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儿子的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二十三课《三个儿子》。我先分析教材,然后从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与板书设计这些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分析教材
儿子,这个字眼在妈妈的心里是神圣的。可是,妈妈这个字眼,在儿子的心里是怎样的呢?我们感动于“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而大力赞扬母爱的时候,是否应该引导孩子们读读“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些颂扬子孙孝心的呢?
本课中三个儿子面对着三个妈妈,当他们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力气大的只顾翻跟头;嗓子好的只顾唱歌,他们唯独对妈妈手中的水桶视而不见。而那个“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的儿子,却跑到妈妈跟前,接过沉甸甸的水桶。难怪老爷爷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因为他深知:这个没有什么特长的儿子却能帮妈妈干活,他才是真正的儿子。
这是一篇十分浅显的课文,但浅显的文字中包含了朴素而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教学时,我们不必给二年级的孩子们讲多少孝敬父母的道理,也不必逐字逐句地深说内容,只要在引导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这个问题引导孩子读书讨论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分角色朗读。
3、学会体贴、孝敬长辈。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不同。因此,可以让学生感悟课文以后,分角色朗读。进入角色时,要注意感情朗读。用自豪的语气读前两位妈妈的话,感受母亲无私无我的爱。用平稳的语气读第三位妈妈的话,表现她平和的心态。这节课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老爷爷的话是一个教学重点难点。下面,我主要说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
三、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学习课文明白道理为重点,因此朗读、讨论问题是主要环节。复习完生字词以后,朗读先以自由读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边读边以划线的形式找出老师在幻灯片上写的表格上的问题。认学生找出三位妈妈介绍三个儿子及三个儿子看见妈妈提水的具体表现。新课改要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老师是指导、引导他们学习的对象。老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放手让他们读读、划划、说说。根据课文内容,多让学生说说“三个妈妈介绍儿子和儿子看见妈妈提水的表现”,并会用“一个……一个……另一个……”句式连贯地说几句话。这环节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生知道课文内容以后,老师再板书问题,让同桌两人讨论;明明是三个儿子,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通过讨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你对三个儿子有什么看法?多让学生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低年级能说连贯的几句话,为以后写作作为铺垫。老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指出错误的地方。最后,老师再作归纳:只有一个儿子帮助妈妈干活,另两个只顾翻跟头、唱歌,没有帮妈妈提一提很重的水桶,所以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学生各抒已见:对三个儿子的看法后,老师作正确的归纳:一个孩子不仅会唱歌、翻跟头是不够的,还要懂得体贴劳累的母亲和孝敬母亲。
四、教学程序(分五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是复习旧课。老师通过生字卡让学生复习认读已学的生字。让他们组词、造句,读句子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认识。接下来第二环节学习课文。先自由朗读,根据板书表格让学生划出三个妈妈介绍自己儿子及三个儿子看见妈妈拎水的具体表现,这要体现学习主动性,独立完成,注意阅读与思考的结合。第三环节讨论法学习课文难懂的地方。同桌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说只有一个儿子?三个儿子,你有什么看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这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环节,老师可以巡堂,指导讨论。最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情况。老师再根据学习的回答,作归纳。第四环节是朗读教学。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先小组形式读,然后选几个好的分角色朗读。老师指导同学要读好有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①前面两个妈妈夸自己的儿子语气充满自豪感。
②第三个妈妈的语气很谦虚。
③读出两个儿子只顾自己表演时惊叹的语气。
④读另一个儿子的表现要平凡、深沉。
⑤老爷爷的话要读出语重心长。
最后一个环节可以是课文的拓展认识。再次让学生说说,讲讲自己在生活中的表现,自己对待父母是怎样的。这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教育,要和生活联系起来,懂得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好孩子。
五、板书设计
一 二 三
力气大 嗓子好 不会
翻跟头 唱歌 帮妈妈
好儿子
第二篇:三个儿子说课稿2008-07-03
《三个儿子》说课稿2008-07-03 13:16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二十三课《三个儿子》。我先分析教材和教学对象,然后从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这些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分析教材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基于这样的分析,我让学生认读三位妈妈的对话。充分感悟妈妈的辛苦从而引导学生对比三个儿子的表现,我把把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做为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是重要环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说出识字方法。所以我把识字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设计了教学目标:
1、在知识目标上,强调会认读6个生字。
2、在能力目标上,强调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3、在情感态度目标上,强调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进教学过程。
一、启情导入,初读感知。以谈话导入的方式引入课文,问学生爸爸妈妈因为什么事,是怎样夸奖你的?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这部分分两个环节,一是进行识字教学,二是让学生说出主要内容。识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这一环节我追寻识字教学规律,先读带音节词语,再去掉音节读,最后读单个生字,学生通过自读,领读,男女生接读,开火车读等各种教学方法,来认读词语。让学生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并通过带有生字的一段话来及时巩固识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识字效率。
三、重点认知。让学生精读1-6自然段,找出妈妈夸奖儿子的话,并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来感悟三个儿子的特点。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让学生模仿妈妈,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妈妈很辛苦。并通过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重,妈妈的辛苦;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为了更进一步发现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并非常准确地围绕第三个儿子的做法进行朗读汇报。随即,老师问学生文中的“老爷爷明明看见三个儿子,可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看到了一个哪个儿子?为什么?这正是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孝顺的儿子。最后,我们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问孩子们在家里都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
在总结课文的同时,让学生说说对那两个儿子的看法。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实现与学生生活的链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
四、教学设计反思: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激励性语言的评价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在课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想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篇:23三个儿子说课稿
说教材
《三个儿子》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组的第三篇课文。课文中讲述的是三个儿子面对各自的妈妈拎着沉重的水桶走来时,不同的表现:第一个儿子只顾翻跟头;第二个儿子只顾唱歌;第三个儿子却能帮助妈妈拎水桶。这三个儿子得到妈妈的评价也不同:第一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力气大;第二个妈妈认为自己的儿子嗓子好;第三个妈妈却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文章通过一个老人目睹三个妈妈和三个儿子的情景,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的话,告诉我们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结合低年段学生的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
3.欣赏课文,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说教学重、难点
本文内容浅显,人物对话多。不同的人说话的语气不同,表达的意思不同,表达的心情也不同。因此,我把“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教学重点。把弄清“明明有三个儿子同时在眼前,可老爷爷却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难点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的好“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今天我想你进行一次真情大对比,对比要求每个人都必须说实话。
第一组问题:
1、每次大假开学前一天,妈妈对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妈妈离家几天,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第二组问题:
1、你生病时,妈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2、妈妈生病的时候,你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
我们生病的时候心安理得享受妈妈的呵护,平时我们心安理得接受妈妈的疼爱。当一次对比你才发现我们只有索取。没有付出,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个儿子》,学习我相信你一定知道怎么做了!
1、提出要求:边听边想一想歌曲里讲了什么?
2、播放录音《好妈妈》后,说说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想说的?
3、导入新课:“百善孝为先”歌中的小朋友多孝顺自己的妈妈啊!你喜欢他吗?今天,我们 将认识三个儿子,看看他们又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学生自读课文。(阅读提示:①边读边做记号,在不认识的字下面打“?”;②想一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自主识字。
①学生自己读准字音(借助字典、课后的注音、问同学)。
② 同桌互读。
3、反馈检查(采用不同的形式读)。
①指名读。②小老师带读。③“开火车”读。④齐读。
4、识记生字。
师: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呢?
如:猜字谜:太阳光,猜个字。我们人有几件宝——耳朵、眼睛、口、心,我们要用耳去听,用眼去看,用口去说,用心去思考,这几样东西日日用,月月用,人就会——(生读)聪明。
5、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谁来说一说?谁来把刚才同学们说的内容合起来说一说?
三、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体验提水,浅谈感受。(师板书:画一水桶)
1、观察的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2、拎水的孩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设计理念:以学生提水开课,目的有三:一是为学生体会父母劳动的艰辛做铺垫;二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三是引出对文中描写一桶水很重的段落的学习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八自然段
1、教师范读:我来读读这段话,你们一边听,一边看图,想想你看到了什么?(走走停停;腰酸背痛;流汗;甩手;手红了)
2、学生自由读:把你刚才看到的情景自己读一读。
3、个别朗读:
(1)一桶水可重啦!你能把“可”换成另外的词吗?
(2)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水很重的感受。
4、学生齐读。
引:孩子们,就是这些拎水的妈妈,她们之前一边在井边打水,一边还谈论着自己的儿子呢。请你读读课文的1——7自然段,听听三个妈妈是怎么介绍自己的儿子的。
设计理念:以上环节通过“教师范读想象画面、学生自由读初步感受、换词读理解词意、齐读体会情感”的朗读设计,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与文本对话,以达成本课的难点目标: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父母劳动的艰辛。
(二)学习三个妈妈的话
1、学生汇报,教师逐句出示,初步指导学生朗读。
2、表演朗读:请三位“妈妈”到台前来向大家介绍你们的儿子。
教师引:三位妈妈一边打水,一边介绍着自己的儿子(第一位妈妈开始说);中间穿插:这位妈妈,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呀?
小结:三位妈妈,你们的话大家都听见了,赶快拎着水桶回家吧。
3、老师引读第八自然段。
4、创设情境:一个“妈妈”提水回家,教师采访:这位妈妈,这桶水重吗?你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生:我最需要的是有人来帮我提水)
引:这位妈妈,别着急,您先去歇会儿吧,瞧,迎面跑来三个孩子。
设计理念:新课标尤其强调课堂上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语言”是本课时的重点目标。我着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学习三个儿子的表现。
1、读文看图:请读读课文的后面几个自然段,结合图画,想想当三个儿子看到自己的妈妈拎水时,他们是怎么做的?
2、学生逐句汇报。(师板书:画第三个儿子提水的样子)
3、指导书写“拎”。
(1)“提”和本文的哪个生字意思相近?(拎)
(2)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空“拎”。(师板书:拎)
(3)怎样才能写好这个“拎”字?
(4)学生书写“拎”字。
4、评价书写、句式仿说:(师出示三个学生书写的字)
(1)你能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这几个词来评价三个同学的字吗?
(2)学生以打★的方式,进行自评。
(3)想想下课时同学们在操场上参加了哪些活动,或者是其他场面,你还能用上“一个、一个、另一个”这几个词来介绍吗?
设计理念:此环节将写字评价与本文语言训练的重点有机结合,让学生既在写字评价中自然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在语言文字训练中规范了生字的书写。
引:我们班有这么多能干的孩子,课文中也有三个能干的孩子,可一直跟着三位妈妈的老爷爷却说(出示老爷爷的话)。
(四)理解老爷爷的话。
1、生齐读老爷爷的话。
2、个别学生再读老爷爷的话,其他学生思考:听了老爷爷的话,你有什么问题?(生: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3、解决问题:
(1)创设情境:请一个“妈妈”来提水
师:这位妈妈,您可别歇呀,家里还有一大堆衣服等着您洗呀;这位妈妈,您可得加快脚步,孩子快放学了,您还得给她做饭呢!我现在来采访这位妈妈:请问水重吗?您拎着什么样的水桶?现在,你最需要什么
设计理念:“语文的学习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此次提水情境的创设,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妈妈最需要有人来帮她提水),唯有帮她提水,才是给予她最及时的爱,从而成功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目标(理解老爷爷的话),也让学生顺理成章地感悟到第三个儿子关心父母的优秀品质。
(2)生齐读课文后“读读说说”的句子:这位妈妈,同学们现在给你再介绍介绍三个不同的儿子,你一边听,一边想,你现在最需要哪个儿子?
(3)师:孩子们,在妈妈拎着这么重的水桶,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来了这样三个儿子。请问: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为什么?(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生:他是爱妈妈的孩子;他是关心父母的孩子等)师板书:关心父母
小结:原来,老爷爷眼中只看到了关心父母的孩子,也就是第三个儿子。
4、拓展:结合你平时帮妈妈做的事,想想第三个儿子平时帮妈妈做过哪些事?
师板书:洗、扫、煮 „„
小结:他热爱劳动,得到了锻炼,才有这么大的力气帮妈妈提沉甸甸的水桶,他真是妈妈的好儿子。
三、拓展升华。
1、拓展:其实,前两个儿子也挺能干的。现在我们来帮帮他们,让他们变成老爷爷看得见的儿子。你想对这两个儿子说点什么?
2、孩子们,关心父母、孝顺父母,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古代就流传着《黄香温席》、《卧冰求鲤》这两则孝敬父母的小故事。希望孩子们都能去读一读。相信我们人人都能做到:关心父母一辈子!
《黄香温席》、《卧冰求鲤》两则小故事的阅读推荐将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学生生活实际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为学生在课外积累语言提供了条件,也让课堂这个舞台得到了延展。说板书:
第四篇:课文《三个儿子》说课稿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三个儿子》是第五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
这篇课文在串连一、二组教材中取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既是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方法的小结运用,又将对第二组训练重点"多读多想,读通课文"作好铺垫。在仔细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基础上,依据略读课文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1、方法性目标:
根据"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情感性目标:
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的道理,在生活中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3、能力性目标:
以初读、精读、赏读、活读为主线,在不同方式朗读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读多想、读懂课文"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老爷爷的话,他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二、灵活多样,说教法
1、信息收集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初步具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前,我让学生多渠道多途径搜集有关父母疼爱孩子,孩子孝敬父母及反面的材料,这既为上课的对比做好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谈话激趣法
在学生交流身边的事例基础上,教师适时谈话激趣,拔动学生心中的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课堂中,教师的谈话也必不可少,或指导、或点拔、或解疑、或释惑,将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
3、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课文,当妈妈、当老爷爷、当儿子,通过不同的角色体验,与文本展开零距离的对话,实现"三维一体"的教学。
4、读书指导法
"文章思有路,遵路识其真"。(叶圣陶语)如何带领学生走近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读书指导十分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将通过"初读、精读、赏读、活读"对学生的读进行四个层面的指导,让学生的读步步深入,在教材中走几个来回,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三、主动参与,说学法
1、联系生活法
"语文的学生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标一语道出了生活是语文学习的土壤。教学中,必须将课堂与生活进行有效地整合。《三个儿子》一文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自身与父母的关系说起,说平日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也谈自己在父母繁忙时的一些做法。
2、读书入境法
朗读是十会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学习方法。新课标尤其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实现素质的全面提升。学习《三个儿子》过程中,要着力创设情境,开展多层次、多视角的读,如初读、精读、赏读,个人读、小组读、齐读,指名读、比赛读、分角色读等等,让学生读中入情入境,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优化自身的综合素养。
3、合作探究法
新课程尤其倡导要培养学生的个人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在多维互动的学习中实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中,我多次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个体感悟的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如小组讨论: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4、多元评价法
在课堂学习评价中,我尝试让自评与他评、师评与生评相结合,让评价主体多元;让总结性与商讨性评价相结合,让评价方式多元;让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让评价项目多元。通过积极、有效的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评价"中成长。
四、多元阅读,说程序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读出一方新天地。
1、初读生疑
上课伊始,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有关母(父)子情深及其他材料,为课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通过教师的激情谈话导入新课的学习。
师: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但是,生活中,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孝敬长辈,做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略读课文《三个儿子》。
在齐读课题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流利、正确,并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什么问题弄不明白。在此环节中,可结合读文,让学生当"小老师",解决文中新字、新词的认读。
2、精读探究
梳理疑难,归纳出学生共性的问题:明明是三个儿子走过来,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在精读过程中,可让学生采取读、画、圈、议等方法,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在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
①一个孩子翻着跟头,像车轮在转,真好看!
②一个孩子唱着歌,歌声真好听。
③另一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着走了。
通过朗读比较、角色扮演、重点圈议等手段,让学生明白"只有能帮助妈妈分忧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的道理,从而弄清老爷爷说只看到一个儿子的原因。
3、赏读体味
在此环节教学中,要以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扮演读等多层次的朗读训练,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仔细揣摩、玩味。尤其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置身于课文的角色中去,设身处地地读,如临其境地读。通过赏读,让学生明白"母亲总是很爱自己的儿子的,她们情愿负重,也不会对孩子提出什么要求;那个用实际行动来分担母亲重担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好儿子"的道理。
4、活读延伸
学生在以文本展开卓有成效的对话后,引导其说出心中的感受将变得水到渠成。在活读阶段,可让学生在通读全文,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在此间,可通过设置"凡人名言"栏目,激励学生说出所读所感,使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之间的情感达到高度的融合,并由此形成一个课堂高潮。而后,再让学生完成弹性作业:回家后,认真地完成一件家务事,把做的、想的写下来,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建构起大语文的学习观,并以此带动形成家庭"亲情高潮"。
第五篇:《三个儿子》教学设计及说课稿二年级
《三个儿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既”等6个生字,会写“拎”等9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户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子女应该孝顺父母的道理。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第三个儿子的孝心。
教学难点: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以疑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有一篇文章很奇怪,明明写了三个儿子的事情,而旁边的老爷爷却非要说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这个老爷爷并不是盲人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打开23课《三个儿子》,自己去寻找答案吧!(板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大意
1、课件朗读,边听边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别人。
3、指名分段读文,正音。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5、质疑。(老爷爷为什么说他只看见一个儿子?他看到的是哪个儿
子?)
三、自主识字
1、学生拿出生字卡片,在学习小组内读给伙伴听。要求看清字形,读准字音。(老师参与学生活动)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
3、游戏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4、齐读、抽读、分组读,“开火车读”,老师注意学生读音是否正确。
四、读文练句。
师:生字会认了,这些句子会读吗?
1、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2、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老爷爷跟在他们后边慢慢地走着。
3、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斗痛了,腰也酸了。
4、读下面的句子,练说“一个,一个,另一个 ”的句式。
五、自主观察,写字练习。
1、请观察第一排三个生字,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重点指导:
1)注意别忘了“拎”的最后一点,“膊”的右上一点。
2)前面六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可重点范写、指导“拎”字和“膊”字。
3)“甸”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可提醒学生里面的“田”字可往左伸出一点,使整个字显得更匀称。
4、“晃”“荡”是上下结构的字,“晃”字要写得上窄下宽,老师可范写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1、认读生字、生词。
2、进行你说我猜字谜游戏。
二、问题导入,朗读感悟
1、大家把课文读了几遍了,知道这篇课文共有几个人物吗?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明明三个儿子,硬说只有一个儿子的人是谁?三个妈妈没有这样说,三个儿子也没有这样说,唯独他这样说,他说得有没有道理呢?老爷爷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出示课文2、3、6段,练读三个妈妈的话,看下面的空格里加个什么样的词语恰当,再试着读一读。
1)一个妈妈 地说:“我的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2)又一个妈妈 地说:“我的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3)另一个妈妈 地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3、重点读“三个儿子的表现”的句子。
4、师范读“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斗痛了,腰也酸了。”
师:你们也能读出水“重”吗?能听出水很“重”吗?注意读好“沉甸甸”。
师:这些儿子后来的表现怎么样呢?读出三个儿子的表现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三、分角色朗读,演故事。
1、小组分角色朗读。
2、全班汇报,演一演。
四、拓展练习,深入思考。
1、再读课文,你想对三个儿子说什么? 1)对第一、二个儿子说:“ ” 2)对第三个儿子说:“ ”
2、读完了课文,你想对三个妈妈说什么? 1)对第一、二个妈妈说:“ ” 2)地第三个妈妈说“ ”
3、对老爷爷说“ ”
4、你属于第几个儿子呢?你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5、把自己说得最精彩的一句话写下来。板书设计:
三个儿子 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
会唱歌曲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二个儿子
会翻跟斗
不会帮妈妈提水 第三个儿子 不会唱、翻 会主动帮妈妈提水
”
《三个儿子》 说课稿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二十三课《三个儿子》.我先分析教材和教学对象,然后从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这些方面来进行说课.一、分析教材
《三个儿子》是一篇生动感人的生活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妈妈对自己儿子的夸奖和三个儿子在妈妈面前的具体表现的对比叙述,揭示了一个深刻而又厚重的道理,即儿女应该以实际行动为父母分担生活重担.课文内容浅显,语言通俗,人物对话较多.基于这样的分析,我让学生认读三位妈妈的对话.充分感悟妈妈的辛苦从而引导学生对比三个儿子的表现,我把把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做为难点.二、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是重要环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说出识字方法.所以我把识字教学作为教学的重点.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改的精神和教材内容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设计了教学目标:
1、在知识目标上,强调会认读6个生字.2、在能力目标上,强调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3、在情感态度目标上,强调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四、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材重点,克服学习难点,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我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推进教学过程:
1、启情导入,初读感知.以谈话导入的方式引入课文,问学生爸爸妈妈因为什么事,是怎样夸奖你的 挖掘学生的生活体验,启发学生思考,拉近课文内容与学生的距离.2、整体感知.这部分分两个环节,一是进行识字教学,二是让学生说出主要内容.识字教学是本课的重点,这一环节我追寻识字教学规律,先读带音节词语,再去掉音节读,最后读单个生字,学生通过自读,领读,男女生接读,开火车读等各种教学方法,来认读词语.让学生小组交流识字方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并通过带有生字的一段话来及时巩固识字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识字效率.3、重点认知.让学生精读1-6自然段,找出妈妈夸奖儿子的话,并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来感悟三个儿子的特点.为了顺利突破课文难点,我抓住学生喜欢活动,乐于表演的的特点,让学生模仿妈妈,有声有色地朗读出来.孩子们很快就体会到作为一个妈妈在介绍自己的孩子时是怎样的骄傲和自豪.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孩子们在仔细阅读第八自然段的基础上,从“直晃荡,走走停停,胳膊痛了,腰也酸了”这些细小的地方发现水桶很重,妈妈很辛苦.并通过朗读来突破课文难点:依据自己的感受,理解,用朗读表现出水桶重,妈妈的辛苦;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一种对妈妈的体贴,关爱之情:妈妈提水多辛苦啊!妈妈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来帮帮她呀!为了更
进一步发现三个儿子对妈妈的一片真情,学生会马上在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地方,并非常准确地围绕第三个儿子的做法进行朗读汇报.随即,老师问学生文中的“老爷爷明明看见三个儿子, 可为什么说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看到了一个哪个儿子 为什么这正是课文所要揭示的中心也由此显现出来——能帮妈妈(提水)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孝顺的儿子.最后,我们将对课文的中心进行一个拓展填充,问孩子们在家里都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孩子们也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孝顺父母的孩子,才是真正的孩子",使孩子们爱父母的感情有了质的升华.在总结课文的同时,让学生说说对那两个儿子的看法.让孩子们体验角色,丰富认知,实现与学生生活的链接,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五、教学设计反思: 由于本人的水平有限,在有效地提高学生朗读水平和激励性语言的评价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同时在课堂中也生成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去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我想这些都需要我不断地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以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