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病知识手抄报

时间:2019-05-15 13:0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预防传染病知识手抄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预防传染病知识手抄报》。

第一篇:预防传染病知识手抄报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一起来看看预防传染病知识手抄报,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10个预防传染病的小常识

1、经常洗手。您是否知道微生物可以在惰性表面生活几分钟到几个月?想象一下,这些致病微生物可以生活在计算机键盘里,电开关上,甚至在人行道的扶手上!令人惊讶的是,大多数人不知道有效洗手是最好的预防措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议使用肥皂和水彻底清洗,然后用纸巾擦干手。在没有流动水的地方,基于酒精的凝胶可以满足洗手的要求,尽管它不如肥皂和水好用。

2、不要共享个人物品。牙刷,毛巾,剃刀,手帕和指甲刀都可以是传染因子(细菌,病毒和真菌)的来源。在幼儿园,孩子通常会被教导共享玩具,但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手。尝试记住不要把自己的个人物品与别人共享。

3、咳嗽和打喷嚏时掩住嘴。本着同样精神,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包括个人清洁,还包括在咳嗽和打喷嚏时掩住嘴巴的传统做法。为什么这在没有生病时也很重要?因为对于大多数传染,致病微生物在症状出现很久之前就已经开始增长和分裂。咳嗽或打喷嚏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这些病菌。建议用手臂,袖子遮住嘴,而不是用手。

4、注射流感疫苗。人体免疫系统被设计的具有“记忆”先前感染的功能。当身体遇到了以前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时,它会提高生产白血细胞和抗体,以防止第二次感染。因此,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欺骗身体,让它认为曾经感染过某些特定微生物,从而提高自己的传染病防御能力。

5、使用安全烹饪方法。不良食品制作和饮食习惯常常是造成食物性疾病的原因。事实上,微生物喜欢所有食品,特别是放在室温环境下时。冷藏可以减缓或阻止大部分微生物生长。给熟食和生食准备单独的砧板,并在吃之前确保清洗所有水果和蔬菜。

6、做聪明的旅行者。在旅途中很容易感染传染病,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旅游时。如果旅游目的地的水值得怀疑,请务必准备安全水源,如瓶装水用来饮用和刷牙。吃煮熟的食物,避免生吃水果和蔬菜。建议根据旅游目的地更新所有免疫接种。

7、安全性行为。性传播疾病可能是最容易预防的传染病。聪明的采取有关安全性行为(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把传染性细菌或病毒从 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

8、不要抠鼻子(或嘴和眼睛)。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禁忌,也会导致各种疾病传染。环顾四周,会发现许多人把手放在自己的脸上。许多微生物喜欢鼻子温暖和潮湿的环境,以及眼睛和嘴巴的粘膜覆盖表面等。避免触及这些区域,就很容易预防传染病。

9、谨慎接触动物。动物传染给人的疾病叫做“动物传染病”,它比人们知道的还要普遍和常见。如果养有宠物,应确保它们获得定期检查,接种最新疫苗。

10、收看新闻。很好的了解当前发生的事件,可以帮助你对旅游和其他娱乐活动做出明智决定。例如,曾经在亚洲发生的禽流感就值得引起你的注意。

后果和影响

综观历史上发生的瘟疫,除直接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外,还产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后果和影响。

病因不明产生恐慌

瘟疫往往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影响。公元前430~前427年的雅典瘟疫,使城中的人们生活在噩梦之中。1665年伦敦的鼠疫,病因一时不明,更加重了疫情的神秘、恐怖色彩,许多无辜者被指控传播鼠疫而被恐慌的民众处死;猫也被当作瘟疫之源而被赶尽杀绝,老鼠泛滥,结果鼠疫更加肆虐,社会濒临崩溃。

人口骤减危及生存

公元前430~前427年的瘟疫,使曾两次领导希腊战胜波斯的雅典就此衰败。公元21~1266年间横行的瘟疫,最终加速了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的衰落。1518~1526年的天花大流行,是拥有2500万人口的阿兹台克帝国(现墨西哥境内)消失的重要原因。殖民者故意传播的天花病毒,令北美几个原有百万人口的印第安部落骤减至几千人或完全灭绝。

严重减员影响战斗力

1812年,拿破仑50万大军入侵俄国,1年后败退时仅剩3000余人,其中,因感染伤寒和痢疾而死亡的官兵远比战死的要多得多。二战期间,疟疾曾在盟军中流行,致使大量的士兵死亡或丧失战斗力。

促进了公共卫生事和医学发展

1865~1875年霍乱第四次大流行,迫使人们注意水源、食品、环境等的卫生状况,促成了公共卫生学的建立,并从公共卫生的角度重新考虑城市规划,用几何布局和拓宽街道来改善过于拥挤纷杂的旧城。此间,约翰·斯诺对伦敦霍乱流行进行的医学调查,开创了早期的流行病学工作。

控制与消灭

疾病的控制谱

各种传染病因其特异的流行环节、特征及不同的外界环境,因而它们的预防目标也有很大的差异。在目前,绝大多数传染病只能以控制发病与防制流行为目标。极少数疾病由于条件成熟,措施有效,可以达到消除的要求。极个别的疾病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在世界各国协同努力下,可以达到消灭的目标。传染病的预防从控制到消除再到消灭在疾病预防策略和措施上所显示的差异,称为疾病的控制谱(spectrum of disease control)。为了预防疾病,促进人们健康,人们期望对目前不易控制的疾病逐步得到控制,在此基础上才能迈向消除,最终才能达到消灭的目标。这个过程既是人们美好的理想,也是极其艰巨的历程,要达到这个目标,有赖于科学进步,其中也包括流行病学的进步及有关条件的准备。

控制(control)指的是降低疾病的发病率和(或)现患率。有些疾病的控制效果明显,对策与措施一旦实施,发病率下降显著,如脊髓灰质炎疫苗对脊髓灰质炎,麻疹疫苗对麻疹,改善饮水供应对慢性水型伤寒流行。也有些疾病或由于流行环境复杂,或现阶段尚缺少有效对策与措施,故即使采取措施,效果并不明显。目前尚有不少疾病属于此种情况。

消除(elimination)指的是在一个地区范围内,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与措施,使某种传染病消失。此地区的范围可大至一个国家、一个大洲,但并非全球。就预防观点看,消除疾病在质量要求上远非如同消灭那样严格,例如,WHO于1989年宣布到1995年全球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它只要求从此不再出现新生儿破伤风患者,但不要求把外界环境中的破伤风芽孢完全消除。又如,美国于1978年提出“消灭本土麻疹”。所谓“本土麻疹”指的是只限于美国国内发生的麻疹,不包括从国外传入的麻疹。即使如此,美国本土麻诊至今尚未消灭。但美国本土麻诊的发病率确已明显下降。

消灭(eradication)指的是某传染病的传播自消灭之日起永远终止,并达到全球所有国家永不再发生该种传染病。消灭不仅指临床症状的病例,而且也将可作为传染源的携带者或隐性感染者以及存在于外环境中的病原体均包括在内,此外还需达到即使不再进行预防接种或采取其他任何预防措施,再也不会遭受该病的危害。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被认为该传染病已经消灭。在目前达到消灭要求的只有天花一个病种。由此可见,与消除的要求相比,消灭的要求更为严格。

有人将消除与消灭两个术语相混淆,常常把消除当成消灭的同义词。严格地讲,在术语的概念上是错误的。

选择消灭病种的基本原则

消灭疾病是人们与疾病斗争的良好意愿,但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把任何疾病都当成被消灭的对象。怎样才能把一种病选作疾病的消灭对象?首先,该病在科学上存在着消灭的可行性;其次,国家有消灭该病的意向和相应的措施;第三,公众对该病有较强的灭病意识,并积极支持或参与灭病计划。这三条原则是相互联系的,三者不可缺一。

所谓科学上具有灭病的可行性,简言之,必须在知道疾病发生和流行的基础上掌握该病流行病学上的薄弱环节,在与它作斗争中“有机可乘”。例如,有些传染病的传染源仅限于人们,没有带病原体的动物宿主,同时也没有无症状病原携带者;而另一些病,既有人们传染源,又有动物宿主,甚至还有病原携带者。两者相比,显然在与疾病作斗争中前者较易,后者较难。也就是说,前者在流行病学上存在着薄弱环节,有机可乘,较容易消灭,后者尚“无懈可击”,“无隙可乘”。

国家对该病是否有消灭意向,主要取决于政府对该病的危害性的知道,消灭疾病的预期花费的承受力和可能的财力、物力、人力投入和对疾病消灭以后效益的估量。

群众对消灭疾病是否支持,与群众所遭受该疾病的危害程度、自我保健意识、文化与卫生水平和生活质量相关。此外,疾病的危害程度,对唤起公众的灭病意识也很有作用。

消灭疾病在科学上的可行性是长期以来人们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其中特别是在1977年取得全球消灭天花的伟大成就以后,更加知道到,只有在加强流行病学及相关学科对传染病的研究,在切实掌握该病的流行规律、控制与消灭的有效措施以后,人们才能抓住疾病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达到较好的灭病效果。

第二篇: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内容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内容大全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一)

【春季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宣传资料】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冬春季寒冷,学生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教室内,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为了御寒,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学生在教室时间长,空气不新鲜,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另外,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

1、流脑的预防

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感染引起的经呼吸道传播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多在春季流行。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流脑有以下并发症:脑及其周围组织因炎症或粘连可引起第Ⅱ、Ⅲ、Ⅶ及Ⅷ对颅神经损害、肢体运动障碍,失语、大脑功能不全、癫痫等。脑室间孔或蛛网膜下腔粘连可发生脑积水,后者又导致智能障碍、癫痫等。经脑膜间的桥静脉发生栓塞性静脉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积水,多见于1-2岁的幼儿。当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效果不满意,恢复期出现抽搐,喷射性呕吐,特别伴有定位体征,颅内压持续升高,以及发热等即应想到硬膜下积水的可能。化脓性迁延性病变有结合膜炎、全眼炎、中耳炎、关节炎、肺炎、脓胸、心内膜炎、心包炎、睾丸炎等.流脑虽来势凶猛,发病急剧,但只要掌握发病规律,采取综合措施是可以预防的,生活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内的温度要在18℃-20℃,湿度在**%—**%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让孩子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适宜,以提高小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注意在流行期内,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均应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A+C群双价多糖疫苗,能有效诱导出抗体,免疫年龄在两岁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强,3-5年后需加强接种。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初春时节,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流脑的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项】

●加强疾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并及早就近住院医治病人。

●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预防性服药。

●若流脑流行出现在过去未实施疫苗免疫或注射疫苗较少的地方,可对15岁以下未免疫的儿童应急接种疫苗。

●一旦发生流脑流行,应劝阻大型集会、串门访友或探视病人,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

●及时组织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如疫情发生在学校等人群集聚场所,要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保持通风。

2、水痘的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婴幼儿多见,集体儿童亦为易感人群,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校等容易发生局部暴发流行。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一17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部分病人恢复后体内可潜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诱因可引起复发成为带状疱疹。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二)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学校的教室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4.对易感儿童接种水痘疫苗,接种疫苗后15天产生抗体,3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抗体阳转率**%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3、腮腺炎的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对两至十五岁的儿童威胁严重,常在幼儿园和学校中流行。

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以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该病潜伏期一般为十六至十八天,主要症状为一侧或双侧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扩展,充塞于下颌骨和乳突之间,边缘不清,触之有弹性,并有轻度触痛,局部皮肤肿胀发亮,表面发热,但不发红,不会化脓,张嘴、吞咽和吃东西时疼痛,吃酸性食物时局部更疼。一般是一侧腮腺先肿,一至四天后另一侧相继肿胀,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因受累而肿大。严重的还可见到下颌部、颈部甚至胸部前肿胀,这是由于舌下腺、颌下腺也受累的缘故。患儿常有畏寒、发热、头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严重者伴有发冷、恶心、呕吐、嗜睡、颈部发硬、昏迷或抽筋等。肿胀在三至四天可达高峰,再持续四至五天后逐渐消退,六至七天后体温逐渐下降,经治疗,症状十天左右即可消失,并获得终身免疫。

腮腺炎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近年来发现应用潘生丁、病毒唑,疗效显著。中药可用紫金锭醋调局部外敷。

一旦发现孩子得了腮腺炎,应立即隔离,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晒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病人要注意卧床休息。给予流质饮食,不给过硬、过酸、过甜的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要注意口腔卫生,防止继发性感染。如体温过高,可给予适量退热药,如出现并发症可用抗菌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症治疗。

预防腮腺炎和并发症的发生,要在冬春季节注意孩子的营养、保暖,加强耐寒锻炼。注射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能起到预防作用。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对流行性腮腺炎没有预防效果,应加以留意。发病后可口服板兰根冲剂,并常用淡盐水漱口、冲鼻。腮腺炎流行期间,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传染源。

4、流行性感冒预防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过空气飞沫传播。该病潜伏期短,一般1~*日,最短数小时,最长*日,传染性强,传播迅速。临床症状为急起高热,全身症状较重,呼吸道症状较轻。显著头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减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体可见急性热病容,面颊潮红,眼结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闻及干罗音。发热多于1~*日内达高峰,3~*日内退热,其他症状随之缓解,但上呼吸道症状常持续1~2周后才逐渐消失,体力恢复亦较慢。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胁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强,易发生变异,若人群对变异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发流行,迄今世界已发生过五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数十亿人发病,数千万人死亡,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建设。、预防传染病手抄报(三)

【传染病分类】

传染病的病种很多,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采取的监督、监测和管理措施,以及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国家财政的承受能力,《传染病防治法》将37种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三类。

(1)甲类:鼠疫、霍乱。

(2)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3)丙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按甲类传染病处理。

【传染病病原体分类】

传染病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寄生虫等。不同种类和型别的病原体其病原学特性殊异,因而引起的传染过程也颇有差异。要掌握传染病流行病学,则需知清楚病原体的特征。详细阐述各种传染病病原体的特性,并非本学科范围。若有需要,可参见微生物学、寄生虫学、病毒学及免疫学教科书或专著。

病原体经一定的门户侵入宿主的机体,并在机体内有恒定的定位,定位在一处或多处。然后开始发育繁殖。按照感染的先后,定位部位又可以分为原发定位和继发定位。如脑膜炎双球菌的原发定位在鼻咽粘膜,继发定位在血流和脑膜。能够排出大量病原体的定位,称为特异性定位,它对疾病的传播有较大意义。

测量病原体对机体感染的程度的指标,一个称为致病力,即病原体引起宿主的患病能力。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以病原体引起疾病的具有临床症状的病例数与暴露于感染人数之比作为测量某病原体致病力的指标。一个称毒力,表明疾病严重程度,以严重病例数或致死数与所有病例数之比作为测量某病原体毒力的指标。有些病原体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使之减毒,用以制备活毒疫苗,例如脊髓灰质炎疫苗。传染力是指病原体在宿主机体内定居、繁殖,引起感染的能力。某病原体的感染量是指引起易感机体感染所需的最小剂量。感染量随病原体而异,如痢疾杆菌只需5~***个即可引起易感者感染,而伤寒杆菌则需要***个,后者比前者大得多。

更多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尽在本站: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图片大全

预防艾滋病手抄报汇总

预防艾滋病手抄报优秀作品

第三篇:季节传染病预防手抄报

导语: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季节性传染病预防手抄报。欢迎阅读!

季节传染病预防手抄报

季节传染病预防手抄报图片

季节传染病预防手抄报图片

季节传染病预防手抄报图片

季节传染病预防手抄报图片

季节传染病预防手抄报图片

季节传染病预防手抄报图片

季节传染病预防手抄报图片

季节传染病预防手抄报图片

季节传染病预防手抄报图片

季节传染病预防手抄报内容一

早春二月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时节,正如民谚所说:“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此时冷暖骤然变化,使机体的免疫力和防御功能都有所下降。冬眠后,开始滋生、繁殖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乘机肆虐,从而导致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以儿童为高发人群。

春季常见传染病: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脑发病之始,往往类似感冒症状。当病菌进入脑脊液后,会使头痛加剧、持续高烧、嗜睡、颈部强直、呕吐,甚至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带菌者或者鸡、鸭等动物,常以空气飞沫形式直接传播。

2、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为流感病人,主要在人多拥挤的密闭环境中经空气或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分泌物而传播。患病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症状,还可出现肠胃不适。

3、水痘

主要表现是发烧、倦怠、食欲减退。发病24小时内出现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即躯干、头部较多,四肢处较少。传染源主要是水痘病人,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被水痘病毒污染的物品受到传染。

4、手足口病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

季节传染病预防手抄报内容二

如何有效预防春季传染病:

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增强身体免疫力。

2、随着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防止受凉。

3、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4、勤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5、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如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开窗时要避免穿堂风,注意保暖。衣服、被褥要经常在阳光下暴晒。

6、在人群聚集场所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

季节传染病预防手抄报内容三

传染病预防措施

1、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学校也会有计划的实施紫外线灯照射及药物喷洒等空气消毒措施。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春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春天人体新陈代谢开始旺盛起来,正是运动锻炼的好时机,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春季气候多变,乍暖还寒,若骤减衣服,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切不可一下子减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切莫讳疾忌医。由于春季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就医,特别是有发热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第四篇:传染病预防手抄报十幅

早春二月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的时节,正如民谚所说:“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此时冷暖骤然变化,使机体的免疫力和防御功能都有所下降。冬眠后,开始滋生、繁殖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乘机肆虐,从而导致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以儿童为高发人群。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传染病预防手抄报,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五篇:预防呼吸传染病手抄报

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环境相适应,所以传染病比较高发。下面我们通过预防呼吸传染病手抄报来了解一下吧。

预防呼吸传染病手抄报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好发季节。学校这种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春季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冬春季寒冷,学生在外边活动减少,多集中在教室内,这更增加了传染机会。为了御寒,习惯把门窗关得很严,室内外的空气很难交换,空气相对静止的室内,带有病菌、病毒的飞沫在空气中飘浮,学生在教室时间长,空气不新鲜,自然容易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另外,寒冷的空气会使鼻黏膜的血管收缩,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这也是容易得病的一个原因。

注意事项:

1.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脑膜炎双球菌具有怕热、怕冷、厌氧的弱点,因此要经常晒衣服、晒被褥、晒太阳。居室内的温度要在18℃-20℃,湿度在50%—60%最为合适,每天开窗3—4次,每次约15分钟左右,每天用湿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内空气新鲜而湿润。让孩子多增加户外活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最为适宜,以提高小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同时,在流脑好发季节,室内还可用食醋、艾叶等熏蒸消毒,杀灭病菌。

2.保护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注意在流行期内,与流脑病例密切接触的人员均应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市场上供应的A+C群双价多糖疫苗,能有效诱导出抗体,免疫年龄在两岁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强,3-5年后需加强接种。

3.及时发现病人,早期隔离、治疗。在流脑流行季节,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咽喉痛等症状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现高烧不退、剧烈头痛、喷射呕吐等,应立即送医院检查,确诊者应隔离治疗。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品等要严格消毒,以防扩散。

4.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时作息,保证睡眠,经常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5.少去或不去公共场所。初春时节,尽量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注意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感冒。

下载预防传染病知识手抄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预防传染病知识手抄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手抄报关于预防传染病

    传染病一般具有四个特征:病原性、传染性、流行性及病后免疫性。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关于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希望大家认真阅读!预防传染病的知识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或流行,都必须同时......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内容资料

    预防传染病手抄报|预防传染病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传染病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一】【传染病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二】【传染病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三】【传染病手抄报内容资料大......

    生活传染病预防的手抄报

    传染病是很常见的,也是需要进行预防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活传染病预防的手抄报,欢迎大家的阅读。生活传染病预防的手抄报一生活传染病预防的手抄报二生活传染病预......

    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冬季是人类的呼吸系统最经受考验的季节之一,气候的变化是对机体免疫力的一次考验,所以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确保身体健康,就需要多......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

    幼儿园传染病预防知识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气候仍然寒冷、干燥,特别是在北方,人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当春季来临时,人体内环境很难一下子与外界......

    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中学生传染病预防知识教案 舟塔中学 综合课 青少年主要传染病及其预防(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 2、通过师生的双边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传染病及其预防知识

    传染病及其预防春季流感的预防知识春夏季节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秋季传染病预防知识 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秋季正处于夏季和冬季之间,夏季和冬季的传染病都有可能在秋季发生,所以说秋季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