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凤翔原文与翻译
周凤翔,字仪伯,浙江山阴人。崇祯元年进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周凤翔原文与翻译,希望能帮到大家!
周凤翔原文
周凤翔,字仪伯,号巢轩,浙江绍兴山阴人。父名思观,曾刲肝救亲,以孝着。公生而有异征,聪颖绝世,识者以大器期之。天启甲子乡试第三名,崇祯戊辰成进士,选庶吉士。词林故清署,史臣第雍容以文墨相高。言涉时事,辄引代庖为解。公独讲求世务人才,相与籍记之。户外屦常满,每抵掌谈天下事,不为首鼠两端。橐笔三期,声称日出。庚午晋编修,丙子典江西试,丁丑充经筵讲官,既入侍金华,退而叹曰:明主孳孳向学,逊志时敏,而讲臣不竭忠悉智,以迪宸听,非忠也。中夜拊膺,冀有启渥。未几,升南司业,雍政久弛,师生倚席不讲,公厘饬甚详。已而,升左中允,转左谕德。时国家多事,公感上恩,每一召对,掀髯昌言,其意琅然,同列悚听。尝陈吏速化则治不成,民重征则盗不息。每有披陈,上为倾听。癸未分较礼闱,如沈公泓、黄公淳耀,名流皆出其门。每接见,辄以大义相勉。甲申三月,都城陷,贼令各官报名。时公犹未知先帝存殁,欲趋朝踪迹之。比入陛见,光景大异,同朝诸臣,有忧怖不敢出声者。有相聚偶语者。有面无人色者。有扬扬得意,自诧兴朝佐命者。有侈口诵贼功德者。公不觉掩面,痛哭失声,亟趋归寓所。谓吴公甘来曰:臣子义在必死,然必得一视大行梓宫,缟素恸哭,乃无憾。吴然之。二十一,闻梓宫暴露东华门外,赴哭恸绝,即投金水桥下,水浅不死。归寓作书贻父母曰:国君死社稷,臣子无不死君父之理。男今日幸不亏辱此身,贻两大人羞。吾事毕矣,罔极之恩,无以为报,矢之来生。复赋绝命诗一首。有“碧血九原依圣主,白头二老哭忠魂”之句。家盖具庆也。哀哉。向阙再拜自经。二妾从之俱死。公为人明达魁岸,学问博洽。尝论史曰:三代而后汉与外戚共天下,唐与女后宦官共天下,魏晋以下,与膏梁子弟共天下,宋与奸臣共天下,元与族类共天下,我国朝皆无之,可谓盛矣。但边防海运,最为今日急务。又论学曰:大凡论学不可立党,立党则必争,奚能见道。昔者朱陆之辨,虚心求是也。今日之辨朱陆,私心求胜也。言愈多而道已晦。持论亹亹,听者忘倦。知其临难殉节,非由气激者矣。乙酉,赠公礼部左侍郎,谥文节。
论曰:公死,视倪、马诸公盖独后云。然当先帝龙驭上宾,仓皇无知其事者。皆以为南幸金陵。如明皇奔蜀故事。公不即死,犹庶几伺间窜逸,得执羁留以从灵武之驾也。然公亦幸以是刻死耳。否则刀锯在前,桁杨在后,无论辱身屈膝者,昧心蒙面,即刑僇以死,不得从诸君子后矣。公亦慨慷蹈义者哉(公之子周忠玉)!
翻译
周凤翔,字仪伯,称为巢轩,浙江绍兴山阴人。父亲名思观察,曾割肝救亲人,以孝着。你生而有异征,聪明绝顶世,有见识的人用大器期的。天启四年乡试第三名,崇祯戊辰年成进士,选为庶吉士。词林所以清署,史臣第从容不迫地把文章相高。建议涉及时事,总是把代庖为解。你只讲求社会人才,共同登记的。户外鞋常满,每次击掌谈论天下的事情,不为模棱两可。口袋笔三期,声誉日出。庚午晋编修,丙子典江西试,丁丑充经筵讲官,已入侍金华,退下叹息说:第二主孜孜不倦地向学习,逊志时敏,而讲我不竭忠全部智慧,以迪宸听,不忠的。半夜里拍着胸脯,希望有启渥。不久,升南司业,雍政时间放松,师生在席不讲,你清理整顿很详细。不久,升左中允,转为左谕德。当时,国家多事,你感激皇上的恩典,每一个回答提问,掀髯说真话,他的意思琅琅,同事害怕听。曾经陈吏迅速化就治不成,百姓征收盗贼就不息。每当有陈述,上为之倾听。癸未分较会试,如沈公片、黄公淳闪耀,名流都出自他的门。每次接见,就以大义互相勉励。甲申三月,京城陷落,敌人让各官报名。当时你还不知道先帝存亡,想要去朝踪迹的。比入见皇上,阳光大不同,同朝廷诸臣,有害怕得不敢出声的人。有相聚闲聊的人。有没有人表情的脸。有洋洋得意,从对兴朝辅佐的人。有侈口诵盗贼功劳德行的人。你不觉得遮住脸,痛哭失声,急忙赶回家的。对吴甘来说:我儿子义在一定会死,但是一定要有一把大行皇帝的灵柩,穿上丧服痛哭,就无憾。吴地的。二十一,听到棺材暴露在东华门外,去哭悲恸,即投金水桥下,水浅不死。回家写了一封信给父母说:国君为国家而死,我儿子没有不死你父亲的道理。儿子今天有幸不屈辱这身,留下两个大人羞。我结束了,无尽的恩情,无以为报,箭的来生。再赋绝命诗一首。有“鲜血九原依照圣明的君主,白头二老哭忠魂”的句子。家是准备庆祝啊。悲哀啊。向朝廷再次自杀。二我跟着他一同死。你为人通达魁梧,他学问渊博。曾论史说:三代以后汉与外戚共天下,唐和女儿后来宦官共天下,魏晋以下,与膏梁子兄弟共天下,宋和奸臣共同天下,元和种类共天下,我国朝廷都没有了,可以说大了。但边防海运,最为今日当务之急。又论学习说:大凡论述学习不可立党,立党就必须争,哪能看到道。从前的朱陆的区别,虚心求是的。今天的辩论朱陆,心里想赢了。说的话越多,道路已经隐藏。立论勤勉,听的人忘记了疲倦。知道他面临艰难牺牲,不是由激越的了。乙酉,追赠公礼部左侍郎,谧号为文节。
结论:你死,看倪、马诸位大概只有后说。但应先帝龙驭贵宾,仓皇不知道这件事的。都认为南到金陵。如果明皇帝奔蜀故事。您不就是死,还希望伺机逃跑,捉到羁留在从灵武的车驾啊。但你也希望把这刻死了。否则刀锯在前,桁杨在后,无论受辱屈膝的,昧着良心蒙面,就刑罚杀戮以死,不能从诸君子后面了。你也慷慨履行仁义的呢(你的儿子周忠玉)!
第二篇:周处原文及翻译
导语: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周处原文及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文言文翻译技巧】
句子翻译是文言文考查的重点,翻译时要落实到字词和句式上。文言文翻译有两种形式:一是直译,即用现代汉语对原文进行机械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一是意译,即不采取实词虚词字字都落实的办法,仅是根据文章的意思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但无论是采取直译还是意译都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认真领会原文,把词放入句中去理解,把句放入篇中去理解,不要望文生义。比如《桃花源记》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境”就不能望文生义地理解为现代汉语的“没有出路的境地”。因为从全文看,那里是“世外桃源”,不存在生活无着落的问题,因此,“绝境”应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二)翻译时要落实好关键词语。如翻译《狼》中的“其一犬坐于前”,关键是弄清“犬”在句中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狗一样”,才能正确翻译出这个句子。关键词语落实了,句子翻译就比较顺利。
(三)文言中省略句较多,翻译时应注意补充。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泄尽了。”这里的“再”“三”后应补译上“鼓”(击鼓)。
(四)一般用直译,如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则用意译。如“明察秋毫”,直译为“能看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这样翻译无法表意,应意译为“能看清楚很细小的问题”。
(五)有些词可以略去不译。在文言文中,有的助词只起表达语气的作用,有时可以不译;有的助词只是表示停顿,也无需译;有的字在句中没有意义,只是为凑足音节,可略去不译;有的字只是起某种连接作用,也可不译。如“夫战,勇气也”,此处的“夫”是发语词,翻译时应删去;又如“久之,目似瞑”,此处的“之”是音节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词之后凑足音节,无需译。
(六)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如“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侍中”“侍郎”是官名,“郭攸之”“费祎”“董允”是人名,“等”古今意义相同,因此,都可照抄不译。
(七)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翻译时应调整语序,使之与现代汉语的表达顺序相同。如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定语后置句等。如“屠惧,投以骨”(《狼》),应译为“屠户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啃)”。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译文要保持原文的语气,是陈述的应译成陈述语气,是感叹的应译成感叹语气,是疑问的应译成疑问语气。
第三篇:水调歌头原文与翻译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公元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原文与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诗简介
这首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着眼中秋月明、并以月抒情,兼怀念其弟子由,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地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地性格。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地典范之作。
翻译/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什么时候出现旳?(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在天上旳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旳,所以说“归去”),又恐怕在美玉砌成旳美丽月宫,经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月光下旳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清冷旳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旳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旳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旳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离别旳时候圆呢?人旳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晴、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寿,虽然远离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丽旳月色。
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第四篇:渔父原文与翻译
渔父出自《楚辞》,东汉文学家王逸认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渔父原文与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楚辞·渔父
作者:刘向
【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①。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②。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至于斯③?”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④。”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⑤。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⑥?
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⑦?
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⑧?”
屈原曰:
“吾闻之: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⑨。
安能以身之察察⑩,受物之汶汶者乎?
宁赴湘流,葬身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注释】
①既放:指屈原被楚襄王放逐。游于江潭:指在江边漫游。潭:原指深渊,这里指江边。行吟泽畔:指在大泽边上一边行走,一边吟
②颜色:指脸色。形容:指体态容貌。枯槁:枯瘦。
③三闾大夫:楚国官名,掌管楚国贵族屈、景、昭三姓贵族谱牒等事物。
④见放:被放逐。
⑤凝滞于物:凝固停滞受外物的束缚。与世推移:随从世俗不断改变自己。王逸注为“随俗方圆”,即随波逐流。
⑥淈(ɡǔ)其泥:搅动泥沙。淈:搅乱。扬其波:扬起水波。此句意为推波助澜,随波逐流。
⑦餔其糟:吃酒糟。啜其醨:喝薄酒。此句亦随波逐流,变本加厉之意。
⑧深思:指思虑深远。五臣注:“谓忧君与民也。”高举:行为高尚,不同于一般世人。深思高举,正是屈原独醒独清的具体表现。自令放为:让自己遭放逐呢?为:疑问语助词。
⑨新沐者:刚刚洗过头发的人。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新浴者:刚刚洗过澡的人。振衣:抖落掉衣服上的灰尘。
⑩察察:洁白的样子。
汶(mén)汶:污浊的样子。
湘流:湘水,流经今湖南省。赴湘流:指投江自杀。
皓皓之白:指纯洁高尚的品格。
莞(wǎn)尔:微笑的样子。鼓枻(yì):敲击船桨。
沧浪:水名,在今湖南省境内。蒋骥以为“本沧浪二山发源,合流为沧浪二水。”濯:洗。缨:系结帽子的丝带。
《沧浪歌》又见于《孟子·离娄》,可能是流传于江湘一带的民歌。
【译文】
屈原被放逐以后,在沅江岸边漫游,在大泽边上一边行走一边吟唱。
脸色憔悴,身体枯瘦。
渔父看见他,问道:“你不是三闾大夫吗?
为何到了这种地步?”
屈原说:
“世上的人都混浊,唯独我清白。
众人都喝醉了,唯独我清醒,所以被放逐了。”
渔父说:
“圣人不凝固停滞受外物的束缚,能够随从世俗不断改变自己。
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为什么不搅乱泥沙扬起水波同流合污呢?
众人都喝醉了,你为什么不也去吃酒糟喝薄酒一同烂醉呢?
为什么要思虑深远,行为高尚,让自己遭到放逐呢?”
屈原说:
“我听说,刚刚洗过头发的人,一定要掸去帽子上的尘土
刚刚洗过澡的人,一定要抖落掉衣服上的灰尘。
怎能让自己洁白的身子,受到脏东西的玷污?
我宁肯跳入湘水,葬身江鱼的腹中。
怎能让高洁的品质,沾染上世俗的污垢呢?”
渔父微微一笑,用桨敲击着船舷而离去,唱道:
“沧浪之水清又清,屈原投江可以洗我的帽缨。
沧浪之水混又浊,可以洗我的泥脚。”
于是竟自离去,不再和屈原说话。
【赏析】
《渔父》和前篇《卜居》,王逸《章句》皆以为屈原作,但在《渔父序》的末尾又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则又以为《渔父》为楚人采屈原之轶事而作。至清崔述明确提出《渔父》非屈原所作:“谢惠连之赋雪也,托之相如;谢庄之赋月也,托之曹植。是知假托成文,乃词人之常事,然则《卜居》《渔父》亦必非屈原所自作。”今世许多学者赞同此说。但也有人力主《渔父》《卜居》为屈原之作,如姜亮夫先生在《屈原赋校注》《楚辞今绎讲录》《屈原赋今译》诸书中作了反复的论证。
《渔父》与《卜居》可看做是姊妹篇,《卜居》偏重于对黑暗政治的揭露,《渔父》则主要表明自己的高尚品德。两篇都是以问答的方式表现的。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这种精神与《离骚》中“虽体解吾犹未变”的精神是一致的。
第五篇:智子疑邻翻译与原文
导语:从邻人说,好心没好报,归到交浅言深上,从此人情练达,沉默是金。这一层不说。这摆明了是批评主人家不对,同样的意见因为亲疏远近而态度迥异,所谓“薄者见疑”。意即亲疏厚薄是一种妨碍,妨碍了主人家对真相正误的认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智子疑邻翻译与原文,欢迎借鉴!
智子疑邻
先秦·韩非
原文: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翻译
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注释
智其子:以为他的儿子很聪明,聪慧,机智。
宋:宋国。
雨:下雨(名词作动词)。.坏:毁坏,损坏。
筑:修补。
盗:偷盗。动词活用作名词。
富人;富裕的人。
亦云:也这样说。云:说。亦:也。
暮:晚上。
而:无义。表示承接关系。
果:果然。
亡:丢失。
父:(fǚ,第3声,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邻居家的老人。
甚:很。
而(疑邻人之父):表示转折关系。
15、家:家里的人。
古今异义
1、亡古意:丢失 今意:死亡
2、其邻人之父亦云古意:说 今意:常做云朵讲,在空中悬浮的有水滴、冰晶凝聚形成的物体
一词多义
1.暮:
夜晚(暮而果大亡其财)
年老(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2.果:
果然(暮而果大亡其财)
结果(未果,寻病终)
3.亡:
丢失(暮而果大亡其财)
逃跑(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通无没有(河曲智叟亡以应)
4.其:
其子曰(代词;代他的)
其家甚智其子(代词;代这)
5.之:
他/她。(的//语气助词:不译//去、到)
6.而:
暮而果大亡其财(表承接)
而疑邻人之父(表转折;却)
告诫人们,如果不尊重事实,只用亲疏和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就会主观臆测,得出错误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