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与教育读书摘抄

时间:2019-05-15 13:3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爱心与教育读书摘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爱心与教育读书摘抄》。

第一篇:爱心与教育读书摘抄

再次读《爱心与教育》一书,内心的感受可以用两个字震撼来概括,在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对优生的慈爱,对后进生的仁爱,体现出他对民主、平等、博爱教育思想的向往和不懈追求。下面是爱心与教育读书摘抄,欢迎参考阅读!

柳斌同志概括的素质教育三要义: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是通过为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来实现的;中学阶段德育要培养学生的三个意识:公民意识、爱国意识、民主意识;要注重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教育多样性、培养目标多样化。一句话,素质教育是真正把学生当作人的教育。

手记一:爱心与童心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高素质的教师,第一条应该是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

李镇西的主要做法有:记住每一个学生的生日,给他们过集体生日;关心生病、家庭困难的学生,尽可能提供帮助;带学生包饺子、野餐。

手记之二:与顽童打交道

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对后进生,要帮助他树立“我是一个有缺点的好人”的道德自信;不能把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浇灭(苏霍姆林斯基语)。

“人的天赋、可能性、能力和爱好确实是无可限量的,而每一个人在这方面的表现又都是独一无二的”。“让每一个孩子都抬起头来”。“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后进学生”的教育方法: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游玩,集体评议,写每日九问(自省),写《灵魂的搏斗》,安排当班干部,对手竞赛,学生作文表扬,推荐好书。

手记三: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

激励优生超越自我的要点有二: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小事中战胜自我,甚至教育者可以有意识设置一些难题去折磨他们,让他们在一次次自己与自己过不去的过程中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辉煌正是从战胜自我到超越自我。

培养优生六大方法:

一是引导优生树立远大志向。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给他们推荐有关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使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更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经常激励优生,“我是要干大事业的”。

二是帮助优化认识自己。让他们正确而全面地认识自己的人格修养、知识框架、能力结构等方面的素质,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

三是教育优生保持童心。防止优生虚荣自私、骄傲自大、心胸狭隘,引导他们与同学平等相处,在主动为同学服务中体验一种奉献的幸福,同时对待荣誉和分数学会淡然处之和互相谦让,以培养豁达淡泊的心境。

四是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告诉优生“不要自己埋没了自己”,而要培养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勇气、毅力和能力。

五是训练优生的受挫心理。创设一些机会让他们品尝失败滋味。

六是培养优生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他们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的治学方法和人生态度。从解题时的独特方法到作文时的新颖构思,从独当一面地开展班级工作到积极参与各种课外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要引导学生“多想想办法”,“看还有没有其他办法”。总之,只要学生具备了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其创造力培养锻炼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手记四:青春期教育的尝试

男女同学的交往应该是等距交往、公开交往、坦然交往。所谓等距交往,就是对班上所有异性同学保持一视同仁的态度,除了临时的班级工作需要,要避免同某一异性过多的接触。所谓公开交往,就是尽量在公开场合同异性交往,而不要单独交往。所谓坦然交往,就是言谈举止要自然大方,坦荡庄重。

如何改变孤僻性格?一是学会大声说话;二是尝试抛头露面;三是主动关心他人;四是积极投身集体。

人在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是有各种各样的内容的。它们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价值都是同样的珍贵和巨大。幼年时父母的慈爱,童年时好奇心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爱情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受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人生毫无悔恨与羞愧的那种安详和而满足,这一切,构成了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欢乐,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珍贵的回忆。——《磨亮女性成才的利剑》。

手记五:沉重的思考——由一位女生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

德育要真正深入学生的精神世界,切合学生的心灵。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在理解学生中引导学生。这也是德育的艺术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并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使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换句话说,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提交的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指出,教育有四个支柱,这就是学会认知,即获取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以便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学会共同生活,以便与他人一道参加人的所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最后是学会生存,这是前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

李镇西在一份调查答卷中对有关问题的回答:

1、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三本教育论著: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教育诗(马卡连科),陶行知论德育。

2、最重要的师德有哪三点:真诚地热爱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永远不要对任何学生绝望。

3、对自己启发最大的三句教育名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4、对学生的教育赠言有哪三句: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天生我材必有用。忠实于少年时代的友爱、热情和誓言,这是人生最严肃的事情。

5、您所采用的教学艺术有哪三条: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思维的王国;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燃起思考的火焰;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展开思想的碰撞。

6、优秀家长最重要的素质:人格高尚,不仅仅以分类苛求孩子,理解教育规律。

7、优秀学生应该具备的品质:善良、正直、有志。

8、对成绩差的学生采取的策略:设法增强其信心,暗中降低学习要求,创造其成功的机会。

第二篇:爱心与教育读书摘抄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徐州保安职业技术学校

袁敬耀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认为在每一页中除了写着“爱心、良知、思考、责任”以外,还充满着智慧的火花。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也是除了“学识渊博、正直善良、很热爱学生”以外,还有“很有智慧”这一条。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个充满智慧的老师。

当前众所周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而正确方式方法的选择就要靠我们的智慧,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育,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要想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就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我们才能知学生所想,理解学生所为,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教育的前提。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改正他的缺点 „„但是有许多时候,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从李老师的教育手记中我知道了要教育学生得学会尊重学生、表扬学生。做老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出现的问题。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里需要滋养的禾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涓涓春雨,要比电闪雷鸣倾盆暴雨更能渗入土壤。还有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多一点人情味,大人有时也会犯错,何况是还是孩子的学生呢。因此利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许多时候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强很多。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十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

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读完李老师的书,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之爱首先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激活教育智慧的因子。而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就要不断的学习,把学习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我们这一代成长于一个物质、精神都比较平淡的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游戏,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也没有更多的诱惑。在传统家庭的“双目”和“书中既有黄金屋,书中又有颜如玉”世俗观念的监管下,使我“安心”地读了一些书。读书时句须一句句去理解,意要一段段去思索,思想也一步步地提高。没有精彩画面,也没有伴奏音乐,更没有旁白点拨,靠的是自己不断读、反复感、努力悟,终于成长为一名能引领他人走上阅读之路,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精神生活,使他们继续乃至终身阅读书籍而不断成长的“灵魂的工程师”。

执著的爱 满心的感动

——《爱心与教育》读后感

《爱心与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成名作、代表作。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读书的时间虽长,读出的结果却是满心的感动。

李老师认为,一名优秀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童心、爱心与事业心。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实践的。读完这本书,我被他的爱心所感动,被他与学生交往中一幕幕真实的、真诚的故事所打动,被他用全身心的爱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所震撼,也深深地为他所教的学生而感到自豪与骄傲,由此,也撩起了我“想做一名李镇西式的老师“的想法。

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放下姿态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和他们交朋友,让他们完全相信我们,乐于和我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内心的对朋友的爱。正如李老师所说的,“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没有爱心,我们谈何去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与童心,又何来与孩子交心,打成一片,成为朋友呢?所以,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一点也不为过。

想想自己的工作,我就觉得很汗颜。刚开始工作时,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对待学生也很严厉。虽然在工作上有点小成效,但总觉得和学生之间隔着点距离,走不到学生中间去。现在想想,我是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没能放下老师的姿态去感受学生的内心情感。李老师的话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其实,李老师做的很多事都很普通,我们也可以做到。可为什么他能成为名师?而我们一直在默默无闻着?我想这是因为他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和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朝着哪一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老师。李镇西老师让我明白,只有爱心的坚持才会创造奇迹!

《爱心与教育》给我感动,给我思考!希望在今后的路上,我能像李镇西老师一样,做一名让学生感到幸福的老师,“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第三篇:爱心与教育读书摘抄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徐州保安职业技术学校

袁敬耀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认为在每一页中除了写着“爱心、良知、思考、责任”以外,还充满着智慧的火花。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也是除了“学识渊博、正直善良、很热爱学生”以外,还有“很有智慧”这一条。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个充满智慧的老师。

当前众所周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而正确方式方法的选择就要靠我们的智慧,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育,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要想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就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我们才能知学生所想,理解学生所为,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教育的前提。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让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改正他的缺点 „„但是有许多时候,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从李老师的教育手记中我知道了要教育学生得学会尊重学生、表扬学生。做老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出现的问题。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里需要滋养的禾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涓涓春雨,要比电闪雷鸣倾盆暴雨更能渗入土壤。还有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多一点人情味,大人有时也会犯错,何况是还是孩子的学生呢。因此利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许多时候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强很多。

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巴甫雷什中学》中这样说过:“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们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方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他因自己小朋友圈子的扩大而兴奋,因走到小朋友的心灵深处而带给他们快乐,而感到无比幸福。这些不是凭借功利性的目的而做教育的人所能真正体会到的。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十几年的教学,让我渐渐明白,老师的行为在学生们的心里会种下怎样的印象。以前我的两个课代表喜欢冲着那些学习后进的学生大喊大叫,我发现之后并没有当着大家的面批评他们,而是先让他们停止叫喊,然后走到这名看似有错的学生跟前轻轻地询问缘故。之后我的课代表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做法并不能顺利解决问题,反而会把矛盾激化,她们不但向我承认自己做得不够好,还提出了创新性的解决办法。一次日记中,他们曾这样写道:“长大之后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当我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不是先去责骂他,而是先问明原因,然后虚心地教给他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知道到他们能这样想,我很欣慰。

在独生子女日益成长为社会建设者的同时,我们才渐渐发现他们责任感的缺失和爱的缺乏。真诚与善良似乎在这个社会成了一种无能的表现。看看时下充斥的书籍,多半是为升学而准备的辅导书,其次是幽默故事书、漫画书,真正净化

学生心灵的书籍少之又少。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懂得如何张扬个性,而不知如何感恩父母;他们知道要考上大学,却不知考上之后该做些什么;他们明白要踏实工作,但方向在哪里却从来都不明确。这分明是一种责任心与爱心的缺乏。现在国家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们作为教师恰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教会学生如何去爱,爱世界,爱国家,爱校,爱家,爱父母,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在一个充满仁爱的大环境里,我们的班级才会更加团结,学校才会更加繁荣,家庭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才不会让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读完李老师的书,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我们会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努力做教育这趟列车上的爱心传递员,让真诚、善良、友爱陪伴学生走过以后的人生旅程。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之爱首先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激活教育智慧的因子。而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就要不断的学习,把学习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我们这一代成长于一个物质、精神都比较平淡的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游戏,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也没有更多的诱惑。在传统家庭的“双目”和“书中既有黄金屋,书中又有颜如玉”世俗观念的监管下,使我“安心”地读了一些书。读书时句须一句句去理解,意要一段段去思索,思想也一步步地提高。没有精彩画面,也没有伴奏音乐,更没有旁白点拨,靠的是自己不断读、反复感、努力悟,终于成长为一名能引领他人走上阅读之路,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精神生活,使他们继续乃至终身阅读书籍而不断成长的“灵魂的工程师”。

第四篇:《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1

《爱心与教育》深入浅出、亲切感人的教育,“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是李镇西老师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书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有的都是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的那种潜移默化的爱,这种爱充盈着整本书,也冲击着我的个心灵世界。

李老师在书中提到:“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因此我们应该给学生以爱,这种爱不是高高在上的平易近人,而是拿他们当朋友的朋友之爱。当看到李老师与“后进生”万同的故事时,我是如此感动。作为一个老师,能够对一个学生费如此大的心思,那么什么样的学生不会被感化呢?反思我的工作,我要学习李老师善于锻造“优秀学生”的卓越人格;实施民主科学与个性化教学,把更多的关注投向“后进生”。像李老师那样,怀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给“后进生”们以心灵的呵护,帮助他们树立起人的尊严,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我把李老师书上提到的马特洛索夫的一句格言铭记于心,“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既要让自己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如此的`伟大,对祖国、对社会、对学生是如此的重要。也要让学生有这种感觉,帮助他们认识生命的伟大,找到生存的意义。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生命的舞台中演绎好自己的角色!让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角落发射出不同颜色的光芒!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学生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在实践中学会发现、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关注每个学生:不偏爱分析能力强的优等生,不歧视具有实践创造能力的中等生和后进生。老师们,不同爱好的学生不可能都成为具有成功智力的人,但是,如果老师能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教学,“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能充分体现,成功智力的学生也会大大增加,“个性+特长”的学生也会不断涌现,社会所需要的成功智力的人才才会层出不穷。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但只要我们用心感受,爱就在我们身边。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心滋润童心,我们的爱则爱在平凡中,爱在点滴之处读了《爱心与教育》,我深刻认识到,教育学生,需要的是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需要的是李镇西老师的那份坚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学生打造一个精神家园式的班级,关注每一个学生,带给学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去创造自己灿烂美好的明天!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2

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

书中一个个故事都体现了李老师和学生间那种超越了一般父母对子女的爱。他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正的爱。一般的老师是难以做到的,他对学生的爱,不但是爱优秀生,而且更爱差生。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李老师在培养优生时,首先就“优生”的特点进行分析,然后指出了“优生”的培养方法,引导“优生”树立志向,帮助“优生”认识自己,指出: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当一位老师开始真正爱自己的学生的时候,他就会凭借这种深深的爱,去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去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甚至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心血。正如他所说:“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忠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时时反观自身,反观自己与镇西师之间的差距,我们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近学生,走进教育!感受很多,爱学生,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善于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李镇西老师曾经这样写道:“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他所做的一切,证明了这句话的价值。我想说,教育者的快乐也是学生给的。一个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世界的人会把学生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把学生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李老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是我们当下很多教师忽略的问题。他说:“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这句话道出了我们老师的光荣与伟大,也暗示了我们老师的使命和责任。

李老师的教育手记,让懂得了理解的微笑,平等的交流,内心的宽容,真诚的关怀,不仅仅是为了当一名好老师应该这样做,而是发自心灵深处的爱的驱使,让他自然而然地去做一切。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凭着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把幸福与快乐送达每一个孩子的心中。

在轰轰烈烈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李老师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把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踏踏实实地落实到位,给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

作为班主任必须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关心他们,了解他们。让学生愿意接近我们,愿意跟我们讲心里话。班主任也就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引导中赢得他们的信赖,竖立起威信。

我班现有人数为67人,其中男生36人,女生31人。我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经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个性心理。如自己的成长过程、性格特点、家庭状况、努力程度、学习潜力等,同时帮助他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经常介绍学校高手的学习情况,激发其参与竞争,追求更高的目标。在每次考试后,都对年级和班级乃至个人的成绩进行一次认真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看到差距和不足。帮助学生分析试卷,找出问题所在。做到心中有数,学有目标。有一些学生因为没有达到目标而心态不平衡,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从而心烦意乱,不知所措。在这个时候我就及时找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分析得失。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及时进行思想疏导,以良好的心态继续努力。使学生坚信,只要不断努力就会获得成功。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3

拜读了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之后,李老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执著的爱深深打动了我。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老师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当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到李老师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宽容学生,我们才能获得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抓住教育契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取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课堂,而不是只有老师是权威的一言堂。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同学们的理解是多种思路的,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总之,在爱的呵护下,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是我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最大的收获。我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智慧之心,仁爱之心,包容之心去拥抱我们的事业,拥抱我们的孩子!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4

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过,按我的理解,这“高素质”的第一条应该是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我对这种充满商业气息的说法向来十分反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然而,有时候师生之间相互的感情并不一定有着明显的直接的“教育功利”目的。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便现出了成功的曙光!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我竟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一个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这样一颗爱孩子的童心!还是这位我敬重的教育家,曾在一个春天,和他的学生们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然后划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去探险。教育家写道:“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深深地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班主任笑眯眯地送上一张贺卡;节假日,邀约学生(或被学生邀约)去远足郊游、去登山探险;在课余,与学生一起评论甚至争论一下北约东扩的影响、中东和平的前景或马拉多纳?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这时我们获得的尊严,就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有朋友的尊严、同志的尊严、兄长的尊严、父亲的尊严。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本来,从某种角度看,我其实是很不适宜于当老师的,因为我性子太急躁,常常忍不住就发火甚至对学生态度粗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当老师又有着自己的可能是独特的优势,这就是我很爱孩子,或者说我的性格里面本身就有许多“孩子气”。就教育技巧或者说教育艺术而言,我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因而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有过不少至今想起来还令我脸红的失误,但是,只有一点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每一届学生、每一位学生;这颗童心,使我的学生原谅了我对他们有时抑制不住的暴怒;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我的学生常常不知不觉地拨动了我的情弦??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5

研读内容: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

内容摘抄: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

启示:拜读了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之后,李老师对教育事业和对学生的执著的爱深深打动了我。

李老师曾有这样一段话:“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这种情感,更平易近人,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李老师的教育中追求的是师生之间多么朴素,多么和谐的情谊呀!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课堂,而不是只有老师是权威的一言堂。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同学们的理解是多种思路的,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总之,我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最真心的朋友;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和责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种子,以一颗仁爱之心拥抱我们的孩子!

第五篇:爱心与教育读书笔记摘抄

常常有人问我:“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我总是不假思索地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指出,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不过,按我的理解,这“高素质”的第一条应该是乐于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当然早已不是什么“新潮观点”从孔子的“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者自由地得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

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

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

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

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

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但这种情感,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教育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我对这种充满商业气息的说法向来十分反感),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感情当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然而,有时候师生之间相互的感情并不一定有着明显的直接的“教育功利”目的。如果师生间建立起了感情的良性循环——教师经常想:“这么好的学生,我怎么能不想方设法地把他们教好呢?”学生经常想:“这么好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好好听从他的教育呢?”——那么,我们的教育便现出了成功的曙光!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首先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每个孩子都引起我的兴趣,总想知道,他的主要精力倾注在什么上面,他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是什么,他有哪些快乐和痛苦等等。我的小朋友圈子一天天扩大,并且像我以后才意识到的那样,连我不曾教过课的那些孩子也成了我的朋友和受我教育的了。”——当我第一次读到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真诚的话时,我竟感动得眼睛都湿润了:一个享誉全球的大教育家竟然有这样一颗爱孩子的童心!还是这位我敬重的教育家,曾在一个春天,和他的学生们共同买了一条小木船,然后划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去探险。教育家写道:“可能有人会想,作者想借这些事例来炫耀自己特别关心孩子。不对,买船是出于我想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而孩子们的快乐,对于我就是最大的幸福。”(苏霍姆林斯基:《巴甫雷什中学》)

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是我们感染学生的情感魅力。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敬重而非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深深地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学生生日到了,班主任笑眯眯地送上一张贺卡;节假日,邀约学生(或被学生邀约)去远足郊游、去登山探险;在课余,与学生一起评论甚至争论一下北约东扩的影响、中东和平的前景或马拉多纳?当我们把爱心自然而然地献给学生时,学生会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这时我们获得的尊严,就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有朋友的尊严、同志的尊严、兄长的尊严、父亲的尊严。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己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样,我们便把自己尊严的丰碑建在了学生的心中!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朴素的真理——教育者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本来,从某种角度看,我其实是很不适宜于当老师的,因为我性子太急躁,常常忍不住就发火甚至对学生态度粗暴,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当老师又有着自己的可能是独特的优势,这就是我很爱孩子,或者说我的性格里面本身就有许多“孩子气”。就教育技巧或者说教育艺术而言,我有许多致命的弱点,因而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有过不少至今想起来还令我脸红的失误,但是,只有一点我可以毫无愧色地说:我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的每一届学生、每一位学生;这颗童心,使我的学生原谅了我对他们有时抑制不住的暴怒;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我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使我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也让我的学生常常不知不觉地拨动了我的情弦。

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下载爱心与教育读书摘抄word格式文档
下载爱心与教育读书摘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心与教育》读书计划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由于刚刚踏入教育事业,这方面的书没有读过,这个假期非常有幸读到李镇西老师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虽然只是读了一部分,但是在不知不觉中,我就被书中描......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李静敏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

    《爱心与教育》读书体会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地理组 高阜辉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这本书分为“爱心和童心”、“与顽童打交道”、“优秀生的培养”、“教育是心灵......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体会1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似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政治刘媛 《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成名作、代表作。该书以手记的形式,叙述了李镇西老师教书育人的感人故事,读完李镇西老师的这......

    读书心得《爱心与教育》

    用心浇灌 胡永洪——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在一个朋友那里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后,使我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震撼,也使自己有了一个深深自省的......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教育仿佛是行驶的列车,老师就好像是乘务员,不同的时段迎来不同的乘客,这一批乘客我们还没等充分了解,也许在下一站他们就要离开这列火车,同时上来另一......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 爱心与教育读书心得1 有人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我想说:这份光辉来之不易,它需要悉心地经营、积极地探寻和恒久的坚持,否则,顶着一份“光辉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