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铜仙人辞汉歌》全诗翻译赏析(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3:0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全诗翻译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铜仙人辞汉歌》全诗翻译赏析》。

第一篇:《金铜仙人辞汉歌》全诗翻译赏析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诗意: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出自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金铜仙人辞汉歌

李贺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致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注释】

⑴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孙。青龙元年:旧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龙无九年,显误。元年亦与史不符,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公元237年(魏青龙五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即在这一年。

⑵宫官:指宦官。牵车:一作“舝车”。舝,同“辖”,车轴头。这里是驾驶的意思。捧露盘仙人:王琦注引《三辅黄图》:“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⑶潸然泪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注引《汉晋春秋》:“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铜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⑷唐诸王孙:李贺是唐宗室之后,故称“唐诸王孙”。

⑸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刘郎:指汉武帝。秋风客:犹言悲秋之人。汉武帝曾作《秋风辞》,有句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⑹“夜闻”句:传说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有人曾在夜中听到他坐骑的嘶鸣。

⑺桂树悬秋香:八月景象。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⑻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土花:苔藓。

⑼舝:一作“牵”。千里:言长安汉宫到洛阳魏宫路途之远。

⑽东关:车出长安东门,故云东关。酸风:令人心酸落泪之风。

⑾将:与,伴随。汉月:汉朝时的明月。

⑿君:指汉家君主,特指汉武帝刘彻。铅水:比喻铜人所落的眼泪,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⒀衰兰送客:秋兰已老,故称衰兰。客指铜人。咸阳:秦都城名,汉改为渭城县,离长安不远。咸阳道:此指长安城外的道路。

⒁“天若”句:意谓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天若有情,也会因常常伤感而衰老。

⒂独出:一说应作“独去”。

⒃渭城:秦都咸阳,汉改为渭城县,此代指长安。波声:指渭水的波涛声。渭城在渭水北岸。

【参考译文】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

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然散发着深秋的香气。

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

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

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

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背景

这首诗大约是唐元和八年(813年),李贺因病辞去奉礼郎职务,由京赴洛,途中所作。其时,诗人“百感交并,故作非非想,寄其悲于金铜仙人耳”。

此诗写作时间距公元907年唐王朝的覆灭尚有九十余年,诗人产生兴亡之感的原因,要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以及诗人的境遇来理解、体味。自从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末年爆发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一蹶不振。唐宪宗虽号称“中兴之主”,但实际上他在位期间,藩镇叛乱此伏彼起,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疮痍满目,民不聊生。诗人那“唐诸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衰微。面对这严酷的现实,诗人的心情很不平静,急盼着建立功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恢复宗室的地位。却不料进京以后,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此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赏析:

《金铜仙人辞汉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因病辞职由京师长安赴洛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诗人借金铜仙人辞汉的史事,来抒发兴亡之感、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全诗设想奇特,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词句奇峭,而又妥帖绵密。此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特别是其中“天若有情天亦老”一句,已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所抒发的是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全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像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此时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魏明帝景初元年(233年),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金狄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而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东关”句言气候恶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此刻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这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独一无二,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为新奇。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反衬出铜人渐渐远去的身影。一方面波声渺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这确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在李贺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几首类似的作品来。

第二篇:教学案例金铜仙人辞汉歌

《金铜仙人辞汉歌》教学案例

养正中学 廖尾华 电话:*** 案例背景:《金铜仙人辞汉歌》这首诗选自选修课本《唐诗宋词鉴赏》中的第三单元,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代表诗作。唐代诗歌有很多座高峰,如“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豪”刘禹锡„„但大多数学生对“诗鬼”李贺却不甚了解,有的听过诗鬼之名,有的甚至连“诗鬼”是谁都不清楚,更不用说了解李贺为什么被称为“诗鬼”了。为了填补学生的这方面空白,我特地选了这首诗作为公开课的课题,试图通过这首诗促使同学品析李贺的诗风,从而逐渐了解李贺,走进李贺。因此,我的这堂课设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了解李贺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2.体会李贺诗歌奇崛幽峭、秾丽凄清的浪漫主义风格。3.把握诗歌奇特的比喻和拟人的表现手法。其中第二点是本堂课的难点,高一的学生对于诗人语言风格的把握能力还比较弱,可能不能准确地归纳出诗作的这一特点。

另外古诗教学必须强调诵读法,但古诗阅读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障碍,有些同学因无法读懂诗作而缺乏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这堂课主要以课堂谈论的方式为主,同时借助多媒体来丰富课堂内容,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教学过程: 一.教师激趣,导入新课

名句导入:“天若有情天亦老”出自哪里?(点拨:李贺)

唐代是诗歌的海洋,在璀璨的诗坛上,有几颗不朽的巨星永远闪烁,比如(学生回答: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其中李白和杜甫分别代表了两座文学创作的高峰,李白是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的代表诗人。他们分别被后世尊称为“诗仙”、“诗圣”。那么,李白为什么被称为“诗仙”呢?(点拨:相貌清奇,谓之谪仙人;诗歌清俊飘逸)。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呢?(点拨:尊圣人之道,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忧国忧民的情怀)。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李贺,被后世人称为“诗鬼”,他为什么被称为“诗鬼”呢?“鬼”在哪里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李贺,走进他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展示多媒体)。

二、作者介绍:(多媒体展示)

李贺(公元790—816)是唐代的著名诗人,字长吉,又称“李昌谷”。李贺做诗想象独特,构思奇诡,是继屈原、李白之后浪漫主义诗歌又一集大成者,其诗被称为“长吉体”(或“昌谷体”)。李贺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有“少年心事拿当云”的壮志,他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但由于他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谐音,因此朝廷 不许他参加科举考试,后韩愈上文为他辩解,也未获成功。李贺一生抑郁不得志,只做过一个奉礼郎的小官,终年二十七岁。其诗作中《李凭箜篌引》、《秋来》、《马诗二十三首》《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皆著名,他为人文思敏捷,诗作在语言上十分讲究,修辞手法极其多样,后人称其为诗鬼。,三、诵读品析: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放声自由诵读一遍,自己要发挥想象,进入诗歌的画面里。

2、尝试性美读,下面请同学们先尝试一下,揣摩朗读技巧,尽可能读出美来。

(学生诵读可能出现的问题:对诗歌比较生疏,感情表达普遍不到位,没有通过低沉的音调和悠长的语气读出诗歌的意境来。教师针对这些问题适当点评)

3、听录音范读,对比感悟

4、听过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齐读一遍,以深化内心的情感体验。

(品析:情感基调:悲凉。结合“并序”及背景理解诗中作者的情感:亡国之痛和身世之悲。诗中带有一股阴郁之气。)

四、再读诗歌,展开讨论

讨论:本诗风格独特,请从诗歌语言的角度谈谈诗中的“鬼”气。

教师引导:请你以研究的形式、欣赏的眼光,去分析、去感悟、去发现。请大家记住三句话: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学生研读鉴赏)

五、互相交流,共同提升

(小组交流后)引导:现在,请各组组长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研读成果。

研读成果摘录:

“悬”: 一“悬”字巧妙地化无形为有形,妙趣横生,又与后一句写“土花”相对应。

“酸”:让无色无味的风,具有可以感知的味道,让人瞬间即能体味那一刻的酸楚之意。

“射”:将无形无质的风实体化了,并且这个字冷峭,尖锐,具有锋利的力度。“衰”“独”“远”(略)

“土花”: 一者花开土中,二者此花有“土”味,三者寓含汉宫皆成土灰之意。“铅泪”: 比喻奇妙非凡,既写出金铜仙人的“人性”,又点出它的“物性”;“铅”色调暗沉

“衰兰”: 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汉月”: 汉月此语十分巧妙,望月之思,常常能引人千古忧恨,此诗也不例外。空将汉月出宫门,汉月和唐月,唐月和今日之月,是同一个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正表达了说不尽的家国之思,兴亡之感。

教师小结:李贺在语言运用上的特色:①色彩艳丽,而笔调凄清。②李贺善用通感的方法,把事物系上感情、感觉等,如红曰“笑红”、“冷红’。③遣词造句,力避陈言,语羞雷同,另创新词。这些语言特色使他的诗歌呈现出奇峭幽冷的面貌。

七、教师总结: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这确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

八、作业布置:

1、司马光以为“天若有情天亦老”奇绝无对,请你尝试对出下句。

2、阅读李贺其它诗作,思考:同是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和屈原、李白之间有何不同?

附:板书设计

李白:清俊飘逸

杜甫:忧国忧民

情感:阴郁

阴气

李贺:

语言:奇峭幽冷

鬼气

案例分析:这节公开课上完后,课是上得热闹,却也留下了些遗憾。以下我就结合听课老师的评述简要谈谈这堂课的得与失。首先我选这个课题主要是想填补学生关于“诗鬼”李贺的空白,所以导入的设计紧抓住“鬼”字,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课堂气氛活跃而轻松。其次,本堂课遵循诗歌教学的规律,注重诵读能力的培养,本节课通过学生自读、指名朗诵、听名家诵读、集体朗诵等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诵读感悟能力。再次,诗歌重品析,所以本课主要从情感和语言两个角度分析李贺诗歌的特点,教师简要分析诗歌中带阴暗色彩的情感,由学生自主研讨并总结诗歌语言特色,教学思路清晰,主次分明。的确,这堂公开课我上得很顺,也不乏亮点,但还是留下了不小的遗憾。如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诗歌的语言特色没时间展开分析,只能课后由学生自己拓展提升。也由于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发言时间较少,对李贺诗歌的风格体味还不够深入。在时间的驾驭上,我的确做的不够。又如,自己手头掌握的材料很多,但在最初的准备当中,还不善于大胆取舍,以致在试讲过程中,教学重点不够突出。追求课堂讲解的面面俱到,可能是我们年轻教师的通病。其实老话说得好,“过犹不及”,太多的“重点”等于没有重点。所以要上好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取舍是关键!

我的另一个深刻感触是:课前的预设工作还不够。现在想想,从一首诗去归纳一位诗人的风格特色,难度确实比较大。课前应印发一些李贺的代表诗作,增加学生对李贺感性理解。有这些课前准备工作,上起这堂课来,效果可能会更理想,学生对李贺的了解会更全面、更深入。

总的说来,一堂课,不论是什么科目,不论是什么课型,上完了总有些收获,也总会留些遗憾,留些空间,让我们思索,让我们改进„„而适时的反思与总结可以迅速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让我们走得更远„„

第三篇: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金铜仙人辞汉歌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

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译文:

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唐诸王孙李长吉遂作《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里埋葬的刘郎,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

夜里曾听到他的神马嘶鸣,天亮却杳无踪迹。

画栏旁边棵棵桂树,依然散发着深秋的香气。

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

魏国官员驱车载运铜人,直向千里外的异地。

刚刚走出长安东门,寒风直射铜人的眼珠里。

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汉月,伴随铜人走出官邸。

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的泪滴。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独出长安的盘儿,在荒凉的月色下孤独影渺。

眼看着长安渐渐远去,渭水波声也越来越小。

注释:

⑴魏明帝:名曹叡,曹操之孙。青龙元年:旧本又作九年,然魏青龙无九年,显误。元年亦与史不符,据《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公元237年(魏青龙五年)旧历三月改元为景初元年,徙长安铜人承露盘即在这一年。

⑵宫官:指宦官。牵车:一作“舝车”。舝,同“辖”,车轴头。这里是驾驶的意思。捧露盘仙人:王琦注引《三辅黄图》:“神明台,武帝造,上有承露盘,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云表之露,以露和玉屑服之,以求仙道。”

⑶潸然泪下:《三国志·魏书·明帝纪》裴注引《汉晋春秋》:“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铜人)或泣,因留于霸城。”

⑷唐诸王孙:李贺是唐宗室之后,故称“唐诸王孙”。

⑸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在今陕西省兴平县东北。刘郎:指汉武帝。秋风客:犹言悲秋之人。汉武帝曾作《秋风辞》,有句云:“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⑹“夜闻”句:传说汉武帝的魂魄出入汉宫,有人曾在夜中听到他坐骑的嘶鸣。

⑺桂树悬秋香:八月景象。秋香:指桂花的芳香。

⑻三十六宫:张衡《西京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土花:苔藓。

⑼舝:一作“牵”。千里:言长安汉宫到洛阳魏宫路途之远。

⑽东关:车出长安东门,故云东关。酸风:令人心酸落泪之风。

⑾将:与,伴随。汉月:汉朝时的明月。

⑿君:指汉家君主,特指汉武帝刘彻。铅水:比喻铜人所落的眼泪,含有心情沉重的意思。

⒀衰兰送客:秋兰已老,故称衰兰。客指铜人。咸阳:秦都城名,汉改为渭城县,离长安不远。咸阳道:此指长安城外的道路。

⒁“天若”句:意谓面对如此兴亡盛衰的变化,天若有情,也会因常常伤感而衰老。

⒂独出:一说应作“独去”。

⒃渭城:秦都咸阳,汉改为渭城县,此代指长安。波声:指渭水的波涛声。渭城在渭水北岸。

赏析:

《金铜仙人辞汉歌》诗中的金铜仙人临去时“潸然泪下”表达的主要是亡国之恸。此诗所抒发的是一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

诗共十二句,大体可分成三个部分。前四句慨叹韶华易逝,人生难久。汉武帝当日炼丹求仙,梦想长生不老。结果,还是像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茂陵荒冢而已。尽管他在世时威风无比,称得上是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天迹”,在无穷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他不过是偶然一现的泡影而已。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表现了李贺傲兀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可贵精神。

全诗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四句是第一个层次,借金铜仙人的“观感”慨叹韶华易逝,人生短暂。世事无常。诗中直呼汉武帝为“刘郎”为“客”,表现了李贺不羁的性格和不受封建等级观念束缚的精神。中四句为第二个层次,用拟人化手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的酸苦惨凄情态,亡国之痛和移徙之悲跃然纸上。特别是“酸”、“射”两字,把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完全揉和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末四句为第三个层次,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因愁苦而“衰”);“天若”一语,设想奇伟,意境辽远,感情深沉,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双”;末联进一步描述了金铜仙人恨别伤离,不忍离去,而又不能不离去的情怀,感人至深。

“夜闻”句承上启下,用夸张的手法显示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它是上句的补充,使“秋风客”的形象更加鲜明、丰满,也为下句展示悲凉幽冷的环境气氛作了必要的铺垫。汉武帝在世时,宫殿内外,车马喧阗。此时物是人非,画栏内高大的桂树依旧花繁叶茂,香气飘逸,三十六宫却早空空如也,惨绿色的苔藓布满各处,荒凉冷落的面貌令人目不忍睹。

以上所写是金铜仙人的“观感”。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建造的,矗立在神明台上,“高二十丈,大十围”(《三辅故事》),异常雄伟。公元233年(魏明帝景初元年),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习凿齿《汉晋春秋》说:“帝徙盘,盘拆,声闻数十里,金狄(即铜人)或泣,因留霸城。”李贺故意去掉史书上“铜人重不可致,留于霸城”(《三国志》注引《魏略》)的情节,而将“金狄或泣”的神奇传说加以发挥,并在金铜仙人身上注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样,物和人、历史和现实便融为一体,从而幻化出美丽动人的艺术境界来。

中间四句用拟人法写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凄婉情态。金铜仙人是刘汉王朝由昌盛到衰亡的“见证人”,眼前发生的沧桑巨变早已使他感慨万端,神惨色凄。而自己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此时此刻,兴亡的感触和离别的情怀一齐涌上心头。“魏官”二句,从客观上烘托金铜人依依不忍离去的`心情。“指千里”言道路遥远。从长安迁往洛阳,千里迢迢,远行之苦加上远离之悲,实在教人不堪忍受。“东关”句言气候恶劣。此时关东霜风凄紧,直射眸子,不仅眼为之“酸”,亦且心为之“酸”。它含有“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的意味,表现出对汉宫、对长安的深切依恋之情。句中“酸”、“射”二字,新奇巧妙而又浑厚凝重。特别是“酸”字,通过金铜仙人的主观感受,把彼时彼地风的尖利、寒冷、惨烈等情形,生动地显现出来。这里,主观的情和客观的物已完全揉合在一起,含义极为丰富。

诗人时而正面摹写铜人的神态,时而又从侧面落笔,描绘铜人四周的景物,给它们涂上一层忧伤的色调。两种手法交互运用,使诗意开阖动荡,变幻多姿,而又始终围绕着一个“愁”字,于参差中见整饬,色调统一,题旨鲜明。“魏官”二句,侧重描写客体,“空将”二句则改写主体,用第一人称,直接抒发金铜仙人当时的思想感情:在魏官的驱使下离别汉宫,作千里之行。伴随着“我”的唯有天上旧时的明月而已。事情发生在三国时期而称月为“汉月”,它抒发的是一种怀旧的感情,正如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所诠释的:“因革之间,万象为之一变,而月体始终不变,仍似旧时,故称‘汉月’。”金铜仙人亲身感受过武帝的爱抚,亲眼看到过当日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故主,他十分怀念,对于故宫,也有着深厚的感情。而此刻坐在魏官牵引的车子上,渐行渐远,眼前熟悉而又荒凉的宫殿即将隐匿不见,抚今忆昔,不禁潸然泪下。“忆君”句中“泪如铅水”,比喻奇妙非凡,绘声绘色地写出了金铜仙人当时悲痛的形容——泪水涔涔,落地有声。这种感怀旧事、恨别伤离的神情与人无异,是“人性”的表现,而“铅水”一词又与铜人的身份相适应,婉曲地显示了他的“物性”。这些巧妙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塑造出金铜仙人这样一个物而人、物而神,独一无二,奇特而又生动的艺术形象来。

末四句写出城后途中的情景。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和城内的“三十六宫”一样,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这时送客的唯有路边的“衰兰”,而同行的旧时相识也只有手中的承露盘而已。“衰兰”一语写形兼写情,而以写情为主。兰花之所以衰枯,不只因为秋风肃杀,对它无情摧残,更是愁苦的情怀直接造成。这里用衰兰的愁映衬金铜仙人的愁,亦即作者本人的愁,它比《开愁歌》中的“我生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更加婉曲,也更为新奇。

兰花的衰枯是情使之然。凡是有情之物都会衰老枯谢。别看苍天日出月没,光景常新,终古不变。假若它有情的话,也照样会衰老。“天若有情天亦老”这一句设想奇伟,司马光称为“奇绝无对”。它有力地烘托了金铜仙人(实即作者自己)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意境辽阔高远,感情执着深沉,真是千古名句。

尾联进一步描述金铜仙人恨别伤离的情绪。他不忍离去,却又不得不离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离开故都越来越远。这时,望着天空中荒凉的月色,听着那越来越小的渭水流淌声,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渭城”句从对面落笔,用“波声小”反衬出铜人渐渐远去的身影。一方面波声渺远,另一方面,道阻且长。它借助于事物的声音和形态,委婉而深沉地表现出金铜仙人“思悠悠,恨悠悠”的离别情怀,而这正是当日诗人在仕进无望、被迫离开长安时的心境。

这首诗是李贺的代表作品之一。它设想奇创,而又深沉感人;形象鲜明而又变幻多姿。怨愤之情溢于言外,却并无怒目圆睁、气峻难平的表现。遣词造句奇峭而又妥帖,刚柔相济,恨爱互生,参差错落而又整饬绵密。这确是一首既有独特风格,而又诸美同臻的诗作,在李贺的集子里,也找不出几首类似的作品来。

第四篇:《江汉》全诗翻译赏析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这两句是说,我虽已到暮年,行将“日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好像增添了力量,如病将痊愈一样。“落日”是比喻,咏怀而非写景,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诗句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虽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己的精神。

出自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康复。

参考译文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

该诗描写了诗人漂泊在江汉一带的所见所感,以及自己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集中地表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全诗虽委婉含蓄地表意,但十分感人。

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颔联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

颈联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另外,诗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表达了怨愤之情。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诗人虽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集中地表现了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第五篇:佳人全诗翻译赏析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这两句是说,泉水在山上是清的,流出山以后就渐渐变得混浊了。原诗的意思是佳人自诉:他刚跟我结婚的时候,也曾是温存恩爱的,日子久了,沾染多了,心就变了,好比那泉水,在山里流着时是清的,出山以后就逐渐混浊了;我可不学他那样,要保持贞洁,节操自守,跟“轻薄夫婿”决裂。核心在一个“清”字,比喻空谷佳人情操高洁,品格清高。

出自杜甫《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参考译文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哪还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赏析

《佳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这首诗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 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此诗讴歌的就是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二句深寓生活哲理。

杜甫的《佳人》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甫诗中的佳作。

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下载《金铜仙人辞汉歌》全诗翻译赏析(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铜仙人辞汉歌》全诗翻译赏析(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日日》全诗翻译赏析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的诗意: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将抽象的思绪,用游丝的比喻,达到自然浑成,情境妙合,手法新奇。出自......

    鹦鹉全诗翻译赏析

    鹦鹉罗隐莫恨雕笼翠羽残, 江南地暖陇西寒。劝君不用分明语, 语得分明出转难。注释①雕笼:雕花的鸟笼。②翠羽残:笼中鹦鹉被剪去了翅膀。③陇西: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以西,古传说为鹦......

    《西施咏》全诗翻译赏析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的诗意:美丽容貌天下人珍重,西施女哪能长久低微?这两句是说,像西施这样倾城倾国的绝色美女,那会长久做微贱之人。诗句写西施微贱时之况,隐喻一个有才能......

    陈子昂《感遇》全诗翻译赏析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译文] 这一年的芬芳就要消逝,弥漫的芳香却始终无人欣赏。[出自] 陈子昂 《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 袅袅......

    《微雨夜行》全诗翻译赏析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的诗意:只觉得衣裳潮湿,没有雨点也没有风声。出自白居易《微雨夜行》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注释】①漠漠:阴云密布的样......

    《阙题》全诗翻译赏析

    《阙题》 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阙题:即缺题。“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

    《夜渡江》全诗翻译赏析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注心悬:心神不定。参考译文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

    《远别离》全诗翻译赏析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这两句是说,帝王失去权力,就有国家危亡、个人遇害的危险,诗句也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帝王如果用人失当,失掉了忠贞和贤能之臣,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