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六年级说课稿(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13:2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的认识教学六年级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的认识教学六年级说课稿》。

第一篇:圆的认识教学六年级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圆的认识教学六年级说课稿,我们来看看。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该课内容是在学生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再引导学生们掌握圆的特征并学会用圆规画圆。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加强操作、研讨等数学活动,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们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们的生活环境,从学生们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们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一个圆内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2、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构成。

3、通过课堂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圆的美学及人文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们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如何启发学生们通过操作和观察,发现圆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在“我要学——三段一思”模式下,以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自主探究,让学生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分享,实现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从培养学生们主题参与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情境感知,诱发动机——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我来学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我来用

(四)概括升华,感受圆文化——我来思

(一)情境感知,诱发动机——学什么

1、猜想:首先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等,让学生们想象,当正多边形越来越多时,它就会越来越接近什么图形?从而引出圆形。

2、举例:对于圆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举出一些例子来。此处我设计了一个德育渗透点---“井盖”。联系生活中雨水过大,井盖会被冲走的现象对学生们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3、展示: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和神奇。

这3个环节的设计,唤起了学生们对生活中圆的认识,强烈诱发学生们的探究动机,使学生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知的探索阶段。引出课题:人们不仅用圆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还巧妙地将圆的特征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绚丽多彩,圆的更多奥妙正等着我们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同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感受“圆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们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士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战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此环节的设计,就是使学生们学有目标,听有方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我来学

1、尝试画圆,掌握方法。

首先让学生们说说有什么方法画圆,然后引出用工具圆规画圆。在学生们认识了圆规后,设计了一个德育渗透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随机让学生们联系生活说说含义,对学生们进行遵守秩序的教育。接着让学生们第一次尝试用圆规画圆。

说说画圆的情况。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尊重学生们已有知识基础和激励其他同学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且学生们在画圆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对圆的特征的思考。知道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的表面非常光滑。初步感受了曲线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2、在“做”中探究

顺着学生们在画圆中产生的模糊认识结合教材自主学习三个概念:圆心、半径、直径。并探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自学提示:

(1)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用字母怎样表示?

(2)组内合作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剪下来,沿着直径折一折、量一量,思考有什么发现。

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随着学生们的汇报强调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同时整理板书。

3、内化知识,再度画圆。

整个环节都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研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学生们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突破了重、难点,学生们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我来用

为了全面检验学生们学习效果,了解学生们掌握本课重点、难点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把练习分为基础练习、深化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我能找

出示一些圆的半径与直径,请学生们分辨。

此练习强调半径与直径的特征。

2、我能说

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此练习强调对圆各部分特征。

3、我能填

同一个圆内

R(米)

0.2

41.4

22.6

D(米)

0.86

1.04

此练习强调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二)深化练习

1、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操场做游戏,需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可是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画呢?请学生们们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2、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吗?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可任意选择一题解答,也可全选。

这一环节的安排,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精选了一些联系生活的习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发展学生们思维能力的作用,重视学生们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并把所学知识联系到了课外,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四)概括升华,感受圆文化——我来思

1、分享收获

2、感受圆文化

教学结束,请学生们分享收获,在学生们总结的基础上我将直观地为学生们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们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最后设计一个德育渗透点,出示圆形的古钱币,教育学生们“外圆内方”做人,方就是方正,具有优秀品质。圆就是圆通,善于与人交往。

四、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展现在学生们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板书也是一处德育渗透,通过看老师的板书让学生们感悟到写作业要像板书一样有建筑美,不仅字要美、格局也要美。

总之,说课只是一种教学设想,课堂上还需遵循学生们的认知曲线,思维的张驰,情感的波澜,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为高级的课堂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惟有生成,课堂才充满真正的生命活力。

第二篇:圆的认识六年级说课稿

圆形是一种圆锥曲线,由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圆锥得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圆的认识的六年级说课稿,欢迎大家的阅读。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圆的 认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圆形物体,在低年级也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是都是直观的表象认识,这节课将更深入的去认识圆。

二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们认识圆,知道圆各个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经历圆的认识过程,让学生们通过直观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圆的大小的关系。

三 教法学法

设计具体有现实意义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不着痕迹地将学生们带入圆的研究之中。六年级的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交流思考、讨论归纳等活动,自主探索,深入地认识圆,了解圆。

四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小明家距离学校300米,分析小明家的具体位置这一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们得出小明家的位置实际上是在以学校为中心,300米为半径的一个圆上,让学生们感知圆心,半径,圆是有无数个点组成,从而揭示本课的学习任务——圆的认识。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和发现,折痕都交于一点,即圆心。所有折痕都经过圆心,引出半径直径的感念,并且得出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再通过量的方法和分析推理的方法讨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从而得出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

3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1)设计在一个圆内找半径直径的练习,加强学生们对半径直径概念的理解:直径和半径都是经过圆心的线段,半径的两个端点一个是圆心,一点在圆上,直径是经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2)归纳小结本节课中学生们对圆的认识,并提出墨子的“一中同长”的说法,让学生们思考。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对比,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一中同长”就是对圆的特征的最好诠释。

第三篇: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的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下面是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的说课稿,请参考!

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过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这节教材的内容有: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

二、说教学目标和学习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并发现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并提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活动曾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圆与生活的联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学习目标: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思维往往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2.学法。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学法上安排: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方法。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操作法,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并抽象出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从生活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探索新知部分

(1)找圆心、认识半径、直径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什么?”通过自学课本让学生自己去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研究圆的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我想让学生画几条直径和半径,并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把自己的发现先在组内交流再大组汇报,学生汇报时让学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任何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呢 能举例说明吗。我出示两张大小完全不同的圆形纸片,问:“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学生恍然大悟,必须加上“在同一个圆内”这个前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圆的特征,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接着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我这样设计意在于让生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总之我在自主学习是尽可能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展示交流时要尽量把展示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展示中不断获取知识和方法。我要尽量做到调控和把握。在检测时我在把握基础的同时注意提升性练习针对易错点设计判断,选择生活应用等题型,从不同角度,不同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考测。

第四篇:《认识圆》说课稿

《认识圆》说课稿

《认识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本节课要求学生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也进入了一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使学生学会用圆规画圆。

2.技能目标:

通过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圆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当中。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是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学情

本班上共有84名同学,其中有少数同学的成绩较差,他们上课时不爱听课,也不知道怎样学习,平时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了。但班上象徐小红、徐港新、徐焕这样的学生还是有几位的,他们在班上的表现还是可以的,一般情况下,都能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些问题,有时,较难的也有个别学生也能答出来。我在教学时,注重鼓励和表扬学生,有时也给予批评。我尽量做到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五、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本节课将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和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以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如下三个环节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调查

1.《圆的认识》课前学习调查。

(1)你已经知道了圆的那些知识?还学会了什么?

(2)怎样使用圆规画圆?有什么技巧?

(3)圆与其它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4)圆有什么特征?

(5)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圆?你能解释为什么用?

(6)关于圆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说明“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从学生不会、不了解、不知道的地方入手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师的教因为需要教。】

(二)认识圆的特征

1.认识曲线图形:教师闭眼徒手画一条不封闭的曲线。

这是圆吗?最不像圆的在哪里?

2.探索圆的特征。

(1)整体把握曲线图形。

我们常采用“对比、比较”的方法探索特征。你能想起那些平面图形?

把这些图形进行分类,你会如何分类?为什么?

(2)出示一组组合图形:圆里面内接一个最大的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

(3)猜想:每个正多边形的中心点到角顶点的线段长度有什么特点?

(4)动手验证猜想:正多边形的中心点到每个角的顶点距离一样吗?分别有几条相等的线段?

(5)学生逐一汇报,教师引导思考“正多边形的变数不断增加,你发现了什么?”正多边形的变数不断增加,正多边形越来越逼近圆形,但是,正多边形内相等的线段数是有限的,而圆从圆上到圆心相等的线段数是无限。

【设计说明: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沟通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型的联系,加深对各自特征的认识,为概括圆的特征打下知识基础。】

(6)归纳圆的特征:

3.认识圆形的各部分名称:

板书:圆心半径直径

4.认识“圆,一中同长也”:

对于圆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了,春秋时期的墨子就在《墨经》记载“圆,一中同长也”,一中指的是?同长呢?什么叫做直径?这一认识比其他国家早了1000多年。

5.小结:圆有什么特点?叫什么圆?

【设计说明:在猜想、验证、推理的数学过程中,概括出圆的特征,通过对墨子于圆的论述介绍,加强数学文化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画圆

1.圆规是不是可以画出一个圆?请用圆规试着画一个圆,并标注出各部分名称。

介绍圆规:两脚距离等于圆的什么?

2.特殊画圆方法。

【设计说明:动手画圆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技能,通过教学直观演示,学生练习,逐步掌握使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四、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联系

刚才用对比的方法找出了圆的特点,事物之间往往存在着联系,用联系的眼光看,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有联系吗?

【设计说明;对于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对比,使学生认识曲和直的相互关系,增强思辨意识。】

五、立体圆形。认识球体圆和平面圆。【设计说明:完成从一维空间、二维空间再到三维空间的空间建构过程。】

《认识圆》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图形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新知识曲线图形。圆的认识是曲线图形的起始课,通过对圆的研究,不仅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还为今后学习圆锥、圆柱乃至中学的球体打下好的基础。基于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a、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发展空间观念

b、在认识圆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中培养探究意识、发现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c、感受研究的一般方法,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点是掌握圆的特征能够使用圆规熟练地画圆。

教学难点:自主、合作探究出圆的特征。

二、说教法与学法:

1、教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通过学生的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2、学法: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

基于上述教学思想与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二、说教学过程:

(一)寻宝中创造“圆”

教师活动: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寻宝活动情境,小明得到这样一张纸条——“宝物距离小明左脚3米。”同学们你们桌上有一张白纸,上面有一个红点,这个红点就代表小明的左脚,你能帮助小明找到宝物吗?用1厘米表示1米,请在纸上表示出你的想法。

学生活动: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索,找到自己认为可能的一点或者几点,再通过汇报交流,教师用课件依次出示学生找到的2个点、3个点……甚至更多的点,直到把找到的点连成一个圆。(板书:①是什么?)教师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思考与尝试中初步感知宝物的范围就是在以小明的左脚为圆心,3米为半径的圆上。

二、对比中初识“圆”。

教师提问:为什么宝物可能在的位置就一定是个圆呢?(板书:②为什么?)出示课件:这些图形的中心到各顶点的距离也是3米,难道这些图形不是宝物可能在的位置吗?

学生活动:让学生利用“对比”的研究方法发现:正多边形只是中心到顶点的距离相等,而到各边上的距离并不相等;而圆是中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从而是学生体会理解圆的概念就是:“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教师引出《墨经》中的“圆,一中同长也”,一中即圆心,同长即半径。墨子的发现比西方人早了1000多年……学生感悟到的是:中国语言文字是高度凝练与概括的,进而体验到民族自豪感。

三、画圆中感受“圆”。

教师活动: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要求

1、每人画一个圆,大小相同,想一想你们是怎样画出大小相同的圆的?

2、每人再画一个圆,大小各不相同的圆。你们有是怎样画出来的?(板书:③怎样做?)

学生活动:提出的问题后,自然引发学生思考,通过小组内的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得出结论:应如何画圆,认识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教师活动:根据学生的通过小组合作总结的经验,教师继续提问:刚才我们研究完了怎样画圆——我们是不是又应该思考“为什么这样做”呢?(板书:④为何这样做?)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实践的感受,再一次体会:因为确定了圆心,确定了长度,所以画出曲线上的所有点和圆心的距离都一样长,这就符合了圆的特点——“圆,一中同长也。”符合圆的特点,当然就是一个圆了。

设计目的:将圆的特征与画圆的方法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画圆中感受圆的特征,利用圆的特征指导画圆,突破了以往教学中,画圆和圆的特征相分离的教学方法。

四、应用中解读“圆”。

教师活动:(出示篮球场画面)篮球场的中间为什么要做成一个圆呢?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前面环节的时间研究,可以顺利的解决这个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活动:再想想,怎样画这个大圆呢?

学生活动:让学生在画圆的经历中体验到不同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一样的,让学生体验到认识事物“特征”的价值,这样的设计可以把经验、直观与抽象有机的结合起来了,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断修正自己知识体系的建构。

五、再次寻宝突破“圆”。

教师活动:孩子们,我要告诉你们,科学家们还喜欢追问这个问题:“一定这样吗?”(板书:⑤一定这样吗?)请看——“宝物距离你左脚3米”,宝物一定在左脚为圆心、半径是3米的圆上吗?

学生活动:这是对学生刚刚建构的知识体系的一个冲击。他们会茫然不知所措,此时(老师出示半个西瓜的图片),学生就会恍然大悟

教师活动:教师总结:圆是一中同长的,球也是一中同长的。不过,在一个平面内,“一中同长”的就是圆,不是球。

板书设计说明:小学数学,从做题意义上来讲,很简单;但是从奠基意义上说,却很不简单。让学生从一个《圆的认识》的学习过程中,看到数学学科研究方法以及它的魅力。

说课结束!

《认识圆》说课稿3

一、说教材

圆的初步认识是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他是曲线图形的开始,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园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特征,初步学会画圆。

2、在认识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享受思维的乐趣。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学会画圆。

三、说教学设计

1、情景中创造圆

课的开始,创设情景:“正确答案离小胖右脚3米处”以右脚为点,3米长的范围上去寻找,这一环节,让学生独立去思考,并在不完整的交流中,引出各个点,逐步形成圆。

2、比较中初步圆

出示已认识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平面直线图形,让学生去比较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慢慢地引出圆是由一条围成的平面图形。

3、紧紧扣住圆的特征

通过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中的中心点到各个顶点之间的距离相等,让学生去寻找相等距离的条数,慢慢演变成,圆的中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处处相等,并且有无数条这一圆的本质特征,引用墨子的一中同长,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一中同长是圆的本质特征,这一教学重点。

4、画圆中感受圆

让学生尝试画圆,处处感受画圆的困惑,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学生感受到画圆的步骤,定点,定长,绕一圈,正确掌握圆的画法。

5、解释生活中的圆

汽车轮胎为什么设计成圆的?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圆的一中同长本质特征

6、回归情景问题,延伸突破圆

回归情景问题,并出示篮球与圆,让学生比较认识到圆是平面图形,而篮球是立体图形,他们的共同特征是一中同长,从而完整正确答案在以右脚为圆心,3米长为半径的球体上,圆的认识又有以重大突破。

《认识圆》说课稿4

我说课的内容是《圆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环节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该课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再引导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并学会用圆规画圆。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加强操作、研讨等数学活动,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一个圆内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构成。

3、通过课堂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圆的美学及人文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如何启发学生通过操作和观察,发现圆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在“我要学——三段一思”模式下,以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分享,实现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从培养学生主题参与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情境感知,诱发动机——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我来学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我来用

(四)概括升华,感受圆文化——我来思

(一)情境感知,诱发动机——学什么

1、猜想:首先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等,让学生想象,当正多边形越来越多时,它就会越来越接近什么图形?从而引出圆形。

2、举例:对于圆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举出一些例子来。此处我设计了一个德育渗透点---“井盖”。联系生活中雨水过大,井盖会被冲走的现象对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3、展示: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和神奇。

这3个环节的设计,唤起了学生对生活中圆的认识,强烈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知的探索阶段。引出课题:人们不仅用圆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还巧妙地将圆的特征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绚丽多彩,圆的更多奥妙正等着我们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同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感受“圆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士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战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此环节的设计,就是使学生学有目标,听有方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我来学

1、尝试画圆,掌握方法。

首先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方法画圆,然后引出用工具圆规画圆。在学生认识了圆规后,设计了一个德育渗透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随机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含义,对学生进行遵守秩序的教育。接着让学生第一次尝试用圆规画圆。

说说画圆的情况。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激励其他同学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培养了学生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且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对圆的特征的思考。知道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的表面非常光滑。初步感受了曲线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2、在“做”中探究

顺着学生在画圆中产生的模糊认识结合教材自主学习三个概念:圆心、半径、直径。并探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自学提示:

(1)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用字母怎样表示?

(2)组内合作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剪下来,沿着直径折一折、量一量,思考有什么发现。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强调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同时整理板书。

3、内化知识,再度画圆。

整个环节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研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突破了重、难点,学生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我来用

为了全面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了解学生掌握本课重点、难点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把练习分为基础练习、深化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我能找

出示一些圆的半径与直径,请学生分辨。

此练习强调半径与直径的特征。

2、我能说

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此练习强调对圆各部分特征。

3、我能填

同一个圆内

R(米)

0.24

1.42

2.6

D(米)

0.86

1.04

此练习强调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二)深化练习

1、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操场做游戏,需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可是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画呢?请学生们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2、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吗?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可任意选择一题解答,也可全选。

这一环节的安排,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精选了一些联系生活的习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重视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并把所学知识联系到了课外,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概括升华,感受圆文化——我来思

1、分享收获

2、感受圆文化

教学结束,请学生分享收获,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我将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最后设计一个德育渗透点,出示圆形的古钱币,教育学生“外圆内方”做人,方就是方正,具有优秀品质。圆就是圆通,善于与人交往。

四、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展现在学生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板书也是一处德育渗透,通过看老师的板书让学生感悟到写作业要像板书一样有建筑美,不仅字要美、格局也要美。

总之,说课只是一种教学设想,课堂上还需遵循学生的认知曲线,思维的张驰,情感的波澜,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为高级的课堂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惟有生成,课堂才充满真正的生命活力。

《认识圆》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节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生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节课通过圆的认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关系。因此,通过圆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不仅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也为以后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的良好的基础。

二、说学情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比如骑过的自行车,有一些学生可能还用过圆规,对圆有一些了解,但只是直观的认识。另外学生在低年级时已对圆有了初步感知,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征还是比较困难。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根据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画、折、量等多种手段,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增强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圆的了解,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用圆规正确地画圆。

难点:归纳并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针对本学段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的知识水平。我将采用启发式,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尽可能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生“同甘共苦”一起体验成功的喜悦,创造一个轻松,高效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学生回忆交流: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

我顺势展示教材图片: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让学生说说自己所见过的圆吗?并思考一下圆有哪些特征,引出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简短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的谈话直接引出课题,简洁明了,同时无形中也巩固了“圆是平面图形”这一知识点;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主题图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接下来是探究新知环节,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画圆。

这是学生会有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用线绕钉子旋转画圆;用三角尺等等,我顺势引出运用圆规画圆。先用课件出示圆规图片,帮助学生认识圆规。指出圆规的组成:一只“带有针尖的脚”,一只“装有铅笔的脚”。

学生自己尝试画圆,边尝试边小结方法:定好两脚间的距离——把带有针尖的脚固定在一点上——把装有铅笔的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在画图过程中,我让学生说说用圆规画圆要注意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画圆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自主尝试的过程,从最初的利用实物外框、三角尺等工具画圆,让学生经历了从实物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运用圆规画圆,重点说说画圆时的注意事项,更是培养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数学素养。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通过刚才的画图,我会展示几份学生用圆规画的圆。并提问:为什么都用圆规画圆,圆的大小都不同呢?这跟谁有关呢?(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半径……)

接下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概念。我会让学生将名称标在自己画的那个圆上,标注圆心(o)、直径(d)、半径(r),并判断图中哪些是直径,哪些是半径。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同学画的圆,带着“为什么圆的大小不同、同学说的半径又是什么”等疑问,学生很好奇地自学教材内容,并在图上标注名称,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又及时巩固了知识。

结合画圆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半径和圆心。

并引导学生总结: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由半径决定。)那圆的位置呢?(由圆心决定。)

设计意图:明确了各部分的名称,再让学生思考如何画大小不同、位置不同的圆,初步感受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将学生的实践操作提升到理论的层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探索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接下来我会带领学生一起探究半径、直径的特征及关系。

请每位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与刚才的圆的位置与大小都不同的圆,再画一个与刚才的圆大小相同的圆。将三个圆剪下来。选一个圆形纸片,沿任意一条直径折一折。(发现:沿直径对折,两侧完全重合;圆是轴对称图形,任意一条直径都是它的对称轴;中心点为圆心。)

在一个圆内任意画它的半径和直径,并量一量。通过画图、测量等活动发现: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直径都相等,半径长度是直径长度的一半,直径长度是半径长度的2倍。

设计意图: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一系列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主动探索,从而明确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能力,同时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五)小结作业

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在作业布置环节,我会大家思考两个问题:(1)餐桌为什么做成圆形?(2)为什么这些都称为圆桌会议?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是希望通过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圆的现象,加深学生对圆的认识,如:餐桌做成圆形是因为圆周上每个点到中心的距离相同,这意味着每个人夹菜距离相同,对就餐的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圆桌会议更是体现公平的理念;这也是对圆的本质属性更高层次的体验。

七、说板书设计

通过设计合理、明了简结的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圆的认识

圆有圆心、直径和半径,其中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直径)确定圆的大小。

同圆中,所有的半径(直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认识圆》说课稿6

一 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圆的 认识”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圆形物体,在低年级也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是都是直观的表象认识,这节课将更深入的去认识圆。

二 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个部分的名称。

2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 经历圆的认识过程,让学生通过直观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圆的大小的关系。

三 教法学法

设计具体有现实意义的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着痕迹地将学生带入圆的研究之中。六年级的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思维能力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本课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交流思考、讨论归纳等活动,自主探索,深入地认识圆,了解圆。

四 教学过程

1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小明家距离学校300米,分析小明家的具体位置这一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得出小明家的位置实际上是在以学校为中心,300米为半径的一个圆上,让学生感知圆心,半径,圆是有无数个点组成,从而揭示本课的学习任务——圆的认识。

2 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发现,折痕都交于一点,即圆心。所有折痕都经过圆心,引出半径直径的感念,并且得出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再通过量的方法和分析推理的方法讨论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从而得出同圆或等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

3归纳小结,提升认识

(1)设计在一个圆内找半径直径的练习,加强学生对半径直径概念的理解:直径和半径都是经过圆心的线段,半径的两个端点一个是圆心,一点在圆上,直径是经过圆心,两个端点在圆上。

(2)归纳小结本节课中学生对圆的认识,并提出墨子的“一中同长”的说法,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对比,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一中同长”就是对圆的特征的最好诠释。

《认识圆》说课稿7

本节课我着力构建主体性课堂,加强教学的互动,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学情,让学生自学探讨,寻求合适的课堂结构。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游戏导入以及让学生找实例,使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刺激对圆的表象认识,这样学生不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而且这样的导入能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内容。

2、尽量让学生多交流,让自己少开口。

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的互动,严格控制教师讲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说,对教学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关系时,我只给学生提出研究提示,让学生在同组里多交流、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空洞、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发现,以学生的讲说来代替教师的讲解,我想这样得来的知识学生很容易被记住,完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而不是纯粹的死记硬背。

3、多给学生操作、练习的机会。

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三次用圆规画圆,第一认让学生尝试画圆,第二次重点指导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形成画圆的技能,第三次让学生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在作业纸上完成,配合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并让学生在自己的图中画出半径,直径和圆心,进一步感圆的操作,如此安排,合乎情理,顺其自然。

4、当堂练习,及时反馈。

在教学完本课内容后,我设计了一张作业纸,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力争做到当堂完成,当堂检测,当堂反馈。练习题富有层次性,设计了一星题和二星题,这们不但可以使学生巩固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而且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认识圆》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第 11 册第四单元圆中较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孩子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是孩子认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本课时的教学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孩子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二、说教学方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孩子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孩子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关键处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电脑的演示、练习的设计、学法的指导、讨论的组织,没有教师精心的安排是不行的。

1、教法:以演示法、尝试法为主。

采用教师引导下,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演示与孩子尝试相结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以多媒体图象、文字、声音,动画的综合运用来吸引孩子,刺激孩子的感官,启迪思维,从而深刻的理解新知。

2 、学法。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孩子,更重要的是教给孩子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很注重学法的指导。

以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孩子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孩子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孩子自学,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了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教学半径与直径的关系时,主要采用了讨论法,使个人实践与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相结合,孩子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三、说过程和意图

(一)复习铺垫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认识过哪些平面几何图形?旧知识的复习,为新知识学习做好铺垫。教师有意分类,导出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从而导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 探索新知

1 、感知圆,使孩子对圆有足够的感性认识。

①举实例 ②借助实物比照画圆 ③剪出圆形纸片

小孩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由孩子熟悉的圆形物体引入。再借助实物比照画圆。由实物→图形→特征,符合几何知识教学的结构。

2 、实验操作,抽象概念。

思维与动手密不可分、教师引导孩子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有意识地对折痕进行观察,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①认识圆心、半径。懂得: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孩子悟出圆的特征,在感性认以的基础上,形成理性认识,符合认知规律。

A:画半径比赛:谁画的半径最多。(谁画完了吗?)

B:它们的长度都相等吗?为什么?

当孩子通过比赛、测量得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②认识直径

A: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让孩子懂得: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B:组织孩子分小组讨论,你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为什么?留给孩子思维的空间和机会,启迪孩子的思维。C:汇报得出: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③认识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又是继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适时地组织孩子进行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又有什么关系?孩子通过动手、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后,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我力争为孩子创造一个平等和谐、活跃的课堂学习的气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在群体中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利于在实践中获得感性认识内化为表象,形成思维;同时培养孩子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讲清用什么办法得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的长度等于半径的 2 倍”这一结果的。

3 、师生小结圆的特征。

(三)感知形成 操作画圆

1 、观察电脑投影,演示圆的形成,向孩子渗透圆是与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

2 、让孩子自学课本,尝试画圆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

①介绍圆规 ②自学画圆步骤,尝试画圆 ③讨论:怎样用圆规画圆? ④汇报、教师示范画圆。

让孩子尝试画圆,碰到困难时,教师才给予适度指导。如:圆规的正确握法等。画任意圆是不难的,较难的是给定直径长度画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孩子画圆时,由不熟练到熟练,由画任意圆到按给定半径长度画圆,再到给定直径长度画圆,循序而渐进。再次借助多媒体演示,感知圆的形成,结合实际操作,关键让孩子体会圆规两脚的距离即半径,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圆的画法是本课时又一个教学难点,我采用操作法与尝试法相结合,力求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四)综合练习启智培能

精心安排课堂练习,以教材为主,在不脱离教材的同时,突出思维训练,形式多样,孩子乐于参与,课堂气氛和谐、有利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孩子思维。

1 、基础训练:判断题和练习二十五第五题。

使孩子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巩固圆的特征。

2 、发散练习:下面图形你看到了什么条件?联想到了什么条件?

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

3 、实际应用: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经孩子讨论自己得出结论,再用多媒体演示。趣味性展示了用圆形、方形、椭圆形做成的三种车轮在行进中的优劣,进一步感受到车轮要做成圆的道理。努力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又使课之将终,而趣犹在。

(五)总结

简要总结,使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利于系统的掌握知识。

(六)作业

1 、练习二十五第4题

2 、思考:你能想办法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吗?作业布置适度、适量力争减轻孩子的课业负担,又把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延续到课外。

(七)板书设计

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鲜明地在孩子眼前。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加深孩子的印象。

《认识圆》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及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认识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并直观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后续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圆柱和圆锥的重要基础,对于丰富“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价值,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教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3、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4、教学难点:用圆规按要求画圆。

5、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圆规、圆形纸片、直尺、剪刀等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法:

1、实验操作法: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

2、探究尝试法:教学中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探索发现法: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手段将直观演示、学生的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激发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的能力。

三、说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我们的教学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本节课我遵循学生“初步感知——形成概念——灵活应用”的认知发展规律,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精心设计生活情境;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实际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的学习活动中,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学、乐学、会学。

四、说教学过程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出示课件)

1、让学生从生活事物中找到圆。揭示今天要学的图形——圆。(适时板书:认识圆)

2、投影展示各种类型的车辆,让学生观察各种车的车轮形状。然后提问:“这些车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车轴都装在车轮的什么位置上?让学生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创设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观察讨论的基础上,感悟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师:现实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的,而且车轴都装在圆的中心,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我们熟悉的自行车的车轮,好吗?

1.做车轮(画圆)

师:要做车轮,首先要做什么?(画圆)

学生小组合作,任选工具画圆,再把圆剪下来。

师:你是怎样画这个圆的?学生介绍不同的画圆方法。

师:你觉得用哪一种方法画圆比较简便?(用圆规)

师:你是怎样用圆规来画圆的?你认为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教师介绍圆规的结构及画法,重点指导学生按要求画圆。(课件出示圆的画法图)

2.安车轴(认识圆心)

师:车轴安装的地方我们把它看作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装在哪里呢?学生动手装车轴。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

不是圆规画圆的,怎样找车轴?学生介绍方法(多次对折后折痕相交的一点)

师小结,屏幕显示:圆心O(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3、装钢丝(认识半经):学生装钢丝

投影出学生所画的钢丝,问:你是怎样安装这些钢丝的?它们都是怎样的线段?(课件出示半径图)

师小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这样的线段你能画几条?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半经r。学生判断(出示课件)

问:你现在明白车轴为什么装在圆的中心了吗?(回应了引入的问题)

4、认识直径:

(1)用学生剪出来的圆进行对折,让学生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从而懂得: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课件出示直径图)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吗?

(3)汇报:同一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直经d学生判断(出示课件)

5、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通过设计车轮,知道了圆内各部分的名称,那么你们还可以发现直径和半径之间什么关系吗?

学生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圆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

出示板书:在同一个圆里,d=2r或r=d(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做车轮、安车轴、装钢丝”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为主动地“做数学”。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和发展。)

(三)结合实践,学以致用

1、第88页第一题。(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再说说一些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圆。)2、填表。(让学生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1)用圆规画出半径是2厘米的一个圆,并用字母O、r、d分别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课外延伸,灵活应用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过程,为了把学生探索的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主动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又设计了以下练习题:

1、脑筋乐园:学校田径运动会即将举行,你有办法帮学校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半径为50米的圆吗?

2、(1)应用圆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并写出来。

为什么井盖也得做成圆形的?

人们在围观的时,为什么会自然地围成圆形?

(2)搜集有关圆的资料。贴到教室的数学角上,大家共享。

3、画出各种大小、不同颜色的圆,组合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设计意图)将学生探索的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主动地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我认为把本句提前,这里删去,这样显得更连贯)

(五)全课总结

1、让学生谈收获,进行自我评价。

2、我对整节课进行知识要点归纳和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这样总结,我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个性发展。即学生情感的体验和收获)(我认为蓝色字那句可删去)

五、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让学生一目了然,既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又突出了教学难点,有利于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老师们:数学的魅力在于生活,数学的生命在于探索。让我们一起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姿态和冲劲,以“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魅力和胆色,在新课程改革的里程上再写新篇。

《认识圆》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就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就是在学生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就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这节教材的内容有: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和学习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并发现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并提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等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活动曾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圆与生活的联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学习目标: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半径、直径、及其关系,圆的正确画法。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思维往往就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就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2.学法。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就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学法上安排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方法。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了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并抽象出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从生活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探索新知部分

(1)找圆心、认识半径、直径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学课本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这样设计意在于让生从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知道折痕的交点叫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线段叫半径,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2)研究圆的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我想让学生画几条直径和半径,并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把自己的发现先在组内交流再大组汇报,学生汇报时让学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任何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呢 能举例说明吗。我出示两张大小完全不同的圆形纸片,问:“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学生恍然大悟,必须加上“在同一个圆内”这个前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圆的特征,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接着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我这样设计意在于让生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就是半径的2倍。

(3)学习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让学生自学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第一、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第二、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第三、旋转画圆。让学生尝试画圆,碰到困难时,教师才给予适度指导。如:圆规的正确握法等。画任意圆就是不难的,较难的就是给定直径长度画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学生画圆时,由不熟练到熟练,由画任意圆到按给定半径长度画圆,再到给定直径长度画圆,循序而渐进。再次借助多媒体演示,感知圆的形成,结合实际操作,关键让学生体会圆规两脚的距离即半径,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圆的画法就是本课时又一个教学难点 ,我采用操作法与尝试法相结合,力求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总之我在自主学习就是尽可能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展示交流时要尽量把展示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展示中不断获取知识和方法。我要尽量做到调控和把握。在检测时我在把握基础的同时注意提升性练习针对易错点设计了判断,选择生活应用等题型,从不同角度,不同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考测。

《认识圆》说课稿11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实验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内容是认识圆的特征和学会画圆。这部分知识是小学最后一个平面图形的教学,是在前五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安排的,是为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为下学期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做好准备,起到桥梁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班有57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对图形教学非常感兴趣。,敢于动脑、动手。但是有部分学生,特别是留守生,在家未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形成不爱动脑筋的习惯,针对这些情况我实行小组合作式教学。

【目标定位】: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及认知规律,结合“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初步拟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学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与直径。理解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目标定位后,我结合学情分析确定了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圆的特征。

2、掌握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圆的正确画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纸片,直尺、圆规。

【教法运用】:

依据教材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出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本节课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通过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去建构新知,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操作、观察、交流、质疑、概括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分享,学会反思,实现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教学过程】:

基于上述设想,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为了增强课堂的凝聚力,复习引入的时候我就动用了课件,出示了一组图形,让学生直观感受,从中找出与众不同的图形,找出“圆”。再让学生说出区别于其他图形的理由:圆不是由线段围成的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而其他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接下来我又用圆形钟面、硬币等实物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圆”,激发学生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从而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二、动手操作,学习圆的特征

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分为三个环节:

(1) 认识圆心。请学生们拿出课前已备好的圆形纸片,引导他们按不同的方向对折手中纸片,看看能发现什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再在全班交流汇报。老师在大家的众多发现中,突出肯定“许多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并不失时机的告诉学生这个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让学生在自己的圆形纸片上点上“点”,用“O”表示出来。之后在“圆周上、圆外、圆中心、圆中任意地方”点一“点”,让学生辨误,强化对“圆心”的认识,了解“圆上”的概念,为学习半径和直径做好准备。

(2) 认识半径。请学生在自己的圆周上任意定几个点,再用有刻度的直尺量一量圆心到圆上这任意一点的距离,请同学报出测量结果,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发现“同一个圆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老师再用课件演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这个圆的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从而揭示半径的概念。让学生在自己的圆形纸片上用字母“r”表示出半径来。引导学生探究: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从而掌握“在同一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这一基本知识。

(3) 认识直径。引导学生观察手中圆形纸片,动手描一描这些折痕,通过实践活动,感知直径的特点,并让学生练习画直径。让成功者告诉其他学生“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用字母d表示,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感染其他学生。随之老师用课件揭示直径的概念,让学生也在圆上表示出来,并通过比一比在单位时间内画直径,看谁画的多?量一量你又能发现什么?通过画、量、想等心智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直径有无数条且长度都相等。最后请学生观看课件,并让学生探索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这样通过半扶半放的教学,实现知识的“再创造”。

在学完半径、直径、圆心的概念后我安排了两个小练习,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学习圆的画法

(1)、了解画圆的工具和使用方法

画圆的工具很多,这里着重介绍圆规。圆规有两个脚,它的一脚有针尖,另一脚装有铅笔或粉笔,针尖一脚固定在一点上,右手握圆规,左手按住纸,不要用力过大,另一脚旋转画圆,教师边讲边示范。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

第一步: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半径)。

第二步: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选好的一点(即圆心)上。

第三步: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圆就画好了。

(3)、练习画圆

1、学生自己随意画圆。

2、学生动手按指定的半径与直径自己画圆。

四、拓展延伸,强化理解。

学习了半径、直径、圆心,通过辨析比较,深化对概念的理解。结合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

(1) 判断题与填空练习,强化对概念的理解。

(2) 拓展延伸题。

设计这组练习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信心。

【评价反思】:

本节课我教学的基本思路是:教师既是这堂课的设计者、引导着、也是这堂课的参与者,而让学生成为这堂课的主人,让他们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堂课中,我没有刻意去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而是顺着学生的思维走,灵活把握,适时点燃学生求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在享受成功中成熟。在这堂课中,我遵循数学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的原则,给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走进生活,办他们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认为,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走出课堂,这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认识圆》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一节内容《认识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交流、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课前准备的纸做的车轮(车轮有正方形的、圆形的),让两名学生滚车轮比赛来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知道圆形的车轮既快速又平稳,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把学生变被动“学数学”为主动“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同一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等,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还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巩固练习

通过填空、判断、操作等练习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圆,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小结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最后,让学生用右手食指画一个圆满的句号,结束课堂。

《认识圆》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圆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中的第一节课。这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和半径。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它与“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的学习关系十分密切。所以正确树立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是本课的首要任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的认识特点、年龄特征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感性目标: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理性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感受到圆的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因为这是今后系统地学习“圆”的知识的重要基础。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内容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规律,这节课采用演示、操作等直观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教师的教具演示和学生的画、折、量等动手操作,使学生获得充足的、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叙述操作过程,把感知经过思维转化为表象,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抽象概括出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思考问题,掌握知识。认识圆的特征,探索求圆的特征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的活动中学会学习。

三、说教学程序

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闭眼联想)八月十五,中秋,全家人团聚一起,品月饼,赏圆月当空。门前是一片平静的湖面,一滴水从上面滴入后,在水面上荡一圈圈水纹。在这一句话中你感觉到这些景色美吗?那些事物与景色与本节课内容有关?

1、初步感知圆

首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让学生初步从生活中感知圆,培养空间想像能力, 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二)、初步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都相交于一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认识半径、直径,采取学生独立与文本对话,教师组织学生分析关键字眼的方法进行。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文本,对话文本能力。

(3)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分组讨论利用“研究发现单”定出研究目标,在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 = 2r与r = 2/d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 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三)多层训练,深化理解

练习是巩固新知,形成技能的重要手段,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部分可通过一些拔高练习达到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讲练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

1、课后作业88页1—4

2、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经过圆心的线段都是直径。

所有连结圆上两点之间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直径是4厘米的圆比半径是2厘米的圆大。( )

3、猴子造车,一辆轮子是方的,一辆轮子是圆的。

(四)全课总结,布置作业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知识要提出来?”来使学生进一步内化所学的知识,自主地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用字母“O”表示。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用字母“d”表示。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用字母“r”表示。

在同一个圆里 d = 2 r 或r = 2/d

《认识圆》说课稿14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6、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多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创设游乐场的一个情境

屏幕出示:五辆车,问:你最喜欢乘哪辆车?为什么喜欢乘这辆车? 学生讨论、交流 。(车轮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

2.导入:现实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的,而且车轴都装在圆的中心,为什么要装在中心,不装在中心,行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车轮,好吗?

(设计意图:创设游乐场乘车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乘的车,并说明喜欢的理由,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1.做车轮(画圆)

师:要做车轮,首先要做什么?(画圆)

学生小组合作,任选工具画圆,再把圆剪下来。

师:你是怎样画这个圆的? 学生介绍不同的画圆方法。

师:你是怎样用圆规来画圆的?你认为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师介绍圆规的结构及画法。

2.安车轴(认识圆心)

师:车轴安装的地方我们把它看作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装在哪里呢? 学生装车轴 。

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

不是圆规画圆的,怎样找车轴? 学生介绍方法(多次折)

师小结,屏幕显示:圆心O (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

3、装钢丝(认识半经): 学生装钢丝

投影出学生所画的钢丝,问:你是怎样安装这些钢丝的?它们都是怎样的线段?

师小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这样的线段你能画几条?你还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半经r。 学生判断

问:你现在明白车轴为什么装在圆的中心了吗?(回应了引入的问题)

4、认识直径:1)用学生剪出来的圆进行对折,让学生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懂得: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2)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你能否发现直径有什么特征吗?为什么?

3)汇报:同一圆里,直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屏幕显示:直经d 学生判断

5、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通过设计车轮,知道了圆内各部分的名称,那么你们还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学生小组讨论 (可以让学生在圆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

出示板书:在同一个圆里, d=2r或r=1/2d

现在假如要长途旅行,你要选择哪辆车?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做车轮、安车轴、装钢丝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变被动地学数学为主动地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中,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巩固练习

1、第88页第一题。(学生回答后让他们再说说一些物体的哪一部分是圆。)

2、填表。(让学生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r(米)0.241.42d(米)0.861.043、判断题:

(1)经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

(2)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相等。( )

(3)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

4、操作题

(1)小明有一张没有标出圆心的圆形纸片,你能帮他找到圆的圆形心吗?同时请你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2)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

5、扩展题:在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里画出一个最大的圆.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办法来确定它的圆心?它的半径应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延伸,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6、小结体验: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认识圆》说课稿15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的一节内容。这是新教材改版之后出现的一节内容,包括了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由于学生在小学已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所以本节课难度不大。多边形部分主要是对之前所学知识的一个归纳总结,而圆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为九年级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并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3.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重难点:

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扇形。 难点:探索分割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

实际问题的习惯.

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所学知识,同时配合使用自学、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感受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方法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自学探究的方法来进行,让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答问题,然后再通过自学检查的过程对自己的自学情况进行评定,达到迅速掌握新知识的目的。这时再进行加强训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细致。这时再通过合作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最后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一个由无到有,由浅入深的过程,学生更容易接受。

教学过程

由于本节课分为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所以本节课也要经历两次知识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为此,确立如下教学过程:

多边形部分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幻灯片,让学生看一看这些图片中有哪些我们熟悉的平面图形。学生的答案会出现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教师对答案稍作点评,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漂亮的图片开头,马上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动手动脑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也充分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自学新知

课件出示导学提纲(一)自学课本P122,并回答问题。

自学结束后,找同学回答导学提纲的问题,检查自学情况。

教师注意学生的回答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线段和角的表示方式,对出现错误的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既能够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又能够很好的完成知识记忆的目标,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拓展延伸

在学生记忆了概念的基础上出示做一做

做一做包括两个小题:

引导学生从普通的多边形开始思考,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然后通过找规律的方式得出n边形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旨在探讨多边形的各项数量关系,使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猜想获得对多边形的进一步认识,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推理能力。

(四)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议一议。

通过合作,小组共同得出答案: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

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出正多边形的定义

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共同得出图4-23中各多边形的名称: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

边形、正八边形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又达到了互帮互助以弱带强的目的,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五)练习巩固

这部分准备了三个小题,主要是对多边形部分内容进行巩固。

这三个题目难度各不相同,所以教师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争取让所有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题分成了不同的层次,这样会尽量的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使学习吃力的同学也能参与到问题的回答中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同时又让优等生在知识方面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与巩固。

圆的初步认识部分

(一) 复习引入

课件出示图片,回顾以前学过的圆和扇形,通过flash动画演示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回忆旧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圆和扇形的特征,再通过动画的形式画出圆,抽象出圆的动态定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自学新知

出示导学提纲(二),自读课本123页,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圆?

2、找出右图中的半径、圆弧、扇形和圆心角。

3、会读写圆弧。

学生独立完成自学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练习圆弧的写法,并读出来。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学的方式来学习本节课的知识,既能够开发学生动脑思考的能力,又能够很好的完成知识记忆的目标,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拓展延伸

在学生记忆了概念的基础上出示例1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式,加深知识的深度,提高学生能力。

(四)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议一议。

1、如图4-25,将一个圆分成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你能算出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知道每个扇形的面积和整个圆的面积的关系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2、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在其中画一个圆心为60o的扇形,你会计算这个扇形的面积吗?与同伴交流。

教师对答案进行汇总,讲解本题解题思路:

1、因为一个圆被分成了大小相同的扇形,所以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相同,又因为圆周角是360o,所以每个扇形的圆心角是360o÷3=120o,每个扇形的面积为整个圆的面积的三分之一。

2、先求出这个圆的面积S=πR2=4π,60÷360=1/6扇形面积=4π×1/6=2π/3

【设计意图】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又达到了互帮互助以弱带强的目的,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也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五)练习巩固

联系巩固设计了两个题目,这两个题目难度适中,请一名学生板演,教师订正答案,注意学生的解题步骤。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题旨在巩固学生圆部分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将学生所学知识充分开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结:

今天这节课什么收获?

多边形:

①多边形的对角线

②过n边形的每个顶点有(n-2)条对角线

③正多边形的特点

圆的初步认识:

①圆弧的读法和写法 ②扇形和圆心角 作业:

课本习题4.5知识技能1、数学理解

第五篇:《圆认识》说课稿

《圆认识》说课稿

《圆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一节的内容。圆是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模块中最后教学的一个平面图形,也是唯一的一个曲线图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对圆有了初步感性认识。教材呈现方式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引子,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激活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经验,引导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教学层面认识圆,体会掌握圆的本质特征。

二、说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观察、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者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经历动手操作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的同时,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过多种形式的操作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特征,能运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课堂是师生共同交流的场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节课我将引导学生动手、观察、思考、分析、交流、总结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自助学习、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养成会学、善学、乐学的学习态度。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圆

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带出圆,让学生知道圆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和其他图形是不一样的。接着,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圆的图形,从而让学生产生对圆的知识的学习的热情。

(二)画圆

学生欣赏了很多美丽的圆形图案,让学生产生了创造一个圆的需要,教师从而引出画圆这一知识。让学生一开始利用手边的工具自由的创造一个圆,教师接着提问:如果让你再画一个大一点(小一点)的圆,利用你手边的这个工具还能不能画了?接着引出用圆规画圆的必要性。然后教师进行用圆规画圆的指导以及一些注意点的提醒。

(三)认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以及它们的特点

让学生自学书本96页的例2,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

在学习圆心时,让学生知道怎么确定圆心,圆心有什么作用

在学习半径时,让学生知道什么叫做半径,并且能够判断出给出的线段是否是半径,还要让学生了解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这个圆的半径以及在一个圆内;在学习圆的直径时,学生要掌握什么叫直径;能够判断出给出的线段是否是直径。

接着学习半径和直径的特点,先让学生画一画半径,揭示半径有无数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验证:在同(cn-teacher.com)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同样道理,学习直径的特点。

(四)探究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学生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以后,接着最主要的就是要掌握同一个园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要内容。学习了这部分知识以后马上进行练习,巩固这部分的知识。

(五)圆的对称性

最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圆,折一折,再仔细观察对折以后圆两边完全重合,从而引出圆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并且还要让学生发现圆的对称轴就是圆的直径,所以圆的对称轴也是有无数条的。

(六)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关圆的知识?

《圆认识》说课稿2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让文化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源泉》。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圆的认识》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学思考、教学设计这两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我的教学思考

“圆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扇形、圆柱、圆锥的基础。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让数学课堂厚重些、开阔些、美丽些……

二、基于以上的思考,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2、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3、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4、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由于教材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因此“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认识圆的特征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感知来理解其中许多的概念,因此“认识圆的特征,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是本节课的难点。

《圆认识》说课稿3

(一) 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内容标准中对应的目标是:(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会用圆规画圆。通过分析,这里的关键词主要是:圆,观察、操作、认识。 “圆”是一个图形,它包括:圆的意义、圆的特征、圆的画法、圆的面积、圆的周长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教学需要若干课时来完成,现在我们只研究其中的“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圆的认识”包括“圆的定义、圆的特征、圆的画法等。“观察和操作”是脑和手并用的行为动词,可以分解为: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认识”可以理解为:说出、写出、描述等。因此,结合数学课程标准,依据《教师教学用书》中呈现的单元教学目标,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引学生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的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数学思考方面: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4、情感与态度:结合具体情境,引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二)教学思想

1、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从学生的游戏经验以及生活现象中,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的美,从而提取数学知识,引入数学学习。

2、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以自主学习、动手操作为主要形式,引学生在一系列的活动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去建构新知,尽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操作、观察、交流、概括等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实现不同的人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注重操作活动在图形学习中的地位。操作是学生认识图形、探索图形特征的重要途径,正是操作活动,学生的探索学习才能得到顺利展开,也正是操作活动,学生对有关数学知识的体验才更加真切和深刻。

(三)教学方法

《课标》强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本节课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在做中学,并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学过程。

1、铺垫孕伏:首先通过大屏幕展示一组学生学过的平面图形,引导学生回忆各个图形的特征以及这组图形的共同特征,让学生发现这组图形的每条边都是直直的。目的在于让这些图形与圆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突出圆的与众不同。然后,让学生猜一猜老师带来哪两件神奇的礼物,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用这两件东西画圆,初步渗透画圆的方法;用细绳甩粉笔,粉笔的运动轨迹是圆,也为学生学习圆上的概念埋下了伏笔。

2、突出主体,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圆。我安排了摸平面图形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对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体会,从感官上体验圆与其它图形的区别;再通过与立体图形的观察、比较,进一步理解圆与其它图形的本质区别和联系,在头脑中建立圆的表象,激起了学生探究圆的有关知识欲望,带着追根求源的强烈好奇心进入下一阶段的探究。

(2)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特征。

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这样重复几次后,观察有什么发现?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接下来,通过演示小球的运动轨迹,引学生认识圆上、圆内、圆外的概念,并在玩食指点圆的游戏中使概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一起动手,根据要求画线段来认识圆的直径、半径,在画一画、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中,归纳出圆的特征,在测量与比较中,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最后教学用圆规画圆,在这一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1)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2) 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3)旋转画圆。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给学生准确地用图规作图的方法,教给学生作图的技巧。

(五)巩固练习

精心安排课堂练习,以课本为主,在不脱离教材的同时,突出思维训练,形式多样,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1、基础训练。由填空和判断两部分组成,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课的基本概念,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

2、深化练习。教材第60页第3题,不仅突出了直径概念中的关键词,还引导学生发现了一条重要规律: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3、实际应用: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上?

经学生讨论,再用多媒体演示,对比方形、椭圆形、圆形车轮的优劣,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车轮要做成圆的道理。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六)课堂总结。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利于学生系统掌握。

《圆认识》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该课内容是在学生们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它是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面积的基础。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再引导学生们掌握圆的特征并学会用圆规画圆。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加强操作、研讨等数学活动,通过小组学习这种主要形式,引导学生们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圆的表象,掌握圆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们的生活环境,从学生们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基础出发,创设有利于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依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们实际,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一个圆内半径、直径及其关系。

2、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促进空间观念的构成。

3、通过课堂的一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圆的美学及人文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们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教学难点是如何启发学生们通过操作和观察,发现圆的特征。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在“我要学——三段一思”模式下,以学生们亲自动手进行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自主探究,让学生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让学生们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与人交流,学会与人分享,实现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发展。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从培养学生们主题参与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

(一)情境感知,诱发动机——学什么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我来学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我来用

(四)概括升华,感受圆文化——我来思

(一)情境感知,诱发动机——学什么

1、猜想:首先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等,让学生们想象,当正多边形越来越多时,它就会越来越接近什么图形?从而引出圆形。

2、举例:对于圆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的?举出一些例子来。此处我设计了一个德育渗透点---“井盖”。联系生活中雨水过大,井盖会被冲走的现象对学生们进行生命安全教育。

3、展示: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曾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圆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和神奇。

这3个环节的设计,唤起了学生们对生活中圆的认识,强烈诱发学生们的探究动机,使学生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知的探索阶段。引出课题:人们不仅用圆装扮着我们的生活,还巧妙地将圆的特征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绚丽多彩,圆的更多奥妙正等着我们去观察、去探索、去发现,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同时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感受“圆文化”。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们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士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战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此环节的设计,就是使学生们学有目标,听有方向,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自主探究,体验成功——我来学

1、尝试画圆,掌握方法。

首先让学生们说说有什么方法画圆,然后引出用工具圆规画圆。在学生们认识了圆规后,设计了一个德育渗透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随机让学生们联系生活说说含义,对学生们进行遵守秩序的教育。接着让学生们第一次尝试用圆规画圆。

说说画圆的情况。

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尊重学生们已有知识基础和激励其他同学积极主动学习的学习,培养了学生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且学生们在画圆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对圆的特征的思考。知道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的表面非常光滑。初步感受了曲线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2、在“做”中探究

顺着学生们在画圆中产生的模糊认识结合教材自主学习三个概念:圆心、半径、直径。并探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自学提示:

(1)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用字母怎样表示?

(2)组内合作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剪下来,沿着直径折一折、量一量,思考有什么发现。

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随着学生们的汇报强调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同一个圆里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同时整理板书。

3、内化知识,再度画圆。

整个环节都让学生们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感悟、体验、认识圆的各方面知识。都是学生们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变被动的操作为主动的研究,不是在学数学,而是在“做数学”和“数学的思考”。学生们在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数学思维不断发展,同时也突破了重、难点,学生们获得了积极丰富的情感体验。

(三)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我来用

为了全面检验学生们学习效果,了解学生们掌握本课重点、难点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把练习分为基础练习、深化练习。

(一)基础练习

1、我能找

出示一些圆的半径与直径,请学生们分辨。

此练习强调半径与直径的特征。

2、我能说

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此练习强调对圆各部分特征。

3、我能填

同一个圆内

R(米)

0.24

1.42

2.6

D(米)

0.86

1.04

此练习强调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二)深化练习

1、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操场做游戏,需要在操场上画一个直径是10米的圆,可是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画呢?请学生们们帮老师想个好办法。

2、平静的水面丢进石子,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个圆形?现在你能从数学的角度简单解释这一现象吗?

要求:小组合作完成,可任意选择一题解答,也可全选。

这一环节的安排,有机地配合新知的学习,精选了一些联系生活的习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发展学生们思维能力的作用,重视学生们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并把所学知识联系到了课外,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

(四)概括升华,感受圆文化——我来思

1、分享收获

2、感受圆文化

教学结束,请学生们分享收获,在学生们总结的基础上我将直观地为学生们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引导学生们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最后设计一个德育渗透点,出示圆形的古钱币,教育学生们“外圆内方”做人,方就是方正,具有优秀品质。圆就是圆通,善于与人交往。

四、说板书设计

这样的板书设计力求简明扼要、条理分明、布局合理、体现形式美和简洁美。把知识的重点展现在学生们眼前,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板书也是一处德育渗透,通过看老师的板书让学生们感悟到写作业要像板书一样有建筑美,不仅字要美、格局也要美。

总之,说课只是一种教学设想,课堂上还需遵循学生们的认知曲线,思维的张驰,情感的波澜,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因为高级的课堂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惟有生成,课堂才充满真正的生命活力。

《圆认识》说课稿5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置、重难点确立、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创新拓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内容,是一节平面图形识别课。在此之前学生在小学已经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加之本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学习,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本节课为今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推导以及圆等知识也起着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及内容特,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和扇形。

2、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

三、重难点确立

教学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和扇形。

教学难点:探索分割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所学知识,同时配合使用画图、观察、归纳、猜想、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通过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和实际画圆的过程突出重点,通过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四、学生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对多边形和圆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是对多边形、圆的概念缺乏较为系统的、深刻的、抽象化的理解。而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使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达思维对象和思维结果的能力还未达到一定的水平,事实上,这些也是我们希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得到发展的方面。因此我选择的教学素材是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和小学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而设计的学习活动则指向促进学生在相关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

五、教学策略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并动手操作,以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归纳、猜想为主,在形象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数学又来源于生活,首先以一段《建筑》的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用各种实际生活中的精美图片和我们所处的教室环境为背景,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这些熟悉的图形,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探究出了多边形的定义及特征。对多边形的边、角、对角线的探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多边形可分割为三角形这一内容,让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特殊地位,为以后的三角形学习埋下伏笔。通过学生对画圆过程的体验,和对圆心、圆弧、扇形的认识,再次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圆的知识运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细致。这时再通过合作探究拓宽学生的知识,最后用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用“创意设计——我能行”再次使学生达到兴奋点,感受到趣味性。

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并以数学活动为主线进行设计,意在使学生既要掌握简单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更要丰富数学活动经历和体验,同时,在学习中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勤于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发展观察、分析、概括能力。

六、教学过程分析

由于本节课分为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两部分内容,所以本节课也要经历两次知识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确立如下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自制视频,“流光溢彩的建筑艺术,凝聚着几千年的人类文明,你想成为杰出的艺术家吗?你想成为杰出的建筑学家吗?让我们从基本的几何图形入手,一起走进艺术的殿堂。”

2、数学无处不在,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美。猜一猜这些图片像什么?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认识到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到数学美。

(二)新课:通过六个活动展开学习:

活动一:寻找几何图形

1、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你能发现那些几何图形呢?(学生先寻找,教师再演示)

2、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几何图形呢?再找找我们教室里有什么平面图形?

从图中抽象出数学图形。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活动二:小组交流,概念展示

从小学我们知道,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都是多边形。

1、认识多边形的概念。(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多边形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的看法,互相补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准备展示。)

2、认识正多边形,观察这几个多边形的边、角有什么特点?

3、多边形的相关概念。(直接展示)再追问“图中的多边形还有那些顶点、边、内角、对角线呢?”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归纳,相互合作得出概念,让学生自己概括出感知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开放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并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

活动三:画图归纳猜想

探究活动:

1、探究n边形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边、多少个内角?

2、探究过n边形的每一个顶点有多少条对角线?整个n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的所有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了多少个三角形?探究活动充分放开学生,探索分割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通过动手活动,观察讨论,发表意见,四人小组合作,完成练习纸上的表格,在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让学生领悟做任何事情都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规律。

活动四:动手感知概念

1、请同桌之间合作用细绳和铅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个圆。然后教师请一个同学上黑板用圆规画个圆。(PPT演示画圆的动画)

2、试试说一说什么是圆?圆心、圆的半径、圆弧、扇形的概念是什么?(教师总结)通过PPT画圆的动画和画圆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圆的动态定义。(概念展示)

活动五:知识运用

1、想一想:图中有多少个小于半圆的扇形?2、算一算:将一个圆分割成三个扇形,使它们的圆心角的比为1:2:3,求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通过这道非常简单的题让学生充分认识扇形;2题的计算,请学生板演,考察了学生的掌握程度,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

活动六:拓展提高

探究活动:1.将一个圆分成三个大小相同的扇形,你能算出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吗?你知道每个扇形的面积和整个圆的面积的关系吗?2.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在其中画一个圆心角为60o的扇形,你会计算这个扇形的面积吗?要求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练习:通过练一练和创意设计活动来进行。

1、十二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从一个顶点出发引出多少条对角线?一共有多少条对角线?

2、如果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引的对角线可将这个多边形分割成xxxx个三角形,那么它是几边形?

3、一个多边形有44条对角线,它是几边形?4、课本随堂练习2

活动七:创意设计——我能行

幻灯片显示――我能行:以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出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如:小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教师活动:

①限制条件必须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

②巡视、观察学生做的情况;

③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④点评学生作品,和学生一道把解说词设计的更贴切、更诙谐。

学生活动:

①学生自己自由设计创作图案;

②欣赏同伴作品。

(四)小结:

谈谈你这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学生自己总结交流,尽可能补充完整。可以及时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便有的放矢进行后续教学。

《圆认识》说课稿6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一、教材解读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图形的相关知识,以及对圆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直线图形领域过渡到曲线图形领域,其学习内容和研究问题的方法,都发生了变化。通过对圆的认识,为以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以及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小学五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对圆的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遵循课程标准的精神,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和,采用动画演示,情景再现的方式,引领学生探究圆的特征,突破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圆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五、教法、学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整合。

六、教学流程及设计理念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已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安排了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

一、走进生活,领略圆的美。

课始的引入分为两个层次:唤醒——展现。首先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见过的圆,唤醒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再展现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有关圆的画面,从中寻找圆的同时感受圆的美。

美仑美奂的图片配以轻柔的音乐,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美的同时,从中发现数学成分——几何图形。这样设计就为学生从认识生活中的物体到认识数学上的几何图形,架起了一座桥梁,既突出了几何建模的过程,又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

二、实际操作,掌握画法。

学生初次创造圆时,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圆的基本特征——曲线图形。这时,引入画圆工具——圆规,用多媒体展台展示学生的作品,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同时不标准的圆又引起了他们的思考:怎样才能画出一个成功的圆?使学生从简单的动手操作上升到方法的归纳。在学生充分交流后,播放多媒体课件,学生迅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运用基本方法第二次画圆。在此基础上,很自然地引出了三个概念:圆心、半径、直径。概念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补充“练一练”,让新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出示“试一试”第三次画圆,层层深入,在掌握画圆方法的同时还感知了圆的概念,引出了圆心及半径的作用——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使这一理解难在鼠标点动之间轻松解决。

三、小组合作,探究特征。

这一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有目的、有意识安排学生合作学习。这一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操作过程中发现了半径、直径的本质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之后,安排拓展练习,实现了知识能力的迁移。

四、拓展与应用,尽显圆的魅力。

通过介绍墨子对圆的描述进一步彰显圆的文化内涵,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数学文化历史悠久萌发民族自豪感。在此之后,我又点拨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既注重巩固基础知识,又注意联系实际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我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动画情境的再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建立联系,为突破教学难点做了有力的铺垫。对圆的再次欣赏人,给了学生想象空间。通过这样的延伸,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深切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五、课后反思:

纵观我的整个教学设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使数学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最后,感谢各位专家评委,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圆认识》说课稿7

本节课我着力构建主体性课堂,加强教学的互动,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学情,让学生自学探讨,寻求合适的课堂结构。

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直观地认识了圆,课堂中通过教师的游戏导入以及让学生找实例,使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刺激对圆的表象认识,这样学生不仅主动地、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而且这样的导入能使学生较快地进入学习内容。

2、尽量让学生多交流,让自己少开口。

在教学中要加强教学的互动,严格控制教师讲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说,对教学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关系时,我只给学生提出研究提示,让学生在同组里多交流、多思考,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空洞、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发现,以学生的讲说来代替教师的讲解,我想这样得来的知识学生很容易被记住,完全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而不是纯粹的死记硬背。

3、多给学生操作、练习的机会。

教学中我安排了学生三次用圆规画圆,第一认让学生尝试画圆,第二次重点指导学生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形成画圆的技能,第三次让学生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在作业纸上完成,配合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并让学生在自己的图中画出半径,直径和圆心,进一步感圆的操作,如此安排,合乎情理,顺其自然。

4、当堂练习,及时反馈。

在教学完本课内容后,我设计了一张作业纸,给学生足够的练习时间,力争做到当堂完成,当堂检测,当堂反馈。练习题富有层次性,设计了一星题和二星题,这们不但可以使学生巩固基本知识的基本技能,而且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丰富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圆认识》说课稿8

一、说教材

学生通过前几年的学习与生活中积累的经验,对圆形物体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圆的初步认识》是建立在学生的这些经验上来进一步认识圆的有关特征,让学生深切体会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并为后续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活动,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心、半径和直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感受圆的美。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圆上所有的点到固定点O都有相同的长度r,认识圆心、半径。

难点:初步认识圆的有关概念。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动手操作,认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从而理解半径;用讨论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相互交流,学习半径、直径。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画一画、量一量,动眼看一看等方式自主探索,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去学习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半径等知识。通过自学的方式去学习圆的对称轴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点亮双眼,看自行车车轮

我出示了生活中自行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它车轮形状,学生们都知道是圆形,又出示正方形车轮的自行车,问这样的自行车你们见过吗?学生们会说没有,紧接着我就提出疑问为什么生活中的车轮都是圆形呢?圆形车轮到底有什么奥秘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初步知识。带着问题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圆的

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为后面的教学埋下伏笔。

(二)静做细观,共探圆的奥秘

1、认识圆的边:观察圆形,看看它的边是由什么样的线围成的?由此得出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2、认识圆心:移动车轮、转动车轮,让学生观察车轴在车轮中的位置有没有改变,通过实物迁移,用一个点表示车轴,从而去认识固定的点即定点在圆中叫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

3、认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动手操作、同桌讨论,在图中找出与圆心距离为3厘米、2厘米、4厘米的点,能找多少个,并观察分别在圆的哪个位置,从而认识点在圆上、圆内、圆外三种位置关系。

4、认识半径:通过点在圆上这个知识认识到圆上所有点与圆心所连的线段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接着介绍这样的线段就是半径,用字母r表示,接着小组去讨论怎么理解半径,并通过一道练习加深对半径的理解。

5、认识直径:出示一个圆及圆中的6条线段,让学生观察6条线段中哪条最特别,通过小组讨论找到特别之处经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再介绍这样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再让学生说说如何理解直径并在圆中试着画一画直径,看看还能画出多少条,并量一量看看有什么发现,从而得出圆中有无数条直径,长度都相等。

6、认识对称轴及半径与直径的关系:通过预习回答问题来知道圆的对称轴及同圆中直径是半径的两倍,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说明直径是半径的两倍,并给学生一张圆纸片,动手操作来解决如何确定它的圆心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静思默观、自学新知、归纳总结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圆的有关知识,既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又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齐心协力,一起练习

本环节通过判断和选择两种题型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四)巧思妙想,畅游数学天地

首先,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接着让学生们猜

谜语,轻松一下:有一个人在一片青草地上钉了一个木桩,用一根绳子拴了一只羊在那里。(打一个水果)猜出后,我们再猜一猜羊吃草的范围最大能吃出什么图形?在猜谜中感受到圆在生活的存在。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也是圆的,然后带着同学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圆,最后出示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一句话一切平面图形中,圆形是最美的,学生感受圆的魅力。

《圆认识》说课稿9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圆》的第一节内容《认识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圆形的物体,并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圆的形状。再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画圆的操作过程,掌握圆的画法。经过讨论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3、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4、教学重点:会使用圆规画圆,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5、教学难点:用圆规画圆。

二、学生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比较低;本校处在城乡结合处,家庭辅导能力较低,学生接受能力较差;学生的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鉴于以前学习长、正方形等是直线平面图形,而圆是曲线平面图形,估计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

三、说教法学法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激活学生的先前经验,激发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经历、体验和运用中真正感悟知识。本节课我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以及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交流、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

2、教学中理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淡化教师的主观影响,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产生问题意识,自己探究、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3、本节课我采用了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学生的学法与教法相对应,让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主动提问。通过教具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同时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创新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课前准备的纸做的车轮(车轮有正方形的、圆形的),让两名学生滚车轮比赛来创设情境,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知道圆形的车轮既快速又平稳,使数学的内容充满人文色彩。在体现了社会性和时代感的同时,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强烈的探究欲望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动手实践,发现新知

通过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把学生变被动“学数学”为主动“做数学”。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等方式中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探索圆的各部分名称,同一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等等,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的一些思想方法,理解了圆的基础知识,还训练了一些基本技能。尤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

精神与合作精神,体验了数学学习的快乐,让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

(三)、巩固练习

通过填空、判断、操作等练习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圆,充分理解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做到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小结体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最后,让学生用右手食指画一个圆满的句号,结束课堂。

《圆认识》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圆的认识就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就是在学生学过了平面直线图形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教学就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基础,同时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重要。

这节教材的内容有:圆心、半径和直径的认识,圆的特征,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和学习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感受并发现同一圆内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并提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折一折、摸一摸、画一画、量一量等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通过活动曾强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圆与生活的联系,从数学的角度感受圆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学习目标: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同一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半径、直径、及其关系,圆的正确画法。

三、说教学方法

1.教法。

思维往往就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到知识的生成过程中。要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关键就是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本节课在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安排了让学生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让他们探索、发现圆的特征。

2.学法。

教师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就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我在学法上安排了: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等方法。教学圆的特征时,主要采用了操作法,学生借助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发现特征后,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能自学的尽量让学生自学,教学圆的画法时,采用了尝试法与操作法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并抽象出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从生活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探索新知部分

(1)找圆心、认识半径、直径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自学课本让学生自己去了解它们的名称和特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我这样设计意在于让生从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知道折痕的交点叫圆心,连接圆心和圆上的线段叫半径,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

(2)研究圆的直径半径的特征以及相互关系。

我想让学生画几条直径和半径,并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把自己的发现先在组内交流再大组汇报,学生汇报时让学生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任何直径都是半径的2倍呢 能举例说明吗。我出示两张大小完全不同的圆形纸片,问:“这两个圆的半径相等吗?”学生恍然大悟,必须加上“在同一个圆内”这个前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了圆的特征,起到了水到渠成的作用。接着让学生用字母表示出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我这样设计意在于让生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知道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就是半径的2倍。

(3)学习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让学生自学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第一、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第二、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第三、旋转画圆。让学生尝试画圆,碰到困难时,教师才给予适度指导。如:圆规的正确握法等。画任意圆就是不难的,较难的就是给定直径长度画圆。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学生画圆时,由不熟练到熟练,由画任意圆到按给定半径长度画圆,再到给定直径长度画圆,循序而渐进。再次借助多媒体演示,感知圆的形成,结合实际操作,关键让学生体会圆规两脚的距离即半径,体会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有利于加深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圆的画法就是本课时又一个教学难点 ,我采用操作法与尝试法相结合,力求花最少的时间获得最佳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尝试精神。

总之我在自主学习就是尽可能的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让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展示交流时要尽量把展示的机会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展示中不断获取知识和方法。我要尽量做到调控和把握。在检测时我在把握基础的同时注意提升性练习针对易错点设计了判断,选择生活应用等题型,从不同角度,不同知识点对学生进行考测。

《圆认识》说课稿11

一、说教学目标的设置。

依据《教师教学用书》中呈现的单元教学目标如下:

认识圆,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教参要求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掌握”包含了两个层次:一个是叙述,二是能解决相关习题。“理解”包含了举例、转换、比较。

二、说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学生已经直观的认识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学生学习曲线图形的开始也是以后学习圆的周长、面积和圆锥的基础,在整个几何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材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圆的特征并理解各部分名称,学会画圆并掌握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虽然六年级的学生从一年级起便开始认识圆,但还未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加上本节教材也并没有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主要是通过观察演示,动手操作使学生感知并了解圆。

三、说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但空间观念比较薄弱,动手操作能力较低,学生学习水平差距较大,小组合作意识不强,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方面会存在一些困难。理解这圆的许多概念,掌握半径与直径的关系,画出指定位置和大小的圆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四、说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意义。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掌握画圆的方法,能够根据条件画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在探索中发现圆的特征以及画圆。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五、说教法、学法。

《课标》强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本节课我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运用操作、探究、讨论、发现等教学方法,发现和掌握圆的特征。让学生在做中学,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说一说”,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说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让学生在猜谜语中引出质疑,调节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为下面的学习开了个好头。

在第二环节中首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不同工具寻找画圆的方法,体会画法的优缺点,从而找出正确的画圆方法,在老师示范的引领下,学会画圆达成学习目标。其次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出什么是圆心。给学生提供了一次开放的从事探究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比一比、画一画、议一议中得出半径、直径的定义和特征,达成目标。利用数学研讨会的形式,为学生创设个性发展的平台,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汇报、倾听、思考和不断的争论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认识得以完善、升华,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给予及时点拨,这样在研讨活动结束时,学生便明确了圆的特征。除此之外,学生还发现直径与半径之间也有联系,自然而然达成了目标。

第三环节和第四环节让学生通过实际分析、比较,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应用,辅助以上目标的达成。

七、说评价检测

最后设计了3道评价样题,来综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同时也落实了目标的达成度,从而做到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做到及时反馈。

八、道德课堂的体现

纵观本节课的教学,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学生始终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成了学生的活动室、实验室,而教师犹如是球场外的教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润物无声中,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圆满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圆认识》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他们的周长、面积计算,也直观地认识过圆。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开始正式学习圆的有关知识,这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认识平面图形的单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从研究直线图形到研究曲线,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因为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是有变化和提升的。

二、说学生

曲线图形的思想、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是有变化和提升的。因此,通过对圆的研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圆的一些基础知识,还需要通过学习,感受“化曲为直”“等积变形”“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四、说重点

掌握圆的特征以及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五、说难点

掌握三种画圆的方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二)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学习圆的认识

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关于圆的物品,老师搜集了一些,请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

同学们你们能举出生活中有关有的物品的例子吗?

同学们刚才你们都谈到了有关圆的物品的面,是的圆是平面图形,以前我们还学过很多平面图形,谁能举例?(同学们可能会谈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如果让大家用最快的速度剪一个图形,你剪哪个图形?为什么?进而引出圆是曲线图形,有别与前面学过的直线图形。

(三)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三种画的方法;

2、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以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四)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准备的工具画圆,看哪个小组方法多,圆画的最好。

(五)各小组汇报

1、实物画圆

2、绳子画圆

3、圆规画圆

4、教师总结,画圆的历史

《圆认识》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第一节内容《圆的认识》,主要内容有:用圆规画圆、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等。

2、教学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与作用

“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几何初步知识内容,既是一节起始课,也是后继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的基础。

3、教材简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因此,通过对圆的认识,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为今后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空间与图形”领域提出了这样一条具体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本人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动,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了解、掌握多种画圆的方法,并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圆的各点分布均匀性和广泛的对称性,同时获得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并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三、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剪刀、白纸若干张、彩笔、圆规、直尺、圆形物体一个

教师:课件、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四、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用“情境教学法”,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圆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用“活动探究法”让学生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在动手中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具体特征。用“小组合作法”让同学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通过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等动手实践活动,启发学生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参加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们的答案,学会画圆。

五、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教师展示了一个崭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着实实在在的孩子,我的设计本着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的教学思想,对本节课的教学,我精心设计了二个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首先复习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出这些图形的特征。

(二)、突出主体、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圆

首先我会让学生举举生活中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的?”学生可能会说出:硬币、光碟、路标、钟面、车轮等,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的。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接着,我会出示的两组图形,形成正确表象——圆是一种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2、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特征

(1)找圆心

首先让学生把事先准备好的圆形纸对折后打开,用笔和直尺把折痕画出来,并在圆形纸的其他位置上重复上面的折纸活动二、三次。操作后,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亲手操作后,发现所有的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些折痕的交点,正好在圆的正中心,我们数学上把这一点叫作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直观操作,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动作化”,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并有意设置一些认知冲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2)认识半径、直径

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小组议一议,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半径能画无数条,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在这里因为有半径的知识做基础,我会尝试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直径的知识,引导他们归纳总结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也能画无数条,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探讨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分组讨论在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和比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2倍关系。得出d=2r与r=d/2的字母公式,并在练习中通过填表强调了圆内半径与直径的对应关系,还要求学生在圆内一些线段中,找出半径和直径。(设计意图:合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动眼,自主探索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并及时巩固学习成果。)

3、掌握画圆方法

在教学画圆的过程中,我同样会放手让同学们大胆的动脑,动手探索不同的画圆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借助圆形物体画圆,用绕线钉子画圆,还有用圆规画圆等等。最后我会试着让学生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圆,并要求一边画,一边想画圆的步骤有哪些。通过学生的汇报,我引导他们归纳出画圆的一般步骤:(1)定点(也就是定圆心的位置)(2)定长(也就是定半径的长度),(3)旋转画圆。接着我会示范一次画圆的方法,强调画好后要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

六、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一

1判断:

(1)在同一个圆内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3)等圆的半径都相等。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5)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6)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大。

2、选择题:

(1)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A.半径长度B.直径长度

(2)从圆心到()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

A.圆心B.圆外C.圆上

(3)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叫直径。

A.直线B.线段C.射线

3、想一想1: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想一想2: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这些题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七、拓展练习

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圆认识》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数学大纲提出,学前班数学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教与学的关系,使幼儿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这一要求,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学前幼儿年龄特征,在制定本节课教学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能用用语言、图画或手势语描述自己的图形经验,大胆与同伴交流。

2.能进行创意动作表达。

二、说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区分圆形和椭圆形。

三、说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区分圆形和椭圆形的不同点。

四、说教学准备

学具:各种图形的纸片 由圆形和椭圆形拼成的各种图案。

五.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在活动中,突出观察、比较、启发谈话,大胆发现,使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且与教法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创新,求知的良好品质,这样做,使幼儿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同时要学会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程序: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 观察思考,探究新知识;

(三) 巩固强化,完善新知识;

1、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活动开始,以幼儿熟知的各种几何拼搭的物体引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等,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认识各种图形。

2、采用(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重要环节介绍:幼儿自选认识的图形,交流和讨论:这是什么图形?它是什么样的?我看见过什么东西像这个图形?老师观察了解幼儿已经认识到哪些图形,能够说出哪些图形特征和相似物。如果在认识长方形和梯形时,幼儿容易混淆,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变魔术“把长方形纸变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儿进一步掌握三种图形的区别,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幼儿勤动手动脚,勤探索的良好品质。

3、采用游戏法——巩固强化游戏:照我说的做

教师发信号,幼儿根据信号自创动作到相应的图形里。如:请像小猫一样走进圆形里,像水一样流进长方形里,像云一样飘进梯形里。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学与游戏结合一起自然会让小朋友们感兴趣而不觉枯燥无味了...

《圆认识》说课稿15

九江市港城学校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多边形和圆的初步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解析——教学目标设置——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策略分析——教学过程——创新拓展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内容,是一节平面图形识别课。在此之前学生在小学已认识了许多平面图形,加之本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学习,这为本节课的所学知识奠定了基础,并且本节课为今后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推导以及圆等知识也起着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设置

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认知规律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扇形。

3、能根据扇形和圆的关系求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及扇形的面积。

4、在丰富的活动中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重点: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多边形、正多边形、圆和扇形。

难点:探索分割平面图形的一些规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养成把数学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习惯。

三、学生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小学阶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对多边形、圆已经有了感性的认识,但是对多边形、圆的概念缺乏较为系统的、深刻的、抽象化的理解。而七年级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使用数学语言、符号表达思维对象和思维结果的能力还未达到一定的水平,事实上,这些也是我们希望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得到发展的方面。因此我们选择的教学素材是学生熟知的生活经验和小学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而设计的学习活动则指

向促进学生在相关知识和能力方面的发展。

四、教学策略分析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认知水平,采用诱导式教学方法,师生互动,鼓励学生团结协作、大胆猜想并动手操作,以观察、实验、整理、分析、归纳、猜想为主,形象的背景下进行教学设计。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数学又来源于生活,首先以各种实际生活中的精美平面图形为背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通过三角形,长方形这些熟悉的图形,向学生介绍了多边形的定义及特征。而由多边形可分割为三角形这一内容,了解三角形的特殊地位,为以后的三角形学习埋下伏笔。通过学生对图形构成的分析,再次激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的一个感性认识过程。

五、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直观的观察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培养学生主体参与的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如下设计:

①创设情境

②动手操作

③应用新知

④创新拓展

⑤回顾思考

其具体内容与分析如下:

一、创设情境

师生活动:请学生观看图片(窗格、北京奥运场馆鸟巢、蜂巢、车轮、硬币、光碟、扇子等),思考这些有趣的图形是由哪些基本图形组成的?在学生得出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等的基础上,提问学生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从而得出多边形的概念;接着就图中的圆,逐步得出弧、扇形和圆心角的概念。

设计目的:用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手动脑的欲望,激发学生思维,这也说明数学学习的内容都是现实的、有趣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此外,将“扇形的认识”内容前置,与其它图形的识别合为一体,再进行计数问题的研究,这样层次可能更分明,符合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先感性后理性的认知规律。

活动预期:在学生说出图中隐含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圆等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从图片中抽取出这些图形的动画过程,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得出相应图形后,可以提问请学生思考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或图片中蕴含这些图形,让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寻找新的概念的现实背景,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动手操作

师生活动:1、从一个多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把这

个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2、观察下图中的多边形,它们的边、角有什么特点?与同学进行交流。

设计目的: 学生参与动手活动,观察讨论,发表不同意见。在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让学生领悟做任何事情都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规律。活动2让学生在通过测量、比较的前提下,得出正多边形的概念。

活动预期:图形的分解,应该说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但这部分内容在后续学习中具有很多运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推导等,因此,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会这种归纳的思维方法。

三、应用新知

师生活动:1、将一个圆分割成三个扇形,它们的圆心角的度数比为1:2:3,求这三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2、画一个半径是2㎝的圆,并在其中画一个圆心角为60°的扇形,你会计算这个扇形的面积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设计目的: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增加学以致用的乐趣和信心。

四、创新拓展

幻灯片显示――我能行:以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出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

如:小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教师活动:①限制条件必须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

②巡视、观察学生做的情况;

③利用展台展示学生的作品;

④点评学生作品,和学生一道把解说词设计的更贴切、更诙谐。

学生活动:①学生自己自由设计创作图案;②欣赏同伴作品。

五、回顾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下载圆的认识教学六年级说课稿(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的认识教学六年级说课稿(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岛版六年级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圆的认识,我准备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部分完成说课。 一、说教材 地位:“......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2018.4.2. 大家好!我是数学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的认识》 。它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6,57页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一、教材解读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过渡语:同学们,把你们的铅笔、尺子、橡皮和准备好的白纸放在桌面上,其它的放到课桌里。行!谁愿意把你的橡皮借给我?知道我为什么借你们的橡皮嘛?(我借你们的橡......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 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圆的有关......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圆是学生认识了长方......

    《圆的认识》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圆的认识》 说 课 稿 姓 名:曾 影 单 位:大方县第二小学 时 间:2016年5月18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 圆的认识说课稿1 本节课我着力构建主体性课堂,加强教学的互动,在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学情,让学生自学探讨,寻求合适的课堂结构。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