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5 13:44: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设计》。

第一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设计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第二篇: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案设计 公开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案设计 公开课

教师:张金荣

一、教学目标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读记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做斗争的事迹,接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三、教具 课件 课时 1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生听。

师 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想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生谈自己的看法(无数革命先辈)。今天我们就要通过学习第18课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的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谁来介绍一下李大钊的资料。生介绍。师板书课题:十六前的回忆,生齐读课题,师简介作者李星华是李大钊的大女儿,也就是文中的星儿。师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疑,师梳理学生有价值的问题。过渡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轻声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重点思考两个问题: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轻声读课文,并思考上述两个问题。

师 检查朗读课文情况。生分段朗读课文。师 谁来说说自己解决了哪个问题?生结合具体语句说明自己解决了哪个问题,师生评价、补充、激励,并及时板书(被捕前 烧掉书籍和文件,坚守革命岗位 被捕时临危不惧 法庭上沉着安定,坚贞不屈地与敌人做斗争)师梳理归纳并小结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同敌人做斗争、最后英勇牺牲的事迹及家人的悲痛。师 通过交流,我们已经理清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了李大钊烈士英勇的革命事迹,老师相信同学们也被他崇高的精神品质所打动。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画出课文中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如果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做上标记,等合作研究时解决。

(三)、再读课文

深入探究生认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段落,在课文的空白处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旁边打上问号。师 请同学们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体会和不明白的问题,要求 :交流时学生表述清楚,认真倾听,相互取长补短。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过渡 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和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四)、合作探究

解决疑难生结合具体语句来谈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师生适时评价,教师相机用不同方式知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在生交流过程中及时板书:忠于革命事业。预设

1、被捕前,重点品味人物的语言。(1)品读父亲回答我问题的部分(第5段)学生自由读。师生分角色朗读。思考:我们问的是什么问题?父亲是怎样回答的?理解“含糊”的意思(为什么不清楚地回答,和平时不一样?)从中明白了什么?体会到什么?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过渡 对于孩子的问题李大钊的回答是含糊的,对于妻子和朋友的劝告,他又是怎样回答的呢?(2)品读回答母亲的话(第7段)自由读父亲回答母亲的话。给句子换个说法:我哪能离开呢。。。(我不能离开)讨论父亲为什么不能离开?这句话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语言)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联读、指名读、评读、欣赏读)

2、被捕中,揣摩人物的神态(第11段)(重点抓住两处描写人物神态的话,对比父亲和我的不同表现领悟人物的思想感情。)(1)听到院子里的枪声,父亲怎样(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就往外走中” 不慌不忙“换成”匆匆忙忙“行不行”?(我是怎样的?从中体会到什么?)(2)面对凶残的敌人,父亲为什么能“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难道他意识不到随时可能到来的危险吗?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处变不惊、把生死置之度外)

3、在法庭上,迁移学法(第19、22段)(1)从文中找出描写李大钊的神态与语言的语句和描写敌人和家人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对比分析,从中能读出什么?(体会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2)思考李大钊为什么能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的面对死亡?从中体会到什么?应该怎样朗读这两段?(3)分角色朗读,深化理解。

(五)、总结全文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虽然无数像李大钊一样的烈士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们忠于革命事业、临危不惧、为国家民族而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我们应该永远牢记。

同学们,努力吧,沿着烈士的足迹继续前进;拼搏把,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六)、拓展延伸

假如此刻你就站在李大钊的塑像前,你想对我们这位革命先辈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把它写下来,下节课交流。板书

十六前的回忆

被捕前 烧掉书籍和文件,坚守革命岗位

被捕时临危不惧 忠于革命事业

法庭上沉着安定与敌人做斗争

第三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钊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钊。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钊牺牲的经过。)

3.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来理解?、要求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讨论分段,提示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J“、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铡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李大铡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制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制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5、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刽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刽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刽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2.家人得知李大制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刽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碎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回忆1927年4月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李大铡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刽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气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

课文的结尾与句子(1)照应。“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句子(2)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3)照应。

四、指导识记字形

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完成“思考·练习”4 1.指名读词语。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第四篇:《十六年前的回忆》练习题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课文内容

本文以 顺序,通过对李大钊------、-------、-------、----------的回忆,赞扬了李大钊 的精神,表达了作者 之情。

二、写作技巧

文章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是--------关系,这样写得好处是。

三、看拼音写汉字。

Féi pàng kǔ xíng cū bào fěi tǔ jū liū wō tōu

四、辨字组词

藉()揪()魔()竣()浅()籍()瞅()磨()峻()残()

五、给加点的字选正确的读音。

着急(zháo zhāo)夹衣(jiā jiá)抽屉(tì tī)被难日(nàn nán)

六、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含糊()占据()残暴()尖锐()恐怖()

七、照样子写词语。

乱蓬蓬、、怒气冲冲、、一拥而入、、八、按要求写句子。

1.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缩句

2.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长头发下面平静而慈祥的脸。缩句

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是不能离开北京的。改为直述句

4.“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侦探冷笑着对我说,“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改为转述句

5.他对我提出的问题很感兴趣。改为反问句

九、用的、得、地填空。

闪亮()小手枪 僻静()小屋 回来()很晚 奇怪()问

十、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这段话运用了 和 的描写。从 和 这两个词句中可以体会到敌人对李大钊施以了重刑。从 一词中可以体会到经历残酷折磨的后的李大钊依旧坚强。一词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

十一、匪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匪字最后一笔是()。

+

第五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

荔湾区河沙小学

黄绮绫

一、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在读书体悟中,感受李大钊不仅是一个普通的父亲,更是一个伟大的人,并从中受到熏陶与感染。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前后照应的写作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李大钊言行的重点语句,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在读

中加深对人物的了解,表达自己心中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难点:

1、创设情境,挑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引发学生探究的心理。

2、搭建平台,拉近时空距离,以文本为载体,让学生、教师、作者之间情感交融。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播放歌曲《五月的鲜花》,生听。

师:当这优美、激越的旋律在耳畔想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开创的?生谈自己的看法(无数革命先辈)。

2、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现在请同学默读45页单元的导读,想想本组课文学习主题是什么?(出示导读主要内容)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0课来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的李大钊同志。

4、出示李大钊的画像。谁来介绍一下李大钊的资料?

5、师生介绍资料

同学们,对于李大钊这个人,对他所处的时代,对发生在他身上的事情,我们都可能不太了解。我和大家一样,我也作了预习,给大家提供这样一些资料──同学们,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为了延长他的痛苦,敌人对他用刑的时间长达40分钟,比别人多了整整一倍。他牺牲时还不到38岁。李大钊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下577篇文章。

6、师板书课题:10 十六前的回忆

生齐读课题

二、读题质疑,导入新课。

1.学生读题,教师在关键词下面做上记号:十六年前的回忆 2.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质疑。

(学生质疑: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2.读书反馈。

(1)读词(书籍 抽屉 严峻 瞅了瞅 披散 散步 勉强 待了一会儿)(2)整体感知。

A、师:这篇课文是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B、十六年前是那么远,可作者李星华的记忆却是如此清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十六年作者失去了亲爱的父亲)

C、那么课文主要回忆了李大钊同志的哪些事?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师:(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师:(指板书)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钊身上的故事。找出时间的词语。看来,大家已经对课题和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真会读书。2—32自然段分为四个部分:

(1)2—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2)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3)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4)30—32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四、集体交流,走进人物内心。

(一)学习被捕前部分

1、轻声读这一部分:

(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

首尾对应

2、讨论:

(1)指名读第一段。

A、“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钊同志被害)

B、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

C、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那年春天”指的是哪一年春天?这句话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承接第一节,引起下文的回忆)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过渡语:过渡 对于孩子的问题李大钊的回答是含糊的,对于妻子和朋友的劝告,他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是啊,尽管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越来越紧张,尽管同志们多次劝他离开北京,尽管母亲不止一次劝说他,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课件出示父亲的话)读好父亲的话,从读中体会父亲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精神。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

给句子换个说法:我哪能离开呢。。。(我不能离开)

A、(四人小组)讨论父亲为什么不能离开?

──由“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

──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

B、这句话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语言)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联读、指名读、评读、欣赏读)

(c)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党的工作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的人。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李大钊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钊不离开工作岗位,说明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板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下载《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十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军阀、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技能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书籍、含糊、尖锐、抽屉、恐怖、粗暴、魔鬼、肥胖、苦刑、残暴、匪徒、拘留、窝头、乱蓬蓬”等词语。 2.正确、流......

    十六年前的回忆反思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大横中心小学朱新祥 教学实施过程中,语文的工具性体现在引导学生领悟、分析、指导运用“前后照应”以及“对比”的写作方法上。通过学生反复地去......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

    《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 第一课时 教师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 检查预习(昨天孩子们已经读过课文了): 读词语──书籍 抽屉 严峻 散步 勉强 披散 待了一会儿 再读课题,你们......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由无数革命先烈的生命换来的,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后,深受感触。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李大钊早出晚归地工作。为了......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十六年前的回忆》读后感 今天,我读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看到了革命先烈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使我深知:爱国是崇高的思想境......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1 一、说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六年级下册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理想和信念”为主题,编排......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