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两章原文及翻译

时间:2019-05-15 13:22: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孔孟两章原文及翻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孔孟两章原文及翻译》。

第一篇:孔孟两章原文及翻译

各位同学们,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孔孟两章原文及翻译,欢迎各位阅读借鉴哦!~

孔孟两章原文及翻译

孔孟两章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译文:

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黄河以内的地方遇到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的地方,同时把黄河以东地方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内的地方。黄河以东的地方遇到饥荒,也这样办。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但这也是逃跑呀。”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如果兵役徭役不妨害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便会吃不完;如果细密的渔网不到深的池沼里去捕鱼,鱼鳖就会吃不光;如果按季节拿着斧头入山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尽。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尽,那么百姓便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遗憾。百姓对生养死葬都没有遗憾,就是王道的开端了。分给百姓五亩大的宅园,种植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穿丝绸了。鸡狗和猪等家畜,百姓能够适时饲养,那么,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吃肉了。每家人有百亩的耕地,官府不去妨碍他们的生产季节,那么,几口人的家庭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办好学校,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以上的人有丝绸穿,有肉吃,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现在的梁国呢,富贵人家的猪狗吃掉了百姓的粮食,却不约束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打开粮仓赈救。老百姓死了,竟然说:‘这不是我的罪过,而是由于年成不好。’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而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大王如果不归罪到年成,那么天下的老百姓就会投奔到梁国来了。”

简要分析: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学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步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地嘲弄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的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确实“率兽而食人”的人,是人民的灾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论辩技巧十分高明,这在本文中都有明显的体现。

第二篇:庄子两章原文及翻译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以下小编为你收集了庄子两章原文及翻译,希望给你带来一些借鉴的作用。

一、原文

1、《惠子相梁》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唔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二、译文

1、《惠子相梁》

惠子在魏国当宰相,庄子前往去见他。有的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是想取代你的位置的。”于是惠子感到惊恐,在国中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往见他,说:“南方有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这鹓鶵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竹子不吃,不是甘泉不喝。在这是猫头鹰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鹓鶵飞过,抬头看着他说:‘吓(发怒的声音)’现在你想用你魏国的宰相之位来吓我吗?”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游出水面悠然自得,这是鱼的乐趣。”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乐趣?”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乐趣?”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乐趣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乐趣’的话,既然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乐趣还来问我,我是在桥上看到的。”

第三篇:《孔孟两章》教案及练习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颛臾》(《语文读本》)《寡人之于国也》 二.教学重点

(一)文学常识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他整理了许多古籍,如《诗》《书》《礼》《易》等古代文献,还编写了历史著作《春秋》。这些书被汉以后的读书人尊为“经”,孔子的儒家理论也作为正统统治了我国两千余年。《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辑录的有关孔子及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作品,内容包括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事等方面,是研究儒家思想的最主要著作,是古代读书人必须读的《四书》之一,全书共20篇。《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并发展了它,形成了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体系——孔孟之道,因而孟子也被尊称为“亚圣”。其主张观点包括政治上的“民贵君轻”为中心的“仁政”主张,反对兼并,反对暴政;在哲学上提出了“性善论”。

《孟子》一书共分为七篇,其中多数为论辩文章。孟子的文章富于雄辩,鼓动力强,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同时他又善于运用比喻等手法,将抽象道理具体化,使文章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写作背景 《季氏将伐颛臾》:鲁国三桓(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犯上,国君势衰。颛臾国为鲁附属小国,季孙氏欲攻之,一方面是贪图土地,另一方面也担心颛臾与国君在政治、军事等方面不利于季氏。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路也在季氏门下,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备工作。《寡人之于国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对内残酷剥削,这就造成了兵源缺乏,因而争夺劳力就成了当时各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三)课文内容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课文内容结构: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2.(1)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2)简析孔子对三人述志的态度。

(3)结合课文中的言、行、神态描写,具体分析孔子的形象。明确:

1.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

2.对子路:赞成他的治国志向,但认为他谈话的内容和态度不够谦虚,这属于“其言不 让”。对冉有:没有正面加以评论,但可以看出是满意的。对公西华:认为他低估了自己完全可以担任更重要的工作。

3.课文中的孔子是一个既热情而又严格的老师。态度谦和、亲切,批评含蓄,耐心地诱导、热情地鼓励。《季氏将伐颛臾》:第一段:冉有,子路向孔子汇报将伐颛臾的情况,孔子委婉责过,分析不能伐的理由。

第二段:针对冉有的争辩,孔子引用名言并设喻进行批驳,强调其责任不可推卸。

第三段:冉有替季氏辩护,孔子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内“均、和、安”对外“修文德以来之”,最后指明季氏别有用心。《寡人之于国也》:第一部分(第一段)针对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树靶子。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未正面回答梁惠王的疑问,而用对方热衷的“战事”设喻,引出自己的主张。

第三部分(至结尾)具体阐述使“民加多”的具体内容。孟子首先提出合理发展生产是实行“王道”的开始,也是使民加多的初步举措。进而提出发展生产的措施及其效果,最后阐明了“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三.教学难点

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一种特殊形式。一般句中主语是动作的施动者,宾语是动作的对象。而在文言文中动、名、形容词作谓语时,句子的主语不是施动者,而是主语使宾语发生某种动作行为,即“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作用。就是“使动用法”。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外连横而斗诸侯(使„„争斗)

2.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汗牛充栋(使„„出汗)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富国强兵(使„„富有,使„„强大)诸侯会盟而谋弱秦(使„„衰弱)

4.否定句宾语前置 1.不吾知也 2.毋吾以也 3.则何以哉?

翻译以前学过的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忌不自信。3.何厌之有? 4.何陋之有?

5.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6.唯利是图寻找规律和方法:

(1)古代汉语的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2)古代汉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3)以结构助词“是”、“之”提前宾语。【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1.选出加点“而”表示关系不同的一项()A.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B.位尊而无功 C.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D.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2.选出加点字“者”用法不同的一项()

A.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B.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D.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3.选出加点字“焉”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A.则将焉用彼相矣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焉用亡郑以陪邻

4.选出加点字“之”用法不同的一项()

A.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B.且在邦域之中矣

C.夫子欲之

D.太后盛气而揖之

5.选出加点字“于”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

A.虎兕出于柙

B.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

D.青,取之于蓝

6.选出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A.陈力就列(靠近,趋向,引申为充任)B.相夫子(音xiàng,辅佐)

C.则修文德以来之(连词,表目的)D.后世必为子孙忧(动词,担忧)

7.选出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

A.B.C.D.8.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A.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

B.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C.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D.不仕无义

9.选出下列句中没有倒装的一项()

A.无乃尔是过与?

B.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C.赵氏求救于齐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10.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不可,直不百步耳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11.加点字“以”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C.则修文德以来之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12.对下面每组句子加点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也相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然”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然”相同

D.两个“而”不同,两个“然”也不同 13.数()14.发()15.直()16.兵()17.胜

18.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用法一样的一组是()A.B.C.D.19.下列句中加点字词古今没有变化的一项是()A.弃甲曳兵而走

B.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C.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D.是社稷之臣也

20.没有状语后置的一项是()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C.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D.而谋动干戈干邦内

2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寡人,诸侯自称,意谓寡德之人 B.河东凶亦然“河”泛指河流,“凶”指年成不好

C.申之以孝悌之义“孝”指孝顺长辈,与“悌”同为做人之道 D.谨庠序之教“庠序”都指学校,分别为殷、周时说法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 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官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诸侯亲之,戎敌怀之,以正晋国。行刑不疚,以免于难。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 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去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2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无一卒之田(卒:古代军事编制,一百人为一卒)B.戎狄怀之(怀:想得到、接纳)C.将吊不暇(吊:忧虑、哀吊)D.嘉吾子之赐(嘉:赞许)

23.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以为能其德矣

B.而无其实

C.可以免于难

D.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

24.选出下列三组句子中,加点字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项()①例句: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起也将亡,赖于存之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②例句:嘉吾子之赐()

A.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B.其继有在乎 C.肆其西封

D.烛之武退秦师 ③例句:其身尸于朝()

A.赵王之子孙侯者

B.犹不能恃无功立尊 C.以守金玉之重

D.其富半公室

25.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①骄傲奢侈,贪欲无艺

A.骄傲自大挥霍奢侈,贪心而不学无术。B.骄傲平庸挥霍奢侈,贪得无厌。C.骄傲放纵挥霍奢侈,贪得无厌。

D.骄傲放纵挥霍奢侈,贪心而不学无术。② a.行刑不疚

b.假货居贿()

A.a.执行法令没有弊病,b.用钱财来行贿。B.a.执行刑罚从不内疚,b.借财货积聚财产。C.a.执行刑罚从不内疚,b.用钱财来行贿。D.a.执行法令没有弊病,b.借财货积聚财产。

2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组是()

A.叔向以栾氏祖孙三代对贫与德不同态度所导致的不同结果和郤昭子家庭由显赫到贫穷的史实为例,说明贫不可忧,可忧的是无德。

B.叔向认为宣子虽处卿之尊位,却境况清贫,相信他能继承栾武子的美德,委婉地劝勉他不要忧贫而要树德。

C.宣子认为,叔向不仅教育了自己,也救了他的子孙后代。

D.叔向在贺贫的同时,也暗中批评了“骄泰奢侈,贫欲无艺”的行为。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27.与“寡人之于国也”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B.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D.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28.对“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考察别国的政治,不如我这样用心的 B.体察别国的政令,不如我这样用心的 C.观察邻国的政事,没有像我这样尽了心的 D.了解别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般用心的

29.对“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兵器拿在手,(士卒们)就抛下武器而逃跑 B.兵器刚接触,(士卒们)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逃跑 C.兵器已经握在手,(士兵们)就丢下大部队拖着兵器逃跑 D.兵器刚接触,(士兵们)就甩下兵器走了

30.对选文第一、二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指出梁惠王对人民“让步”太少。

B.指出梁惠王的“补救灾民”的方式不是好方法。

C.指出梁惠王所用的“爱民”临时措施,与邻国之政实际上是五十步与百步之比。D.指出梁惠王没有实行仁政。【试题答案】 一.1.C

2.A

7.D

8.D

3.C

9.B

4.B

5.B

6.D

10.B

11.C

12.C 13.(1)14.(3)15.(2)16.(1)

17.(2)18.B

19.D

20.B

21.B 二.22.B

23.A

24.① C ② B ③ A

25.① C ② D 26.A

27.C

28.C

29.B

30.C

第四篇:庄子两章原文对照翻译

庄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庄子两章原文对照翻译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庄子两章原文对照翻译

《惠子相梁》

原文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译文

惠子在魏国当宰相,庄子前往去见他。有的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是想取代你的位置的。”于是惠子感到惊恐,在国中搜捕了三天三夜。庄子前往见他,说:“南方有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这鹓鶵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竹子不吃,不是甘泉不喝。在这是猫头鹰得到一只腐烂的老鼠,鹓鶵飞过,抬头看着他说:‘吓(发怒的声音)’现在你想用你魏国的宰相之位来吓我吗?”

赏析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故事发展出人意料,人物形成鲜明对照,比喻巧妙贴切,收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巧妙地采用了寓言的形式。庄子往见惠子,表明自己的清高,无意功名利禄,指责惠子为保住官位而偏狭猜忌的心态,但这些并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于一个虚构的故事中,使人感到意味隽永,具有更强的讽刺性。

善于运用比喻。其中的“鹓鶵”“鸱”和“腐鼠”都具有明显的比喻义,且比喻自然生动形象,特别是把鸱吓鹓鶵的情景刻画地惟妙惟肖,活画出了惠子因怕丢掉相国的官职而偏狭猜忌的丑态。按:庄子和惠子本是朋友,惠子先于庄子而逝,在《庄子·徐无鬼》中表现了庄子对墓中的惠子的怀念。

本篇表现了庄子无意于功名利禄的清高的品质。比起《逍遥游》中表现的虚无主义和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来,还是值得肯定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原文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唔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故事两则原文翻译对照,译文注释

译文

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鯈鱼游出水面悠然自得,这是鱼的乐趣。”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乐趣?”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乐趣?”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乐趣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乐趣’的话,既然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乐趣还来问我,我是在桥上看到的。”

鉴赏

该文节选自《秋水》。

《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北海海神跟河神的谈话,一问一答一气呵成,构成本篇的主体。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第五篇: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

导语:阅读孟子两章,可以让人得到终生受益的教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弃城而逃,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所以说,限制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依靠山川的险阻,威慑天下不能凭借武力的强大。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自己的亲属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自己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斗就一定能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翻译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从鱼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来自敌国的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下载孔孟两章原文及翻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孔孟两章原文及翻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孟子两章》+原文加点字解释、句子翻译

    《孟子两章》 原文加点字解释、句子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重点词语解释: 天时(有利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地利(有利作战的地理形势),地利不如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与顾章书的原文及翻译

    与顾章书的原文及翻译是如何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资料,欢迎阅读哦。与顾章书的原文及翻译原文: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孟子两章_原文译文与注释

    《孟子》两章 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标题是编者加的。《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做,记录孟子言行的一部书,儒家经典之一。它善用比喻说理。孟子(前372-前289),名轲,邹(现在山东邹......

    送陈章甫原文翻译及赏析(含5篇)

    送陈章甫原文翻译及赏析送陈章甫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

    明史《章溢传》原文及翻译(优秀范文五篇)

    《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明史《章溢传》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明史《章溢传》原文:章溢,字三益,龙泉人。黄寇犯龙泉,溢从子存仁被执,溢挺身告贼......

    《蜀道难》原文及翻译

    作者: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苏幕遮原文及翻译

    苏幕遮原文及翻译 前一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后一篇:踏莎行·郴州旅舍苏幕遮全文阅读: 出处或作者: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

    郑人买履原文及翻译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郑国有一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测量了他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到座位上。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 等到 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