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简短

时间:2019-05-15 13:4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红色故事简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红色故事简短》。

第一篇:红色故事简短

生活无论多么艰难,它毕竟是生活,真实的生活,而且是我们所热爱过的生活。下面有小编整理的几篇红色简短故事,欢迎阅读借鉴!

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赵一曼的故事

1935年11月,赵一曼率领的部队被日伪军包围,她要团长带队突围,自己担任掩护,左手手腕中弹负伤。她在村里隐蔽养伤被敌人发现,奋起迎战时左大腿骨被子弹打穿,因流血过多昏迷而被捕。她被押到哈尔滨伪滨江省警务厅受刑后几度昏迷,仍坚贞不屈。她生命垂危时,日寇担心死去得不到口供,把她送进哈尔滨市立第一医院监视治疗。负责看守她的伪满警察董宪勋和医院女护士韩勇义,都为她的英勇所感动,又听她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于是决心参加抗联队伍。在二人帮助下,她于1936年6月28日深夜逃出哈尔滨,朝抗日游击区的方向走。伪骑警队在第三天凌晨追上了她们乘坐的马车,赵一曼再次被捕。敌人反复折磨了她一个月,她只是怒斥敌人:你们可以让整个村庄变成瓦砾,可以把人剁成烂泥,可是你们消灭不了共产党员的信仰!

赵一曼负伤被捕解到哈尔滨后,日寇和伪满的警察头目立即对她进行审讯。此时,她伤口不断流出的鲜血湿透了棉衣,依然滔滔不绝地痛斥日寇侵占中国东北的暴行。负责审讯的日本特务恼羞成怒,竟用竹签从她的指甲缝中钉进去,用鞭子狠戳赵一曼的伤口,使她几次昏死过去。日寇将她送到医院,伤势刚好一点,日寇又在病床前审问,赵一曼依然坚不吐实,日寇拳打脚踢,她的伤口再度破裂,又昏迷过去。医护人员甚至包括看守的警察都对她产生了敬佩。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 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她觉得很面熟,但是又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二婶一下就认出来了:“呀,这不是毛主席吗!二婶拉着毛主席坐下,杨大娘赶忙端上一碗茶,说:“毛主席,你来沙洲坝不久,可处处爱护体贴老百姓,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毛主席喝着茶,和两位红军家属聊起家常来,问她们:生活有没有困难?代耕队耕的田满意不满意?房子漏雨不漏雨?小孩子在列宁小学的功课好不好?一直谈到天擦黑,毛主席又要去挑水,非要把水缸挑满不可。杨大娘拗不过,只好答应了。毛主席为杨大娘和二婶家挑水的事,很快就在村里传开了。

潘冬子的故事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了中央根据地。参加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做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了,柳溪又陷入了白色恐怖之中。冬子的母亲作为游击队的交通员,走东村奔西庄地传达着党的精神。在一次行动中,冬子妈被胡汉三的“靖卫团”围困在熊熊烈火的草屋内,母亲的从容就义,使小冬子突然长大了许多,他怀揣爸爸留下的红星,承担起了游击队交通员的工作。他为山上游击队筹盐,巧妙地躲过了“靖卫团”的搜查。冬子还机灵地做了米店的伙计,搞到了确切的情报,破坏了胡汉三的搜山计划。冬子在沉着自如地对付了胡汉三的多次试探和盘问后,抓住良机,砍死了胡汉三。

放牛郎王二小

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里住着放牛娃王二小和他的爹娘。1943年的一天,一声震天动地的响声,鬼子的炮弹落在了二小的家里,他温暖的家和亲爱的爹娘就这样离他而去。后来,二小参加了儿童团,跟着柳老师和吴连长学到了很多知识,他知道打走了鬼子,自己长大了还要建设我们的国家。鬼子的一次大扫荡又要开始了,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边,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鬼子来了,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真着急,于是他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吸引鬼子的注意力。鬼子让二小给他们带路,二小故意领着鬼子在山里兜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头拔出刀威胁二小。二小心里很镇定,表面去装成很害怕的样子,对鬼子说,那边有条路穿过去就能找到八路军。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着他走了。到了八路军埋伏的山沟,二小机灵地从沟地往山上跑。吴连长一边高喊要二小快跑,一边开枪打死了向二小瞄准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队长端着枪,追上二小,把刀扎进了二小的身体,将二小挑到了山坡上。八路军发起了进攻,消灭了鬼子,乡亲们安全了,可是二小却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他再也听不到吴连长和乡亲们的叫喊声了。

第二篇:红色故事

一、大别山的石头与红军

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大进攻的序幕。2006年夏,我们挺进大别山,参加江苏作协组织的采风活动,去进行一次红色之旅。

金寨县坐落在大别山的腹地,是著名的“将军县”。我们参观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后,便乘车在弯弯的山路上向西南行驶3小时,到达天堂寨白马大峡谷。

从金寨到天堂,在博物馆目睹艰苦和拼杀之后,再去感受雄伟和壮丽。天堂寨白马大峡谷位于白马山下,全长6公里,是淮河的主要源头之一。白马山属大别山脉,因山形如白马而得名,其主峰海拔1729米,系大别山的第二高峰,金寨县的最高点。

走进大峡谷,松柏遮天,云雾缭绕,哗哗的流水声不绝于耳。因水质纯净清澈,一块块大别山美丽的石头在水中现出了它们的色彩、图形和花纹。使得我们这一群老中青都回到了童年。沿着峡谷的水边,说笑着捡拾自己心爱的石头。薛兵捡到的一块上站立着一位英俊的武士,成正和捡到的画像石上是一位白发银须的寿星。大别山青春常在又年高德劭。我捡到的一块更为传神:一片深灰色的石面上,如浮雕一般突出一幅白色、戴帽的侧面头像,眼睛注视前方,表情深沉凝重。大家争相传看。郜科看了一会说:“这是一位红军战士。你们看,他头上戴的帽子分明是八角形的呢。”

大别山的石头上出现了红军形象,让我激动不已。如果红军是大别山的石头,那金寨县则是一块大别山最大最美最坚强的石头。血与火的斗争铸就了它的筋骨,鲜艳的红旗飘展着它的风采。由于在这里创建红一军,坚决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而使它闻名全国。从它的怀抱里走出59名将军,其中上将1名,中将8名,少将50名,被誉为“将军的摇篮”。县城出将军仅次于湖北红安。出生于 1913年的金寨人洪学智,曾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我们熟悉的皮定均、曾绍山、徐立清、詹大南等将军,都是战功赫赫的金寨人。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里悬挂着他们的尊容。

金寨是将军的摇篮,也是红军的故乡。根据建国初期的统计,全县就有700多名红军战士。为革命牺牲的金寨籍烈士被确认的就有10408名。金寨县革命博物馆里镌刻着他们的英名。

大别山的石头,磨过杀敌的战刀,拴过将军的战马,经受过战火的洗礼。大别山的石头,是建筑共和国大厦的良材,与神州各处名山的石头一起,为中华民族垒起崇高与巍峨。

著名的“左联”诗人蒋光慈是金寨县白塔畈乡人,他1929年出版的诗集《新梦》被称为“中国最先的一部革命的诗集”。他在《中国劳动歌》一诗中,召唤劳苦大众起来斗争:“高举鲜艳的红旗,努力向那社会革命走!”他是大别山愤怒的石头,呐喊的石头。

手捧大别山的石头,想起爱国英雄于谦的一首诗《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要坚决把老百姓的耕牛找回来

一天晚上,邓小平和李达参谋长与漆店区委书记江川同志在一起研究土地改革问题,警卫员来报告说:“有一位姓漆的老人来告状,说他的耕牛被解放军牵走了”。邓小平亲自接见了漆老头,详细询问了他丢失耕牛情况,并说:“要真是解放军牵了你的牛,一定会还给你的。”他心想这一定是误会,就叫江川和区武装工作队好好查查。第二天中午,江川回来向邓小平同志报告说,前天夜晚,二纵十三团在黑河村和抢劫老百姓财物的土匪打了一仗,耕牛是民团抢去又被十三团同志抢回来的,因当时不知耕牛是谁家的,所以仍在十三团养着,他们准备开个群众会,要群众来认领被土匪抢劫的财物。邓小平听了十分高兴地说:“十三团考虑的很好,要他们在群众会上好好地宣传一下人民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欢迎人民群众监督人民军队。”当天晚上,那位丢失耕牛姓漆的老人提了一篮糍巴和一袋红芋来到邓小平住处,一定要见昨天接见他的那位首长。当他见到邓小平同志时连声说:“我是来请罪的,你们军队这么关心老百姓,我却冤枉说你们军队牵了我的牛,我全家都埋怨我不该冤枉人民军队,非要我来请罪不可。”邓小平说:“一点误会,没关系,你丢了耕牛向我们报告,说明你老人家相信我们。”漆老头一定要邓小平收下糍巴和红芋。邓小平说:“我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不准随便收老百姓东西的,望你老人家理解我们。”漆老头说:“你要是不收,就是看不起我们穷人,你们不是说军民一家吗?”邓小平看一时难以说服他,又见他满脸惭愧之情,便说:“我们收下你的东西,但必须付钱。”他叫警卫员拿一块银元给漆老头。漆老头说:“长官,你吓死我了,这点东西最多也只几十文,你给我这些钱我怎么也不能收。”邓小平说:“军民一家,算我们互赠礼物,你的东西我们收下,这一块银元,算我们赠送你的礼物。”漆老头大概也感到难以推辞,收了一块银元,千恩万谢地走了。三、一篮鸡蛋

一连几天阴雨,邓小平和其他首长都住在斑竹园七里冲红军家属吴大娘家里,每到开饭时,吴大娘看到邓小平和大家吃的都是一些稀饭和青菜,心里很过意不去。一天晚上,吴大娘听说部队要走了,便把准备留给女儿做月子吃的一篮鸡蛋煮熟,叫警卫员拿去给首长吃。当警卫员把鸡蛋拿来时,邓小平说:“这怎么行?一个鸡蛋能换一两盐,这些鸡蛋换盐,够她们吃好长时间呢?”说罢,叫警卫员送一块银元给吴大娘。

吴大娘见警卫员送来一块银元,很生气地说:“我要用钱,鸡蛋不早卖了?”她坚决不收,警卫员没办法,只得如实向邓小平回报。邓小平说:“那就把鸡蛋再送给吴大娘。”警卫员只得把鸡蛋退了回去。吴大娘这回真生气了,她对警卫员说:“跟你们首长说,我儿子也是红军,你们住在这里,就是住在自己家里,难道吃几个鸡蛋还要钱?你把鸡蛋拿回去,哪个首长说不要,叫他自己送给我,我跟他说说理?”警卫员只得把鸡蛋拿了回来,邓小平提着那篮鸡蛋来到吴大娘房里,对吴大娘说:“大娘,你关心我们,我们领情了。革命军人吃老百姓的东西要给钱,这是纪律。听说你儿子也是红军,他吃老百姓的东西也一样要付钱的呀?”吴大娘说:“你们的政策我懂,这和别人家的东西不一样。你们住在红军家属的家里,吃自家东西,不算违反纪律?”说着,把鸡蛋接过来提到邓小平的房里,倒在床上,转身走了。

这时刘伯承进来了,听邓小平说了吴大娘送鸡蛋不收钱的事,也很为难,他想了想说:“还是老办法,我们临走时,把钱留下?”邓小平说:“好?”刘伯承说:“好了,今晚我们行军有夜餐吃了?”

四、自己做棉衣解决冬装

12月底,战士仍然没有棉衣,徐海东打听到段集、吴桥有个布行,是土豪开的。于是便来了个“黄鹰抓小鸡”的战术,一下搞到600多匹布和几百斤棉花。战士们情绪高极了,纷纷说:“现在该不愁穿了!”

愁还是愁。有了布,棉花太少。再能搞到些棉花多好啊!说来凑巧,赤城县委书记吴德峰来了。他说:“叶集有棉行,也是土豪开的。”

这个情报,真是“雪里送炭”。

叶集,是霍邱县南面的一个镇子,原驻守着国民党宋时科的部队,不久以前被我军消灭了1个团,残部都调到霍邱整训去了。这时镇上只有400多民团防守。徐海东指挥红28军连夜奔袭,歼灭了民团,搞了1000多斤棉花。又在市面上买了一部分,合计了一下每人能摊到一斤多棉花。一斤多棉花怎么够一套衣服的絮呢?经过大家研究,决定棉袄絮上薄薄的一层,棉裤腿和裤裆都不絮棉花。布有多余的,每人再发一副裹腿。

全军人人动手,你帮我,我教你,几天功夫,棉衣全部做成了。虽然长长短短,缝得不太美观,不过,像这样全军大换装,人人穿上新衣,打上新裹腿,还是头一次哩!这时,徐海东想,能不能再打个胜仗呢?

1934年1月10日,红28军在皂靴河、苏仙石之间的公路上截获敌45师的大批物资。此后,在固始县境,奔袭樟柏岭、段集、王家岭、顺河店、陈集、黎家集,歼敌第45师一部和一些民团。下旬,南下六安大小马店,歼灭安徽省保安团的4个连,毙敌50余人,俘敌300余人,缴获各种武器300多件,大米100多石。

赤城县委书记石裕田率二区武装配合二路游击师和红28军一部在黄土岭和水口岭之间伏击敌45师运输队,全歼1个连,缴获200多挑物资。下午,红84师和二路游击师分别在高家畈、铁炉冲伏击2个团的进攻之敌,激战两个小时,毙俘敌400多人缴枪200多支。一天两战两胜。1934年2月,经过一段时间的外线游击活动后,红28军再次返回葛藤山。这时敌人在皖西地区集中了4个师向红军合围。2月6日,红28军在火炮岭以南朝阳山一带与敌2个旅进行整天激战,战斗中,红82师师长刘德利负重伤光荣牺牲,梁从学接任师长。

五、便衣队建功勋

早在1934年5月,汪少川便在燕子河的团山即建立了皖西第一支武装便衣工作队(简称便衣队),它的成功经验给根据地人民以很大鼓舞,留在金寨地区坚持斗争的中共商南县委根据斗争形势的变化,对付敌人封锁和重兵“清剿”,将部队化整为零,冲出敌人的包围,避实就虚、广泛游击,决定成立便衣队,坚持根据地的斗争。在赤城、赤南苏区发展了8支便衣队。

熊家河便衣队,队长杜立保,活动在熊家河、长岭岗、金家院子一带;

伏山便衣队,队长冯培元,活动在金刚台以南的伏山地区; 苏仙石便衣队,队长王小沛,活动于金刚台以北的苏仙石地区;

小河便衣队,队长詹凤阁,活动于小河、吴家店、漆家店一带;

墨园便衣队,指导员戴文彬,活动于胭脂坳、墨园、关王庙、西河桥一带;

木梓店便衣队,队长董德安,活动在木梓店以北地区;

龟峰山便衣队,指导员邱玉生,活动在龟峰山地区;

黄柏山便衣队,队长戴新华,活动于黄柏山、白沙河一带。

当时,金刚台地区东有苏仙石、熊家河便衣队,西有伏山便衣队,南有银山畈便衣队,形成犄角之势,拱卫着金刚台。每个便衣队由6到10来人组成,队员都是经过挑选的优秀指战员和党员、地方干部。这些人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强,能打仗、会做群众工作,便衣队的任务也越来越多、越重,主要有:宣传、组织、武装群众,恢复和建立党的组织,扩大游击区,建立新的游击根据地;安置红军伤病员,照顾红军家属,为红军游击队筹粮筹款;严惩反动分子,分化瓦解敌人,建立“两面政权”;搜集情报,掩护红军主力行动,组建地方武装,为主力红军输送兵员。但是,便衣队的建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1935年6月,熊家河便衣队一开始就遇到了困难。县委决定,由县委书记张泽礼亲自去开避这一地区的工作。一天夜晚,张泽礼率领便衣队,捉住了西河联保主任,带到金刚台山上。联保主任怕被杀,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哀求着,愿意出些钱,换回一条性命。便衣队严肃地向他指出,根据他平时所作所为,是不能放过他的。如果他真能痛改前非,从此不再危害群众,不再虐待红军家属,并为便衣队提供一定的方便,可以放他回去,但决不能反水,不然,再捉住后,新帐、旧帐一齐算!联保主任一概答应。临走时,便衣队仍叫他当联保主任,经常与便衣队联系,他一一照办。从此,熊家河便衣队在这里扎根立足,和广大群众打成一片,积极开展地下武装斗争。

鉴于熊家河便衣队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县委及时加以总结推广,明确指出,在对敌斗争中,要尽可能的利用敌人的矛盾,分化瓦解,争取一些开明的地主武装中立。熊家河便衣队在杜立保的领导下,再接再厉,为贯彻执行县委的指示作了大量的工作。

当时,熊家河有家姓王的地主,拉起了民团,筑上了碉堡,和便衣队武装对立。杜立保经过详细调查,得知他的儿子在外地上学,由于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较为同情革命,是可以争取过来的。于是便衣队派人找到了这位青年学生。经过再三教育,他渐渐认识到革命事业的正义和必然胜利的趋势,并答应回去做父亲的工作。在他的劝说下,这个地主终于和便衣队达成了协议:保证不再攻击游击队;为便衣队提供部分给养;在可能的情况下,为便衣队提供隐蔽所。便衣队则保证不再袭击他的民团。从这以后,杜立保等经常出入王家,对他不断进行启发、诱导,帮助他逐渐转变过去的立场,为掩护红军伤员,营救被捕的革命同志做了许多工作。后来,当金刚台的斗争进入最残酷的阶段时,县委将女同志和小孩子全部送到熊家河,有的还住在王家的碉堡里。这就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为以后开展大规模的斗争保存了革命力量。

在敌人的包围中,在饥寒的折磨下,坚守在金刚台的游击队员们,天天打仗,夜夜转移。1935年夏的一天傍晚,雷维先率领着手枪队,从伏山赶到悬剑山去执行任务。路过楼坊碉堡附近,遇上一个形迹可疑的人。经盘问,他供认是本地的甲长。雷维先一听,觉得大有文章可做。于是,他让手枪队的同志就地隐蔽下来,他只身一人,怀着为死难烈士复仇的决心,带上伪甲长,径直朝着碉堡走去。未等敌人发问,伪甲长就按照雷队长事先的吩咐,喊叫敌人开门,说是南溪师部来了人,急等着见他们的排长。敌排长认得甲长,身后跟来的只有一个人,便深信不疑地开了碉堡的大门。一见雷维先,情知中计,拔腿就往回跑。雷队长一枪结果了他,猛地冲进了碉堡,堵住了大门,厉声命令:“投降没事,抗拒就杀!”几十名敌兵,一看头子被打死,也不知来了多少红军,只好乖乖投降。枪支弹药等物品,正好解决了红军急需。事后,不知是谁编了一段顺口溜:“队长雷维先,浑身都是胆,单枪破楼坊,活捉小民团!”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流传开来,大大鼓舞了群众。

皖西北和皖鄂边的各级党组织虽然与上级失去了联系,但紧紧依靠当地群众,抱定革命必胜的信念,各自为战,以各种方式与强大的敌人周旋。便衣队员们不畏艰难,住岩洞、嚼草根、“树叶当被待天明”,始终战斗在大别山中,不屈不挠。到1937年9月份七里坪集中时,便衣队仍有五、六百名队员,这是鄂豫皖人民拼死保存的革命火种。也是金寨人民自革命武装斗争爆发以来,从未停止过一天的武装斗争,始终保持了旺盛的革命意识,坚定的信仰,巧妙的斗争艺术。

六、洪家大山战斗营处决反动地头蛇

赤城中心县委成立后,为了活动方便,指挥商北大队和洪家大山战斗营除掉了监视赤城县委的熊家河民团头子熊仲川、洪家大山反动保长曾继清、立煌县大队大队长汪英武、牛食畈民团头子田立清。这些反动地头蛇被处决,震慑了驻守碉堡的反动民团,加上我们通过地方上的开明绅士向民团宣传不要残害人民群众,不要为国民党卖命的政治攻势,守碉堡的民团老实多了,县委和游击武装活动较能来去自由。

熊家河有条地头蛇,叫熊仲川,当上了民团头子,与人民为敌,虽经多次惩罚,贼心依然不死,趁正规军缩紧包围圈时,他跑到熊家河,强拉民伕,兴师动众,在三贵堂背后山上修筑碉堡,专门对付赤城县委领导的游击队,妄想扼住我们的咽喉,控制熊家河的局面。县委决定不等碉堡筑起,就把它毁掉。于是,集中商北大队、特务队约90人,埋伏在铜人冲,伺机发起进攻,一举烧毁炮楼。

熊仲川这个家伙尽管狡猾,万万料想不到游击队会有能量在太岁头上动土。当游击队攻击炮楼的战斗打响后,熊仲川还不知道怎么回事,竟从炮楼探身外望,窥察动静,立刻被游击队一枪击中,那尸体就伏在炮楼的窗口上。熊仲川一死,树倒猢狲散,民团随着也就垮台了。熊仲川的死,是游击队对敌人发出的一个警告。所以,以后一到晚上,便躲进炮楼,不敢露头了。

七、红二十八军的老向导詹化雨

红28军是如何度过最艰难的三年游击战争的呢?这里不得不提一位将军:詹化雨, 金寨县古碑冲黄家集子詹家湾人,1911年12月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28军手枪团排长、分队长、团长。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在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中,率领手枪团担负侦察、开路、突击、掩护等重要任务。因此,手枪团被红28军评为“好向导”,他被评为“老向导”。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手枪团团长,第九团团长,第二师四旅参谋长,第二师副参谋长。参加了反“扫荡”、反顽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参谋长,华东军区第七纵队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5军副军长、政治委员。参加了莱芜、孟良崮、济南、淮海、渡江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军务局局长,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了西藏平叛和中印自卫还击作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36年,卫立煌接替梁冠英任鄂豫皖“剿总”总指挥,亲自策划了春夏季的“五个月清剿计划”,扬言要在五个月内“消灭”鄂豫皖边区红军,并调来善于爬山的贵州部队102、103师,重新调整了兵力部署,“追剿”、“堵剿”、“围剿”、“驻剿”紧密结合,同时进行。针对国民党军队的“清剿”阴谋,红28军采取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方针,在年初便开始分散活动。

1936年1月份,手枪团团长詹化雨率手枪团两个分队、1营和军政治部人员,从蕲州出发,经英山、罗田、麻城,到黄陂、孝感一带活动。1月20日到达麻城以北木梓店附近地区,部队一面休息,一面派人侦察情况,当时了解到麻城到新集封锁线没有重兵驻守,詹化雨决定第二天夜间,从长岭岗和乘马岗之间通过封锁线。1月21日黄昏,部队经一天急行军到达封锁线附近,经侦察乘马岗驻有保安团,沿线只有民团守碉堡。手枪团先去公路上向两侧派出警戒,部队很顺利地通过了封锁线,到达啄立山宿营。

第二天早晨准备出发时,哨兵发现了敌人,就一面打枪一面报告说,敌人大约有一个营的兵力,来得很猛,已经接近我们,并企图抢占我们这个小山岭。詹团长立即派出一个连加强小山岭守备,坚决顶住,并紧急召开营连干部会,研究情况及打法。敌人就这么多,无后续部队。大家提议打,因为敌人不多,我们占领了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可以吃掉他。如果不打,我们也不好走,因敌人已迫近,退路是高山,不好摆脱敌人,可能造成较大伤亡,因此决心打,先歼灭敌人,然后再走。当即决定,手枪团两个分队从右侧出击,切断敌人后路;红1营主力从下面出击,经过短暂准备,手枪团利用树木隐蔽,很快运动至敌人侧后。红1营主力也隐蔽运动到小山岭后面。这时,敌人正在集中力量攻击正面小山岭,我手枪团突然从敌侧后发起攻击,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100多支短枪和手榴弹投入敌群,将敌人指挥打乱,敌营长被打死。我1营主力又从正面突然发起冲锋,在机枪火力和几排手榴弹投入敌群后,敌人开始后撤,在我两面夹攻下,敌人就混乱溃退,敌被我围在山凹里,失去了抵抗能力。我们喊:“缴枪不杀。”于是敌人纷纷向我缴枪投降。经过半小时的激战,就将敌人全歼。

此战斗打的干净、利索,红军仅轻伤几个战士。缴获步枪200余支,轻机枪3挺,其他物资、弹药一部。

战斗结束后,战士在清点俘虏时,发现每个俘虏的挎包里,都有一条绳子、两筒香烟、一双袜子。问是怎么回事,俘虏说:“这是昨晚出发前上级发的,准备捉到红军好捆红军的;香烟、袜子是奖给我们的,要我们努力奋战。”在俘虏里发现了敌营副,战士们把他送到詹团长跟前,詹团长问:“你们从哪里来的?怎么知道我们在这里?”他说:“我们是从长岭岗来的,昨天下午听说有小股红军到木梓店附近,估计要过封锁线到西边去。在黄昏时接到炮楼里民团的电话报告,说红军有几十人已过封锁线,到啄立山附近,于是我营奉命,立即轻装出发,消灭红军。在出发前,团长向我们训话说:‘这支流窜红军人很少,又很疲劳,没有什么战斗力,这是好机会,你们去把他们活捉来有赏。’因此,要我们利用夜间接近,拂晓去捉,动作要快,勇猛奋发作战,一定成功。”詹团长又问敌营副:“你们同红军打过仗吗?”他说:“没有打过,听友军说红军打仗勇敢,现在才知道贵军厉害。原先说你们只有几十人,我们‘手到擒拿’,哪里知道你们有这么多人,火力这么强,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将我们全营歼灭,这是没有料到的。看来我们非常骄傲、轻敌,这就必然要败。” 红军将俘虏集中起来,进行了简单的教育后,就释放了.并要他们将伤兵一起带走。

1936年6月,红28军手枪团团长詹化雨率领特务营和手枪团一个分队活动到潢川,侦察了解到由潢川到固始公路上的桃林铺镇驻有河南省保安团,比较麻痹,遂决定化装冒充国民党军108师某团由潢川去固始,路过此地吃午饭。

6月2日.手枪团穿上国民党军服于上午10时左右走上公路.大摇大摆的前进。到桃林铺镇时,街头哨兵喊:“哪里的队伍?”

红军答:“是108师的。”

听说是国军.保安团非常客气,并说:“对不起.你们辛苦了.请进。”部队走到街上休息,看到茶馆里两个敌军官坐着喝茶,詹团长即令手枪团去了两个战士,把他们监视起来,詹团长便到茶馆坐下,同两个敌军官谈话,问他们是保安团哪个连的,答说一个是保安团的连长,一个是连副。

正在这时特务营长跑来报告说:“团长,部队都到齐了,是否在此做饭吃?”

团长说:“好。”并问敌连副:“你们陈营长在哪里?你去请他来这里有事。”

他答:“长官,是”,就去了。这时,各连干部已将敌人驻地及街前街后都看好了,大小炮楼都已派人注意了。

不久敌营长已到,他恭恭敬敬地向詹团长报告,请示指教。

詹团长说:“请坐,喝茶。”又说:“最近上面指示说:有小股红军逃窜到这一带.你们知道否?”

他答:“不知道。”

詹团长说:“部队要在此做饭吃,还要赶路,请你们代做如何?”

敌营长满口答应,并请詹团长到营部休息,叫我部队到各连营房休息。

詹团长随敌营长到营部,刚坐下不久,我部队按原计划进驻了敌营房。这时,詹团长按原规定,吹响了集合号,部队很快将敌人缴了械;各小炮楼已占领,只有大炮楼还未占领,因为当时进大炮楼的几个同志下楼有事,敌人即将楼门关闭了,情况十分紧张。

敌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不敢打枪。特务营长非常沉着,指着炮楼大骂:“你们对国军不友好。”这一吓,敌人又开门了。我即一拥而进,就这样解决了炮楼里的敌人。这次化装袭击成功,全歼敌1个营,缴获轻机枪1挺,步枪190支,弹药不少,还有两个连的新军装,还缴获了一辆过路的小汽车。部队处理了胜利品和俘虏后,于下午向叶集方向前进

八、英雄营长林维先是怎么出围的呢?也有段故事。

那是6月中旬的一天,雷电交加,大雨滂沱,一支40余人的“国民党军”,正沿着大别山蜿蜒崎岖的小路,艰难地向罗田北部的塍家堡方向移动着。

在这支队伍中间,还有一个洋人。他头戴的礼帽和身着的蓝制服被雨水浸湿,脚上的高筒牛皮靴溅满了泥浆,胸前佩挂的两枚分别由星条和青大白旗构成图案的徽章,被荆棘划得斑痕累累,暗淡无光。

原来林维先突围后,奉命精选20余名干部战士加配2挺轻机枪,组成一支精干的小分队,深入到黄安、麻城,接应了一批归队的轻伤员,一共有40多人。

他们在返回罗田的途中,与敌人一个加强连遭遇。小分队一举将敌击溃,俘获了一名蒋介石请来的美国“洋顾问”。洋顾问身上还带着蒋介石领发的“特别通行证”。林维先顿时计上心来,他一面命大个子连长看护好“顾问”,一面命小分队全部化装成“国军”。

傍晚时分,风停雨歇,西边天际还渗透一层落日的余晖。林维先率小分队进入了距塍家堡约两千米的路旁。他选择一处有利地形,用那只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望远镜,仔细地观察镇内动静。映入林维光眼帘的塍家堡,一派戒备森严的景象。镇边的小山嘴下,有一座用石头垒成的碉堡。镇内,不时有一队队巡逻兵穿街而过。

林维先放下望远镜,沉思良久,把自己一路思考着闯关想法告诉了同志们。然后,他和大个儿连长把美国顾问夹在中间,走到队伍前头,大模大样地向塍家堡开去。

碉堡内的哨兵大声问:“喂!哪一部分的,干什么?”

“103师!”身着蒋军上尉服的大个子连长傲慢地回答:“奉命接美国顾问先生!”

敌哨兵听说接美国顾问,知道来头不小,慌忙走出碉堡迎接。

就在这时,塍家堡街头走出一队巡逻兵。领头的老远望见碉堡前站着一群人,便高声喊道:“喂!都是些什么人?”

林维先和大个子连长心中都捏一把汗,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几乎同时用手枪在洋顾问腰间一捅。洋顾问只觉得后腰一阵发麻。此刻,他已完全明白共军的意图。他深知共军的厉害和他当前的处境;同时也为蒋军的腐败无能而气恼。日前一仗,一个加强连的兵力反而被共军的一些伤兵击溃。尤其是对蒋军只顾各自逃命,把他这堂堂的美国顾问丢下不管,更为恼火。一肚子的怨气无处发泄,便“唏哩哇啦”地怒吼一阵,然后仰视天空不言不语。

林维先和大个子连长也弄不明白他吼些什么,但知道这家伙怕死,眼下不会耍花招。两人便都把搀着洋顾问的手松开了,装着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一转眼,敌人的巡逻队已经来到面前。刚才洋顾问的怒吼,他们根本听不懂讲的什么,走进一看,才知道这个黄头发的人发怒了。

敌巡逻队领头的那家伙心中生疑,表面又不好发作,只得硬着头皮走到大个子连长身边,陪着笑脸问:“长官,这位是?”他指了一下洋顾问。

“这位是美国顾问先生,我们奉命接他到总部去。”

“哎呀,是接顾问先生,多有怠慢。怎么贵军接顾问先生不通知本部,我们也好迎送呀!”

“上司有令,这次接顾问先生绝对保密!”大个子连长不耐烦地说。敌巡逻队领头的贼眼一转,忙改口说:“既然如此,有请诸位长官陪顾问先生到本部歇一晚,虽没什么好招待,但总比摸黑赶路安全一些吧!”他一边说,一边扫视着小分队。

一直站在旁边默不作声的林维先,深怕纠缠下去露出破绽。于是他把腰间的手枪一掏,骂道:“你们没见顾问先生发怒了吗?你们这个鬼地方常有红28军活动,万一顾问先生遇到不测,你我担当得起吗?”接着他抽出美国顾问的那个“特别通行证”,在巡逻队领队面前晃动。

敌巡逻队领头的见对方的官衔比自己大,又有特别通行证,哪敢再刁难,忙换一副笑脸说:“少校先生,实在对不起,贵军既有重任在身,就请上路吧!”然后毕恭毕敬地打开了横在镇口的木栅栏。

就这样,小分队闯过了关隘塍家堡。

第三篇:红色故事

抗日英雄佟麟阁

佟麟阁(1892—1937),又名捷三,河北高阳人。早年在北洋军中任职。曾参加护国讨袁战争。1922年任冯玉祥将军陆军检阅使署高级教导团团长。后任第十一师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1926年9月,随部参加北伐。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三十五军军长、暂编第十一师师长、第二十九军副军长。1933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7月28日,北平大战开始。北京城外的南苑,佟麟阁所在的第二十九军司令部遭受40余架敌机的轮番轰炸,并有3000人的机械化部队从地面发动猛烈攻击。佟麟阁将军率部下奋勇抵抗,他与132师师长赵登禹誓死坚守阵地,指挥二十九军拼死抗击。在战斗中他身负重伤,因流

血过多,壮烈殉国。

梁斌是以《红旗谱》等长篇巨著而闻名中外的小说家。他的原名梁维周,蠡县梁家庄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考入保定第二师范,并参加了二师的**斗争。1933年去北平,参加了北方“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写杂文、散文和小说,挣一点稿费维持生活。而后到济南,考入山东省立剧院,学习戏剧表演,担仍坚持文学创作,写出以高蠡暴动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夜之交流》。

1937年春天,梁斌回到故乡,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历任冀中区新世纪剧社社长,游击十一大队政 委、冀中文化界抗战建国会文艺部长等职。这期间他写出短篇小说《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爸爸》和中篇小说《父亲》,还写出了《千里堤》、《抗日人家》、《五谷丰登》、《爸爸做错了》、《血洒卢沟桥》

等剧本,在冀中地区演出数百场,激励了冀中军民的革命斗志。

1948年秋天,梁斌随军南下,历任湖北省襄樊地委宣传部长、《湖北日报》社长等职。为实现多年 的宿愿--把冀中人民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写成长篇小说,1953年他调回河北。他在高阳、蠡县走村串户访问当年参加革命斗争的老同志,充实自己的生活,把全部身心沉浸在创作境界里。在50年代中期,他 开始在省文联院内的一间小平房里,后来搬到枣胡同的“创作之家”,专心致志进行创作,他每天早晨3 点起床,一直写到中午。早饭没顾上吃,赶到食堂吃中午饭,结果是开中午饭的时间也过了,他只好到街上买点吃的。冬天,他常常因写得上劲而忘了火炉添煤,冻得他手脚发麻。经过三个酷暑和寒冬,他终于完成了《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三部长篇,成功地塑造了革命农民朱老忠的典型形象,为我国当代文

学宝库增添了光彩。

狼牙山五壮士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

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北京西部)根据地进行毁灭性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约3 500余人围攻易县城西南的狼牙山地区,企图歼灭该地区的八路军和地方党政机关。第7连奉命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完成任务撤离时,留下第6班马宝玉等5名战士担负后卫阻击,掩护全连转移。第6班5名战士坚定沉着,利用有利地形,奋勇还击,打退日伪军多次进攻,毙伤90余人。

次日,为了不让日伪军发现连队转移方向,他们边打边撤,将日伪军引向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日伪军误认咬住了八路军主力,遂发起猛攻。5位战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陀峰顶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聂荣臻为纪念塔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宋学义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离职休养,离休前任湖南省军区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这是当年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题的词。抗战时期,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位英雄,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

1941年,日军对河北易县的狼牙山地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连续的“扫荡”,制造了田岗、东娄山等多起惨绝人寰的惨案,妄图以凶残的“三光”政策,“蚕食”我抗日根据地。日军分三路向易县进军,妄图包围杨城武司令员指挥的晋察冀军分区一分区。

24日,3000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狼牙山地区,将邱蔚团、易县、定兴、徐水、满城四个县的游击队以及周围人民群众共2000多人围住,形势十分严峻,邱蔚团长急速将此情报告杨城武司令员,为解救游击队员与当地百姓,杨城武司令员制定了“围魏救赵”的作战方案,命令3团、20团佯攻管头、松山、甘河一带日军,促使日军从狼牙山东北方向调兵增援,以便于被围的游击队员与人民群众从狼牙山东北方向突围。邱蔚团长根据此作战方案将掩护部队转移的任务交给7连。

午夜,邱蔚团长指挥部队及当地群众从盘陀路安全地转移到了田岗、牛岗、松岗一带。清晨,日伪军误以为邱蔚团已经被包围,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500多日伪军凶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来。7连战士早就在敌人必经的路上埋下地雷,炸的日伪军丢下五十多具尸体慌忙地逃了回去。日军指挥官深信邱蔚团已被围住,命令部队再次疯狂地向狼牙山方向进攻。激战中,7连战士大部分牺牲,连长刘福山身负重伤。为了让大部队再走远些及7连受伤的战士能安全地转移,指导员蔡展鹏命令马宝玉班留下坚守。

为了拖住并吸引日伪军,马宝玉带领葛振林、宋学义等5名战士边打边向棋盘陀方向撤退,把日伪军引向悬崖绝路。当他们退到棋盘陀顶峰时已经剩下5个人了,并且子弹已经全部打光,他们只好举起石块向日伪军砸去。日伪军发现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蜂拥向山顶冲来,并叫到“捉活的,捉活的!”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人宁死不屈,为了不让日伪军活捉与武器落到日伪军手中,提着枪纵身跳入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马宝玉等五名战士的英雄壮举迅速传遍全军全国,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1942年5月,晋察冀军区举行了“狼牙山五壮士”命名暨反扫荡胜利祝捷大会,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授予3名烈士“模范荣誉战士”称号,并追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通令嘉奖葛振林、宋学义,并授予“勇敢顽强”奖章。狼牙山五壮士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受到聂荣臻司令员的高度评价,他说:“他们身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为纪念和表彰5位抗日英雄,当地革命政府在棋盘坨主峰建起了纪念塔。新中国成立后,狼牙山五壮士的英勇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1978年,宋学义因病逝世,长眠于沁阳市烈士陵园。2005年3月21日,在即将迎来抗战胜利60周年之际,葛振林病逝于湖南衡阳,至此,狼牙山五壮士中最后一位在世者也永远离开了人们。

第四篇:红色故事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激情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心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山仰首,大海扬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谢历史的选择……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共产党又带领我们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的真正主人。革命的精神不能抛弃,它依然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制胜法宝,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树立远大理想,培养良好品德,发扬创新精神,掌握实践能力,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共同谱写新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崭新篇章!

谢谢大家!

王二厢联合小学第34届教师节获奖教师名单:

优秀班主任:张庆伟

优秀教师:

教师进步奖:李金然

刘彦秀

刘晓松宋晓丽李欢欢张 娇

宋众义 李 寒

第五篇:红色故事

[转贴]抗日英雄王二小之墓(转载)~一仓百风吹的芦苇 在 2006-07-22 10:29 发表

河北省涞源县,位于河北西部,与山西交界,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之一。抗日英雄王二小就生长在这里.关于王二小的英雄故事我就不多所说.这就是王二小带日军走进的山谷,当地叫做西北沟,两山一沟,十分险要。我们沿着清澈的溪水,顺着二小的足迹,向山谷深处走去。

在山谷的尽头,只有一个方向可以转弯。转过弯,眼前是一个小盆地,叫做“石湖旮瘩”。两侧立崖高达数十米,直上直下如同刀劈,“旮瘩”尽头亦为立壁,一道瀑布飞流而下,形成溪水流出。在军事上这里却是一个死地,只有进口,没有出口,二小放牛郎正是舍生忘死,把鬼子带到这个绝地。

鬼子发现上当后,先是残忍地剁去二小右手的五个手指,又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把他摔到在大石头上。八路军一举全歼此股日寇,战斗结束后,几个战士冲向二小,当时他还活着,和另外两名受伤八路军战士一起送到刘家庄,可惜伤重无治,为国牺牲,三位战士永远长眠在刘家庄的深山老峪里。当时来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写了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报道给边区青救会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很快在边区,直至全国传唱开来,这一唱就是六十多年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秋日的太阳暖融融挂在天上,地里玉米,豆子熟了,柿子,核桃,苹果挂满枝头。山坡上羊儿成群,牛儿悠闲地甩着尾巴,一片平和景象。谁能想到六十年前,有一个东洋倭国贼寇窥我中华,在这条美丽的山谷中残杀我英雄少年。前事不忘,在歌声中永远记住十三岁的放牛孩子王二小。

下载红色故事简短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红色故事简短.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色故事

    红色故事 目录 一、共和国三位总理的廉洁小故事 ....................................................................................... 1 二、水缸的秘密 ................

    红色故事

    金色的鱼钩时间:1935年秋。 地点:长征路上,一望无际的草地。 人物:炊事班长(近四十岁,个儿高,背有点儿驼,两鬓斑白,皱纹满脸)。 红军战士小梁(十七八岁,瘦弱有病)。 小战士甲和乙(十二......

    红色故事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

    红色故事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

    红色故事

    我眼中的红色经典 近年来充斥在荧幕上的红色经典比比皆是,各地不断进行的“打黑唱红”等等活动,也在不断向大众渲染这种红色情绪,加深群众的的红色情结。经典就是经典,无论是......

    红色故事作文

    【篇一:走红色之路 做红色传人】 中国了不起,中国人更了不起,要做个了不起的中国人。 我们作为21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从小弘扬民族精神,长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

    红色小故事

    小交通员潘冬子 1934年秋,主力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主力红军的父亲出发前给冬子留下了一颗闪闪的红星。冬子把它当作宝贝似的收藏了起来。 红军一走,大土豪胡汉三又回来......

    红色故事 文档

    节目单 王二小的故事 --4.2陆畅 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二小和乡亲们一起转移到长城脚下。吴连长带着队伍去山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