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诫子书文言文翻译
导语:读书养性,读书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温文尔雅,具有书卷气;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诫子书文言文翻译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诫子书文言文翻译
诫子书
两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 一作:澹泊;淫慢 一作:慆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注释
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性: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第二篇:诫子书 翻译 和解词
诫子书
一、作者简介
诸葛亮,字
,号。
时期蜀汉
、。
二、注解 1.诫: 2.书: 3.夫(fú): 4.静: 5.淡泊: 6.无以: 7.明志: 8.明: 9.致远: 10.致: 11.广才: 12.淫慢: 13.励精:
14.险躁: 15.险: 16.治性: 17.治: 18.年与时驰: 19.驰: 20.意与日去: 21.枯落: 22.遂: 23.多不接世: 24.穷庐: 25.将复何及
诫子书翻译
1.夫君子之行,2.静以修身,3.俭以养德。4.非淡泊无以明志,5.非宁静无以致远。6.夫学须静也,7.才须学也。8.非学无以广才,9.非志无以成学。10.淫慢则不能励精,11.险躁则不能冶性。12.年与时驰,13.意与日去,14.遂成枯落,15.多不接世,16.悲守穷庐,17.将复何及!
第三篇:诫子书原文及翻译
诸葛亮的《诫子书》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本内容由小编跟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学习与借鉴!
诫子书原文:
两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淡泊 一作:澹泊;慆慢 一作:淫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注释
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君子:品德高尚的人。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欲。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慢:懈怠,懒惰。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冶性: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淫:过度。
第四篇:诫子书
《诫子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读课文,会划分停顿,读出文言的韵味。
2.精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说出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的条件。
3.研读课文,能说出“静”的含义.4.背诵文章,谈谈文章对自己的感受,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重难点】
找出相关语句,说出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的条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诸葛亮的生平资料,《诫子书》配乐朗读,诸葛亮病死五丈原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搜集诸葛亮相关资料
【评价任务】
朗读要求:有停顿2’,声音洪亮2’,有韵2’。
展示要求:人数3’,声亮2’,有条理2’,补充质疑3’/人
【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伦理准则。因此,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诫子书》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从中汲取精神养料和人生智慧。
一、导入环节
二、合作探究环节与展示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入语:在老师的书房里有启功先生的一幅字,上面的八个大字 我特别喜欢,每当夜阑人静的时候我都会去读一读。这八个字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品读课文,会划分停顿,读出文言的韵味。2.精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说出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的条件。3.研读课文,能说出“静”的含义 4.背诵文章,谈谈文章对自己的感受,汲取精神养料。
【合作探究】
(一)一品文章,读出文言的韵味
在疏通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准确读出和划分停顿,增强语感,读出文言韵味。
1、朗读形式可自读、小组读、范读。
(PPT展示什么叫停顿,如何划分停顿。)
(二)二品文章,析出训诫的理味
1.《诫子书》一文,它的题目“诫、书”的含义是什么?
有什么作用?
明确; 诫,告诫,劝勉。子,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
作用: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品德,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过渡句:文章虽不足白字,却把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谈得透彻深刻,许多语句垂诸久远,我们一起走进《诫子书》)
2、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几个条件?(用文中词语概括)找出这几个句子,再次加以品读,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点拨: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三)三品文章,悟出家书的情味
3、《诫子书》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也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请你找出一个最具智慧性的字眼。并说说这个字与“修身养德”、“学”、“志”的关系。
-------与修身养德的关系:“静”以修身意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要求人们内心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与学的关系:是学习的基础。““静”指的是一种摒弃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静静深思,反思自己的作为。求学过程是孤独寂寞之旅,只有心无旁骛,潜心专一,才能深入思考,精研学习。
-------与志的关系:是志的条件。要做到“静”,自然要摒弃名利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泊”。只有做到“淡泊”和“宁静”,才能志向坚定明确,并最终实现伟大的目标。
追问1:为什么要把修身养德放在句首?
点拨:中国传统文人历来注重“修身”,而修身养德是为人的根本、做事的基础。
追问2:如果心不静会怎么样?
点拨: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养心性了。
点拨:文中关于“志”的语句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和“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4、《诫子书》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经历与才学,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是大有可鉴之处的。
作为学生,如何将“静”运用在学习中?
作为公民,如何将“静”运用在生活中?
以上两个问题,请你以的理解说一说,谈一谈。
点拨:自习课要安静,自觉遵守班规,沉心静气,高效的上自习。安静的环境,打造好的学习氛围,有助于独立思考。在公共场合中尤其注意安静,比如公共图书馆,饭店等地方。
三、拓展与小结
【拓展延伸】
5、“静”可以使我们去除淫慢险躁,学会深入思考,形成聪
明智慧,达成目标理想,请你以“静”为话题,自拟题目,写片段100字。
6、组展示优秀短文。
示例:
静的魅力
先人有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动是人生的一大乐 趣,另有一半则得之于静。静也是一种很好的生存状态。静心才能专注,正所谓静水流深。在岩石上形成的深邃的洞,那并不是汹涌波涛的功能。无论多大的力量,它永远也做不到。只有那一滴接着一滴的水滴,才有能力实现,它每日每夜安静地落在一点上,最终“水滴石穿”,这就是静者的专注所拥有的力量。心沉静下来了,心境则空灵,空灵则让人着力于一点,所以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在卧龙山隐居,因为深山中没有世俗的喧嚣,他才能潜心学问,不受外界干扰。由此看来,心如止水能让人专注,专注则更容易事半功倍。
课堂总结:
本文短短86个字,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也是给我们人生的几个启示。
启示一:“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只有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必须要有安静的心境。
启示二:“俭以养德”——他告知我们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
启示三:“非淡泊无以明志”——实现理想的路上,要能耐得住寂寞,能抵住外界的诱惑,不求名利,用平和的心态潜心
第五篇:诫子书
诫子书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的一封家书。其问文短意长,言简意赅。成为后代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的时间不长,对文言文的文体知识、写作特点,论证推理有初步了解。应根据实际,不宜往深处挖掘。
三、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掌握诗词意思。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汲取精神养料,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殷殷(yīnyīn)期盼之情。
四、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词句翻译、课文背诵、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学习难点:
充分理解文章内涵,理清逻辑层次。
五、教法、学法 讲授法、点拨法、练习法
六、学习准备 多媒体、工具书
七、课时安排 2课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诸葛亮相关视频,请同学说说他是谁?(2)介绍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二)朗读课文(1)解题
《诫子书》中“戒”告诫、劝勉;“书”书信。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2)播放诫子书的录音
(3)标注生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4)指定同学朗读,其余学生评价,然后全班齐读。
(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目的是什么?告诫儿子要注意哪些事情?
诸葛亮在文中劝勉儿子勤学励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淫慢”险躁”。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节俭惜时,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2)疏通整篇课文的文意(包括重点字词解释)(3)要求学生记录下重点字词和整篇文章的翻译。
(四)作业
(1)抄写诫子书的原文及其对应的翻译文。以句号为单位,一行古文,另一行翻译。(2)读熟课文原文,尝试背诵。
九、板书设计
诫子书 1.作者介绍 2.生字词 3.精彩重要句子。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了解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主旨。
3、品析精彩句子
4、背诵全文。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1、赏析精彩妙点,了解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2、理解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思想感悟。学习难点:
把握文章主旨和充分理解文章内涵,理清逻辑层次。
三、教学过程
1.回顾学习内容,请同学齐声朗读戒子书原文和解释。回答问题:
(1)本文是什么文体?论点是什么? 议论文,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
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诸葛亮对后代的殷殷期盼之情。(3)文言知识(检测实词虚词掌握)古今异义:
淫慢则不能励精(古:懈怠
今:速度低、缓慢)险躁则不能冶性(古:修养 今:治理)意与日去(古:日子、岁月 今:白天)一词多义:
行
夫君子之行(操守、品德)
学
夫学须静也(学习)
三人行,必有我师(行走)
非志无以成学(学业)
2、本文文章结构
第一、二句:提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
第三句:从立志求学的角度谈完成学业、增长才干。
正面
学习第四句:从修身做人的角度谈“淫慢”“险燥”的坏处。
反面
做人 第五句:从惜时方面勉励儿子努力进取。
从反面论述强调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总结:本文从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儿子的品德。回答问题:
(1)说说本文为了论证论点采取了什么论证方法? 论点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正反对比论证法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从哪句话得出(小组讨论)? A 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B 学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这些句子多用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
本文句式整齐,多用对偶句,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吟诵、记忆。文章语言简明,用意深刻。“双重否定”句式。否定之否定便是肯定。作者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举例说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对偶句:把意思相近或相反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手法。3.怎么理解文中的“静”
“静”是指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宁静专一的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中,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要做到静自然要摒除名利的束缚和干扰,这就是“淡薄”。只有做到“淡薄”和“宁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明志),最终实现远大目标(致远)。若心不静,陷入“险躁”,则不能专心学习,也就不能增长才干,更谈不上修身养性了。
4.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感受文章句式和语言特点 想一想:
品行高尚的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论点句)。志存高远的人: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千古名句、“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博学多才的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苦学和成才关系: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珍惜时间的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作业:
1、你喜欢里面的哪些句子?说明理由?
2、有没有其他关于淡泊、立志、惜时的名句,请每项写2句名言? 淡泊: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2)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宋·范促淹《岳阳楼记》(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立志: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志当存高远。——诸葛亮《诫外生书》(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 惜时:(1)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2)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