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耳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弱项,很多同学觉得文言文翻译很难,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张耳的文言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张耳
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1),为里监门(2)以自食。吏尝以过笞(3)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4)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5)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注释]
(1)陈:陈国。
(2)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
(3)笞:鞭打。
(4)蹑:踩。
(5):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
翻译:
陈余浅薄浮躁,跟张耳比起来差的很远,所以后来他们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张耳,陈余都是魏国有名的士人。秦国灭掉了魏国之后,用大量财物来悬赏他们两人。两人于是改变姓名,逃到了陈国,做了里监门这个职位来养活自己。
一个小吏曾经因为一个错误要鞭笞陈余,陈余十分愤怒想要起来反抗,张耳用脚踩了他一下,示意自己来受鞭笞。小吏离开后,张耳于是带陈余来到桑树下面,批评数落他说:“过去我跟你说了什么,如今被小小的羞辱了一下,就要杀死一个小吏!”勾践忍辱负重住在石头屋子里,淮阴王韩信从别人的胯下爬过,都是忍了小耻辱,来成就大事业。陈余浅薄浮躁,跟张耳比起来差的很远,所以后来他们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阅读练习答案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耳乃引余之桑下(拉)(2)不及张耳远甚(比得上)
2.对文中划线句的意思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___D_____________。(3分)
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3.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_浅躁_____________“,而张耳却能做到“_____忍小耻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4.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C______。(2分)
A.多多益善 B.卧薪尝胆 C.望梅止渴 D.胯下之辱
5.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浅躁_________”,而张耳却能做到“___忍小耻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6、翻译(2分)
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第二篇:张耳文言文翻译及阅读
导语:张耳,秦末汉初人物,大梁(今开封市西北)人,家在外黄(今商丘市民权县西北)。曾参加秦末农民起义军,项羽分封十八路诸侯时,张耳被封为常山王(后世为避汉文帝讳,恒山皆作常山)定都襄国(今邢台市)后归汉成为刘邦部属,被加封为赵王。汉高帝五年薨,谥曰景王。习称赵景王。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张耳》文言文翻译及阅读。欢迎阅读!
张耳
张耳、陈余,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陈(1),为里监门(2)以自食。吏尝以过笞(3)陈余,余怒欲起,张耳蹑(4)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余之桑下,数之曰:“姑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勾践石室,淮阴(5)胯下,皆忍小耻,以就大业也。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注释:
(1)陈:陈国。
(2)为里监门:做守卫里门的职务。
(3)笞:鞭打。
(4)蹑:踩。
(5):淮阴:韩信,西汉开国功臣。
翻译:
张耳,陈余都是魏国有名的士人。秦国灭掉了魏国之后,用大量财物来悬赏他们两人。两人于是改变姓名,逃到了陈国,做了里监门这个职位来养活自己。
一个小吏曾经因为一个错误要鞭笞陈余,陈余十分愤怒想要起来反抗,张耳用脚踩了他一下,示意自己来受鞭笞。小吏离开后,张耳于是带陈余来到桑树下面,批评数落他说:“过去我跟你说了什么,如今被小小的羞辱了一下,就要杀死一个小吏!”勾践忍辱负重住在石头屋子里,淮阴王韩信从别人的胯下爬过,都是忍了小耻辱,来成就大事业。陈余浅薄浮躁,跟张耳比起来差的很远,所以后来他们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阅读题:
1.解释下列所选的词。(4分)
(1)耳乃引余之桑下。引:(拉)(2)不及张耳远甚。及:(比得上)
2.对文中划线句的意思理解的正确的一项是___D_____________。(3分)
A.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B.如今看见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C.如今看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把一个小吏弄死吗?
D.如今受到一点小小的屈辱,却想死在一个小吏手里吗?
3.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_浅躁_____________“,而张耳却能做到“_____忍小耻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3分)
4.与文中提到的勾践和韩信两个历史人物无关的一个成语是_____C______。(2分)
A.多多益善 B.卧薪尝胆 C.望梅止渴 D.胯下之辱
5.从文中看,陈余、张耳之所以一成一败是因为陈余性格“___浅躁_________”,而张耳却能做到“___忍小耻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6、翻译(2分)
陈余浅躁,不及张耳远甚,所以一成一败。
译: 陈余浅薄浮躁,跟张耳比起来差的很远,所以后来他们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第三篇:戒耳餐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戒耳餐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戒耳餐
何谓耳餐?耳餐者,务名之谓也。
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是以耳餐,非口餐也。
不知豆腐得味,远胜燕窝。海菜不佳,不如蔬笋。
余尝谓鸡、猪、鱼、鸭,豪杰之土也,各有本味,自成一家。
海参、燕窝,庸陋之人也,全无性情,寄人篱下。
尝见某太守宴客,大碗如缸,白煮燕窝四两,丝毫无味,人争夸之。
余笑回:“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
可贩不可吃,虽多奚为?
若徒夸体面,不如碗中竟放明珠百粒,则价值万金矣。
其如吃不得何?
译文:
戒耳餐
什么叫耳餐呢?
所谓耳餐,就是贪图虚名的称谓吧。贪恋食材的名贵,夸耀待客的诚意,是用来传说的,不是用来吃的。
他们这些人不知道,如果豆腐做得出它得本味,远远超过燕窝好吃。
海鲜如果不够新鲜优良,还不如蔬菜和鲜笋鲜美。
我吃过的鸡肉、猪肉、鱼肉、鸭子,这些都是像人中豪杰,各有天赋,各有本味,能自成一家。
而海参、燕窝,却像庸俗简单的人,自身没有味道,全靠寄人篱下,指本味很淡,需要借助高汤的鲜味。
有一次遇见,某太守宴请宾客,碗像小缸一样大,白煮的燕窝放四两(4*1.6=6.4两),一点味道都没有,但很多人却还是争相去称赞、夸奖它的好。
我笑笑回答说:“我们来是吃燕窝的,不是来贩卖燕窝的。”
东西既然好,只能贩卖,却不好吃,虽然很多,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只是为了被夸耀和好面子,不如在碗里放上百余颗珍珠,这样价值万金,谁都能看出来。
这道菜不是用来吃的,那又如何?
第四篇:张祖传文言文翻译
导语: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张祖传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丸章算法。时方行方田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紞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紞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令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紞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渣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译文:
张祖,字彥宗,以字为名被世人所知。十三岁时,父亲、祖父相继去世,独自侍养母亲一起居住。
洪武元年,闽中的法令严酷,约束官吏的法令尤甚。有害怕被征召劳役的人来约张祖一起斩断右手大拇指来免除劳役。张祖疑虑拿不定主意,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说:法令可以逃避,手指斩断后就不能再连上,何不逃离呢?于是逃跑藏匿起来。不久,斩断指头的事被发现,诏令逮捕发配去戍边。犯罪的人说张祖开始与自己相约这样做的。追捕张祖很久没有抓到。正赶上新皇即位大赦天下,就回来了。家中一无所有,以至于变成马厩牛圈,毁木斗桶做薪柴。张祖想不努力学习就不能振兴门户,于是决心学习儒学。这时,皇帝下诏有八顷田以上的人家,选出一个儿子或孙子为小吏。县里文书送到(征如张祖),张祖拒不接受,手拿经书愤愤的说:我是做小吏的人吗?县令报告了按察司,按察司再发文让张祖前去,张祖像县里一样坚决不接受。使者仔细地看了看顾他,说:您是我们这一类的人,不要在县里受委屈。于是带他一起离开了。
张祖已经通晓儒学,又明晓九章算法。当时正推行方田均税法,就把这件事交付给他。文书满几案,张祖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分类梳理、安排、谋划,事情做的有条有理、有据可查。
建文帝时,张祖为吏部小吏。不长时间,云南布政史张公紞被召入为吏部尚书,于是下属官吏很多都更换了,唯独说张祖办事老城、守法度而没有更换。当时建文皇帝正与方孝孺等人讲求古法治国,治理国家的事很多都改变了太祖的旧制度,变法章奏每天都传到吏部。张祖暗中对张公紞说:高皇帝起于平民,据有天下,创立新法制度,规模很大。治理国家应追求实效。现在法制已定,每天都有变更,未必胜于旧法,只给有不同意见的人提供借口,何必这么急着改变呢? 张公紞认为他说的很对,但因群议太盛,没有采用。恰逢(要)增设一位京卫知事,皇帝下令吏部挑选合适的人。张公紞说:没有比张祖(再合适的)。授张祖为留守知事。
等到靖难之师渡江成功后,张祖做安吉县丞。张公紞被解除职务自杀,尸体抬回家,属吏没有敢去探视的,只有张祖前往帮助料理丧事。出殡完毕,哭着祭奠后离开,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安吉多山,向来多逃到本地的百姓,隐藏田地不能如实上报,收上的财赋很少。张祖到任后,清廉勤勉自守,尊敬礼待贤士大夫,与他们协商探讨,在职九年,稽查核实财赋,修筑池鱼之殃堤坝,不可胜数。逃到本地的百姓隐藏田地的令他们登记户籍交税,免其罪过,声名卓著远扬,因考核等级最高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上任行经吴桥时去世,只有一个儿子扶丧归家。
第五篇:张养浩文言文翻译
张养浩居官清正,敢于犯颜直谏。在堂邑县,他关心民瘼,抑制豪强,赈灾济贫,做了不少好事。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张养浩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张养浩有更多的了解!
〔原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游京师,献书于平章②不忽木,大奇之,辟为礼部令史,仍荐入御史台。一日病,不忽木亲至其家问疾,四顾壁立,叹曰:“此真台掾也。”及为丞相掾,选授堂邑县尹。人言官舍不利,居无免者,竟居之。首毁淫祠③三十余所,罢旧盗之朔望参者,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道经华山,祷雨于岳祠,泣拜不能起,天忽阴翳,一雨二日。及到官,复祷于社坛,大雨如注,水三尺乃止,禾黍自生,秦人大喜。时斗米直十三缗,民持钞出籴,稍昏即不用,诣库换易,则豪猾党蔽,易十与五,累日不可得,民大困。乃检库中未毁昏钞文可验者,得一千八十五万五千余缗,悉以印记其背,又刻十贯、五贯为券,给散贫乏,命米商视印记出粜,诣库验数以易之,于是吏弊不敢行。又率富民出粟,因上章请行纳粟补官之令。闻民间有杀子以奉母者,为之大恸,出私钱以济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夜则祷于天,昼则出赈饥民,终日无少怠。每一念至,即抚膺痛苦,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译文〕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钞票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个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年仅10岁时,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读书,父母担心他过于用功而制止他读书,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偷偷地读书。山东按察使焦遂听到这个情况,就推荐张养浩做东平县学正。后来,张养浩游学京师,把自己写的文章献给宰相不忽木,不忽木大为称奇,因此任命他为礼部令史,并推荐他进入御史台。一天张养浩生病了,不忽木亲自到他家里探问,当看到张养浩家里四壁空空,什么也没有时,感慨叹息说:“张养浩这种人才是真正的监察副史的好材料啊!”后来他做了宰相的属官,又被选授为堂邑县尹。人们传说堂邑县县官住的房子不吉利,住进去的人没有一个能免除灾难的,但是张养浩还是住了进去。张养浩带头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既然已经处分过了,现在仍旧把他们看成强盗,这是断绝他们悔过自新的道路啊!”强盗们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戒说:“不要对不起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都暴虐残忍,为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这件事。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向陕西进发,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路过华山,就到西岳庙去求雨,哭拜在地上都爬不起来,这时,天空忽然阴云密布,一连下了两天雨。等到张养浩到了官府,又到土地庙里去求雨,结果大雨如注,下了三尺深才停下来,庄稼由此长起来了,陕西的民众十分高兴。当时一斗米值十三贯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贯他们只给五贯,而且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共得一千八百五十多万贯,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小额钞票发给穷人,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然后到府库验明数目便可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奸商污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张养浩又率领富人家出卖粮食,为此又向朝廷上奏章请求实行纳粮补官的法令。张养浩听到民间有人为了奉养母亲而杀死自己儿子的事,为此大哭了一场,并拿出自己的钱救济了这户人家。
张养浩到陕西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晚上便向上天祈祷,白天就出外救济灾民,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每想到一件牵挂的事,就按着胸,痛苦之极,长此以往,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60岁。陕西的老百姓,悲哀痛哭,犹如失去了父母。
抛砖引玉,借花献佛。希望能够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