须做到的。比如,拿众所周知的一个常识性问题“雪化了变成什么?”来说,如果按照思维的定势来回答,答案自然是“水”。如果有一个学生说“变成春天”,我们千万不能大惊小怪,要满怀激情地鼓励他说得好。试想,如果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他的脑海中能近闪出这样一个奇妙而充满诗情的意象么?作文评价中,我们有的教师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有的老师将“钢笔在纸上蹭着痒”判作“荒诞”,将“老鼠撞到墙上,不省鼠事”斥为“生造”,这些评语无疑会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泼上冷水,久而久之,会渐渐熄灭他们心头的创造火种。要想让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真正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故此,写作应着重情感方面的因素,把重点放在学生写作的兴趣与自信方面,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尽人皆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好写作文最要的内驱力,只要提起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指导学生写作就不会是学校教师深感沉重的一大压力了。
总而言之,将创新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会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别有洞天,充满盎然的生机。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在学生写作陷于困境时,要激发起他们兴趣的火花,点燃火花以后,还要帮助他们燃起创新的火把,并使之越烧越旺,从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陶行之先生说:“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对于新时期的每位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学中都要努力为学生架起创作思维的桥梁,使学生的作文从小就有一个独特的创新见解跃然纸上。
第四篇: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研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如何尽快地使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呢?下面谈谈我个人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
一般说来,学生对某科的学习目的是能够明确的,问题是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目的教育时,学生就‚热‛一下,过一段时间,又‚冷‛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
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或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不能让其松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阅读,既能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
在小学阶段,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
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比如《恐龙》一课,学生对恐龙不太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在讲读课之前,让学生从课外书籍上收集有关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材料。
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其中新奇、有趣的知识或现象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其能乐于阅读。学生有了这种习惯,在应用于时就会主动查找相关资料,这不仅有利于学生
学好课文,也为将来收集,整理信息打下基础。
三、培养质疑释疑的能力
阅读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释疑,教师可以清楚地知道学生有哪些地方不明白,难点在什么地方,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减少无效劳动。对于学生来说,能够起到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思维及养成求知兴趣的作用等等。语文学习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认真寻疑、大胆质疑、积极解疑,让‚疑‛成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动力。
教师要教给学生在何处质疑。一般来说,应在难点处、困惑处、关键处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比如课文《卢沟桥烽火》一课,开头写道:‚九一八事变后……‛,结尾写:‚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学习过程中,学生提问:‚九一八事变是简述了怎样一件事情?‛、‚抗日战争又是怎样的一场战争?‛等等。又如教《蝙蝠和雷达》一课时,学生提出了‚为什么课文用蝙蝠‘撞’而不用‘碰’呢?既然蝙蝠的眼睛没有用,它还长眼睛干什么呢‛等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谁来解疑呢?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想办法解决。同时要注意发动学生互助解疑,着力培养学生解疑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减轻学生学习上的精神
负担,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地学,主动地去探索。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论,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问答、探讨的相互动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教师在教学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意见,使学生在课堂上
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来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同时也获得了精神上的愉悦。
五、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规律。读可丰富词汇、积
累语言,为写奠定基础;反之,写对读又有促进作用,能提高读的自觉性、积极性,能提高读的质量。为此,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做一定数量的读书笔记,摘录课外阅读中自己喜欢的词、句、断,甚至篇。同时指导学生出黑板报、手抄报,要求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这就势必让学生自觉地进行课外阅读,广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
总之,通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勤动手、动口、动脑相结
合,教师在这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采用最佳的阅读方法,才能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八千办事处梅河小学:赵长伟
2006年4月
第五篇:小学二年级语文校本教研论文
校本培训心得体会
张成华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教师更加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不是课程本身,但对于课程则意义重大。课程资源之于课程,犹如矿藏之于矿物,关系密切。我们必须对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加工和利用,才能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如何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主开发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肯定会采取主动的态度,学习更是这样。如果他们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所以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以及他们喜欢的种种活动。
比如,我在讲《木兰诗》一课时,搞了一个活动,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关于古代孩子的轶闻趣事,结果发现他们就很感兴趣,这样就把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其它教学资源
鲜明的课程意识拒斥“圣经”式的教材观,要求教师确立课程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而且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教材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任何课程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
1、课堂生成资源的及时捕捉。
学生是活生生的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会怎样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很多情况下老师是无法预料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不同的观点都是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
2、社会、家庭资源的合理利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社会、家庭中有大量的与语文教学相关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在教学时能够合理利用,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有好处。由于新教材内容大多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