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的概念立法及建议论文

时间:2019-05-15 13:09: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的概念立法及建议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的概念立法及建议论文》。

第一篇: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的概念立法及建议论文

第一节 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的基本概念

国际商事仲裁的临时措施,是指为了保证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的顺利进行或是为了确保将来仲裁庭做出的裁决可以得到有效的执行,而在仲裁开始之前或者进行过程中,由仲裁庭或法院做出的临时性保障措施,它是一项对仲裁庭以及当事人都非常有利的制度。

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性措施的特征:

1、它以当事人的申请为条件,当事人若没有申请临时保全措施,那仲裁庭抑或是法院都不能采取该措施;

2、该措施由法院或者是仲裁庭做出决定,目前关于做出主体国际上有不同的立法模式;

3、该措施的提出时间可以是仲裁开始之前,或者是仲裁进行过程中;

4、该措施的作用对象是被申请人的财产、证据或者是行为,由此,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 查封、冻结、禁止等。

第二节 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的立法模式

国际商事仲裁的临时措施的执行,由于仲裁庭的民间性质,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权力,一般的立法模式都是由法院来执行,因此关于执行的权力分配理论上的分歧较少。而对于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的发布则争论甚多,各国的立法模式也不尽相同,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权力专属于法院模式

传统的仲裁理论认为,临时措施的发布属于公权力,应该由代表国家公权力的法院来发布,而仲裁机构属于民间团体,不享有此项权力。

意大利就采取该模式,将商事仲裁的临时措施的权力分配予法院,而禁止仲裁庭享有该项权力。

(二)权力专属于当事人模式

此模式以英国法为典型。主要规定是,当事人如果约定仲裁庭可以发布临时措施,那么仲裁庭就成为唯一享有采取该措施的权力主体,从而排除了法院发布临时措施的权力。英国立法强调当事人约定的重要性,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但是,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事项属于仲裁庭无权处理或处理不适当的情形下,法院可以作为救济主体去实施该项权力,但前提也必须是当事人的申请。

(三)仲裁庭与法院并存模式

此模式以 2006 年 《United Nations Commiss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Law 示范法》(《UNCITRAL 示范法》)为典型代表。这种模式以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原则,同时将采取临时措施的权力给予仲裁庭和法院。

在此种模式下,当事人既可以向仲裁庭申请采取临时措施,也可以向法院申请采取临时措施,但,当事人明确约定排除仲裁庭的权力时则只能向法院提出。

第三节 我国关于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的法律实践及建议

我国关于国际商事仲裁的临时措施的立法与司法实践虽然已经做出了很大努力,但是仍然与国际社会发展水平有不少差距,需要我们不断地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的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

1、临时措施的实施主体单一。目前我国采用的模式是权力专属于法院。这种模式已经与国际主流模式脱轨,不利于临时措施在于外的承认与执行。应该借鉴 2006 年的 《UNCITRAL 示范法》,实行仲裁庭与法院并存控制的模式,这样可以提高仲裁的效率,也可以弥补仲裁开始之前当事人对采取临时措施申请不能的窘境。

2、程序繁琐。我国法律规定当事人不能直接向法院提交请求采取临时措施的申请,必须通过仲裁委员会提交。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仲裁之前的临时措施的实施设置了法律障碍,不利于对当事人利益的保护,也违背了仲裁追求高校的初衷。在此,我国应该简化当事人申请采取临时措施的程序,允许当事人可以不经仲裁委员会而直接向法院申请采取临时措施。

3、临时措施的实施范围狭窄。我国目前仅规定了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没有对禁止性行为作出规定,明显与国际脱节,应借鉴国际的主流做法。

结语

当今世界是一个发展的世界,共融的世界,而且目前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投资大国,在国际交往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贸易摩擦,出于对时间资源、金钱资源的考虑,仲裁在解决国际商事争议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地位越来越显着,而临时性保全措施又可谓是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对此项措施的立法与司法的改革完善,使我国与国际接轨,更好地促进国际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 石现明。东盟国际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证据制度 [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4).[2] 黄云。论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发布 [J].法制与经济·法治论坛。2015(4).[3] 李晶。国际商事仲裁中临时措施在中国的新发展-以民诉修改和仲裁规则修订为视角 [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1).[4] 胡荻。论国际商事仲裁中仲裁庭的临时保全措施决定权 [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5] 吕悦,彭剑波。《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与中国仲裁法关于临时措施的比较研究 [J].法制与经济。

第二篇: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有效性的国内立法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有效性的国内立法

1.形式要件的立法评析

《仲裁法》第16条明确规定:“仲裁协议包括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和以其他书面方式在纠纷发生前或者纠纷发生后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解释》第1条明确了仲裁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书面形式”的仲裁协议,包括以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达成的请求仲裁的协议。可见,我国对于“书面形式”的规定较为宽松,对“书面”的解释符合国际上的普遍作法,顺应了现代国际商事交易发展的潮流。

2.实质要件的立法评析

我国仲裁立法中未直接规定当事人的行为能力乃构成有效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要件之一,只有结合《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方能推得。

《仲裁法》第16条、17条分别从正反两面规定了仲裁协议实质有效的要求与无效的情形。第16条规定:“仲裁协议应当具有下列内容:(一)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二)仲裁事项;(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如前所述,此处的意思表示必须以一种明确的方式做出。实践中,当事人一方起草了含有仲裁条款的合同,并将其以书信、电报或传真等方式送达至另一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未置可否,而是以行动履行了该合同,此时并不构成该方对仲裁的默示接收。这是因为虽然合同可以因该方当事人的实际履行的行为而宣告成立,但从当事人对主合同的默示的意思表示之中并不能明确推知其对仲裁条款的肯定。这与前文中对“书面”的阐述也并不矛盾,书面的底线是明示同意,默示则从根本上违背了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书面性要求。此外,基于仲裁条款的独立性,仲裁条款的效力与主合同的效力是分离的,并不能因为主合同的默示成立而当然具有效力。事实上,“从世界各国实践来看,除了极少数国家外,大多数国家都不承认仲裁条款可以通过合同的默示成立而达成。”

(2)仲裁事项。仲裁事项即提交仲裁解决的争议内容,当事人提交仲裁解决的事项必须具有可仲裁性。《仲裁法》第2条明确了可以提交仲裁的事项,即“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由此推知,此处的可仲裁事项是指与人身关系无关的财产性权益争议,包括契约性与非契约性的争议,如买卖合同、产品责任引起的争议。但不包括第3条从反面规定的不能通过仲裁解决的事项,具体有:“(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此条规定的第一款因是与人身关系有密切的联系,当事人不能自由处分,故不能纳入仲裁解决的范围,否则,即是对“从身份到契约”的法进化运动的背离。第二款规定的不可仲裁事项则是因行政争议的解决涉及到行政权的行使,若允许将其纳入仲裁解决,既是对国家主权的践踏,又会导致公共秩序无法得到切实维护,有悖于“公共秩序保留”之国际私法准则。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仲裁法》第16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有效的仲裁协议必须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其第18条还规定:“仲裁协议对仲裁事项或者仲裁委员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可以补充协议,达不成补充协议的,仲裁协议无效。”在1996年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香港富勒诉天津外贸一案中,合同的仲裁条款规定:“仲裁:所有争议应通过友好的方式解决,如不能,用香港法来最终解决该争议,香港法院做出的裁决是终局的,对双方均有约束力。”天津高院按中国法律关于仲裁条款应定明仲裁机构的规定,裁定该仲裁条款无效。并且,这一裁定在二审中得到了最高人民法院旗帜鲜明的支持。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双方当事人在仲裁协议中约定将可能发生的争议提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仲裁机构仲裁或指定的仲裁机构不存在或指定的仲裁机构的名称不准确等,应当认为这类有缺陷的仲裁协议是可以补正的。只要当事人在补充协议中选择向其中一个机构提请仲裁,它仍当是有效的。《解释》第3-6条就此已做出了相应的规定。

3.无效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立法规定

《仲裁法》第17条从反面规定了属于无效仲裁协议的情形,即:“(一)约定的仲裁事项超出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的;(二)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三)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其中第一种情形直接违反了仲裁协议有效要件之一的仲裁事项可仲裁性;第二种情形不符合对当事人行为能力的要求;第三种情形则将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置于虚假的意思表示之下,未体现双方当事人请求仲裁的真实意思表示,因而都属无效。

另外,《仲裁法》第19条第1款规定:“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可见,仲裁协议有效性独立于规定实体权利义务的合同的效力。

第三篇:我国现行临时用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建议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我国现行临时用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立法建议

刘彦

关键词: 土地法学/立法/临时用地/管理

内容提要: 研究目的:针对我国现行临时用地管理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见解和立法建议。研究方法:采用实证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进一步明确临时用地概念、特征和范围,以及临时用地所设权利,对如何从物权法角度规范和加强临时用地管理,合理确定临时用地补偿标准,规范临时用地合同的签订等方面提出了相应见解和立法建议。我国现行有关临时用地规定的法律特征

我国现行土地法律法规中,仅在新《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新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中《实施条例》)提到了临时用地。新法第五十七条中规定:“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其中,在城市规划区内的临时用地,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土地使用者应当根据土地权属,与有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临时使用土地使用费。临时使用土地的使用者应当按照临时使用土地合同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并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二年。”《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二十八条规定:抢险救灾等急需使用土地的,可以先行使用土地。其中,属于临时用地的,灾后应当恢复原状并交还原土地使用者使用,不再办理用地审批手续;属于永久性建设用地的,建设单位应当在灾情结束后6个月内申请补办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临时占用耕地的,土地使用者应当自临时用地期满之日起1年内恢复种植条件。

上述对临时用地的规定可归纳为3种情况:①因建设项目施工需要;②因地质勘查需要;③因抢险救灾等急需临时使用国有土地或者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分析上述规定可知,“临时用地”(包括另外3种临时用地情况:①架设地上线路;②铺设地下管线;③建设其他地下工程),是指任何单位或个人,短时期内占用、使用他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土地,除抢险救灾急需外,用地者一般应给予一定合理补偿,到期恢复土地原状、返还土地的一种用地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①目的特定:即一般是为满足建设项目施工、地质勘查的需要或抢险救灾等急需。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②短期占用或使用:临时占用或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两年。

③合同约定,有偿使用:临时用地者与被用地者必须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并按照合同的约定支付临时使用土地使用费。

④需经行政许可:临时用地行为实施前,需经过国家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规划管理部门的审核批准。

⑤需履行特定程序和义务:临时用地者必须履行一定程序和义务,如需经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必须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按照约定的用途使用土地,不得修建永久性建筑物,到期恢复土地原状,恢复种植条件,归还土地等。

以上5个特征是一般性临时用地的判别标准,但当国家或代表国家法人或公民出于抢险救灾需要,临时占用使用他人土地时,则无需支付补偿金。我国目前临时用地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土地法律法规体系中,仅对临时用地做了原则性规定,但对于临时用地目的、范围、临时用地权利设置和权利内容、临时用地的补偿标准和审批管理,以及如何签订临时用地合同等方面均无明确规定,导致临时用地管理混乱。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2.1随意扩大临时用地范围

因现行法律对临时用地仅规定了3种情况,一些地方性行政法规或规范性文件存在随意扩大临时用地范围的现象,将采矿、以售卖为目的的挖沙、采石、取土等用地,猪栏、牛棚、肥料房及养鱼(含养鳗、养鳖)池、塘等养殖用地,临时商亭、摊位、广告牌等用地,也纳入临时用地范围。如2001年5月1日起施行的《湖南省临时用地管理办法》第三条,将采石、挖砂、取土用地,从事经营性活动需要搭建临时性设施或者存储货物用地纳入了临时用地的范围。2002年5月1日实施的《福建省临时用地管理办法(试行)》也将临时性的采矿用地、未固化的畜牧和养殖设施用地纳入了临时用地范围。

2.2审批管理不规范

一是审批范围过大。规定所有临时用地,无论占用的土地是建设用地、农用地还是未利用地,均须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

二是审批程序不一致。从一些地方已经颁布的有关地方性行政法规或规范性文件看,主要有3种不同的规定:①所有临时用地一律由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②按地类或面积分别由省、市(地)、县三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分级审批。如2000年7月5日施行的《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临时使用土地二公顷以下,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部门批准;临时使用土地二公顷以上,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其中临时使用土地五公顷以上的,应当报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福建省临时用地管理办法(试行)》第九条规定:核准临时用地申请和颁发《临时用地许可证》的权限为:使用非耕地的,由所在地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并颁发《临时用地许可证》;使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耕地2000平方米以下的,报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准后,由所在地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颁发《临时用地许可证》;使用基本农田或使用基本农田保护区以外的耕地2000平方米以上的,报经省国土资源厅核准后,由所在地县级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颁发《临时用地许可证》。③仅对占用耕地的实行分级限额审批,临时占用使用建设用地的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如2002年9月1日起施行的《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修订)》第三十一条规定: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察,需要临时使用土地的,耕地由省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非耕地由所在地市(州)、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2000年4月29日施行的《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第三十五条也规定: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需要的临时用地,属于非耕地的,由市、县土地主管部门批准;属于耕地的,0.4公顷以下的,由地区行政公署或者设区的市土地主管部门批准,0.4公顷以上的,由省土地主管部门批准。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2.3补偿原则和标准不一

因新法和《实施条例》未对临时用地补偿标准给出明确的规定,已经颁布施行的地方性行政法规或规范性文件中,绝大部分规定对临时占用农用地的按平均年产值逐年给予补偿,但标准不一,且对不同目的的临时用地,以及对被占土地为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的应如何补偿等问题缺乏明确规定。对我国临时用地管理的立法建议

针对临时用地管理工作上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国土资源部应从国家层面上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对临时用地管理予以规范。以下仅从如何设置临时用地的权利、界定临时用地范围、规范临时用地的审批程序、合理确定临时用地的补偿标准以及临时用地合同签订等方面,提出下一步的立法工作建议。

3.1 合理设置临时用地的权利

目前临时用地管理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其根源在于未理顺临时用地作为一种用地行为,应设立何种类型的土地权利。笔者认为,对一般性临时用地应设立“私权”-地役权(约定地役权或法定地役权),对特殊性临时用地(如抢险救灾)应设立“公权”-土地征用权。

3.1.1 一般性临时用地权利设置的法理分析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当公民和法人出于建设项目施工、地质勘查等需要,临时占用使用他人土地时,其目的是取得“为了满足自己土地的某种便利的需要而使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1] “是在他人的土地上设立负担”。[2]这种便利包括通行、通过、取水或排土、土地占用、空间利用、通风、采光、眺望,以及其他需要被临时用地者容忍的负担,或更广义角度的一种不利益。临时用地者自有的土地享有因该行为而带来的便利,它与被用地者所有的土地之间形成了需役地-供役地关系。两宗土地可以不相连。而临时用地者与被用地者之间则形成需役地人-供役地人关系。临时用地者享有的是一种短期地役权,它依附与临时用地者自有土地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不可能与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分离而单独转让,成为其他权利的标的。因为地役权对临时用地者是便利,对被临时用地者是负担,所以临时用地者必须取得被用地者同意,就用地范围、期间、有偿或无偿等达成一致,签订临时使用土地合同后方能用地。按物权法基本原理,临时用地者取得的土地权利为地役权,属于不动产物权,需经登记才能成立,享有物权保护。

如果临时用地双方是地位平等的一般民事主体,他们之间设定的就是约定地役权,是双方合意的结果。当被用地者不愿意提供土地时,可以拒绝达成合意,除非法律规定其有相应义务,否则包括临时用地者在内的任何人均不得强加给他以负担。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当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施工或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临时占用使用他人土地时,建设单位就取得公共地役权。在这种情况下,临时用地者是基于公共利益或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临时用地,而被用地者是一般民事主体,按照法理,被用地者负有提供便利或忍受某种不利益的义务,且是法定义务,被用地者即使不愿意提供土地也不能拒绝,虽然有造成牺牲个人利益去满足公共利益需要的可能性,但仍应是无偿的。当然如果因公共地役权的行使而使被用地者或其拥有的土地遭受损失,或者超出了一般可容忍程度而对被用地者自身造成伤害时,他仍有权向临时用地者(国家或代表国家的法人或公民)请求损害赔偿。

3.1.2 特殊性临时用地权利设置的法理分析

国家或代表国家的法人或公民因抢险救灾需要,临时占用、使用他人土地的,不宜通过设立地役权来规范临时用地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而应该设立土地征用权予以规范,理由如下:①仅存在供役地,而没有需役地,或者说无法从面积、位置、四至等具体指认出需役地。例如洪涝灾害期间,防洪部门占用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田设立临时性的防洪堤坝,给该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土地带来的是负担,但是因此行为而享有利益或便利的土地,却是所有本次洪涝期间可以避免受到洪水侵害的土地,无法具体地指认出哪一宗地是需役地。②无法准确界定需役地人。需役地人是需役地的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由他对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供役地人提出设立地役权的要求。在抢险救灾期间,国家或代表国家的法人或公民临时占用使用他人土地,并不是为自己的土地谋求便利或利益,因此不是需役地人。③一般情况下,地役权的设立需要供役地人和需役地人双方协商一致并达成协议后经登记成立。在抢险救灾期间,国家或代表国家的法人或公民根据抢险救灾需要,可以不经与土地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协商,且无需征得其同意就可以直接占用使用其土地。

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以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说明》:征收和征用都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经过法定程序,都要依法给予补偿。征收和征用的区别在于:征收主要是所有权的改变,征用只是使用权的改变。笔者认为依据宪法规定制定的《土地管理法》虽没有区分征收征用。但从实际内容看,其有关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转为国有土地的规定,实质上是征收;有关临时用地的规定,实质上是征用。

从法理上看,抢险救灾时,国家或代表国家的法人或公民出于抢险救灾需要,临时占用使用他人土地的行为,是一种国家征用行为,实质是强制占用使用他人土地,可以不经与土地所有权人或使用权人协商,且无需征得其同意。国家或代表国家的法人或公民在临时用地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期间给予被征收单位和个人以一定补偿,仅在造成土地毁损或因修建了永久性长期性建筑物构筑物而无法恢复土地原貌时按价补偿。

3.2 严格界定临时用地的范围

笔者认为,凡符合临时用地特征的用地行为,均应纳入临时用地范围予以规范。原《土地管理法》规定的架设地上线路、铺设地下管线、建设其他地下工程等3种情况符合临时用地特征,应继续保留,统一纳入临时用地范围。因此,临时用地范围扩大为5个方面:①工程项目施工中,确需在批准的项目用地范围外临时设置材料堆场、运输通道或其他临时设施,或者设置取土场或弃土、弃渣堆场的;②地质勘查或建设项目选址勘探需临时使用土地的;③架设地上交通或电气线路、铺设地下管线、建设其他地下设施等需临时使用土地的;④因抢险救灾需要,临时占用、使用他人土地的;⑤其他符合临时用地特征的用地行为。

但采矿、以售卖为目的的挖沙、采石、取土等用地,猪栏、牛棚、肥料房及养鱼(含养鳗、养鳖)池、塘等养殖用地,临时商亭、摊位、广告牌等用地,则不应纳入临时用地范围管理。理由如下:

采矿、以售卖为目的挖沙、采石、取土等用地行为,用地者的目的是取得自然资源,用于经营牟利,可以从中取得直接可测算或可衡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量的经济效益,它设立的应该是采矿权一类的资源性土地使用权,而且这类用地行为因很难在用地行为结束后恢复土地原状。

短时期内占用他人土地设立商亭、摊位、广告牌等用地行为,实质是占用使用他人土地并直接获取收益,设立的是短期的承租土地使用权。一方当事人短时期租赁他人土地或连同地上建筑物一并承租用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属于土地租赁或房屋租赁的行为,不属于临时用地。

在土地上修建猪栏、牛棚、肥料房及养鱼(含养鳗、养鳖)池、塘等从事养殖的,因为主要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村居民,在自有而不是他人土地上开发建设,而且这类用地,极易破坏土地耕作层,形成固化硬化的地面,造成耕地向建设用地不可逆的转化。这时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相关政策和规定予以规范和管理。

3.3 有效行使临时用地的审批权

临时用地是否都需要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值得商榷。绝大多数情况下,临时用地者和被临时用地者均是地位平等的一般民事主体,他们之间设定地役权,是双方合意的结果。当被临时用地人不愿意提供土地时,可以拒绝达成合意。只要不违背新法确定的用途管制原则,完全可以由临时用地双方,按照平等协商、等价有偿原则,订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立合同解决。双方发生纠纷时,可根据《合同法》、《民法通则》或将出台的《物权法》相关条款,由法院裁决。但是可以规定双方订立合同后,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登记的地役权,方可享有物权保护。现有部分地方规定凡临时用地涉及的土地为建设用地的(包括国有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必须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有违“民法自治”原则。

当临时用地涉及的土地为农用地、未利用地时,为防止临时用地者擅自改变土地用途,在临时用地上建设永久性或长期性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临时用地期满无法恢复土地原状造成农用地毁损,则必须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事前批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依法行使国家赋予的土地用途管制权。只有经依法批准后,用地双方方可签订临时土地使用合同。

临时用地的审批权应由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为宜,而且宜规定仅限于临时占用、使用农用地和未利用地的情况需要经过批准。主要理由:一是临时用地时间短,而且合同必设条款中有期满必须恢复用地原状归还土地作为保证,对占用农用地的还可规定预先缴纳部分耕地开垦费等强化对农用地的保护。二是对临时用地的监管、土地登记等工作主要在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三是设立多级审批,落实和监管的效率较低,增加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量,降低行政效率。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3.4 科学规范临时用地的补偿标准

临时用地双方为一般民事主体且临时占用、使用建设用地的,应当由双方平等协商,由临时用地者给予被临时用地者适当补偿,对此不宜规定上下限。但对基于公共利益或为公共利益需要而临时用地的,应当对被临时用地者要求补偿的权利予以一定限制,防止漫天要价,损害公共利益。补偿费用应规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原则上等于或略高于临时用地期满恢复土地原状需耗费各项费用之和,以及用地期间因临时用地行为给被用地者生产和生活带来的直接损失。如果双方合同中约定临时用地期满,由临时用地者负责恢复土地原状的,则只需对直接损失给予补偿。对于非直接损失,可以不予补偿或给予少量合理补偿。基于公共利益或为公共利益需要临时占用、使用农用地的,为在保障建设的同时切实维护农民利益,避免农用地质量下降,笔者认为应当规定补偿费用的最低和最高标准。最低标准除包括临时用地期满恢复土地原状需耗费各项费用外,还应包括按该土地前2~3年平均年产值逐年给予补偿的金额,而最高标准则可以规定为临时用地期满恢复土地原状需耗费各项费用,以及该土地平均年产值3~5倍的金额之和。

临时占用、使用未利用地的,原则上不存在补偿费用问题。但是对集体所有未利用地,为保障农民的权益,笔者认为可以参照集体所有农用地的补偿标准适当降低予以规定。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因抢险救灾需要征用公民或法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土地的,可按照基于公共利益或为公共利益需要临时用地的补偿标准予以规定。

3.5 规范临时用地合同的签订

3.5.1明确临时用地合同双方

新法规定临时土地使用合同由临时用地者与有关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签订。笔者认为不妥,因为两者都是临时占用使用土地的土地所有权人或其代表,忽略了土地使用者的权利。因临时用地行为主要对他人土地使用权造成妨害,因此,从保护物权的角度出发,临时用地合同的签订,应在临时用地者和被占用使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权人之间进行。对于临时占用未利用土地,由于尚未确定土地使用权人,临时用地者只需与所有权人或所有权人代表签订临时用地合同。

3.5.2规定临时用地合同的主要条款

除特殊性临时用地外,一般性临时用地发生在地位平等的一般民事主体之间的民事法律行为,设立的土地权利是地役权,因此,临时用地合同属于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经济合同,作为经济合同,它必须首先要满足合同有效成立的一般要件,即具备主体合格,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内容合法,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三要素即可。但临时用地涉及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时,临时用地合同的签订必须先经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方能有效成立。

总之,为规范临时用地合同的签订和管理,在今后制订临时用地管理办法时应对临时用地的数量及位置、临时用地的用途、临时用地的期限、土地补偿费用数额及支付方式、归还土地时土地应恢复的状况、双方当事人违反合同应承担的责任、双方当事人认为应当载明的其他事项等主要条款进行规定。其中临时用地的用途和归还土地时土地应恢复的状况是最重要的条款,不可或缺。

注释:

[1] 佟柔主编:《民法原理》,152页,北京,法律出版社,1989

[2]王利明.物权法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第四篇:国内外流浪动物管理措施及政策的建议论文

随着人们的娱乐生活呈多样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饲养宠物。伴随着宠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流浪动物的数量也在逐年攀升。这些流浪动物不仅自身缺乏健康保障,还会对城市环境和社会公共卫生造成威胁。如何在确保动物健康的前提下减少流浪动物的数量,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保障动物福利一直都是世界性的难题。对此,一些国家和地区,采取了适应自己国情的不同政策和措施。在我国,由于遗弃动物、妨害动物福利等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救助组织之间也缺少有效合作与协调,加之管理不善等原因,流浪动物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1我国流浪动物的产生及隐患

我国流浪动物主要是指散布于城市各大公园、社区以及城乡结合部等人口较少地区的无主犬和猫。流浪动物数量不断激增有多种原因:

(1)饲养者对宠物失于看管而容易导致宠物走失,且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宠物登记制度,走失的这些宠物很难再找到主人而成为流浪动物;

(2)一部分宠物患病后被主人遗弃而成为流浪动物;

(3)饲养宠物所需的费用高、精力多或者繁殖出许多幼崽等原因导致一些人放弃饲养;

(4)流浪动物有惊人的繁殖力,以猫为例,雌猫一年繁殖两次,每胎平均5只,而幼猫生长到六七个月达到性成熟后又可繁育后代。流浪动物大量繁殖是其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如果不加以控制,这些流浪动物的数量将会以几何阶数增长。

数量众多的流浪动物不仅影响城市的面貌,而且危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方琼等[1]对深圳福田区2005—2006年动物伤人病例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动物伤人情况较严重,年均致伤率为552。9/10万,伤人动物主要是流浪犬。而由流浪动物伤人引发纠纷案件时有报道[2]。更让人担忧的是流浪动物的排泄物、呕吐物、尸体等常常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和寄生虫,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水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流浪动物与家养宠物的直接接触更会增加家养宠物感染病菌的可能性。当前,弓形虫等人畜共患病也依然呈高发态势,新发人畜共患传染病也在不断增长[3—4]。流浪动物对病原体的传播已构成对广大居民生命与健康的威胁,也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卫生安全隐患新的担忧。

2我国流浪动物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有报道称,北京流浪动物数量已经超百万[5],其余各大城市均存在数量不等的流浪动物,但是具体数据却难以统计。在我国,狂犬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多年来居各类传染病之首,死亡率几乎是100%。虽然流浪动物数量大、隐患多,但却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和有效控制,诸多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管理盲区。

2.1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涉及动物保护的法律虽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畜牧法等法律以及北京、上海等地方制定的养犬管理办法(条例)等法规,但由于没有专门的反虐待动物法律规范,致使虐待、遗弃犬猫等行为并无实质法律约束,这是流浪动物产生的主要根源。

2.2监管部门不明确,宠物市场管理混乱

宠物随意繁殖、买卖,黑市交易猖獗,宠物市场管理的混乱,给流浪动物的滋生埋下隐患,而监管部门分工不明确、协作不到位又是宠物市场混乱的一大原因。

2.3动物收容机构有待改善

目前,我国只有部分经济较发达地区有政府设立流浪动物收容机构,尚有部分省市的收容机构是由民间的动物爱好者和爱心人士出资建立,大部分地区根本没有收容机构。而现有的机构之间缺乏有效协作,大都面临着场地有限、资金匮乏的尴尬处境。

2.4宣传教育力度有待加强

宠物数量的增加,遗弃动物的行为呈明显增加趋势,社会上虐待残害动物的事件也是屡有报道。饲养者的不负责任,社会缺乏动物福利的共识,善待弱小生命的教育缺失,动物保护宣传力度的不足等等因素也是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3国内外流浪动物管理措施

3.1我国台湾地区流浪动物管理措施

台湾地区1998年颁布了《动物保护法》,该法中明确规定:台湾所辖市、县主管畜牧机关应自行或委托设置动物收容处所或指定处所,收容及处理由所辖市或县政府、其它机构及民众捕捉之游荡动物、饲主不准备继续饲养的动物、主管机关依法留置的动物及危难中的动物等。鼓励动物绝育,也是台湾地区控制流浪动物数量的手段之一,而且绝育动物的上牌费要远低于未绝育动物。此外,台湾法律明确规定禁止骚扰、虐待或伤害动物,否则会被处以新台币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6]。台湾地区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建立动物收容体系,推行宠物绝育等一系列措施,较好的解决了流浪动物问题。

3.2国外流浪动物管理措施英国是对动物保护立法较早的国家,1822年便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与动物福利有关的法律——“马丁法案”。目前,英国实施的是1911年颁布的《动物保护法》,之后陆续出台了很多专项法律,比如《动物园动物保护法》《狗的繁殖法案》等,在保证动物不受虐待方面有非常细致的规定。英国“反虐待动物协会(PSPCA)”也是最早成立的动物福利组织,内设有动物监察员,除收容动物外,其主要任务是接受处理虐待动物的投诉和调查。在英国,如果出现虐待动物的行为,会遭到他人起诉,其惩罚非常严厉,除了会被罚款或送进监狱外,虐待动物的人一段时间或终生被禁止饲养任何动物,甚至即便主人不慎造成自己的宠物走失,也要缴纳25英镑罚款[7]。

德国也是对动物保护立法较早的国家,2003年,德国国会通过决议,要用宪法来保障动物作为生命存在的权利,这是世界上首个把动物权利写进宪法的国家。德国法律明确规定严禁伤害动物,否则不仅会被罚款,情节严重的,还将追究刑事责任,最高判处3年有期徒刑。此外,德国领养宠物的门槛很高,通常要到收容所去收养,领养者需通过考核,之后还须签署接受志愿者随时追踪及审查的法律文件,一旦领养就不能随意丢弃,恶意弃犬弃猫者将缴纳约二至三万欧元的巨额罚款[8]。德国无公立的动物收容所,县市政府把列为动物福利的预算款直接拨给相关民间收容所。动物保护方面严格的法律约束和制裁,使其国内流浪动物数量几乎为零。

此外,美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出台有动物保护法和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法规。

4对我国流浪动物管理的建议

4.1尽快出台相关法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动物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尊重保障动物福利的观念和主张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动物保护统一立法呼声日益高涨。参照国外立法实践,结合我国国情,对宠物动物的饲养、看管、免疫、医疗、安全防卫、公共卫生、交易、收容及宰杀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规定。动物保护立法不仅要关注对饲养者的规范管理,还应当注重对动物生命和健康权的保护。

4.2明确主管部门,加强宠物市场管理

国家应明确宠物管理的主管部门,依法划分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分工明确、有效协作的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管理,逐渐形成“统一管理、多方协作、群众参与”的管理模式,逐步完善宠物市场管理。

4.3设立和改善动物收容机构

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我们可以在经济较发达、宠物饲养量较大的地区由政府建立收容机构,并大力改善原有的收容机构;而在目前尚无法设立收容机构的地方,则可委托当地民间收容所代为收容,政府给予一定补助。根据需要可以分两种方式设立收容所:一种是以处理为主,对生存困难的流浪动物进行淘汰,对收容一定时间后无人领养、生存无望的流浪动物实行人道处死,对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另一种是以收容为主,有专门的场地,具有流浪动物留置、检验、免疫、诊疗、训练以及科学文明饲养宣传教育等多种功能。进入收容站的流浪动物一律实施绝育手术,宣传、鼓励人们领养收容所宠物,以领养代替购养,以减少宠物过度消费,减缓品种培育速度,降低资源消耗。

4.4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法律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多方位、多层次广泛宣传,努力提升群众的宠物动物相关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水平,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广大民众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倡导社会文明与爱心,真正把动物作为人类的朋友善待,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动物的良好氛围。

4.5推广宠物绝育理念

“绝育”是目前得到普遍认可的避免宠物过度繁殖从而被遗弃、流浪的方式之一,也是被国内外动物保护组织不断提倡的理念。宠物绝育的优点有:

(1)可控制宠物数量,从源头上减少流浪宠物数量;

(2)绝育手术能使宠物的寿命延长;

(3)绝育手术能使宠物活得更健康,减少患病的机会;

(4)绝育手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宠物的性格,减少被抛弃的可能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流浪动物数量[9]。

第五篇:简述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概念问题及完善措施-财务管理论文

简述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概念、问题及完善措施-财务管理论文写作指导

-->

《简述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概念、问题及完善措施》-财务管理论文写作指导

[摘要]关于《简述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概念、问题及完善措施》的财务管理论文写作指导: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暴露出的理念落后、资金管理不规范、财务核算不健全、基建工程预算和决算问题严重等缺点亟待改革。完善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工作,应不断更新观念,加强基建财务管理及成本控制力度,加强资金管理、控制资金投向以及预算和决算的管理。同时,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保证财务管理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事业单位;基础建设;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概述

事业单位的基本建设活动是一项周期长、投资大,具有内外联系的综合性工作。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贯穿项目建设活动和建设资金运动的全过程。项目财务管理并不是简单的记账、算账、结账,更重要的是利用价值规律完成项目建设中经济效益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不仅仅是会计核算,还要对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文件、相关合同与概预算进行审核和全面把握,参与建设项目招投标,了解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筹集建设资金,控制资本性支出的现金使用,组织编制项目竣工决算,对项目建设中的各项财务数据进行统计,随时分析研究项目计划执行进度、完工项目转交资产状况,提出合理建议。

二、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基建财务管理理念落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基建项目大多是非经营项目,但随着经济体制和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经营性项目日益增多,有的项目资金投入量小,建设周期较短,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事业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基建财务机构,有的设置了也流于形式。

(二)基建资金管理不规范。有些事业单位为了争取到项目,在申报基建计划时,其自筹计划常大于单位财务支出能力,导致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资金管理不严,没有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挪用基本建设项目资金,花钱不报账或不按时报送财务报表;也有少数项目全额负债搞建设,没有资本金,致使项目还贷负担很重。

(三)基建财务核算不健全。有些事业单位为了年终决算报表的顺利通过,在年终财务决算时往往根据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投资的差额作一些账务调整。有些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基建财务核算体系,有的直接以企业建设项目的核算方法,导致科目设置不健全,核算不规范。有的事业单位把基本建设支出列入行政事业性支出或者经营性支出,从而掩盖了建设投资规模的真实性和建设成本的完整性,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四)基建工程预算和决算问题严重。事业单位在基建项目立项时为争项目、抢时间,编造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与实际情况差距较大,预算数额不准确。在基建工程中,施工单位在工程结算上高估冒算问题比较突出,多数存在着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多计材料、设备价格和数量,设计变更。增加部分通过现场签证重新计入,而变更减少部分未作调整,重复计算,多计费用等。

(五)基建财务人员的素质不高。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基建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不强,业务素质较低的局面。由于建设项目及内容的多样性和专业知识技术要求的复杂性,客观上要求事业单位基建管理干部应具备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事业单位基建干部都还十分缺乏,导致了在基建领域中发言权不够充分。同时,基建系统人员配备少,加之人员流动变化频繁,工作缺乏相对连续性和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业单位基建管理职能的发挥。

三、完善事业单位基建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更新观念,加强基建财务管理的力度。事业单位全体人员都要更新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观念,要认识到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单位领导是指挥者、协调者和督促者,要积极建立和健全基建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基建会计核算工作,制定一套规范化的基建财务工作标准,使各项日常工作有章可循,使基建财务管理在起步阶段步入规范化的轨道,各单位应设立专门的基建财务机构,配备专门的财务人员,对于比较大的项目,应该把财务机构作为一个必设部门。

(二)加强资金管理,控制资金投向。事业单位应对新上的经营性项目严格实行资本金制度,资本金不落实的,一律不得立项,更不得擅自开工;对于有些事业单位有国家预算内拨款的项目,要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对于配套资金不到位或到位后任意抽调挪用资金的项目,应及时进行整改,实施资本保全的原则,防止流失挪用。在基本建设的过程中做到专款专用、计划管理,防止挪用、占用和流失。在资金运动过程中,必须定期分析其流向,定期反映和考核项目资金全过程的变化及其成果。基本建设必须执行经批准列入计划的项目与资金进行工程成本核算,在资金的拨付中,要严格按有关规定,视工程的进展及时拨付前期费用或工程款项。对有财政性投资的“拼盘”项目,要在落实配套资金的前提下,拨付财政资金,要坚持按照基建程序投资计划、基建支出预算、工程进度拨付资金。财务管理部门应制定用款计划,积极筹措资金,落实投资计划,调剂资金余缺,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及建设项目的资金需要。

(三)加强成本控制,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工作。事业单位加强对基建项目的会计核算,创新核算体系,积极引入电算化。加强成本核算,建立严格的成本核算体系,保证建设项目成本的真实性、可靠性,为领导决策服务。基本建设项目土建工程大都是通过招投标形式把项目承包给建设单位,在招标这一环节上一定要充分发挥成本控制的作用,要严格按照预算标准运用成本分析方法对材料的价格、消耗量、性能等进行分析,得出最科学、最合理的标底价格,实现最低成本支出。同样,建设设备的投资支出也要实行公开招标,对设备的价格、性能等分析对比从中选出最佳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成本。

(四)加强预算和决算的管理。事业单位应采取措施加强对预算进行控制,在编制预算时,既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又要“积极发展,贷款建设”,做到基本建设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经费来源可靠。在决算时,为了严格控制工程成本,实行“初审“”终审”两审制度。初审主要是针对施工单位报送的原始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检查,同时对工程量的计取、定额套用是否与标书中要求一致。终审由事业单位的审计部门通过招标机制,选择有良好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财务财务人员据此作为结算依据。

(五)加强基建财务机构及人员的建设。事业单位要创造条件,让基建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参加不仅是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特别要参加基建工程预决算班的学习,以便掌握一定相关的专业

下载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的概念立法及建议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的概念立法及建议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