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立德树人论文(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5 13:31: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立德树人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立德树人论文》。

第一篇:幼儿园立德树人论文

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习立德树人,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立德树人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幼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使命。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此问题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幼儿园 德育 教师 幼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让我们更加明确,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素质、有文化的有用之才。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关键看幼小时期接受了什么样的教育,生活在什么样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中。所以,幼教工作者肩负着“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使命。幼儿园应怎样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打下早期基础呢?以下是本人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多年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一 以《指南》为指导

幼儿园教育要以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培养幼儿。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并将其贯穿于幼儿各个领域的学习与发展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拥有良好的品德。

二 具有良好的师德

在培养幼儿良好品德时,教师首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表率。教师是幼儿学习模仿的榜样,是幼儿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一言一行备受幼儿的关注,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具有高尚的人格,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能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要关心爱护每位幼儿,通过幼儿园生活,让他们成为讲文明、懂礼貌,有着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的人。

三 制订德育计划

幼儿园德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各班教师在每学期都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情况制订德育工作计划,明确幼儿在本学期要得到哪方面的培养和发展。

对于小班的孩子,主要培养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习惯。早上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并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学会使用“你好”、“谢谢”、“再见”等礼貌用语。在和同伴玩玩具时,不争不抢,能友好相处。学会做游戏,学会安静听故事,学会自己吃饭,学会饭前便后洗手等。

对于中班的孩子,重点培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幼儿健康、活泼、开朗的性格。

而大班的孩子正处于幼儿期晚期,是由学龄前期教育过渡到小学教育的承上启下的时期,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培养幼儿诚实有礼、敢作敢为、谦让合作、关心他人的优良品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陶冶幼儿情操,培养幼儿的集体主义精神,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生活中的德育

幼儿园品德教育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而是在幼儿的每日生活、学习过程中进行教育培养。从小朋友早上入园时最简单的问候开始,随时随地都少不了品德教育。教师应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如在上下楼梯时,教育小朋友不要拥挤,要有秩序地排队行走。玩耍时,教育小朋友要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爱惜玩具,做到不乱扔玩具,并能分类收拾玩具。吃饭时不掉饭、不剩饭,爱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饭前便后洗手。午睡时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并保管好自己的衣物,能安静入睡,不影响他人。在上课时能认真听讲、举手发言,遵守教学活动的纪律,能从教学活动中领悟道理等。

五 教学中的德育

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中都渗透着品德教育,教师应对教材多研讨,开展有利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活动,让幼儿不仅仅学到知识技能,还要让他们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如艺术活动“爱护小树苗”,虽然这只是一首歌曲,但通过教学,不仅可以教育幼儿要爱护植物,保护大自然,还可以带幼儿栽花植树,激发幼儿创设美好家园的愿望。语言活动“美丽的建筑”教学过程中,通过观看世界各地的名胜建筑,学说句子“……像……”,如“万里长城像蜿蜒的巨龙”,这样可以在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幼儿感受世界各地的美丽建筑,萌发幼儿对建筑物的兴趣和对世界的热爱之情。在社会活动“假如我变成了……”的教学活动中,通过让幼儿模仿残疾人蒙上眼睛走路,用一只脚跳着走,闭上嘴巴打手势表达心意或把耳朵堵起来听别人讲话,体会残疾人的痛苦与不幸,从而激发幼儿关心残疾人、帮助残疾人之情,培养幼儿的爱心。又如科学活动“神奇的水”,通过认识水、观察水的颜色形态等,了解水的用途,知道水的重要性,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养成良好习惯。

六 多开展德育主题教育

幼儿园还应根据不同实际情况来开展品德教育的主题活动。如可根据季节的变换、节假日或重大突发事件来开展主题教育。如春季可开展“春天来了”主题教育,通过观察春天、绘画春天、歌唱春天等一系列的活动来展开教育。教师可组织幼儿到户外春游,感受春天的美丽,同时随机进

行品德教育,教育他们爱护花草树木、不乱扔垃圾、讲文明语言等。在幼儿园里可以唱一唱春天的歌曲,画一画自己眼中的春天,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体会,从而培养幼儿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在一年中,有很多节日适合开展幼儿主题活动,如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重阳节、元旦节等。通过这些节日主题活动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情感和良好品德。如“重阳节”,我们可以引导幼儿绘画“我的爷爷奶奶”,讲述平时爷爷奶奶是怎样关心自己的,自己是怎样做爷爷奶奶的好帮手的,在“娃娃家”为幼儿提供眼镜、拐杖等材料,让幼儿当爷爷奶奶,有条件的还可参观敬老院,为他们表演节目,送小朋友自制的礼物。让幼儿在家里帮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搬凳子、拿鞋子、拿眼镜、报纸、陪爷爷奶奶散步等,教育幼儿要做一个关心老人、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幼儿园教师还应抓住重大突发事件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如2013年雅安4·20地震,我园开展了“心系雅安”主题活动,给小朋友讲雅安地震的事情,通过看图片、看视频体会雅安灾区的艰难与痛苦,组织幼儿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体会,以此激发幼儿“为灾区小朋友献爱心”。小朋友们都纷纷拿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为灾区小朋友捐款,献爱心。通过这次主题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更加体会到自己生活在幸福的家庭中,让幼儿明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道理,并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帮助弱小的、有困难的人。

当然,对幼儿的品德教育不只是教师的重任,孩子的良好品德也不只是单靠教师的培养就能实现的,这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关心孩子、培养孩子。只要我们抓住每一个有利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第二篇:立德树人(论文)

立德树人从养成教育抓起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教育方向。良好行为习惯是“立德树人”的坚实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最重要时期。立足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为学生人生奠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如何加强加强养成教育呢?笔者认为:

一、明确教育内容和重点

养成教育以新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奉节县中小学生文明礼仪基本十条》、《奉节县中小学生道德规范基本十条》为主要内容,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和校情开发养成教育校本教材,做到言之有物。以学习、生活、卫生习惯为重点,反复训练,增强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二、探索养成教育新途径

创建“11366”德育模式,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围绕“1”个核心理念(学校核心文化理念),达成“1”个目标(好习惯在此养成,幸福人生从此起步),围绕“3”个教育重点(会学习、会自理、会礼仪),坚持“6”个结合(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自律与监督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整体推进与班级联动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养成“6”种好习惯(学习、生活、安全、卫生、文明、劳动)。

三、强师德,提师能。教师是学生的表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政治业务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养,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加强班主任培训,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四、构建家校共育平台

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全校性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形式与家长交流沟通,相互配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形成多方共育的养成教育模式。

五、坚持活动育人。坚持开展主题教育、班队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安全法制讲座、学校才艺展示、体育运动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激发兴趣,通过体验、感悟、反思,从而逐步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培养其责任感,使命 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等 能力。

六、坚持环境育人。围绕学校核心文化理念打造校园文化,努力实现校园绿化、美化、净化、教育化,保障养成教育实效。

七、坚持课堂渗透。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牢固树立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要渗透德育的思想。在教学中充分吃透教材,针对学生认识水平与心理特征,确立本学科德育目标体系,实行德育目标控制,有意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八、做到保障有力

(一)学校成立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养成教育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加强值周工作。落实值周行政、教师、学生职责,扎实开展日常行为规范评比工作“出勤、纪律、文明礼仪、卫生、大课间活动”评比工作,充分发挥“红领巾监督岗”、“行为规范督导员”的作用,把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三)加强宣传教育。完善文明礼仪、道德规范、三好学生表彰制度,设立宣传专栏,及时表扬批评典型人物事迹。坚持集中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每周三早会集中养成教育,对少数学生还要进行个别教育,使他们不良行为能得到及时纠正。

(四)完善评价体系。实行自我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机制,学生对自己的养成教育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相评价,各班主任部定期对学生养成教育进行检查,学校每一学期进行检查评价,并将检查情况纳入班级评比,构建养成教育的评价体系,不断地进行总结,努力把良好习惯养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行为和勇于负责的品格。

(五)加强考核。学校每期组织对班级养成教育进行一次综合考核,考核结论作为优秀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评比的重要依据。实行养成教育评优一票否决,养成教育考核在同年级段排名最后的不能评优选模。

第三篇:立德树人论文

浅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立德树人

武隆中学黄 敏

摘要:本文对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立德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了论述,在辨析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德育”概念的基础上,总结了历史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几个特点,并通过举例说明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立德以达到树人的目标。关键词:历史教学立德树人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与注视,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精神,求才必先求德。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完成这项根本任务,绝非一日之功,它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长期追求不懈的目标。“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杜威)。古往今来,历史一向被作为道德教育的手段加以利用,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立德树人。

一、历史教学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邓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对青少年的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未来几十年民族国家的发展情况。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一代的青少年呈现出与他们的父辈迥然不同的精神面貌。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信息能力强,拥有比他们的父辈更加优越的生存发展条件。但是与此同时,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的继续滑坡,不可避免的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崇尚自我,缺乏团队精神,是非善恶标准模糊,知行脱节,责任心不强等方面。对于青少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社会各方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都应该在青少年的德育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好的条件。

学校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教育,引导广大未成年人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和历史,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和中国人民进行的英勇斗争,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意见》中将历史教育列为德育任务第一条,是很有深意的。

历史学科作为文科,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历史是永恒的建设性的道德遗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中学历史教学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要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二、历史教学中德育的特点

既然要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青少年进行立德树人,重点首先就是要立德,然后才能树人,那么德是什么?

德,顾名思义,就是道德,品德。从孔子的“德不孤,必有邻”、左丘明的“德,国家之基也”到王充的“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和司马光的“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我们都可以看出来,“德”指的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孟子曰:“无羞恶之心,非人也”、一个人要处身立世,要想有所成就,要走向成功,就需要以德立身,以德立业,洁身自好,好自为之。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进步;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人无德不立,业有德则兴。可见,道德是资源,是品牌,也是力量,更是天地良心,顺天地者昌,逆天地者亡,有德则立,无德则废。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人的成长必先修其“德”。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注意到其蕴含性、渐进性、评判性等特点。

1、蕴含性。德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蕴含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德育必须有所依附。历史教学有其固有的知识载体,论从史出,是非功过历史教学中的德育与其他学科的明显区别。“寓教于史”,德育才能成为“有源之水”。另一方面,知识能力的教学培养过程中也必须反映德育的内容。“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准确的把握史料,寻找适合的德育切入口,是体现教师教学智慧重要舞台。上海市特级教师钱梦龙说:许多胸怀育人大目标的教师,把“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性格培养、情操陶冶、个性发展交融起来,汇成一股推动学生天天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这交融浑然天成,不见人工掺杂痕迹。所以,观摩他们的课,每觉春风扑面,和煦宜人;犹如细雨无声,浸润心田。学生在这股力量推动下,软弱者变得坚强,懒惰者变得勤奋,不知者变得有知,无能者变得有能,这才是教育的艺术。”

2、渐进性。德育的目标宏大而艰巨,一个完善的人,绝对不是一节课一句话就可以造就的。但是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不少的教学目标动不动就定位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守法知礼诚信,这样的目标看似无比正确,但是却明显缺乏可操作性,大而无当。过大过难的目标更加增加了实施和实行的难度。德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德育的目标应该有清晰的层次性,七年级第一学期应该达到哪个层次,九年级第二学期应该达到哪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内部又应该细化为哪些内容,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德育目标应该如何协作,都是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

3、评判性。不论是对历史人物是褒是贬,对历史事件是颂是斥,所谓鉴古知今,都是在一定的立场和观点的基础上进行的评判,因而在将历史史引申出其蕴含的事理时,必须明确自己所站的立场。如在评价秦桧时,从他个人的角度来看,他其实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而且曾经是坚定的抗金派,身居高位,一人之下万

人之上,不可谓不成功。但是从人民的角度来看,他的行为损害了人民的利益,与人民的需要背道而弛,以致遗臭万年,汪精卫,蔡京等人皆是如此。由此可以看出“有才无德是小人”之言非虚。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每一个时代都会从自己的需要出发对过往的历史进行重述,但是作为历史工作者,不应只是一味迎合时政的需要,应该有自身的专业诉求,站在历史的角度对过往的历史进行客观的评述,知识分子的批判性传统永远不应该是忘却的对象。

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立德

中学历史课是对学生进行两纲渗透的一门重要课程,实践证明:通过历史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基本素养教育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只有不断地发掘历史学科中的德育素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进而更好地完成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任务。

1、渗透环境教育,树立环保意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人格是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

在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第六专题第一节《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的教学中,通过对地理环境的分析,学生们都不难总结出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它特有的政治文明——海洋文明;而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却属于大河文明因为大江大河水源充足,饮水方便,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农牧业的需要,并提供了交通运输的便利。我在讲课中有意识地增加了相关的内容。如:在讲述古埃及文明时,我讲到尼罗河在阿拉伯语中意为“大河”,“尼罗河赋予两岸土地予生命,只有尼罗河泛滥以后;才能够有粮食和生命。大家都依靠她生存。”这是镌刻在尼罗河畔岩石上的赞语。作为受惠并传承上古文明的今人,我们应该善待大自然,合理开发,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要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学们也纷纷谈到,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要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2010年在我国云南贵州发生的严重旱情,让我们学生又上了一堂深刻的环保课。

在讲授必修二经济史《经济全球化的世界》时问道: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有哪些?学生就会答有: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和粮食短缺等等。学生就会体会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进步也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环境污染、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联系现实,如2013年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哈尔滨等大城市连续几天出现雾霾天气,民众出门都需要戴口罩,甚至南部地区都受到影响。经引导学生分析成因,大家明确了人类对资源过度开发使生态遭到破坏,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极大威胁。不能不引起人们的警惕,从而培养学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识。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环境大国,她的环境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且具有全球性的意义。

总之,通过联系社会现实,能使学生更深切地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人口、环境、资源和发展”的相互协调关系认识基础上,切实提高环境意识。

2、珍视生命教育,感受生命意义

赵亚夫在《历史教育价值论》一书中说,生命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形式,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唤起生命意识,提升生命意义,成为当代教育迫切使命。而作为以人为中心,以育人为目的的历史教育当然更是责无旁贷。因此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充分开发教材、生活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加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以增强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意识,使他们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也是当代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如在《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讲到一战和二战时,同学们就会了解到其伤亡人数之多。如一战的参战国共死伤三千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超过一千万。二战死伤人数更多,中国战场在抗战中,就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仅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屠杀的中国居民就达三十万人以上。通过观看《南京大屠杀》录像,再现“南京大屠杀”这一铁证如山的历史史实,从听觉、视觉等不同感观器官刺激学生,使其产生对战争血腥性和残酷性的认识,从而产生心灵上的震动。在学习二战历史时请学生以二战德国法西斯奥斯维辛集中营一名狱卒身份上台进行忏悔,创造情境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法西斯暴行的残酷、血腥,激发其拒绝战争、维护和平的强烈。生命在战争中显得何等渺小,何等脆弱。通过这些血淋淋的史实,教育学生认识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是神圣的,我们应该去珍视和善待。推而广之,世界上、地球上每一个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成员,都有其生存的权利,都应得到尊重和珍爱,人与人、人与自然都应和谐相处于这个世界上。历史课堂应该成为生命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之外也要坚持以实践体验为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在必修三思想文化史教材中也有许多科技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们的成就都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如贝多芬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德国音乐家,通过给学生讲述贝多芬克服疾病带来的困难和痛苦,沉醉于音乐创作并获得辉煌成就的故事,通过聆听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让学生充分感受和敬佩他对生命的热爱及其与病魔作抗争的勇气和毅力。

很多很多年以后,也许历史老师给他们讲的精彩故事,他们已经忘记大半了,但是历史教师故事背后的人生道理,却永远的保留下来,并且成为他们立足于人世间的支柱。这才是在历史教学中真正做到了立德树人。

第四篇:立德树人论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论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一、以“热爱教育”为事业标杆

热爱教育,忠诚党的事业。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在教育教学中要与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不违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与言行,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的事情。做到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力求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我们教师应该率先高举“知荣明耻”的大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加强自身修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充分展现教师高雅的气质、翩翩的风度,赢得学生的尊敬甚至崇拜。同时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当今社会,科技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社会各个领域的知识不断由单一走向多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发展。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不再是一个教死书的教书匠,而应该成为一个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作为一名教师,更应坚持终身学习。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借鉴,从自己的教学中学会反思,与同事的合作中对话成长,与学生的互动中教学相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做到厚积薄发,精益求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以“奉献爱心”为育人目标

德育为先,坚持正确育人。“德”与“才”作为人才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不是平行、并列的,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因而学生成长的首要前提是成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价值观,在全方位、全过程的德育中,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观、感恩观、劳动观、法制观,热爱真善美,痛恨假恶丑,做到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以培养学生健全、完美的人格,开创立德树人工作新局面。

以身作则,做好学生楷模。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学生学习具有“向师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只有牢记“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诲人不倦,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才能把教师当成良师益友。

爱心呵护,教导学生成长。师德的核心问题就是“爱”,爱心是师德的灵魂。崇高的爱心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品德的困难生,更要多给他们一份爱心、一声赞美、一个微笑,少一些说教。要允许学生出差错,更要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切忌言行过激、教育简单化。对学生细微之处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闪光点”,多加肯定与鼓励,让爱心撒向每一个角落,让每一朵花都淋浴阳光。

三、以“高效课堂”为专业追求

深入钻研,做好有效备课。要勤奋钻研所教学科业务,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同时还要联系班级实际,研究所教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学习借鉴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等课改名校的成功经验,并结合学校的课题实验活动,下工夫做好备课工作。例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教师在课前就需要认真编写导学案和设计当堂训练,从而精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为减负增效作好有效准备。

善于启发,构建有效课堂。我们教师要大胆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讲解要少而精,注重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掌握学习方法。又如:我校开展的《“指导·尝试·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与实践》市级课题实验,就是要求教师构建适合本校实际的新型教学模式,即:自学学案(由教师编制)→交流探讨(小组合作)→反馈疑难→引导点拨→当堂训练→师生总结。通过“先学、再导、后练”将教师的教最小化,将学生的学最大化,体现出“以学定教、以学促教、以学导教”教育规律。从而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深入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

当堂训练,巩固提高效果。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点拨,虽然掌握了知识要点,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将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习题训练来巩固、提高学习效果。因而教师要通过反复挑选与精心设计,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做少而精、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练习题,从而消化和巩固课堂知识。例如:我校低年级《指导学习,当堂检测》、中年级《尝试学习,当堂检测》和高年级《自主学习,当堂检测》三个子课题,就是从当堂训练和当堂检测的设计入手,然后保证在下课前10分钟通过练习和检测来实现“有效课堂”。要求通过这种的有效训练,才能切实减轻学生书包重量、减少学生课外负担,让学生们轻松愉快地学习,有较多的课外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第五篇:立德树人____师德论文

立德树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教书”是“育人”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里的“德”便是指“道德”。而且在“德智体美劳”中“德”字为先,说明要培养学生先学会做人,后求知。因此,“育人”显得更为重要。那么,要怎样“育人”,做到“以人为本”呢?这里便涉及到师德。

但是近年来,教师队伍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如教师擅离职守,教师体罚学生,校园暴力事件等,确实令人触目惊心,这要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由此可见,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真正做到“育人”。教师的道德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

因此,我时刻以“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提醒自己,我觉得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必须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关爱学生

教师这个行业是天底下最神圣的职业。每位教师都应该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俯首甘为孺子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一切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私利,坚守岗位,甘做蚕烛。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我们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只有热爱学生,得到学

生的尊重与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顺畅地搭建起教育教学的桥梁;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成功之路。

二、以身立教,为人师表

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良好的师德形象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教师就是学生的一面明镜,学生是教师的影子。我们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地影响着学生,要求学生做到容装端正,自己要身先士卒,做到仪表朴素,庄重自持;教育学生要勤俭节约,我们在生活就不能铺张浪费,不乱摆阔气。古今中外无数事例证明,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在“以身立教”这方面,我们要向优秀模范教师魏书生老师学习,他以满腔热情的工作作风和朴实无华的崇高品质成功地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三、不断充实自身的正能量

教师的学识和教学水平是教师在课堂上另外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所以,教师要树立不断进取、终身学习的目标。平常应多看看书,课余时间参加一些业务进修培训,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吸收有用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只有孜孜不倦地学习新知识,勇于探索和拼搏,才能成为一盏明灯,为学生照亮前程。

四、胸襟广阔,宽宏大量

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我们应当常怀一颗宽容之心。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宽容就是宽厚和容忍,原谅和不计较他人。毕竟“人非圣贤,孰能

无过”。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所以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动怒,要耐心分析造成学生错误的原因,引导他们积极改正,大胆前进。多年的教育经验使我明白了:一个人宽宏大量,身边的人都会被他感动,被他这个德行所感染。他们愿意信任你,亲近你,甚至与你分享他们心中最愉悦的故事,而你自己也将会收获一生的笑容。

五、用师爱净化学生的心灵

马克思说:“只有用爱才能交换爱,只有用信任才能交换信任”。孩子的成长需要爱,而爱孩子除了关心爱护,尊重他们的人格之外,还要与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应该多与学生保持交流,注重学生的思想工作,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用公平公正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他们,多倾听他们的意见,给他们营造和谐的环境,唤起他们的自信。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做人,战胜自我。我们只有用爱心、诚心和耐心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才能弹奏出一曲动人的、优美的乐章。

六、廉洁从教,无私奉献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罗隐的“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奉献是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学会奉献,要有这样的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老先生曾用这句话来高度概括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而我自己觉得,“奉献”就是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心甘情愿地投入到社会的需求中去。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应该用自己一颗挚热的爱心去了解学生,关心、爱护他们。虽然我们没有蜡烛、粉笔那样的无私和伟大,但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应有的贡献。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我们不图什么回报,而是希望我们的汗水能滋

润一寸土地,这样就足够了。等到有一天真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想必也会是“遍地鲜花朵朵开,桃李芬芳满天下”。

立德,要先立教师之“德”,即要以德立身,以德执教,以德上岗,以德服人,才能立“人类的灵魂”之德。我们学校一贯以来坚持的办学原则便是:“立德树人,勤学求知”。只有立德树人,才能更好地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培育出更多优秀的花朵,从而圆满地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拼搏吧,战友们,为了我们的梦想和希望!

下载幼儿园立德树人论文(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立德树人论文(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德树人师德论文

    立德树人 王玉婷 2014.12 树新风,讲正气,立德树人 实验小学王玉婷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教书”是“育人”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

    立德树人----师德论文

    立德树人 成就最美 谢一童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育人”是“教书”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立德树人师德论文

    师德征文题目: 学校: 姓名: 日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教书”是“育人”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立德树人____师德论文

    立德树人 以身立教 作者:程睿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正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育人”是“教书”的前提。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有关立德树人论文

    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教育系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看看下面的有关立德树人论文。有关立德树人论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

    体育立德树人论文

    导语:“立德樹人”是党中央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体育立德树人论文,欢迎借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工作,育人为先。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爱生乐教”师德师风专项教育活动总结 学期来,我校师德师风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民主、平等、和谐的现代......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