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纸帽子诗歌
那天我闭上眼睛,回忆每一道折痕;
纸皱了,我还是折不出那顶帽子。
听说网上有折纸视频,我看了很多遍;
看完了,可没有一种是你教过的那个。
你不在了,我再也折不出了……
于是我想起了那年你教嘉铄的那首儿歌,我听过,因为和我四岁那年学到的一模一样。
我小声地背出来,哭着笑了;
你骗不了我,这是你自己编的。
那么蹩脚,我却不可能忘掉。
我会教给自己的后辈,但不可能再听到你的声音了……
于是我想起你走的那年的那天,我抱起你,最后一次感受你的体温;
你身旁是你喜欢的樱桃酒。
在我的记忆里,只要有酒出现就不会有快乐;
就像这次一样。
所以现在我最多礼貌地举杯,但从不喝酒。
于是我想起你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还有你最后的表情,是笑。
我庆幸那天拒绝了朋友的邀请,选择陪你聊天。
两个人的晚餐,你做的饭,我做的菜;
你喝着樱桃酒,夸赞着我做的菜。
晚上睡觉时,我还在期待着明天;
可等我醒来,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我见过你的档案,才知道你初到东北时只有十九岁,才知道那时的你唯一拥有的,只是一封出关介绍信;
我不得不闭上眼睛,重新看一看记忆里慈祥的你。
我留着你的相册,见过你二十几岁时的照片;
你好帅,我自愧不如。
我有你的正装照,却再也看不到你七十一岁时摆出的剪刀手。
谢谢你的基因,我有和你一样的椭圆脸。
也有像你一样的大眼睛,却从没能拥有你那样的大鼻子。
他们都说我很像你,我的笑,还有我偶尔的倔脾气。
当奶奶笑骂我和你爷爷一样倔时,我很自豪。
当我发现一件事不可救药或者终将徒劳时,我一定会果断地放弃,就像你一样,不再多说一句废话。
无论什么时候,你最看重的永远是亲情,我见过你为它流泪,就像你一样,我也有招架不住的时候。
小时候我问妈希望我长大做什么,妈说随你,但我希望你做一个像你爷爷那样的人。
我和你一样友善随和,不屑于贪图小便宜。
有时却清高得令人讨厌,倔强得从不妥协。
我知道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小时候舍不得借给小伙伴钱,被家里的大人们嘲笑。
你听后只笑着告诉借给他。
现在的我能经常借给朋友们钱,有时自己也能勒紧裤腰带,多帮朋友一点。
当我懂得怎样去理解亲情,友情和金钱时,你却走得那么突然。
我知道你的小秘密,从未对人提起。
我见过你和刘爷与那四个年轻人打架,那年你五十多岁。
原谅那个当时坐在车里哭鼻子的孩子吧,那年我才四岁。
还有你车里的那个军用水壶,里面装的不是热水,是你喜欢的橘子汽水,你猜猜每次汽水都哪去了?
我喜欢听你的故事,五六十岁了还会拜把子。
我喜欢听你说“肉”
就像我第一次对你说的时候,现在我会说三门语言,却不能拼出你的发音。
我记得我们所有的快乐,那杯你一口就吃掉一半的炒冰,那条咱们一起遛狗时的山路,那种被我嘲笑的抓蜻蜓的方法,那件明明穿在身上却丢了的雨衣。
那种教你细品,你却坚持咬碎的酒心糖
还有那盒我攒了二十八块钱感动了老板,人家愿意以赔本价格卖给我,你却不舍得吃完的蛋糕。
在回家的大街上,偶尔还会有老人认出我是你的大孙子,在他们的夸赞声中,我总在试着寻找你的感觉。
我试着在自己不知所措时像你一样去做事,有时我甚至觉得自己就是你的影子。
或者,我就是想成为你。
春天开了好多花,图书馆前的紫丁香有点刺鼻,红黄白绿的校园一定会让我神魂颠倒,我总是招架不住色彩鲜艳的东西。
我感受着这个季节的魅力,回味着这个季节的味道,又想起了你送我的那块鹅卵石,才意识到今天是清明。
我想你了。
第二篇:纸偶的诗歌
背靠着自己的影子
你不知去向
又退不回来
为了挣脱一个梦魇
为了升入天堂
你耗光了所有的意志
你已病入膏肓
生活不是悲剧也不是喜剧
这叫你无法适应
烟草和酒精可以作为宗教吗
理想和爱情可以作为宗教吗
你心中有一个神龛空着
可偏偏神已灭绝
左脚绊到右脚
右脚绊倒左脚
你的孤独过于荒凉和可耻
你的尊严过于寒冷和脆弱
漏网之鱼只是传说中的一种幸运
你疲于奔命却无处遁形
你拿什么来对抗无尽的试炼
进入掩体
你重新坐入自己的体内
努力使心跳适合原来的自己
这时你发现你已成了一只纸偶
被一只不怀好意的手轻轻一触
就破碎不堪
且再也无法修补
第三篇:美术教案帽子
一、观察想象:今天,有一个新朋友要和大家认识,(出示小白兔)它就是勤劳、善良的小白兔。
(师说故事)小白兔一大早就起来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来和小朋友见面,在半路上,它捡到了一顶帽子(出示实物帽子,展示后交幼儿传看观察)。
提问:
1、“这顶帽子看起来像什么?”
2、“把帽子倒过来又像什么?”(幼儿回答帽子象飞碟、房子、小船、篮子等,老师给予赞赏)〔这一环节是启发幼儿想象。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同样的物体可以引发他们不同的想象。让他们深入思考,出现各种奇思妙想,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但应注意如果此时他的奇思妙想受到了质疑,就会使他们失去创造的勇气,所以不应该束缚他们的思路,不能以自己对事物的认知和感受去要求幼儿接受,应该打破常规,打破权威性,鼓励他们放飞想象的翅膀,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想法,创造不平凡的东西,超越自我。这样才不会压抑他们的创造性,才能提高他们绘画兴趣,实现他们思维的发展。〕
二、想象,丰富创作内容(故事继续)小白兔决定把这顶帽子送给需要它的小伙伴,它来到森林里。
小老鼠看见了说:呀,这顶帽真大呀,我要用它来(出示河流图片,幼儿想象)做一只小船。(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回答问题,教师加以概括,给出答案)〔运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方式,结合生活经验、运用自己的想象、利用自身的动作,将幼儿的兴趣激发起来,使他们较快地进入一个有一定目的且积极主动的状态。因此活动一开始,便采用问答、互动动等融合引导幼儿进入主题,请幼儿来表现对生活的认识。〕小松鼠看见了说:呀,好柔软的帽子呀,用来当床(师示范做睡觉的动作,幼儿想象)一定很舒服。
公鸡说:我可以用它做(展示下雨图片,幼儿想象)把伞。
小羊说:我可以把它做成(提示小羊要购物,幼儿想象)篮子。
师:看来,这真是一顶神奇的帽子,它的作用可真大,小朋友们再来动动脑筋,这顶帽子还可以做什么?(师适当提示,幼儿自由发挥,并用流畅的语言表达。教师进行总结,修正学生的部分不合理想象,引导正确思维。)〔这一环节是进行创造性思维,按幼儿的心理需要尝试不同的示范内容,在已有的基础上将思维向前推进一步。〕
三、创作要求
1、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小动物的卡片。
2、要求幼儿用动物图片与帽子图片在视频展示台上进行情景组合。(如:公鸡用帽子做伞、小猴子用帽子做降落伞……)
3、要求幼儿发挥想象,组合更多的情景。(教师给与适当诱导和鼓励)(幼儿的审美情趣、审美能力、作画技能、创新能力等等都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承认幼儿的个体差异,因势利导地加以引导和示范。)
四、幼儿创作
1、教师示范作画:
取绘画工具,在视频展示台上示范一至两种情景画。
a讲解帽子和小动物的遮挡关系,简单装饰帽子;
b用拟人化手法给小动物添加快乐的表情和情景动作; c添加场景(提示可根据需要添加小河流、草地、树林……)
2、了解幼儿的创作意图,提出适当意见,进行适当修改。
3、幼儿创作(要求不可按教师示范绘画)
五、作业点评
1、展示、介绍作品。
〔因为幼儿有喜欢成人或同伴对自己的劳动成果加以关注和肯定的心理特点,我让小朋友自由参观同伴的作品,相互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看看谁的画最美?谁的画最有趣?谁的画最有创意?然后尽可能多地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既乐于欣赏技能强、创意新的作品,又在那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其中的优点,给予每个幼儿被承认的快乐,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使他们由此更加喜欢美术活动,更富有创造勇气和热情,也促进了老师和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
2、点评作品优劣。(让幼儿参与,通过鼓励、正面评价幼儿的作品)〔幼儿的评价、见解往往是很原始的,并且大致在他们的概念范围内转来转去,好与坏,好听与不好听,喜欢与不喜欢,虽然如此,但无论如何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轻视这个美学见解的幼芽。我让幼儿主动参与评价同伴的作品,再由教师加以引导,发展和巩固幼儿的评价观念。在评价过程中,教师的评价绝不能根据自己的好恶或局限于幼儿的操作结果,而应包括幼儿各种能力、意志品质、情绪情感等全方位的发展状况。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在以后的活动中保持这种创作精神)课后小结:
在本次的教学过程中,以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启发幼儿想象力为主,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他们的好奇心。儿童的思维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他们的想象力是不可低估的。教师应当为幼儿的创新思维创造条件,给孩子一个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能否选择一些有吸引力的内容,并能将这些内容与幼儿的实际能力相联系,用不同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相融合,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篇:帽子哲学 教案
帽子哲学
一、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不断地在评判别人和被别人评判,而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谬误与偏见,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偏见呢?如何才能避免或减少这种错误呢?学完本文之后我想大家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二、作者介绍
加德纳,英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散文家。他有着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和突出的表达能力,往往能够关注到生活中很细小但却又很关键的社会问题。
三、题目分析:
帽子是作为全文的引子出现的,由帽子引出对于社会社会问题的思考,而所谓“帽子哲学”是指因为帽子产生的一些个人理论。
四、整体感知:
● 集体朗读全文,感知文章主旨 ⑴ 要求:
全文主旨: 我们所有的人都是通过特殊的锁孔去看待人世。(文章的最后一段)● 快速阅读全文,弄清以下问题:
⑴ 文章的最后一段的主旨与题目中的“帽子”有何关系?
答:帽子事件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文章通过帽店老板光凭帽子大小来评判一个人的地位、身份等来引出对于一种社会现象的思考,是全文的引子。⑵ 作者为了充分证明自己的观点又举了哪些例子?(完成表格)
⑶ 对于这些例子,作者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答: 作者是将例子穿插在议论当中,作品以叙事为主,议论是在其中起着承接和画龙点睛的作用的。● 文章思路:
引论(1—3)——→议论(4—8)——→结论(9)(三段式)
五、课堂思考: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感受,我们应如何去看待和评价人世呢?
明确: 保持开阔的胸襟,超脱自己,学会宽容。(学生自由讨论)
2、我们刚刚讨论了如何去评价别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在被别人评价,那么作为被评价的一方,我们又该如何去做才能使我们尽量不被别人的有色眼镜看中呢?(有色眼镜:比喻看待人和事物抱有成见。指看问题有偏见。)
明确: 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完善自我。PS:
俾斯麦是德国近代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是普鲁士德国容克资产阶级的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俾斯麦结束了德国的分裂,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统一后的德国实力逐渐强大,俾斯麦被称为“德国的建筑师”、“德国的领航员”。
格拉德斯通,祖籍英国,曾任英国首相,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坎贝尔·班纳曼,英国自由党政治家,1905年至1908年出任英国首相,他是历史上首位正式被官方称为“首相”的第一财政大臣
霍姆斯,美国现代实用主义法学的创始人。
第五篇:勇敢地摘下帽子
勇敢地摘下手套
[案例]
刚开学几天,我班转来了一个小男孩,叫李兵,模样长的很漂亮,只是手上老是戴着手套。他妈妈临走,把我叫到了外面,特别叮嘱我说:“老师,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让他带着手套,他的左手中指小时候出车祸不小心挤掉了,先前的学校里同学们都知道他的手有残疾,所以老是嘲笑他,欺负他,弄得他天天抬不起头来,学习成绩飞速下降,他再也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了,请老师千万不要让新同学知道这件事,否则我们会再转学,我不能让他痛苦地活着。”说完,他妈妈的眼睛红红的。面对这位含泪的母亲,我坚定地说:“放心吧!他不会再转学了。”
[分析]
通过近两个星期的观察,我发现李兵还是一个各方面都很不错的孩子,就是曾受过打击使他变胆小、懦弱、少言寡语,从不主动和别人交谈。我一直给他保守着这个秘密,害怕有一天秘密被揭开而再次伤到这可怜的孩子。得尽快想个办法,抚平他心灵的伤疤。心理不惧怕了,也就不再怕别人看头上的疮疤。为此,我制定了一个三步走的方案。
第一步,发现长处,树立自信心。
他作业写得好,我让全班同学传看,同学们都赞不绝口;他上课认真听讲回答问题积极,我表扬他,并让他当学习小组长;小测验他考了100分,我让他上台领奖;大扫除,他劳动积极,受到同学们的一直好评„„渐渐地他在同学们中间,成了一个好的榜样。同学们也很佩服,他的自信心也自然树立起来。
第二步,舆论引导,树立正气。
在集体中健康的舆论引导能扶正压邪,鼓舞人心。我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在教室里张贴扶盲人过马路的图片;在黑板报上,书写残疾人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教育学生对身体有缺陷的人不要嘲笑,要给予最大的关怀。
第三步,正视缺点,揭掉伤疤。
我班召开了主题班会“说说自己的小秘密”。班长首先带头说,门上的那块玻璃其实是他打破的,他害怕自己在同学们心中的威信降低,所以没敢承认错误,今天向大家说声对不起。此后,又有几个同学说了说自己的秘密。这时,我说:“老师和李兵有一个共同的小秘密,想要告诉大家,你们想听吗?”“想听!”我期盼地望着李兵,终于,李兵站了起来,“同学们,其实我 „„我欺骗了你们,不是我喜欢带手套,你们看——”说着他勇敢地摘下手套,露出左手,让同学们看到了他的手指的残疾。“是我太懦弱,不敢面对自己的缺陷,其实这又有什么呢?是老师和同学们给了我自新的机会,我谢谢大家!”教室里响起雷鸣般地掌声。
[反思]
在高效率、快节奏、充满竞争的经济社会,社会需要的是具有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具有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的人才。心理健康是学生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的前提和保证,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工作,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面对如“惊弓之鸟”般的母子,我深深感受到了他们的心灵都受到了很大的伤害,孩子已经有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无奈的母亲选择了让孩子转学,而我坚信不会让他再转学,我是一名人民教师,我有责任来挽救他。
对他进行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首先为他保守秘密,让他觉得这个老师是个可信之人。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说人不揭短。” 任何一个人都不愿意别人当面说自己的短处,那是一种多么难堪的处境,更何况是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要使他的个性获得健康的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必须培养自主意识,树立其自信心。即让他正确地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的优点可以弥补不足,没必要为自己的缺点(缺陷)而悲观消沉。我尽可能地细心留意他的闪光点,把握生活中的细小事情,适时地表扬他,让他感到老师对他的了解和重视,唤起他的自信。
光有自信是不够的,还必须让他生活在一个良好的充满正气的集体中。刚刚培养起来的自信需要积极向上的健康的舆论来保护,他才敢向同学们坦露心声,因为在这样的集体中他没有任何的压力。自然而然地他也融入了这个集体中,他才敢于说出自己的的缺陷,可见他的心理已经非常健康而且积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