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东甫词作鉴赏的内容
生平简介
「陈东甫」生平不详。与谭宣子、乐雷发交友赠答。见《阳春白雪》卷六谭宣子《摸鱼儿》题序及乐雷发《雪矶丛稿》。存词三首。
●长相思
陈东甫
花深深。柳阴阴。
度柳穿花觅信音。
君心负妾心。
怨鸣琴。恨孤衾。
钿誓钗盟何处寻?
当初谁料今。
陈东甫词作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弃妇的怨词。
“花深深。柳阴阴。”起笔用联绵辞深深、阴阴,将春花杨柳之繁盛写出。初读时,可能会以为这真是描绘大自然之春光。其实不然。“度柳穿花觅信音。”原来,花柳皆为喻象,喻指两情欢娱的世界。此句,写女主人公寻觅其情人的经历。觅字下得贴当,与花深深柳阴阴相呼应,则浮花浪柳之妖冶繁盛可知。女子终于明白:“君心负妾心。”情人已背信弃义。由此可以想见女子肝肠之寸断。
“怨鸣琴。恨孤衾。”这两句写尽女子被弃后的凄凉幽怨之味。无穷永昼,唯有寄孤愤于鸣琴。漫漫长夜,终是辗转反侧于孤衾。琴、衾,是当日情好欢乐之见证,竟成为一场悲剧之象征,触物伤心,如此日月,人何以堪?词句极短,而酸楚无限。“钿誓钗盟何处寻。”寻字,与上片之觅字,道尽女子的失落感与不甘心,皆见性情语。追怀当日山盟海誓,信誓旦旦,只因为相信“但教心似金钿坚”,如今全已幻灭。寻寻觅觅惝怳迷离,遂托出女子全部痴情。“当初谁料今。”上句是旧情之回澜,结句则是返转回来,从痴迷而悔悟。弃妇心澜汹涌,千回百折,终难平息,是在意内言外。
词人对弃妇抱同情之感,设身处地为其作词,难能可贵。此词纯为女子声口,明白如话,如诉如泣,故能感染人。篇幅短小,言辞简练,却淋漓尽致地展示出爱情悲剧女子痴情,故富于含蕴。
第二篇:《为陈同甫》教案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课前设想】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就是辛弃疾。辛弃疾有将相之才而未展其用,将一腔忠愤寄之于词,《破阵子》就是他的一首传世名篇。
何谓壮词?教材中注释为“雄壮的词”,然而仅仅体会到壮景和壮怀是不够的,前部分的驰骋想象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结句却陡然跌落尘埃,回到冷酷现实,只能慨叹一声“可怜白发生”。一个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蹉跎一生,报国无门,只能“醉里挑灯看剑”,这是怎样的人生悲剧?所以,壮中含悲,以壮写悲,悲壮才是这首词的精髓。
朗读和想象是诗词教学的双翼,诵读活动更是贯穿诗词教学的主线,所以我设计了“诵读壮词”“品读壮景” “读懂悲壮”“读透词心”四个活动,以学生自主品读悟读的形式去逐层深入去读出辛弃疾的万千感慨,去触摸辛弃疾的一颗炽热的爱国心。
要想真正读懂辛弃疾还必须要了解他的生平和历史背景,因此需要恰当适时地补充一些生平史料,以帮助学生知人论世。【教学目标】
1.朗读品味语言,想象体悟意境,提升诗词欣赏能力。2.体悟词人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壮情感。【重点·难点】
1.学习鉴赏诗词的常用方法。2.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教学课时】
一课时 【新课导入】
在山东历城,有一个叫遥城的小镇,公元1161年,一个21岁的年轻人在这里拉起了一支两千人的抗金队伍,此后的几年里,他屡立奇功,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爱国将领,他就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48岁这年,由于南宋朝廷懦弱无能,投降派弹劾打压,辛弃疾被迫赋闲在家种田为民,他在给好友陈同甫的书信中寄托了自己的万千感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诵读壮词】
既然我们之前已经预习过了,我们来检验一下。朗读:
1.问:如果配上音乐,应该配什么样的音乐。雄壮、悲壮。
2.师范读,谢谢同学们的掌声,我也希望能把掌声送给你们。模仿老师读出苍凉、悲壮。3.自由读 4.齐读 解题
——破阵子,词牌。陈同甫,名陈亮,是与作者一样有抗金报国志向的义士。文章都有文眼,就是最核心的词句,题目中哪个词是词眼?
壮词。什么是壮词? 雄壮的词。【品读壮景】
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金戈铁马的梦中情境——品读雄壮的场景 1.想象场景
请任选一处结合关键字词,发挥想象,形象描述你看到的雄壮的场景。示例:
“梦回吹角连营” ——清晨,一声嘹亮的号角划破阴沉的天空,响过一座座连绵如山的军营。将士们整装待发, 他们的眼神坚定而自信,他们的盔甲和兵器寒光凛凛。2.描绘画面。
同学们模仿老师的例子,任选一句,可以自己先说说看。
A.八百里分麾下炙——将领跟士兵围坐在篝火旁,伙夫抬出了大块的烤牛肉,大家三下五下撕开大嚼起来。大碗的烈酒开怀畅饮。
B.五十弦翻塞外声——这时,昂扬的乐声响起,它提醒我们兵临城下,大战在即,雪洗耻辱的时刻到了。
C.沙场秋点兵——猎猎军旗,萧萧马鸣,在肃杀的秋风里,一位身披重甲,英姿勃发的将军,走上了点兵坛,他将宝剑拔出鞘,在地上划了个半月,举向天空,大声一吼:消灭胡虏,收复中原,只在今日!士兵们一起发出威武雄壮的呐喊,声响震天。
秋:让学生加入秋景描绘画面,比如天空、风、军旗„„你的感受?读。
D.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万马奔腾!势如雷电,风不及驰,带着踏碎山河的气势,咆哮地冲向北方,只见弓手将铁弓拉成满月,“嗖-嗖”几声,震耳离弦,如同数万只黑色的猛虎,要将敌人撕碎,羽箭蔽天,寸光难见!
快:谁感受到了快?敌人。敌人反应?乱了阵脚,乱作一团。是一匹马?好,你来说你看到的情景。万马奔腾,声音?(嘶鸣咆哮声,马蹄声,冲锋陷阵的呐喊声,敌人的慌乱的惨叫声)尘土?风驰电掣,带着踏碎山河的气势,咆哮着冲向敌营。
惊:惊了谁?惊了敌人。只是听见拉弓的声音就闻风丧胆,这箭射出去,想象敌人场景。是一支箭吗,是一百只箭吗?好,你来说你看到的情景。“嗖嗖嗖”万箭齐发,如同数万只黑色的猛虎,要将敌人撕碎,羽箭蔽天,寸光难见!敌人呢?人仰马翻,狼狈逃走。这样一仗我们打得痛快吗?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场痛快的战斗——所向披靡、长驱直入、势不可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何其痛快,何其豪壮。让我们齐读。读出所向披靡,读出势不可挡,再来。
所有的奋勇杀敌、所有的慷慨赴死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君王天下事是什么?(南宋地图)南宋已偏安60年,对金称臣并割舍半壁江山也已46年,皇帝要向金人代代称臣。百姓呢?陆游有诗云: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沦陷区的百姓在金人的铁蹄下过着悲惨的生活。一朝了却,大快人心。【读懂悲壮】
接读末句“可怜白发生” 加“唉”字!
“可怜白发生”,48岁年龄生出几径白发并不足惜,可怜什么?可惜什么?生说。22岁那年,辛弃疾奉命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在他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听到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
20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可是,他中年却屡遭弹劾,三次罢职,回家种田为民,赋闲20年,直至忧愤而死,临终时还大呼“杀贼!杀贼”。请补充:可怜
“可怜”矢志报国而又壮志难酬,“可怜”一生理想化为泡影,“可怜”以身许国却“报国欲死无战场”。
醒来,梦中的雄壮军容、昂扬斗志哪去了,只剩一句——“可怜白发生” 醒来,梦里的壮志凌云、统一大业哪去了,只剩一句——“可怜白发生” 作者的心中此刻涌起的是什么样的情感?(悲凉,悲伤,无奈„„)他的悲是什么悲?悲愤、悲壮。虽然悲凉慨叹但是壮志犹存。齐读:可怜白发生。【读透词心】
读诗就是读人,就是读心。
醉里挑灯看剑,醉字?醉字背后的一颗什么心? 什么情况下人们会选择喝醉?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借酒消愁。游人醉——纸醉金迷。这些人本该做什么?现在却在这纸醉金迷。辛弃疾本该做什么?现在却在这借酒消愁。读出什么感情?怎么读? 一生-齐读。
30岁那年,他被贬官至湖南,仍不忘抗金大业,备战练兵,建立飞虎军,铁马烈甲,雄霸江南。
68岁,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仍用颤抖的笔和着热辣的泪,写道: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至此,你懂得了这坚韧如铁的是一颗什么心?这至死不渝的是一颗什么心? 如果可以,你想对辛弃疾说些什么,请写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老师也填词一首表达对他的敬意:
《破阵子 为辛弃疾赋敬词以寄之》
不尽长江滚滚,哀啼断鸿声声,得失凭栏阳原山,兴亡嗟叹北固亭,报国路不平。金戈铁马壮士,剑胆诗魂英雄,易水萧萧催白发,悲歌一曲气贯虹,谁搵泪满胸? 让我们齐读,读出你对辛弃疾那片赤诚的爱国心的懂得和敬仰。【背诵诗词】 【结束课堂】
金戈铁马,几度梦回,壮志依然“破阵子”; 剑胆诗魂,英雄白发,赤诚不改“爱国心”
第三篇:秋词鉴赏
杨:大家好,今天的晨会由我们为大家主持
何:现在已经进入了秋天,我们来学一首描绘秋天的古诗词吧。这首诗词的名字就是《秋词》。
杨:这首《秋词》,是唐代的刘禹锡被贬职后写的。我们先来带大家学习一下。我们读一句,大家跟着读一句。何: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学们跟着读,以下同)杨:我言秋日胜春朝。何:晴空一鹤排云上,杨:便引诗情到碧霄。
何:这首诗词讲的什么意思呢?我们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思是自古以来,一到秋天,人们都会感到萧条、凄凉、空旷悲伤、甚至死气沉沉,我却认为秋天远远胜过春天。何:“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意思是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云层,这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了碧蓝的天空。
杨: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吧。自古逢秋悲寂寥,预备起……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何:诗人一开始就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情怀。
杨:是的,第一句就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条。
何: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
杨:“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苏醒,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要好。
何:第三句具体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壮美的画面。“一鹤凌云”,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杨: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何: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把感情、景色、道理都表达出来了。
杨:这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颜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
何:唱出的是一曲非同凡响的秋歌 杨: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何:今天的晨会到此为止 杨:谢谢大家
第四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
案
一、接着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解题:“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
2、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一生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其词有四篇收入到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八年级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九年级上)《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九年级下)《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陈同甫是一个什么人?
陈同甫,即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文学家。1193年考取进士第一名。生平主张抗金最力。与辛弃疾志同道合,结为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二、反复诵读,理解词的内容
、扫清文字障碍,读出节奏。
①读准字音
麾
炙
的卢
霹雳
②试画出句中停顿。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③集体朗读全词
2、结合注释或工具书,读懂大意。
①请同学们读注释
②挑灯
八百里
五十弦
秋
作
的卢
霹雳
③集体朗读全词
3、理清感情脉络,读出感情。
①这首词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本词的思想感情呢?
“壮”。
这首词是一首寄赠之作,辛弃疾处称“壮词”,全篇以“壮”语贯穿始终。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要读出作者热切希望恢复祖国河山的壮志豪情。
②教师朗读全词
③集体朗读全词。
4、这首词里有的句子已广为流传,成为千古名句。试把它们找出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三、把握主旨
这首词抒写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抒写了词人想要力挽狂澜,热切希望恢复祖国山河的壮志豪情,表现了他深沉的壮志未酬的忧愤之情。
四、拓展延伸
两首词代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虞美人》是婉约派的代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豪放派的代表。两首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李煜的“愁”,是一个亡国之君独有的哀愁,刻骨铭心;辛弃疾的“愁”,是一个臣子无法实现的理想。
作为读者的我们,大多还不知道“愁”的滋味,可谓“少年不识愁滋味”“少年壮志不言愁”,将来遇到“愁”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一种人生呢?
李煜,“天资聪颖”,写绝命词,选择死亡。
辛弃疾“可怜白发生”,一直在努力,但壮志难酬,无可奈何!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苏轼“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有理想有追求,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实现,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
五、作业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第五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案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主备人:刘红艳 辅备人:江克英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和本词的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感悟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一、导入:
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背景: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解题:“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辞以寄之”表明这首词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同甫是陈亮的字。二人都是南宋著名词人,又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共同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赋壮词”,即创作一首表达雄心壮志的词。
二、自主学习:
——诵读:语速,语调,节奏 ——理解诗意: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牛肉分给部下,琴瑟演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生前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三、交流展示: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词人挑灯看剑,在梦中回到连营体现了什么?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所以借酒浇愁。体现出作者强烈的杀敌报国、驰骋疆场的愿望。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又什么表达效果? 营造了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气氛。“秋”字,即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3.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①翻译: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
②手法: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用典的手法,从侧面衬托战士意气风发,英勇无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③情感:抒发作者爱国卫国之情。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是指什么事?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可怜”
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四、探究点拨
1、辛弃疾为什么把《破阵子》称为“赋壮词”?
①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非常勇猛、雄健; ②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词人有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却又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③从语言风格上看,本词壮丽豪放。所以叫做“赋壮词”。
五、课堂小结
主题归纳:这首词表现了作者醉里挑灯看剑所引发的关于战斗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六、课堂反馈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回顾军旅生活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战斗之激烈和顺利的语句是:、_____。
3、词中感情急转直下一落千丈从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
4.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秋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B. 下片前四句描述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达到此词的最强音,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C. 最后一句戛然而止,但遗音缭绕,余味无穷,充满了作者壮心未遂的抑郁与愤慨 D.此词之所以叫“赋壮词”,是因为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种种情境都极其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婉约、纤巧。
5、背诵本词。
破阵子
班级: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姓名:
辛弃疾
主备人:刘红艳 辅备人:江克英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文学常识和本词的写作背景,背诵并默写全诗。2.理解内容,体味意境,感悟词人在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力主抗金、收复中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一、导入:
文学常识: 辛弃疾:(1140-1207)词人。字,号,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一生力主抗金。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于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背景: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他一生不得志,五十多岁才状元及第,第二年就死了。他俩同是被南宋统治集团所排斥、打击的人物。宋淳熙十五年,陈亮与辛弃疾曾经在江西鹅湖商量恢复大计,但是后来他们的计划全都落空了。这首词可能是这次约会前后的作品。
解题:“破阵子”是。“为陈同甫赋壮辞以寄之”表明这首词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 的。同甫是。二人都是南宋著名词人,又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共同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赋壮词”,即创作一首表达雄心壮志的词。
二、自主学习:
——诵读:语速,语调,节奏
——理解诗意: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把牛肉分给部下,琴瑟演奏出悲壮粗犷的战歌。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正在检阅军队,准备出征。
战马像的卢马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般使人心惊。完成君王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生前乃至死后的英名。只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三、交流展示: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词人挑灯看剑,在梦中回到连营体现了什么?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秋”字又什么表达效果?
3.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①内容:
②手法:
③情感: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是指什么事?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探究点拨
1、辛弃疾为什么把《破阵子》称为“赋壮词”?
五、课堂小结
主题归纳:这首词表现了作者 所引发的关于战斗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 的宏大抱负和 的悲愤。
六、课堂反馈
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回顾军旅生活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写出战斗之激烈和顺利的语句是:、_____。
3、词中感情急转直下一落千丈从而表达作者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之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4.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 上片描述军旅生活。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秋点兵都是作者热爱的生活和抹不掉的记忆,被削官职退居山林的作者仍十分羡慕军中生活渴望再有机会从军杀敌,建立功业。B. 下片前四句描述战斗场面。“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达到此词的最强音,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C. 最后一句戛然而止,但遗音缭绕,余味无穷,充满了作者壮心未遂的抑郁与愤慨 D.此词之所以叫“赋壮词”,是因为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种种情境都极其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婉约、纤巧。
5、背诵本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