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孝道的心得体会精选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中华民族具有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不孝子孙常常被人们谴责。下面是孝道心得体会,欢迎参考阅读!
孝道心得体会
1从古至今,泱泱华夏的子孙无不显示着一个民族传统的自身魅力——“孝”。中华儿女泼墨挥洒出章章“孝”的佳篇。这边“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那边“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
俗话说得好:“君子立身,孝字为本。”如果你想在社会上立身,就必须学会“孝”。“孝”的上半部分是一个“老”字,下半部分是一个“子”字。其内涵就是一个老人把自己的拐杖扔了,而自己的孩子能立刻跑过来,扶住老人,其实,这就是最基本的“孝”。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因为与他的父母吵架,离家出走了。他走在大街上,路过的好心人问他:“小朋友,你怎么了?”那个孩子回答“我和父母吵架,便离家出走了。”“那你饿吗?”好心人问道。“饿”,孩子有气无力的回答道。好心的市民二话不说,转身从旁边的小店买了一碗馄饨给他吃。“谢谢!谢谢!”那孩子连声说道。“我只是给了你一碗馄饨而已,而你的父母却给了你那么多,你难道不应该感谢他们吗?”好心的市民说道。孩子突然明白了过来,于是就飞快的往家里跑去。孩子回到家对父母说了很多感恩道歉的话,他也知道了孩子是父母的全部心血,父母在孩子身上寄托了所有,便从此发奋读书,成为了一个杰出的人物。想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当代的大诗人——艾青。在古代和现代,人们都应提倡“孝”道,因为“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做不到孝顺自己的父母,那么就算他再有才华也没有。
“忠孝”二字无处不在,人们善于发现孝道,也用其来自勉,例如:“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等。
“孝”有三境,“父母在,子不远游,游必有方。”此为第一境,“事父母,能竭其力,养则致其乐,病则到其忧。”此为第二境,“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此为第三境,居此平衡,我自认为不过第一境。
在我们生活中,无论是过去,现在和未来,都布满着许多“孝之花”。你不能忘记这是一份深厚的感情,这是一份绵绵的爱。我紧握双手,因为拥有而感到满足,有一股温情拂拂然涌进我的心田。我深深的感动,惟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才不枉这一生。
“孝”就如一杯飘香的清茶,只有细细品味才能尝尽其中的味道。
孝道心得体会
2中华古国,悠悠五千载;中华文明,绵绵无千年;中华经典,浩浩五千卷。中华经典的星空里,群星闪耀。诗情融花意一体,智慧与激情齐飞。阅读经典就犹如与先哲同行,聆听他们对世界、对历史、对人生的感悟,就会被那蓉智的思想灵光所感染,比如,《三字经》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言而有信;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的广阔胸襟;《道德经》中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的宇宙万物的奥妙……厚德载物、达济天下的广阔伟略,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其中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魅力和深刻的智慧美,更沉淀着一个伟大民族不朽的灵魂。毋庸置疑,国学经典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辅助教学书,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济,更是当代学生学习的模范用书。
是这本书教会了我何为真诚,让我领略了真诚的无限魅力!以言语温暖他人也是泛爱众。人生有限,可祝福别人的机会屈指可数,利用好自会喜悦。当老师以真诚心帮助学生,昔日视若无睹的机会骤然间变得清晰可见、触手可摸。方知没有哪种职业会比国学经典更有功劳、最愉快,渐渐在享受经典。原来我的生活习惯不节俭,现在的习惯令人赞叹,这一切佳绩源于《弟子规》潜移默化间教会学生逐渐形成高尚的品德、强烈的责任感,严谨细致、团结守信、处处为人着想的待人处世方法,锲而不舍、善思好学的态度。德育和教学并驾齐驱,相得益彰。
我喜欢眼见为实。一本《弟子规》让我明白立身处世接物的道理,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中,庆幸圣贤与己如影随形。懂得经典是拿来做的,不知何时起赢得了家长从未有过的尊敬,只因我请了古圣先贤来帮我。
树的本是根,人的本是孝。孝是我们做人的根,是我们成长的根。我们一定要从小做起,把根扎牢,让世世代代的人都知道做人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把孝永远传下去。我向善启孝心的国学经典致敬,是你为我们扎下了正确做人的深根。鸡蛋原理中,因为鸡蛋是幼小的生命,在破碎的那一刻,我们一定会心灵伤痛。我们要唤醒和保护他们那一颗生命同体的仁爱之心。那是一种很清晰的感觉——心灵得到了深深的净化,同时,又把自己深藏在心底好久都没有去关注的东西给唤醒了。我相信,我们班的每个同学,自小就读过很多中国儒家的名句和文章,而且很多都是在课堂上经过老师讲解的,深谙其中的道理,印象都应该很深刻。可是这些宝贵的东西,在重复的考试和自我的奋斗中,离我们越来越远,已经和那些染尘很久的器皿一样,被埋没了。
现在,系又把国学经典强调走进我们日常生活,又一落到很现实的行为点上。修身,对古代人而言是人生的终极追求。但对于现代人又何尝不是呢?处在全球化的时代里,我们更身处在一个多元文化所交汇的国家里。日复一日快节奏的生活,使我们变得急功近利,忘了去关注自己本质的东西。可是抛掉根本,我们会变得一无所有。
古人的话语值得我们好好去聆听。因为这些话语历经千年,依然如珍珠般夺目。不学礼,无以立,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
仪一直被当做人生的基础课程而备受重视。在人类迈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讲究礼仪已上升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进步、开化与兴旺的标志。而我们要做社会的文明人,更需要学习和讲究礼仪。以平等心对待别人,干什么事情都不要有很强的优越感或自卑感。
真是令人自豪,中国人在几千年前就领悟到了这个道理;可是也令我们感觉有些悲哀,我们趋之若鹜地去搜寻、阅读那些外国人士写的成功之道,却忽视了自己祖宗留下的东西,甚而将它拱手给了别人。看看现在国外越来越热闹的中国文化研究潮,我们真该反省了。
人生幸福的根源确实是爱和被爱。看着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获得了成功,自己同样地兴奋和雀跃。默默地把自己的爱给予别人,自己的心同样是温暖的。而作为被爱的人,我们更能感受到这一点。最真切的便是抚育我们的父母。只有他们从你一出生,即开始担当两个守护天使的角色。纵使你到了那遥远的天边,他们还是始终不离地关注着你。你忘乎所以地忘掉了他们,他们却将你时时挂在心头。每次说到父母,正在嬉笑的我都会心有濡湿,对他们充满了爱敬。
现在重新审视我们家几代人对自己长辈所做的微不足道的、在常理之中的事情,我才发现孝道在我们家随处可见、无处不在。因为我们从小就在孝道的氛围中长大,认为对长辈本来就应该这么做。可以说孝道在我们头脑里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在行动上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那么平常。现在看来,所不同的就是家突出了一个孝字和身教。由于孝,儿女们听话,母亲和我的理念得以灌输;由于孝,儿女们懂得尊敬师长,人人喜欢;由于孝,儿女们懂得仁爱,同学
团结;由于孝,儿女们奋发学习,成绩优异;由于孝,他们好好做人,不让妈妈操心等等。就是因为做到了一个孝字而一顺百顺。
我才开始明白,别人没有错,所有的错误都在自己德未修呀。此生最大的幸运就是聆听到圣贤教育,然而当自己的修养没有达到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时,很有可能出发的目的是好的,做着做着就偏离方向了。在这个假期的国学经典学习中,我深深感到像我这样从小好逸恶劳的人,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要改习气,立身行道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功的。自己一定要坚持改过向善,做到久自芬芳。
从小到大,我都在取,到了该予的年纪时,还是一事无成。我希望能为别人做点事,学习尽自己的本分做人。国学经典使我明白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大爱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很大的转变。国学经典,圣贤涤荡了我们心灵的污垢,净化了我们的灵魂,使我们有一种脱胎换骨、再世为人的感觉。如果把这几天的学习用两个字概括,我想会用这样两个字:感动。国学经典教我们怎样孝敬父母,怎样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怎样为人师、为人父、为人母,怎样和朋友相处,怎样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甚至每一件物品,让我们时时刻刻都怀着感恩之心。系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系努力的将中华文化承传,成全我们的家庭,成全我们的幸福,谁能说,国学经典不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呢?你们用自己的善行义举实践着圣贤的教诲,用自己的一片爱心去成就他人,为我们做出了表率,相信你们今日种下了福田,种下了善的种子,他日定能开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结出累累的善果。
学习经典,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我们要时时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包容之心,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与人为善,也与己为善。回校以后,我要积极地向全校师生、推广力行经典的理念,让全校师生都来接受经典教育,并通过青年路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使全校师生受益一生,来影响和带动兰州市经典教育的开展,让更多的学子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诲,能够拥有更加健康美好的人生!一个人对父母不敬,对你的性德是最大的损伤,我不骗你,一个人只要对父母不孝,整个业障绝对快速现前。国学经典的道义、情义那厚重的力量生养了我们,我们懂得了自立、自强,奋斗不息,这是我才感到自己曾经把父母伤得那么深,可是父母对儿女的爱,却永远不会改变,那是一种最最真挚永恒的爱。我是在幸福中长大的孩子,比起父母来说,我简直就像金枝玉叶一样,而父母只是卑微的小草。但是父母这株草,活得有尊严,有志节,不低头,也不奢求,非常快乐,从小就知道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社会的污染,从来都没有诱惑、动摇过父母。
人的一生,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而父亲母亲,永远是我源源不绝的支持力量,伴随我,也引领我。《弟子规》正是在时时处处、引导我们如何仁爱待人,正确处事,分寸有度接物的好教材。在现实生活中真是随时可以用到的啊!
孝道心得体会
3“人生就是这样,你就是你想要成的那个人,你就是你决定成为的那个人。”陈兆杰教授用这么精辟的一句话概括了人生,那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陈兆杰教授是一个将传统文化融入于现代生活,用古代人的智慧结晶造福于中国社会的大师,他的热情感染了我们,他的理论影响了我们,他的思想教育了我们,通古晓今,融会贯通。
在“修养篇”讲到“人的胸怀,人的境界,人的德行是修出来的”。生活本身就是财富,生活就是我们修养培养的大熔炉,我们要用心去体验我们的生活。让自己成为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人。一个人的修养好坏可以从很多方面体现出来,包括我们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个人形象等等。有时一个人的修养不只代表我们个人,还体现了我们的家庭环境,工作环境,文化素养等。
在“心态篇”讲到一个人的心态能够决定一个人的行动。心有多大,舞台才有多大,思想有多远,我们才能走多远。就现在社会发展环境总有人又会抱怨自己怀才不遇,没有好的机会,陈兆杰教授给我们形象的解释为“怀才和怀孕是一样的,只要有,早晚会被看出来,怀才不遇,只能说你怀的还不够大。”当一个人心态好的时候,他的思想是正面的,他的行为是正面的,他的行动更是正面的。
在“孝道篇”讲“人世间最不能等的就是孝敬父母”。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这个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的现代社会,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家长把他们当成了“小公主”、“小皇帝”,在他们的意识形态中,孝的概念很模糊。什么是孝?以为孝只是让父母吃好、喝好、穿好,就是尽孝,原来孝没有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孝的基本点便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孝的过程也就是自己的事业发展的过程,在单位我们要好好工作,不给
父母丢脸。孝的终点,就是做出一番业绩,光宗耀祖。这方面,我认为你如果不作出一番事业,也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才是对于自己做到了孝道。
感恩敬孝,一直是中华传统之美德,更是做人之基本准则。胸怀感恩敬孝之心,饮水思源,进而知恩尽孝不忘本,均乃中华孝道之本,也为徳之本。一个心怀感恩的人,他一定会善待生活,善待他人,积极的面对各种困难的。如果人人胸怀感恩,社会就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有人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感恩也如是,当你有心感恩时,你就会觉得有些抱怨是无谓的,有些烦恼是不应该的,有些困难是可以征服的,有些困难是暂时的,敬孝不仅是人之美德,也是中国人品德形成基础,更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在“交友篇”讲 “不要小看你身边的每一个人,辗转五次可以见到总统。”且人有了随喜心,才能广交朋友,广结善缘。在如今这个人口流动性很大的社会,需要我们去结识更多的身边朋友,才能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因此我们要学会和别人沟通。
沟通有三个特征,行为的主动性,过程的互动性,对象的多样性。三种方式:自我沟通,与他人沟通,与公众沟通。少用,慎用:我认为,我觉得这样的字眼,多使用:您,您们,我,我们这样的字眼。表达不同意见时,请你保留对方的立场。沟通上没有对与错,只有立场不同,观念不同而已。
在“管理篇”中讲了许多管理理念,尤其是团队精神对我们感触比较深。我们工作中就很需要这种精神,我们就是这种精神的体现者。我应该跟着领导的指挥走,与同事友好合作,让这个团队发挥他最大的能量,作为团队的一份子发挥好自己的一份热量。
通过一天的学习,自己确实感到获益匪浅,收获和感触颇多。首先,凡是能够干大事的人,都是能够坐的住的人。释迦牟尼一坐9年,毛泽东在岳麓书院闭关一坐3个月。能静下心来做事的人才能做大事,浮躁的心应该平静下来,潜
心做好自己的手头工作。其次,那些没有目标的人都是在为有目标的人实现目标,自己如果没有独立的思考方式,就会老是陷入到别人的游戏规则里,有目标才有动力。再者,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多学习,做充实的自我,厚积而薄发。且很多事情失败的原因,不是行动前没有计划,而是缺少计划前的行动。所以我们要学习,拒绝学习就等于拒绝成长,学习才能充实自我,学习是快乐的。
不要每天把自己搞得团团转,连喘气的时间都没有,也不要用“忙”做借口,一个贫穷的人,不止是没有金钱的人,也是指没有空间和时间的人。“忙”是“心”和“亡”的组合,你的心都没了,你还忙什么忙,问一下自己的心,这样的忙碌是否有意义?有价值?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放下的时候一定要放下!经常和自己心灵对话的人最清楚在这个物欲横飞的世界,到底什么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好人就是没时间干坏事的人,多花时间成长自己,少花时间去苛责别人,去嫉妒别人,多花时间去爱,少花时间去恨。人能干多大的事情,取决于他的时间管理。我们应该做好人,在自己精力最充沛的时间段,多花些时间学习,合理安排好每分每秒。
陈兆杰教授的精彩讲座为我们展示了儒家、道家的精髓,使得我重新审视国学与当今社会的密切关系,他的妙语连珠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通过这次前沿的文化理念的学习,明白了“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应该做有修养,懂孝道,好心态,广交友,有知识,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人,在他的启发和引导下,感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人生境界。我将会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这些理论。锤炼个人价值、凝塑自我魅力。相信在领导的大力帮助和培养下,在自身的不断努力下,我一定能够快速的提升自己,与监狱同发展,共创美好明天。
第二篇:孝道心得体会
孝道感悟与心得
常言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础、道德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当前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的驱使,追逐物欲等思想侵蚀了一些人的头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复杂化,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改变,人们对精神层次的追求日益淡化,尊长孝亲的传统美德逐渐缺失,即使有“孝”的意识,也以没时间、没精力等各种借口,不能把“孝”付诸于行动,人们思想中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出现了滑坡现象。适时开展的“孝德”教育,目的,就是为了弘扬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孝德”教育中心灵得以净化、启迪,在实践中体会、感悟、认同、崇尚“孝德”,在反思自己在尊长孝亲、感恩父母的过程中,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并将这种感恩之心付诸行动,让“爱与责任”的体现升华至爱自己的岗位、感恩父母、感恩领导、感恩老师„„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最终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
人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在这个世界上,都源于父母。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每个生命从“呱呱”坠地开始,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父母的心。父母不仅赋于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成人,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是父母的爱、是言传身教,教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
为了改善儿女的生存环境,含心茹苦日夜奔波操劳„„伴着我们茁壮成长的是父母日渐衰老,头发白了,背驼了,皱纹堆垒爬满脸颊„„儿女成人后相继踏出家门,成家立业。俗话说“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我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之后,特别是在抚养自己的孩子的过程中,最能感悟到父母的艰辛、父母的无私伟大、不求回报的爱,“乌鸦尚知反哺”,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回报父母的又有多少?„„不能忘记,父母为了让我读好书而省吃俭用;不能忘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不能忘记父母的千叮万嘱。
孝道是做人首要的品德,孔子说,“日三省其身”,我们也要如此,每天反思一下自己的所作所为,勉励自己,改正自己的言行中的错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陋室铭中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虽然房子简陋,但是因为我品德高尚而不再简陋。个人品德是一个人的内在的涵养,这是人性中最有魅力的地方。它不会因为人的贵贱贫穷,漂亮和丑陋而划分,它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出它耀眼的光辉。
通过学习,使我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过失及时的得以纠正,使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提高,我一定会以此为契机,把爱与善的种子撒遍人间。让我们大家一起重塑道德灵魂,使人性的光芒永远熠熠生辉!
刘立波
第三篇:孝道心得体会
学会感恩,崇尚孝道
八年四班 王一朵
学会感恩,崇尚孝道
生命是一种幸运,生命是一种奇迹。生命在茫茫宇宙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但却是父母赠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父母从孩子的生命诞生起,就期盼着他一生的精彩,为他忙碌,为他操劳。那是一种乐意的奉献,那是一种伟大的自觉,那是千万条爱河汇成的恩情之海。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谁能感受到,胎儿躁动时父亲幸福的抚摸?有谁能感受到,一朝分娩时母亲忍受的痛苦?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父母是满怀激动的欢笑;当襁褓中的婴儿不停地啼哭,父母表现最多的是耐心;当我们咿呀学语,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的时候,父母回赠我们的是无数的亲吻;当我们受到挫折或充满委屈时,父母的宽慰会及时抚平我们心灵的创伤,赋予我们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可以说,父母的关怀带给我们无尽的快乐,父母的慈爱伴随我们健康成长,父母是庇佑我们一生的“神”。
“百善孝为先。”父母无私的爱并不希图什么回报,但做子女的却不能忘本,失去了一颗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动。当父母步入中年、逐渐衰老时,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和支持。当你把第一次亲手煎的鸡蛋端给父母品尝的时候,父母感觉是很香很香的;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下班归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孝为德之本。”由孝敬父母衍生开去,就是博爱,就是学会爱他人,爱人民,爱祖国,爱人类。每个人出生在家乡故土,在祖国这个大家庭中成长,他都应该饮水思源、知恩图报,都应具有桑梓之情、赤子之心,长大后要报效家乡、报效祖国和人民。由孝道推衍开去,一个正直的人,还应该明白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扶贫济困,除恶扬善,让世界充满爱,让社会充满真诚、善良和美好,让人们都生活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之中。这就是大忠大孝,这就是孝行天下,这就是“天下为公”。
第四篇:孝道心得体会
孝道心得体会
中华民族具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例如,宽容,诚实守信……而我却推崇——“孝”。
俗话说:“百行之首,以孝为先。”孝敬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法律义务。虽然我们是未成年人,还不需要养父母,但是决不能对父母不敬。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
我们现在应该从小事做起,从周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现在在家中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善事父母日孝。”如果我们现在不知道孝敬父母,长大了可能会在遗弃老人的跑道上出现“大名”,走上被告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孝敬父母要从小时做起。
第五篇:孝道心得体会
孝道心得体会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忠孝之人也有许多。如今也有许多孝心之人。
大概在一年多前,外婆生病住院,妈妈不管手头的工作有多忙马上从上海赶回来,照顾外婆。在外婆病重的时候,妈妈几乎没怎么睡觉,守在外婆的身边,外婆在住院一个星期后病情突然恶化,医院让家属把外婆带回家,妈妈伤心极了。
将外婆带回家后,妈妈更加的细心的照顾外婆,在妈妈无微不致的照顾下,外婆慢慢的好起来,在外婆可以下床时妈妈才彻底放下心来。妈妈又照顾外婆一个月后,外婆的身体比较好后,才又去上海工作。
外公外婆在生活中很节俭。有一次,妈妈买了一些营养品给他们,外公外婆说不应该买这些东西,如果需要他们自己会买,再说这些东西太贵了。妈妈就是知道外公外婆舍不得花钱,才将东西买来的,外公外婆买东西会看价格,贵的东西想吃也舍不得买。
妈妈说外公外婆在年青时为她们付出了太多,在外公外婆老的时候应该让外公外婆他们享享福了。在春节的时候妈妈都会带着我们去外公外婆家吃团圆饭,为的是和外公外婆一起度过每一个团圆的日子,如果妈妈有时间在中秋节或其它节日都会回来与外公外婆一起度过。
妈妈为了照顾好外公外婆又可以不影响工作,和其他的阿姨轮流照顾外公外婆。外公外婆有了他们的照顾生活的更加快乐,但在几个月前外婆去世了,外公和妈妈其他阿姨们都很伤心,同时妈妈很自责,因为原来都是妈妈先照看外公外婆,今年却是三姨,妈妈和其他的阿姨都去上海了,在外婆去世的那一天正好刚到上海,听到外婆病重的消息,马上赶了回来但是外婆没有等到妈妈和阿姨她们就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
外婆去世后无论在哪里的工作的,我们这一辈的外婆的外孙和外孙女都赶了回来,妈妈和其他阿姨都哭的很伤心,因为外婆对每一个人都很好。大家都很伤心,想到再也见不到外婆了眼泪就会不由自主的流出来。
记得有一次,外婆去大姨家里,家里的人聚一聚。但是担心外婆身体差,坐摩托车会有很大风,可是外婆又会晕车不能坐汽车,外婆就打算不去了。但一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当然不会让外婆不去的,大家就打算牵着外婆走路去,反正大姨家不太远,外婆累了就在路上歇一歇,开始外婆不想去但拗不过我们答应了。大家牵着外婆慢慢的向大姨家的方向走去,一路上有说有笑,外婆和外公更是开心得很。我现在想起来,心里好像有一股暖流在流动,这就是亲人之间的美好的感觉吧,我好想时间停流在那一刻。
“孝”是一种从心中发出的情感,是由心而发的,不是什么东西可以替代的,对于亲人的爱与情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孝”什么需要刻意做什么事,而是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