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孩子越来越生疏,无法沟通了?99%的父母都犯了这些错
父母是子女最亲近的人。可事实上,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很多父母都觉得和孩子越来越生疏,越来越难沟通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父母和孩子沟通起来如此困难呢?
第一,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他们喜欢用命令、控制、威胁、警告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和互动。
比如他们会用这样一些话语来压制孩子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欲望:
“现在就回去把没有完成的作业写完,否则就别想睡觉”
“赶快把你的房间打扫干净,要不然就不要吃饭”
“不允许你和小朋友出去玩,如果不听话就别回家了”
“再不起床,有你的好果子吃,看我怎么收拾你”
“我警告你再哭就要打你了,不许哭了”等等
当这些话成为父母面对孩子时的口头禅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就与父母变得生疏了。
第二,许多父母会认识到第一条对孩子威胁、控制是不对的,他们就用委婉的方式建议、唠叨、说教、给方法的方式与孩子互动,
比如说“你不应该那样,你应该这么做才对”
“你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老师顶嘴”
“要好好读书,将来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否则就要捡垃圾”
“你按照我说的去做肯定没有问题”等等
他们觉得这种方式是给孩子经验,孩子比较容易接受,但事实上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孩子反而很反感。
孩子没有真正的尝试,没有真正的去实践,他们对于这些事情就是0经验,最终你们的那些成功经验、好思路都不是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
我们要知道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充当的角色,我们只能给予引导,真正走完人生的还是他们自己。
第三,许多父母在与孩子互动的时候,他们就是站在成人的角度,一味的给孩子评价、指责、否定、贴标签。
比如说父母通常会说“你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坏孩子”
“做任何事情都是三分的热度坚持不了多久”
“早就知道你考不出好成绩的”
“就是你的错,说再多也不能掩盖你所做的事情”等等
他们觉得这样做可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样一味的否定和打击,会让孩子严重的缺乏自信心。
一个缺乏自信心的孩子,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会唯唯诺诺,犹豫不决,更别谈何成功了。我们可以试想一下,自己最亲的人每天都否定自己,给自己贴一些消极的标签,我们还有状态去好好奋斗吗?
第四、经常比较、挖苦和嘲笑孩子。
比如说“你看人家小明多听话、多乖啊,你再看看你”
“别再说大话了,就你那样子还能考出好的成绩”
“别再说大话了,就你那样子还能考出好的成绩”
“考了这么点的分数还有脸吃饭”等等
这些话对孩子的伤害是特别大的,因为本身孩子没有考好,或者在面临失败时非常难受,如果父母在一味的比较、挖苦和嘲笑,会更加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打击孩子自信心,孩子有可能真的会自暴自弃。
如果你觉得和孩子无法沟通了,或者发现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们作为父母的就要开始反省自身,生活中自己是不是有不当的语言和举止,阻碍了孩子与你的进一步交。
只有找到原因对症下药,处理好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才能和孩子有良好的沟通。
第二篇:教育孩子是我们每个父母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教育孩子是我们每个父母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如何教育孩子又是我们每个家长时常感到困惑的难题。下面我就自己的孩子在成长教育过程中经历的几个事例,来谈谈我个人的一点肤浅的看法。
我的儿子黄炫今年10岁,今年小学三年级,他不是很出色,但也有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学习上进步非常明显,有一定的独立自主的能力,能主动学习;有一定的责任心和爱心,能体谅、尊重父母,与小朋友和睦相处,知道劳动的艰辛。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孩子的发展还不够全面,如粗心、爱玩电脑游戏、做事情慢、交际能力不强等。
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
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现在很多家庭的小孩到读书还要父母给盛饭。我们家长是绝对不能这样做的,这样会使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
我家教育孩子的宗旨: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
我们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向老师反映孩子的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
五、尽可能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
我们父母平时都忙于工作,而孩子平时都在学校,每天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也很有限。因此,我们做家长的无论工作再忙,也得抽出点时间来陪他们说说话。与孩子说话,为我们提供了一次了解和教导孩子的机会,也有助于我们及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他们的快乐、烦恼,我们都可以了解清楚。而经常和孩子及时沟通,他们也会把心里话告诉你,从而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让我们为拥有一个聪明可爱、健康向上的孩子而共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