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是一篇精彩的课文,里面也是有很多东西值得去学习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爱莲说的说课稿,欢迎大家的阅读。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资料如下:
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叫“爱莲池”。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爱莲说》。
(四)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
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学习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什么是“说”?
②关于作者的情况。
③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④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3)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②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③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
④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⑤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复习已经学过的写法。是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
(5)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目的是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6)、指导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目的是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
(7)、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这个教学环节用2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
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体现梯度。)
第二篇: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语文组5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爱莲说》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文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则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将展示莲花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导入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极大兴趣。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
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肥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致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深入研读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设置小组讨论讨论下列问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喜爱莲花呢?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开头作者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
这样一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爱莲的原因,明确作者描写莲不同角度,即生长环境、体态、风度。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陶渊明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主旨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可省略)
我们常说要走进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实现感知向能力的迁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的象征意义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由讲解的重要内容构成,直观简洁,结构清晰,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鞠躬)我今天要说的课程是初中语文《爱莲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首先我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文章,作者用菊花、牡丹从正反两方面衬托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并借以自喻。本文写作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文虽短而意蕴无穷。
二、说学情
我面授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这时的他们已经有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的积累,我将让他们结合书下注释,尝试着进行翻译。但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普遍旺盛,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将用提问互动等形式,将课堂还给我的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语文教学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此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我的设计如下:学生能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字词,理解说这个文体,通过朗读、精读等过程,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上也是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学习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感受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将采用谈话法、品读法、创设情境法,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将说一下我教学的核心环节,也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的走进课堂,我将在大屏幕上放一张百花的图片,并用这样的语言来创设情境:一朵盛开的花,是一株怒放的生命,花开有度,花落无声,面对着人世的悲欢,花无言,花尽知。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骚客都喜欢以花自喻,同学们,能用一句诗来形容一下你们喜欢的花吗?这时我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我会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热情,顺势引出本节的新课《爱莲说》,让学生来感受周敦颐先生是如何来描写他所独爱的莲花。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下面我将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大声朗读课文,并提示他们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顺,读出节奏。在朗读结束后,找学生示范朗读,并集体纠错,如可爱者甚蕃(fán),学生容易读成可爱者甚蕃(fān)。接下来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段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初步感悟课文的情感。
基于研读课文的需要,我会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进行翻译,并对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进行讲解,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进而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从而导入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说这种文体,即古代用记叙、议论、说明等方式阐述事理的文体,我这样做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说这个文体,更是为未来学生学习捕蛇者说、马说、师说,做了铺设。
(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
体悟作者高洁的品质和高雅的情怀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使学生体悟到作者的情感,我将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2、作者明明要赞美莲花,却为何要写菊花和牡丹?
3、三种花分别象征了什么?作者又对其持以一个怎样的态度?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链,和学生共同总结出:菊花象征着人间的隐逸者,作者对它持赞扬的态度,运用了正衬的写作手法;牡丹象征着人间的富贵者,作者对它持鄙弃的态度,运用的反衬的写作手法;莲花象征着人间的君子,作者对它持赞美的态度,并借以自喻。从而导出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即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那么作者独爱莲花,牡丹和菊花等别的花就真的不好吗?我会这样来问我的学生,这时有的学生会说牡丹和菊花也好,那么我会就此问题设计一个辩论活动,让学生畅谈爱花的理由。通过辩论,我将告诉学生,花是客观存在的,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寄托了人的情感,它才变得丰满且有意义。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在课程的最后,我将与学生一同回顾本课的重点,即说这种文体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再一次点明作者说莲的原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知。
在作业部分,我会给学生留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赞美自己喜爱的事物,以求让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六、说板书设计
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主体,并将它们的象征意义与作者的情感倾向体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3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
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现在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写的对象。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可以说明,也可以议论,还可以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
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
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生听读--散读--正音(处理讲义、播放幻灯)--齐读。
2、默读全文疏通文意。
学法指导方法:先重申翻译要求:
(1)尽量译出每一个字;
(2)补出省略成分;
(3)通畅,准确。
学生默读--自己翻译(处理讲义)--同桌交流--教师提问
教师重点讲学生难懂两个文言句式: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字。其下面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两句与此相同。
(2)“菊之爱”,宾语前置,译为“爱菊”。“莲之爱”、“牡丹之爱”与此相同。“何罪之有”、“惟利是图”也与此相同。
四、研讨课文,进一步理解本文思想和艺术。
⒈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表现了莲的哪些品质?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两朵盛开的莲花,将答案填写在上面。
明确:比作君子;
具体描写:环境--出淤泥而不染;生活习性--濯清涟而不妖;体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气味--香远益清;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真自然无媚态--通达、正直--不攀附权贵--美名远扬--独立高洁--令人肃然起敬
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
回答:还写了菊和牡丹。分别比作君子、隐逸者、富贵者。
补充: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三种处世的态度。君子是品德高尚的人,指处在污浊的环境却保持自身的高洁,不随流俗,不受沾染。(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隐逸者指隐居的人。这种人的特点是志向高洁,但逃避现实,隐居起来。(志向高洁,隐居避世)
富贵者呢?因为牡丹花十分浓艳,从唐朝起就成为富贵人家的宠物。牡丹的价钱很贵,但富贵人竞相购之,把它比作富贵者很恰当。这种人的特点是追求富贵、追求名利。(贪慕荣华,追名逐利)
用作陪衬。这样,更能突出莲的君子的品格。
衬托:为了使某一事物更突出,用另一事物作对照和比较。
小结:作者赞美莲,其实是要赞美君子这样的人,他不跟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为人正直,名声很好,又很庄重,有独立的人格。封建社会有这样的人,真是令人敬佩!用三种花来比三种人,使文章生动形象,含蓄而给人回味。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种特征,来象征人的某种品格,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具有高洁的莲花自喻,表达自己不慕名利、志向高远、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五、能力训练。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爱xxxxxxx,因为它xxxxxxxx。
我爱梅花,因为它傲霜雪而不凋,恰如坚贞顽强,斗志昂然的勇士。
六、总结:
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用它的清逸,表现人的高洁,作者刻画莲花,寄寓了自己的理想、情志和人格操守,表达自己鄙弃追求名利的士大夫的表现,歌颂德行高望的君子行为。
同学们,当我们学习这两篇短文的时候,我们也许为作者高雅的情趣和坚贞的节操所感动。历史已发展到今天,时代已今非昔比,但世间污浊之气,腐朽之风也会传宗接代,仍有待我们去抵制,去清除。我们应当向古代贤者学习,追求精神世界的高格,远离物欲的诱惑,做一个品格端正、志趣高尚的人。
七、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将刚才的造句练习扩充为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在练习本上。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4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 六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似,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别:《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变化,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
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
3、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养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1、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四、教法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依据课标精神,本文设想以课堂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学习,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质疑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质疑解惑---总结整理,从不同方面解读文本,运用多向性质疑、逆向性质疑、类比性质疑三种方法,通过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永兴县马田镇(周家)一个村子有一本传了几百年的世袭家谱!
宗法(辈份)如下;
法后渊源衍爱莲
济子遐思水木缘
文风应自任皇系
仲季由西尚一鞭
光宗显祖承谟烈
世德祥开玉秀贤
有道家声能佑继
明经福泽定绵全
你能看出这是唐代哪位思想家的家谱吗?周敦颐(播作者与说的片)
创意; 利用“周敦颐家谱” 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古文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顺势介绍作者及作品文体。
(二)感知文意,夯实基础
为第三环节主动质疑搭设阶梯。本环节分为听读、自读、齐读、合作翻译、自行解疑五步。
放手让学生去做学习的主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1、听读,划出朗读节奏,弄清字音
2、自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3、齐读 整体感知。
4 分组疏通文意,展示讨论成果
5 质疑,学生互相解答。
这是本文的范读,学生听读的同时更直观的欣赏莲花。
(三)课堂合作,质疑文本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重点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初步总结向文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提问,进行质疑,不仅能组织起热烈的课堂活动,还能自然的凸显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关键是能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
1、请讨论回答;
1、) 好看的花朵很多,为何“予爱莲”?
2)、《爱莲说》刻画了莲的哪些特点?这些句子优美吗?请举例赏析。
3)、“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几句究竟是写莲还是写人?这是什么写法?
2、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3、(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对文章的质疑,)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总结,我们设计问题、欣赏文章的着眼点有哪些?(放片)
(四) 延伸练习,质疑创新
我设计了三道练习,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既能欣赏课文的优点,又能看到课文的不足,敢于创新,言前人之所未言,使问题的答案更趋多元化,培养逆向性和类比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1、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具备作者所说的“君子”的精神品质?
屈原 洁身自好,顽强抗争,努力向上,又不幻想脱离环境的积极态度。
2、你认为周敦颐所赞扬的“君子”品质都有借鉴意义吗?
3、《爱莲说》与歌颂梅、兰、竹、菊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何不同?
(五)畅谈收获,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我的收获是:通过与大家地共同学习明白了欣赏文章、设计问题可以从文章整体内容、具体语句赏析、文章深层主题入手,对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修辞、某段话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质疑,提问。
六、板书设计
用莲的图案做底,填入课文相关内容,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便于背诵和理解课文。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5
说教材内容、目标及重难点: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小品文,它文质兼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语言精炼、句式骈散相间,修辞多样,仅用119个字就创造出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赞叹,耐人寻味。由此,确立了本课的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语言;
2、品析重点语句;
3、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积累文言精品;
4、通过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读出文章韵味,体会文章审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写法。
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与学法:
朗计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它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手法,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这篇古诗文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美点、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在朗读中,主要从把握基调、读出节奏、读出感受三个方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读中提高认识、增强体会。
在品析美点、合作探究中,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做到有思有讲、有讲有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二)、朗读指导,突出重点
1、师范读,也可听录音或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朗读:
第一轮:初读,读准音,把握基调。
第二轮:再读,读出轻重快慢。
第三轮:用心读,读出感受。
通过这反复朗读,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大概的了解。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品析美点,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积累词语。梳理重点词语,用白话文连贯翻译。
2、品析写法,突出重点。学生合作探究文章内容,总结出“莲——特点——品德——爱”的文章线索,师总结,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然后下定义说明。
3、突破难点——“正衬”、“反衬”
师设疑: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总结:
叹惋菊花是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是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难得。由此可看出,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莲,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4、课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见。
5、拓展延伸,创造训练。
搜集写莲的古今诗词,帮助学生达到感受美,创造美的初始文学境界。
板书:
菊——隐士(正衬)
牡丹——富贵(反衬)
莲——君子
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文用时两课时,上述教学任务计划第一课时完成,整个教学程序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研读探究第一段小节。
一、导入新课:
问: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种花?为什么?(投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爱莲说》,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莲花图(用课件展示)
这样的导入更直观、可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课件)
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一目了然。
三、整体感知:
1、了解文学体裁“说”,理解标题的含义。(课件)
2、学习并识记文中的实词(课件)
之、蕃、淤、濯、亵、逸、鲜
3、学生自由朗读,自由选读,(投影课文),教师指导
4、听朗读带(课件),然后全班齐读。
在这一教学程序中我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进一步做到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学。
四、细读课文:
1、解释关键词(投影),借助工具书4个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之、蕃、自、盛、予、之、出、染、濯、清莲、远、益、清、亭亭、植、亵玩、谓、隐逸者、君子、鲜、同予者、宜)
2、课堂交流,翻译全文,自由回答,然后投影。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是领会全文内容的基础,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效率,在自觉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资源共享,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研读探究第一段
1、(投影)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齐读)
投影:(予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分别从哪方面描写莲花的?(投影)
投影:(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课件)
投影:(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莲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质?(投影)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不染
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②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
③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象征君子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清高而美名远扬.
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
这是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学生对问题探讨、解决,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我提的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在交流领会文章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小节:明确什么是象征?
(投影)象征: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这个简单的小节让学生理解了本文的写作手法之一,也为第二课时说到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提前做准备。
第三篇: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1
说教材内容、目标及重难点: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小品文,它文质兼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语言精炼、句式骈散相间,修辞多样,仅用119个字就创造出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赞叹,耐人寻味。由此,确立了本课的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语言;
2、品析重点语句;
3、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积累文言精品;
4、通过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读出文章韵味,体会文章审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写法。
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与学法:
朗计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它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手法,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这篇古诗文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美点、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在朗读中,主要从把握基调、读出节奏、读出感受三个方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读中提高认识、增强体会。
在品析美点、合作探究中,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做到有思有讲、有讲有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二)、朗读指导,突出重点
1、师范读,也可听录音或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朗读:
第一轮:初读,读准音,把握基调。
第二轮:再读,读出轻重快慢。
第三轮:用心读,读出感受。
通过这反复朗读,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大概的了解。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品析美点,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积累词语。梳理重点词语,用白话文连贯翻译。
2、品析写法,突出重点。学生合作探究文章内容,总结出“莲——特点——品德——爱”的文章线索,师总结,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然后下定义说明。
3、突破难点——“正衬”、“反衬”
师设疑: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总结:
叹惋菊花是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是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难得。由此可看出,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莲,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4、课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见。
5、拓展延伸,创造训练。
搜集写莲的古今诗词,帮助学生达到感受美,创造美的初始文学境界。
板书:
菊——隐士(正衬)
牡丹——富贵(反衬)
莲——君子
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语文组5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爱莲说》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文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则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将展示莲花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导入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极大兴趣。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致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深入研读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设置小组讨论讨论下列问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开头作者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
这样一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明确作者描写莲不同角度,即生长环境、体态、风度。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主旨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可省略)
我们常说要走进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实现感知向能力的迁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的象征意义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由讲解的重要内容构成,直观简洁,结构清晰,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资料如下:
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叫“爱莲池”。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爱莲说》。
(四)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
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学习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什么是“说”?
②关于作者的情况。
③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④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推荐合同范本: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3)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②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③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
④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⑤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复习已经学过的写法。是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
(5)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目的是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6)、指导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 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目的是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
(7)、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这个教学环节用2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
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体现梯度。)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4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 六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似,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别:《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变化,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
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
3、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养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1、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四、教法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依据课标精神,本文设想以课堂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学习,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质疑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质疑解惑---总结整理,从不同方面解读文本,运用多向性质疑、逆向性质疑、类比性质疑三种方法,通过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永兴县马田镇(周家)一个村子有一本传了几百年的世袭家谱!
宗法(辈份)如下;
法后渊源衍爱莲
济子遐思水木缘
文风应自任皇系
仲季由西尚一鞭
光宗显祖承谟烈
世德祥开玉秀贤
有道家声能佑继
明经福泽定绵全
你能看出这是唐代哪位思想家的家谱吗?周敦颐(播作者与说的片)
创意; 利用“周敦颐家谱” 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古文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顺势介绍作者及作品文体。
(二)感知文意,夯实基础
为第三环节主动质疑搭设阶梯。本环节分为听读、自读、齐读、合作翻译、自行解疑五步。
放手让学生去做学习的主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1、听读,划出朗读节奏,弄清字音
2、自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3、齐读 整体感知。
4 分组疏通文意,展示讨论成果
5 质疑,学生互相解答。
这是本文的范读,学生听读的同时更直观的欣赏莲花。
(三)课堂合作,质疑文本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重点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初步总结向文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提问,进行质疑,不仅能组织起热烈的课堂活动,还能自然的凸显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关键是能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
1、请讨论回答;
1、) 好看的花朵很多,为何“予独爱莲”?
2)、《爱莲说》刻画了莲的哪些特点?这些句子优美吗?请举例赏析。
3)、“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几句究竟是写莲还是写人?这是什么写法?
2、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3、(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对文章的.质疑,)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总结,我们设计问题、欣赏文章的着眼点有哪些?(放片)
(四) 延伸练习,质疑创新
我设计了三道练习,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既能欣赏课文的优点,又能看到课文的不足,敢于创新,言前人之所未言,使问题的答案更趋多元化,培养逆向性和类比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1、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具备作者所说的“君子”的精神品质?
屈原 洁身自好,顽强抗争,努力向上,又不幻想脱离环境的积极态度。
2、你认为周敦颐所赞扬的“君子”品质都有借鉴意义吗?
3、《爱莲说》与歌颂梅、兰、竹、菊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何不同?
(五)畅谈收获,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我的收获是:通过与大家地共同学习明白了欣赏文章、设计问题可以从文章整体内容、具体语句赏析、文章深层主题入手,对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修辞、某段话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质疑,提问。
六、板书设计
用莲的图案做底,填入课文相关内容,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直观的印象,加深记忆,便于背诵和理解课文。
初中语文爱莲说说课稿5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五、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生结合文后注解和有关资料,理解文意)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习、质疑解惑。(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3)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4)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2、质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集合式------集中学生所问,教师汇总,再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五)、指导背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
(七)、布置作业。
巩固本课所学。
第四篇:《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1、地位、作用:我说课的篇目是《爱莲说》,它是初中语文新教材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该单元是古诗文单元,它与前后几册教材中的文言文单元连成一线,以落实义务教育承担的文学教育任务。《爱莲说》是古代散文名篇,又安排在单元之尾,是巩固前面提学知识的重要一环,又是教师贯彻“由教到不教”的关键所在。
2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名文,他以具有高尚的品格的“莲”自比,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宝贵的世风,表明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直到今天仍有其借鉴意义。
3、教学目标要求: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及本文特点,我确定教学目的要求如下: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民赋予莲的高洁品质,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及正衬、反衬的作用。
(2)基本能力目标: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和自学互动能力,达到熟能成诵。
(3)思想教育目标:从莲的高洁品格体会积极的人生态度,并联系澳门回归的区旗、区徽上的莲花主体图案,进行德育教育。
4、教学重难点阐述依据:根据教学新大纲对初中阶段文言教学的要求:规定古文的比例不少于30%,并且规定了古诗文背诵的'篇目,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特别是古诗文的诵读,同时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确定教学重点为: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并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辨析莲花与君子的相似之处,教学难点为: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二、教法学法的运用
1、教学对象:从教学对象看,初二学生属于学龄中期,理性分析能力弱,但感性认识及模仿能力强。因此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由浅入深,“高视角、低起点”,以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学基本思路及方法: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及从学情出发,本课教学思路如下: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贯彻“学本论”的方针。
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电教导课,情景结合的教学方法。
(2)充分运用多媒体手段(电脑、投影、录音),增强感性认识,把握教学重点的方法。
(3)引用美术的色块对比,化难为易,分化学习难点的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如下:
(1)以形成性练习指导圈点、批注、勾画的预习方法。
(2)指导议读质颖、交际互动,当堂成诵的学习方法。
(3)设计、拼贴莲花图,培养动手动脑能力的学习方法。
本文可读性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最重要环节,训练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达到熟读成诵。
指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切实掌握诵读文言文的三种方法:
一是“疏解文意的读法”,旨在初步读懂文章,领会文章中词语、句、段的含义,要求读得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
二是“谁究文理的读法”,旨在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恰当地表达文脉的贯通和层次,要求读得流畅,语气、重音、停顿和速度得当;
三是“品味意境的读法”,旨在读出文章的意味和情趣,要求读得铿锵悦耳,抑扬顿挫,声情并茂。)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形成性练习检查预习
1、生字难词注音解释。
2、骈句的有关知识。(以上预习内容课前完成,初一学生接触的文言文不多,从常见的文言字词及句式入手,积累必要的文言文知识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有途径。)
(二)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导语设计如下:(配乐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电脑屏幕上显示澳门区旗、区徽的图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课。上课前,先观察两幅图,谁认识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标志?对澳门。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就是回归后澳门的区旗和区徽。谁能告诉我,区旗和区徽的主体图案是什么?(莲花)几朵什么样的莲花?(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是的,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图案就是以莲花为主,莲花深为澳门人民所喜爱。
(以上层层诱导,步步深入,吸引学生注意,点出学习内容,寓德于教,完成教学目的。)其实,不仅是今人,早在九百多年前,就有一位哲学家写了一篇传诵千古的赞美莲花的名篇,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宋代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板书课题)(再从电脑屏幕显示10幅近景远景不同姿态的莲花图)莲花有何可爱之处?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莲花,看完以后请同学来说一说。(学生说话)看来,大家各有所爱。有的,世上万紫千红的花很多,莲花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出众之处,但周敦颐先生却偏偏喜欢它,为什么?翻课文,听朗读,找原因。在这一教学程序中落实诵读法第一步即“疏解文意的读法”,(以上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各方面感知能力,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锻炼观察说话能力,并直接从爱莲原因入手设疑,吸引学生主动求知。)
(三)重点语段讨论评析
1、找出爱莲花原因的语句,用笔划出。
2、所划部分分别描述了莲花哪一方面特点?
3、疏通文意,将所划分部用白话文连贯翻译一下。
4、有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欣赏爱莲名句。
5、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之情,目的是什么?从文中找出高度概括莲花品质的一句。
6、根据课文注释,阐述含义。想想这种“君子”应具有什么样的写法?
7、君子的品格和莲花的品质有无相似之处?这是运用什么样的写法?(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讨论,逐步理解本文学习重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即借莲花之形言君子之志。同时,为培养学生动手动及能力。我设计一个“君子图”,七个花瓣分别写上君子品德的七个方面,再让学生模仿制作一幅莲花图,对应的花瓣分别填上莲花的七个特点,有投影显示在屏幕上,这一电教手段不仅完成了教学目的1中对“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理解,并且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在这一教学程序中落实诵读法第二步即“推究文理的读法”,以领悟促诵读,以诵读加深领悟。)
(四)学习正衬、反衬的表现手法
1让、学生分析陶渊明爱莲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明确作者对菊和牡丹的不同态度,并与作者爱莲作比较,体会衬托作用。
2、利用美术上色块对比知识,区分正衬、反衬手法的运用。(投影展示美术上两组色块对比:A组——白、灰色块对比,B组——白、黑色块对比,提问学生:“两组色块中白色显得更亮,更白?”学生的回答是一致的:“B组。”我在这时点出:两组白色的亮度是一样的,只不过灰色的白色比较接近,黑色和白色对比鲜明,由此,可引出衬托的两种类型——正衬与反衬。这样通过直观教学化难为易,完成教学难点。
(五)分析结尾段议论,指导朗读。
1、试析“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三句,讨论修辞手法,并强调以花喻人的用意及目的。
2、用叹词领起并用不同句式写花有何表达效果,朗读体会。引导学生分析陈述句(“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反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感叹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所抒之情及朗读语气。(文言文教学的重要要求是多读多诵,以上教学程序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内容,完成教学目的2熟读能诵,融会于心,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能获得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在这一教学程序中落实诵读法第三步即“品读意境的读法”,)
(六)总结“说”的文体特点,指导全文背诵。
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古代“说”的文体类似现代散文,文眼即一个“爱”字。(以上内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爱莲说》说课稿2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的说课分四步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四、教学预测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二、教学方法
依据初二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以及对“莲”这种事物不熟悉的事实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方法
1、“小组提问答疑法”,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展示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手法是教学难点,我设想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制作教具(莲花瓣),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迁移练习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三)、谈收获和疑问(四)、教师总结(五)、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依据初二学生对有关莲知识的积累和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此导语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老师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把课堂当作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据此我把整个教授新课的环节用“小组合作展示法”来让学生从5个方面分析课文,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将问题答案写到老师制作的教具上(荷花瓣),然后由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讲解教师做评价小结
(二)、教授新课
1、认识“爱莲”人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是文体和作者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2、诵读“爱莲”文
依据大纲对学习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诵读课文,配以中国古典乐曲,营造学习的氛围与情境用大屏幕显示课文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体会“爱莲”情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
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把握“爱莲”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抒写“爱莲”心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整个教授新课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以便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尊重他们任何一条不成熟的看法及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让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也让本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谈收获和疑问
通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谈收获和疑问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学反思和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四)、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同学们,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
四、教学预测
我感觉如此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能力
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
《爱莲说》说课稿3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大纲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强调多读多写,规定了阅读写作量,增加了浏览、检索、使用工具书、利用多媒体等内容,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等等。这就提醒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2、教学对象分析
参加本实验课学习的对象是初二(6)班学生。该班是华美学校初二年级的数学特长班,学生有理性思维的优势,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计算机操作较熟练。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学习进程中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他们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学习进度、思维方式等不受限制。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获取信息,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3、教学基本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周敦颐托物言志的名文。他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颂不衰。教授本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以诵读为主。通过正确的朗读,品味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学生初步弄懂课文后,要求他们用“耳听背诵法”(课堂)和“抄读法”(课后)揣摩课文,背诵课文。至于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可以从能提起全文的词、语、句入手,理清“文脉”。学生抓住了“文脉”,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其次,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例如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词义和用法:
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焉: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鲜:
①“陶后鲜有闻”;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
①“中通外直”;
②“度不中而轻发”
而:
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出淤泥而不染”
再次,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
4、教学目标制定
基于以上对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教学基本内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反复诵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学生提交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
②自主浏览信息,学习一些文言词语,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完成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
③参与网上讨论,学会协作学习;学习写对联(提交五星级测试答案)。
二、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框架设计,见如下示意图
2、方式方法设计
(1)情景创设设计——创设“清新、朴素、高雅”的情境,将学习者引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
课件制作重在渲染气氛,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情境。当点击鼠标进入本课首页面时,力争让人产生清新、朴素、高雅而又令中学生喜爱的视觉、听觉效果。首页面的背景图像设计为一汪暗绿的静水和碧绿宽大的荷叶衬托下的几朵硕大、含苞欲放的莲花;背景音乐选用陈蔚旻的古筝独奏《出水莲》,以烘托气氛。学习开始时,先进入“课文介绍”页面,这是网络教学的第一步:“情景导入”。该页面选择播放一段关于莲花与作者介绍的视频剪辑。画面反复出现碧叶衬托下的鲜艳的莲花、雨中的莲花、含苞的莲花、盛开的莲花等录像,将学习者带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从而让人产生朗读欲望和不断探究的欲望。
(2)信息资源设计——丰富、有价值、易检索。
本课的信息资源,除为创设情境而收集的有关莲的图像、视频资料外,主要收集了有关《爱莲说》的评介资料20多篇。资料主要来源于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P225~240页和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有关文章。内容涉及作者简介、历史背景、文体争鸣、词语解释、思想艺术分析、句意理解、语法修辞、文言释义、佳句赏析、篇章结构、语言特色、文化知识、古人笔下的荷花、参考译文、预习与检测、课外阅读等等。信息资源子网页以目录页和显示页组成框架页面形式出现,方便检索与阅读。
“网上语音室”收录了人教版语文录音带中,由著名播音员丁然等朗读的录音和华美学校佟静茹老师的朗读录音。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只要进入五星级页面还可进入互联网浏览更多的信息。
(3)自主学习设计——体现“学生主体,自主探究”的特点。
如“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示意图”所示,学生在老师“导读”指引下,可自主选择进入“网上语言室”,听朗读示范,朗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录制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也可自主选择进入“信息资源库”浏览网络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有了上述经历后,学生将选择进入“星级测试”尝试闯关的乐趣。
(4)协作学习设计——师生协作、生生协作、人机协作、学科协作、远程协作、家校协作。
“网上讨论区”是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的课堂讨论空间。学生可以在讨论区上任意发表学习心得,任意提问、讨论、交流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讨论,也可以在全体学生中选择某些学生的观点,推荐给其他学生;学生可以按意愿在网上分组进一步讨论。学生做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时,计算机会根据学生输入的答案,给出不同的提示信息,亲切而友好地帮助学生逐级过关,体现了人机协作的优势。学生到了五星级页面,便有了资格浏览到“中国十大传
统名花”的网站,这是生物学知识的网站,用来作为语文学习写对联的材料,体现了跨学科协作的特性。学生还可通过互联网远程请教中外名师,也可在家继续他的网上学习与探究,在家如同在校。远程协作、家校协作更具优越性。
3、教学媒体组合设计
多媒体网络,就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本课有清晰的视频;典雅的背景音乐;朴素、清新的背景图像;“网上语言室”有感情丰富的男女声朗读欣赏,学生可以自主地、充分地“听”和有效地模仿;还可以自主地、充分地“练”,将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这等于将“语音室”和“复读机”功能引进了网络教学课堂;莲花、荷叶的图像,更是醒目地展现在各主要页面上;“信息资源库”中的文章,也被精心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网页;首页上“星级测试”入口处,有米老鼠在不停地翻筋斗,进入“星级测试”页面,又见闪烁的五角星和飞翔的小天使在欢迎。学生浏览每个页面,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被激发起探究的欲望。网上作业也像玩游戏一样过瘾。
三、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学习效果的检测,主要通过学生提交自制录音文件、完成星级测试、参与讨论来体现。本课设计制作了五套检测题:①预习检查;②拓展性练习;③三星级测试;④四星级测试;⑤五星级测试。其中①和②置于“信息资源库”中,并附答案,分别供学生课前预习自查和课后知识延伸、能力迁移训练之用。③和④属形成性检测题,均由十道选择题组成。计算机自动完成判断、批改、评价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学生须全部答对才能进入下一关。第⑤套是总结性和创造性检测题:学生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抒发自己对本课学习的感受;通过欣赏“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学习写对联,以此展现创造性思维成果。
《爱莲说》说课稿4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全文,了解文学体裁和什么是“托物言志”。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的美,能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并体会莲的高贵品质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讨论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1、教学千法,朗读为本。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2、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本文用时两课时,上述教学任务计划第一课时完成,整个教学程序是:导入新课——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研读探究第一段——小节。
一、导入新课:
问:你喜欢自然界中的哪种花?为什么?(投影)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爱莲说》,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美丽的莲花图(用展示)
这样的导入更直观、可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
用出示教学目标,一目了然。
三、整体感知:
1、了解文学体裁——“说”,理解标题的含义。()
2、学习并识记文中的实词()
之、蕃、淤、濯、亵、逸、鲜
3、学生自由朗读,自由选读,(投影课文),教师指导
4、听朗读带(),然后全班齐读。
在这一教学程序中我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进一步做到流利地朗读课文。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学。
四、细读课文:
1、解释关键词(投影),借助工具书4个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之、蕃、自、盛、予、之、出、染、濯、清莲、远、益、清、亭亭、植、亵玩、谓、隐逸者、君子、鲜、同予者、宜)
2、课堂交流,翻译全文,自由回答,然后投影。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是领会全文内容的.基础,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效率,在自觉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资源共享,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研读探究第一段
1、(投影)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齐读)
投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分别从哪方面描写莲花的?(投影)
投影:(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
3、读了作者描写莲花的这些句子之后,你觉得作者赞美的仅仅是莲花吗?()
投影:(不是。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那样高尚品质的人。)
4、莲具有哪些高尚的品质?(投影)
①生长环境:“出淤泥不染
——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
②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
——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炫耀自己.
③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象征君子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清高而美名远扬.
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象征君子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
这是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学生对问题探讨、解决,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我提的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在交流领会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小节:明确什么是象征?
(投影)象征: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这个简单的小节让学生理解了本文的写作手法之一,也为第二课时说到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提前做准备。
《爱莲说》说课稿5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人芥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逐利、趋炎附势的摒弃。而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要保持坚贞正直操守,树立正确地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2、知识和能力目标:积累文言词汇,了解“说”这种文学体裁和作者的生平。
3、过程和方法目标: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掌握“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作手法。
4、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以及对高尚情操的追求。
5、教学重点,难点
《爱莲说》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学生在多次诵读之后能了解本文意但是对更深层次思想内涵要准确把握会有些难度,而学古文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领悟文章的内涵。养成正直的操守。所以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如下:
(1)教学重点:理解莲的美丽形象,体会莲的高贵品质。
(2)教学难点:学会运用衬托的修辞手法以及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6、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说教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教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为了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从学情出发,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朗读法(古文重在多读,读顺畅,读出节奏,读出语感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
2、点拨质疑法(通过教师点拨质疑而引发学生好奇心,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对课文理解。)
3、情景教学法(采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三、说学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的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据此,我确定以下学法:
1、自主学习法:主要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对文章字句的疏通。)
2、合作、探究法:主要对于文章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和“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等。)
四、说教学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该始终抓住这一点,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堂教学内容,我将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导入新课,认识“爱莲”人。
1、图片导入。多媒体展示图片,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出课题。
2、简介作者,出示幻灯片,学生读一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知识的积累)
3、什么是“说”?
(二)诵读“爱莲”文
这个环节主要助学生积累必要文言词语,简单了解文章内容。所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学生齐读:读正确字音
2 、教师播放录音:把握停顿
3 、学生自由读:弄清字、词、节奏
(三)了解“爱莲”心
疏通文意(出示学习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并进行提问)
五、板书设计
爱莲说周敦颐(采用直观性原则,突出文章内容,又方便学生课下更好地理解课文。)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予——莲体态香气——正直通达——君子者,何人?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世人——牡丹——富贵者,众矣
《爱莲说》说课稿6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出示课件)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
四、教学程序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爱莲说》这篇文章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作者巧妙地把莲花的生活环境、特殊性状和君子的高尚品德联系起来,描绘赞美莲花,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二、教学目标及确立的依据:
教学目标:
1、结合注释,领会文章内容。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领悟文章中所表现出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4、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并能够联系实际谈自身感受。确立依据:根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要求和建议:
(1)、阅读文言文时能借助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2)、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并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的依据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确立依据:基于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要求以及学生对“托物言志”这种写法的相对陌生。
四、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主体上通过“独立阅读、互相研究、质疑问答、拓展延伸、读写训练”五个步骤来完成。其中要重点突出的是互相研究和拓展延伸两个环节。具体程序如下:首先是导入新课:
方式是请同学们回忆杨万里的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并齐诵。学生背完诗后,我加以小结:美的事务人人喜欢,在众多的西湖美景当中,作者对荷花情有独衷,那碧波万里的荷叶,繁茂娇艳的荷花,将西湖点缀得美不胜收,今天我们随周敦颐一起步入他的《爱莲说》,看在他的笔下,荷花又是怎样的美好形象,这篇文章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学生的课前准备介绍“说”这种文体和作者周敦颐。接下来便进入独立阅读环节
1、独立阅读。此环节主要包括四个步骤:
(1)先由学生自由诵读,然后指读,师生共同校正读音
(2)通过课件出示字词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3)以同桌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4)指名翻译,以同桌为单位,一人读原文,一人翻译。有不准确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2、互相研究:通过课件出示以下问题,供同桌间或前后桌间相互探讨研究。
(1)文中哪些地方是写莲的?写莲花时又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2)为什么要写其它的花?
(3)花与人有什么关系?采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质疑问答:由师生共同提出在研讨中存在的问题,共同解决。(视具体情况,此两个环节也可合二为一)
《爱莲说》说课稿7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九年义务教育河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井茂的文言散文。大纲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意主旨、体会文意感情。而本文正是对这方面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是北宋街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还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该课在《陌室铭》之后。从八年级的整个教学体系来看,该课对于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还不够牢固,仍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排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狠抓基础。一小部分学生对文言学习,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文言学习基础,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而对“莲”这种事物,学生并不陌生。因为传说,过去莲花院地区曾经有过一个大的莲花池,“莲”正是“东莲花院”得名的由来,而《爱莲说》这篇文章更是被学校指定为入校时就必背的诗文经典和情感熏陶提升的篇目,不过日前莲花院地区已少见莲花的影子,学生主要是从图画、文学、影视中看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但是对莲的具体了解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1.知识障碍,“莲”在莲花院这一地区稀少,因此学生对“莲”不其了解,所以我们从两个方面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可以在网上查找下载,也可以从书刊中收集有关“莲”的图片或介绍。以此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教师制作介绍“莲”的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莲”并产生美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初步形成感性认识。
2生理上,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5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教师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
3.心理上,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把握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莲”的欣赏,通过语句分析,体会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做人原则,使学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准则与做人的原则是一致的。(如隐逸者--不与人交往;富贵者--交往权贵;君子者--与世交往,坚守节操。这既是以上三种人做人的原则,也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三)教学环境分析
这节课,将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来营造学习的氛围与情境。采用配乐朗读,PPT展示莲花的图片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课文中去,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面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滋发学牛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感受莲花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难点
感悟莲花与君子之间的品质相似处。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导入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
1.朗读法
让学生多读,通过多种方法读,在对内容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读。
2.美点寻踪法
让学生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品味含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莲花的魅力。
3.比较法
通过与菊、牡丹的比较,让学生掌挥莲花的品质。
4.讨论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置情境,引入课文。】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北宋哲学家周敦顾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国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二)问题导学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1.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多媒体展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世称濂溪先生。他为人清康方正,傲岸不阿,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在任南康太守时。在官街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这个教学环节用10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自读效果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媒体展示)
蕃淤泥()濯()涟()
亵()逸()噫()鲜()
3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
4.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
5.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6.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展示疑难词句)
独:唯独、只自:从盛:很、非常
予:我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
谓:认为鲜:__ān,很少
7.置疑,学生互相解答。
8.学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
【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3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4.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榛理文章脉络,复习已经学过的写法。使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
(四)朗读背诵
【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
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
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
3.学生自己背一背;
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
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
(五)巩固练习:
【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
(六)拓展延伸
【充实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咏莲诗小集》)
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习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而体现梯度。)
(七)课文总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使情感进一步升华。】
本文借物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
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通过今天的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做一个君子。
(八)布置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莲花与梅花都是古人托物言志的,请搜集与梅花有关的句子记一记。
(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摘录与梅花有关的句子,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思维,而且与我的教学目标完全相符。)
(九)教学后记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在教学过程中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地运用到备课和授课之中,让学生欣赏莲花的图片,配乐朗诵诗文,观看视频等,达到了比预想中还要好的
教学效果。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希望广大教师都能充分地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进行整
合,丰富教学的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科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板书设计】
菊(正衬)君不慕名利
莲
牡丹(反衬)/子洁身自好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8
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就该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教育四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习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又要求弄清文章中段与段的内在联系,理解作者怎样由一物写到另一物,而这一要求本课中有很好的体现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因而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还应该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
(二)、教法选择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五、说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六、说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音,词义障碍;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制作教具、投影仪、挂图、录音机。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五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直接导入,激发情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提出问题: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学生能够答出是——莲花,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接着问,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会想到:(1)莲花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为什么要写莲花?……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老师要给以鼓励,借此契机教师导入,本文写莲花的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时我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意图:通过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释题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
(二)、赏析课文,整体感知
首选教师播放原文配乐录音,然后利用投影仪出示三个思考题,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1、作者怎样描写莲花的形象?(用文中七个短句回答)
2、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3、本文主要是对莲花的赞美,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是否明确了呢?让我们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两名学生读生点评;齐读
接着指导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并进行板书。
由于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朗读课文,使学生掌握了本文第一段“莲”的形象;第二段用菊和牡丹作陪衬。这样,使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了重点部分重点讲解。
意图:在阅读课文当中体会短文的语感和情感,掌握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
(四)、精读课文,深化明理
分别回答以上三个思考题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汇报,他们之间对问题的补充,掌握了作者不是为了单纯写莲花,而是借莲花自况抒高洁的品格,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同时为了突出莲,又用菊花和牡丹作陪衬,这种写法叫衬托。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回答让同学们领会“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文章意在托莲花的形而言君子之志,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并突破了难点。
质疑:(略)
意图: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生生问答,生师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特长,面向全体。
(五)、知识迁移,拓展思考
教师利用投影仪显示三个思考问题: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
2、“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3、试比较《爱莲说》和《陋室铭》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外并具体说明
意图: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通过前两道题,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第3道题掌握本文的写法特点:即托物言志的写法骈句句式特点;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会运用。
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文章内容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随堂练笔:仿本文特色
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
《爱莲说》说课稿9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语文教师。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说课内容共分六个环节。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繁花似锦的古代散文园地里的奇葩。
它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与本课另一篇短文《陋室铭》相似,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但又与其有很大的区别:《爱莲说》的句式更富于变化,语言讲究骈散结合。
全文119字,虽然篇幅短小,却字字珠玑,笔笔传神,句句融情。《爱莲说》写“莲”是实,写“爱”是虚,以实托物,以虚言志,境界深邃,读之如品香茗,唇齿留香。
二、学情分析
莲在齐市很少见,学生知之甚少,因此,课前需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以此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地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三、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通过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朗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字词
3.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略作者的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培养学生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教学重点:
1.学习向文本质疑的方法
2.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
四、教法学法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提到学生“欣赏文学作品,”“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依据课标精神,本文设想以课堂质疑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学与合作学习,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质疑分为三个环节:整体感知—质疑解惑---总结整理,从不同方面解读文本,运用多向性质疑、逆向性质疑、类比性质疑三种方法,通过生生质疑、师生质疑来完成教学目标。
五、教学流程我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营造氛围
有中国银都之称的永兴县马田镇(周家)一个村子有一本传了几百年的世袭家谱!
宗法(辈份)如下;
法后渊源衍爱莲
济子遐思水木缘
文风应自任皇系
仲季由西尚一鞭
光宗显祖承谟烈
世德祥开玉秀贤
有道家声能佑继
明经福泽定绵全
你能看出这是唐代哪位思想家的家谱吗?周敦颐(播作者与说的片)
创意;利用“周敦颐家谱”这一传统文化元素导入新课,引领学生迅速进入古文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顺势介绍作者及作品文体。
(二)感知文意,夯实基础
为第三环节主动质疑搭设阶梯。本环节分为听读、自读、齐读、合作翻译、自行解疑五步。
放手让学生去做学习的'主人,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1.听读,划出朗读节奏,弄清字音
2.自读,把握字音与节奏
3.齐读整体感知。
4分组疏通文意,展示讨论成果
5质疑,学生互相解答。
这是本文的范读,学生听读的同时更直观的欣赏莲花。
(三)课堂合作,质疑文本
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重点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初步总结向文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提问,进行质疑,不仅能组织起热烈的课堂活动,还能自然的凸显出课文的重点内容,关键是能改变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加强师生间的对话与交流。
1.请讨论回答;
1.)好看的花朵很多,为何“予独爱莲”?
2)《爱莲说》刻画了莲的哪些特点?这些句子优美吗?请举例赏析。
3)“出淤泥而不染……不可亵玩焉”几句究竟是写莲还是写人?这是什么写法?
2.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你不懂的?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3.(这些问题就是我们对文章的质疑,)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总结,我们设计问题、欣赏文章的着眼点有哪些?(放片)
(四)延伸练习,质疑创新
我设计了三道练习,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不局限于教材,既能欣赏课文的优点,又能看到课文的不足,敢于创新,言前人之所未言,使问题的答案更趋多元化,培养逆向性和类比性思维能力。与此同时,积累写作素材
1.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人具备作者所说的“君子”的精神品质?
屈原洁身自好,顽强抗争,努力向上,又不幻想脱离环境的积极态度。
2.你认为周敦颐所赞扬的“君子”品质都有借鉴意义吗?
3. 《爱莲说》与歌颂梅、兰、竹、菊的托物言志的文章有何不同?
(五)畅谈收获,总结规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
我的收获是:通过与大家地共同学习明白了欣赏文章、设计问题可以从文章整体内容、具体语句赏析、文章深层主题入手,对某个词、某个句子、某个修辞、某段话表现的思想感情、文章结构、写作手法等质疑,提问。
《爱莲说》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语文组5号考生。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爱莲说》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文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则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将展示莲花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导入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极大兴趣。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致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深入研读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设置小组讨论讨论下列问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开头作者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
这样一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明确作者描写莲不同角度,即生长环境、体态、风度。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主旨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可省略)
我们常说要走进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实现感知向能力的迁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的象征意义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由讲解的重要内容构成,直观简洁,结构清晰,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1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和课文特点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位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在本单元中,其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从这一单元开始,文言文都采取集中编排的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课文大意,还要求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达到一个由表及里的效果。 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材的作用:定篇
3、对教学目标的设置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等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 ?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的句子,并体会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1、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4.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根据注释及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把疑难之处勾画出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近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要多读课文,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对文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质疑,与同学探讨,或与教师交流请教。教师再采用指导,点拨的方式,对文中的问题教师提出疑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只把获得答案的途径点拨引导出来,促进学生思考,从中悟出课文思想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用以教师的经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要做到简单、明确,及时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作者及文本简介:
对作者几文本作简单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难字词
步骤: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笔画出难读难写的字词,注音,教师进行指导点拨。这样做,能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
3、诵读课文,掌握诵读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把握诵读的方法,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指导。着重于短文中的骈句和排比句的诵读方法的指导和点评。
4、研究课文,解决问题
步骤:先给学生3分钟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讨论。
然后分步解决以下问题:
(1) 课文开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是什么?
(2) 作者如此爱莲,莲花的可爱之出表现在哪里?试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些
语句表达了莲花什么样的特点?
(3) “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文章第二段议论了些什么呢?找出议论
莲花的句子。
(4) 文中除了写莲花,还写到了什么花?是如何写的?
(5) 作者写莲,为什么又写菊和牡丹?
(6) “噫”是个感叹词,作者在感叹什么呢?
(7) 课文前面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
——牡丹”的顺序写?作者菊牡丹莲各是什么态度?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莲花的美、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怀和写作的背景,并简单介绍托物言志的写法。
5、总结
对这节课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引导学生对君子的思考,并延伸至自我道德修养的思考。然后,做一课外练笔,把思考所得写出。最后再一次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板书设计
此板书根据直观性原则,简洁明白,能体现了文章的主要脉络,学生能从中抓住要点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予——莲: —君子者,何人?
体态香气 ——正直通达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世人——牡丹——————————————富贵者,众矣
《爱莲说》说课稿12
说教材内容、目标及重难点:
《爱莲说》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的小品文,它文质兼美,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的人生追求。本文语言精炼、句式骈散相间,修辞多样,仅用119个字就创造出了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精品,令人赞叹,耐人寻味。由此,确立了本课的四个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积累优美的语言;
2、品析重点语句;
3、采用多种方式的诵读,积累文言精品;
4、通过对莲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高尚情操形象的探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读出文章韵味,体会文章审美情趣,理解托物言志写法。
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说教法与学法:
朗计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它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手法,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因此,这篇古诗文我准备采用创设情境、指导朗读、品析美点、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
在朗读中,主要从把握基调、读出节奏、读出感受三个方面,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在读中提高认识、增强体会。
在品析美点、合作探究中,充分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做到有思有讲、有讲有评、合作学习、交流心得。
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带学生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中,吸引学生走进文本。
(二)、朗读指导,突出重点
1、师范读,也可听录音或配乐朗诵,激发学生兴趣。
2、指导朗读:
第一轮:初读,读准音,把握基调。
第二轮:再读,读出轻重快慢。
第三轮:用心读,读出感受。
通过这反复朗读,学生对文章内容已有大概的了解。进入第三个环节——
(三)、品析美点,合作探究
1、品析段落,积累词语。梳理重点词语,用白话文连贯翻译。
2、品析写法,突出重点。学生合作探究文章内容,总结出“莲——特点——品德——爱”的'文章线索,师总结,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然后下定义说明。
3、突破难点——“正衬”、“反衬”
师设疑: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生合作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总结:
叹惋菊花是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处世态度未免有些消极;鄙薄牡丹是为了追名逐利,攀附富贵,未免有些庸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本色十分难得。由此可看出,写菊和牡丹是为了衬莲,菊是正衬,牡丹是反衬,在映衬中突出了莲花的形象和品格,同时又针砭了时俗。
4、课堂交流,生置疑,各抒已见。
5、拓展延伸,创造训练。
搜集写莲的古今诗词,帮助学生达到感受美,创造美的初始文学境界。
板书:
菊——隐士(正衬)
牡丹——富贵(反衬)
莲——君子
托物言志——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爱莲说》说课稿13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在我向大家说说该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本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习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本文是古文中的名篇,可以有效的作为范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另外本文写作方面也值得学生探究与学习。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教的两个班,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
(二)、教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独创了“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学习方法、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习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盲读—助读———互读———品读”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
五、说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莲花的高洁品格。
六、说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教师精读文本,网上、书上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备好课。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七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1、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多媒体展示有关描写莲的诗句。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时板书————《爱莲说》。
意图: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给学生以视听上的冲击和享受,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3分钟)
2、释题,介绍作者。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然后介绍作者。(多媒体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2分钟)
(二)、盲读
目标:学生在不看注释的情况下阅读课文,然后盖上书本请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初步谈谈课文的内容和中心。同桌交流、课堂交流。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语感。(3分钟)
(三)助读
目标: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意,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汇、句式;注意朗读的节奏和语气。(多媒体展示)
意图: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积累文言知识的习惯。(7分钟)
(四)、互读
目标:小组合作朗读、翻译课文,你读我听我翻译,我读你听你翻译,更全面具体的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展示译文)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性,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准确有感情阅读文言文的能力。(5分钟)
(五)品读(22分钟)
目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个性领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问题的解决着重理解体会本文的重点难点。(多媒体随着课程进程一一展示问题)
1、文中写了哪几种花?它们分别得到那些人的喜爱?文中重点写哪种花?
陶爱菊———予爱莲———世人爱牡丹
(重点描写)
2、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作者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从生长环境来写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从体态香气来写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从风度气质来写
3、作者只写莲花吗?肯定不是。其实作者真正的用意是为了歌颂具有莲花品质的君子。那么莲和君子到底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展示多媒体课件
4、本文主要写莲花,为什么写到菊花、牡丹呢?
菊———————————————莲花————————————————牡丹
正衬反衬(托物言志)
隐逸者——————————君子——————————————富贵者
5、作者对三种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1)菊花:为了洁身自好而逃避现实超然物外,未免消极;
(2)牡丹:追名逐利,攀权富贵,未免庸俗;
(3)莲花:立身污浊尘世而能永葆高洁本身,难能可贵,
意图:通过本环节学习,让学生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以及培养理解积累文言名言警句的习惯。
(六)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学生文章内容学习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七)布置作业(3分钟)
1、收集有关写莲的名句,有兴趣的同学可收集“诗中花”名句。
3、你对作者观点思想有什么看法?
意图:让学生动笔加深理解。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托物言志
菊———隐逸者
(正衬)
莲——君子
牡丹——富贵者
(反衬)
课时安排1课时
反思
通过本次说课,我明白了教师想要上好一节课,就必须自己有充足的准备。比如要读懂文本、领悟文本;比如要熟悉学生情况做到知己知彼;比如要结合现代网络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等。在这节课中我很好运用了自己独创的教学文言文的方法“盲读—助读—互读—品读”。当然我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关于制作课件,我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希望各位评委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体会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以前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作方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中学阶段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通过诵读古代诗词,在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作者是如何莲花之形言君子之志,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尤其是文言散文,学生初次学习有一定难度,更需要在熟读基础上,疏通文意,进而理解文章主旨。因此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重点实词,熟读成诵,欣赏“莲”美丽的形象,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将莲人格化,通过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描写赞美了莲的高尚品质,通过正衬反衬的手法,表达作者的人生态度,这是学生认识上的“死区”。因此,难点确定为:了解作者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其理想的.,了解文中托物言志的写法和正衬、反衬在文中的作用。
四、说教法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从学情出发,本课教学思路如下:突破传统文言教学由教师逐字逐句串讲的模式,注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用多媒体手段突破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贯彻“学本论”的方针。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
2、自主探究法:提出问题让学生整理答案
3、点拨法:通过点拨,拓展思路
五、说学法
好的教法对应好的学法,我认为做一百道题不如掌握一个方法。对于学习,掌握学法尤为重要。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主要是:
1、讨论法:通过讨论思考,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2、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本文课时安排:一个课时(40分钟)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5分钟)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让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板书)
(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二)初步感知课文
1、作者简介(2分钟)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宋史·道学传》将周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其作品《爱莲说》具有重要文化意义。
2、解读标题(2分钟)
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章,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3、诵读课文(6分钟)
依据大纲对学习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与能力目标。
a、学生结合注释自读课文:弄清字音字义。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不可亵玩焉()不蔓不枝()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品味作者感情。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富有感情。
E、请代表范读,老师进行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用6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初步感知课文。)
(三)精读课文(23分钟)
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据此我将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请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点拨。)
1、找出爱莲花原因的语句,用笔划出。所划部分分别描述了莲花哪一方面特点?(明确后板书莲花的品格“高洁、庄重、正直、芳香、清高”。)
2、疏通文意,将所划分部用白话文连贯翻译一下。
3、作者写对莲花的喜爱之情,目的是什么?从文中找出高度概括莲花品质的一句。
4、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5、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以上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让学生逐步理解莲的美、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怀。逐步理解本文的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即借莲花之形言君子之志。)
6、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四)小结(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拓展延伸(4分钟)
谈谈你对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看法。(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六)作业布置(1分钟)
写一篇关于花的散文,300字以上。
七、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爱高洁之莲——慕君子之德
托物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15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叫_____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教材、学生、教法和学法、学习过程三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第一方面: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爱莲说》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引导学生重视德行,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2、学习目标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根据“三维目标”的定义,我制定了如下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背诵这篇短文;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和交往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二方面: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人格的塑造阶段,因此,他们乐于从美的角度去重新认识周围的事物,从而获得美的体验。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学生虽已接触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对文言文的赏析能力还较低。因此,让学生主动加入到诵读、讨论、创作中来,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感。
第三方面:说教法和学法
在四环节教学模式下,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主要采用引导法、提问法引导学生学习。
学法上,我根据四环节课堂模式的特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学习等学习方式,并通过朗读、默读、齐读和自由度等读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究意识、合作能力和从精品中汲取丰富的写作营养,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第四方面:说学习过程
结合四环节教学模式,学习过程我设计了七个环节。
环节1是引入新课(2分钟)
我朗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通过古诗引入新课,带给学生唯美的诗情画意。然后介绍荷花又叫做莲花,它是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笔下吟诵的对象。在北宋时期,就有一位著名的哲学家周敦颐,他凭栏远望,看着自己亲手种的莲花,于是触景生情,写下了一篇传世名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爱莲说》。
环节2是解读目标(2分钟)
由学生完成。
环节3是学生自学(10分钟)
由于课前学生已经根据自学提纲自学两遍,所以课堂上自学时间不长,主要是熟悉前两次自学的收获与疑问。
我是这样设计自学提纲的:
1、通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或不理解的文言字词,然后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着解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注意朗读技巧,读准字音,读出文言文的节奏,读出感情。
3、完成下面解决问题中的1、2、3,不能自行解决的问题放在研讨环节小组讨论解决。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文的`朗读理解的能力。
5、了解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高雅脱俗的情怀。然后思考下列问题,自己不能解决的小组讨论解决。
环节4是小组研讨(10分钟)
我是这样要求的:以小组为单位,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开展讨论,带头交流自学成果,并对本组同学提出的疑难问题、自学提纲中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以及老师准备的习题进行合作探究。通过讨论争辩、各抒己见、使全组同学逐步达成共识。其中作为我,巡回倾听各组讨论情况,掌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对于那些没有进入讨论状态的小组,要给与鼓励、引导和帮助,还可以参与其中。 我准备的习题如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甚( ) ( )清( )( )玩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
濯( )清涟而不妖( )
3、《爱莲说》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号__________,北宋的__________(11级)
1、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语速、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反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 3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4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5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6 )不蔓不枝
3、文本探究。
(1)、课文中作者写了那几种花?这些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2)、这些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陶渊明为什么唯独喜欢菊花?
(4)、文中为什么要写出牡丹和菊花?(引出正衬和反衬)
(5)、《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4、作者在第一段中从哪三个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品质。思路梳理:
5、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听人们说到“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111级)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你认为本文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畅所欲言谈谈。
环节5是自学展示(8分钟)
由同学们通过口答、朗读、背诵、演示、板演、讲解等形式展示自学导航中的问题以及老师出示的题。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6是总结提升(5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7是当堂检测(8分钟)
1 、《爱莲说》选自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是时著__________名的__________家。
2、题目中的“说”是什么意思?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全文的中心句是:
9、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10、思路梳理:《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为____________线索;
两个陪衬,即以______作为莲的的总陪衬,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之”的用法
A水陆草木之花。 之B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无丝竹之乱耳。 之D何陋之有。
13、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你如何看待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谈谈你的看法。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较消极的学生要适当地进行鼓励。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 我设计这一环节, 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五篇:爱莲说说课稿
爱莲说说课稿1
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现就该课的教学设计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
《爱莲说》,一文被安排在人教版九年教育四年制初中语文课本第二册第六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这篇讲读课文在全册古文教材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陋室铭》,这与其有很大的区别:即它能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在语句方面,它又讲究骈散结合,使学生能顺畅地朗读并背诵,这对后面的古文学习有启下的作用。
在单元教学中,又要求弄清文章中段与段的内在联系,理解作者怎样由一物写到另一物,而这一要求本课中有很好的体现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因而地位非常重要。
二、说教材背景
(一)、学情分析:我所担任的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多数同学在字音、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提示下,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在几分钟之内就能理解大意,并能当堂成诵,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还有欠缺,因此,我结合学生实际,在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还应该重点学习文言实词的含义,虚词的不同用法,句式、修辞、写法等综合运用。
(二)、教法选择
根据本文的特点,我采用了朗读法、讨论法、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使用这些教法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活跃课堂气氛。
(三)、学法引导
我采用创设情境,自主合作,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本课教学达到最好效果。
三、说理念设计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的原则,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论。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结合该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五、说教学重点: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
六、说教学难点:衬托手法的运用
七、说教学准备:学生借助工具书扫清字音,词义障碍;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教师制作教具、投影仪、挂图、录音机。
本课的教学流程,针对本课的教学共设计了五大环节进行教学。
(一)、直接导入,激发情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仔细观察,接着提出问题: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学生能够答出是——莲花,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接着问,你们想到了什么?
有的学生会想到:(1)莲花的特点是什么?(2)课文为什么要写莲花?……
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问题,老师要给以鼓励,借此契机教师导入,本文写莲花的什么?同学们想知道吗?那让我们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这时我板书课题——爱莲说。
设计意图:通过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释题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把握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花的道理,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说”是一种文体。
(二)、赏析课文,整体感知
首选教师播放原文配乐录音,然后利用投影仪出示三个思考题,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1、作者怎样描写莲花的形象?(用文中七个短句回答)
2、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句子
3、本文主要是对莲花的赞美,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意图: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大家是否明确了呢?让我们再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指两名学生读生点评;齐读
接着指导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并进行板书。
由于教师指导学生用各种方法朗读课文,使学生掌握了本文第一段“莲”的形象;第二段用菊和牡丹作陪衬。这样,使学生掌握了文章的脉络,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了重点部分重点讲解。
意图:在阅读课文当中体会短文的语感和情感,掌握骈散结合的句式特点。
(四)、精读课文,深化明理
分别回答以上三个思考题
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汇报,他们之间对问题的补充,掌握了作者不是为了单纯写莲花,而是借莲花自况抒高洁的品格,这种写法叫“托物言志”同时为了突出莲,又用菊花和牡丹作陪衬,这种写法叫衬托。
意图: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丰富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回答让同学们领会“托物言志”、“衬托”的写法,深入探究作者的意图,文章意在托莲花的形而言君子之志,以此突出了本文的重点,并突破了难点。
质疑:(略)
意图:学生提出问题,通过生生问答,生师问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特长,面向全体。
(五)、知识迁移,拓展思考
教师利用投影仪显示三个思考问题: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
2、“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文中为什么要写牡丹?
3、试比较《爱莲说》和《陋室铭》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之外并具体说明
意图: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通过前两道题,掌握衬托的两种方法,第3道题掌握本文的写法特点:即托物言志的写法骈句句式特点;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会运用。
总结:指名学生归纳概括“你是怎么学的?领会了什么思想内容?掌握了哪些写法?”
意图:一方面是对文章内容的检查,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对学生而言,同时也是一种信任,学生有了这种信任感,将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能力,能激发出更强的成功欲,从而促进学习的积极性。
随堂练笔:仿本文特色
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
爱莲说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对于九年级来说则更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3、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4、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学生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对八年级的'文言文基础掌握得非常牢固,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因材施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很啊抓基础,确保他们合格毕业。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活动安排:搜集写作背景给予本课相关的链接。
2、教师课前活动安排:准备好幻灯片和上课所用媒体;教学资料。资料如下: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在江西南康郡为官期间,亲自率领部下在旧南康府署一侧,挖池种莲,并独出心裁地把莲池称为“爱莲池”。每当夏日炎炎,他漫步池畔,倾心欣赏,全神思索。经过酝酿、构思、推敲,终于写下了流芳百世的篇章《爱莲说》。
(四)教学流程
(1)引入课题。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回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学习内容:(多媒体展示)
①什么是“说”?
②关于作者的情况。
③看课文注释,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④学生自由的读课文。(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对于九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爱莲说说课稿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现就《爱莲说》的教学,谈谈个人的想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文章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文章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自主学习: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文章字词的疏通,对文章的基本理解。
●合作学习: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探究学习: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整体感知课文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了解作者的情况。
3、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
4、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词语、句子。
5、学生译读课文,解决重点词句。(幻灯片展示,学生对照理解)
(三)、合作研讨: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研讨的内容:
(1)找出课文中直接写“莲”的句子,并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歌颂“莲”的?
(2)从作者对莲花的描写和歌颂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3)文章题目是“爱莲说”,按道理只要写莲花就行了,而本文却还写了菊花、牡丹花,用意何在?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
文章结尾的几个感叹句怎麽理解?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诵读理解)
(四)拓展练习:
以“我爱,因为它”说一句或一段话。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翻译语句2、背诵、默写课文3、完成课后问答题
爱莲说说课稿4
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我的说课分四步一、教材分析二、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四、教学预测
一、教材分析
《爱莲说》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散文,作者北宋哲学家周敦颐,文章文字优美,意味深远,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依据大纲初中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感情的规定,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诵读课文,掌握文言字词的意义
(2)、能力目标:诵读能力;把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目标(1)为重点,目标(2)为难点
二、教学方法
依据初二学生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现象以及对“莲”这种事物不熟悉的事实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方法
1、“小组提问答疑法”,由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小组合作展示法”: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手法是教学难点,我设想借助小组合作的力量及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制作教具(莲花瓣),鼓励学生上讲台展示成果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迁移练习法”通过课堂练笔加深对托物言志手法的理解以及促使其良好品质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导入新课(二)、教授新课(三)、谈收获和疑问(四)、教师总结(五)、板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依据初二学生对有关莲知识的积累和本文的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此导语的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关注莲的品格,以便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老师们,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势在必行为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努力探求一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把学生活动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的方法,着眼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让他们把课堂当作能力展示的天地,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据此我把整个教授新课的环节用“小组合作展示法”来让学生从5个方面分析课文,通过小组内合作探究,将问题答案写到老师制作的`教具上(荷花瓣),然后由小组代表到讲台上展示讲解教师做评价小结
(二)、教授新课
1、认识“爱莲”人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内容是文体和作者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了解创作背景
2、诵读“爱莲”文
依据大纲对学习文言文反复诵读领会其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5步诵读训练,来完成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a、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
b、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
c、学生跟读,把握语气和节奏
d、学生齐读课文,读正确字音,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e、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理解文意
诵读课文,配以中国古典乐曲,营造学习的氛围与情境用大屏幕显示课文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3、体会“爱莲”情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
b、表现了莲哪些品格?
c、突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4、把握“爱莲”法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a、作者把莲比作什么?这种借赞花来赞人的写作手法叫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b、作者还写了菊和牡丹,其用意是什么?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
5、抒写“爱莲”心
借助多媒体展示问题:
模仿例句,引用原文句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造句
造句:我爱莲花,因为它“”,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喜欢梅花,因为它是花中的志士,坚强不屈
我设计了仿写的拓展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把握托物言志的手法,培养学生向往美好理想,追求高尚情操,仰慕正直人格的良好品质
整个教授新课环节可以让每个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真正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以便教师关注每一个个体的阅读体验,尊重他们任何一条不成熟的看法及观点,让课堂成为学生尽情表情达意的理想场所让学生即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也让本课的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三)、谈收获和疑问
通过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谈收获和疑问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做好教学反思和下节课的教学计划
(四)、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为了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设计了以下的总结语:
同学们,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图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一个像莲那样纯洁正直的人这些话会让学生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五)、板书设计
除了课件辅助教学以外我还设计了以下板书:
爱莲说
周敦颐
“爱莲”人“爱莲”文“爱莲”情“爱莲”法“爱莲”心
四、教学预测
我感觉如此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培养了他们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获取了知识、提高了素质、增长了能力
好!我说课完毕,请多指教,谢谢!
爱莲说说课稿5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大纲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强调多读多写,规定了阅读写作量,增加了浏览、检索、使用工具书、利用多媒体等内容,明确规定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等等。这就提醒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更多地考虑学生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习惯养成、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
2、教学对象分析
参加本实验课学习的对象是初二(6)班学生。该班是华美学校初二年级的数学特长班,学生有理性思维的优势,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计算机操作较熟练。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学习进程中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他们乐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的学习进度、思维方式等不受限制。但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天马行空,不着边际。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现代化设备和手段获取信息,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
3、教学基本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周敦颐托物言志的名文。他用具有高洁品格的“莲”,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言简意丰,文笔摇曳多姿,历久传颂不衰。教授本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以诵读为主。通过正确的朗读,品味节奏、韵律的音乐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学生初步弄懂课文后,要求他们用“耳听背诵法”(课堂)和“抄读法”(课后)揣摩课文,背诵课文。至于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可以从能提起全文的词、语、句入手,理清“文脉”。学生抓住了“文脉”,自然就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其次,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文言知识。例如下列句子中加黑词的词义和用法:
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焉: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鲜:
①“陶后鲜有闻”;
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中:
①“中通外直”;
②“度不中而轻发”
而:
①“学而不思则罔”;
②“出淤泥而不染”
再次,莲花是本文主要的描述对象,是言志所托之物,作者从多方面描绘莲花特征,围绕“君子”的品性,寄寓了深刻的象征意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达正直,行为端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这里描述的既是作者爱莲花的缘由,也是作者心目中君子的形象,要让学生了解这些知识。
4、教学目标制定
基于以上对教学大纲、教学对象、教学基本内容的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①反复诵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要求学生提交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
②自主浏览信息,学习一些文言词语,体会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写法,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的结合(完成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
③参与网上讨论,学会协作学习;学习写对联(提交五星级测试答案)。
二、教学策略设计
1、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框架设计,见如下示意图
2、方式方法设计
(1)情景创设设计——创设“清新、朴素、高雅”的情境,将学习者引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
课件制作重在渲染气氛,创设有利于本课学习的情境。当点击鼠标进入本课首页面时,力争让人产生清新、朴素、高雅而又令中学生喜爱的视觉、听觉效果。首页面的背景图像设计为一汪暗绿的静水和碧绿宽大的荷叶衬托下的几朵硕大、含苞欲放的莲花;背景音乐选用陈蔚旻的古筝独奏《出水莲》,以烘托气氛。学习开始时,先进入“课文介绍”页面,这是网络教学的第一步:“情景导入”。该页面选择播放一段关于莲花与作者介绍的视频剪辑。画面反复出现碧叶衬托下的鲜艳的莲花、雨中的莲花、含苞的莲花、盛开的莲花等录像,将学习者带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从而让人产生朗读欲望和不断探究的欲望。
(2)信息资源设计——丰富、有价值、易检索。
本课的信息资源,除为创设情境而收集的有关莲的图像、视频资料外,主要收集了有关《爱莲说》的评介资料20多篇。资料主要来源于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册《教师教学用书》P225~240页和从互联网上下载的有关文章。内容涉及作者简介、历史背景、文体争鸣、词语解释、思想艺术分析、句意理解、语法修辞、文言释义、佳句赏析、篇章结构、语言特色、文化知识、古人笔下的荷花、参考译文、预习与检测、课外阅读等等。信息资源子网页以目录页和显示页组成框架页面形式出现,方便检索与阅读。
“网上语音室”收录了人教版语文录音带中,由著名播音员丁然等朗读的录音和华美学校佟静茹老师的朗读录音。学习进度快的学生,只要进入五星级页面还可进入互联网浏览更多的信息。
(3)自主学习设计——体现“学生主体,自主探究”的特点。
如“教学内容顺序,超文本阅读示意图”所示,学生在老师“导读”指引下,可自主选择进入“网上语言室”,听朗读示范,朗读课文;揣摩、背诵课文;录制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也可自主选择进入“信息资源库”浏览网络资源,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获取自己所需信息。有了上述经历后,学生将选择进入“星级测试”尝试闯关的乐趣。
(4)协作学习设计——师生协作、生生协作、人机协作、学科协作、远程协作、家校协作。
“网上讨论区”是师生协作、生生协作的课堂讨论空间。学生可以在讨论区上任意发表学习心得,任意提问、讨论、交流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问、讨论,也可以在全体学生中选择某些学生的观点,推荐给其他学生;学生可以按意愿在网上分组进一步讨论。学生做三星级和四星级测试时,计算机会根据学生输入的答案,给出不同的提示信息,亲切而友好地帮助学生逐级过关,体现了人机协作的优势。学生到了五星级页面,便有了资格浏览到“中国十大传
统名花”的网站,这是生物学知识的网站,用来作为语文学习写对联的材料,体现了跨学科协作的特性。学生还可通过互联网远程请教中外名师,也可在家继续他的网上学习与探究,在家如同在校。远程协作、家校协作更具优越性。
3、教学媒体组合设计
多媒体网络,就是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传播媒体与网络技术的相互结合应用。本课有清晰的视频;典雅的背景音乐;朴素、清新的背景图像;“网上语言室”有感情丰富的男女声朗读欣赏,学生可以自主地、充分地“听”和有效地模仿;还可以自主地、充分地“练”,将自制的朗读背诵声音文件提交给教师,这等于将“语音室”和“复读机”功能引进了网络教学课堂;莲花、荷叶的图像,更是醒目地展现在各主要页面上;“信息资源库”中的文章,也被精心制作成图文并茂的网页;首页上“星级测试”入口处,有米老鼠在不停地翻筋斗,进入“星级测试”页面,又见闪烁的五角星和飞翔的小天使在欢迎。学生浏览每个页面,都能得到美的享受和被激发起探究的欲望。网上作业也像玩游戏一样过瘾。
三、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学习效果的检测,主要通过学生提交自制录音文件、完成星级测试、参与讨论来体现。本课设计制作了五套检测题:①预习检查;②拓展性练习;③三星级测试;④四星级测试;⑤五星级测试。其中①和②置于“信息资源库”中,并附答案,分别供学生课前预习自查和课后知识延伸、能力迁移训练之用。③和④属形成性检测题,均由十道选择题组成。计算机自动完成判断、批改、评价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学生须全部答对才能进入下一关。第⑤套是总结性和创造性检测题:学生通过本课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抒发自己对本课学习的感受;通过欣赏“中国十大传统名花”,学习写对联,以此展现创造性思维成果。
爱莲说说课稿6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它们是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爱莲说》是现行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短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课本164页上已明确指出: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2)、知识目标: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学习以莲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力目标:诵读能力;表达能力。
3、教学重难点
(1)、诵读全文,掌握重要实词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以花喻人的含义及托物言志的写法。(难点)
二、教学方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近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莲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作是美丽圣洁的象征。通过欣赏莲的形象,让学生觉得莲花美并能说出莲花美在哪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从感官上吸引学生,为本堂课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欣赏—(展示莲花组图)(莲花是美丽的,那么我们学过的赞美莲花的名句有哪些呢?)让学生回忆所学过的写莲花的诗句并展课件:针对写莲名句进行解说,让学生对本课有初步的认识(我设计这一环节是这么考虑的:首先,通过提问,一方面复习旧的知识,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视野;其次,为本堂课的内容服务。)
2、简介文体及作者:以提问并借助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介绍文体“说”及作者周敦颐的相关知识。此环节的目的是:检查预习,让学生了解“说”这种体裁的特点,获得有关作者的信息:
3、朗读训练 完成教学目标:学习文言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诵读全文;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即本课的教学重点)及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朗读训练通过以下五步来完成:①、课件展示课文朗读,读时请学生注意字词读音,注意读课文的语气。多媒体展示重要字词读音。②、再播放一遍课文朗读,大家可以轻声跟读,体会一下怎样朗读文言文。③、齐读课文,这一遍的要求是:读正确字音,读通课文,声音响亮,精神饱满。④、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重点字词句课件展出:⑤、当堂背诵第一自然段。
4、设疑讨论:这一部分,我主要设计了四个问题:①问题1。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花?表现了莲花哪些品格?此问题设计的目的是——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完成德育目标。②问题2。课文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这三种人分别代表了哪三种处世的'态度?③问题3。文章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还要写其他花呢?回答此问题后齐背这三个排比句。(予谓菊……君子者也) ④问题4。找出课文中的原句,体会作者对三种花各持什么态度?⑤托物言志的写法(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第二段的句子有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将三种花的品格拟人化了。主要的是把莲花比作君子,借赞花来赞人,从而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那么,本文中又“托”了哪几种“物”,“言”了哪一些“志”呢?学生思考后,展课件:针对课件详细讲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5、拓展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当堂训练,(训练内容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的联系,同时,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并暗示性的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6、布置作业 :这个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能准确地把握志与物之间联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其描写能力,从而能使物与志达到完美的统一。强化本节课的难点内容。以上4、5、6三个小环节:设疑讨论、拓展训练、作业环环紧扣、层层深入的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能通过本课基本掌握使用托物言志这一表现手法的能力,也为今后写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后以概括性的语言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让学生去感悟一些做人的道理。
附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莲 体态香气:正直通达 君子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托物 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7
毛利波
地区: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
学校:伊滨区庞村镇第三初级中学
共1课时
爱莲说初中语文人教20xx课标版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学习古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2、掌握一些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重点
1、诵读、背诵课文;
2、疏通文言词句,分析文章内容。
三、难点
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四、预习要求
1、了解作者简介及本文文体;
2、朗读课文,画出文中不清楚停顿的句子;
3、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及意思:颐、蕃、予、淤、濯、涟、蔓、亵、逸、鲜
4、有能力的同学作者探究写作手法。
五、教学过程
5.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激情导入
古往今来,人们多喜欢以花喻人,借花寄情,(图片展示)玫瑰,康乃馨等等……那么,莲花呢?你会送给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文章。来探讨一下看看莲适合送给什么样的人(板书课题:爱莲说)
活动2【活动】走近作者,解读文体(检查预习情况)
1、走近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著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2、解读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活动3【活动】朗读课文
要求:
1、一听诵读,抬头挺胸,认真听读字音和节奏;
2、齐读课文,把握语气,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活动4【活动】翻译课文
要求:结合书下注释,也可以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的.音、形、义,并逐句翻译。(4人小组内可以讨论,小疑难问题,组内自行解决。大家都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方法:小组合作,参考注释,自译课文,疑难问题,共同解决。请两位学生展示翻译成果。
活动5【测试】当堂检测
1、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颐yí蕃fán淤yū濯zhuó亵xiè鲜xiǎn
2、理解字意:
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
3、翻译句子: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B、莲,花之君子者也。
活动6【活动】探究主旨
方法:首先独立思考,初步形成答案;然后小组交流讨论,确定统一答案;最后选出代表,班内抢答展示。
1、找出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看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2、从这些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赋予莲花哪些美好的品格?
3、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莲花,开头却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这有什么作用?
4、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牡丹、莲分别比作什么?对它们流露出什么情感?
5、纵观全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活动7【练习】课堂练习
实践语言,习得语感。(任选其一进行)
A、读了《爱莲说》,我们仿照作者用莲花来寄托自己感情的托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欢,因为。”句式说一段话,所借之物不拘泥于花草树木。但要注意两点:第一,要注意内在联系;第二,要有新意。
B、用四字词语概括一下君子内涵。
活动8【活动】本课小结
思考与讨论:结合以上学习,说说你认为莲花要送给什么样的人?
活动9【作业】布置作业
1、熟练背诵并默写课文。
2、采用象征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题目自拟。
活动10【活动】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独爱——菊(正衬)隐逸者——惋惜
世人——甚爱——牡丹(反衬)富贵者——鄙视
予——独爱——莲君子者——赞美
托物言志
爱莲说说课稿8
1教学目标
⒈朗读《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2学情分析
1.这一批学生中有一些从初中起就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甚至也有厌倦语文学习的。对他们来说,语文,真的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如何提高这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热情,是我们所有高一老师的重中之重。
2.基础薄弱,学习懒散。有许多学生或书写太差,或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梳理,或写作底子太差,或没有阅读课...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托物言志、借花喻人和衬托的写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这个城市里鲜花店越来越多了。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呢?(由学生自由讲解)
因为鲜花除了具有缤纷的色彩和馨之外,它们还具有美丽、圣洁、华贵等不同的精神气质。人们用鲜花来传递情感,表达问候,人们爱什么花,也反映了他们不同的心态和志趣。古代有爱梅如妻的林逋,有以菊自励的陶渊明,那么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为什么特别喜爱莲花呢?他是怎样描绘莲花,抒发自己的心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爱莲说》
二、学习文体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三、教师范读课文?
提示:在听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课文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蕃”fán多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濯”zhuó洗涤 “鲜”xiǎn少
四、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课文?
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
“说”—“爱莲”。?
1、分析重点段落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写道:“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偏偏喜爱莲花呢?课文的第一节有没有列出理由来?
(指学生名回答)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问:大家现在数一数,这段话里有几个短语?七个短语。?
(由此引出以下问题)
这七个短语分别描述了莲花的'哪一方面特点?请一位同学结合这幅莲花图来谈一谈。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教师适时点拨,“淤泥”和“清涟”是莲花的生长环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指莲花的茎(主干);“香远益清”指莲花的香味;“亭亭净植”指莲花的整个形体姿态;“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从观赏者的角度说的。前六个短语是从莲花自身而言,最后一个短语则是从观者的感受来说的。)?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者在这样短短的文字之中,却能够如此细描细绘莲花,难道他仅仅是喜爱莲花的外形吗?
(自然过渡引出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做莲花拼图,总结出与莲花特征相对应的君子品德
请学生填上与莲花相对应的君子的品德。
提问:淤泥是莲花的生长环境,那么相对应的君子的生长环境又是怎样的呢?
(濯清涟而不妖—纯真自然,不显妖媚中通外直—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高洁独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自尊自爱,令人敬佩)
4、再读课文第一部分,读出对莲花崇敬和赞美的感情来。
5、学习正衬和反衬的表现手法本文题为《爱莲说》,主要是表达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之情,可为什么要把菊和牡丹跟莲放在一起谈论呢?先请大家找出提到菊和牡丹的地方。
(第一节开头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甚至爱牡丹。第二节,写菊花的隐逸和牡丹的富贵。)
问:陶渊明为什么爱菊?
讲解:它与莲花的出淤泥而不染,身处污泥之中,用自己的行动一民世俗作斗争。相比较,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从文章来看,作者更欣赏莲花。?我们在肯定菊花是正面形象的同时,要明确,它对莲花起的是衬托作用。
提问:为什么说牡丹是反衬呢?(屏幕显示色块对比)
明确: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映衬手法陶渊明爱菊鲜(正衬)世人爱牡丹众(反衬)予独爱莲屏幕显示“相关知识”: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白居易
结合两句诗讲解课文,让学生了解当时追求复归的不良风气。
五、分析结尾:
一“叹”--爱菊者“鲜”
二“叹”--爱莲者“少”
三“叹”--爱牡丹者“众”
六、学习相关的莲花诗句
叶展影翻当砌月,花开香散入簾风,
不如种在天池上,犹胜生於野水中。
…………
七、教师总结:
同学们,周墩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家的见解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但他表现出的对贪慕富贵的鄙弃,对高洁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八、反馈练习:
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来概括原因。
爱莲说说课稿9
一、说教材。
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目标
《爱莲说》是八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和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和本文独特新颖的结构方式。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文章的美,学会怎样欣赏抒情散文,并领悟短文所表现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篇幅短小,虽寥寥几笔,意却在言外,有一唱三叹之致。学生在多次诵读的之后,能了解本文大意,因此我把“莲”美丽的形象,优美语言的欣赏,作者的志趣和情感作为本课的重点。把托物言志的手法和结构方式作为本文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质疑法、提问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开火车的游戏形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千法,朗读为本。朗读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在感知中领悟。叶圣陶老先生根据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学习文言,必须熟读若干遍,勉强记住不算熟。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五、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的方法往往采用串讲法,师授生记,虽然字字落实,但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学记》曾强调“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对注入式,倡导启发自主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词法方面的难词难句、重要字词,并由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引而不发”,只把获得结论的途径指给学生,促其自求,使其自得,从中悟出解词的方法。
第二方面,让学生提出对课文思想内容理解方面的疑难问题,教师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播放多媒体课件,可以一开始把学生带入情感高潮,在最短时间内,把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求知欲。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朗读课文。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学生结合文后注解和有关资料,理解文意)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习、质疑解惑。(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1、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分小组讨论:这篇文章美在哪里?
(2)综合意见,各组发表意见。(班上发言)
(3)老师综合归纳:
根据同学们的发言,这篇文章美在四个方面:“莲”貌美品美、文章的语言优美、表现手法巧妙、结构精巧。
(4)从四个方面进行赏析。
2、质疑解惑
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有效引导学生质疑解惑,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
集合式------集中学生所问,教师汇总,再作解答。
逐一式------学生质疑,教师及时解答。
切磋式------归纳学生所问,然后学生互议,再作解答。
以上三种方式,可以交替使用,互为补充。
(五)、指导背诵: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六)、课堂小结:(教师用简洁语言进行小结,让学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进而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本文用了119个字,调动了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了莲花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莲的赞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读着这篇文章,我们不但感受到了莲花的美,语言艺术的美,还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
(七)、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所学。
2、向课外延伸,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体现教学直观性)(一)
貌美品美
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生长环境濯清涟而不妖&nbs
p;质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
体态香气香远益清美名远扬
亭亭净植端庄
风度气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圣洁
爱莲说说课稿10
设计理念:根据语文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理念,这次教学设计力图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积极主动
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培养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创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
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直接导入,激发情趣
1.展示课件,课件中展示的是什么花?······
通过直接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释题
教师交代题目中“说”是一种议论文体,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歌咏,借以表现自己的人格和操守。
3.字词学习
二、赏析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原文配乐朗读课件,合作、讨论,疏通文意。
2.赏析课文,让学生合作、探究:
(1)作者怎样描写莲花的形象?(找出直接描写莲花形象的句子)
(2)作者是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你认为莲与君子有哪些相同之处?
(4)作者借莲的形象来言君子之志,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自己怎样的志向?
(5)本文主要是对莲花的赞美,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三、知识迁移,拓展思考
思考问题: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
2.面对物欲横流、人心浮动的社会现象,品味<<爱莲说>>,给我们以怎样的人生启迪?
四、作业:
1.随堂练笔:仿本文特色写片断
你喜欢什么花?你觉得它有什么可爱之处?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花喻人,写短文。
2.达标测评
(1)本文的作者是,(朝代)著名的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的开山鼻祖。
(2)“说”是古代的,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爱莲说”的意思是
(3)名句填空: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香远益清,,可远观而。
(4)本文主要运用了的写作手法。
(5)文中表明主旨的句子是
(6)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莲的诗词名句。
爱莲说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文章,本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本文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层层深入地写来,其中涵盖了大量社会现象,文虽短而意蕴无穷,这种写法也很值得品味。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是这样的,文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有所不利,这些都需要教师加以适时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诵读,品味关键词语,把握词中描绘的意象,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提高鉴赏古文的能力。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则为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品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基于此,我将展示莲花的,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而导入本课。通过这样的导入,引起学生对于文章的极大兴趣。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以下环节1.教师播放音频,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指名学生阅读全文,并翻译全文,概括文章大意。
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对领悟作者感情,品味文章语言,增强文章语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课伊始我将从指导诵读入手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首先我会进行示范朗读,然后通过自读、齐读、指名读、竞赛读等各种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进行朗读。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对文言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大致把握文章内容,为下面深入研读做好铺垫。
(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与学的过程就是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些问题可能是不被了解的现象,可能是前后认知的矛盾,还可能是需要挑战的困境。为此,在这一环节,我将出示这样几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放手给学生,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力求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设置小组讨论讨论下列问题: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既然各种各样的花都很可爱,为什么作者独独喜爱莲花呢?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3.开头作者为什么写了菊花和牡丹?
这样一个问题链,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明确作者描写莲不同角度,即生长环境、体态、风度。最后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写陶渊明独爱菊,正是赞颂他不苟同于世俗的高洁品质,用菊花来衬托莲花,也是用陶渊明来衬托他自己。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对文章的思路、结构以及主旨都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可省略)
我们常说要走进文本,也要走出文本。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莲花”寄寓了自己的志趣,你喜欢什么植物?请谈谈你喜欢它的原因或者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实现感知向能力的迁移。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课堂小结是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我会着重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的象征意义和衬托的手法,通过小结,了解学生对于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是教与学的交汇点,是与课堂学习内容的对话。我希望通过作业的布置,强化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并能够实现知识的迁移。基于此,我设计了开放式的作业:写一篇小短文,表达对某种植物的喜爱以及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说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由讲解的重要内容构成,直观简洁,结构清晰,突出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爱莲说说课稿12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和课文特点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位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在本单元中,其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从这一单元开始,文言文都采取集中编排的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课文大意,还要求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达到一个由表及里的效果。 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材的作用:定篇
3、对教学目标的设置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等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 ?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的句子,并体会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1、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4.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根据注释及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把疑难之处勾画出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近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要多读课文,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对文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质疑,与同学探讨,或与教师交流请教。教师再采用指导,点拨的方式,对文中的问题教师提出疑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只把获得答案的途径点拨引导出来,促进学生思考,从中悟出课文思想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用以教师的经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要做到简单、明确,及时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作者及文本简介:
对作者几文本作简单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难字词
步骤: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笔画出难读难写的字词,注音,教师进行指导点拨。这样做,能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
3、诵读课文,掌握诵读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把握诵读的方法,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指导。着重于短文中的'骈句和排比句的诵读方法的指导和点评。
4、研究课文,解决问题
步骤:先给学生3分钟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讨论。
然后分步解决以下问题:
(1) 课文开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是什么?
(2) 作者如此爱莲,莲花的可爱之出表现在哪里?试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些
语句表达了莲花什么样的特点?
(3) “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文章第二段议论了些什么呢?找出议论
莲花的句子。
(4) 文中除了写莲花,还写到了什么花?是如何写的?
(5) 作者写莲,为什么又写菊和牡丹?
(6) “噫”是个感叹词,作者在感叹什么呢?
(7) 课文前面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
——牡丹”的顺序写?作者菊牡丹莲各是什么态度?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莲花的美、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怀和写作的背景,并简单介绍托物言志的写法。
5、总结
对这节课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引导学生对君子的思考,并延伸至自我道德修养的思考。然后,做一课外练笔,把思考所得写出。最后再一次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板书设计
此板书根据直观性原则,简洁明白,能体现了文章的主要脉络,学生能从中抓住要点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予——莲: —君子者,何人?
体态香气 ——正直通达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世人——牡丹——————————————富贵者,众矣
爱莲说说课稿1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将两者统一起来呢?就必须加强对语言的训练,通过对外在的语言的“诵读――品味”,来“感悟”文学作品内在的形象、意境等而新的课程标准,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自主、合作、探究”,那么在课堂上该如何体现呢?现就以《爱莲说》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说教材
《爱莲说》是八年级的一篇文言文,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原来学生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法及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背诵课文
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作品内容及作者的思想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莲花”来表现作者的理想的
二、说教法:
●诵读法由于本文是文言文,简短,意境优美,富有韵律
●点拨法对于学生来说,中有些字词是不能理解的,就需要教师的点拨
●传统的诵读与现代多媒体的结合由于学生的年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说学法
● 自主学习:
对于基本的文学常识(如作者、关于“说”,对字词的疏通,对的基本理解
● 合作学习:
对于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由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合作来完成
● 探究学习:对于课文中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莲花”与“君子”的关系,作者的思想,托物言志的写法等)
四、说教学的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入情景),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引入课文),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
(二)、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
学习内容:
1、什么是“说”?
2、关于作者的情况
3、看课文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同时画出不能理解的`句子
4、学生自由的读课文
(三)、合作学习
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这一阶段要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探究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
3、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
4、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5、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多媒体展示:
“莲花”与“君子”的联系
(六)、指导背诵: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 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
本阶段学生能基本背诵课文
(七)、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作业: 作者的思想过时吗?
五、总结
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
爱莲说说课稿1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今天要说的课程是初中语文《爱莲说》。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将从说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首先我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爱莲说》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文章,作者用菊花、牡丹从正反两方面衬托莲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并借以自喻。本文写作的最大特点是托物言志,文虽短而意蕴无穷。
二、说学情
我面授的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这时的他们已经有了一定量的文言知识的积累,我将让他们结合书下注释,尝试着进行翻译。但这个阶段的学生求知欲普遍旺盛,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将用提问互动等形式,将课堂还给我的学生。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语文教学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此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我的设计如下:学生能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字词,理解说这个文体,通过朗读、精读等过程,把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上也是我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学习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感受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我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将采用谈话法、品读法、创设情境法,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下面我将说一下我教学的核心环节,也就是我的教学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速的走进课堂,我将在大屏幕上放一张百花的图片,并用这样的语言来创设情境:一朵盛开的`花,是一株怒放的生命,花开有度,花落无声,面对着人世的悲欢,花无言,花尽知。古往今来,许多的文人骚客都喜欢以花自喻,同学们,能用一句诗来形容一下你们喜欢的花吗?这时我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等。我会让学生带着这样的热情,顺势引出本节的新课《爱莲说》,让学生来感受周敦颐先生是如何来描写他所独爱的莲花。
(二)诵读训练,初步感知
下面我将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让他们大声朗读课文,并提示他们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顺,读出节奏。在朗读结束后,找学生示范朗读,并集体纠错,如可爱者甚蕃(fán),学生容易读成可爱者甚蕃(fān)。接下来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段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初步感悟课文的情感。
基于研读课文的需要,我会让学生结合书下注释进行翻译,并对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进行讲解,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进而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从标题入手,从而导入本节课的第一个教学重点,说这种文体,即古代用记叙、议论、说明等方式阐述事理的文体,我这样做不仅是让学生了解说这个文体,更是为未来学生学习捕蛇者说、马说、师说,做了铺设。
(三)合作学习,重点感悟
体悟作者高洁的品质和高雅的情怀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使学生体悟到作者的情感,我将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
2、作者明明要赞美莲花,却为何要写菊花和牡丹?
3、三种花分别象征了什么?作者又对其持以一个怎样的态度?
通过这样一个问题链,和学生共同总结出:菊花象征着人间的隐逸者,作者对它持赞扬的态度,运用了正衬的写作手法;牡丹象征着人间的富贵者,作者对它持鄙弃的态度,运用的反衬的写作手法;莲花象征着人间的君子,作者对它持赞美的态度,并借以自喻。从而导出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重点,即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四)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那么作者独爱莲花,牡丹和菊花等别的花就真的不好吗?我会这样来问我的学生,这时有的学生会说牡丹和菊花也好,那么我会就此问题设计一个辩论活动,让学生畅谈爱花的理由。通过辩论,我将告诉学生,花是客观存在的,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寄托了人的情感,它才变得丰满且有意义。
(五)小结作业,巩固提高
在课程的最后,我将与学生一同回顾本课的重点,即说这种文体和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再一次点明作者说莲的原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认知。
在作业部分,我会给学生留一个小练笔,让学生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赞美自己喜爱的事物,以求让学生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六、说板书设计
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抓住课文中的三个主体,并将它们的象征意义与作者的情感倾向体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如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鞠躬擦黑板)
爱莲说说课稿15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爱莲说》是九年义务教育河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它是一篇状物抒情、情文井茂的文言散文。大纲明确规定,初中阶段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学生能疏通文意、理解文意主旨、体会文意感情。而本文正是对这方面培养起着导向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语言优美,骈散结合,是一篇很好的教材。它是北宋街学家周敦颐写的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旨在托“莲”以表达自己不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也讽喻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文章主要引导学生把握的是“莲”的形象,进而领略其内在的气质,最后知晓其象征意义,配合课文,插图及相应的文字资料,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莲”。因为很多文言知识是学生原来没有学过的,所以在目标的设定上既要对字词落实,又要掌握本文的写法及文章的中心,感悟古人追求的“君子”之风,还应该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尤其是知识点的整合。该课在《陌室铭》之后。从八年级的整个教学体系来看,该课对于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品质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七年级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还不够牢固,仍需要进行拓宽、拓深的练习。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应在加强基础复习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能力。这部分同学往往自尊心较强,教师要注意采用合理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排教。对于双差生要根据他们的弱点,选准切入点狠抓基础。一小部分学生对文言学习,已经形成了基本的文言学习基础,通过朗读他们能很快发现短文的独特之处,进而得到阅读的快感激发学习的乐趣。而对“莲”这种事物,学生并不陌生。因为传说,过去莲花院地区曾经有过一个大的莲花池,“莲”正是“东莲花院”得名的由来,而《爱莲说》这篇文章更是被学校指定为入校时就必背的诗文经典和情感熏陶提升的篇目,不过日前莲花院地区已少见莲花的影子,学生主要是从图画、文学、影视中看到的,因此,对“莲”的外在形象的把握不是很难,但是对莲的具体了解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1.知识障碍,“莲”在莲花院这一地区稀少,因此学生对“莲”不其了解,所以我们从两个方面弥补这方面知识的缺陷: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莲”的知识信息,可以在网上查找下载,也可以从书刊中收集有关“莲”的图片或介绍。以此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教师制作介绍“莲”的课件,使学生初步了解“莲”并产生美感。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初步形成感性认识。
2生理上,这个学段的学生一般15至16岁,欠缺社会经验和历史知识,因此对作者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写作目的尚难理解,教师结合现实采取品词评句。畅谈体会的方法。指导学生甄别美丑,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升华,思想上受到教育,能力上得到发展。
3.心理上,建立良好的道德准则,把握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也是十分困难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莲”的欣赏,通过语句分析,体会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做人原则,使学生体会到人际交往的.准则与做人的原则是一致的。(如隐逸者--不与人交往;富贵者--交往权贵;君子者--与世交往,坚守节操。这既是以上三种人做人的原则,也是与人交往的准则。)
(三)教学环境分析
这节课,将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来营造学习的氛围与情境。采用配乐朗读,PPT展示莲花的图片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走进课文中去,去感受莲花那高洁正直的品质,从面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托物言志及衬托两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及作用,培养学生对古文语言的感知能力及鉴赏能力。背诵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朗读赏析的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思相感情,滋发学牛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激发学生对我国古典文化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托物言志、衬托的手法,感受莲花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难点
感悟莲花与君子之间的品质相似处。
四、教学方法
(一)教法
1.情境导入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学法
1.朗读法
让学生多读,通过多种方法读,在对内容感受理解的基础上读。
2.美点寻踪法
让学生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品味含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莲花的魅力。
3.比较法
通过与菊、牡丹的比较,让学生掌挥莲花的品质。
4.讨论法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设置情境,引入课文。】
由多媒体配乐展示荷花的图片,由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从古到今有很多人赞美“莲花”北宋哲学家周敦顾的《爱莲说》就是咏莲作品中的典范。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周敦颐是如何赞美莲花的,为什么要赞美莲花?(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学生在国忆诗句的过程实际是检查学生的积累。在交流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知识面,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笔记的形式积累诗句获得知识。)
(二)问题导学
【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教师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内容师生共同合作加上教师的点拨,共同完成在自主学习阶段不能完成的任务。)
1.了解作者及“说”这种文体。(多媒体展示)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理学家、文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学堂,世称濂溪先生。他为人清康方正,傲岸不阿,他的诗文多抒怀之作。在任南康太守时。在官街一侧挖池种莲,名曰“爱莲池”,并托物言志写下了这篇《爱莲说》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学生自读课文;弄清字、词、节奏。(这个教学环节用10分钟,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这篇课文已经学过,以上几个问题没必要过多讲解,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这样既避免了学生听的重复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思索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学生自己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自读效果检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媒体展示)
蕃()淤泥()濯()涟()
亵()逸()噫()鲜()
3听录音,划出朗读节奏(逐段展示课文,速度与录音配套,以莲花为背景)
4.学生自读(屏幕显示已划分节奏的课文)把握语气和节奏。
5.学生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6.分组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及提示理解文意。
(展示疑难词句)
独:唯独、只自:从盛:很、非常
予:我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显得更加清芬
谓:认为鲜:__ān,很少
7.置疑,学生互相解答。
8.学生齐读。
(三)合作探究
【探究文章的内容,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与教师的点拨和学生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探究的内容。(多媒体展示)
1文中写了哪些花?重点写什么?为什么要写其他的花?
2文章仅仅是写花吗?采用了什么写法?花与人有什么关系?
3哪些地方是写莲的?从哪些方面写莲的?莲花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4.作者为什么发出“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感叹?作者的感叹说明了什么?
(这个教学环节用15分钟,帮助学生榛理文章脉络,复习已经学过的写法。使成绩不错的学生更注意知识点的整合和积累,成绩略差的同学加深课文的理解并及时消化与及时整理。)
(四)朗读背诵
【通过提问背诵课文,同时能为理解性默写打基础。】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实现。如男女生分段朗读,自由朗读,教师提问,学生用书上的原句回答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掌握。)
1.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朗读提示);
2.学生体会第二段的朗读方法:
3.学生自己背一背;
4.全班试背(屏幕逐句展示课文,并配放音乐)
5.点学生背诵。比一比,看谁背得熟。
(五)巩固练习:
【通过探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展示:“莲花”与“君子”的联系。(这个教学环节用3分钟)
(六)拓展延伸
【充实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1.与莲花有关的诗歌。(用多媒体视频展示《咏莲诗小集》)
2.写几句关于莲花的话,可以是对莲花的描写,学习本文的感受,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这个教学环节用5分钟,从课程的设计来看,能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在课堂来看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习方式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从教法上看,能将传统的诵读法与现代的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从问题的设计上,从而体现梯度。)
(七)课文总结
【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使情感进一步升华。】
本文借物喻人,将花的形象比拟为人的品质,以莲的形象比拟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自己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和追慕,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
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通过今天的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的品质给我们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做人就要做莲花一样的人,做一个君子。
(八)布置作业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莲花与梅花都是古人托物言志的,请搜集与梅花有关的句子记一记。
(以人为本,调动学生的古典文化知识。摘录与梅花有关的句子,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同时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思维,而且与我的教学目标完全相符。)
(九)教学后记
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小品文,在教学过程中将现代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地运用到备课和授课之中,让学生欣赏莲花的图片,配乐朗诵诗文,观看视频等,达到了比预想中还要好的
教学效果。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希望广大教师都能充分地将多媒体与学科教学进行整
合,丰富教学的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学科教学服务,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板书设计】
菊(正衬)君不慕名利
莲
牡丹(反衬)/子洁身自好
以花喻人托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