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周庄导游词
周庄就是一幅美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画。周庄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文化蕴涵。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苏州周庄导游词范文,欢迎阅读。
苏州周庄导游词范文
1以前,常在电视上看到周庄的景色,另我心驰神往,今天我终于来到了天下第一水乡――周庄。据说周庄以前的名字叫做贞丰里,后来是在在北宋元佑时期,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田地里200亩都捐赠给全福寺,百姓都十分感激他,才将这片田地改名为“周庄”的。
周庄里的景色十分迷人,那儿的房子都是古色古香的,我为它能保存得那么完好而惊奇。墙是洁白的,瓦是乌黑的,黑白分明,从中又透出另一种美,那儿河流四通八达,河上来来往往的小木船,和不可缺少的古老的石桥,构成了恬静、平和、轻松与自然的景象,人们都悠然自得尽情的享受生活,仿佛成了一个世外桃源。真是名不虚传呀!
我们穿过古牌楼,来到了周庄博物馆。馆中有周庄里上下五千年的珍贵文物,如:镇北太师淀良渚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等。接着,我们一面欣赏美丽的风景一面往前走。不一会,我们就不知不觉地走到了着名的双桥,听说双桥又被当地人称做钥匙桥,是由一座石拱造型的世德桥和一座石梁造型的永安桥组成的,所以又称为双桥。我坐在桥上,看着来来往往的木船,又别有一番风味,阵阵吹来的凉风,轻轻的拂过,令人心旷神怡……
坐船来欣赏两岸的风景是我觉得应该最好选择了吧,正巧我们看见在一个临河的小木屋旁有许多木船,于是我们就前去看个究竟,那里果然是租船的小店,可是租一艘船要80元,我们才3个人,还是凑够8个人比较划算,于是我们便等着其他来坐船游玩的游客,不一会儿,来了两个香港人,和两个以色列人,经过商量我们一拍即合,立刻就上了船。在船上有一点晃悠,就像坐在摇摆椅上,还挺舒服的哩,我们个个也都是兴高采烈,妈妈还学着电视上唱起了山歌哩!听罢,两个以色列人排着手也唱起了他们国家的歌,虽然我听不懂,但是看得出,他们一定也很开心。一面唱歌一面看风景是不是又会有另一种感觉呢?俗话说的:“船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天下第一水乡――周庄,真是名不虚传,令我大开眼界。
苏州周庄导游词范文
2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周庄游览。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相信大家都忍不住想进去瞧瞧了吧!先别着急,在我们进入古镇主要景点之前,我先把周庄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周庄地处苏州昆山市、吴江市、上海的青浦县三县市交界之处,东面不远就是有名的淀山湖,从这里乘汽车到上海的大观园只需要十几分钟。所以有人说:“周庄是淀山湖畔的一颗明珠。”
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以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清澄的河水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成为一片极有诱惑力的旅游胜地。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台湾经纬杂志盛赞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还有不少人在游览了周庄之后,这样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大家为周庄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为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觉得周庄是无法重造的美丽水乡。
苏州周庄导游词范文
3“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是多么希望能到这两处旅游呀!学校组织的一次旅游活动,让我有幸领略了江南周庄美丽的小桥流水人家。
星期六的清晨,第一道曙光冲破云层,唤醒了我们。我们一反常态,麻利地穿衣洗漱。爸爸提着包,背着相机,我们便去金三角乘车。在一阵汽笛声中,一号车满载游客向周庄进发了。
漫长的五六个小时在大家焦急的心情中一秒秒过去了,我们终于到达了昆山。在驶向周庄的路上,导游向我们介绍道:“周庄,它是江南第一水乡,还跟传说中的沈万山有关……”导游绘声绘色地讲,我们全神贯注地听,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周庄。我们下了车,随导游走。导游先带我们去看双桥胜景。刚一到,我的目光就被吸引住了:两座石拱桥安祥地躺在碧玉般翠玉无暇的小河上,不过,两座桥形成了一个直角。导游还跟我们说了画家陈逸飞与双桥的故事。我们走过其中一座人,向张厅走去。
坚实的石柱,细腻精良的雕饰,仍不难看出张厅昔日的风采。大厅里宽敞明亮,厅堂里陈列着红木家具,张灯结彩。墙上还有一幅对联,引人注目,上联是“桥从门前进”,下联是“船从家中过”。大厅一侧,有一条幽深的陪弄,陪弄里光线昏暗,乍一看,没有尽头。左边的墙上点着几盏油灯,更有一种庭院深深的感觉。沿着陪弄走出去。转几个弯,我们来到了闲静素洁的后花园。后花园周围,一群粉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簇拥着花园。翠竹摇曵,鲜花斗妍,草儿点缀着一条迂回的小径。还有一块太湖石,玲珑剔透,洁白如雪,它被人们称为玉燕锋。八面玲珑的玉燕锋为小巧的花园添了几分灵秀之气。张厅安谧温馨的水镇情趣,唤醒了大家的怀旧意识。历经五百多年沧桑,它气派依旧,给我印向最深的,还是喧哗街市中的那份独有的宁静和典雅。
参观了张厅,我们又走进了沈厅。沈厅的大堂上有一方牌匾,三个苍尽有力的大字映入眼帘:松茂堂。这三个字是清末状元张謇所书。厅里梁柱粗大,刻有飞鹤、蟒龙等许多的花饰。砖雕门楼上刻的人物线条流畅、栩栩如生。真可以与网师园中的门楼相媲美。在沈厅中,还有一座沈万山的坐像。它面前摆着金光闪闪的聚宝盆,惟妙惟肖。
我们又来到了一座石桥上。石桥下涓涓细流,石桥上蓝天悠悠,岸边杨柳依依,水面上,画舫底轻柔地与水面擦肩而过,长长的河水一直流向远方。真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这与沈厅的富丽堂皇和张厅的宁静典雅截然不同,就像飘行在水上,隐约听到飘忽水上的姑苏民歌。
周庄的美景在我心中徜徉。抱着这份怀念,我又参观了虎丘。虎丘的剑池、宝塔都让我流连忘返。
我又参观了留园红色的木柱,碧绿的池水,美轮美奂的太湖石。
游览了留园,我们带着美好的回忆回到了家,结束了愉快的旅程!
第二篇:苏州周庄古镇导游词
引导语:苏州的周庄古镇想必有很多人都去过,每年亦有很多人回去旅游,那么相关的导游词要怎么写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参加我们商务旅行社的周庄一日游。我是你们这次周庄之行的导游,我姓时,名岚岚。大家可以叫我时导也可以叫我岚岚。
我们今天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早上我们以游览景点为主,所以呢一会进景点之后呢请大家先跟着小朱朱参观景点,参观过程中呢我会为大家做相关的景点讲解,由于今天是星期六(天),游客比较多,容易产生拥挤,容易走丢,所以呢小朱朱在这里再次请大家务必跟紧了,吃过中饭我们就自由活动。中饭我们是定点不订餐。下面呢请大家拿出手机记一下我的手机号码。如果走丢了,不要怕只要打我的电话我会第一时间找到你们的哦,如果打不通就多打几遍。有没有谁还不清楚的啊?(回音没有)在进景点之前,我们先要去拍一张免费的大头贴,这个有什么用呢。主要用于与周庄内居民区分开来。便于检票。我前面也说过了,今天人比较多,团队也很多,所以呢请大家排队,不要拥挤。耐心的等待。如果小朱有什么照顾不周的地方就请大家见谅了。
好!下面呢,我给大家啊介绍一下我们的水乡古镇——周庄。我们今天所游览的周庄呢地处苏州昆山市、吴江市、上海的青浦县三县市交界之处,东面不远就是有名的淀山湖,从这里乘汽车到上海的大观园只需要十几分钟。所以有人说:“周庄是淀山湖畔的一颗明珠。”
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有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着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台湾经纬杂志盛赞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很多客人在游览了周庄之后,这样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大家为周庄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
周庄为什么叫周庄呢,我们顾名思义就是周家人的庄园。其实,周庄最早的时候叫贞丰里,在九百年前在该地有一位姓周的迪郎将二百亩捐出建成全福寺,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将贞丰里改称为周庄。
今天我们主要游览的景点有张厅,沈厅,双桥等等。这当中的沈厅是当时的富豪沈万三的庄园。当初沈万山利用周庄的河道与外商做外贸,从而使周庄的经济迅速发展了起来,也使自己富甲一方。沈厅为江南民居之最。沈厅是“七进五门楼”,它的七进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进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进是沈厅的第二部分,是接待宾客的地方;第五、六、七进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总之,这三部分可以用四个字来归纳:“前厅后堂”。
张厅是周庄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厅为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弟弟徐孟清的后代所建。按理说徐家建的应叫徐厅,为什么叫张厅呢?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时候,徐家衰落了,就把这座房子卖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才被改名为张厅。
周庄最有名的就属双桥了。这是为什么呢,那就要从一副话说起了,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着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走到贞丰泽国牌坊前〕这里是石牌楼,巍然矗峙在这新老镇区的交界处,是古镇周庄的象征,上面镌刻有“贞丰泽国”四个字,为着名书法家沈鹏所写。“贞丰”是指周庄的原名为贞丰里,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将两百亩庄田捐给当地的全福寺作为庙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贞丰里改为周庄。“泽国”是指四周环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下联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意思是说我们周庄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庄大道,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大家跨过石牌楼就进入古镇区了,请回头再看,这里还有一幅对联:“万顷碧波水光潋滟晴方好;百尺临云塔影横斜景亦奇。”这是着名记者冯英子题写的。横额上书“唐风孑遗”。意思是在周庄,古代优秀的民族文化、古风遗韵还能看到一些。这是着名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龄的时候用左手题写的,左下角还有他的落款呢!大家可以仔细辨认一下,是“新我左笔”四个字。这石牌楼和马路两旁飞檐翘角、黛瓦粉墙的房屋,以及高高耸立的古塔,构成了一个古建筑群,许多人都喜欢在这里留影,回头大家也可以在这里留个影。
〔边走边导游〕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汉白玉照壁,它是为纪念古镇九百周年而建立的。它艺术地勾勒出了周庄悠久的历史。抬头看去,拱桥驳岸,风火墙和蠡窗黛瓦,无不给人以浓重的历史感。
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人把它比作“威尼斯”。四条河道交叉形成“井”字型将古镇分割,形成8条街道,15座各式小桥彩虹般横跨在“井”字型的河道上,给周庄增添了风采。镇上大部分居民住宅都临港背河。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水墙门、长驳岸、河埠廊坊、穿竹石栏、水巷幽弄、深宅大院,处处显露出古朴幽雅,是中国水乡古镇风貌的“活化石”。吴冠中教授游览了周庄后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前面有一座古桥,叫太平桥,建于清代。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的江南风情画,在沈厅的展览室里,可以看到日本着名女画家桥本心泉以它为主要背景的一幅名为《周庄的某一天》的油画。
这一条古街俗称一步街,因为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过,街道两旁开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门,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递东西表示友谊,所以又称友谊街。上面还有一线天,中间是过街楼、这种建筑在大城市里是很少见的,在周庄却有许多。
〔在双桥前停下来〕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双桥,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大家看,这桥面一横一坚,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这座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这座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等一会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双桥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着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走到张厅〕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张厅,张厅是周庄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厅为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弟弟徐孟清的后代所建。按理说徐家建的应叫徐厅,为什么叫张厅呢?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时候,徐家衰落了,就把这座房子卖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才被改名为张厅。让我们到张厅的正厅去看看。这儿是张厅的正厅“玉燕堂”。玉燕堂原名怡顺堂,早先门前有两棵玉兰树,春天一到,玉兰花开放,引来了许多燕子,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繁殖后代,被张厅的主人看见了,认为燕子和玉兰树给张厅带来了勃勃生机,于是就将怡顺堂改为玉燕堂。张厅的特点是“轿从门前进,船从家中过”。大厅的东侧,有一条幽暗深长的备弄,它的作用好像是现在大宾馆里的员工通道。请随我进去。
这儿就是“船自家中过”的地方。你们别看它窄窄的,可是它能通向外面的大湖。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张厅是一户大户人家,每天要消耗许多吃的、用的、穿的,都靠小船从这里运进运出。二是封建社会,时时会打仗,主人万一遇到什么不测,就可以坐着小船从这里逃生。我想各位一定想了解一些我们周庄风俗习惯吧!这儿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周庄的“阿婆茶”。“阿婆茶”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吃过午饭后闲在家没事干,就带上自己的小孙孙和一些自家腌制的酱瓜、菜苋等聚到一块儿,泡上一杯清淡的茶,一边品尝酱瓜什么的,一边谈天说地。有机会大家也可以去品尝一下。
〔走到沈厅〕这里就是沈厅,为江南民居之最。沈厅是“七进五门楼”,它的七进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进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进是沈厅的第二部分,是接待宾客的地方;第五、六、七进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总之,这三部分可以用四个字来归纳:“前厅后堂”。好,下面我们进去看看沈厅。
这就是沈厅的第一进“水墙门”,以前水乡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船,所以这里是沈家的船码头,也是沈厅主人接送宾客的地方。
我们现在走进的沈厅的第二进“墙门楼”,又称旱墙门。是沈家办理婚丧大事、张灯结彩的地方,过路的人一看,不必进去,就知道今天沈家又有什么大事了。这里有一块沈厅的简介石碑,请大家先看一看吧!石碑旁有一段文字介绍,沈厅又名敬业堂。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就是沈厅的第三进了,叫茶厅。是船夫和轿夫喝茶的地方。因为在那时,船夫和轿夫是不能跟主人一块儿到里边去的。所以啊,这里的家具都很简陋。
我们已经来到了沈厅的第四进也就是沈厅的正厅松茂堂了。我们看这块匾上的“松茂堂”这三个字,是清末状元张謇写的。这里是沈家主人招待贵宾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家具很讲究。沈厅一共有三帮建筑风格,在这里我们都能看见。请大家抬头看,屋梁上精美的雕刻有凤凰、仙鹤等。特别是这个图案,你们一定会说这是龙吧,嘿,这回你们可错了!龙,那时候就是天子的象征,沈厅是民居,因而就只能把它称作为“蟒”。这种雕刻属于“苏帮”艺术。这一进的屋顶有两层,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下面一层,上面还有一个屋顶,这样的结构,可以起到防寒避暑的作用。我们再来看这个砖雕门楼,这是五个门楼中最宏伟的一个。上面的砖雕有《红楼梦》、《西厢记》中的情景。可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精美的砖雕都被破坏了,专家说已经很难修复,这些砖雕属于“徽帮”艺术。还有一帮是“绍帮”,那屋顶两旁的封火墙就是。松茂堂里边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照以前的规矩我们是不能随便进去的。今天我们就破一次例,进去参观一下吧!沈厅是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我们已经来到了后堂,这里是大堂楼,现在是陈列室。请大家随便参观。
这就是沈厅的第六进,小堂楼。这尊塑像就是沈万三。沈万三是元末明初人,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号称江南第一大富豪。关于沈万三的富有,民间流传着很多说法。有人说:“沈万三有一只聚宝盆,金银财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有人说:“沈万三左脚是金,右脚是银,凡是他走过的地方,都能挖到银子。”还有人说;“沈万三有点石成金的特殊本领。”这些呀,只不过是传说罢了。据专家考证:沈万三的富有有三个原因。一是靠躬耕起家的,院子里的这头牛就表明他是靠种田发财的。二是沈万三继承了人家的财产。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沈万三靠镇北边的那一条急水江和外国人做生意。他把江南一带的刺绣、丝绸卖给外国人,赚了大钱。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做外贸。沈万三的富有不仅在我们江南一带数一数二的,而且在全国也很有名气。那时候朱元璋刚做上皇帝。由于连年打仗,没有多少钱,但是他又想在南京修城墙,怎么办呢?有一个大臣提议:“让富豪来承担这笔巨款。”于是,沈万三分到了建三分之一城墙的任务。当时沈万三想借这个机会来讨好朱元璋,便很爽快地拿出了许多钱。不久城墙修好了,而且修得很漂亮,沈万三心里很高兴,于是他想缟劳一下修城墙的士兵。谁知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本来就很眼红沈万三,这么一来他就找到借口了。朱元璋把沈万三抓了起来,说:“你要和我比富,还想收买军心,要夺我江山,这怎么了得。”于是就要把沈万三判死罪。多亏了那些文武百官出面求情,沈万三才免了一死,被发配到云南充军。沈万三的家人,杀头的杀头,坐牢的坐牢,家破人亡。他的家产也全部充公了。只有一个小孙子逃了出来,沈家才留下了一条根。我们现在看到的沈厅就是沈万三的后代沈本仁在乾隆七年时建造的。而这塑像两旁的对联,上联是:甲万户起南浔周庄江南聚宝;下联是:称三秀居东宅客金陵浜东藏银。概括了沈万三的一生。
这后边是沈家吃饭的地方。我们进去看看。
这里,就是沈厅的最后一进,第七进。是沈家吃饭的地方。桌子上摆的都是一些家常小菜,这中间的主菜是沈家特有的,叫万三蹄,它还是我们周庄的特产呢!现在商店里可以买到,大家可以买一只回去合家品尝品尝。人们都说:“万三蹄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真是席上珍品。隔壁是沈家的厨房。看,这个东西曾在《正大综艺》节目中登过场。大家也来猜猜,它是派什么用场的呢!不知道吧!这是挤甘蔗汁用的。这里还有许多以前用的器具。大家可以随意看看。
接下来(愿意自己另花小门票钱的请购票)到楼上去看看。这里陈列有老爷房和小姐房。我们来看这只床,它叫千功床,它分三进有三个门帘。有许多精美的雕刻,让人看上去很复杂,而且整只床没有用一根钉子。到夏天时,天气炎热,可以把那些雕花板拆下来,里面就通风了。到了冬天,再可以装上去。那为什么叫它千功床呢?有二种说法:一说上面,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是唐代李世民手下的开国功臣,为了缅怀那些大臣,就把他们刻在床上,所以称千功床。二说上面的精美图案,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刻成,功夫太深,故称为千功床。其他的陈列物品,请大家随意看看。
这是沈厅的走马楼,所谓走马楼,就是楼道,绕着沈厅兜一圈。大家看,这儿有一块木板。我们从这里望下去,是我们刚才走过的松茂堂。平时,木板都是关着的。封建社会,女的是不能随便见客人的,所以就设计这么一个可以开、关的窗,逢到有客人来,那女的就可以掀开一条缝偷偷地看了。古代小姐就是在这里看自己的未来丈夫的。好,请大家跟我走。而这里呢,就是沈家逢年过节请戏班子唱戏的地方,这两边可以坐人。而如果能够好好装饰一下的话,那可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小舞台。到了此处,沈厅我们已参观完了。那么,沈厅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对!沈厅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是官宅,而是民居。这民居能有这么大的规模,而且保存了二百多年,这在江南一带是极罕见的。
〔出沈厅,到富安桥〕大家请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富安桥。它始建于公元1355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两次重修,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3.8米,跨度6.6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修,桥面改成花岗石,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而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覆辙,主动捐钱为乡里做好事,曾捐钱修建过富安桥。富安桥的名字,也就是表达了他富了以后祈求安康的心愿。
〔边走边导游〕各位游客,这儿还有穿竹石栏,很有特色,所以许多著名的电影导演也都喜欢在这里拍镜头,像电视剧《柳亚子》、《江南巨富沈万三》等,一些片断都是在这儿拍的。
看,这条市河以前是我们周庄的菜市场。水乡人家,买菜也是在水上进行的。每天早晨,河道上挤满了小船,船上装着鲜鱼、蔬菜等。小贩们一边摇船,一边叫卖,两岸的居民听到以后,纷纷到河埠上来买菜,有些住在楼上的人,懒得下来,就直接从楼上放下一只篮子,篮子里面放着钱,小贩只要把菜放到篮子里,这样一笔生意就成交了。
〔叶楚伧故居门前〕这里面是国民D元老叶楚伧的故居。叶楚伧小名小凤,是着名的南社诗人,他曾经担任过国民D江苏省政府秘书长,我们周庄有一段时间曾被改名为楚伧镇!
叶楚伧出生贫寒,长大后虽然做了“大官”,可仍然处处注意节约。一次他到老朋友沈仲眉家去,沈仲眉问他吃什么?他只点了一只糟烧螺蛳头肉,螺蛳在水乡是极便宜的,这也是他童年时代家里最好的菜了,他认为这菜有乡土风味,且价廉物美。吃完饭,沈家的女佣王妈给他绞上一把毛巾,而他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您老人家替我绞毛巾,真是过意不去,应该让我们年轻人给您绞毛巾才对。”王妈很受感动,她说:“这个‘叶老爷’虽然官做得大,但却没有一点官架子,真是少有的好人。”叶楚伧的作品很多,有《楚伧诗存》、《世微堂文集》等。待1946年叶楚伧在上海病逝。故居陈列了叶楚伧的生平家世、着作和有关他的照片、回忆文章。请大家进去参观一下。
〔全福讲寺〕各位游客,这里是全福讲寺,矗立在南湖园中,殿宇轩昂,飞檐高翘,欢迎四方游人。相传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边功郎舍宅为寺,在白蚬湖畔建全福寺。而历代不断扩建,梵宫重叠,楼阁峥嵘,碧水环绕,香火鼎盛,成为江南一带以经忏为主的名寺。寺内有一口巨钟,重三千斤,悬于大雄宝殿左侧。每当破晓时分,寺内有和尚撞钟,钟声宏亮,传到数十里外。人们把它当作报晓的鸡啼,闻声纷纷起床,下田耕作。久而久之,“全福晓钟”成为周庄人景中的重要一景。
昔日的全福讲寺共有五进,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殿宇雄伟轩敞。高达三丈徐的如来大佛巍然盘漆而坐,宽阔的巨佛手掌心中足可卧伏一人,这样高大的佛身,在江南一带的各大寺院中绝无仅有。据《周庄镇志》记载,如来大佛本苏州虎丘海涌峰云岩寺世尊像,清顺治五年(1648年),都督杨承祖兵驻白蚬湖边,迎于寺内,如来大佛的左右,仁立着文殊、普贤佛像,同样十分高大。两侧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清初,书法家李仙根寻访全福讲寺,见寺院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挥毫写“水中佛国”四个大字,制成匾额悬于山门之上,给全福讲寺增添了光彩。
全福讲寺九百年来香火鼎盛,成为周庄繁荣发展的一个象征。然而,这座堪与杭州灵隐寺媲美的寺院,却在50年代初期被迫改作粮库,寺内所有的佛像、经卷和珍藏不知去向,历史悠久的古寺毁于一旦,这不能不说是周庄的一大损失。
90年代后,周庄镇建造南湖园。而作为主体工程的全福讲寺,也于1995年3月18日破土动工。在经过三百个日夜的紧张施工,移址在南湖的全福讲寺,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新建的全福讲寺,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指归阁、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
山门耸峙在南湖岸边,门前湖光潋滟,水埠码头平卧碧波,而且游人和香客可以乘船进南湖沿石阶登岸,别有情趣。在进入山门,只见一座五孔石拱桥飞跨在荷花池上,桥上石栏相扶。驻足桥上,可以欣赏荷池中的红嶂翠盖,也可以回眸南湖,尽情地观看旖旎的湖景。
过拱桥,前面就是重檐复宇、气势庄严的指归阁。在此登楼,居高临下,远近的景色尽收眼底。南湖中养鱼的网箱簖栏,以铅灰色的线条,分割着万顷波光。寺院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钟楼、鼓楼矗立两侧,互为映衬,使寺院愈加气象雄伟。
第三进,即是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雄伟而不失精美。其中“佛光普照”四个大字在高达18米的屋脊间熠熠闪光。镶嵌于两边的梅、兰、竹、菊砖雕构图别致,精细秀逸。缓步进人殿堂,只见大殿中央供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铜坐像,高5米重3吨。释迦牟尼两侧,是骑跨在雄狮上的文殊和骑跨在大象上的普贤。殿后塑有飘海观音像,屹立在鳌鱼之背,衣袂飘动。大殿两旁的十八尊罗汉像,也各具神态,栩栩如生。整座大雄宝殿,神光闪耀,祥云缭绕,置身其间,足以感受到佛教文化氛围。
经台由婉蜒曲折的花廊环抱,经台中央矗立着三层宝殿,终日香烟缭绕。四周的荷花座石雕栏杆上,镌刻着吉祥云纹。经台下的池水与曲径花廊下的流水相连,有锦鳞嬉游,富有诗情画意。
大雄宝殿后,是三层高的藏经楼。殿堂宽敞,装饰精美。楼内荟萃诸多佛教文化的精品。藏经楼两侧是大斋堂和方丈室,遥相呼应。
周庄修复全福讲寺,借水布景,巧夺天工,融佛教文化、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色于一体,既为佛教文化爱好者和宗教信仰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也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出全福讲寺〕大家看对面的那座小茶楼就是三毛茶楼,它是为了纪念台湾女作家三毛而建的。1989年,三毛在烟雨朦胧之中来到了我们周庄,她看到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迷人风光,不禁感慨地说道:“啊!这不正是我魂牵梦绕的故土吗?”三毛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三毛回到台湾后还经常来信,说还要尝尝周庄的大闸蟹,很可惜她再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周庄人民为了纪念她,将这座古宅改称三毛茶楼。茶楼中除了陈列了三毛的照片、手迹、书信外,还陈列了中外大批文人学者游访周庄的照片。
〔边走边导游〕前面就是迷楼了。大家看,这儿有一座古桥,它叫“贞丰桥”。“贞丰桥”这个名字,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它是因为周庄的原名而起的。桥边的那座小楼就是有名的“迷楼”。迷楼以前是一家小酒楼,叫“德记”酒楼。它怎么会出名呢?原来清朝末年,有一些进步的文化青年成立了一个团体,叫《南社》。那时南社成员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等人都喜欢在这酒楼里喝酒吟诗,他们还以酒楼为题,写下了许多着名诗篇。后这些诗篇被编成了《迷楼集》,随即迷楼的名气也就传开了。
那“迷楼”为什么被称为“迷楼”呢?原来南社成员们在酒楼上饮酒作诗,他们觉得小酒楼的一切都非常迷人,菜很迷人,酒很迷人,周围的环境也很迷人。因此,他们就风趣地把酒楼称为“迷楼”。他们把酒楼叫作“迷楼”还有一个用意,就是转移反动派的视线。
好,我们就到迷楼里面去看看。迷楼为临河修筑的两层小楼。楼内陈列着南社成员的照片、手迹、着作和书画作品,以及当代书法家书写的《迷楼集》中的诗句。二楼的东侧,是一组人物蜡像,展现的正是“小楼暂饮夜传杯”的情景,可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迷楼向游客开放以后,接待了许多南社成员的后裔,他们热情地向迷楼提供图片资料和实物,还积极参加南社研究,小小的迷楼,引起国内外诸多人士的注目。
〔继续向前走〕这里是澄虚道院,又称“圣堂”,创建于宋元佑年间(1086~1096年),距今已有九百余年历史。明代中叶以后,道院规模日趋宏大。嘉靖年间,当地人玉壁捐资增建了仪门。清康熙二十五年,道士胡天羽化缘募捐建玉皇阁。五年后,又在阁西建造了文昌阁,清乾隆十六年,道士蒋南记在山门外建造圣帝阁,楼阁面临普庆桥,形成了前后三进的建筑群,气宇轩昂,占地1500平方米,成为吴中着名的道院之一。澄虚道院不但保存着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而且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水乡风光,也使道院的游人香客流连忘返。
各位游客,我的导游到此结束了。如果有时间,各位可以在古镇里随便走走看看。在这临别之际,让我再一次感谢大家的光临。同时,还请您把周庄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和朋友。祝大家在周庄旅游愉快,吉祥如意!
第三篇:苏州周庄导游词1000字
导语:周庄,是一座江南小镇,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是国家首批5A级景区。周庄始建于1086年(北宋元祐元年),因邑人周迪功先生捐地修全福寺而得名。春秋时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名为贞丰里。以下是小编整理苏州周庄导游词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周庄游览。
在我们进入古镇主要景点之前,我先把周庄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周庄地处苏州昆山市、吴江市、上海的青浦县三县市交界之处,东面不远就是有名的淀山湖,从这里乘汽车到上海的大观园只需要十几分钟。所以有人说:“周庄是淀山湖畔的一颗明珠。”
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以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清澄的河水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成为一片极有诱惑力的旅游胜地。着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台湾经纬杂志盛赞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还有不少人在游览了周庄之后,这样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大家为周庄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为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觉得周庄是无法重造的美丽水乡。
走到贞丰泽国牌坊前〕这里是石牌楼,巍然矗峙在这新老镇区的交界处,是古镇周庄的象征,上面镌刻有“贞丰泽国”四个字,为着名书法家沈鹏所写。“贞丰”是指周庄的原名为贞丰里,北宋元佑元年(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将两百亩庄田捐给当地的全福寺作为庙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贞丰里改为周庄。“泽国”是指四周环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下联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意思是说我们周庄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庄大道,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大家跨过石牌楼就进入古镇区了,请回头再看,这里还有一幅对联:“万顷碧波水光潋滟晴方好;百尺临云塔影横斜景亦奇。”这是着名记者冯英子题写的。横额上书“唐风孑遗”。意思是在周庄,古代优秀的民族文化、古风遗韵还能看到一些。这是着名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龄的时候用左手题写的,左下角还有他的落款呢!大家可以仔细辨认一下,是“新我左笔”四个字。这石牌楼和马路两旁飞檐翘角、黛瓦粉墙的房屋,以及高高耸立的古塔,构成了一个古建筑群,许多人都喜欢在这里留影,回头大家也可以在这里留个影。
〔边走边导游〕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汉白玉照壁,它是为纪念古镇九百周年而建立的。它艺术地勾勒出了周庄悠久的历史。抬头看去,拱桥驳岸,风火墙和蠡窗黛瓦,无不给人以浓重的历史感。
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人把它比作“威尼斯”。四条河道交叉形成“井”字型将古镇分割,形成8条街道,15座各式小桥彩虹般横跨在“井”字型的河道上,给周庄增添了风采。镇上大部分居民住宅都临港背河。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水墙门、长驳岸、河埠廊坊、穿竹石栏、水巷幽弄、深宅大院,处处显露出古朴幽雅,是中国水乡古镇风貌的“活化石”。吴冠中教授游览了周庄后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前面有一座古桥,叫太平桥,建于清代。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的江南风情画,在沈厅的展览室里,可以看到日本着名女画家桥本心泉以它为主要背景的一幅名为《周庄的某一天》的油画。
这一条古街俗称一步街,因为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过,街道两旁开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门,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递东西表示友谊,所以又称友谊街。上面还有一线天,中间是过街楼、这种建筑在大城市里是很少见的,在周庄却有许多。
〔在双桥前停下来〕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双桥,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大家看,这桥面一横一坚,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这座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这座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等一会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双桥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着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过双桥〕各位游客,大家看,我们对面的一角,有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景色,是我们周庄建筑内涵最丰富的一角。所以啊,不管是雨雪霏霏,还是赤日炎炎,喜欢画画的人都会在这里铺开画板,描绘着对岸的一景一物。我国的许多电影导演和演员,都把周庄作为最佳的外景地,先后在这里拍摄了《共和国不会忘记》、《聊斋志异》、《杨乃武与小白菜》、《济公游记》、《江南巨富沈万三》、《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数十部电影和电视剧。着名导演张艺谋说:“在周庄拍片子,很令人满意。”他追求的就是这种古宅的建
筑和幽深的水巷组成的文化氛围,这不是一时一日能制作出来的。
走到张厅〕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张厅,张厅是周庄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厅为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弟弟徐孟清的后代所建。按理说徐家建的应叫徐厅,为什么叫张厅呢?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时候,徐家衰落了,就把这座房子卖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才被改名为张厅。让我们到张厅的正厅去看看。这儿是张厅的正厅“玉燕堂”。玉燕堂原名怡顺堂,早先门前有两棵玉兰树,春天一到,玉兰花开放,引来了许多燕子,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繁殖后代,被张厅的主人看见了,认为燕子和玉兰树给张厅带来了勃勃生机,于是就将怡顺堂改为玉燕堂。张厅的特点是“轿从门前进,船从家中过”。大厅的东侧,有一条幽暗深长的备弄,它的作用好像是现在大宾馆里的员工通道。请随我进去。
这儿就是“船自家中过”的地方。你们别看它窄窄的,可是它能通向外面的大湖。它有两个作用。一是张厅是一户大户人家,每天要消耗许多吃的、用的、穿的,都靠小船从这里运进运出。二是封建社会,时时会打仗,主人万一遇到什么不测,就可以坐着小船从这里逃生。我想各位一定想了解一些我们周庄风俗习惯吧!这儿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周庄的“阿婆茶”。“阿婆茶”就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吃过午饭后闲在家没事干,就带上自己的小孙孙和一些自家腌制的酱瓜、菜苋等聚到一块儿,泡上一杯清淡的茶,一边品尝酱瓜什么的,一边谈天说地。有机会大家也可以去品尝一下。
〔出张厅,边走边讲〕各位游客,自从周庄的旅游事业发展以后,小商店日益增多,特别是旅游工艺品店,在这些商店里,有刺绣、雕刻、编织、字画、旅游食品等,繁荣了周庄的旅游市场,大家等会儿可以选购一些留作纪念。
(走到沈厅〕这里就是沈厅,为江南民居之最。沈厅是“七进五门楼”,它的七进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进是第一部分,是迎接客人的地方;第二、三、四进是沈厅的第二部分,是接待宾客的地方;第五、六、七进是第三部分,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总之,这三部分可以用四个字来归纳:“前厅后堂”。好,下面我们进去看看沈厅。
这就是沈厅的第一进“水墙门”,以前水乡的主要交通工具都是船,所以这里是沈家的船码头,也是沈厅主人接送宾客的地方。
我们现在走进的沈厅的第二进“墙门楼”,又称旱墙门。是沈家办理婚丧大事、张灯结彩的地方,过路的人一看,不必进去,就知道今天沈家又有什么大事了。这里有一块沈厅的简介石碑,请大家先看一看吧!石碑旁有一段文字介绍,沈厅又名敬业堂。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就是沈厅的第三进了,叫茶厅。是船夫和轿夫喝茶的地方。因为在那时,船夫和轿夫是不能跟主人一块儿到里边去的。所以啊,这里的家具都很简陋。
我们已经来到了沈厅的第四进也就是沈厅的正厅松茂堂了。我们看这块匾上的“松茂堂”这三个字,是清末状元张謇写的。这里是沈家主人招待贵宾的地方,所以这里的家具很讲究。沈厅一共有三帮建筑风格,在这里我们都能看见。请大家抬头看,屋梁上精美的雕刻有凤凰、仙鹤等。特别是这个图案,你们一定会说这是龙吧,嘿,这回你们可错了!龙,那时候就是天子的象征,沈厅是民居,所以就只能把它称作为“蟒”。这种雕刻属于“苏帮”艺术。这一进的屋顶有两层,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下面一层,上面还有一个屋顶,这样的结构,可以起到防寒避暑的作用。我们再来看这个砖雕门楼,这是五个门楼中最宏伟的一个。上面的砖雕有《红楼梦》、《西厢记》中的情景。可惜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些精美的砖雕都被破坏了,专家说已经很难修复,这些砖雕属于“徽帮”艺术。还有一帮是“绍帮”,那屋顶两旁的封火墙就是。松茂堂里边是沈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照以前的规矩我们是不能随便进去的。今天我们就破一次例,进去参观一下吧!沈厅是前厅后堂的建筑格局,我们已经来到了后堂,这里是大堂楼,现在是陈列室。请大家随便参观。
这就是沈厅的第六进,小堂楼。这尊塑像就是沈万三。沈万三是元末明初人,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号称江南第一大富豪。关于沈万三的富有,民间流传着很多说法。有人说:“沈万三有一只聚宝盆,金银财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也有人说:“沈万三左脚是金,右脚是银,凡是他走过的地方,都能挖到银子。”还有人说;“沈万三有点石成金的特殊本领。”这些呀,只不过是传说罢了。据专家考证:沈万三的富有有三个原因。一是靠躬耕起家的,院子里的这头牛就表明他是靠种田发财的。二是沈万三继承了人家的财产。第三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沈万三靠镇北边的那一条急水江和外国人做生意。他把江南一带的刺绣、丝绸卖给外国人,赚了大钱。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做外贸。沈万三的富有不仅在我们江南一带数一数二的,而且在全国也很有名气。那时候朱元璋刚做上皇帝。由于连年打仗,没有多少钱,但是他又想在南京修城墙,怎么办呢?有一个大臣提议:“让富豪来承担这笔巨款。”于是,沈万三分到了建三分之一城墙的任务。当时沈万三想借这个机会来讨好朱元璋,便很爽快地拿出了许多钱。不久城墙修好了,而且修得很漂亮,沈万三心里很高兴,于是他想缟劳一下修城墙的士兵。谁知这件事情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本来就很眼红沈万三,这么一来他就找到借口了。朱元璋把沈万三抓了起来,说:“你要和我比富,还想收买军心,要夺我江山,这怎么了得。”于是就要把沈万三判死罪。多亏了那些文武百官出面求情,沈万三才免了一死,被发配到云南充军。沈万三的家人,杀头的杀头,坐牢的坐牢,家破人亡。他的家产也全部充公了。只有一个小孙子逃了出来,沈家才留下了一条根。我们现在看到的沈厅就是沈万三的后代沈本仁在乾隆七年时建造的。这塑像两旁的对联,上联是:甲万户起南浔周庄江南聚宝;下联是:称三秀居东宅客金陵浜东藏银。概括了沈万三的一生。
这后边是沈家吃饭的地方。我们进去看看。
这里,就是沈厅的最后一进,第七进。是沈家吃饭的地方。桌子上摆的都是一些家常小菜,这中间的主菜是沈家特有的,叫万三蹄,它还是我们周庄的特产呢!现在商店里可以买到,大家可以买一只回去合家品尝品尝。人们都说:“万三蹄肥而不腻,酥而不烂”,真是席上珍品。隔壁是沈家的厨房。看,这个东西曾在《正大综艺》节目中登过场。大家也来猜猜,它是派什么用场的呢!不知道吧!这是挤甘蔗汁用的。这里还有许多以前用的器具。大家可以随意看看。
接下来请到楼上去看看。这里陈列有老爷房和小姐房。我们来看这只床,它叫千功床,它分三进有三个门帘。有许多精美的雕刻,让人看上去很复杂,可是整只床没有用一根钉子。到夏天时,天气炎热,可以把那些雕花板拆下来,里面就通风了。到了冬天,再可以装上去。那为什么叫它千功床呢?有二种说法:一说上面,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是唐代李世民手下的开国功臣,为了缅怀那些大臣,就把他们刻在床上,所以称千功床。二说上面的精美图案,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刻成,功夫太深,故称为千功床。其他的陈列物品,请大家随意看看。
这是沈厅的走马楼,所谓走马楼,就是楼道,绕着沈厅兜一圈。大家看,这儿有一块木板。我们从这里望下去,是我们刚才走过的松茂堂。平时,木板都是关着的。封建社会,女的是不能随便见客人的,所以就设计这么一个可以开、关的窗,逢到有客人来,女的就可以掀开一条缝偷偷地看了。古代小姐就是在这里看自己的未来丈夫的。好,请大家跟我走。这里呢,就是沈家逢年过节请戏班子唱戏的地方,这两边可以坐人。如果好好装饰一下的话,那可真是一个很不错的小舞台。到了此处,沈厅我们已参观完了。那么,沈厅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对!沈厅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是官宅,而是民居。民居能有这么大的规模,而且保存了二百多年,这在江南一带是极罕见的。
〔出沈厅,到富安桥〕大家请看,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桥叫富安桥。它始建于公元1355年,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两次重修,为单孔拱桥。桥长17.4米,宽3.8米,跨度6.6米。清咸丰五年(1855年)重修,桥面改成花岗石,东西有级梯,中间为平面,刻有浮雕图案,桥身四角有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据说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因不愿重蹈其哥哥与朱元璋作对最终被发配充军的覆辙,主动捐钱为乡里做好事,曾捐钱修建过富安桥。富安桥的名字,就是表达了他富了以后祈求安康的心愿。
〔边走边导游〕各位游客,这儿还有穿竹石栏,很有特色,所以许多电影导演也都喜欢在这里拍镜头,像电视剧《柳亚子》、《江南巨富沈万三》等,一些片断都是在这儿拍的。
看,这条市河以前是我们周庄的菜市场。水乡人家,买菜也是在水上进行的。每天早晨,河道上挤满了小船,船上装着鲜鱼、蔬菜等。小贩们一边摇船,一边叫卖,两岸的居民听到以后,纷纷到河埠上来买菜,有些住在楼上的人,懒得下来,就直接从楼上放下一只篮子,篮子里面放着钱,小贩只要把菜放到篮子里,这样一笔生意就成交了。
〔叶楚伧故居门前〕这里面是元老叶楚伧的故居。叶楚伧小名小凤,是着名的南社诗人,曾经担任过江苏省政府秘书长,我们周庄有一段时间曾被改名为楚伧镇!
叶楚伧出生贫寒,长大后虽然做了“大官”,可仍然处处注意节约。一次他到老朋友沈仲眉家去,沈仲眉问他吃什么?他只点了一只糟烧螺蛳头肉,螺蛳在水乡是极便宜的,这也是他童年时代家里最好的菜了,他认为这菜有乡土风味,且价廉物美。吃完饭,沈家的女佣王妈给他绞上一把毛巾,他连忙说:“不敢当,不敢当!您老人家替我绞毛巾,真是过意不去,应该让我们年轻人给您绞毛巾才对。”王妈很受感动,她说:“这个‘叶老爷’虽然官做得大,却没有一点官架子,真是少有的好人。”叶楚伧的作品很多,有《楚伧诗存》、《世微堂文集》等。1946年叶楚伧在上海病逝。故居陈列了叶楚伧的生平家世、着作和有关他的照片、回忆文章。请大家进去参观一下。
〔全福讲寺〕各位游客,这里是全福讲寺,矗立在南湖园中,殿宇轩昂,飞檐高翘,欢迎四方游人。相传宋元佑元年(1086年),周边功郎舍宅为寺,在白蚬湖畔建全福寺。历代不断扩建,梵宫重叠,楼阁峥嵘,碧水环绕,香火鼎盛,成为江南一带以经忏为主的名寺。寺内有一口巨钟,重三千斤,悬于大雄宝殿左侧。每当破晓时分,寺内有和尚撞钟,钟声宏亮,传到数十里外。人们把它当作报晓的鸡啼,闻声纷纷起床,下田耕作。久而久之,“全福晓钟”成为周庄人景中的重要一景。
昔日的全福讲寺共有五进,主体建筑大雄宝殿,殿宇雄伟轩敞。高达三丈徐的如来大佛巍然盘漆而坐,宽阔的巨佛手掌心中足可卧伏一人,这样高大的佛身,在江南一带的各大寺院中绝无仅有。据《周庄镇志》记载,如来大佛本苏州虎丘海涌峰云岩寺世尊像,清顺治五年(1648年),都督杨承祖兵驻白蚬湖边,迎于寺内,如来大佛的左右,仁立着文殊、普贤佛像,同样十分高大。两侧的十八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清初,书法家李仙根寻访全福讲寺,见寺院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挥毫写“水中佛国”四个大字,制成匾额悬于山门之上,给全福讲寺增添了光彩。
全福讲寺九百年来香火鼎盛,成为周庄繁荣发展的一个象征。然而,这座堪与杭州灵隐寺媲美的寺院,却在50年代初期被迫改作粮库,寺内所有的佛像、经卷和珍藏不知去向,历史悠久的古寺毁于一旦,这不能不说是周庄的一大损失。
90年代后,周庄镇建造南湖园。作为主体工程的全福讲寺,也于1995年3月18日破土动工。经过三百个日夜的紧张施工,移址在南湖的全福讲寺,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新建的全福讲寺,主要建筑包括山门、指归阁、大雄宝殿和藏经楼等。
山门耸峙在南湖岸边,门前湖光潋滟,水埠码头平卧碧波,游人和香客可以乘船进南湖沿石阶登岸,别有情趣。进入山门,只见一座五孔石拱桥飞跨在荷花池上,桥上石栏相扶。驻足桥上,可以欣赏荷池中的红嶂翠盖,也可以回眸南湖,尽情地观看旖旎的湖景。
过拱桥,前面就是重檐复宇、气势庄严的指归阁。在此登楼,居高临下,远近的景色尽收眼底。南湖中养鱼的网箱簖栏,以铅灰色的线条,分割着万顷波光。寺院内的亭台楼阁,错落有致,钟楼、鼓楼矗立两侧,互为映衬,使寺院愈加气象雄伟。
第三进,即是主体建筑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雄伟而不失精美。“佛光普照”四个大字在高达18米的屋脊间熠熠闪光。镶嵌于两边的梅、兰、竹、菊砖雕构图别致,精细秀逸。缓步进人殿堂,只见大殿中央供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铜坐像,高5米重3吨。释迦牟尼两侧,是骑跨在雄狮上的文殊和骑跨在大象上的普贤。殿后塑有飘海观音像,屹立在鳌鱼之背,衣袂飘动。大殿两旁的十八尊罗汉像,也各具神态,栩栩如生。整座大雄宝殿,神光闪耀,祥云缭绕,置身其间,足以感受到佛教文化氛围。
经台由婉蜒曲折的花廊环抱,经台中央矗立着三层宝殿,终日香烟缭绕。四周的荷花座石雕栏杆上,镌刻着吉祥云纹。经台下的池水与曲径花廊下的流水相连,有锦鳞嬉游,富有诗情画意。
大雄宝殿后,是三层高的藏经楼。殿堂宽敞,装饰精美。楼内荟萃诸多佛教文化的精品。藏经楼两侧是大斋堂和方丈室,遥相呼应。
周庄修复全福讲寺,借水布景,巧夺天工,融佛教文化、建筑艺术和园林景色于一体,既为佛教文化爱好者和宗教信仰者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场所,也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出全福讲寺〕大家看对面的那座小茶楼就是三毛茶楼,它是为了纪念台湾女作家三毛而建的。1989年,三毛在烟雨朦胧之中来到了我们周庄,她看到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迷人风光,不禁感慨地说道:“啊!这不正是我魂牵梦绕的故土吗?”三毛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三毛回到台湾后还经常来信,说还要尝尝周庄的大闸蟹,很可惜她再也没能实现这个愿望。周庄人民为了纪念她,将这座古宅改称三毛茶楼。茶楼中除了陈列了三毛的照片、手迹、书信外,还陈列了中外大批文人学者游访周庄的照片。
〔边走边导游〕前面就是迷楼了。大家看,这儿有一座古桥,它叫“贞丰桥”。“贞丰桥”这个名字,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它是因为周庄的原名而起的。桥边的那座小楼就是有名的“迷楼”。迷楼以前是一家小酒楼,叫“德记”酒楼。它怎么会出名呢?原来清朝末年,有一些进步的文化青年成立了一个团体,叫《南社》。那时南社成员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等人都喜欢在这酒楼里喝酒吟诗,他们还以酒楼为题,写下了许多着名诗篇。后这些诗篇被编成了《迷楼集》,随即迷楼的名气也就传开了。
那“迷楼”为什么被称为“迷楼”呢?原来南社成员们在酒楼上饮酒作诗,他们觉得小酒楼的一切都非常迷人,菜很迷人,酒很迷人,周围的环境也很迷人。因此,他们就风趣地把酒楼称为“迷楼”。他们把酒楼叫作“迷楼”还有一个用意,就是转移反动派的视线。
好,我们就到迷楼里面去看看。迷楼为临河修筑的两层小楼。楼内陈列着南社成员的照片、手迹、着作和书画作品,以及当代书法家书写的《迷楼集》中的诗句。二楼的东侧,是一组人物蜡像,展现的正是“小楼暂饮夜传杯”的情景,可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迷楼向游客开放以后,接待了许多南社成员的后裔,他们热情地向迷楼提供图片资料和实物,还积极参加南社研究,小小的迷楼,引起国内外诸多人士的注目。
〔继续向前走〕这里是澄虚道院,又称“圣堂”,创建于宋元佑年间(1086~1096年),距今已有九百余年历史。明代中叶以后,道院规模日趋宏大。嘉靖年间,当地人玉壁捐资增建了仪门。清康熙二十五年,道士胡天羽化缘募捐建玉皇阁。五年后,又在阁西建造了文昌阁,清乾隆十六年,道士蒋南记在山门外建造圣帝阁,楼阁面临普庆桥,形成了前后三进的建筑群,气宇轩昂,占地1500平方米,成为吴中着名的道院之一。澄虚道院不但保存着丰富的宗教文化遗产,而且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水乡风光,也使道院的游人香客流连忘返。
各位游客,我的导游到此结束了。如果有时间,各位可以在古镇里随便走走看看。在这临别之际,让我再一次感谢大家的光临。同时,还请您把周庄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和朋友。祝大家在周庄旅游愉快,吉祥如意!
延伸阅读:
Hello everyone!Welcome to zhouzhuang.Before we enter the main attraction of the ancient town, I will briefly introduce the situation of zhouzhuang.Zhouzhuang is located in kunshan city, suzhou, wujiang, Shanghai qingpu at the boundary of three counties, the east is the famous dianshan lake, not far from here by bus to Shanghai grand view garden only need ten minutes.So someone said, “zhouzhuang is a pearl on the lake of dianshan.”
Zhouzhuang, which is a jiangnan ancient town with a history of more than nine hundred years, its long tradition, simple morals, ancient buildings, clear river and legendary characters, become a very attractive tourist resort.Luo zhewen, an expert on ancient architecture, said;“Zhouzhuang is not only a treasure of jiangsu province, but also a treasure of the country.” Jingwei magazine in Taiwan is “China's first water township”.Many others visited zhouzhuang, saying, “there is paradise, there is suzhou and hangzhou, and there is a zhouzhuang in the middle.” To zhouzhuang holds so many building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admiration, to the exquisite pattern of “small bridge, flowing water, somebody else” and dazzled, for everywhere can draw, always have amorous feelings of the poem and intoxication, feel the beauty of zhouzhuang is impossible to remake water.Go once called zhenfengli zeguo arch before)this is ling floor, floor were laid on the border of the new and old township, sceneries is the symbol of zhouzhuang town, engraved with “once called zhenfengli zeguo” four word, for the famous calligrapher shenpeng wrote.“Once called zhenfengli” refers to the formerly known as zhouzhuang, once called zhenfengli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1086), of the first year of yuan on one's family name is zhou di gong lang for believe in Buddhism, the two hundred mu shoda donated to a local QuanFu temple temple as the field, people feeling their kindness, once called zhenfengli, instead zhouzhuang.“The state of ze” means the surrounding water.Fang column on a pair of couplets, top allied is “Jane hangs there two day climbing royal road”, the second line is abundant “xiangyang plum since time”, mean we the people of zhouzhuang in the tide of reform and opening to the outside are on the way, lif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rich.As you cross the stone building, you will enter the old town.Please look back.There is a couplet here.A hundred feet of cloud tower shadow is also strange.“ This was written by feng yingzi, a journalist.The volume of the book ”tang feng is left alone“.The meaning is in zhouzhuang, ancient good national culture, ancient wind rhymes still can see some.This is a famous calligrapher, fei xini, who wrote it in his left hand at the end of his old age, and in the lower left corner.You can read it carefully.It's ”new left pen“.The ling cornices newborn, tiles white wall on both sides of the building and the road house, and a towering pagoda, constitute a ancient architectural complexes, and many people like to take photos here, back you can also leave a shadow here.In front of the guide, there is a striking white marble, which is built to mark the ninth anniversary of the ancient town.It has a long history of zhouzhuang.Looking up, the arch Bridges, the fire walls and the li window daiwa, all give a strong sense of history.Zhouzhuang, which is typical of jiangnan, has been likened to ”Venice“.Four river channels formed the ”well“ type to divide the ancient town, forming eight streets, and 15 different kinds of Bridges, which span the river of the ”well“ type, which added charm to zhouzhuang.Most of the town's residents live in the harbor.Cross the street and putting the overhang ShuiGe, long water doors, revetment, river port columns, besides the you make, langfang, wear bamboo deep curtilage courtyard, everywhere show of primitive simplicity is elegant, is China's ”living fossil“ in style.After visiting zhouzhuang, professor wu guanzhong said, ”huangshan mountain is a collection of the beauty of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of China, and the beauty of China's water and countryside.“
There is an ancient bridge, called taiping bridge, built in the qing dynasty.Show in front of you is a lovely jiangnan graffiti, in the exhibition room of shen hall, you can see the Japanese famous female painter hashimoto spring from the heart to it as the main background of a painting called ”zhouzhuang one day“.This ancient street street, commonly known as step, because it is very narrow, the step can cross streets don't have to get out of the door, open a shop owner can shake hands or recursion things said friendship, say again so friendship street.There is also a line of day, in the middle is the street building, this kind of architecture is very rare in big cities, but there are many in zhouzhuang.Now, we have come to the double bridge.We can not go to visit zhouzhuang double bridge.As you can see, the bridge is a square one, and the bridge is a round one.It looks like the key used by people in ancient times, so the locals call it the ”key bridge“.The two Bridges were built in the Ming and wanli years(1573 ~ 1619).The stone arch bridge is called shide bridge, across the north and south of the river, 16 meters long, 3 meters wide and 5.9 m.The bridge is called yongan bridge, which stands at the mouth of the silver bang and is 13.3 meters, width 2.4 meters, span 3.5 meters.Shuangqiao can best reflect the charm of ancient town, and you can take photos here later.Why is shuangqiao so famous? It was the spring of 1984, when Chen yifei, a famous painter in Shanghai, came to zhouzhuang in a small boat and saw the double bridge and felt as if he had returned to his childhood in memory.So,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double bridge, a painting entitled ”memories of hometown“ was created.The oil painting, together with 37 of his works, was in armand, the chairman of occidental petroleum.Hamer's name is on display in the harmer gallery.The painting caused a great sensation at the time, and was later captured by armand.Hamera used a high price for hiding.When Mr.Hammer visited China in November of the same year, he gave it to deng xiaoping.In 1985, the painting was made by Chen yifei and became the first day cover of the United Nations.It was favored by stamp collectors and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Through the propaganda of the news media, zhouzhuang ancient town rose to fame.Chen yifei's paintings made the unsung double bridge to the world.The key bridge is not the key to the key, because it opens the door of friendship between zhouzhuang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We have a small bridge, water and other people in the corner opposite us.This kind of scenery is the most abundant part of our architectural connotation.So, whether rain or snow, or red sun, people who like to paint will spread out the drawing board here, and paint a picture on the other side.China's many film directors and actors, zhouzhuang as the best location, successively took the republic will never forget in here, ”strange stories,“ Yang Naiwu and Chinese cabbage ”, “unfortunately for travel notes”, “jiangnan super-rich shen three thousand”, “ah shake, shake to Shanghai triad” and so on dozens of films and television shows.“It's very satisfying to make a film in zhouzhuang,” said zhang yimou, a famous director.What he was after was the building of the old house
The cultural atmosphere of building and deep water lane is not something that can be made on a single day.Now, we have come to zhang hall, one of the few remaining Ming buildings in zhouzhuang, which is a key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in jiangsu province.Zhang hall was built by the descendants of xu mengqing, the younger brother of xu da, the king of the Ming dynasty.According to theory xu jijian should be called xu hall, why is it called zhang hall? It was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qing dynasty, when xu's family declined, and he sold the house to a family surnamed zhang, who was renamed zhang hall.Let's go to the main hall of zhang hall.This is the main hall of the hall.Jade YanTang formerly known as yi shun hall, there are two trees in front of the earlier magnolia trees, spring comes, magnolia flower open, attracted many swallows, reproduce the swallows nested under the eaves, was seen by zhang hall master, think the swallow and magnolia trees brought vitality to a hall, so he will yi shun tong yu YanTang instead.The characteristic of zhang hall is “the sedan goes in and the boat goes from home”.On the east side of the hall, there was a dark and significant preparation that seemed to function as an employee passageway in a large hotel.Please follow me in.This is the place where the ship has passed.You don't see it narrow, but it leads to the great lakes outside.It has two roles.One is that zhang hall is a large family, which consumes a lot of food, use and wear every day.It is carried by the boat from here.The second is the feudal society, always will fight, the host should encounter what not measure, can sit the boat to escape from here.I think you would like to know some of our customs.Here I would like to introduce our “Po tea” from zhouzhuang.“A savory tea” is some elderly lady after lunch this home have nothing to do, just bring your own grandchild and some of his pickled pickled cucumbers, food amaranth gather together, a cup of light tea, tasting the pickled cucumbers, chit chat.You can have a taste.[zhang hall, walked about] dear visitors, since the zhouzhuang's tourism development, more and more small stores, especially tourism craft store, in these shops, with embroidery, carving, weaving,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tourism, food and so on, prosperity zhouzhuang's tourism market, you can choose a moment some reserved for memorial.This is shen hall, the most popular place in jiangnan.Shen hall is “seven to five”, its seven i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he first part, is to meet the guest's place;The second, third and fourth is the second part of the hall, which is the place to receive guests;The fifth, sixth and seventh is the third part, which is the place where shen jia lives and lives.In a word, these three parts can be summed up in four words: “front hall”.Ok, let's go into the sink.This is the first “water wall gate” of shen hall, the former water town's main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is the boat, so this is the boat pier of the shenjia, also is the place where shen hall master picks up the guests.We are now entering into the second “wall gate” of shen hall, also known as the drought-wall gate.It is the place that shen jia handles marriage and bereavement, the place that zhang lamp is decorated, the person that passes the road sees, need not go in, know today shen jia again has what big affair.Here is a stone tablet of shen hall, please read it first!Beside the stone tablet, there is a text introduction, shen hall is also known as the dedication hall.In 1995, it was listed as the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of jiangsu province.This is the third entrance of the hall, called the teahouse.It's the place where the boatman and the bearers drink tea.Because at that time, the boatmen and the bearers could not go in with their master.So, the furniture here is very humble.We have come to the fourth entrance of shen hall, which is the main hall of shen hall.We look at the three words “song maotang” on this plaque, written by zhang jian, the top scholar.This is the place where the host hosts the VIP, so the furniture here is exquisite.There are three architectural styles in the hall, which we can all see here.Please look up and see the beautiful carved phoenix and crane on the beams.Especially this pattern, you will say this is a dragon, hey, you are wrong this time!Dragon, that is the symbol of heaven, shen hall is a residence, so it can only be called as “python”.This sculpture belongs to “su gang” art.There are two layers of the roof, and what we're seeing now is the lower layer, which has a roof over it, so that the structure can be used to protect against the cold.Let's look at the brick gate, the grandest of the five.The above brick carvings hav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and “the west chamber”.Unfortunately, these exquisite brick sculptures were destroyed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d experts said it was difficult to repair them, and the sculptures belonged to the art of the emblem.The other is the “shao gang”, the fire wall on both sides of the roof.It was a place where shenjia lived and lived, and we couldn't get in just as we had done.Let's break an example and go in and have a look at it.The hall is the architectural pattern of the back hall of the front hall.We have come to the back hall, which is the grand hall and now the showroom.Please feel free to visit.This is the sixth entrance of the hall, the small lobby.This statue is shen wan3.Shen wan-3 is a person of late yuan and early Ming dynasty, is a rich and legendary figure, who claims to be the richest man in jiangnan.There are many sayings about shen wan-3's wealth.Some people say: “shen wan three have a treasure basin, gold and silver treasure is inexhaustible.” Others said, “the left foot is gold, and the right foot is silver.Wherever he goes, he can find the silver.” Others say;“Shen wan three have the special ability to make gold.” These are just legends.According to experts, shen wan-3 is rich for three reasons.First, he started his own business, and the cow in the yard showed that he had made his fortune from farming.Second, shen wan-san inherited the property.The third and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shenwan-3, on the north side of the town, is to do business with foreigners.He made a lot of money by selling embroidery and silk to foreigners in the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In our current words, it is to do foreign trade.Shen wan3 is rich not only in the south of our area, but also in the country.Zhu yuanzhang had just become emperor.Because of the war, there was not much money, but he wanted to repair the city wall in nanjing, how to do? One minister proposed: “let the rich take the money.” So shen wan-san was assigned to the task of building a third of the city wall.Shen wan3 wanted t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please zhu yuanzhang, and he took out a lot of money.Soon the wall was fixed, and it was beautifully built, and shen was very happy, so he thought of the soldiers who had built the wall.Who knows that zhu yuanzhang knew that zhu yuanzhang was very envious, so he found an excuse.Zhu yuanzhang seized him and said, “you want to be richer than me, and you want to buy off my army and take away the mountains.” So he was sentenced to death.Thanks to those martial arts officials, shen shi-san did not die, and was sent to yunnan to fill the army.Shen wan3's family, the head of the head, in prison, the family members.All his possessions were confiscated.Only one little grandson escaped, and the man left a root.The shen hall we now see was built by shen bengren, the descendant of shen, who was built in the seven years of qianlong.The couplet on either side of the statue is: a thousand households from the nanxun zhou zhuang jiangnan jubao;It is said that the three xixiu house dongzhai jinling hamin east Tibetan silver.Summed up the life of shen wan-san.This is where the shen family eats.Let's go inside.This is the last entry, the seventh.It's a place for dinner.The table is full of some homely dishes, the main course of which is shen jia special, call all three hooves, it is our special product of zhouzhuang!Now you can buy it in the store, and you can buy one and try it out.People say: “all three feet fat but not greasy, crisp and not rotten”, is truly a treasure.Next door is shen's kitchen.Look, this thing was put on the show in “zhengda variety show”.Guess what it's for!I don't know.This is for sugarcane juice.There are many other utensils used in the past.You can have a look at it.Please go upstairs and have a look.There are house of lords and ladies.Let's look at this bed.It's called a thousand power bed.It has three doors and three curtains.There are many exquisite carvings that make people look complicated, but the whole bed is not a nail.In the summer, when the weather is hot, you can remove the carved planks and the inside will be ventilated.In the winter, you can install it again.So why is it called a thousand-work bed? There are two kinds of saying: on the above, many lifelike characters are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li shimin in the tang dynasty.In order to remember the ministers, they carved them on the bed, so they called it a thousand work bed.Second, it took three years to carve the beautiful pattern.It was so deep that it was called a thousand work bed.Other display items, please feel free to look at them.
第四篇:江苏周庄导游词
江苏周庄导游词
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周庄游览。
在我们进入古镇主要景点之前,我先把周庄的情况简要介绍一下。
周庄地处苏州昆山市、吴江市、上海的青浦县三县市交界之处,东面不远就是有名的淀山湖,从这里乘汽车到上海的大观园只需要十几分钟。所以有人说:“周庄是淀山湖畔的一颗明珠。”
周庄,是一个有着九百多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它以悠远的传统,淳朴的民风,古老的建筑,清澄的河水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成为一片极有诱惑力的旅游胜地。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说;“周庄不仅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台湾经纬杂志盛赞周庄是
“中国第一水乡”。还有不少人在游览了周庄之后,这样说道:“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还有一个周庄。”大家为周庄保存着如此众多的明清建筑而赞叹,为“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格局而眩惑,为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觉得周庄是无法重造的美丽水乡。
走到贞丰泽国牌坊前〕这里是石牌楼,巍然矗峙在这新老镇区的交界处,是古镇周庄的象征,上面镌刻有“贞丰泽国”四个字,为著名书法家沈鹏所写。“贞丰”是指周庄的原名为贞丰里,北宋元佑元年,有一位姓周的迪功郎因信奉佛教,将两百亩庄田捐给当地的全福寺作为庙田,老百姓感其恩德,把贞丰里改为周庄。“泽国”是指四周环水的地方。坊柱上的一副对联,上联是“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下联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意思是说我们周庄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庄大道,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大家跨过石牌楼就进入古镇区了,请
回头再看,这里还有一幅对联:“万顷碧波水光潋滟晴方好;百尺临云塔影横斜景亦奇。”这是著名记者冯英子题写的。横额上书“唐风孑遗”。意思是在周庄,古代优秀的民族文化、古风遗韵还能看到一些。这是著名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龄的时候用左手题写的,左下角还有他的落款呢!大家可以仔细辨认一下,是“新我左笔”四个字。这石牌楼和马路两旁飞檐翘角、黛瓦粉墙的房屋,以及高高耸立的古塔,构成了一个古建筑群,许多人都喜欢在这里留影,回头大家也可以在这里留个影。
〔边走边导游〕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汉白玉照壁,它是为纪念古镇九百周年而建立的。它艺术地勾勒出了周庄悠久的历史。抬头看去,拱桥驳岸,风火墙和蠡窗黛瓦,无不给人以浓重的历史感。
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人把它比作“威尼斯”。四条河道交叉形成“井”字型将古镇分割,形成8条街道,15座各式小桥彩虹般横跨在“井”字型的河
道上,给周庄增添了风采。镇上大部分居民住宅都临港背河。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水墙门、长驳岸、河埠廊坊、穿竹石栏、水巷幽弄、深宅大院,处处显露出古朴幽雅,是中国水乡古镇风貌的“活化石”。吴冠中教授游览了周庄后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前面有一座古桥,叫太平桥,建于清代。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的江南风情画,在沈厅的展览室里,可以看到日本著名女画家桥本心泉以它为主要背景的一幅名为《周庄的某一天》的油画。
这一条古街俗称一步街,因为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过,街道两旁开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门,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递东西表示友谊,所以又称友谊街。上面还有一线天,中间是过街楼、这种建筑在大城市里是很少见的,在周庄却有许多。
〔在双桥前停下来〕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双桥,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
大家看,这桥面一横一坚,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这座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这座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双桥最能体现古镇的神韵,等一会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双桥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看到了双桥,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油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后来,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
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过双桥〕各位游客,大家看,我们对面的一角,有小桥、流水、人家,这种景色,是我们周庄建筑内涵最丰富的一角。所以啊,不管是雨雪霏霏,还是赤日炎炎,喜欢画画的人都会在这里铺开画板,描绘着对岸的一景一物。我国的许多电影导演和演员,都把周庄作为最佳的外景地,先后在这里拍摄了《共和国不会忘记》、《聊斋志异》、《杨乃武与小白菜》、《济公游记》、《江南巨富沈万三》、《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等数十部电影和电视剧。著名导演张艺谋说:“在周庄拍片子,很令人满意。”他追求的就是这种古宅的建 共4页,当前第1页1234
第五篇:周庄导游词(最新)
周庄导游词整理稿(2010、12)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周庄参观游览。我叫***,是周庄的一名导游,非常荣幸能为大家做导游。
我们公司实施了ISO9001、ISO14001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荣膺国家5A级风景区。我们的质量方针是“突出特点 创造品牌 庄严承诺 持续改进”,突出特点即周庄的小桥流水人家,创造品牌指中国第一水乡,庄严承诺则是提供真诚热情的服务,而持续改进才能使游客满意尽在周庄。我们的环境方针是“依法实施管理 保护名镇绿水 节约资源能源 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污染预防 坚持持续改进 弘扬水乡文化 建设绿色景区”。其实大家都知道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不可再生的,需要大家的保护,我们周庄也一样,周庄的环境也需要我们每位游客的保护,所以在进入古镇区后,大家同样要注意环保,而且我们周庄对这方面的管理应该说也是非常严格的,我们在景区内设立了不同的垃圾箱,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分开放置,特别是像电池这一类,我们在每个景点设有废电池回收箱。如果您游览结束,想在这儿尝尝周庄美食以及我们当地的农家菜,可选个沿河小酒楼,点菜时一方面要点适合自己的胃口,另一方面可适量点菜以减少浪费,也可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另外进入景区时请大家不要大声喧哗,途中请尽量跟着导游,人多的地方要注意自身及财物安全。在这里,我先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配合。接下来就请各位跟我参观。
(边走边导游)周庄地处苏州昆山市、吴江市、上海的青浦区三地交界处,四面环水,处于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南湖怀抱之中。全镇36平方公里,人口约2万多人。
周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至汉代,吴王少子摇和汉越摇君分于此,称为摇城,又名贞丰里。至宋元祐元年,周迪功郎在此舍宅为寺,始称周庄,至今已有九百余年历史。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父子迁居周庄,利用镇北急水江航运之便通番贸易。周庄遂成粮食,丝绸,手工艺品集散地,明清时期产业兴旺,八条长街商贾列肆,“井”字型水道舟楫如梭,成为苏州葑门外巨镇。
周庄凭借“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的特有自然环境,避开了历代兵燹战乱,更滋养了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貌。悠久的历史,给周庄造就了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有耐人寻味的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寓居钓游的南湖园,有“轿从门前进,船从家中过”的明代建筑张厅,江南民居之最“七进五门楼”的沈厅。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周庄充分利用旖旎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人文景观,挖掘文化内涵,形成了荟萃传统文化的贞丰街,传承经典昆曲艺术的古戏台等。周庄千余年历史文化蕴积所凸现的水乡神韵,更加令中外游客瞩目。
随着知名度的与日俱增,著名人士和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吴冠中盛赞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赞叹“周庄不但是江苏省的一个宝,而且是国家的一个宝。”近年来,朱镕基、李岚清、乔石、钱其琛、新加坡总统那丹、俄罗斯外长等中外领导人先后光临周庄。2001年,小镇迎来了江泽民总书记的视察。APEC会议也相中了这个小小的古镇。同时各国首脑的配偶也在这里留下了惊叹和遐想,从此周庄牵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自发展旅游以来,周庄屡获殊荣,1991年被评为江苏省百家名镇之一。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2000年又荣获联合国人居中心创立的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最佳范例称号。周庄就这样从幽静的水巷中向我们走来,被世人所接受。
前面的这座古牌楼就是古镇区的一个大门。1991年时造的一个仿古牌楼,是古镇区和新区的分界线,里边是周庄的古镇区,占地面积很小,只有0.47平方公里,与其他江南水乡古镇不同的是“井”字形完美的水乡格局,以及从元明、清时期保留下来的一些古建筑,外面是新区。86年以后,也就是周庄开发旅游之后新造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牌楼上有四个字“贞丰泽国”,由原中央书法协会主席沈鹏所题。
“贞丰”是周庄的原名,汉初到北宋时期这里叫“贞丰里”,古时五十户人家为一里。到了北宋元祐元年,也就是1086年,有一位姓周的人,他的官衔是“迪功郎”,是一个九品 官,相当于现在的镇长地位。他做了一件好事,舍宅为寺。即把自己的200亩庄田捐了出来,为老百姓造了座寺庙,叫“全福寺”。舍宅为寺,古代各地都有,但周庄人特别感恩。于是把“贞丰里”改名为周庄。所以“周庄”这个名字我们已经叫了九百多年了。
“泽国”是说这里是个水乡,它四面环水,有四个湖,整个周庄镇原先是一个岛屿,各位过来时经过的一座周庄大桥是这个镇上唯一的一个出入口。89年时才通车的,也就是说在89年之前老百姓想进出都是靠坐船摆渡的。所以现在的这个古镇保留得相当完整,元、明、清建筑占整个古镇区的60%以上,整个古镇区就是个集中的大景点。
抱柱上的对联是“贞坚不贰攀日康庄有道路,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这是由著名记者冯英子题写的。上下联首字位置上的“贞丰”二字,与牌楼上的横额“贞丰泽国”相对应。本联正是回溯了周庄悠久的历史,让人体味到了千百年来,周庄人民“贞坚不贰”地努力,终使“攀”于“耀日”的“康庄”有着四通八达的“道路”,呈现一片“丰衣足食”、“向阳桃李自逢时”的景象。也就是说:“我们周庄人民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走上了康庄道路,生活越来越富裕了。”
我们走过牌楼就进入古镇区了,大家请回头看一下,这背面也有四个字,“唐风孑遗”,意思是说在周庄还能看到一些古代传统的民俗文化以及古风遗韵。这是著名左笔书法家费新我老先生在晚年高龄时题写的,左下角还有他的落款,“新我左笔”四个字。抱柱的对联是:“万顷碧波水光潋滟晴方好,百尺临云塔影横斜景亦奇”,这是著名记者冯英子题写的。以苏东坡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化成,原诗前两句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说周庄“万顷碧波”、“水光潋滟”可真是十分确切。全镇处在澄湖、白蚬湖、和南湖环抱之中,镇区内以“井”字形河道为骨架,因水成街,因河成镇。从空中鸟瞰周庄,犹如一片荷叶飘浮在碧波之上。站在镇边湖岸上放眼望去,波光粼粼,烟波淼淼,耳边不时飘来阵阵甜脆如铃的渔歌,一派江南水乡古镇风光。下联所描述的景物是纤丽俊俏的全福塔。该塔原来在全福寺内,后来被毁。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集观赏与实用于一体的仿古宝塔。塔有五层,高33米,正合“百尺”。大家想留影的话,这个角度是最佳的,可以把那座仿古的百来水塔也照下来。
(游客中心)周庄游客中心是按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设置的,这里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辟有咨询、特服、休息、医护、购物五个功能区域。中心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快捷高效”的服务水准,让每位游客更深刻地感悟“心灵的家园、故乡的回忆”。这边是服务总台,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导游及电子导游机服务、行李包裹寄存以及旅游投诉接待等服务。这是一个贵宾接待室,2001年6月8日,当时的国家主席江泽民也曾在这里小坐。这边的电子触摸屏(电子导览系统)向游客提供食、住、行、游、购、娱一条龙信息咨询,可让游客在较短的的时间内更详细地了解周庄相关文化及旅游信息。
这里是影视厅,是专门免费提供给游客休息的场所,里面循环播放介绍周庄的VCD,让游客在休憩的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周庄秀美的水乡风光。
各位游客,这里是无烟区,为了各位游客的健康,请您不要吸烟。但是我们另外设了一个吸烟区,如果游客有需要的话,我可以引导您去那里吸烟。
(往里走)这边是我们为游客免费寄存小件行李的地方,以减轻大家旅游负担。但在寄存之前请您务必要详细了解我们中心关于寄存物品的规定,因为有不少东西是不可以寄存的。这里也提供电子导游机租借服务,您只要付100元押金和10元租金就能租到一台电子导游机,里面有周庄所有景点的讲解内容,有中英文两种语言。这边呢是我们的导游休息区,我们拥有一支有着良好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导游队伍,为散客及团队提供全面准确,周到热情的导游讲解服务。这边是商务中心,我们配备了许多电脑,您只要凭我们周庄的游览门票就可以享受免费的上网服务,您可以将自己在周庄拍的照片通过互联网与朋友们分享。同时这边也提供打印、复印以及传真服务。这是具体的收费标准。
(再往里走)这里是特殊人群服务区,我们专门为特殊人群准备了轮椅、拐杖、婴儿车和 助听器等用品,游客可以免费使用。这是具体的押金收费标准。旁边是儿童中心,专供孩童玩乐,提供给他们一个自己的欢乐天地。这个休息室是婴孕幼休息室,专供怀孕女性及婴幼儿在此休息,我们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家的温馨环境。
这是一个医疗救护站,如果游客有突发疾病的话在这里就可得到救治。
(往前边走)这是我们会同工商、税务、消协、旅监、旅管中心等部门联合设立的投诉中心, 专门处理周庄一地的旅游投诉,我们还将不定期对游客进行宣传有关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消费知识的活动。指导或代表消费者正确投诉,并对一般投诉进行调查、调解,如有难度较大的投诉,协助上级消保委进行调查、调解,并做好投诉登记。维护游客的合法权益,切实为游客排优解难,保证游客的旅途愉快。(边说边示意大家看《投诉站工作职责》,《工作人员岗位职责》,《经营者的义务》,《消费者的权利》等)。
这里是旅游纪念品展销中心,向游客和团体集中展示,优惠供应具有周庄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商品。您感兴趣的话,可以选购一些纪念品回去赠送给您的亲人和朋友。这里是休闲茶座,品一杯浓浓的周庄阿婆茶,享受旅途中的片刻休闲,真是非常惬意!我们还精心制作了这个名为“游客心语”的游客留言板,在这里您还可以把对我们周庄美好的印象写在这些小卡片上留下来作为纪念。
里边就是我们专设的吸烟区。但是吸烟有害健康,友情提示还是少吸为好。
希望我们游客中心温馨的服务让您能有家的感觉。
前面呢,有一座醒目的汉白玉照壁,它是为纪念古镇九百周年而建立的。它艺术地勾勒出了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缩影。抬头看去,拱桥驳岸,风火墙和蠡窗黛瓦,无不给人以浓重的历史感。
周庄,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有人把它比作“威尼斯”。四条河道交叉形成“井”字型将古镇分割,形成8条街道,14座各式小桥彩虹般横跨在“井”字型的河道上,给周庄增添了风采。镇上大部分居民住宅都临港背河。过街骑楼、临河水阁、水墙门、长驳岸,河埠廊坊、穿竹石栏,水巷幽弄、沈宅大院,处处显露出古朴幽雅,是中国水乡古镇风貌的“活化石”。吴冠中教授游览了周庄后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
(边走边导游)早在2000年周庄为了保护古镇原有风貌,实施了“三线入地”工程,把镇上所有的电线电缆都埋入地下,因此在古镇区的上空是看不到这些现代的“蜘蛛网”,这一举措也开创了中国古城镇保护的先河。同时为保护周庄的水资源,我们实施了“污水处理”工程,总长1500米的河道除了一条最后连接镇外水体的支流外,都已疏浚并铺设污水管道,所有河段平均“吸掉”了30至50厘米深的浮泥,全镇生活用水都通过污水管网流入污水处理厂。我们周庄是中国第一水乡,水是我们周庄的灵魂,所以如果您待会儿坐船游览时一个要注意自身安全,另一个请不要往小河道里扔东西。
前面有一座古桥,叫太平桥,建于清代。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幅动人的江南风情画,古桥曾被日本著名女画家桥本心泉画成了岩彩画名为《周庄的某一天》,现陈列在周庄博物馆二楼的展览室里。
(过太平桥)天孝德民间收藏馆座落于周庄镇城隍埭,坐西向东,为明末天启一崇祯年间所建,清乾隆年间起历经多次修复,现共七进四十八间,占地一千五百多平方米,属典型的明代中晚期民居建筑。
该馆布局在以厅堂、偏房为主建筑的基础上,合理穿插抄手廊、壁廊等各式走廊,以天井为过渡,形成明暗转折,错落有致,线条明快之风格。其中拾宝堂与六一堂的双堂弄为江南水乡及吴地明代民居中的罕见之例,在众多古民居中独放异彩。它赋予民居独特的构造意义,也使明代以自然地形营造适宜居住与观赏空间的建筑传统得到印证,另回环小院式结构更是房屋中之亮点,以东西厢房、南北两厅的建筑呼应构成环绕走势,横向与纵深相得益彰,似有“豁然开郎、柳暗花明’之境界。
天孝德民间收藏馆自然地传承了明代所赋予的传统及文化气息,它以恢复民居风格为前提,合理布局体现传统生活方式的藏品,使内外统一。厅堂中的陈设均保持了明古居的厅堂 十件,在再现传统生活场景的同时展示了相关藏品。其中家具用料名目繁多,有:紫檀、黄花梨、鸡翅木、金丝南木、红木、黄杨、铁力木、榉木、年节柏、楝树、榆木、杉木等。房屋中门窗户多达四百五十余扇、门槛七十余道,所用为杉木、楠木、银杏、香樟、红木、槐木、柞木、铁糙等古旧材质,体现了建筑用料的多层次、业余细化、实用化、装饰强等特点,由此引申出纹饰的多样化:响尾厅有保存完好的明雕落地长窗、雕花掮梁,走廊花雕刻有蟠螭、八仙、三阳开泰、和合二仙等吉祥之物,另有门窗饰盘龙纹、寿字八仙纹、天圆地方满天星纹,一路莲生(连生)纹等。
多年来,馆主人以他执着的钻研精神和独特的鉴赏能力继续藏馆的日益发展,其“藏内有馆、馆内有藏”布置手法使古民居与藏品融为一体;“杂而不拖沓、丰而不厌多”的馆藏风格在江南古镇私人藏馆中更是独树一帜。国家文物局罗哲文于一九九七年来馆参观后写下:“民间收藏、十分重要、保存文物、稀世之宝、继续努力、步步登高”二十四字,对他的肯定与勉励溢于言表。冯英子、蒋孝义、黄孟复等中国当代文人名士参观后慨叹主人与藏馆的来之不易和内藏的精神博大,先后签名留念;故宫博物院的杨新馆长的挥毫之间掀开南北文化交流的帷幕,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刘松林书写的“中华瑰宝”“水乡收藏之家’对天孝德给予了极高评价。
(返回过太平桥)这一条古街俗称一步街,因为它很窄,一步就可以跨过,街道两旁开店的店主不用走出店门,就可以互相握手或递东西表示友谊,所以又称友谊街。上面还有一线天,中间是过街楼,这种建筑在大城市是很少见的,在周庄却有许多。
(在双桥前停下来)现在,我们已经到了双桥,游览周庄双桥是不能不看的。大家看,这两座桥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这座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这座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长13.3米,宽2.4米,跨度 3.5米。双桥最能体现周庄古镇的神韵,等一会大家可以在这里拍照留念。双桥为什么会这么出名呢?关于双桥有这样一则动人的故事,那是1984年春天,上海著名旅美画家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由于时间短促,陈逸飞不能采取在画板上一一写生的办法,只能用摄影这种最便捷易行的方法记录周庄,而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深深的吸引了陈逸飞,他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幅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以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名字命名的哈默画廊中展出,引起轰动。尤其是那些运用油画和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技法创作的作品,描绘了姑苏的小桥流水,江南的田园风光,将美国观众带到了神话般的境地。后来,这幅《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份,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却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令人惋惜的是著名画家、导演、艺术家陈逸飞因拍摄《理发师》,太劳累了,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4月10日逝世,享年59岁。但逸飞先生对周庄传统文化的真挚情感,将成为永远。往后,游人们依旧会津津乐道于双桥与先生的渊源,周庄人民将永远感谢和尊敬陈逸飞先生。陈逸飞先生在周庄曾有两个未了的心愿。第一是,在周庄的双桥边上买一幢老房子,建成他在周庄的工作室;第二是,把自己的雕塑作品奉献给周庄。
现在陈逸飞先生在周庄双桥边修建“逸飞之家”的愿望已成为现实。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同参观。“逸飞之家”原是一座明代建筑——沈氏义庄(著名教育家沈体兰的父亲沈根黄弟兄在1907年用500亩田产的钱在此创办了周庄第一所私立小学——沈氏义庄小学,沈父自任校长),(进入院子)是一座上下两层的楼房,占地200多平方米。园中这棵四季桂花和海棠树是陈逸飞家人栽种的。桂树是香满天下,誉满天下的吉树,象征着美好、吉祥之意;自古我国人民就把桂花当作吉祥友爱的象征,战国时期韩燕两国曾用互赠桂花的方式表示友好。在这里也表达了逸飞先生的家人希望逸飞先生的精神以及与周庄的情缘像这两棵树一样,四季常青,百世流芳。而海棠树则是陈先生所钟爱的树种。“逸飞之家”的匾额是陈逸飞先生生前好友著名画家陈佩秋所题。
“逸飞之家”根据陈逸飞先生生前构想基础上进行设计布置。分为:艺术家的周庄情缘、艺术成就和逸飞画室三大部分。
大家请看,这是陈逸飞先生的半身塑像,站在这里,我们不难感受到一代艺术家的独特魅力。陈逸飞于1946年生于宁波镇海。15岁考取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预科,之后以优异成绩直升该校大学油画部。1965年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成立,陈逸飞提前两年毕业,于1984年取得纽约亨特学院艺术硕士学位,并传奇般的进入了纽约著名的哈默画廊。上世纪90年代初,陈逸飞怀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在上海创立逸飞集团,业务涉及影视、服饰、模特、环境艺术、多媒体等;其间以大视觉艺术的理念,积极参加浦东世纪大道大型雕塑、世纪公园等一系列建设,将自己的智慧和美学理念融入了上海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他也为2008奥运会及2010世博会倾注了大量心血。作为美籍华人画家、视觉艺术家,陈逸飞在国内外诸多艺术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和周庄有着不解的情缘。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周庄是我的第二故乡,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爱周庄。” 下面请大家随我参观周庄情缘部分。请看这是陈逸飞先生在1990年亲笔所题的“我爱周庄”四个字,其热爱周庄之情可见一斑。1984年春天,陈逸飞乘坐小船来到周庄,由于时间短促,陈逸飞不能采取在画板上一一写生的办法,只能用摄影这种最便捷易行的方法记录周庄,而周庄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深深的吸引了陈逸飞,他觉得自己仿佛回到了记忆中的童年。于是,就以双桥为背景,创作了一幅题名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后来,这幅画连同他的37幅作品一起在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的画廊中展出,引起了轰动。后来,这幅《故乡的回忆》被阿曼德·哈默用高价购藏。同年十一月,哈默先生在访问中国的时候,将这幅油画送给了邓小平。1985年,这幅《故乡的回忆》经过陈逸飞的再次精加工,又上了当年联合国举办的国际邮票节的首日封,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经新闻媒体宣传,周庄古镇声名鹊起。陈逸飞的画使默默无闻的双桥走向了世界。钥匙桥不是钥匙,却胜过钥匙,因为它开启了周庄与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这是1984年哈默博士访华时将油画《故乡的回忆》赠送给邓小平同志的情景。这位见过上世纪第一位伟人列宁的西方大亨,将《故乡的回忆》作为礼物送给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与列宁遥相呼应的伟人邓小平先生。一时间,在海内外激起了巨大的反响,这一佳话被广为传颂,其意义非凡,影响深远。这副画融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水墨画手法于一体,形象逼真地再现了有东方威尼斯之称的周庄小桥流水人家和秀美江南的田园风光,从而将成千上万的美国观众带向了神话般的世外桃源。陈逸飞先生后来曾说道,这是他一生中创作时间花费最多也最为满意的一幅水乡油画。在这幅油画中,陈逸飞深深地倾注了他对周庄第二故乡的真挚情感。童年的回忆是每个人一生回忆中最美好、最值得珍惜的部分,周庄的风景让陈逸飞似乎又回了童年生活过的地方,找回了对他自己的家乡,也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镇海的回忆。而他最情有独钟的就是双桥,那一横一竖的桥面、一方一圆的桥洞,具有独特的美感。伫立双桥桥头,举目远眺,水乡古镇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尽收眼底,于是他经常在这里回忆故乡童年的点点滴滴。这也是陈先生之所以将这幅画有双桥的油画取名为《故乡的回忆》的原因。然而,当时的他,作为一位崭露头角的艺术家,不可能也无法预测到在未来几个月后,这幅油画迸发出来的巨大效应。
自从结识周庄后,每次周庄旅游有大活动,百忙之中的陈先生几乎都会抽空前来参加。他说:“凡周庄人请我,只要我爬得起来就一定来。”
陈逸飞先生还常常配合周庄接受外地媒体为周庄做的宣传活动。2004年昆山市参加“中国魅力城市”评选,陈逸飞欣然受邀作为昆山市的代言人,在央视有关节目中侃侃而谈,再次表示对昆山之爱,对周庄之爱。
这是陈逸飞先生参加周庄旅游活动的照片以及和周庄镇党委、旅游公司领导的合影。这是陈先生回想创作《故乡的回忆》的情景。这是《中国新闻》直播“周庄过年”。2005年正月初三,央视四套又向世界直播周庄春节风情,编导希望陈逸飞能来现场作介绍。谁也没有想到这次竟然是陈先生最后一次的周庄之行!当时镇党委书记屈玲妮一如以往打电话邀请陈先生,她万万想不到当时陈先生正因肠胃炎发作,躺在医院里输液,但是陈先生听闻此事,一口答应,二话没说,拔掉针管就往周庄奔。他11点半赶到周庄,做完节目已是12点半。这时屈书记要陈先生留下吃饭,陈先生才说他是从医院溜出来的,得马上回去。这样,大年初三,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气氛中,他和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梦桐等人在周庄合作拍摄了过大年系列专题片,向全世界介绍了周庄过年的民风民俗。当时的他面容是憔悴的,然而感情依然是真诚炙热的,面对镜头他动情地向全世界宣传了周庄之美。而这一次也是他拼尽最后力气,最后一次为周庄无私付出了!
4月的江南是个多雨的季节,2005年4月10日,一生都在为美的事业而忙碌不息的陈逸飞先生终于觉得有些累了,上午8点44分,著名画家、视觉艺术家陈逸飞因上消化系统大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59岁。
流水清清、双桥依旧。可陈逸飞,却因疾病和劳累,永远地离开了,再也没有机会到“故乡”的双桥上来走一走,坐一坐了。
《故乡的回忆》的成功也促进了陈逸飞先生事业的蒸蒸日上,他的画作的拍卖价格屡创新高,在国际上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成为了大师级人物。陈逸飞先生的事业也由单纯的美术创作开始向影视、模特经纪、服装、视觉传媒等产业多元发展,并且都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
下面请大家随我参观陈逸飞先生的艺术成就部分。日晷获“东方之光”奖,(由陈逸飞先生创意的大型城市雕塑“东方之光” 日晷于2000年建成,现坐落在上海浦东世纪大道。雕塑以中国古代记时的日晷针为原形,用现代的手法表现跨世纪的重大时间概念主题,荣获浦东开放十周年“精品城雕奖”,现已成为上海浦东的地标),1995年电影《人约黄昏》获戛纳电影节“银色摄影机”奖,1999年为建国50周年上海经典建筑评委委员,2000年为上海国际服装服饰中心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2001年担任第七届模特之星大赛艺术总监,2004年担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应征作品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
这些是陈先生的部分艺术作品。水乡风景、音乐人物、古典仕女,还有西藏,都是他画笔下的主要题材。早在1985年,美国《纽约时报》就称陈逸飞的“画风融合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叫人想起欧洲大师的名作。”1983年,哈默画廊的主人哈默博士在向世人推介陈逸飞时,撰文指出:“他的画是接近诗的,因为他只是在指示而非肯定。”美国《艺术新闻》杂志将陈逸飞定名为“一个浪漫的写实主义者,作品流露强烈的怀旧气息,弥漫其中的沉静与静寂氛围尤其动人。”这副《大提琴少女》被公认为陈逸飞先生的代表作之一。2005年6月29日上海崇源春季拍卖会以550万元人民币成交。这副《浔阳遗韵》在1991年香港太古佳士得曾以137.5万港币创下中国油画最高价,这副《罂粟花》在1996年香港佳士得曾以387万港币成交首创中国油画家最高拍卖纪录。
这里陈列的是一些陈逸飞先生创作的手稿。有水乡系列手稿,西藏系列手稿和陶艺作品系列手稿。
这是2003年9月30日UME影城(上海新天地)一周年庆典为陈逸飞作的手印,正是这一双手创造了一个个难以复制的神话。这是陈逸飞先生和他的汉白玉雕塑《东方少女》。
下面请大家随我上楼参观。这里是陈逸飞先生的会客室,在这里,既可供来宾作休息用,又可通过投影了解陈逸飞先生在艺术领域的成就。这是2000年陈逸飞先生和夫人宋美英在纽约中央公园合影,2002年陈逸飞先生和英国王子查尔斯先生合影,哈默参加逸飞先生画展……。这里展示的是电影《理发师》拍摄的分镜头(浙江小镇部分拍摄计划,2005年2月16日开拍,2006年4月28日在国内公映)。在油画《故乡的回忆》引起轰动之后,陈逸飞先生对周庄古镇有了更深的认识。因此依旧以双桥为题材创作了这副双桥油画。(陶版画)
(下楼)这边是陈逸飞先生的画室。画室再现了陈逸飞先生生前的工作场景,陈先生生前相当繁忙,因此,他的工作室也兼带了会客功能,这里展出的家具、画架、画笔、颜料以及作仕女画的服装道具是陈逸飞先生生前创作所用。这里还陈列了一些照片:有2000年3月20日《东方少女》参加了法国文化部在巴黎的皇家花园举办现代雕塑回顾展。这是陈逸飞先生生前最喜欢穿的自创的“LAYEFE”服装和陈先生喜欢的围巾和唐装,2005年初三他就是穿着这件衣服,戴着这条围巾最后一次回到故乡——周庄。
可惜这里再也不能供陈先生会朋友、搞创作之用,只能作为陈逸飞和他的名作《故乡的回忆》的永久纪念之所了。但是这里将成为周庄名人文化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变得 愈加醇厚。逸飞与双桥,就像王勃与滕王阁,崔颢与黄鹤楼,是密不可分的,将是中国艺术史上永恒的佳话。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这也许是对逸飞先生一生最好的写照。周庄60%以上是明清建筑。人居建筑到现在应该说基本上有三大类。第一大类是至高无上的建筑:皇宫。现在只剩下北京故宫和沈阳故宫。第二大类是官邸,做官人的房子,官邸官府也是以人活动为主。民居也是一大类别。许多的建筑专家,包括规划专家,认为周庄在古镇区中间人居建筑最古老的明清建筑占比很大,有的说是全国第一的。人居建筑按照梁思成先生说按七个历史阶段。第一个是秦朝和秦朝以前;第二个两汉;第三个魏晋南北朝;第四个隋唐;第五个五代十国宋辽金;第六个是元明清;第七是民国。元以前的民居几乎全部湮没,明清的还能看到,接下来我们要看的是建于明代的张厅。
(走到张厅)现在,我们已经来到张厅,张厅是江南民居中比较典型的前厅后堂格局,是周庄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建筑,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庄的景点都是木结构建筑,所以景点里面是不允许吸烟的。在我们每个景点里面都设有紧急出口,万一发生紧急情况,请大家保持冷静配合现场工作人员疏散。谢谢大家配合。
张厅始建于明朝正统年间,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是由明朝中山王徐达的弟弟徐孟清的后代所建,按理说徐家建的应叫徐厅,为什么叫张厅呢?那是在清朝初年的时候,徐家衰落了,就把这座房子卖给了一户姓张的人家,才被改名为张厅。
一般在中国的老式无论是宫殿、寺庙还是园林、民居,往往都是以建筑群出现的,不是主体高耸,而是平面展开,讲究对称,由此组成一个个院落,这些院落既是独立的,又是相通相联的,张厅也是这样一个特色,是典型的“天井院”住宅。
整个张厅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大小房间60余间,前后分为六进,还有一个私家后花园,接下来我们就进这家大户人家参观一下。
进门第一进是门厅,门厅主要起到装饰作用,比如张家有喜事就在门前张灯结彩,显示排场。
第二进,轿厅也称茶厅。左边有顶八抬大轿,主要供主人、客人在此落轿。这右边是接待一般客人,也是轿夫、船夫休息、喝茶的地方。因为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一般客人包括轿夫、船夫是不能进入正厅的,只能在这里等待主人的吩咐,在中国古代园林民宅中,主人为了达到“别有洞天”的效果,大门内常有一堵照壁,让人进入后才见分晓。因此,有人说,参观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像欣赏一幅手卷,逐步展开。张厅的照壁在哪儿呢?这里有一块天然的大理石照壁,这照壁也就起到了“开门见山”、“欲扬先抑”的作用。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去欣赏张厅“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特色。
这儿是张厅的第三进正厅。“玉燕堂”原名“怡顺堂”,早先庭院里种有两棵白玉兰树,春天一到,玉兰花开放,引来许多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繁殖后代,被张厅主人看见了,认为燕子和玉兰树给张厅带来了勃勃生机,于是将“怡顺堂”改为“玉燕堂”,也有金玉满堂,子孙满堂之意。这里是举办婚丧庆典和接待贵宾的地方,遇到家中老辈寿辰,儿孙辈结婚娶媳,都在正厅里行拜和新婚之礼,并设寿、喜之席,宴请亲朋好友,遇老辈去世,除了在家族祠堂行丧礼之外,还要将棺木停放正厅,按习俗做道场。所以正厅也是一个家庭举办红白喜事的地方。正厅所陈列的家具是明式风格。明式家具讲究线条简、线、精、雅的风格特点。简,简就是造型简练,轮廓舒展;线,就是线条流畅,挺拔取胜;精,就是做工精细,结构合理稳固;雅,就是整体和谐,气韵雅洁。明式家具还有一个特点是背部线条凹凸有致,跟人体的线条贴合,坐着比较舒适。请大家抬头看,在正厅的正梁角落里各有两块突出的椭圆形的雕花板,各位可以想象一下,这很像古时候做官人官帽上的帽翅,所以这个厅也叫纱帽厅,这就证明了当时最早的主人是做官的。我们还可以回头看一下门槛,门槛的高低能表明官位的大小,据史书记载,这家主人官居四品,相当于现在的副省长。“玉燕堂”里边是内眷招待女宾的内堂,按照以前的规矩,男士是不能随便进入的,因为在封建社会讲究“男女授受不清”,但今天要破例一次,我们一同去参观一下内堂。
我们已经来到了第四进大堂楼。大堂楼分为二层,楼上是内眷们生活起居之处。楼下 是夫人招待女宾客的地方,堂楼家具的布置均取对称规整的形式。长条几案是堂楼中最主要的家具,它做工讲究,多附有雕饰。几案两侧堂摆设花瓶及镜子,以取阖家“平平静静”的寓意,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两根柱子底下的鼓墩,它主要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大家可以猜一下这是什么材料制成的?一般都是由石头制成,而这却是罕见的楠木鼓墩,楠木是不朽之木,所以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历史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也足以说明张厅历史悠久。接下来,我们看一下当中这幅对联,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吴冠中撰联“轿从门前进,船自家中过”,意思是说,八抬大轿可以从前门抬进来,我们刚才已经看到了,而小船可以从自家院子里穿过,接下来我们就去看看张家最大的特色。
再往里走是第五进琴棋室,古时大户人家的小姐一般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这里是小姐弹琴、下棋的活动场所,好比现在的卡拉OK厅。
第六进是书房,因为是临河而建,采光很好,环境也相当清静、优雅,所以主人可以静心的在这里读书、办公,打开窗户还可以看到后花园优美的景致。
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两张照片,是2001年6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周庄视察时在张厅的情景。当年他走在后花园时,深有感触。于是念到了晏殊的两句诗:“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来表达他当时的思乡之情。
我们现在所来到的就是被称之为“船自家中过”的地方。前边条小河称“箸泾”河,虽然很窄,但与外面的大湖是相通的,所以这是一条活水。这儿融合了水乡的特色,有小桥、流水、人家,像这样的建筑就是江南水乡特有的跨水民居。有人可能会问,当时他们为什么要开挖这条不河,这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张家是一户大户人家,每天要消耗很多吃的、用的、穿的,这些东西都靠小船从这里运进运出。二是封建社会时时会打仗,主人万一遇到什么不测,就可以坐着小船从这里逃生,主人在修房时给自己留了一条退路。前面方形的水池是供船只调头、停靠所用,实际上是张家专用的船码头。对面石头上凸出来的是以前用来拴揽绳的船鼻,称为牛鼻子。
我们来到了张家的后花园,里边是佛堂,因为夫人信仰佛教,吃斋念佛,祈求家人平安健康。佛堂内供奉的是“西方三圣”,中间是教主阿弥陀佛和他的两位胁待,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旁边是自家的私塾,供孩子读书所用。
我想各位一定想了解一些周庄的风俗习惯吧!接下来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周庄的“阿婆茶”。“阿婆茶”就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吃过午饭后很清闲,就带上自己的小孙孙和自家腌制的瓜、菜苋等聚到一块儿,泡上一杯清淡的茶,一边品尝酱瓜之类,一边谈天说地,有说有笑。有机会大家也可以品尝一下“阿婆茶”。
看完张厅我们走走大厅东侧的备弄,当年在封建社会,没有尊贵的客人来临,大门是不开的,这条备弄就是当年供自家人平时出入时所走,相当于现在的安全通道。
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周庄的富安桥,它建于元代1355年,也是镇上最古老的一座桥。它原名总管桥,据说这座桥是由沈万三的弟弟沈万四出资修缮的,因他不愿重蹈哥哥发配充军,客死异乡的覆辙,主动为乡里修桥铺路,将桥名改其富安桥是说富了之后要求安康安定的生活。这座桥的特点是,桥的四个角上都有一座楼房,而且楼房一、二楼之间是没有楼梯的,必须走到外面桥阶上绕上去,专家们把这样格局称为桥楼建筑。同济大学的陈从周教授说:封建年代桥楼建筑在江南一带是很多见的,但象今天周庄保存的这样完整的四个桥楼已经是绝无仅有了。桥上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足以证明该桥的历史。武康石采自浙江德清县,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不易磨损,几百年来不知走过了多少脚步,仍基本保持原貌,雨雪天也不打滑,周庄是水乡,附近又没有大山,所以以前造桥、建房的石块都靠劳动人民辛辛苦苦从水上运过来的,实属不易,愿富安桥能带给周庄,带给每一位来周庄旅游的朋友一生平安,富贵吉祥。
(下桥往沈厅)与西方古建筑的砖石结构体系相比,中国古代建筑的最大特点就是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这一点大家在周庄古镇已然有目共睹,由于木结构各个构件之间都是由榫卯联接,在结构上称为软性联接,富有韧性,不至于引发断裂,所以木结构最大的优点是防御地震,俗话说的“墙倒屋不塌”就是此结构。另外,从采伐到施工都较便利,用发券的 方法做房顶要便利得多,木门窗,木雕刻更要比砖石雕刻简捷。
我们接下来参观江南民居之最沈厅。在古代,老百姓的房子是有局限的,比如说乾隆以前什么等级建什么房子,到乾隆年间才放宽的。沈厅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建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占地2900多平方米,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共有大小房屋100余间。
第一进水墙门,紧挨着河道,沈家是经商的,而水乡的主要交通工具是船只,要是有什么货物运过来,直接把船停靠在这里就可以了,相当于是沈家的私家码头,如果有远房亲戚坐船来访,主人也是在这里迎接的。
第二进门厅,用来张灯结彩,装饰门面的,另外如果沈厅发生什么事情不用挨家挨户的通知,挂个饰物就可以了,红灯笼出来当然有喜事了,我们还可以抬头看到上面雕刻着一个金光闪闪的聚宝盆,喻意进门有宝,聚宝盆可是沈家的镇宅之宝。
也许大家感到门厅不是很大,但是别急,沈家的房屋是属于倒“八”字型的,会越走越开阔。
在天井里我们可以看到写有“敬业堂”的一块石碑,据记载建造沈厅的主人沈本仁早年不务正业,所交之友都是些不良青年,等到沈本仁的父亲过世以后,周围老百姓都在议论,说沈本仁要是如此下去,不出三年时间,必定要把沈家财产败光,沈本仁听到这些话,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细细思量,最后决定闭门谢客,用心经营农田,后来在原来居住的大业堂边上续拓建敬业堂,也就是今天的沈厅,再加上良田千亩,渐渐地成为一镇大户。由此看出,人是要自尊自强的!沈厅规模较大,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进茶厅,家具布置的很简单,这一间可不是来招待所有的客人在这里喝茶的,在封建社会等级观念非常强烈,客人来访,有身份有地位的贵宾到正厅接待,而像船夫、轿夫这些小跟班就只能在茶厅坐一会,等候吩咐。
沈厅有七进五门楼,我们可以回头看一下五个门楼中最精细的一个,也许面对正厅的缘故,所以这个门楼显得非常宏伟,无不体现出当时劳动人民的智慧,原先上面还刻有《红楼梦》、《西厢记》的戏文情景,但“文革”十年浩劫,很多地方已经被破坏了,上面的斑痕说明了它的岁月和沧桑,在正中间刻有“积厚流光”,这是沈家的一大家训,希望后代子孙积善德,将这个传统发扬光大。这个砖雕属于徽派建筑特色,砖雕上可以看到有一层用零碎小砖拼合成的构件,它们均匀的颁布在上面,支挑着伸出砖檐,这种构件称为斗拱。斗拱是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上的一种特有的结构,它用在屋檐下可以使屋顶的出檐加大,用老梁枋两端下面,则可以减小梁枋的跨度,加大梁枋的承受力。斗拱出现得很早,公元前5世纪战国时期的铜器就有斗拱的形象。到唐、宋时期,这种斗拱的形制已经发展得很成熟了,随着建筑材料与技术的发展,房屋的墙体普遍用砖,房屋的出檐不需要原来那样深远了,斗拱在屋檐下的支挑作用逐渐减少,斗拱本身的尺寸也因而日渐缩小,我们在宋朝以后的建筑上可以明显地看到这种现象,明、清时期的建筑,屋檐下斗拱的结构作用相对更加减小,斗拱逐渐成为一种装饰性的构件,沈厅砖雕的斗拱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另外沈厅可以看到超出屋面的各种式样的马头墙,它可以起着装饰和减少风势、延缓着火房屋火情蔓延的作用,所以也称之为封火墙,这是属于“绍帮”建筑特色。
前面是第四进正厅,正厅是用来招待贵宾,也是沈家祭神拜祖的场所,因而也是全宅的中心,所以非常宽敞气派,正厅的空间大,前面宽敞,厅内空间与天井直接联通,得采光与空气流通,有资望的家庭,他的住屋往往取名为某某堂、某某屋。正厅取名“松茂堂”,沈家希望财源广进,像松柏常青,这三个字是由清末最后一个状元张謇所书写的,他是轻工业的代表人物,正厅的后板壁称为太师壁,太师壁前的长条几案是堂屋中最主要的家具,案前的八仙桌到逢年过节时将它移至厅中央,摆上各式供品,一家人面对几案上的祖宗牌位祭祀之礼,或者把供桌移至前檐下,在厅内面朝天井拜祭天地神仙。遇到家中老辈寿辰,儿孙辈结婚娶媳,都在此行拜和新婚之礼,并设寿、喜之席,宴请亲朋好友,遇老辈去世,除了在家族祠堂行丧礼之外,还要将棺木停放厅内,按习俗做道场,所以正厅也是一个家庭举办红白喜事的地方。清代的建筑尤其是在南方非常注重雕刻,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木雕、砖雕、石雕等等建筑饰物,沈厅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所以可以抬 头看一下他家的木雕,上面刻有许多小动物,例如仙鹤、麒麟等等,栩栩如生,那么在角落盘居着的是什么动物呢?是“龙”吗?不对,众所周知,龙是皇家建筑专用饰物,清代较过去的封建社会略为开朗,因此松茂堂上刻有三爪蟒龙,它是象征富贵的,而最高的饰物当属皇家的五爪金龙,这种雕饰是属于“苏帮”艺术,沈厅是集三帮建筑艺术为一体,另外,大家可能没有发现正厅的屋顶是有两层的,现在看到的只是下面一层,这样的结构可以起到防寒避暑的作用。木结构的建筑除了怕火之外,还怕潮湿。雨水如果经屋顶漏至下面的梁架,日久天长,会使木料腐蚀,因此屋面上除了铺瓦之外在下面还铺了一层薄砖。说到屋顶,各位朋友都知道我们江南这一带都是飞檐翘,大屋顶。大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形态上最显著的特征,因为是木结构体系,用木料构成的屋顶部分在房屋的总体型中就相对地显得大些,房屋的面积越大,它们的屋顶也起高大,硕大的屋顶经过曲面、曲线的处理,显得不那么沉重和笨拙,再加上一些装饰,这样的大屋顶甚至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富有情趣的一个部分,古代文人将它们形容为“如鸟斯革,如翬斯飞”像翠鸟展翅高飞,笨重的屋顶变得轻巧,这是古代匠人的一种创造。沈家正厅有个最特别的地方,两侧墙壁上各有一个窗口,有什么作用呢?很有意思,如果有小青年到沈家来相亲的话,沈小姐不方便到楼下接待,那她又很想看一下对方长相,怎么办呢?她就可以跑到二楼掀开一条小缝偷窥一下,满意的话可以抛绣球,不满意就关上窗口。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沈家这样的大户人家,当时子女多少有点自主权,还是比较民主的,是渐渐向自由婚姻过渡了。沈厅的家具比较硕大,雕刻很精细,显得雍容华贵,这就是清式家具的显著特点,边上还有落地屏风,上面镶嵌着天然大理石,上面的图案有人说象山峰有人说像云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沈厅的格局是前厅后堂,女孩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只能在后堂起居,如果有男宾客来访,他们只能到正厅为止了,封建社会时候都讲男女授受不亲。
第五进大堂楼,女子生活起居的地方,家具非常小巧秀气,中间的圆桌可以看出,家眷生活的比较融洽,经常围在一起聊天,非常和睦。旁边有个像床一样的,这是“榻”,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沙发,女眷可以在上面喝茶、下棋、聊天,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美人榻”。
第六进小堂楼,里面有一尊沈万三的塑像,沈万三祖籍浙江湖州南浔,小时候他的父亲沈祐带着全家从南浔搬到周庄,刚到周庄时,就是靠耕田起家,积累了一定资金,长大后的沈万三商业头脑非常灵活,利用周庄的水利条件,走急水江,把这一带盛产的丝绸、瓷器等等运到南洋,又把国外的珠宝运到中国来销售,在以前叫做“通番”,其实就国际贸易,沈万三的财富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人怕出名猪怕壮,由于沈万三钱太多了,所以引来了朱元璋的嫉妒,当年朱元璋就处处刁难沈万三。当朱元璋定都南京的时候,听取大臣的意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要修建南京城墙,但是国库空虚,所以要江南这些有钱人集资,沈万三堪称“江南首富”,自然分到的任务最多,据南京城墙1/3的修资都是沈万三一个出的钱,由于施工的士兵比较卖力,提前几天竣工,沈万三得意忘形,看在大家比较辛苦,所以决定犒赏三军,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了,正好被他抓住了把柄,他说:“沈万三是想收买军队,篡夺皇位”,当即要把沈万三问罪杀人,幸亏马皇后刘伯温等人出面求情,沈万三的脑袋保住了,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最后沈万三被发配到云南充军,客死异乡。沈万三传说中有个聚宝盆,据说里面的财富是用不完的,当朱元璋知道后,命沈万三上交,沈万三不得已,把聚宝交了出来,后来在修建中华门时,由于地陷坍塌,所以朱元璋就下令把聚宝盆埋在下面,因此,中华门在以前叫聚宝门。
第七间餐厅,万三家宴,最中那个就是万三蹄,“肥而不腻,酥而不烂”,它的做工相当考究,要经过几个小时的焖蒸煨煮,加上十几味原料,才形成了蹄色酱红,香气扑鼻,外形饱满的特点。那么为什么叫它为“万三蹄”而不叫“猪蹄”呢?很简单,沈万三和朱元璋一个朝代,如果沈家吃的是“猪蹄”,那岂不是每天都啃皇帝的腿,以前帝皇都可有姓氏避讳的,另外万三蹄吃的时候很讲究,一上桌不能马上动筷子动刀,那怎么吃呢?其实每个蹄上都有两根骨头一粗一细,吃的时候把细的那根抽出来,以骨代刀将蹄划开就可以了,现在万三蹄是团圆的象征,逢年过节家里来客人了,一定会有这道菜,所谓“无蹄不成宴”。
边上是厨房间,这个灶是我们这一带最大的,有四个大锅两个小锅,前面有个黑色的 木板可以自由移动,相当于围裙,上方有两个圆孔,相当于抽油烟机,边上有个红凳子,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的栏目,它就是以前的榨汁机。
现在我们走的备弄两边上有一些铜板画主要是介绍沈万三的生平事迹,他是如何经商致富,然后遭到朱元璋的迫害,最后被发配充军的全过程,这些铜画增加了周庄旅游的文化底蕴。到现在为止,我们沈厅已参观结束了,那么沈厅的价值究竟在哪里呢?对,沈厅的价值就在于它不是官宅,而是民居,民居能有这么大的规模,而且保存了两百多年,这在江南一带是极罕见的。
接下来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南湖秋月园。各位来宾,之前我曾说过“周庄四面环水,处于澄湖、白蚬湖、淀山湖、南湖怀抱之中”,可见周庄南湖的称谓只因湖在周庄镇南面的缘故,周庄南湖的景色却自古以来备受称道,尤以深秋之夜,当金风送爽,明月高悬时,湖面上一片碧绿、一带金黄,颇有“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的意境,因此“南湖秋月”也被列为旧时“周庄八景”之一。当然,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下西晋文学家、书法家张翰。张翰,字季鹰,世居周庄镇南二图港。相传,惠晋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张翰因政治腐败,天下大乱,遂以秋风起,思念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为借口,从洛阳辞官返乡,游钓于南湖,并留下“黄花如散金”等诗作名句。当地周庄老百姓为了纪念张季鹰又称南湖为张矢鱼湖。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也曾经在这游钓寓居。
我们将要参观的景点是南湖园全福寺,这是一座典型的园林寺庙,分为三个部门,东西两个为花园,分别是为了了纪念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陆龟蒙和西晋文学家张季鹰而建,中间即是我们今天着重参观的全福讲寺。
全福寺始建于宋代,已有900多年历史原是宋元佑年间的周迪功廊舍宅为寺的,后经历代不断扩建,香火旺盛,成为江南一带的名寺,但,不幸的是在“文革”期间,寺庙被毁,被迫改作粮仓,这可以说是周庄的一大憾事。
今天我们看到的全福寺是1995年由上海华夏公司重新修建的并从原来的白蚬湖畔移址在现今的南湖畔,整个寺庙分为山门、指归阁、大雄宝殿、藏经楼四个部分。众所周知,寺庙一般建在山上,为了远离尘世,有一个清修的地方,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寺庙却是建在水上的,体现了水乡的特色,所以被誉为“水中佛国”,大家可以看一下,这边牌楼上就有这四个字,就是由原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所题。
我们可以看到,山门对着南湖,当年周庄老百姓要出门必须坐船,出门烧香也必须坐船,所以全福寺就体现了这一点,也点出了它的便利处。
大家接下来随我进入“四大皆空”的佛国世界,我们大家注意,进入山门,不要走中间的门,因为在佛门来说这是空门,意为遁入空门,四大皆空,滚滚红尘中的我们还是不遁入空门为好。
山门内供奉的是大肚弥勒佛,大家看他笑口常开,世间无任何事可烦恼他,他在告诉大家要笑对人生,弥勒佛藏语谓“强巴”又说是按名叫契此和尚形象塑造的。为五代梁朝时明州奉化(今宁波)人,他两耳垂肩,开口常笑,常常背着一布袋,终日奔走,劝化人信佛,人称布袋和尚,贞明二年,布袋和尚在岳林寺圆寂时念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世人皆不识”,人们这才醒悟到他就是弥勒的化身,所以人们常常这样来形容他:开口常笑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一切难容之事。
相传弥勒佛是未来佛,他再过56亿7千万年,就要成佛,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接替释迦牟尼掌管佛界,他的道场在宁波雪窦山。
弥勒佛两旁的是哼哈二将,传说他们在外作战时能哼出两道白光,哈出一股黄气,使得敌人方寸大乱,所以他们每次都能出奇制胜,打败敌军。
在弥勒佛背后的是韦驮,韦驮原是南方增长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之首,传说释迦牟尼涅磐后,其佛牙舍利子被罗刹鬼偷走了韦驮奋不顾身,急起直追,直到把罗刹鬼抓住,夺回佛牙舍利,由于他护法有功,从神将提升为菩萨,因此也称他为韦驮菩萨,韦驮身穿盔甲,手持金刚杆,十分威武,他是佛门的“安全部长”。
出山门后,是一个硕大的放生池,一座五孔石桥把放生池分割开来,站在石拱桥上看到全福寺的指归阁是供奉“西方三圣”的,佛教称为三圣殿,据说西方极乐世界是一块纯净 的乐土,到处充满鲜花,你只要在人间做善事,教主阿弥陀佛就会亲自下来接引你去西方极乐世界,从此你就不用再受轮回之苦,所以人们又称他为接引佛他的左右胁将是观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在旧时周庄人们踏青,进香时,登阁远眺,春色盎然,田野平畴如绣尽收眼底,这是周庄著名的八景之一“指归春望”。
走出指归阁,进入大雄宝殿前,我们可以看到钟楼和鼓楼,佛教中有“晨钟暮鼓”一说,就是说在佛门,早晨敲钟,所有的僧人必须起床,晚上打鼓,僧人必须休息,这就是僧人一天的生活作息时间,也说明了僧人的生活是非常有规律的,戒律森严,相传“全福寺禅房深,寺内藏钟3千斤”每当拂晓时分,寺僧撞钟,声闻数里唤醒全镇梦中人,这是周庄八景中的“全福晓钟”。
大雄宝殿供奉的是佛祖释迦牟尼,这是一座铜佛,高5米,重3吨,是江南最大的一座室内铜佛。释迦牟尼,原名乔答摩悉达多,相传他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诞生于蓝毗尼花园,与我国的孔子是同一时代人,长大后深感人间疾苦,29岁时出家苦修6年,35岁那年在一棵菩提树下得道成佛,从此弘扬佛法在释迦牟尼胸前“
”字符号,武则天定音为“万”,意为太阳光芒四射成燃烧的火,为佛教吉祥的标记,表示吉祥万德,他的左胁侍是文殊菩萨,坐骑是狮子,象征智慧,威猛,人称大智菩萨,大家拜了他将获得大量知识,他的道场在山西五台山,右胁侍是普贤菩萨,司职理德,坐骑大象,人称大行菩萨,他的道场在四川峨眉山。在大雄宝殿两侧是十八罗汉,后边是海岛观音壁塑图,中间是手持净瓶的观音,大家可以看到她站在鳌鱼的头上,也即是人们常说的独占鳌头,据说观音原是男的,后在传入中国时,因她大慈大悲,所以女眷们都比较信奉她,又因中国“男女授受不亲”这一道德思想的束缚,就把观音女性化了,便于那些闺中女孩也能供奉她,她的左右胁侍是善财童子和龙女。
最后一进是全福寺的藏经楼,在寺庙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游人禁入的,那是佛门禁地,是佛门藏经之处,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各式观音,都是本镇老百姓捐来的祈求全镇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平安。
这边也可看到威武的神像,他是三国时的关羽在湖北当阳玉泉寺普净大师的点化下,皈依佛门,成了佛家的伽蓝神,相当于土地神,这边有一口缸,那是全福寺第四十四世方丈善缘法师圆寂坐化缸,是从全福寺原址出土的,是全福寺的一宝。
(叶楚伧故居)在周庄历史上,曾经出过很多的名人。在清末民初,周庄出了一位爱国志士,他就是叶楚伧先生。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叶楚伧故居,就是他的祖宅,他幼年曾居住的地方。
叶楚伧故居建于清末同治年间,由叶楚伧祖父修建,叶楚伧曾祖父叶杏江为清朝官吏,祖父叶原甫无意于仕途,在周庄开设叶太和酱园,家道比较富裕,修建了这栋老宅,叶楚伧故居前后五进,1100多平方,是典型的苏州庭院建筑,它的建筑特色是清砖小瓦硬山墙,回廊挂落花格窗,是一个仿明的格式。
在周庄,基本上所有的建筑都是前厅后堂的格式,因为古时“男女授受不亲”,必须分别招待,因此都是这样一个特色,叶楚伧故居也不例外,第一进门口木匾上的“叶楚伧故居”五字为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手迹,第二进为轿厅是叶家招待一般宾客的地方,这边有一幅对联是这样的“青鞋布袜寒哉儒,内涵劲气雄万夫”,这是当年国民党考试院院长于右任在叶楚伧先生过世时写给他的一副挽联,在这封对联中我们可看出叶楚伧先生穿着很简朴,而学识却非常丰富,是一个学富五本的人,当年叶楚伧先生曾在国民党考试委员会任委员长,与于右任、邵力子并肩跟随孙中山,握起如椽大笔,宣传革命,所以他们曾经私交甚好,故在他过世时,于右任以这副挽联来缅怀他。
第三进是叶家的正厅,举办大事、招待贵客之处,这边我们又可看到一副对联“应遗留名文苑传,难忘结客少年场”。这是当年柳亚子先生写给他的一副挽联,叶楚伧先生早年参加柳亚子、陈去病组织的进步文学团体“南社”,经常与柳亚子先生他们一起吟诗作对,宣传民主革命,宣传新文化,所以当年柳亚子惊闻叶楚伧先世的噩耗时悲痛万分,疾书此挽联以送行。第四、第五进是叶家的内堂,曾是叶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现在陈列着一些叶楚伧的书籍,他的文稿,还有他的一些题字、照片等,这边我们看到有两件狐皮大衣,这是叶楚伧先生,曾为办“民国日报”时,由于缺钱而典当过的衣服,由此也可看出叶楚伧先生是个非常清廉的人。
叶楚伧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周庄人,1887年生于周庄,1946年卒于上海,享年59岁,曾从周庄本镇秀才诸元吉学文,后考入苏州高等学堂,虚心好学,博闻强记,后因清庭腐败,他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毅然参加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他曾任国民党代理文官长、江苏省政府主席、国民党考试委员会委员长、国民党执行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京、沪两市宣慰使,叶楚伧先生也是一个有名的新闻工作者,他21岁就步入了新闻界,曾任过多家报刊的主编,“民国日报”、“太平洋报”都做过主编,总而言之,他是一个爱国、爱家乡的革命志士,是我们周庄人的骄傲。
(文化街)大家来到了小镇的贞丰街,以前是一条商业街,后来经过改造把周庄传统手工艺活集中展示在这条街上。街上有纺织、圆木、阿婆茶、篾竹、铁铺等民间手工作坊,融汇于民俗文化、商业文化于一体所以有时也称为文化街,“文化一条街”。大家可以现场看看。
这儿各位来到的是家乐器店,出售的都是中国传统的一些乐器,像二胡、扬琴等。那又是家土布坊,说到以前的布料在我们这个小乡村基本上是自家织的,摘下来的棉花搓成一小段,再用纺车纺成线,最后用织布机织成布锻,这种纯棉的衣服透气性好,穿在身上很舒服,而且不容易过敏的,不知有没有让大家遥想到当年黄道婆纺织的情景。
各位仔细闻闻飘过来的这股味,哈,猜对了,是臭豆腐。前面这就是张记豆腐坊,臭豆腐、豆浆、豆腐花现场做,十分新鲜,对面是木器店,干着木器活,这洒桶、木盆都是以前经常使用的,大家来这儿,阿婆们围坐着一桌喝茶当地把这个叫阿婆茶,旧时的农村,阿婆们干完了家务活,下午就约好了要哪家聚着喝喝茶,还准备了瓜子、自家腌制的阿婆婆菜、地瓜,边喝茶边聊家常事,还不忘给孙子、孙女做虎头鞋、护身符。隔壁是做小篮子和草鞋的,以前淘米洗菜就是用这种竹编的小篮子,很环保的。“叮叮叮„„”咦,哪传来的声音?哈,大家身后是一家铁铺。古时的家具也是这般人工打制成的,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种花种草的铲子、铁耙。现在看看一定觉得很有趣吧。前面又传来了苏州评弹的声音,坐在聚宾楼内大家可以品茶还可听听评弹,独特的环境仿佛又让我们回到了旧时安详的周庄。对面那是个土坯制作屋。
这儿的招牌上写着“三毛茶楼”,1989年台湾女作家三毛在春天来了周庄,游玩后感触很深,曾说过要再来周庄,但后来却得到了去逝的消息,和三毛有书信来往的张寄寒先生为了纪念这个朋友想到在小镇上开了家“三毛茶楼“,三毛迷们都可以坐在这喝茶阅读三毛的书籍,追思一下这位女作家。
在这条特色的文化街上有几个特色的文化景点,道院、源丰顺、大诚堂、聚宝轩以及迷楼等,首先参观的是澄虚道院。
澄虚道院是周庄一带有名的道观,它是一个道教圣地,道教始创于东汉,由张陵创立,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道教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的《道德经》为主要经典,追求修身养性,长生不老。
我们今天参观的澄虚道院始建于宋代元祐年间,已有900多年历史,原名“圣堂”,是吴江澄虚人士来此捐建,故名澄虚道院,非常不幸,由于年久失修,道院已有所破坏,1994年当地政府出资重修,又重现了当年的面貌。
我们首先看到的这一位是道教的护法神王,叫做王灵官,他手拿金鞭,三目怒视,好像在警告世间一切邪恶之人不可再为祸人间,大家可以看到,他有三只眼睛,中间一只眼睛可以分辩你是好人还是坏人,所以他是惩恶扬善的,他手中的鞭子是天地间最长的一根鞭子,所以做了坏事的人,千万不可有侥幸心理,无论逃到哪里,都难逃他的惩罚。
走过灵官殿,我们来到一片广场,这是道士做道场的地方,我们在这边可以看到一只铜鼎,据说身体不适的人来到道院只要摸摸铜鼎,再摸摸身体,就可百病消除,假如大家身体有所不适,也可试一下。接下来,我们进入的就是澄虚道院的主殿“圣帝殿”,供奉的圣帝又名玄天上帝或真武大帝,原是西方净乐国的王子,身为王子,却不恋王位,15岁就离开父母来到太和山修行,不论风吹雨打,他都纹丝不动,坚持修行,终于在42年后,他修成正果,由于他在修行时,经常不吃不喝,身体里的肚子和肠子受不了,经常在他身体里闹腾,他就挖出了肚子和肠子扔在一边,继续修行,肚子和肠子经常听他念经,竟然得道成精,肚子变成了大乌龟,肠子变成了大蛇,经常去骚扰百姓,为害人间。圣帝将他们收服,成了他的坐骑,这就是有名的龟蛇二将。他的左右两位是金童和玉女,边上是十位天兵天将。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位是魁星,他是管文曲星下凡,古代中状元就归他管,拜了他,大家就可官运亨通。第二位温天君是天上的神医,他管身体健康。第三位是赵玄壇,也就是赵公民,他是财神爷,每年正月初五是请财神的日子。雨师、风伯、雷公、电母,也即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他三位,比较正义,相当于人间的“公、检、法”。
走出圣帝殿,我们来到了斗姆殿,这是我们周庄的最高地基,也就是说,我们不知不觉正步步高升。斗姆是天上北斗七星的母亲,管生和死。她的左手边是慈航真人,也就是佛教的观音菩萨,她的生日是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她的右手边是雷祖,他是保全镇人民平安的。边上还有六十甲子,在古时,他是用来记年的。我们大家都应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六十年风水轮流转。现在,可以说他是我们各自的守护神。大家有兴趣可以找一下。
走出斗姆殿,我们左手边,可以看到一棵树,这就是昆山三宝之一的琼花,也就是当年隋炀帝凿运河,下扬州,看此花,它有八朵小花,犹如八仙聚义。花季在四月底,非常漂亮,堪称天下无双独此花。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了“源丰顺”酒作坊。周庄历史悠久,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之乡,孕育了特有的饮食文化。在历史上周庄的酿酒业十分发达,曾有十几家之多,形成了独特的酿酒文化、特色风味和深厚的酒文化。
酒,是中华璀璨文化的集大成之缩影,据说酒的发明者是杜康,他初创“秫酒”。其实酒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最早的酒是先民在劳动中发现的,天然的水果在腐败时有一股馥郁的清香,其汁含有酒精,尝之,沁入心肺。从此就有了果子制酒的方法。大约在六千年前后,我们的祖先成功地种植了水稻,从此发明了以米来酿酒的新技术,开创了中华酒文化的先河。
饮酒不论在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不论是平民还是贵族,喝酒是不可缺少的。统治者和富豪的高贵的嗜好,各种好酒,各色各样的酒器应运而出,使酒文化发扬光大。
饮酒,是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最多的是婚嫁喜事、生日做寿。在当时的文人中,经常觥筹交错,以酒作兴。像西晋竹林七贤,个个是酒仙,东晋王羲之在会稽山阳,曲水流觞,饮酒赋诗,写下了不朽的“兰亭序”,传为千古佳话,可惜做了唐玄宗的陪葬品。
历史上的豪饮者,更是比比皆是,有三国的曹操,有名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盛唐的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与尔同销万古愁”;北宋的苏东坡与高僧佛印,和弦应拍,唱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是多么惬意,更有近代革命先驱鉴湖女侠秋瑾,发出“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酒去犹能化碧涛”。
周庄源丰顺酒庄,开创于清道光年间,已有二百年历史了,是当时周庄著名的一个民间酿造作坊,现在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恢复重现当年的壮观场面。这里展示了原汁原味的酿酒工序、制作过程、酿制工具、器皿以有酒的历史渊源、特色、功能等。
“源丰顺”是典型的前店后坊格局,前面是店铺交易的地方,后面是作坊,生产制作加工场所。首先进入第一进店堂。左边是柜台,里面陈列着各种“源丰顺”产品,有黄酒、米酒和白酒,大家可以购买带回去品尝和馈赠亲友。
这里生产的“十月白”米酒是最为出名的。周庄镇为泽国,四面环水之特有地理环境形成的特殊气候和土壤所产的特殊品质的新糯米为原料,再配以其他相关原料精制而成,农历十月新糯米上市所产米酒最为上乘,故称“十月白”。“十月白”因口感甜柔,醇绵,品质 独特而名闻名遐迩。西晋因思吴中莼鲈而挂冠返乡的张翰曾经慨然而叹,使吾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十月白”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曾与周庄另一著名特产庄炉同在巴拿马博览会上喜获金奖。元末明初江南巨富沈万三既是富甲天下的经商能人,更是酿制“十月白”的行家里手,家藏铁力木酒榨,“每榨用米十石得三十百瓮”,规模之巨,可窥一斑。
第二进是加工制作场所,酿酒主要分为“浸米,蒸饭,摊饭,落缸,开耙,压榨,生清,煎酒,装坛。大家可一一看仔细。
第三进是发酿室和榨酒处,这边有现榨的米酒,大家有兴趣可以品尝一下,味道特别好,酸甜适中,清香浓郁。这边墙上布置的是黄酒营养价值及功能的图表演示。黄酒除作药引治病外,保健滋补功效也很好,适量常饮可以增进食欲,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代谢等。
接下来那边还有一些酿酒的原始用具,如石臼、石舂、石磨、榨酒石凳等。楼上是黄酒器皿陈列展示,是中国黄河器具的艺术殿堂,以及苏州一带“结婚”“生子”“做寿”的场景。大家可随我上去参观一下。
(砖坯艺坊)周庄历史悠久,自北宋元祐年间(1086年)就已建镇,并因为巨富沈万三通番经商逐渐发展成为江南一带的商业大镇。镇区规模的扩大也带动了当地砖瓦制造业的兴旺,更具优势的是,周庄原是古代盛产砖瓦的吴越封地,精湛的砖瓦工艺经过地域传播并世代相传,经久不衰。我们看到,古镇周庄历经沧海桑田,却至今仍保留完好大量的明清建筑,其中一砖一瓦都承受着百余年的历史,可见当时砖瓦的制作工艺和质量已经到达了空前的水平。
古时制造砖瓦都称为窑业,周庄镇的民间窑业何时起始,已经很难考证,但是繁盛期则是在明清时代,曾在镇郊四处散落的无数土窑,构筑了当时民间建筑业的发达景象。人们习惯将烧制砖瓦的称为乌窑,烧制石灰的称为白窑。与周边盛行白窑的锦溪镇相比,周庄盛行乌窑,70年代的时候,周庄窑业又出现过一个小热潮,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小土窑,家家户户都以制土坯为副业,生产的砖瓦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外销,成为了当地一时的经济产业。如今,周庄仅存两座土窑,北窑和南窑,但也于去年关闭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间“砖坯艺坊”在国内已属少见了,它再现了昔日江南民间制坯、烧窑场景,体现了周庄农村生活文化的一面。
我们先来看一下第一进——展厅,橱窗里罗列的就是各式民间制作而成的砖和瓦,都是明清时期江南建材的典型代表。江南一带的砖种类多达40几种,比较常见的有:八五砖、九五砖、还有八结黄道砖。其中,八结黄道砖很特别,它不同于别的砖。它的侧面有个类似中国结一样的一个结,并且有8个孔组合起来,我们可以看一下实物。讲到这个结,它有两层含义:一个是相当于现在的注册商标,属“专利”产品;另一个意思是只有这样大小的尺寸才能印这个结。下面我们重点看一下制作砖瓦的工具以及工艺流程。大家往这边看,这些就是当年农民们制作砖瓦用的模具。
在这里民间建筑所用的砖瓦如八五砖、九五砖、望砖、八结黄道砖以及普通瓦片、盖瓦和滴水瓦制作模具都有展示。这个象桶一样的模具,是用来做瓦片的,叫做木头穿,是用木头和麻绳编制成的,可以伸缩,等一下我们可以到后面现场看瓦片的制作工艺。这些是分别用来做九五砖、八五砖和八结黄道砖的。八五砖是铺在地上,九五砖是铺在屋檐上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农民们也讲究效率的提高,这个叫“夹砖”,就是刚刚讲的,制作九五、八五砖的第二代制具,它比前面的要厚一倍,中间有一条缝隙,等农民把加工好的泥放入模具里后,再用这个泥弓往缝隙里一钩把它一剖为二,就成了两片泥坯,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接下来我们到第二进——作坊,来看一下制砖、瓦的实际操作,先了解一下泥土的制作流程:首先在制坯工场边取土,泥土要用地底30厘米以下的黏土才可以,因为30厘米以上的泥土含有杂质,质量不佳。把泥土铲出来后,把它们铲松,后加入水,再用铲子铲均匀后,用脚踩,再翻个身,加水,用脚踩。反复三次。这样的目的是加强它的细腻感,做出来的砖质量更好。制作成坯的半成品后用船运送到窑厂,所以江南一带的窑厂都靠近河边,方便运输。瓦片的制作,用刚刚讲的那个桶,把泥豁在木桶的四周,这个用线吊着的钩是用来测量 高度的。砖则是用刚刚介绍的模具,将泥填进去,抹平、再翻出来就可以了,相对要简单一些。
模坯做好后,就把他们放入土窑内,烧8天8夜,烧好后,加水,水是从土窑的顶端灌进去的,灌至反水为止(瓦、砖充分吸收水分,直至饱和)。加水烧出来的叫“青砖”它要求火越旺越好;不加水烧出来的叫“黄砖”它要求时间少就可以了。但青砖比黄砖质量要好,一般工人们都烧青砖,烧黄砖是某些需求。一般来说,窑中间烧出来的砖质量最好。(就象家里烧的饭一样)。烧出来的砖,叠起来,阴干,放置,就可以了。
游客们可能会发现,北方的砖和南方的砖是有区别的。南方的砖相对比较小巧,这可能是与节约用才、方便烧制与搬运有关。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考证。与北方有所差异的是,江南一带的百姓还经常利用休息之余,运用简单的砖瓦制作成用于农耕、渔、樵的其它农作工具,无不体现了农村生活息息相关以及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不断传承。
现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跟着这位师傅按照工艺流程亲手试一试,体味一下其中的奥秘与乐趣。
(大诚堂)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参观的是周庄的中药铺——大诚堂。相传明代巨富沈万三的父亲沈祐在元末明初时经营着一个药铺,因为沈氏父子具为商贾,于外通商,深知为商之道,以“诚“为本,遂以大诚堂命名,今天我们重新修复了大诚堂。
整个药铺前后三进,面积约400平方米,呈前店后场之格局。前面设有柜台,可零售药品。往里走大家在天进里看到的这些都是种植的药材,像何首乌、凤尾草、灯芯草等;第二进各位一进来可见李时珍的塑像,李时珍是我国明代一位很有名的医学家,他对药物学的钻研,总结及其《本草纲目》的问世,是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对我国和世界药物学及其他相关学术的发展均有很大贡献与深远影响。大家看左手边还设有坐堂门诊,体现了大诚堂是个比较完善的老式药房。
最后一进为作坊,加工炮制药材。加工炮制主要分为修治、水制、火制及水烘制四类。水制有洗、浸、泡和润养;火制又有炒、炙、煅和烘烤等;水烘制包括蒸、煮等。过去很多药房还进行一些简单的制剂,常见的有汤剂、散剂和丸剂等。这儿我们看到的是当年制药常用的工具。
接着请大家上二楼,楼上有三个展馆,首先请大家看看这些图示,扼要地介绍了中国医药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原始人类开始农耕作业时,先人在劳动生活的实践中掌握了最早的医疗技术——砭石、石针、骨针,这幅图示上就说到了。殷商时期,先人们已有了预防疾病,讲究卫生和注重居住环境的习惯,大家看这图示中水井和下水井和下水道陶管中了解到。
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位中国战国时代的著名医名——扁鹊。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医学家,精通望、闻、问、切四诊,擅长内、外、妇、儿及五官科,曾被汉代史学家司马迁誉为“脉学之祖”,这儿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画像。那两个图示又介绍了中国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伤寒杂病论》。到了晋唐时期,中医临床开始出现了专科化,唐代还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医学校,那时又出了名医孙思邈,后人誉为“药王”,著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二书。唐贞观年间,随着文成公主入藏,治病医方,医学论,药材等都传到吐蕃,促进了各民族医药的交流和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医药进入鼎盛时期,李时珍就是明代的名医。这边的图示也提到了古代中医药对外交流方面十分活跃,唐代时鉴真东渡就把我国医药学知识大量传播到国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中医药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为继续发掘中医药特在周庄开设了这一药铺。另一展馆是200多种中药品,大家可以参观一下。
聚宝轩始建于民国初期,位于贞丰街上,里面主要展示了自周庄发展旅游后,来过此地的一些中央领导人、国外领导人还有文艺界一些名人的照片。进门看到的这幅大型照片上,可看到右下角的这幅油画,画中的就是我们周庄的双桥,这幅画的名字叫“故乡的回忆”,作者就是已故的上海旅美画家陈逸飞先生。说到这幅画还要追溯到1984年。那年,陈逸飞先生无意中从朋友口中听说了周庄这个地方,并在其介绍下坐船来到这个原始的水乡。当时他被这个幽雅的水乡风景所迷惑,所吸引,使他灵感大发,水乡风情激发了他的创作源泉,他支起了三角架,创作了以双桥的“故乡的回忆”为代表的好多作品。完成这些作品后,随后带上其他的作品,一同带到美国,当时美国石油董事长阿曼德·哈默先生正好举办画廊,陈逸飞的水乡画连同其他一共30多幅作品放在他的画廊中展出。当时陈逸飞的水乡画给当地的西方观众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水乡的小桥流水风景犹如一股清泉缓缓注入他们的眼里、心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哈默先生正好在金秋十一月访问中国,他想挑一件特殊的礼物送给邓小平先生,哈默先生就看中了这幅“故乡的回忆”,就把这幅画高价购买了下来,在中国邓小平先生接见他时,把“故乡的回忆”作为礼物送了对方。1985年这幅画又很幸运的登上了联合国的邮票首日封,由此,周庄这个默默无闻的小镇,不仅走进了国内人的心里,也跨出了国门,成为海内外人士皆知的“中国第一水乡”。从右边开始我们可陆续看到江泽民、朱镕基、李岚清、吴仪、罗干、迟浩田、黄菊、回良玉等国内领导人的照片,中间这幅照片是21个国家的贸易部长的合影,2001年6月6日在周庄迎来了一次重大性的会议,APEC亚太地区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就是在部长们留影的这条周庄舫上召开的,当时2000年时会议定在周庄召开,龙永图部长曾说过:“各国部长来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强大进步下,也是注重中国传统古文化的保留,当初部长们来到周庄舫时都发出了赞叹,也使得会议的成功召开,可谓是小船解决大问题。
迷楼依桥傍水始建于清末,边上的小桥以周庄以前的名字命名为“贞丰桥”,明崇祯年间的建筑。小楼原来是当地一家小酒店,叫“德记酒店”,母女俩相依为命而开设,因当时地处偏僻,小楼又很破旧,所以平时生意也很清淡。1909,中国第一个进步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在苏州虎丘张公祠成立,主要发起人是爱国诗人柳亚子、陈去病等,诗社起名“南社”主要是对抗当时的“北廷”,写大量的爱国诗篇,宣传新文化,用笔杆代替枪杆来抨击时政,因南社其中有一部分有周庄籍人,象沈体兰、柳率初、费公直等,所以其他南社成员也经常来往于周庄。当时他们无意中发现了“德记酒店”,发现这酒店虽很破旧,但环境偏僻,风景幽雅,很适应他们聚会写诗,1920年,南社发起人柳亚子、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相约来到德记酒店,叫老板娘炒了几个小菜,送上小楼,酣歌痛饮,这其中写了好多脍炙人口的爱国诗篇,不知不觉就这样连续过了几天,因当时白色恐怖下,他们为了掩人耳目,有时不得不把母女俩也一并写进了诗里面,由于他们的这些举动,慢慢引起了社会各届人士和老百姓的误会(有柳亚子当时的诗“何人谣诼峨眉误”)在外人眼中德记酒店是破破烂烂,甚至是有些荒野的地方,这些风流才子要不是冲着母女俩肯定不会去的,柳亚子等人听说这些风言风语后,索性干脆将计就计,叫老板娘德记酒店的招牌取下来,大笔一挥题了“迷楼”二字,把新招牌重新挂上去。后来,在迷楼里面写的一些诗篇经整理后组编成一本册子命名为“迷楼集”,这爱国诗篇就问世了。“迷楼集”发行后在社会各届上传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小楼也因此一夜成名,现在的这幢小楼是93年政府出资重建,已成立昆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门看到的扁额“迷楼”,就是由当年柳亚子所书,一楼主要陈列南社社员几年来聚会的留影和一些书稿,还有当时一部分周庄籍南社成员的相片,二楼主要有四个发起人当时酣歌痛饮的蜡像,还有他们生平一些简单的介绍。从墙壁上挂的由吴江黎里柳亚子故居赠送的迷楼旧址图,可看出原来的迷楼确实风景幽雅,再一次把“贞丰桥畔屋三间,一角迷楼夜未关”呈现给我们。
(“蚬江渔唱”渔业观)周庄古镇,水网密集,湖荡遍布。千百年来,丰富的水资源,构成了周庄因水生存、渔水相依的水乡渔业文化和人文景观。
大家请看庭院的二组场景:这一边是原始的草屋,简陋的栅栏、老式的灶台、粗糙的蓑衣;这一边是一叶小舟、几只欢快的鱼鹰、一位辛苦劳作的渔民,通过这二组场景,让您初步感受到几百年前,我们周庄渔人勤劳、古朴、简单、原始的渔家生活气息。
下面请随我参观第一展厅。作为全国著名鱼米之乡的周庄水乡,有着悠久的渔业历史。大家请看,在大厅最显著位置的这樽陈列品,就是我们周庄渔业馆的珍贵文物“黑皮陶鱼纹双耳罐”,周庄太史淀遗址出土,为国家一级文物。
发达兴盛的渔业生产,促进了丰富多彩的渔业工具,大厅展示的都是周庄渔民几百年来日常使用的捕鱼工具。渔业馆还采用八组泥塑人物的劳动造型,生动形象地展示各种捕鱼工具的功能与特点。我们可以从一件件有趣的捕鱼工具中,充分品味到周庄渔人在漫长的渔业生产中所累积的丰富经验和聪明才智。这是倒虾网,这是夹网„„。
下面请随我参观第二展厅。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周庄水乡,渔俗乡风多如牛毛,俯拾皆是,正如明代大文豪冯梦龙所言“民间俗讳,各处有之,而吴中为甚”。丰富多彩的渔俗乡风,不仅表达了周庄渔民追求幸福,向往安定的美好愿望,同时也构成了江南水乡独特的文化韵味。
展厅正中的陈列采用传统的陶艺雕刻,生动、精致地展示蚬江开捕节周庄水乡清秀、美丽、隆重、热闹的祭祀场景。
这是采用最具江南风情的蓝印花布图案所表现的乡土民俗。如“摇水会”,其中较经典的有“抢水”、“坐浴盆”„„
这是采用陶艺、泥塑等传统民间工艺所表现的水乡风情。下面请随我参观第三展厅。这个展厅,采用景虚物实的手法来展现渔家生活的生态场景。背景是水墨淋漓的写意国画,不仅让各位来宾从整体上再次回味周庄古镇小桥流水、粉墙黛瓦的水乡风情,而且从视觉效果上更是衬托出周庄渔民渔业生活的生存地域环境。水中嬉戏的鱼儿;岸边晾晒的渔网;头上繁星点点;一只渔船悬于水上,船内烛火通明,船上的渔具家用一应俱全,一只猫咪在船头悠闲打盹„„。景的虚幻与物的逼真,再一次生动体现了周庄渔民渔水相依的生活情趣。
(过福洪桥到博物馆)博物馆原为清末民国初期一朱姓人家住宅,解放后为镇政府办公之处,90年代中期修缮,整理后作为景点开放。建筑面积一千多平方米。馆内主要展示了民间的生活用具、农具等,还有当地出土的一些中国有名的黑皮陶器。进来第二进,靠右边是一些生活用具,可看到竹篮、果筒、合盘(结婚必备用品)。还有这个看似凳子的物件,实际上是一个旧时的榨床,边上放着这个称为“立桶”的用具,实为古时小孩站的,相当于现代的学步车。靠左边是当时农村里一些常用农具,有扇谷的风车,有一些锄草的工具,还有量米的量具,耕田的犁之类。这些东西虽然在现代人眼里看似简单,不过以前人们生活、耕作都离不开的必备品。进入第三进,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匾额“太史淀出土之物”。太史淀是位于周庄镇北面的一个湖泊,七十年代开垦时,挖掘出一些陶罐,一些看似象农具的工具,还有一些木板和动物的骨头等,这些陶器经有关部门专家考证、签定,这些陶器都属于有名的黑皮陶,属于良渚时期的文物,其中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照片上的这件陶器已被国家定为一级文物,已被国家博物馆收藏,为五千多年以前的文物,边上这把石犁经过考证也具有四、五千年历史了,为新石器时代产物,是先民用来耕田的,这些木板呢,经过考证是古时用来做井的,一般以前农村厨房里灶边会放一口水缸,也有人家不放水缸就直接挖口井,便于取水从种种的迹象表明太史淀若干年以前有可能曾是一个村落,后来经过演变,就形成了一个湖,由此可见证明周庄的历史从现有的900多年可上述为春秋战国时期,据说当时曾为吴王少子摇的封地,称“摇城”,距今应有2500年以上历史。这一间里所看到的是一些棋子的展示,古代、现代,大大小小有好多种,大的有十二公斤重,小的要用放大镜才能看清楚,这幅为立体形象棋,它和国际象棋相接轨,不懂中国文字的老外看了也能从外形看出个究竟,还有一些国家领导人的题词,主要这些展示是为了弘扬中国棋文化,边上这是是在周庄拍过的电影、电视剧的展示。周庄是原汁原味的小桥流水人家风格,除了吸引了不少游客参观游览,也吸引了不少导演来选景,著名导演谢晋早些曾说过“周庄是一个天然的摄影棚”。现在走上二楼,首先看到的是一首“周庄好”的歌词,由乔羽作的词,王立平作的曲,郑绪岚演唱,这首歌在99年首届旅游歌曲大赛中曾获过银奖,走到里面,展现在眼前的是博物馆里珍藏的珍品,周庄长卷,整个古镇的全景图,这幅图全长25米,宽0.9米,由我国30多位有名的艺术家花了半年以上工夫才完成的,兼书、画、绘于一体,把浓浓的水乡韵味再一次展现于眼前,边上这幅画为岩彩画,作者是日本女画家桥本心泉,她于八十年代中期来到周庄,对周庄的小桥情有独钟,从众多的桥中选中了画中的太平桥,把太平桥的各个角度拍了下来,回到日本,画了几个月功夫创作成,这幅“周庄的某一天”,后来再次来周庄,就 把这幅作品送给了周庄,这幅画的颜料据说是用岩石磨成粒再精心加工而成,是永不裉色的,她说象征中日两国的友谊也象这岩彩画一样永不褪色,从门进去,这里主要展示了周庄各届旅游节中获过奖的一些作品,全国各地的摄影家和爱好者对周庄的风景,流连忘返,拍摄出许多优秀的作品,还有一些工艺大师独具匠心的工艺品„„。这一间里主要展示了一些古钱币,各时期的都有,从最早的贝壳一直演变到现在的纸币。(下楼以后)左边一小间摆放着一些铜锁、钥匙,各式各样的都有,右边是展示民间的穿戴服饰,走出门口看到天井里的铺地,仔细看原来是一幅图案,这图案旁边是五个蝙蝠,“蝠”和“福”是谐音,中间是个长寿的寿字,这就是传统的“五福捧寿图,大家可以从上面走一下,带点吉利回去。(参观完博物馆之后,看完水乡的小桥流水,可随我去参观古镇区最后一个景点古戏台,我们在那里将可以欣赏到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昆曲”)
(走全功桥)周庄已有千年历史,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一个戏曲文化古镇。据贞丰志记载,自元代起,一年四季镇上都有戏曲活动,有城隍庙、北栅二处古戏台,可归纳为周庄戏曲八景。每年三月廿八汛,是日赶集、庙会、防火、搭戏台、请戏班日夜公演。还有白家浜水上戏曲灯船,有昆曲小堂名,有周庄宣卷演唱等等。现在我们就在全功桥畔北栅故地,恢复重建周庄古戏台,正是名符其实。成为周庄又一个靓丽典雅的文化景点。
古戏台占地4600平方米(七亩),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以古戏台和走马楼式观演楼、展览馆为主体的古建筑群。犹如北京之“四合院”,戏台座南面北,台中心是由四百二十只木雕凤凰盘旋成复盆状,叫“凤凰藻井”,这是古代利用共鸣原理筑成的“高级音响”。使演唱婉转动听,绕梁三匝。戏台、戏楼布置了上乘的戏曲楹联。戏台正面的上联是“泽曰南湖,誉满摇城二千年”;吴越春秋时,吴王少子单名“摇”,被分封于南湖一带,称“摇城”。至汉初改称“贞丰里”。至今已有二千年的贞丰故里,已评为“人类最佳居住环境区”,并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下联是“腔称水磨,风靡昆山六百春”。昆曲,自元代形成的昆山腔,到明代嘉隆时期魏良辅十年改革新腔,梁辰鱼新编《浣纱记》,因曲调幽雅婉转,唱词典雅华丽,称“水磨腔”,好象古代水磨漆器、水磨糯米粉一样细腻绵糯。风靡全国六百个春秋,被誉为“百戏之祖”。今天在这古戏台上昆曲和周庄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完善的结合,同台展示,真乃中国文化之盛事。
各位领导,各位旅客!这里是接待贵宾的,我们借用汤显祖“玉茗堂”命名,正对戏台,俯视而看,坐在这里品茗、听戏,好不惬意。堂正中布置“高山流水觅知音”图,配有篆书楹联“弦中参妙理,曲里寄幽情”,相得益彰。两旁布置了昆曲《牡丹亭》、《西厢记》唱词和插图,这里布置的书画都是周庄八景与贞丰戏曲八景的书画和照片陈列。连天然几上布置的青花瓷瓶、瓷盆都是写戏文故事,这是昆山三宝之一的玉峰玲珑昆石,也增添了三分典雅。
这里是东厢二楼。我们在这玻璃橱窗内布置了《中国戏剧脸谱》。
戏剧脸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艺术珍品,它的渊源可追随到六千年的原始社会,他们出现是先民的宗教和祭祀中扮成鬼神或纹身纹面,或戴假面具。到了唐、北宋,出现了“代面”和“涂面”,直到现在的傩戏,多用木雕面具,那时仍限演鬼神之类。南宋至元杂剧、南北曲和滑稽短品,化妆演出,脸谱初步形成。而昆剧的出现,使脸谱艺术正式确立。
它用中国的审美观,根据演出人物的性格,塑造化妆成脸谱图案,以红色底代表忠,如关公;以黑和白底代表和奸,如张飞、曹操。
昆剧的脸谱,习惯上只指净和丑角。有大面,又叫大花脸,有红面、黑面、白面;二面,又称二花脸,只用白色底,表示诡计和奸诈;三面又叫小花脸、小丑,只在眉与眼中间画一小块白斑,表示滑稽、诙谐、机智、灵活等。而京剧的脸谱从昆剧发展而来,但有很大的发展,形成各种流派,从整脸化妆发展到“三块瓦”、“十字门”、“元宝脸”、“碎脸”、“歪脸”,还有太监、神怪、阴阳脸等等(根据陈列脸谱作具体介绍)。
中国现有戏曲三百多种,它们都受到昆剧、京剧影响,但也有自己的特点,这里也扼要地陈列了秦腔、汉剧、粤剧、徽剧、各种地方梆子等的脸谱,川剧的变脸戏曲奇葩一绝,总之,脸谱发展到赤、橙、黄、绿、青、蓝、紫、黑白、金银等等,色彩鲜艳,五花八门,五彩缤纷。
各位旅客,这东厢楼下陈列的是“昆剧穿戴”。什么叫“穿”。穿就是戏剧穿的衣服,俗称“行头”。这个戏剧专门名字,已广泛用在我们生活中,买衣服叫“撑行头”,衣服好叫“行头挺”,换衣服叫“换行头”等。
穿主要分为蟒、靠、官衣、帔、褶子、裙等。
这就是蟒,用黄色绸缎,绣上龙凤图案的只有皇帝可穿,而其它颜色的,要根据皇亲、官位、身份不同人物选穿不同的蟒袍或官衣,脚上穿靴。
武将的穿衣叫“靠”,武将、元帅都穿靠,分大靠和便靠,有的背上要插四面小花旗,有的在头帽上插上翎子(野鸡毛),脚上穿各种靴,如花靴、虎头靴、素靴、花快靴。
“褶子”有小生褶、花褶子、素褶子等,生和旦分为男女帔,男女褶子,有素色和绣花的,有武艺之女旦,穿箭衣,或战衣、裙裤等。脚穿花快靴。
什么叫“戴”?戴分冠、盔、帽、头面饰、须髯几类。冠有皇帝的天平冠,王有王帽,武将头戴盔,有帅盔,也有戴青、白蛇额。戏中的帽,又可叫“巾”,官有各色品位的官帽,生有文生巾和武生巾,有学士巾、高方巾,也有有棒丑巾、道姑巾等等。头饰有簪、钗、花、珠,各式头面。须又称髯,有叫扎的,也有叫满的,有长的、有短的,有红的、黑的、灰的和白的等。
西厢二楼,这里几口橱布置的是我国的名剧折子中的精彩片段之人物造型。被誉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宋称《赵贞女》、《蔡伯喈》,由元代后期戏剧家高明(则诚)改编成忠孝两全大团圆结局的《琵琶记》,经明清修改成昆剧本,又被地方剧种搬演,在我国舞台上演出七百多年。
故事写书生蔡伯喈赴京应试,妻赵五娘在家待奉翁姑,这里的戏剧人物模型就是《南浦送别》一折的情景。蔡在京高中状元,招赘于牛相府,家乡闹饥荒。这一出戏就是说赵五娘典尽衣饰,供养公婆,自咽糟糠,病贫交迫,两老饿死,五娘只得“祝发葬亲”,身背琵琶,沿途求乞,进京寻夫,后得牛女之助,终得团聚。
《西厢记》是家喻户晓的中国传统戏剧。故事源出于唐代元积的《莺莺传》,北宋改成《高调蝶恋花》鼓词,金代由董解元改为《西厢记诸宫调》,在“董西厢”的基础上元代王实甫写成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明时改成昆剧本,明清时期对《西厢记》崇拜至狂,各种版本达80种,现存几种木刻明版。后来的《牡丹亭》、《红楼梦》创作,都受它很大的影响。
故事描写相国千金崔莺莺和尚书后裔张珙瑞反对封建礼教,经过激烈的冲突,曲折的情节,冲破旧礼教禁锢,在侍女的协助下,全剧在“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合唱中圆满结局。这句唱词就成为“有情人终成眷属”对自由婚姻的歌颂。这一出叫《拷红》,演述老夫人得知莺莺私会张生,拷问侍女红娘,机智的红娘反借以说动夫人撮合姻缘。《下棋》讲的是莺莺与红娘下棋,张生隔墙指点,借棋传情的趣事。
《牡丹亭》原名《还魂记》。传记剧本写南安太守杜宝之女杜丽娘和侍女春香游园后打盹,梦中与书生柳梦梅一见钟情。梦醒后忧思成疾而死,埋在牡丹亭旁的老梅树下,三年后柳求功名,路过南安,生病留住,在园中拾得杜丽娘自画像,深为爱慕,树下挖起女棺,丽娘感而还魂复生,终结为夫妻。
这一折是《闹学》,演述固执腐儒陈最良,在杜丽娘读书时的丫头春香戏弄先生的情节。这一折是《游园惊梦》,是丽娘和春香到后花园踏青缱游,阳春三月杜丽娘梦中与书生柳梦梅邂逅,爱慕至深的故事。
《牡丹亭》作者是江西临川人汤显祖,同时代的欧洲戏剧大师沙士比亚,也创作了古典歌剧,两人都是以写浪漫反封建、争自由爱情大师,这两颗东西方剧坛艺术巨星,恰都在公元1616年同时陨落去世,令人惊叹。
《十五贯》原名《双熊梦》,是清初苏州剧作家朱素臣创作。取材于明冯梦龙《盛世恒言》中《十五贯戏言成巧祸》一文。故事写肉店小业主尤葫芦,借本金十五贯,深夜醉归,戏言养女苏戌娟,半夜出走去姑妈家,赌徒娄阿鼠图财杀尤,反嫁祸苏戌娟和身带十五贯的 过路店伙熊友兰。无锡知县过于执武断推理,将苏、熊问成死罪,呈报刑部已审批下文,奉命监斩苏州知府清官况钟,发现疑点,乃深夜入辕,面见应天府迎接周忱,以官帽担保,得准停刑重审,况亲赴现场勘察,化装私访,取得罪证,抓住真凶,平反冤狱。
《访鼠》讲的是况钟扮作算命先生,入庙私访,巧妙周旋,了解实情,抓住真凶。《见都》是演述况钟为了不屈斩无罪之人,甘冒风险,为民昭雪,深夜请命的情况。
自清代后期,政府腐败,列强侵华,中国戏曲每况愈下,日本侵略时期,昆剧到了败落失传的地步。1956年浙江国风剧团改编了《十五贯》从浙到苏继北上首都公演,周总理的推荐,毛泽东主席二次观看《十五贯》传遍大江南北,总理说“一出《十五贯》救活了一个剧种”。誉称昆曲是中国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幽兰”。昆剧艺术从此走上新生,重放光芒,以致二OO一年的五月十八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各位游客,古镇区的参观到此结束,接下来请随我坐上“ 万三水上游 ”游船, 去参观沈万三故居。一路上我们将可以尽情欣赏到旖旎的小桥流水 , 美丽的田园风光 , 同时我们将共同探寻沈万三神话般发家致富的途径 , 感受沈万三商业文化的现实意义。
沈万三,名富,字仲荣,号万三。元末明初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祖籍浙江南浔沈家漾,元代末年随父迁往周庄东蔡。农耕起家,后通过经商,成为了“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我们现在经过的这条形似鱼钩,有“金钩钓月”之称的小河叫银子浜。两岸民居屹立,河边长长的连着穿竹石栏,一路过去可以看到人家小园的竹篱瓜藤,偶尔有几只木舟驳于岸边,还能看见部分翻在岸上维修漆油的小船。彰显着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而银子浜的得名就与沈万三有关,民间传说,在沈万三出资修建了水西门到洪武门一段城墙后,明太祖朱元璋妒忌他的富有,逼他交出家中的聚宝盆,其实沈万三家中并无聚宝盆,朱元璋想敲他一记竹杠,他趁夜潜回周庄,把金银珠宝藏于此河河底,于是才有了银子浜之称。
(沈万三水底墓)相传沈万三出资修建城墙后,竟又提出要用自己的百万黄金代替皇帝犒劳三军,激怒了明太祖朱元璋,被籍没家产,发配充军云南边陲,最终客死异乡。他身边的亲人将他的遗骨运回发迹地周庄,葬在此处水底。民间也有传说“银子浜的尽头有水一泓,下通泉源,旱岁不枯。水下有一个古墓,非常坚固,里面埋葬着沈万三的灵柩,晴天水清现,雨天水浊隐。”如今重新修复“沈万三水底墓”,一方面是为了能让水底墓再现在游客面前,另一方面是为了纪念沈万三这个中国商业文化中标志性的人物。大家可以看到岸边是水底墓的墓碑、牌坊和纪念长廊,大家仔细看水底也能隐约看到水底墓的全景。
而从这里到水上游的目的地――沈万三故居,也就三四里水路,并且还会穿过集休闲、度假、购物于一身的富贵园。东面不远处造型独特的桥,便是富贵园桥,桥面有四亭相连,不仅便利交通,还是驻足观景的好地方。穿过此桥就到了富贵广场,富贵园的一部分,富贵园整体以大红色为主基调,有大富大贵之意,借着豪富沈万三给这片土地带来的富贵之气。整个建筑风格也是秉承了江南水乡建筑特色,既传统又时尚。其中众多石桥也各具特色大家可以留心观察。蜿蜒不远处就有一座石拱桥,名为福桥,据说经过此桥者将来会福运滚滚,福桥整体看像两座双胞胎桥,其实两桥并行桥身是相连的,所以还是一座桥。桥边是富贵茶楼,可供游客品茶赏景。右转不远就是禄桥,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单孔拱桥,过此桥者更是能官运亨通。
过桥左转东去就进入了田园风光带,小河两岸垂柳依依,伴着鸟语花香,长长的小径穿过青草地蜿蜒在岸边,每隔一段距离就有砖凳,供游客休息赏景之用。河道交叉口点缀着几个竹亭和茅屋,旧时可供农耕者休息之用。偶得清闲也可以在这纳凉、拉家常。行舟南下,两岸大片树林对望,水中浮着几朵翠绿的水草,偶而有鱼儿惹出来的旋涡,更有巧者能见到它们跃出水面,好不精彩。不禁使人感叹江南此景,此景也只能在江南水乡才有,没有江南水乡那一泓灵水的孕育,哪能有如此美景。
经过前面的单孔石拱桥长盛桥不过百米便是一片豁然,进入颇为开阔的富贵湖。我们可以看见湖右侧连绵的是富贵园建筑,左侧岸边屹立着一巨大的风车,车身高有几米,很是壮观,是旧时江南水乡耕农用于引水灌溉,借外力以己用,足见劳动人民的智慧。(沈万三故居)大家可以看到临湖不远处有一座塑像,它是由浙江著名铜雕大师朱炳仁制作的沈万三铜像 , 像高 6 米 , 底座 0.8 米 , 前面是神奇的聚宝盆。而旁边的建筑便是沈万三故居,是根据历史资料,在原址上建造的一幢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典型江南水乡宅居。沈万三在周庄、苏州、南京、云南都留下了足迹,但始终把周庄作为他的立业之地。史料有记载“万三家在周庄,破屋犹在,亦不甚宏大”(明?杨循吉《苏谈》)。驾舟东转便可通过水路进入故居后院 , 似于张厅的“舟从家中过”。我们直行通过前面的七孔大石拱桥感恩桥 , 便可到达游码头 , 能看到沈万三正面全景。
“沈万三故居”,是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一幢在原址精心设计、精心修建、精心布置的仿明式建筑,是一处拓展和延伸周庄旅游景点的重要人文景观。故居充分体现了“以周庄为代表的水乡旅游文化”和“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的结合。
众所周知,沈万三是元末明初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名富,字仲荣,号万三,祖籍浙江吴兴(今湖州)南浔镇沈庄漾,元代末年随父亲沈祐迁往周庄。他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民成为富可敌国的巨商,历尽艰辛始得辉煌的发展史,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这里叫东蔡,就是沈万三当年随父亲迁移至周庄的定居处,也是其躬耕起家、迅速发迹的地方。
故居分东、西两落,东落是沈万三随他父亲沈祜迁至周庄不久修建的住宅,元代末年风格;西落是沈万三初步发家以后建造的,为明代风格。两落仿明的建筑风格和规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故居以沈万三致富发家的历史为主线,通过砖雕、漆雕、实景模型、版面,布景箱、泥塑、连环画、等艺术手法,配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把沈万三“致富的各种传说、坎坷的成功之道、经商的传奇历史、崛起的广阔途径„„”——呈现在人们面前。
今天,我们站在沈万三塑像前,不难感受到一位具有神话色彩的江南巨富和财神的独特形象。
穿过体现田园风光的竹篱笆小园,我们步入故居东落。
这是照壁,正面为故居简介,反面的砖雕作品《金玉满堂》,形象地展现了沈万三大富大贵的景象。
故居一共5个院子,我们还可以在围墙上欣赏到另外十四幅精美的砖雕艺术品,分别是:“迁居周庄、春耕垦荒、建屋造宇、种桑养鱼、积谷东庄、会友宴客、书香门第、开店设铺、巧得宝盆、陆氏赠财、捐资筑城、造桥积德、海外经商、茶马古道”,生动地再现了沈万三的传奇历史。
请参观
第一部分:致富之道 众说纷纭
关于沈万三致富原因,正史野史记载很多,众说纷纭、神乎其神。展示的,是有史料记载的关于沈万三致富的种种传说:透过这些传说,的目的是窥测到历史的真实一面。
(1)“聚宝盆”说:沈万三贫困时,有一夜梦见婢女百余人乞命。天亮时分,发现一渔翁拿着一百多只青蛙,正要杀死。他心里感悟,立即买下了青蛙,把它们放生在池水中。不料青蛙通宵达旦地鸣叫,让人无法入睡。他去驱散,却看见青蛙环踞着一只瓦盆,十分奇怪。随即把瓦盆拿回家来。他的妻子丢了一个银钗在盆中,盆中竟然积满银钗,拿金器试验,也是如此„„
后来,在修筑南京城墙时,因南门城垣倾塌,屡修不举,明太祖朱元璋向沈万三强迫征用了聚宝盆,埋在城下,并在上面建造了一座小塔.城门果然修成了,人们称此门为聚宝门。
(2)“乌鸦石或马蹄金”说:沈万三早先家贫无产,以渔业为生。常常在吴凇江一带撒网捕鱼,希冀有所收获,满足衣食所需。有一天吃完饭,在河水里洗碗,不小心饭碗坠落水中。他到处寻找,不知道碗在哪里,但发觉河底有累累石弹,便拾取了数枚,仔细观察,石弹闪烁着与众不同的光泽。他把石弹全部取出。有懂行的人告诉他,这是乌鸦石,一枚可以得钱数千。沈万三于是致富。
(3)“点金术”说:清代周庄人章腾龙在《贞丰拟乘》中说,沈万三之所以富裕.大抵是“金丹所致”。
(4)“汾河陆氏分财”说:沈万三的财富,得之于汾湖陆德源。陆德源富甲江左,沈万三曾在他家里为他理财,很得信用。陆德源看破了红尘,有一天叹息道,我已经老了,这 些财产积而不散,一旦时局动荡,会酿成祸害的。于是全部送给了沈万三,自己去做了道士。他居住在陈湖(今澄湖)之上的开云观内,(5)“垦殖’说:别人给他们的田地是低洼多涝。但沈祐率子弟服劳有法,由是致富不赀。”
(6)“通番”说:历史学家吴晗在《灯卞集·元代的民间海外贸易》中说“苏州沈万三豪之所以发财,是由于作海外贸易。”
上述六种说法中,十分明显,“聚宝盆”、“乌鸦石”、“马蹄金”和“点金术”,虽然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非常吸引人,但是真实程度如何,我们只要仔细一想,就不难辨别。
很多沈万三研究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认为:
“分财”和“垦殖”,仅仅是沈万三发家的基础。天道酬勤,沈万三将财富与土地紧密结合在一起,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迅速走上出海通番的商贸之路。在经商贸易过程中,他发挥“勤劳、智慧、机遇、诚信”的创业精神,不畏艰险,大胆运筹,坚忍不拔,终于抵达事业的顶峰,成为江南历史上第一豪富,令世人瞩目。
请大家欣赏!这幅《沈万三致富》屏风漆雕三联壁画,形象地描绘了沈万三致富的主要途径。
这里是故居东落第三进。
“佳声楼书声朗朗”展示了塾师王行教学沈万三孩子们读书、沈万三夫妇窗外观看的真人模型,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沈家尊师重教的场景,对我们也是很好的启迪。
右边是昆山市沈万三研究学会办公室
请大家步入故居西落,这里也是第三进。
请参观
第二部分:研究万三文化 弘扬富民精神
“以沈万三为代表的商业文化”是昆山市委提出振兴“六大传统文化”之一。沈万三发家致富的经历和传奇,对于我们每一个现代人都有很多启发,这里展出的是部分专家、学者研究沈万三的文摘,请大家参观。
故居西落第二进,因为沈万三确实是中国历史上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有关他的许许多多民间传说,给这位活“财神”,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请参观
第三部分:一代富豪 传奇人生
这里的文字、泥塑灯箱,集中展出12个有关沈万三的民间故事。基本 上概括了他一生的传奇历史„„
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定居周庄、躬耕起家,陆氏赠财,出海通番、尊师重教等故事,现在我向各位介绍其他内容: 神盆聚宝(泥塑灯箱)母亲生病——买药——救济——捞螺蛳——得瓦盆——神盆聚宝 女乐宴饮(泥塑灯箱)
沈万三发迹后,也很懂得风雅。他常常在自己豪华的家里宴请达官贵人,除了山珍海味和醇酒美人外,还拥有三班女乐。觥筹交错之余,女乐们尽情表演音乐歌舞以欢娱嘉宾。她们既是歌妓,也是乐师,演奏的大都是沈万三与他的朋友们最爱听的昆曲音乐。观看的人们济济一堂。仅为华屋担任守卫、打更巡逻的更夫等,就多达六十几人,每晚还供应点心酒肴,一个晚上要吃掉十瓮酒和三十盘红烧蹄膀。
沈万三专门请王行为塾师,来到周庄,设馆于银子浜。王行教书教得好,文章也写得好,沈万三给他的报酬是黄金一镒(在当时为二十两或二十四两),这样的酬劳很可观。沈万三十分懂得知识的作用,更希望子女们都有很高的学问,能够与外国商人周旋,以继承自己开拓的家业,使沈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南京筑城(泥塑灯箱)
朱元璋准备在南京建都,并决定扩建应天城,把它建得非常有气派。但由于战事频繁,开支浩大,根本没钱修城墙。豪富沈万三答应负责修筑聚宝门至水西门一段,还有廓房、街道,桥梁、水关和署邸等相关工程。他不仅延请一流的营造匠师,还整天在工地上督促进度,检查质量。尽管一些“检校”常去工地制造事端,捞取油水,沈万三却依然比皇家修筑的城墙提前三天完成。可这样做,恰恰大驳了皇帝的面子。
随之,他竟又向朱元璋提出,打算以自己的百万两黄金,代替皇帝犒赏三军。这终于让 明太祖龙颜大怒。于是他被籍没家产,发配充军云南边陲。
云南充军
当年沈万三被充军时,身边带着金,银、铜、铁,锡五个儿子。人们远远看去,总觉得一路上他们的身边金光闪闪。于是有人奏报皇帝,说沈万三去云南时,把江南的财气也带走了。皇帝连忙下了
一道圣旨,不准他们继续前行,要将沈万三的五个儿子就地赐死。小儿子阿锡正好在个旧那儿,接到圣旨后在高山上跳崖自杀,很快化成锡矿。其他四个兄弟的鲜血流进云南的土地,都化为铜矿。
舍生告状
沈万三充军后,朱元璋不放过周庄的百姓,要把全镇人都杀掉。有一个名徐民望的读书人挺身而出,勇敢地来到南京告御状,要求皇帝赦免百姓。看到徐民望舍生忘死,敢于直言,朱元璋再也不
说杀他.御书了d(尔是好百姓’五个大字,客客气气将他送回周庄。
得到赦免的老百姓们敲锣打鼓,欢天喜地,把徐民望高高地抬起来在街上游行。茶马古道(泥塑灯箱)沈万三遭受不测以后,不少朋友纷纷从江浙一带到云南大理来看望他。他们发现走茶马古道将江浙的丝绸、陶瓷和手工业品运往滇西北,乃至进藏,不失为一条求富的新路。虽然那儿天气高寒,路途坎坷,充满艰难困苦.却很有开发的余地。具有丰富经验的沈万三,发挥自己的特长,利用茶马古道,将江南一带的丝绸等特产运到云南,甚至进入西藏和缅甸、印度„„
在茶马古道重操旧业,继续经商,是沈万三无可选择的选择。谁也没有想到.这使他重又获得生机,对开发云南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归葬故里
沈万三在云南边陲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岁月,终老异乡。身边的亲人将他的遗骨运回发迹地古镇周庄,葬于银子浜下。民间传说,银子浜的尽头有水一泓,下通泉源,旱岁不枯。水下有一个古墓,非常坚固,里面埋葬着沈万三的灵柩。如今修复的“沈万三水底墓”已经开放,它会给今天的人们引发很多思索和启迪。
(光明高尔夫俱乐部)是日商光明集团(Kohmei Group)公司投资的,现由光明娱乐事业(昆山)有限公司负责管理。整个球场由著名设计师入江勉先生设计,现已入选全球200家最佳球场。整个球场总面积1,500亩(100公顷);总洞数18洞;标准72 杆;球道长度为7,001码。球道草种为高丽芝、野芝;球洞区草种为高丽芝。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Applied Technical School of Soochow University,其前身为苏州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7年,是苏州大学的二级学院。2002年1月由原公办二级学院改为公有民办二级学院。2003年11月学院正式更名为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2005年5月按照教育部2003(8)号文件精神,由苏州大学申办,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为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二级学院——独立学院。
学院位于中国第一水乡——昆山周庄太师淀旅游风景区,占地500多亩,由上海云海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总投资约3.3亿元人民币。校园宽敞漂亮,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设施一流,充分体现了“小桥、流水、书院”的特色,是莘莘学子理想的求学场所。学院现有总建筑面积约11万多平方米,运动场地约1.45万平方米;其中教学楼约2.6万平方米,学生公寓约4.2万平方米,实训楼约1.4 万平方米,图书馆约1.1万平方米,食堂约5500平方米,学生艺术活动中心约2300平方米。
学院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网络平台,实现了数字化校园。学生的上机学习、信息查询、图书借阅、生活消费等全部一卡实现,宽带、广播、电视系统接通至每个宿舍。校园内建有现代化的安保系统,在学院各要害部位安装了红外监控和摄像监控头,通过数字化校园系统实现全天候监控与报警。学院的网络与苏州大学校本部对接,教学管理、行政管理、实验室管理等全部通过数字化校园系统实现;克服地域的局限,通过网上考试系统、网上课堂等,实现远程教学和管理。围绕高素质应用性人才培养的要求,学院大力加强实验实训室和实践基地建设,已建成的1.4万平米的实训大楼,目前已投入了总额2500余万元资金,配备了全国一流的现代制造和控制技术等30多个校内实验实训室。
学院秉承、发扬百年老校苏州大学的优良传统,牢固树立“人才质量是学院生命线”的思想,坚持“以能力为本创特色”的办学理念,面向江苏尤其是苏南地区经济发展,培养社会迫切需要的生产与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各类工艺型、管理型的高层次应用性技术合格人才。学院以本科层次为主,并正在积极探索研究生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现已开设16个本科专业,在校生6000多人。
依托苏州大学的办学优势,学院的各项工作受苏州大学指导与监督;拥有一支优秀、高效、敬业的管理队伍,其人员主体由苏州大学在职人员担任。各专业基础课及部分专业课均由苏州大学相关学院的教师担任,专业主干课程和实践环节的教学主要由学院教师担任,学院现有教师中,2/3以上获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实践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达1/3。学院现有机电系、电子信息系、服装系、旅游系、管理系,1个应用技术教育研究所;学院还在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科技开发区设立了50多家校实习基地。2000年江苏省教育厅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2004年被江苏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批准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学院自1997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培养应用性技术人才为宗旨,注重与企业、行业合作,在加强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突出学生实践能力与现场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养成,为学生的就业创造了良好的前景。近4年来,学院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一直超过100%,其中90%以上毕业生就业于江、浙、沪等经济发达地区,74%就业于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苏州高新科技开发区,相关企业预定应届毕业生已经成为经常性的工作。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的周庄之行就到这里了,周庄有着繁荣的过去,美好的今天和辉煌的未来。“借问水乡何处有,周庄古镇逍遥游”,游客们,但愿周庄之行能给您留下美好的印象,大家以后如果有空的话,请多来周庄做做客,说不定在您的仔细游览之中还会有意外的收获。同时也希望您可以给我们周庄景区以及我的导游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江南采珠游)江南采珠游参与性特色旅游项目由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牵手中国珍珠之乡渭塘联袂打造,位于太师淀旅游风景区,相传太师淀为宋代贾似道田产,后淹没成湖,开发旅游后放水还湖,烟火茫茫,风光旖旎,是令人留恋忘返的休闲佳处,现开辟为一个具参与性、特色性、学习性为一体的休闲项目——江南采珠游。
江南采珠游分为码头和湖内中心岛两部分,码头由平台、栈道和游船上下客廊组成,珍珠岛呈正圆形,直径39米,分为休闲区、育珠、开蚌采珠区,我们可以通过游船至珍珠养殖区和岛上。整个太史淀水域面积有近千亩,乘船至湖中,可近观自然风光珍珠岛、鱼簖,更可远观云海农夫山庄和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令人心旷神怡,到了珍珠养殖区,可自主采蚌,蚌中所得珍珠都归游客所有,运气特别好的客人可采到圆晶亮白的大颗珍珠,我们可现场打孔,做成挂坠,也可将小颗的蚌珠打孔串成饰品,或送人或自己佩戴,都是美观实用。我们还能现场看到丝网、渔鹰捕鱼等传统捕鱼场景,喜欢垂钓的朋友可以在珍珠岛或周边一展身手,一试运气,也可约上三五好友坐船欣赏江南水乡田园风光,享受吃阿婆茶的快乐,感受休闲生活。
珍珠是水中蚌类自然结晶的产物,历来是人们最喜爱的饰物之一,古代中国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都对珍珠情有独钟,被视作奇珍至宝,象征着纯真、完美尊贵和权威,与壁玉并重《海药本草》称珍珠为真珠,意指珠质至纯至真的药效功用,《尔雅》把珠与玉并誉为“西方之美者”;《庄子》有“千金之珠”的说法,秦昭王把珠与玉并列为“器饰宝藏之首”,可见珍珠在古代是权威、尊贵的象征,可谓是价值连城,今天,在世界的珠宝习俗中,珍珠被誉为“康寿之石”,现代人们对珍珠的认识少了些神秘,却多了无数应用,对它的药用作用可谓发挥了极致,象保健美容的珍珠粉、珍珠膏,添加珍珠成分的传统药珍珠丸、六神丸、行军散等。就连《本草纲目》中对珍珠的药用价值都有着记载。珍珠是保健的珍品,珍珠粉的保健作用是人所共知的,而使用珍珠饰品是也可明目、养心的,还可起到一定的按摩作用,珍珠的使用部位与保健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像手镯对于中医所说的肺、大肠等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耳环就可保护我们的眼睛和调节内分泌系统,项链可治疗头痛、失眠等病症。
珍珠如此珍贵,那么是怎样形成的呢?难道真的是神的眼泪滴入人间,其实,珍珠的生成是珍珠贝的外套膜部分细胞在结缔组织内形成了珍珠囊所分泌的珍珠质不断积累而成,当外界的小颗粒异物偶然进入贝壳中时,珍珠贝就感到不舒服,为了排除这种异物刺激引起的不适,它就本能地分泌出珍珠质,把这颗可恶的异物一层一层地包裹起来,日子长了,就形成一颗颗晶莹可爱的珍珠,小蚌子将痛楚化为力量,光荣地制造出无与伦比的首饰物,将它的悲痛换给人类欢乐。
在自然环境中,每一万个母蚌只能采到10余克珍珠,非常难得,所以在古时候,贵族们为了得到她,不惜代价,派人入水底采蚌,而今天随着珍珠业的兴起,使得珍珠能够大放异彩,走入寻常百姓家。
一般来说,鉴别珍珠可以从光泽、形状、大小、颜色入手,越亮越圆、越大、表面越光滑的珍珠越珍贵,所以大家在选购时可以对比一下,这样我们就可以选购到既美、又实惠的珍珠。苏州自古就有育珠、采珠的传统,由此积淀了浓厚的江南珍珠文化,“江南采珠游”旨在使游客通过观光、育珠、养珠、采珠、加工、赏购、休闲等一系列游乐活动,让游人更真切了解珍珠文化,了解周庄历史和传统,了解江南水乡文化,把丰富的历史人文、自然环境和旅游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本草纲目》中有记载:珍珠味咸、甘寒天毒、可镇心点目。
(富贵园)周庄富贵园旅游度假区,位于周庄东垞村,占地500亩,由昆山周庄富贵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属台商独资企业富贵集团隶属子公司,是一个集旅游、休闲、购物、餐饮、娱乐、商务、度假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园区。整体建筑以大红色为主基调,有大富大贵之意,想借着豪富沈万三给这片土地带来大富大贵之意,而且整个建筑风格也是秉乘了江南水乡建筑特色,即传统又时尚。目前已建成和运营多个休闲度假项目,包括按四星级标准建设的周庄富贵园度假会所,面向广阔南湖美景的周庄CBH休闲别墅区、两百亩观光生态果园、周庄文化游客重点项目沈万三故居、周庄欢乐世界拓展基地、以香草种植和精加工闻名的周庄香草餐厅、周庄画家村等。
现在我们就来参观一下2007年周庄镇人民政府重点打造的文化产业项目——周庄画家村 周庄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艺术氛围,自古以来人文荟萃、文人墨客、雅士名流会聚于周庄,一代代人之娇子对周庄都寄予了深厚的感情,留下了众多吟诵之作,周庄也由此形成了崇文重道,习文喜画的优雅乡风、民风。改革开放以来,周庄在古镇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弘扬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也受到了众多当代文艺艺术名流的垂青和关心。吴冠中、陈逸飞、三毛等以周庄为题材创作的作品都闻名于世,周庄人也更视那些以神
之笔绘美周庄的文化画师为小镇的知音,此外,周庄地处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圈交通便利,周边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迅速,空气质量优良,全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于2006年荣获中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中华环境奖”。
基于周庄独特的文化产业资源和基础,在07年7月周庄镇人民政府正式启地“画家村”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该项目位于周庄古镇东侧,占地300亩,西邻古镇景区,东靠富贵园休闲度假区,环境优美,风光秀丽,目前,一期已吸引了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和国内100多位优原创画家入驻,我们政府也将加快启地周庄美术馆、画家公寓,收藏家会所等配套项目的规划选址和设计建设工作,共同协手将画家村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新的大型艺术家工作室群落,为艺术提供创业、生活、展示、交流、交易的创
产业
业平台,为游客呈现一个集艺术性、观赏性、体验性于一体的文化休闲特色旅游景点,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多元化的原创绘画作品,而且能够和创作者进行面对面的艺术交流,挑选收藏喜欢的艺术作品,充分体验艺术带来的视觉享受。在07.8.15吴冠中专程为周庄画家村题词。10.19在200余中外艺术家关注的目光中隆重开业,画家村被艺术研究院授予中国书法院创作基地,中国书法院常务院长李胜基为画家村揭牌。周庄画家村正逐步成为周庄旅游的新亮点,相信周庄的明天更光辉,正是锦绣江南、和美周庄!
(江南人家,四季周庄)各位领导、嘉宾:我们现在就来到了“江南人家”,此项目位于我们古镇的入口处,是由昆山澳格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总投资2.5亿元,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此配套项目主要以主题公园式的休闲购物中心为设计概念,融参观游览、特色商业、餐饮服务、文艺表演、休闲娱乐、展览展示为一体,以前瞻的眼光引入“体验经济”时代休闲消费模式,将成为周庄全新的旅游景点和高品质的休闲购物中心。
多年来的积累和发展,周庄成功地塑造了“中国第一水乡”的文化旅游形象,为丰富周庄的夜游项目,所以水为影,以戏为媒,07年9月周庄又将千年历史蕴积的原生态水乡文化熔炼成大型的水上情景演艺《四季周庄》,而这部《四季周庄》正是在这“小桥、流水、人家”的经典环境里展开,我们前方所看到的正是这个水上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曾多次举办过大型的文艺活动,像05年第十届国际周庄旅游艺术节暨世界旅游小姐民族服装大赛的评选;06年驻华使节夫人才艺表演;07年苏州民间艺术节的闭幕式,还有四季周庄、五洲同乐等文艺晚会,这里是可容纳上千人的观众席,二楼是贵宾席,它确保了坐在每个席上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精彩的表演,像07年公演以来共演出了44场,还接待了3万人次的观众,全场演出共90分钟左右,演职人员300余人,阵容强大,主要分为《水韵周庄》、《四季周庄》、《民俗周庄》,它以特有的水乡表现手法,再现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文化特质和迷人情韵,融合了地域性、民俗性、观赏性、草根性和艺术性。《四季周庄》将带您穿越时空,解读江南古镇千年的非物质文化密码,并与您一起走进水乡,品味江南似水柔情的诗画生活。
第一篇
水韵周庄
周庄自古便是鱼米之乡,全镇处在白蚬湖和南湖的环抱之中,可以说水是周庄的灵魂,先民们以渔为生,当年沈万三也是凭借周庄便利的水运通番贸易成为明朝江南第一豪富,所以这一篇章里有《渔歌》、《渔灯》、《渔妇》,还有《出航》四节紧紧相扣,将周庄的水乡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二篇
四季周庄
周庄是美丽的,自古有八景,春去秋来,四季更换,这一篇章就是取自八景中的“指归春望子成龙、南湖秋月、钵亭夕照、东庄积雪”四景,将春景《小镇雨巷》、夏景《采藕》、秋景《丰收》、冬景《雪》这春夏秋冬四景贯穿一线,不仅将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周庄四季美景映染于舞台之上,如诗如画,更将千年水乡古镇独特的农耕文化表现到了极至。
第三篇
民俗周庄
千年历史文化孕育的周庄形成的民俗风情,独具特色且丰富多彩,是古镇非物质文化的宝贵财富,打田财、打连厢、吃阿婆茶、水乡婚庆等,还有被叶楚伧先生盛赞为“江南第一灯”的白家浜“划灯”都通过歌、舞、情景表演的形式搬上了水上舞台,形成了独特的民俗周庄。
总之,这台《四季周庄》大型原生态水上情景表演是中国第一部呈现江南原生态文化的水乡实景演出,它是对江南水乡人民与水和谐相处生活画卷的描绘,是周庄向世界展示经典江南水乡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它做足了水文章,突出了原生态,强调了周庄之美,还注重现场感和观众参与互动性。
美丽的四季,永远的周庄,欢迎您的到来!
(爱渡风情小镇)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爱渡风情小镇。爱渡小镇是由上海大都会集团投资,占地400亩,小镇紧临白蚬湖,与周庄古镇相望,优越的地理位置辐射上海、苏州、昆山及江浙地区。大家有没有感觉到,小镇的名字非常好听,叫爱渡风情小镇,那当年设计者为什么要取“爱渡”两字呢?据说,是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说从前在人世间有一条爱河,据说,能游过此河的人可以和他的爱人永远在一起,然而,这条河却有三个不为人知的秘密!第一个秘密是说:爱河容易让人沉溺、迷失方向;第二个秘密是说:爱河里河水的冰冷会刺向心脏,疼痛不已;第三个秘密是说:此河难以渡越,爱河之宽一眼望不到岸。千百年来,没有人能渡过此河,渐渐的,再也没有人去为爱冒险,直到有一天,一位失恋的少年来到这里,他为了忘却,就不停的游,没有方向,一直到没有力气,没了呼吸,他永远的睡在了爱河里。
女孩感应到少年的爱,来到爱河边,日夜等他归来,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这个女孩没有放弃,一直等了一百年一千年„„最后,女孩化作了一块石头,依旧在等待,她变成了“等石”,而那位少年,也化作了一块石头,深埋水底,那便是“待石”,而这条爱河也被那个美丽的故事所感动,渐渐缩小,河上还出现了七座桥,据说每对能携手走过爱河的有情人便能终成眷属,一对对的恋人来到这里,走过爱桥,就都不愿回去了,他们都在这里安居下来,过起了美满幸福的生活,所以这里也就变成了一个小镇,一个关于爱的小镇。为了纪念那个为爱渡河的少年,恋人们就给了这样一个美丽的名字。
爱渡风情小镇是一所大型旅游休闲观光商业中心,以情景化、体验化为特色,以“爱”为主题,用佛教中提倡的“大爱”与时尚生活中的“小爱”定位商业区域,整个小镇创意性地融合了日本、中国、地中海、威尼斯、高
5种建筑,整体而已以3条大道、一条爱河、七座爱桥、十二座星座广场,将“爱渡风情”分为观音文化、民俗风情、星座广场、浪漫爱河、中外美食、湖滨休闲六个充满爱的主题区域。
首先,我们来到了星座广场,这里是个魅力无限的地方,是星座爱好者的天堂。现代人的星座情节,已经让星座时尚,星座文化和星座商机深入到地球最深的地方。而爱渡风情小镇独具特色的十二星座广场巧妙地将黄道十二宫星座布局与小镇融合,每个星座广场都将展示出不同星座的生活气息与独特喜好。广场上有星座餐饮、星座大道、旋转木马、爱墙等。星座广场是年轻情侣在此体验爱情、享受爱情理想的场所,必将成为年轻一族的最爱。
“爱渡风情小镇”中每个主题区域各有特色,其中“浪漫爱河”区域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小镇中造景最为瑰丽、唯美,其中又以七座爱桥最具爱的意义,象征爱的一生。现在大家眼前看到了这条河这是传说中的“爱河”,漫步爱河街,走过七座桥,串起爱的七部曲,为情侣们加温爱情。
接着大家就随我一起走一下七座爱桥:首先走爱桥之一叫“结缘桥”,是爱的起步,喻意着男女在这里相识,并结下了爱的不懈之缘,这里是爱的相识之地和牵手之处!爱桥之二叫“双喜桥”,爱的结合,桥身两侧塑像人物的各种动作和表情和桥身的红色基调都在庆祝这是爱的正式结合带来的幸福。
爱桥之三叫“醉爱桥”爱的蜜月,醉爱就是最爱,桥身上的醉酒坛就是情侣沉醉于爱的蜜月的象征。
爱桥之四叫“百子桥”爱的结晶,爱的结晶更是完美爱情的唯一见证,由无数石子塑造的桥身喻示着对早生贵子的祝福。
爱桥之五叫“七鹊桥”爱的考验,这也是完美、坚定爱情的必经考验,走在七鹊桥上七孔扶手和我们一起见证这一切!
爱桥之六叫“铭心桥”爱的见证,向人们讲述只有岁月和时间才是爱情历程的真正见证。男女能将爱维持到这里,也将完整地走完爱的一生。最后走爱桥之七叫“偕老桥”,爱的偕老,大家可以看到桥身是用白色,因为白色寓意白头偕老,节节高的竹纹和无限旋转
及桥身整体壁堂成的风格象征着爱的誓言和完美,就是白头偕老。
男女,只有在爱渡的爱河上走过这七座爱桥,并串起这爱的七部曲,才算是拥有过真正完美的爱情。
爱渡风情小镇,是以爱为主题的融合禅意时尚的休闲小镇,小镇的另一个主题区域就是观音文化,观音文化馆以供养、供养祈福、布施、慈善、文化为精神主轴,“构建和谐社会”,提 倡佛教大爱精神为宗旨,取“文化”三字命名,是希望成为民众心灵之寄托,同时扮演传达佛教文化内涵的,希望让慈善大爱的精神,传到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从禅意到时尚,从人文到休闲,小镇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爱的神奇力量,愿大家在爱渡风情小镇渡过轻松、愉快、浪漫、幸福的一天。
今天,我们的整个行程就要结束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中国有句古语,叫做“两山不能相遇,两人总能相逢”!我期盼着不久的将来,我们还会在这里,也可能在贵地相会,愿周庄之行留给大家一个美好的回忆!
(工业园区)中科昆山高科技产业园位于周庄新区,这是由昆山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在周庄合作共建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国际化合作基地,规划面积达3平方公里。其地处沪宁经济走廊,交通便捷,东距上海市区60公里,接沪青平高速仅需40分钟;西邻苏州市区38公里,接苏嘉杭高速公路仅需35分钟车程;北连昆山市区30公里,仅需25分钟车程。东邻国际大都市上海,西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周庄可以就近吸收浦东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开发区的成功经验,分享其日益形成的优势接受其辐射。
2000年时产业园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基地,这是我国第一个具传感器特色的国家级产业基地,近些年来通过举办传感器行业恳谈会、金秋经贸招商月等活动,目前已有18家企业以生产传感器及其应用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形成了红外、光电、霍尔、气敏、压力敏、热敏、超声波、图像等八大系列传感器产品,年产量达4.5亿只,占全国总产量的10%,各类报警器、自动灯开关,数显水平仪登应用产品已初具规模。传感器基地功能性创新服务体系设施十分完善,建有3000平方米的孵化场地、传感器基地信息服务平台、中外专利信息检索平台。
通过几年的努力,2003年12月由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首批“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目前基地已组织实施“863”计划项目十多项,并实现了“863”科技成果在温度、压力等传感器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2004年10月由国家火炬计划昆山传感器产业基地发起并创办江苏省传感器产业技术协会,协会发展会员单位50个,主要由省内外传感器生产企业、科研所和大学组成,如今已成为推动江苏传感器行业技术发展与交流的公共服务平台。
通过贯彻“基地园区双轮驱动,古镇新城融和发展”的发展新理念,怀着为今天尽力,为明天尽职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做到敢于突破,敢负责任,敢于争取。目前,园区来自美国、日本、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近40多家外商投资加盟,如日本陶瓷、光明兴业、巨亮光电等企业形成以传感器及应用、电子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引进外资4亿美元,吸引高科技产业16亿元,年销售收入近8亿元,产业95%以上销往欧美和东南亚地区,形成了以电子新材料和多种传感器及其应用为产业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
在这你可以享受税赋、土地、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尤其在人才方面实行“广吸收、低门槛、给机会、奖股权”的政策,对外资企业引进的大学本科毕业生、紧缺专业的大学专科毕业生和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等专业人才可直接免费落户昆山,企业需要的各类人才均可办理人才绿卡,进行人才柔性流动。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人力资源方面,周庄有着6000多人规模的苏大应用技术学院,可为园区提供相关的专业人才。
周庄是国家级卫生镇,联合国人居中心颁发的“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园区内更是道路明洁,绿树葱茏,环境优美,是创业投资的热土,秉承着“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可享受优惠的政策,高效、优质的服务,传统而开放的周庄竭诚欢迎大家前来旅游和投资考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