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岳庙的导游词
岳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岳庙的导游词,欢迎大家的阅读。
有关岳庙的导游词一
岳庙庙址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栖霞岑下,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南宋隆兴元(1163年),孝宗皇帝赵慎下诏为岳飞昭雪,将岳飞遗体从九曲从祠迁出,以“孤仪”(即一品礼)改葬于栖霞岑下。嘉定十四年,宋宁宗皇帝将岳飞墓傍的《智果观音院》改建为功德院,即《褒忠衍福禅寺》,以表彰岳飞的功德。元时庙废。明洪武四年(1371年)复建,宣德间毁于火灾,浙江右布政使黄敷仲重修。明英宗天顺元年九月二十七日,杭州府同知马伟等奏请为岳飞建庙,圣旨准建,天顺三年(1459年),马伟将“褒忠衍福禅寺”改建为《岳庙》,后毁于兵火,宏治间太监麦秀重建。正德八年(1513年),都指挥李隆用铸铁铸制秦桧、王氏、万俟卨(莫棋谢)三跪像于岳飞墓前,由于游人痛恨这些民族败类,后采竟被击毁。
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总督御使胡宗宪修复岳庙,重铸跪像,也被击坏。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按察使范涞重铸跪像,并增铸张俊跪像,以后至清代,于顺治八年(1651年),巡抚都御使范承谟,康熙二十一年(1732年)两淮转运使罗文瑜,康熙三十一年知府李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总督范时崇、雍正九年(1731年)总督李卫等多次重修。现在的岳庙,大多是清代的建筑,经民国七年(1918年)大修。1961年3月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公布杭州岳飞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秋岳墓被毁,岳庙亦破旧不堪。1979年7月,浙江省人民政府,花人工五万六千余,币四十万元,重修岳庙,重建岳墓。一九八○年修复岳飞墓时,发现基道两侧各有石俑一具!其中一具完整,岳飞的墓穴虽未清理,但墓基四周条石已经发现,明岳飞墓穴在此。一九八一年叶剑英题词:“国花百万建岳庙,重在教育后人”。并书:“心昭天日”。岳飞墓碑上写着《宋岳鄂王墓》的字样。左侧为岳云墓、墓碑上写着《宋继忠侯岳云墓》字样。
杭州西湖岳飞墓庙,历代为人们瞻仰拜谒之处。南宋亡国时,有太学生徐应镳率二子一女在岳飞墓前集体自焚,以示亡国之痛。清代一位姓秦的文士拜谒岳墓时,因感秦桧之恶责,耻于姓秦,故联诗曰:“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现岳飞墓庙每天拜谒的国内外人士,多的到一万多人。
有关岳庙的导游词二
杭州岳庙位于西湖西北角,北山路西段北侧。岳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岳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四年(1221年),明景泰年间改称“忠烈庙”,经历了元、明、清、民国时兴时废,代代相传一直何存到现在。
南北各有一条碑廊,北面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札等手迹,南面是历代修庙的记录以及历代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庭园中间有一石桥名精忠桥;过精忠桥便是墓阙,造型古朴,是1978年重修时按南宋的建筑风格造的。
墓阙边上有一口井名忠泉。进墓阙重门就是岳飞墓园,墓道两侧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石俑三对正中便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岳云墓,墓碑上刻着“宋继忠侯岳云墓”,两墓保持宋代的式样。墓前一对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
墓阙后面两侧分列秦桧等4人的铸铁跪像,供人唾骂,遗臭万年。墓阙后重门旁有对联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墓园一侧,另有一组庭园,现已辟成岳飞纪念馆,供游人瞻仰。
第二篇:中岳庙导游词
中岳庙位于太室山东南麓黄盖峰下,在登封城东4公里处。四周群山环绕,风景秀丽。中岳庙原名“太室祠”,始建于秦(公元前221--207年)。西汉武帝元封元年,游嵩岳时令祠官加增扩建,以后历代均有扩建。唐、宋年间极盛一时。宋末至清初屡有废兴,清乾隆年间对中岳庙进行了一次大规模重修。
现存庙制基本上保留着清代重修以后的规模,中轴线建筑共十一进,中华门、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竣极门、嵩高竣极坊、中岳大殿、寝殿、御书楼。从中华门起全长13华里,面积十万多平方米,是中岳中现存宏大、保存较完整的古庙宇建筑群。现存文物:有殿、宫、楼、阁、坊、亭、台、廊庑、门庭等古建筑四百余间,其中主要建筑多为清代宫庭式样,汉至宋代古柏三百三十五株。金石有太室阙、汉翁仲、魏碑、唐碑、宋八棱幢、宋代铁人、宋金四状元碑、金代中岳庙图碑、金代和明代铁狮、明代五岳真形图碑等百余件。除以上古建筑、金石外,庙内尚存木刻道教经典版百余块。另有《说嵩》、《嵩岳庙史》、《龙潭寺记》等板刻千余块。这些历史文物珍品为研究我国建筑史、艺术史、道教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中岳庙庙会]
每到春年农历三月初十和秋季十月初十,传统的中岳庙会就拉开了序幕。会期长达10天,庙会活动丰富多彩。“拴娃娃”是流行在当地的一种求子习俗。凡婚后不孕的妇女,大多都要在庙会期间参加这项活动。拴的地点一般都在中岳庙后院的崇圣门周围和寝殿里。更详细的资料参考民俗节庆:中岳庙庙会。
[周围景点]
中岳庙的东邻有卢崖寺和卢崖瀑布,西邻有“全国第一塔”之称的嵩岳寺塔以及古代我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均可一游。
[太室阙]
在这座庙的前方约300米处,有一座太室阙,是中岳庙的象征性大门。东汉元年初五年(118年)建。是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中岳汉三阙。
太室阙高3.92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阙身用长方石块垒砌而成,上部用巨石雕成四阿顶,南面刻有“中岳太室阳城”六篆字,气势挺拔,苍劲有力。另有汉隶和篆、隶参半的两段铭文,记述吕堂等人建阙的因由,是研究我国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阙身四面用减地平雕的技法,雕刻有人物、车骑出行、马技、舞剑、龙、虎、玄武、象、羊头、斗鸡、犬逐兔、蟾蜍、猫头鹰、建筑物、长青树等画像50余幅,是研究汉代风俗习惯和社会生活的珍贵资料。太室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阙是一种装饰建筑,表示尊严,一般立于城、宫、门前的甬道两旁。
[中华门]
中华门是中岳庙的大门。沿庙宇中轴线依次而上,有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崇高峻极坊、峻极殿、寝殿、御书楼等建筑,共11进院落。
在这些建筑中,最宏伟的是峻极殿,亦称中岳大殿。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是中岳庙的正殿,和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仿,高达20余米,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为920平方米。
[古神库]
在崇圣门东面有一座“古神库”。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这样的铸像,在别的寺庙是没有的。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当地小孩子都到铁人面前举行成人仪式,据说铁人还有祛病消灾的作用。
中岳庙的镇庙铁人在中岳庙众多的文物古迹中,站立在崇圣门东侧的四尊铁人显得特别引人注目。铁人分别立于神库四周,为镇库铁人,系宋代治平元年铸造。铁人身高3米多,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高大威武。这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人们也称他们为“镇庙铁人”。
围绕着这四个铁人,当地流传有许多传说和风俗。一位在登封生活多年的老人介绍说,很早以前,这铁人是八个,一边四个,分立在东西两个神库的四周。北宋末年的时候。金兵南侵,民族英雄岳飞率领爱国将士转战在黄河南北两岸。后来,抗金浪潮波及到嵩山,中岳庙的铁人摩拳擦掌,义愤填膺。一天晚上,他们乔装打扮,偷偷来到黄河岸边。谁知摆渡的小船只能坐下四个人,于是只好四个人先过,另外四个铁人在边等候。等摆渡的小船返回载后四个铁人时,天色已经大亮,中岳庙的道主派人找到黄河岸边,把没有过河的四个铁人强拉硬扯绑了回来。所以,至今站立在东边神库周围的四个铁人还是一副怒目而视、壮志未酬的神态。
当地的老百姓受传说的影响,对铁人充满了崇敬之情,孩子周岁时,当地人要到中岳庙的铁人前举行挂锁仪式。挂锁前,家人把事先准备好的铜锁或银锁先挂在铁人的臂膀上,然后让孩子焚香磕头。待锁从铁人身上取下,挂到孩子的脖子上时,就意味着锁是铁人送给孩子的礼物,孩子将受到铁人的保护,以后就会平安健康。
朱仙镇导游词 ·中岳庙导游词 ·岳飞庙导游词 ·河南嵩山少林寺导游词
除了挂锁之外,当地人来到中岳庙的铁人前,总要有目的地抚摩一阵。据说人身体的哪个部位疼痛不适,只要摸摸铁人与自己相同的部位,这样,自己的病痛就会减轻甚至痊愈。
[峻极门]
峻极门又名将军门,是中岳庙的中心院落的大门,重修于清乾隆年间。面阔5间,进深6架,歇山式屋顶,琉璃瓦盖顶,系清代典型的宫式建筑。中门两侧,塑有两尊高5米、腰围4.8米的手执金斧的威武守门将军神像,故又称将军门。
[嵩高峻极坊]
嵩高峻极坊位于峻极门之北14米处,因坊后即是中岳嵩山供奉岳神的中岳大殿,故又称迎神门,此坊为四柱三楼式建筑,黄瓦盖顶,系清代建筑之精品。额上题“嵩高峻极”四字,传说为康熙帝御书。
[中岳大殿]
中岳大殿位于拜台北面,建于高约3米的大月台上,此殿的建筑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似,面阔9间,进深5间,面积约920平方米,重檐黄瓦,高大雄伟。殿内装有天花板并饰有彩色绘画以及盘龙藻井,相传是用柏树根雕刻而成,工艺精致,巧夺天工。殿内神龛中央坐橡是武则天加封的中岳大帝天中王,像高5米多,姿态雄伟。侍臣、仙童左右分立。神龛外两侧,塑有身穿盔甲,手执金瓜斧,高约6米的镇殿将军方碧和方相,雄伟庄重。
[拜台]
拜台即填台,砖石砌造,边长10.97米,高1.32米。俗称填台,为奠台或拜台。建于中岳大殿前的中轴线上。
[东西廊房]
中岳大殿两侧的东西廊房,与峻极门构成一座长方形的庭院,其面积约有5000平方米,是嵩山地区仅有的一处回廊式古典建筑。廊内供奉七十二司、八大朝臣、十殿阎君塑像。
[寝殿]
寝殿位于中岳大殿之后,是天中王及天灵妃的寝宫,建制七间,歇山式建筑,黄色琉璃瓦盖顶,庄丽雄伟,仅次于大殿。正中供天中王与天灵妃塑像,侍女分立左右,两端的神龛内,雕刻精致的龙凤榻上,天中王睡着,天灵妃陪坐榻旁,人称“睡爷爷,坐奶奶”。神龛外有太监塑像。殿前月台上有日月碑分列左右。每到庙会期间,凡当地不孕的妇女都要来此求子,名曰“拴娃娃”。
[黄盖亭]
黄盖亭位于黄盖峰上,峰顶原为中岳庙庙址,岳庙下迁后改作中岳行宫。黄盖峰原名神盖山。后因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曾登此峰,武帝当时身穿大红袍,撑起黄罗伞,如天上黄云盖顶,故改名为黄盖峰。峰上现有一座重檐八角亭,黄色琉璃瓦盖顶,三重石栏,环抱亭脚,几棵翠柏,陪衬其旁,是夏日登山避暑的好地方。
[古柏——猴柏和鹿柏]
嵩山曾是一个被树木覆盖的茫茫林海,现存古树名木一千余株。中岳庙内,西汉至明代种植三百多株古柏,可称为古柏博物馆。这些古柏不但树龄长,且树形颇奇,似猴、似羊、似鹿、似凰,千姿百态,形象逼真。上图为鹿柏,下图为猴柏。
第三篇:西岳庙导游词
西岳庙导游词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西岳庙的门前区。这个就是西岳庙的影壁,俗称照壁,古代用以纪事。官方把它作为宫苑、庙宇的装饰物;民间则作为避魔、驱邪之用。今天在其他的地方,我们还常可以看到在一些家庭院落的正门前有砌影壁的现象。显然,对西岳庙来说,它不仅是装饰,更是等级的象征。在影壁的两侧原有铁旗杆一对。铁旗杆一般设于皇宫门前的广场或瓮城两侧,主要用于出兵的祭祀仪式。在古代出兵打仗前必须进行祭祀仪式,祭旗告天求得神的支持、保佑,以期出师大吉,战无不胜。
大家看,由影壁、西岳庙的大前门、东西两侧的石栏杆是不是围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 加上我们脚下的这条由石条铺成的道路,像不像中国象棋的棋盘?对了,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空间,也就有了“棋盘街”的美称。透过石栏我们向东西两边望去,是不是可以看到那里有一些好像是什么建筑物的遗址,对了。在那两处原有高大的木牌楼。牌楼也叫牌坊,本来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纪念性建筑,始于汉代,明清时遍布全国城乡。牌楼的规制因间数、楼数的不同变化很大。它没有正反面之分,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完整的。它们大多用在儒教建筑和祠庙建筑前。可惜牌楼现已不存。据说它们是西岳庙的两块界牌,因西岳庙属中祀庙宇,皇帝有时也来亲自祭祖,又是皇帝驻跸之所,出于对皇帝和岳神的礼敬,文武官员至此必须下马、下轿,就以此牌楼作为界牌。
紧靠石栏外侧,即今天的东西便门旁原东西各有一通《下马石碑》,上用满、汉、蒙等文字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这是封建礼教的产物,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西岳庙的下马石制作精美,上有盖、下有座,中间为长方形石条,显示了西岳庙的皇家等级地位。除皇宫及皇家寺庙外,功名显赫的官宦人家门前,受皇帝诏命,也立有下马石。当然能受此殊荣的并不多见。
好了,现在让我把西岳庙的概况为大家介绍一下。西岳庙始建于西汉,是汉武帝为祭祖华山神而建,当时称“集灵宫”。西岳庙面向华山,背依渭水,一直都是历朝、历代祭祖西岳华山神的主场所,整个庙宇仿北京故宫模式而建,被美誉为“陕西故宫”。西岳庙为当今陕西现存最大的明清风格宫殿御苑式古建筑群;同时也是五岳庙中最大的庙宇,有“五岳第一庙”之称。四周城墙环绕,城墙四角各有一座黄色琉璃瓦的多檐角楼。西岳庙坐北面南,是五岳中唯一正对主峰的祭祀庙宇,北瞰黄、渭、洛三河,自然风光幽雅,人文景观荟萃。自汉武帝始,先后有唐明皇、宋真宗等100多位皇帝亲幸西岳庙来祭祖华山神,清康熙、乾隆、同治、光绪、慈禧、果亲王等或为西岳庙题匾,或为西岳庙题诗。奉旨来祭祀的大臣、地方大员更是不计其数。当然西岳庙的特殊性质也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他们留下大量的文章、祭文、诗篇、题记、游记与题跋等。千百年来,民间还流传着关于西岳庙的许多美丽的传说:如雪映宫、宝莲灯、唐玄宗昼遇金天王、老子与青牛树、水浒英雄宋江大闹西岳庙等。这些大大丰富了西岳庙的文化内涵。
西岳庙以自己独有的山岳祭祖文化、宗教神秘文化、皇家园林文化奠定了其华山人文文化的轴心地位。晚清以后西岳庙逐步走向衰落。1988年,西岳庙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了,现在大家开始参观。我们所看到的这道门是西岳庙的第一道大门灏灵门。灏有“浩大深远”之意,西岳庙的正殿为灏灵殿,这是说西岳神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它是西岳庙最南边的大门,也叫连三门,为明代所建。按照道家的说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这个大门叫连三门。门洞券砖上方有石额一方,上书“敕修西岳庙”五个大字。灏灵门东西两侧有掖门,直对午门的东西掖门,可入庙内。按封建礼教,东西掖门应为文武官员所走的门,灏灵门正门只供皇帝专享。
过了灏灵门,我们就来到了西岳庙的第一院落——瓮城。这本是大城门外的月城,具有防御性质,但在西岳庙只能算是装饰、象征性的了。我们来看 “五岳第一庙”碑,此碑由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同志所书。他在视察完西岳庙后,大为感叹并欣然题词 “五岳第一庙”。这里“第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五岳庙中其规模第一;二是所处地理位置独一无二,堪称第一。
这个门叫午门。午门在京城是官员们告老还乡与皇帝告别的地方,在我们西岳庙只是象征性的仿皇宫建筑,以示其等级较高。通过午门的御道,过去专供帝王行走,两侧为宾道,供其他人员行走。午门上的这座宏伟的建筑叫“五凤楼 ”,始建于明,毁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的回汉纠纷。这是一组仿北京故宫砖石城门建筑。整体建筑气势宏伟。因其 “去地百丈,在天半空,五风翘翼者也”,故得其名——五凤楼。现建筑为1999年至2000 年依原貌所复修的。在城墙东西两侧有上、下城的马道,可以登城。
穿过午门,我们就到了西岳庙的第二座院落。这个院落昔日碑刻众多,曾有“小碑林”之美称。虽然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不多,但在西边却有一通很有名的残碑,那就是 《西岳华山铭稗》,俗称“五岳石”。因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文、书碑,故也称之为御碑。这个碑原有碑楼加护,毁于唐末。
现在大家来看棂星门。棂星门是一组非常完整的明清建筑,棂星门的整体建筑,规模宏大,色彩绚丽。特别是斗拱。滩棺部的龙头,都显示了西岳庙的等级——全是宫廷样式,也体现了历代皇帝对西岳神的尊重程度。棂星门主体为三间高大韵木结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门楼,每间由四根粗大的石柱支撑,仿明清故宫宫门式。在密布的如意斗拱中,现在大家数一数中间这间门楼的出昂中共有多少龙头?对了,出昂中隐有九条雕刻精妙的龙头,九龙朝向各不相同,七条正出,两条斜出,象征着从不同方向为西岳庙守卫着大门,这就是当地老百姓俗你的“九龙口”。九龙中只有七条龙口是全张开的,另两条是半张开的。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在封建礼制中最高的等级就是所谓的“九五之尊”,九为阳数之最,是至尊无上的,只能出现在皇家庙宇中。这儿已经用到九,体现了西岳庙是皇家祭祖庙宇,但祭祖的最高等级几乎都在京城内,像天坛、地坛、太庙、社棱坛等。西岳庙为中祀庙宇,不能僭越等级。因此,我们看到有两条龙口是半张开的,它们不能全张开也不敢全张开。门钉也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表现之一,按清《工程工部作法则例》,关于宫廷门钉的使用数目有9路、7路、5路三种规定,均为阳数,因为9为阳数之极,故9行9列等级最高。棂星门的门钉比起九行九列的“九九八十一”来恰好少两行,低一个等级。棂星门得名于灵星,也称天田星,过去古人祭祖它以求五谷丰登,后来因为孔子又被称为“文曲星”,所以孔庙之门也以此为名。在西岳庙又因此门形似窗根,就称“棂星门”。
大家注意到我们眼前的这些古柏了吗?它们可都有千余年了。谁能告诉我这些柏树与我们日常所见的柏树有什么不同?对了,这些柏树的身子都是扭曲、盘旋的,像盘旋百上的盘龙,所以这种柏树俗称“龙柏”,过去为皇家园林、庙宇、坟茔等场所专有,一般的建筑场所是不允许种植的,它们只能出现在皇家所使用的场所。
请大家回头看看这座石牌楼,它是明代万历年间所建,距今已有400多年,为庙内现存3座石牌楼中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整个牌楼为仿木结构建造而成,各部位均用石梁、石柱、石枋等组合而成。牌楼共有三层,层层收进,像这样雕刻如此精致、内容如此丰富的石牌楼在我国北方的确罕见。
好了,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东西两边的房子吧,它们各为10间。那东边的叫冥王殿,原供奉十殿阎罗,又称阎罗殿、阎王殿。阎罗是佛教地狱王的意思;另外还有认罪服法、不再作恶之意,一般在庙宇中起驱邪、护法、惩恶的作用。西边的叫灵官殿,塑有赤发灵官等像。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东边这通高碑——《昭示岳镇海渎碑》。此碑碑文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障所颁布的一道诏书,对天下享受祭祀之诸神重新做了规定:恢复诸神自然名称;去其历代叠封官号;明确岳镇河渎、各处城隍、忠臣烈士等为祭祀对象;确立了“天下神祠无功与民不应祀典”的祭祖原则。碑文具体列出了六大类值得祭祀的神灵。这样一来享受香火的神少了,广大百姓的香火钱也大大减轻了;二来去掉了以前历代帝王为诸神所加封的人间官号;三来意味着改朝换代,神灵作为统治阶级统治百姓的有力工具,新的统治者凭借神灵为了更好地统治天下,也必须重新分封天下诸神。因此,此碑又被人们俗称为“封神榜”。
来,诸位请随我一起进这间房子,这就是我们西岳庙的镇馆之宝——《西岳华山神庙之碑》。此碑于公元567年立,是目前西岳庙内最古老最完整的一通千年古碑——距今已有1400多年,早在唐时已被唐人视为珍品收藏于西岳庙内,现为国家级珍贵文物,被列为中国禁拓名碑之一,是今天西岳庙的镇庙之宝。此碑记载了西魏文帝大统七年(541年)整修西岳庙、植立青松一事。该碑书法俊丽,虽是隶书却兼有篆势与楷法,反映了隶书楷化的过程。碑左为唐颜真卿公元758年游华岳庙题记,尽显端庄雄伟、气势开张的颜体风,是颜氏书法成熟期之佳作,誉为 “颜帖之冠”。碑右为唐贾竦游华岳庙五言十八韵长诗。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将其列为中华书法艺术名碑,正式进人国宝行列,它是当今全国范围内保存完好的三通北周碑之一。因其立于北周时期,我们常简称它为 “北周碑”;其碑文文辞华美,极力赞颂西岳华山,因而又有 “华岳颂”之美称。
石经幢本是佛教的东西,在道教气味浓厚的这里看到它,大家觉得是不是很奇怪?经幢上刻的不是经文却是题名纪事,应该在石碑上写的东西却写在了经幢上,大家觉得是不是又有点奇怪了?但是这确实是一个经幢——太华山记石幢。此幢刻载了明嘉靖时有 “汉代两司马,吾代一攀龙”之美誉的大文豪李攀龙撰写的《太华山记》。同时代的郭宗昌书丹并刻石。两商为清代康熙年间华阴县令董盛柞作跋书写。“太华山记”文笔生动流畅,书丹神似《曹全碑》,刻工 “星流电转”,跋文情真意切,因“记美、书美、刻美、跋美”而被称为“四美幢”。大家对 “夫子”肯定是非常熟悉了,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孔子、孔老二呗!我不能说你全错,但也没全说对。我们这儿的是关西夫子,确切地说指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知先生”,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孔子。孔子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关(指古代的函谷关)东夫子。为了解开这个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通《关西夫子碑》吧。大殿内安置着 “西岳华山之神”祭牌和香案,内悬清同治帝 “瑞凝仙掌”、光绪帝 “金天昭瑞”、慈禧皇太后 “仙掌凌云”诸匾。藻井纹饰为 “八卦仙鹤衔桃朝阳图案”。
大家猜猜这座房里有什么?房子的大名应该刊御书楼。始建于1777年,内置清乾隆御笔 “岳莲灵澍”横卧碑,就连西安碑林也没有比它更大的了,它是陕西现存最大的横卧碑。此处的岳,指西岳华山;莲,是说华山远望像莲花;灵,指神灵灵验;洒,及时雨之意。碑阴《恳圣颁愿碑》,记载陕西巡抚毕沅上山祈雨昭应经过及恳圣颁愿的原委。我们可以看出,此碑的来历与祈雨有关: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陕西大早,时任陕西巡抚的毕沅奉旨上山祈雨,果然灵验。甘雨连降三天,陕西旱情全面解除并惠及周边省份。毕沉奏请乾隆赐书以昭岳神的降雨之功,乾隆应允并欣然赐书“岳莲灵澍”。
我们现在来到了西岳庙的制高点万寿阁的平台上,由这儿人室可直登万寿阁顶。在大家登临万寿阁前,我先给大家讲讲万寿阁的来历。显然,万寿阁与“寿”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在道家看来愈高的地方愈与天接近、愈与神相通,道教徒们把自己终生追求的梦想:“长生不老、成仙得道,”用建筑物的形式含蓄间接地表达出来。就拿西岳庙来说,它整体建筑布局从前至后一步步升高,到此为最高。在道家看来这是一步步修炼,修炼到家后便可成仙。换句话说,道教徒在此可以长生不老、可以升天成仙,当然作为普通人来说就是万寿了。
现在我想问一问我们当中有没有人登过长城?哦,没有登过的也不要紧,在这儿我们也可以领略“长城”的风光。从游岳坊的两侧可通同西岳庙的城墙。当您漫步在这个城墙上时,您真的可以找到“我到了长城上的感觉”。我们西岳庙的城墙为明初所建,整体呈长方形。城墙高8米多,均由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的特制城砖砌成,为内外双砖包砌。其中外城墙就是我们大家现在所走的城墙,东西宽225米,南北长525米,周长 1825米。为防御性设施,可以有效地防御敌人弓箭等远程武器。城基用三合土夯筑而成,非常坚硬,上铺20厘米厚的石条,城墙内外两侧均有夯筑护坡。我们这个城墙使得西岳庙显得更为雄伟壮丽。
顺着这个马道走下去我们就来到了西岳庙的东道院,三圣母殿就坐落在这儿,占地4000平方米。爬过华山的人如果到过西峰的话,大多会知道三圣母这个神的。《宝莲灯》故事中的刘玺哭庙就发生在西岳庙。
第四篇:浙江岳庙导游词
岳庙是历代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场所。岳飞是南宋初抗击金兵的主要将领,但被秦桧、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罪名诬陷为反叛朝廷,陷害至死。岳飞遇害前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冒着生命危险,背负岳飞遗体,越过城墙,草草地葬于九曲丛祠旁。2l年后宋孝宗下令给岳飞昭雪,并以五百贯高价悬赏求索岳飞遗体,用隆重的仪式迁葬于栖霞岭下,就是现在岳坟的所在地。嘉泰四年(1204年)即岳飞死后63年朝廷追封为鄂王。
游人进岳庙参观,头门是一座二层重檐建筑,巍峨庄严,继而是一个天井院落,中间是一条青石铺成的甬道,两旁古木参天。正殿重檐中间悬着一块“心昭天日”横匾,是叶剑英的手笔。大殿正中是彩色岳飞塑象,身着紫色蟒袍,臂露金甲,显示了武将的英雄气概。岳飞生前是无资格穿蟒袍的,因后封鄂王,所以身着蟒袍。殿两面壁上是明代莆人洪珠写的“尽忠报国”四个大字。座像上面悬着一块“还我河山”的横匾,是岳飞手迹,左右两边各悬一块“碧血丹心”与“浩气长存”横匾,是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已故西泠印社社长沙孟海写的,正殿后面两旁是岳母刺字等巨幅壁画,展示了岳飞保卫国家的英雄业迹。
正殿西面有一组庭园,入口处有精忠柏亭,内有枯柏8段,传说这棵柏树原在大理寺**亭边上,岳飞遇害后树就枯死了,后来就移放在岳坟边上,称为精忠柏。现经鉴定,此枯柏并非南宋古柏,而是属于松柏科的植物化石,其历史有一亿二千万年以上了。入庭园,南北各有一条碑廊,北面碑廊陈列的是岳飞的诗词、奏札等手迹,南面是历代修庙的记录以及历代名人凭吊岳飞的诗词。庭园中间有一石桥名精忠桥;过精忠桥便是墓阙,造型古朴,是1978年重修时按南宋的建筑风格造的。墓阙边上有一口井名忠泉。进墓阙重门就是岳飞墓园,墓道两侧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石俑三对正中便是岳飞墓,墓碑上刻着“宋岳鄂王墓”,左边是岳云墓,墓碑上刻着“宋继忠侯岳云墓”,两墓保持宋代的式样。墓前一对望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墓阙后面两侧跪着今4个铸铁像,供人唾骂,遗臭万年。墓阙后重门旁有对联一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奸臣”。墓园一侧,另有一组庭园,现已成岳飞纪念馆,供游人瞻仰。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陕西华阴县西岳庙导游词
陕西华阴县西岳庙导游词
陕西华阴县西岳庙导游词
各位游客: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西岳庙的门前区。这个就是西岳庙的影壁,俗称照壁,古代用以纪事。官方把它作为宫苑、庙宇的装饰物;民间则作为避魔、驱邪之用。今天在其他的地方,我们还常可以看到在一些家庭院落的正门前有砌影壁的现象。显然,对西岳庙来说,它不仅是装饰,更是等级的象征。在影壁的两侧原有铁旗杆一对。铁旗杆一般设于皇宫门前的广场或瓮城两侧,主要用于出兵的祭祀仪式。在古代出兵打仗前必须进行祭祀仪式,祭旗告天求得神的支持、保佑,以期出师大吉,战无不胜。
大家看,由影壁、西岳庙的大前门、东西两侧的石栏杆是不是围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加上我们脚下的这条由石条铺成的道路,像不像中国象棋的棋盘?对了,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空间,也就有了“棋盘街”的美称。透过石栏我们向东西两边望去,是不是可以看到那里有一些好像是什么建筑物的遗址,对了。在那两处原有高大的木牌楼。牌楼也叫牌坊,本来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种纪念性建筑,始于汉代,明清时遍布全国城乡。牌楼的规制因间数、楼数的不同变化很大。它没有正反面之分,从任何角度看都是完整的。它们大多用在儒教建筑和祠庙建筑前。可惜牌楼现已不存。据说它们是西岳庙的两块界牌,因西岳庙属中祀庙宇,皇帝有时也来亲自祭祖,又是皇帝驻跸之所,出于对皇帝和岳神的礼敬,文武官员至此必须下马、下轿,就以此牌楼作为界牌。
紧靠石栏外侧,即今天的东西便门旁原东西各有一通《下马石碑》,上用满、汉、蒙等文字刻着“官员人等至此下马”。这是封建礼教的产物,也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西岳庙的下马石制作精美,上有盖、下有座,中间为长方形石条,显示了西岳庙的皇家等级地位。除皇宫及皇家寺庙外,功名显赫的官宦人家门前,受皇帝诏命,也立有下马石。当然能受此殊荣的并不多见。
好了,现在让我把西岳庙的概况为大家介绍一下。西岳庙始建于西汉,是汉武帝为祭祖华山神而建,当时称“集灵宫”。西岳庙面向华山,背依渭水,一直都是历朝、历代祭祖西岳华山神的主场所,整个庙宇仿北京故宫模式而建,被美誉为“陕西故宫”。西岳庙为当今陕西现存最大的明清风格宫殿御苑式古建筑群;同时也是五岳庙中最大的庙宇,有“五岳第一庙”之称。四周城墙环绕,城墙四角各有一座黄色琉璃瓦的多檐角楼。西岳庙坐北面南,是五岳中唯一正对主峰的祭祀庙宇,北瞰黄、渭、洛三河,自然风光幽雅,人文景观荟萃。自汉武帝始,先后有唐明皇、宋真宗等100多位皇帝亲幸西岳庙来祭祖华山神,清康熙、乾隆、同治、光绪、慈禧、果亲王等或为西岳庙题匾,或为西岳庙题诗。奉旨来祭祀的大臣、地方大员更是不计其数。当然西岳庙的特殊性质也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他们留下大量的文章、祭文、诗篇、题记、游记与题跋等。千百年来,民间还流传着关于西岳庙的许多美丽的传说:如雪映宫、宝莲灯、唐玄宗昼遇金天王、老子与青牛树、水浒英雄宋江大闹西岳庙等。这些大大丰富了西岳庙的文化内涵。
西岳庙以自己独有的山岳祭祖文化、宗教神秘文化、皇家园林文化奠定了其华山人文文化的轴心地位。晚清以后西岳庙逐步走向衰落。1988年,西岳庙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好了,现在大家开始参观。我们所看到的这道门是西岳庙的第一道大门灏灵门。灏有“浩大深远”之意,西岳庙的正殿为灏灵殿,这是说西岳神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它是西岳庙最南边的大门,也叫连三门,为明代所建。按照道家的说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这个大门叫连三门。门洞券砖上方有石额一方,上书“敕修西岳庙”五个大字。灏灵门东西两侧有掖门,直对午门的东西掖门,可入庙内。按封建礼教,东西掖门应为文武官员所走的门,灏灵门正门只供皇帝专享。
过了灏灵门,我们就来到了西岳庙的第一院落——瓮城。这本是大城门外的月城,具有防御性质,但在西岳庙只能算是装饰、象征性的了。我们来看 “五岳第一庙”碑,此碑由原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同志所书。他在视察完西岳庙后,大为感叹并欣然题词 “五岳第一庙”。这里“第一”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五岳庙中其规模第一;二是所处地理位置独一无二,堪称第一。
这个门叫午门。午门在京城是官员们告老还乡与皇帝告别的地方,在我们西岳庙只是象征性的仿皇宫建筑,以示其等级较高。通过午门的御道,过去专供帝王行走,两侧为宾道,供其他人员行走。午门上的这座宏伟的建筑叫“五凤楼”,始建于明,毁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的回汉纠纷。这是一组仿北京故宫砖石城门建筑。整体建筑气势宏伟。因其 “去地百丈,在天半空,五风翘翼者也”,故得其名——五凤楼。现建筑为1999年至2000 年依原貌所复修的。在城墙东西两侧有上、下城的马道,可以登城。
穿过午门,我们就到了西岳庙的第二座院落。这个院落昔日碑刻众多,曾有“小碑林”之美称。虽然我们今天能看到的不多,但在西边却有一通很有名的残碑,那就是 《西岳华山铭稗》,俗称“五岳石”。因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撰文、书碑,故也称之为御碑。这个碑原有碑楼加护,毁于唐末。
现在大家来看棂星门。棂星门是一组非常完整的明清建筑,棂星门的整体建筑,规模宏大,色彩绚丽。特别是斗拱。滩棺部的龙头,都显示了西岳庙的等级——全是宫廷样式,也体现了历代皇帝对西岳神的尊重程度。棂星门主体为三间高大韵木结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门楼,每间由四根粗大的石柱支撑,仿明清故宫宫门式。在密布的如意斗拱中,现在大家数一数中间这间门楼的出昂中共有多少龙头?对了,出昂中隐有九条雕刻精妙的龙头,九龙朝向各不相同,七条正出,两条斜出,象征着从不同方向为西岳庙守卫着大门,这就是当地老百姓俗你的“九龙口”。九龙中只有七条龙口是全张开的,另两条是半张开的。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在封建礼制中最高的等级就是所谓的“九五之尊”,九为阳数之最,是至尊无上的,只能出现在皇家庙宇中。这儿已经用到九,体现了西岳庙是皇家祭祖庙宇,但祭祖的最高等级几乎都在京城内,像天坛、地坛、太庙、社棱坛等。西岳庙为中祀庙宇,不能僭越等级。因此,我们看到有两条龙口是半张开的,它们不能全张开也不敢全张开。门钉也是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表现之一,按清《工程工部作法则例》,关于宫廷门钉的使用数目有9路、7路、5路三种规定,均为阳数,因为9为阳数之极,故9行9列等级最高。棂星门的门钉比起九行九列的“九九八十一”来恰好少两行,低一个等级。棂星门得名于灵星,也称天田星,过去古人祭祖它以求五谷丰登,后来因为孔子又被称为“文曲星”,所以孔庙之门也以此为名。在西岳庙又因此门形似窗根,就称“棂星门”。
大家注意到我们眼前的这些古柏了吗?它们可都有千余年了。谁能告诉我这些柏树与我们日常所见的柏树有什么不同?对了,这些柏树的身子都是扭曲、盘旋的,像盘旋百上的盘龙,所以这种柏树俗称“龙柏”,过去为皇家园林、庙宇、坟茔等场所专有,一般的建筑场所是不允许种植的,它们只能出现在皇家所使用的场所。
请大家回头看看这座石牌楼,它是明代万历年间所建,距今已有400多年,为庙内现存3座石牌楼中保存最完整、级别最高、内容最丰富的一座。整个牌楼为仿木结构建造而成,各部位均用石梁、石柱、石枋等组合而成。牌楼共有三层,层层收进,像这样雕刻如此精致、内容如此丰富的石牌楼在我国北方的确罕见。
好了,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东西两边的房子吧,它们各为10间。那东边的叫冥王殿,原供奉十殿阎罗,又称阎罗殿、阎王殿。阎罗是佛教地狱王的意思;另外还有认罪服法、不再作恶之意,一般在庙宇中起驱邪、护法、惩恶的作用。西边的叫灵官殿,塑有赤发灵官等像。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东边这通高碑——《昭示岳镇海渎碑》。此碑碑文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障所颁布的一道诏书,对天下享受祭祀之诸神重新做了规定:恢复诸神自然名称;去其历代叠封官号;明确岳镇河渎、各处城隍、忠臣烈士等为祭祀对象;确立了“天下神祠无功与民不应祀典”的祭祖原则。碑文具体列出了六大类值得祭祀的神灵。这样一来享受香火的神少了,广大百姓的香火钱也大大减轻了;二来去掉了以前历代帝王为诸神所加封的人间官号;三来意味着改朝换代,神灵作为统治阶级统治百姓的有力工具,新的统治者凭借神灵为了更好地统治天下,也必须重新分封天下诸神。因此,此碑又被人们俗称为“封神榜”。
来,诸位请随我一起进这间房子,这就是我们西岳庙的镇馆之宝——《西岳华山神庙之碑》。此碑于公元567年立,是目前西岳庙内最古老最完整的一通千年古碑——距今已有1400多年,早在唐时已被唐人视为珍品收藏于西岳庙内,现为国家级珍贵文物,被列为中国禁拓名碑之一,是今天西岳庙的镇庙之宝。此碑记载了西魏文帝大统七年(541年)整修西岳庙、植立青松一事。该碑书法俊丽,虽是隶书却兼有篆势与楷法,反映了隶书楷化的过程。碑左为唐颜真卿公元758年游华岳庙题记,尽显端庄雄伟、气势开张的颜体风,是颜氏书法成熟期之佳作,誉为 “颜帖之冠”。碑右为唐贾竦游华岳庙五言十八韵长诗。目前,国家文物局已将其列为中华书法艺术名碑,正式进人国宝行列,它是当今全国范围内保存完好的三通北周碑之一。因其立于北周时期,我们常简称它为 “北周碑”;其碑文文辞华美,极力赞颂西岳华山,因而又有 “华岳颂”之美称。
石经幢本是佛教的东西,在道教气味浓厚的这里看到它,大家觉得是不是很奇怪?经幢上刻的不是经文却是题名纪事,应该在石碑上写的东西却写在了经幢上,大家觉得是不是又有点奇怪了?但是这确实是一个经幢——太华山记石幢。此幢刻载了明嘉靖时有 “汉代两司马,吾代一攀龙”之美誉的大文豪李攀龙撰写的《太华山记》。同时代的郭宗昌书丹并刻石。两商为清代康熙年间华阴县令董盛柞作跋书写。“太华山记”文笔生动流畅,书丹神似《曹全碑》,刻工 “星流电转”,跋文情真意切,因“记美、书美、刻美、跋美”而被称为“四美幢”。大家对 “夫子”肯定是非常熟悉了,或许有人会说:不就是孔子、孔老二呗!我不能说你全错,但也没全说对。我们这儿的是关西夫子,确切地说指的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四知先生”,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孔子。孔子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关(指古代的函谷关)东夫子。为了解开这个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通《关西夫子碑》吧。大殿内安置着 “西岳华山之神”祭牌和香案,内悬清同治帝 “瑞凝仙掌”、光绪帝 “金天昭瑞”、慈禧皇太后 “仙掌凌云”诸匾。藻井纹饰为 “八卦仙鹤衔桃朝阳图案”。
大家猜猜这座房里有什么?房子的大名应该刊御书楼。始建于1777年,内置清乾隆御笔 “岳莲灵澍”横卧碑,就连西安碑林也没有比它更大的了,它是陕西现存最大的横卧碑。此处的岳,指西岳华山;莲,是说华山远望像莲花;灵,指神灵灵验;洒,及时雨之意。碑阴《恳圣颁愿碑》,记载陕西巡抚毕沅上山祈雨昭应经过及恳圣颁愿的原委。我们可以看出,此碑的来历与祈雨有关: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陕西大早,时任陕西巡抚的毕沅奉旨上山祈雨,果然灵验。甘雨连降三天,陕西旱情全面解除并惠及周边省份。毕沉奏请乾隆赐书以昭岳神的降雨之功,乾隆应允并欣然赐书“岳莲灵澍”。
我们现在来到了西岳庙的制高点万寿阁的平台上,由这儿人室可直登万寿阁顶。在大家登临万寿阁前,我先给大家讲讲万寿阁的来历。显然,万寿阁与“寿”有着不解之缘。因为在道家看来愈高的地方愈与天接近、愈与神相通,道教徒们把自己终生追求的梦想:“长生不老、成仙得道,”用建筑物的形式含蓄间接地表达出来。就拿西岳庙来说,它整体建筑布局从前至后一步步升高,到此为最高。在道家看来这是一步步修炼,修炼到家后便可成仙。换句话说,道教徒在此可以长生不老、可以升天成仙,当然作为普通人来说就是万寿了。
现在我想问一问我们当中有没有人登过长城?哦,没有登过的也不要紧,在这儿我们也可以领略“长城”的风光。从游岳坊的两侧可通同西岳庙的城墙。当您漫步在这个城墙上时,您真的可以找到“我到了长城上的感觉”。我们西岳庙的城墙为明初所建,整体呈长方形。城墙高8米多,均由长40厘米、宽20厘米、厚10厘米的特制城砖砌成,为内外双砖包砌。其中外城墙就是我们大家现在所走的城墙,东西宽225米,南北长525米,周长1825米。为防御性设施,可以有效地防御敌人弓箭等远程武器。城基用三合土夯筑而成,非常坚硬,上铺20厘米厚的石条,城墙内外两侧均有夯筑护坡。我们这个城墙使得西岳庙显得更为雄伟壮丽。
顺着这个马道走下去我们就来到了西岳庙的东道院,三圣母殿就坐落在这儿,占地4000平方米。爬过华山的人如果到过西峰的话,大多会知道三圣母这个神的。《宝莲灯》故事中的刘玺哭庙就发生在西岳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