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会鼓励孩子吗?看了这篇文章再说吧

时间:2019-05-15 13:4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你真的会鼓励孩子吗?看了这篇文章再说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你真的会鼓励孩子吗?看了这篇文章再说吧》。

第一篇:你真的会鼓励孩子吗?看了这篇文章再说吧

现在的父母大多都会鼓励孩子,似乎感觉也不错。慢着,你真的确定那不是你的自以为吗?

这样鼓励孩子,是没用的

6岁的红红今天班里画画,老师表扬她了。爸妈都说:你是最棒的,作为鼓励,然,其实这意义是不大的。

回忆一下,我们鼓励孩子时用得最多的词语是什么?“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个好孩子!”可是棒在哪里?为什么棒?夸孩子棒,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这些,我们并没有传递给孩子。

而且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词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会令孩子对自己期望过高压力过大,以致不能承受。

孩子需要被肯定,需要被鼓励,但浮于表面的称赞,并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不要再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今天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合适得多。“这个故事真有趣”比“你讲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正确鼓励孩子,你做到了吗?

1.鼓励,从具体出发

总是笼统地鼓励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

有针对性的具体鼓励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2.加上身体接触

在鼓励教育的过程中,家长们还可以加上身体接触。在鼓励孩子时亲亲孩子,抱抱孩子。身体语言的力量有时和语言一样强大,当你真心鼓励孩子时,孩子能感受到。


3.鼓励孩子挑战困难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因为一些挫折而垂头丧气甚至放弃努力,在这个时候,家长及时的鼓励将是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动力。家长要及时帮助孩子们找到问题、改正缺点,鼓励孩子在挫折中成长。

4.多鼓励他的好习惯

补强法则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代克提出的,说的是一个人如果对自身的行为所带来的结果感到满意,他便想着去重复做类似的事。当孩子的正面行为受到认可时,就能逐渐摆脱自卑,激发自信心,从而找到成功的路。

5.帮孩子发现优点

任何一个孩子身上总会有一些闪光点的,当孩子看不到自己的长处时,很容易引发自卑、甚至嫉妒等不良心态。家长们要帮助孩子找到自身的优点,从而让孩子喜欢和欣赏自己。

鼓励孩子本质上是对孩子的爱与理解,开发孩子的无限潜力,使得他们的人生有着任何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就掌握在我们家长的手中,我们要重视了。

第二篇:考研后留学来得及吗?这篇文章告诉你!

考研留学话题
大学期间,很多同学都在国内考研和出国留学之间徘纠结,在准备的时候,也希望能同时兼顾国内考研和出国留学,然而这两类考试的差异毕竟很大,需要准备的内容也很多,导致两者准备都不够充分,最后反而会错失良机。国内考研已经结束,那么对于在考研中失利的同学来说,现在准备出国留学是否来得及呢?答案是肯定的。

即使考研失利,到国外读研的想法依然可以实现,并且并不一定需要再等待一年去申请。那么考研后出国的同学,有哪些途径呢?

考研后出国途径盘点

美国
一般在中国考研结果出来的时候,大多数的美国学校已经截止申请了。而且利用短时间考出很高的GRE或GAMT成绩,还是非常有难度的。
所以对于之前没有准备过出国手续的同学来说,桥梁课程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是本科与研究生之间一条很好的纽带。并且像南加州大学、加州欧文大学、东北大学等一系列美国名校都有类似的课程,所以对于考研失利的学生来说,一样可以进入世界顶尖级的大学学习。
加拿大
相比于美国的学校,加拿大的研究生截止日期相对较晚,并且大多数专业不需要考GRE 或 GMAT,所以申请当年9月份入学的研究生还是很有希望的。
但难度在于,申请是需要有合格的语言成绩,并且有大量的文书需要准备,所以打算申请加拿大的同学一定要尽快考出语言成绩,并且多和文书老师沟通,丰富文书材料。
澳洲
澳大利亚研究生每年有两次开学,3月和7月。3月入学的学校申请截止日期一般在10月底,因此选择次年3月入学的准备时间相对从容。
澳大利亚的研究生申请历来遵循先到先得,无语言成绩也发录取的准则,学生越早申请越好。此外,最好尽早考出语言成绩。
英国
考研后打算申请去英国留学的学生,可以选择9月份入学。英国9月份开学的院校,大部分专业是6月底截止申请,但是商科、传媒等热门专业,以及个别热门院校会提前关闭申请。
对于没有语言成绩的同学,也不必担心,英国是可以给学生出具有条件录取通知书的,先递交申请,后补语言成绩即可,而且大多数学生也都是这么做的。


虽然说考研后留学从时间上来说,比提前规划的学生要紧张,但是选学校、选专业等问题上,也万万不能马虎大意。


考研后留学如何选学校

首先,学校排名不是越高越好。国外的大学一般都按照“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两个维度进行排名,综合排名和专业排名并不完全成正比,有很多综合排名很高的学校,在某一具体的专业排名中却可能很低。
因此学生在选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进行理性的选校,不要盲目依赖学校的综合排名这个单一的指标。
其次,专业选择要考虑长远。学生在专业选择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在申请中的竞争激烈程度,还要考虑到将来的职业规划。因此专业选择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一定要慎重。

总而言之,考研已经结束不知道考研成绩如何,与其陷在烦恼之中,不如给自己多一条出路——出国留学,也许是相比考研来说更适合你的道路。


第三篇:你知道如何鼓励孩子吗?


父母的鼓励对孩子建立自信非常重要。经常鼓励他们,他们也就会做得更好。在鼓励声中成长的孩子充满自信不断进歩我们要学会做给孩子鼓掌的父母。

回忆一下,我们夸孩子时用得最多的词语是什么?“你真棒!”,“你真聪明!”,“你是个好孩子!”可是棒在哪里?为什么棒?夸孩子棒,是因为他做了什么?这些,我们并没有传递给孩子。

而这些根本不用动脑筋的赞美词语,简直就是我们对孩子努力的敷衍。对于一个2、3岁的孩子,她自己穿上鞋子,你的一句“你真棒!”能让孩子获得认可,兴奋不已。

可是对于一个6、7岁的孩子,当她自己穿上鞋子,你再说一句“你真棒!”就会让孩子觉得是讽刺,穿上鞋子有什么棒的啊。此时如果你说“你系的蝴蝶结很漂亮”这样具体的夸奖,才会让孩子发现自己做得不错的地方,才能真正树立孩子的自信。

孩子需要被肯定,需要被鼓励,但浮于表面的称赞,并不能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只有那些真正走心的,实事求是的,关注到孩子内在,肯定孩子行为的鼓励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



很多孩子不自信,不只是因为缺少家长的鼓励,也是和家长没有建立亲密关系的表现。孩子从家长那儿得不到亲密关系,也就得不到信任和安全感,那他的防御心往往很重,防御心重,就是不自信的表现。孩子走到社会上也很难与别人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很难获得高品质的友情和爱情。

所以,家长应该多陪伴孩子,多理解和宽容孩子,自然能培养孩子与父母的亲密感。平时多陪孩子玩一玩,而且玩的时候以放松高兴为主,教育的目的要弱,我们不要给陪伴孩子赋予其它太多的教育功能。

最好寓教于乐,比如陪孩子一起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既陪伴了孩子,还能让孩子在无形之中学到东西,孩子还不觉得被教育了。


 鼓励孩子的三大注意事项


孩子有天生的感悟力

不要认为孩子还小,看不出个阴晴冷暖来,其实人的感悟力和交流能力天生就存在了。也许小宝宝还不会说话,但他已经可以通过你的语音和表情来感知喜悦还是忧伤,比如笑脸和高昂快速的声音一般都代表快乐的情绪,当宝宝感受到愉悦的信息时,他也会感到快乐。

注意用多元化的表达方式

宝宝的年龄越小,我们给予他鼓励的方式就越要多元化,这样他才能从感官上得到最大程度的接受,比如鼓掌、微笑、拥抱、眼神的交流、说“你真棒”等等,动作和语言相结合的话,效果会更好,因为宝宝会感觉到更大力度的鼓励。

鼓励要发自内心

虽然鼓励并不需要额外花费什么,但是请记住,所有的鼓励和赞美都要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鼓励,一味地鼓励个不停并不一定都是正向的积极的鼓励,反而可能让孩子对大人产生质疑和不信任感。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有自信心,孩子可以创造一切。从现在开始,给孩子多点鼓励,少些批评吧!


—— END——




第四篇:看了这篇文章160;你才知道为什么说中国走进新时代

看了这篇文章 你才知道为什么说中国走进新时代

图表:奋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党的十九大看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华社记者 周大庆编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这是注定载入史册的时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上向世界郑重宣示。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高扬。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更加光明。

一个重大判断——“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出席十九大的上海市代表,乘坐“复兴号”高铁,只用了4个多小时就抵达了北京。不到一个月前,“复兴号”在京沪高铁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再次创造了领先世界的中国速度。“我见证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变成领跑者,根本原因在于我们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十九大代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李万君说。从“解放”蒸汽机车到“东风”型内燃机车,从“韶山”型电力机车到“和谐号”动车组,直到“复兴号”,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成就的一个缩影,也折射出中国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追求。方位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创造性地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那时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的一条主线,成为我们党和国家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成为引领共产党人砥砺前行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十九大代表、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主任黄一兵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八大以来,世界格局深刻调整,中国发展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必须回答一个重大时代课题: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难而上,开拓进取。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用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作出有力回答——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变革。” 十九大代表、中央团校教师万资姿说。习近平同志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五年砥砺奋进,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励精图治,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十九大代表、福建省宁德市委书记隋军说:“这五年,我们想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统领下,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战略布局……“我们党鲜明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着全党的智慧,顺应了人民的期盼,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开创新局面的重要指引,也必将引领中国人民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听取报告后,走出人民大会堂,十九大代表姚眉平无比激动。时代大潮滚滚向前,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说:“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上,大写在世界人民进步的历史上,我们必须有这样的追求,也一定能实现这样的追求。”

一个深刻认识——在“变”与“不变”的辩证中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有“当代女愚公”之称的贵州罗甸县麻怀村党支部书记邓迎香代表曾用了13年时间,带领村民在大山肚子里“刨”出一条通往外界的隧道。“隧道修通了,但只是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第一步。发展村里经济、提高村民收入还要多想办法,这一点也不比当初开山挖隧道轻松。”邓迎香说。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把握好“变”与“不变”辩证关系,中国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更加光明。变化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1956年,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历史性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重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出台更多重大举措,推出更多有力措施,做出更大努力,满足人民更多层次、更高水平的需求,解决好区域、城乡、收入分配等一系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国网辽宁电力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谭洪恩代表说。不变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坐标看,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虽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从中国在世界所处的空间坐标看,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人均GDP虽然已经超过8000美元,但仅相当于美、德、日等发达国家上世纪70年代末的水平,劳动生产率水平也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成左右……两个“没有变”指明了我们前进的方向。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十九大代表、山东东营市委书记申长友表示,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关系,我们既要保持理论自信,也要坚持战略定力,确保“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一个光明前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相信党的十九大必将迈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大步。”10月18日,党代表通道上,面对中外媒体,曾迈步太空的航天员景海鹏代表豪迈而自信。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继往开来中推进。从积贫积弱的颓势中起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视为肩负的光荣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止步,积累了独特的经验。”来华四年多,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见证了中国各个领域的快速发展。他热切期待着十九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能继续获得新动力,因为这不仅事关中国经济前途,也与全球经济命运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提前实现的基础上,我们党又提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从现在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这一关键时期即将到来之际,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新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就意味着,我们党原来提出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将提前15年完成。新的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后,中国将真正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来自北京建工集团的谭双剑代表兴奋地说,中国梦是每个人的梦,如今美好梦想有了新的图景。实现新的图景,需要新的奋斗。在腾格里沙漠南缘,有一个叫黄花滩的地方。这块占地280平方公里的戈壁滩地昔日荒草稀零,现如今却成为扶贫搬迁移民致富的新家园,一排排日光温室,像一座座沙舟,整齐排布。十九大代表、甘肃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后续产业专业合作社党委书记胡中山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方式与众不同。别人是“带”字优先,他是“逼”字当头,逼村民,更逼自己。在胡中山的“精打细算”下,如今的黄花滩村已发展养殖暖棚2720座、日光温室176亩、经济林600多亩,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家庭比比皆是。从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坚持新发展理念到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从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十九大代表、宁夏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党支部书记朱玉国说:“在新时代怎么干?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十四个‘坚持’,作为最基层的一名党代表,这些基本方略就是我们今后各项工作的方向。特别是我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解,就是建设好美丽的曾记畔。”发展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习近平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应对复杂环境……离宏伟目标越近,越是充满了艰难险阻;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不断攻克新的问题和难关。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一个有着8900多万名党员的大党,一个领导着13亿多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执政党,要怎样保持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夯实执政基础、提升执政能力?“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十九大报告作出庄严宣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仍然在路上。随着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深入,我们党一定能够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十九大代表、江西井冈山市委书记刘洪说。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不负人民重托,无愧历史选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的坚强领导和顽强奋斗,必将激励全体中华儿女不断奋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

第五篇:读完这篇文章,你敢不敢用棉花糖挑战一下孩子?

读完这篇文章,你敢不敢用棉花糖挑战一下孩子?

回复“晚安”,送你每日一言

为什么天天在减肥的你,办了健身卡还依然减不掉二两肉? 为什么经常在买书的你,摆满了书柜却连一本都很难完整读完?……

说到底,这都是自控力不足的原因。

关于自控力的文章和书籍数不胜数,我想你也一定看过不少。可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在提醒自己加强自控力,却面对诱惑依然难以抗拒?

今天,我们就从五十多年前的一项科学研究,说说自控力这件事,以及我们可以怎样帮助孩子和自己增强自控力。四岁孩子与棉花糖谁能抵御诱惑?

早在上世纪60年代,一项关于棉花糖的心理学研究,成为了心理学界最著名的实验之一,这个研究被叫做“斯坦福大学棉花糖实验”。

1、实验过程

这项实验的主导者是心理学家沃特·米舍尔(Walter Mischel),进行地点选在斯坦福大学的一所幼儿园,被试者是一群4-6岁的孩子。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孩子被研究人员带进一间屋子,屋子里放着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而桌子上放着一个盘子,里面放着一块棉花糖(或小饼干)。研究人员让孩子坐在桌前,并为孩子提供两个选择: 第一,他可以选择立即得到一块棉花糖;

第二,他也可以选择独自待在房间等待一会儿(大约15分钟),然后研究者回到房间,会给孩子两块棉花糖。为了防止有的孩子不喜欢棉花糖,奖励物品还有小饼干或小蛋糕。

也就是说,孩子如果选择立即吃,就只能吃一块棉花糖;而如果他愿意且能够等待15分钟,他就可以得到两块棉花糖。也许对大一点孩子,或我们大人来说,一块棉花糖根本没什么等不及的。但对于一个四岁的孩子,让他看着眼前的棉花糖,却能忍住不吃15分钟,的确是一个大的挑战。这个研究的主题,旨在考察“延迟满足”能力,即人的自控力,以及是否拥有自控力,将如何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2、实验结果

这些孩子能抵制住眼前的甜蜜诱惑,而等待15分钟去得到两块棉花糖吗? 米舍尔教授观察到:

研究人员离开房间后,有的孩子用双手遮住眼睛,或走下座位在房间里转悠,努力不去看盘子里的棉花糖;也有孩子开始踢打桌子,显得不耐烦;还有的孩子不断拿起棉花糖闻了又闻,甚至忍不住去舔一舔。

当然,不少孩子看到研究人员离开后,就立刻拿起棉花糖吃掉了。

在当时的实验中,共有600个孩子充当了被试者,少数孩子选择了立刻吃掉棉花糖。而在试图抵制诱惑的一批孩子中,只有三分之一最终成功等到了15分钟后,吃到了两块棉花糖。

3、研究结论

这个实验的意义在哪里呢?

这个实验最吸引人的部分,其实在未来几十年对被试者的追踪调查中。

米舍尔教授意外发现:

棉花糖实验中孩子们的表现,其实和他们未来是否成功,有密切的关系。

那些成功抵制住诱惑,等待了15分钟都没有吃掉棉花糖的孩子,绝大多数都获得了良好的成就,比如更优秀的学业表现,获得了更高的SAT成绩;

拥有更健康的身体,能维持更低的BMI指数,患病的可能性更小;

维护更好的人际关系,离婚的可能性更小; 入狱、吸毒的可能性也更小。

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连米舍尔教授本人都未曾想到。为了检验这个结论是否具有普适性,他们又对其他生活背景的孩子进行了相同的实验,最终也得到了相同的结论。Walter Mischel教授

这样看来,四岁时抵制住一场小诱惑,似乎就能预示成年后得到大收获。这个结论看起来也验证了中国的一句老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其实道理非常简单,如果一个人可以有良好的自控力,可以在“立即满足“和“延迟满足”中选择后者,那么在人生中面临其他选择时,他也能够抵制诱惑、付出努力,得到更好的结果。自控力就像是肌肉,你越锻炼它,它也就越强大。抵制得住一次诱惑,也能帮助你锻炼出更强大的意志力,去抵制未来出现的更大诱惑。面对诱惑

如何自控?

多年来,这项试验被不同的人重复了成百上千次,得到的结果都是惊人地相似。也许你会认为,这个实验在告诉我们,人的成功是生来就决定的,有些人天生自控力强,所以天生就应该成功。

为什么同样都是四岁的孩子,却会出现迥然不同的表现呢?究竟是什么因素,会影响这些孩子面对诱惑时的自控力呢?

1、大脑结构?Yes.基因?No!

智商基本是由基因决定,那么自控力这一项内在能力,会不会也和基因有关呢?会不会有些孩子,天生就具有较强的自控力呢?

为了验证结果的有效性,米舍尔教授也考虑了这种可能。所以,他们在2011年,对1960年参加过“棉花糖实验”的被试者进行了大脑扫描。

此时,当年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都已经变成了中年人。扫描的结果发现,能够抵御诱惑的人,和不能抵御诱惑的人,大脑还真的有些不一样。

善于抵制诱惑的人,前额叶皮质要更活跃一些,而前额叶皮质是负责大脑理性思考、抵抗诱惑的部分。

那些总是无法抵抗住诱惑的人,前额叶皮质则迟缓一些。那么,基因与自控力是否相关呢?

米舍尔教授的团队还为被试者进行了基因检测,以便了解是否有些基因片段,与自制力相关。但检测的结果表明: 尽管自控力与大脑结构有相关性,可是与先天基因,并没有什么关系。

也就是说,自制力并非由基因决定,而是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来习得的能力。

就像米舍尔教授在书中所写:“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这个实验涉及的能力中,没有一种是天生决定的。”

2、不去看它,就不会吃它

五十多年来,成年人们出于探究或猎奇的心理,乐此不疲地对着小孩子做这个“棉花糖实验”。各种版本的《棉花糖实验》视频,就像幽默家庭录像一样,会让你忍不住捧腹大笑。你会看到很多孩子,是如何一边偷瞟门口的研究员,一边把胖乎乎的小手伸向棉花糖,然后在一秒内将棉花糖消灭干净。而那些试图抵制诱惑的孩子,他们为了不让自己立刻去吃棉花糖,会尝试各种可能。

有的孩子扶额望天,有的孩子捂眼低头,有的孩子脱掉鞋子把玩脚趾头,还有的孩子自己哼着小曲,扭头努力不去看棉花糖,但内心的挣扎跃然屏上。一切挣扎的行为,都是他们在提醒自己:如果我吃掉了眼前的一个,那么我就得不到两块棉花糖了。

事实上,他们都在做一件事:

尽可能使自己暂时摆脱眼前的诱惑,不看它,不想它,用其他的事物来占据自己的大脑。

研究人员还针对这些被试孩子做了两个小实验:

(1)告诉他们,在等待的时间里,去回忆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趣事;

(2)告诉他们,在等待的时间里,尽可能想象棉花糖的甜蜜香味。

结果表明,第一种情况下的孩子,可以等待的时间要比后者长十倍。第二种情况下的孩子,通常会立刻吃掉棉花糖,或者等待几分钟就忍不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米舍尔和其它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显示,这是人的“即时满足系统”(立刻吃一颗棉花糖)与“延迟满足系统”(等15分钟后吃两颗棉花糖)在作斗争,而这两套反应系统,是深藏在人类大脑中的。第一,大脑边缘部位。即人类脑中低级的、原始的反应系统,比如对味觉、视觉、嗅觉的反应。

这套系统的反应更加感性、快速,使人类得以在远古时代,在危机四伏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

第二,前额皮质部位。这个部位更加理性,能够让我们人类考虑未来、控制情感,以及忍住欲望,延迟满足自己。神经科学家把这个部分叫做大脑的“中枢管理系统”。在米舍尔教授的理论中,他将第一种系统叫做“热思维”,而将第二种系统叫做“冷思维”。

已经有很多实验研究说明,视觉、味觉、嗅觉等感官刺激,会使人更容易在欲望斗争中妥协。

即“热思维”更让人屈服于欲望,“冷思维”可以把人拉回理性,加强人的自控力。

现在我们知道了,为什么越是看棉花糖、闻棉花糖的孩子,越容易立即把它吃掉。而那些扭头不看,或索性去做其他事情,刻意忘掉棉花糖的孩子,能够忍耐的时间更长。因为前一种情况下,孩子们的大脑边缘部位受到了棉花糖香味的刺激,加上软绵绵的糖一再刺激他们的视觉神经,孩子们的”热思维“被启动,所以他们屈服于诱惑,吃掉了棉花糖。而后一种情况中,孩子们故意不去看、去闻棉花糖,就没有受到多方位的感官刺激,前额皮质的“冷思维“占了上风。这个研究,不仅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一样可以获得启发。

如果你想戒烟,那就不要让自己置身于一票烟友之中。看别人吞云吐雾,再大的意志力也很容易被消磨殆尽,会让你经历内心的百般斗争后,还是伸出了罪恶的手——“给我来一根呗”。

再比如,你正在实行自己健康减肥的计划,虽然早就想好了要杜绝垃圾食品,只吃健康食物。但如果看到孩子正在你眼前打开一包薯条,吃得津津有味。

而你闻着蔓延开来的香味,听着薯条咯吱咯吱在孩子口中崩裂,再看他边吃边有碎屑粘在嘴角,这时你就很难不再次伸出罪恶的手——“宝贝儿,给妈妈一个呗”。你之所以会对烟和薯条妥协,那是因为脑中的“热思维”得到了尼古丁、油炸香味的嗅觉刺激,以及朦胧烟雾和金黄薯条的视觉刺激。而你的“冷思维”很难在此时启动“尼古丁会引发肺癌”、“薯条会让我肥胖”的理性思考,你当然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抵制诱惑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去看它、不去想它,让其他事情占据自己目前的脑容量。

3、跟我默念:它不是真的,只是图片

米舍尔教授还发现,当孩子们被研究人员告知,“将眼前的棉花糖想象成一副图片,而不是实物“时,这些孩子能够等待的时间延长了10-15分钟。

这么说,要想抵御诱惑,只需在自己大脑中,将眼前的诱惑想象成一幅无香无味的图片,就可以有效抵制不良诱惑。也许,这个方法对思维简单的孩子还有点效果,但成年人似乎很难令自己信服,眼前出现的诱惑只是一张图片。当一个烟民面对一支烟,一个有网瘾的人面对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或个有肥胖问题的人面对一个奶油蛋糕,他们有可能把这些罪恶的源泉看作一幅图吗?想想都知道很难。其实,除了图像化,还可以把诱惑你的不良事物看做另一种极端的、恶心的东西。

因为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恶心”的感觉实际上是在保护人类,让人们免于摄入不干净的食物。所以,如果你碰到了不应该摄入的东西,却又难以抵抗住诱惑时,只需通过想象激发起自己的“恶心感”,就会立即见效。

拿米舍尔教授自己的经历举个例子。他曾经就像许多老烟民一样,一天抽三包烟,否则就心痒难耐。

在为戒烟问题困扰多年无果后,偶然在医院看到一个肺癌晚期的病人,面容枯槁、瘦骨嶙峋、气息奄奄。就是这一刻让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嗜烟习惯正在葬送生命。

在这以后,每当他想抽烟,就会在脑中浮现那个癌症病人的图像。慢慢的,吸烟从他一刻也离不开的爱好,变成了让他一想起就恶心的事情。

所以说,要想戒烟,如果只是告诉自己“吸引有害健康”,这有点太平淡无奇,也就对人没什么震慑能力。而如果在想吸烟时,在脑中浮现肺癌晚期患者焦黑的肺,还有黑黄的牙齿,总比一长串描述吸烟危害的文字直接有效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国家的烟盒上,会印上这些触目惊心的图片。

再说个有趣的例子,中国人都热衷于为自己的晚年存钱,而美国人的储蓄意愿却低得多。对于那些不觉得储蓄有多重要的人,研究人员就将这些人的照片加工一下,变成六七十岁的“年老照片”,然后放给他们看。这一看,这些人就立即感到了储蓄的紧迫性,会表示愿意为晚年多储蓄30%的钱。如果你想存钱,却总是忍不住消费,不妨想想自己六七十岁会是什么样子,再思考一下:退休工资足够支付医疗护理、意外情况的费用吗? 还有,想减肥的人,就不要深夜去看“报复社会”的美食图片了,这些图片只会激起你的食欲,让你魂不守舍地拆开一包饼干,或飞奔出去买夜宵吃。不如,在想吃不健康食品时,翻出维秘超模的照片看一看,这样的图片会立即打压”热思维“引起的饥饿感,说不定还会激起你运动的斗志。

4、家庭有问题、父母给压力,孩子更难自控

在“棉花糖实验”中,如果给被试的孩子施加一定压力,那么他们很有可能等不到15分钟,就会把棉花糖吃掉。而如果给孩子一个轻松、舒畅的氛围,他们等待的时间就会延长。许多科学家的研究都发现: 高度的压力,会让人更加难以自控。

比如面对压力的女性,会比较容易开始暴饮暴食;再比如,生活工作压力很大时,有戒烟计划的男性,则更有可能暂时忘记戒烟,索性吞云吐雾一次抽个够。也就是说,你一直想戒掉的坏习惯,会在你面对压力的时候反弹。压力会让人忘记自控,甚至失控。

这一点,科学家同样做了实验。他们对处于压力的人做了大脑扫描,发现处于压力时,大脑的前额皮质部位会受到压迫,就像我们前面所说,前额皮质就是能让你理性、进行“冷思维”的部位。

所以,压力会让大脑主管理性的部位受到压迫,让人的自控力下降,屈服于不良诱惑,做出非理性、不正确的选择。而且,长期的压力会逐渐改变这部分的大脑结构,从而使自控力得到持续的减弱。久而久之,即使不处于压力,你的自控力也早已大不如前,更别说完成戒烟、减肥、读书计划了。对于孩子来说,如果长期处于家长施加的压力之中,他大脑中前额皮质部位就不能得到完善的发育,他更加不能在需要自控的时候,控制得住自己。也就是说,高压环境下孩子表现更差,是因为他的大脑受到了压迫。

比如,家长如果总是用各种方式逼迫孩子看书学习,那么学习就变成了孩子压力的主要来源。

久而久之,他就会更加抵抗学习这件事,也更加无法控制自己,让自己安静地学习一会儿。强压之下,任何事都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米舍尔教授说,长期生活在高压家庭环境下的孩子,根本无法通过自己的意志力,去集中精力在读书学习上,也无法自发地增强自控力。

简而言之,面对家长的持续压迫,孩子自己根本没办法好好学习,他控制不住自己想玩耍、想逃避的心。已经有科学研究证明:

长期生活在气氛紧张、或不稳定的家庭中,孩子很难拥有良好的自控力。

孤儿、频繁转换收养家庭的孩子,以及父母关系紧张的孩子、长期遭受虐待的孩子,自控力往往很有问题。

在棉花糖实验中,一个孩子是否愿意等待,取决于他怎样衡量这件事的风险与收益。如果他知道,即使等待了15分钟,也无法得到两块棉花糖,那他为什么不现在就吃掉眼前的一块糖?

那些能够在棉花糖实验中耐心等待15分钟的孩子,是因为心中相信:我等够15分钟,就能毫无疑问地得到两块棉花糖,他们并不怀疑这个承诺的真实性。

而长期面对压力,或家庭问题错综复杂的孩子,他们并没有这种信任感、安全感。因为他们知道,哪怕面对不良诱惑时控制住了自己,也不会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许,那么为什么要好好表现?

根本没人和他保证:控制住自己以后,就会得到两颗棉花糖。所以,家长们知道,要想孩子的自控力得到健康发展,该怎样做了吗?

第一,要想让孩子爱学习,就不要总是用压力迫使他屈服。成年人都无法在压力下控制自己的不良欲望,何况孩子呢? 第二,给孩子一个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我们总说,一个家庭最重要的关系并非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这句话听起来平淡,背后却有坚实的科学理论作支撑。

紧张的夫妻关系,会影响家庭氛围,还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

一个长期面对父母冷战、争吵的孩子,不仅大脑会受到压迫,也是很难发展出安全感和信任感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家庭氛围紧张、混乱,且长期得不到家长关注的孩子,自控力就很差,还会出现行为、性格上的多种问题;而安全、稳定的家庭,哪怕是单亲抚养,孩子也能够健康成长。

这个结论,不仅可以给家长很多的启示,对于学校和政府,也有相当的指导作用。

米舍尔教授的团队,就已经在社区学校教孩子和青少年学习加强自控力,尤其是那些经常处于巨大压力的孩子,比如单亲家庭、贫困家庭以及被收养的孩子。在我们身边,如果老师能够在教室中制造和谐的气氛,学生也不会因为压力而产生抵触情绪了。四岁没抵制住诱惑未来也不一定会失败

也许,有些人会认为,棉花糖实验是用来筛选成功和失败的孩子的,其实不然。

这个实验的本意,是在观察哪些条件或环境下,人类能够更好地延迟满足自己的欲望,更好地控制自己。

而得出“自控力强者,更容易成功”这个结论,也并非告诉大家,四岁时没能抵抗得了棉花糖的诱惑,就注定一生失败了。这个结论其实是在强调:

原来自控力与成功,还有如此紧密的关系。

要想孩子成功,除了可以帮助他增加其他技能,还可以在小小年纪时观测他的自控力,并且给予针对性地培养和锻炼,这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最重要的一点:

这个研究是在说明,自控力并非基因决定、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改变、提高的。

所以,如果你也对孩子进行了“棉花糖实验”,如果他没能抵挡住诱惑,也无需担心。

我们家长还是可以通过引导孩子改变思维、选择,以及有意识地提供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来帮助孩子的自控力得到加强。还有,如果家长自己都无法控制住自己,却要求孩子成为自控力大师,估计你会失望哦。

我想,现在你应该知道该怎么做了吧。*作者介绍:7080家长(ID:jiazhang7080),由一群清华、北大毕业生建立,专为中国中产阶级家长建立的学习、交流圈。为读者提供教育领域最新的干货,不鸡汤、无废话、三观正。

下载你真的会鼓励孩子吗?看了这篇文章再说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你真的会鼓励孩子吗?看了这篇文章再说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