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江怀古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时间:2019-05-15 13:0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楚江怀古三首》全诗翻译赏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楚江怀古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第一篇:《楚江怀古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这两句是说,明月之夜,泛舟水上,但听洞庭湖旁,深树之中,猿声悲啼,一片凄凉。诗句言伤秋怀远之思,无做作雕琢之痕,纯出自然,风致独绝。

出自马戴《楚江怀古三首》之一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①微阳:落日的残照。楚丘:泛指湖南的山岭。

②木兰舟:船的美称。典出《迷异记》:“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木兰舟:传说鲁班曾采用吴地木兰树刻木兰舟。后因以木兰舟作为船的美称,并用作咏江南行舟的典故。

③广泽:指青草湖,周长二百六十五里,与洞庭湖相连,是古代云梦泽的遗迹。

④云中君:云神。屈原《九歌》有《云中君》篇,此处亦兼指屈原。

⑤竟夕:整个晚上。

参考译文

雾露团团凝聚寒气侵人,夕阳已落下楚地的山丘。

猿在洞庭湖畔树上啼叫,人乘木兰舟在湖中泛游。

明月从广漠的湖上升起,两岸青山夹着滔滔乱流。

云中仙君怎么都不见了?我竟通宵达旦独自悲秋。

赏析

其一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悲伤忧苦之情。

秋风遥落的薄暮时分,江上晚雾初生,楚山夕阳西下,露气迷茫,寒意侵人。这种萧瑟清冷的秋暮景象,深曲微婉地透露了诗人悲凉落寞的情怀。斯时斯地,入耳的是洞庭湖边树丛中猿猴的哀啼,照眼的是江上飘流的木兰舟。“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这是晚唐诗中的名句,一句写听觉,一句写视觉;一句写物,一句写己;上句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诗人伤秋怀远之情并没有直接说明,只是点染了一张淡彩的画,气象清远,婉而不露,让人思而得之。黄昏已尽,夜幕降临,一轮明月从广阔的洞庭湖上升起,深苍的山峦间夹泻着汩汩而下的乱流。“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二句,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二句,描绘的虽是比较广阔的景象,但它的情致与笔墨还是清微婉约的。“广泽生明月”的阔大和静谧,曲曲反衬出诗人远谪遐方的孤单离索;“苍山夹乱流”的迷茫与纷扰,深深映照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撩乱彷徨。夜已深沉,诗人尚未归去,俯仰于天地之间,沉浮于湘波之上,他不禁想起楚地古老的传说和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点明题目中的“怀古”,而且以“竟夕”与“悲秋”在时间和节候上呼应开篇,使全诗在变化错综之中呈现出和谐完整之美,让人寻绎不尽。

从这首诗可以看到,清微婉约的风格,在内容上是由感情的细腻低回所决定的,在艺术表现上则是清超而不质实,深微而不粗放,词华淡远而不艳抹浓妆,含蓄蕴藉而不直露奔迸。马戴的这首诗,可说是晚唐诗歌园地里一枝具有独特芬芳和色彩的素馨花。

第二篇:张耒《怀金陵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怀金陵三首

张耒

其一

此君堂后青苍玉,别后何曾寄一声。

想见秦淮月堂下,西风吹浪拍堤平。

其二

璧月琼枝不复论,秦淮半已掠荒榛。

青溪天水相澄映,便是临春阁上魂。

其三

曾作金陵烂漫游,北归尘土变衣裘。

芰荷声里孤舟雨,卧入江南第一州。

注释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属江苏)人。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

⑴此君堂:堂名。“此君”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常暂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⑵金陵:今江苏南京,为六朝故都。

⑶秦淮:即秦淮河,河畔一带为金陵名胜。

⑷璧月琼枝:典出《南史》。《南史·张贵妃传》:“后主每引宾客,对贵妃等游宴,则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调,被以新声。……其略云:‘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大抵所归,皆美张贵妃、孔贵嫔之容色。”

⑸青溪:张丽华的丧身之处。《南史·张贵妃传》:“及隋军陷台城,妃与后主俱入于井,隋军出之,晋王广命斩贵妃,榜于青溪中桥。”一作“清溪”。

⑹烂漫:原意为色泽绚丽。这里有散漫、放浪之意。

⑺芰荷:指菱叶与荷叶。《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参考译文

其一

记得此君堂后面有着美好的青苍玉,自从离开金陵之后哪里有一点音信?想起当年在此堂下,美丽迷人的秦淮月夜里,西风吹起河中浪花拍击着河堤的情景,到现在还历历在目。

其二

张贵妃、孔贵嫔的故事已经过了数百年,对她们的容色无需再作评论,现在就连秦淮河也有一半被荒野的榛子树所侵夺。青溪水天交相辉映,那便是临春阁上张丽华与陈后主相聚之魂。

其三

我曾经在金陵有过放浪形骸的一段生活,北归之后风尘仆仆,连衣裘也变旧了。那时乘着扁舟在湖中游荡,听着雨打芰荷犹如美妙音乐的清脆声音,在舟中高卧欣赏,真的十分陶醉。

赏析

《怀金陵三首》是宋代文学家张耒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当写于不同时时。第一首诗追忆金陵的风光;第二首诗实为金陵怀古诗,借亡国之君陈后主与张丽华的一段史事,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革是非只待后人评说的感慨;第三首诗追怀金陵的昔日之游。三首诗艺术风格相似,手法相同,都是一、三、四句一脉相承,第二句宕开一笔,另换一意,含意深婉,用典简净,具有“自然奇逸”的艺术特色。

《怀金陵三首》似乎不是写于同时。第一首回忆金陵秦淮的风光。第二首实为金陵怀古诗,所咏的是亡国之君陈后主与张丽华的一段史事。数百年之后,作者回想这段荒淫误国的丑事,对于张、孔的容色无需再评论了。她们早已魂埋幽石,埋骨穷壤了。就连具有一千多年历史的秦淮河,也有它兴衰的历史,后来有一半被荒野的榛子树所侵夺,失去了昔日的繁华。“青溪天水相澄映”二句是承首句而来,接咏张丽华之事。当隋军攻克台城之后,陈后主与张丽华一同逃入井中,隋军把他们从井中捞出,斩张丽华于青溪中桥(一说斩于青溪栅),所以青溪是张丽华的丧身之处。《南史·张贵妃传》又载:“至德二年(指584年),(后主)乃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数十丈。……后主自居临春阁,张贵妃居结绮阁。”从诗的三四两句看,“临春阁上魂”应是指张丽华。陈后主死于洛阳,葬于邙山,所以“临春阁上魂”实应为“结绮阁上魂”,用“临春”代“结绮”,是因句中平仄韵律的需要。不过这也无关紧要,陈、张的幽灵,仍然可以在临春阁相聚。诗人不过是用此来警告不思振作的宋代统治者,希望他们不要重蹈陈后主的覆辙罢了。

第三首诗追怀金陵的昔日之游。故首句说“曾作金陵烂漫游”,“烂漫”有散漫、放浪之意,这一句包含着许多对旧游之地的美好回忆。金陵是历史名城,六朝故都。谢朓诗说:“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金陵在历史上就是游览胜地,诗人离开之后,依然难以难忘。“北归尘土变衣裘”句,由追昔转入抚今。说他北归之后,风尘仆仆,衣裘也变旧了。岑参诗有“容鬓老胡尘,衣裘脆边风”之句。诗人北归之后,容颜也变老了。三四两句,继续回忆令人神往的金陵之游:扁舟一叶,在湖中游荡,湖光山色,尽入眼底,在风酥雨腻的江南春日,雨打芰荷,发出清脆的声音,犹如美妙的乐曲,诗人在舟中高卧,欣赏雨打芰荷的美妙音乐,十分陶醉。张耒曾用优美的散文来描写金陵的美景:“余自金陵月堂谒蒋帝祠,初出北门,始辨色。行平野中,时暮春,人家桃李未谢,西望城壁,壕水或绝或流,多鵁鶄白鹭,迤逦近山,风物天秀,如行锦绣图画中。”(《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四引)此段描写,可与此诗相参照。

《怀金陵三首》虽然不是写于一时,但艺术风格相似,手法相同。一、三、四句一脉相承,第二句宕开一笔,另换一意。在咏史诗的写作上,他摆脱了宋人咏史“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铮铮”(吴乔《围炉诗话》)的通病,造语奇警,含意深婉,用典简净。《吕氏童蒙训》说:“文潜(张耒的字)诗自然奇逸,非他人所及。”这三首绝句,具有“自然奇逸”的艺术特色。

第三篇:《江汉》全诗翻译赏析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这两句是说,我虽已到暮年,行将“日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好像增添了力量,如病将痊愈一样。“落日”是比喻,咏怀而非写景,喻暮年。“秋风”句是写实。诗句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虽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己的精神。

出自杜甫《江汉》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落日:比喻自己已是垂暮之年。

病欲苏:病都要好了。苏:康复。

参考译文

我漂泊在江汉一带,思念故土却不能归,在茫茫天地之间,我只是一个迂腐的老儒。看着远浮天边的片云和孤悬暗夜的明月,我仿佛与云共远、与月同孤。我虽已年老体衰,时日无多,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我觉得病情渐有好转。自古以来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是为了取其体力,因此,我虽年老多病,但还是能有所作为的。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五十七岁时所作。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辗转于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时的杜甫历经磨难,北归已经无望,且生活日益困窘。长期漂泊无定的状况让杜甫感慨万千,于是他写下此诗。

该诗描写了诗人漂泊在江汉一带的所见所感,以及自己并未因处境困顿和年老多病而悲观消沉,集中地表现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全诗虽委婉含蓄地表意,但十分感人。

首联用自嘲的方式写出诗人滞留江汉的困境。此诗以首句头两字“江汉”为题,正是漂泊流徒的标志。“思归客”是说诗人想回乡而不能回,只得四处漂泊,浪迹天涯。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其中包含着诗人的无限辛酸。“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负”这样两层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

颔联二句紧扣首句,对仗十分工整。通过对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人把他“思归”之情表现得很深沉。他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这样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为一片。字面上写的是诗人所看到的片云孤月,实际上是用它们暗喻诗人自己。诗人把内在的感情融入外在的景物当中,感慨自己虽然四处飘零,但对国家的忠心却依然像孤月般皎洁。昔人认为这两句“情景相融,不能区别”。

颈联直承次句,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运用借喻手法写出了诗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依然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就律诗格式说,此联用的是借对法。“落日”与“秋风”相对。前者是虚写,比喻“暮年”,上联明明写了永夜、孤月,本联的落日,就决不是写实景,而是用作比喻。黄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齿”,是咏怀而非写景。否则一首律诗中,既见孤月,又见落日,是自相矛盾的。而后者是实写。身处江汉,面对瑟瑟秋风,诗人不仅没有了往日的感伤情怀,反倒产生了“病欲苏”的感觉。这种变化是诗人壮心不已的心态和积极用世的精神的反映。这恰好说明,次句的“腐儒”,并非纯是诗人对自己的鄙薄。这与李白“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的思想境界,颇为相似,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

尾联借用了老马识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的情怀。“老马”是诗人自比,“长途”代指驱驰之力。诗人指出,古人存养老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诗人虽是一个“腐儒”,但心犹壮,病欲苏,同老马一样,意在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多病,但他还有智慧可以用,仍能有所作为。另外,诗句中也自然流露了言外之意:“莫非我真是一个毫无可取的腐儒,连一匹老马都不如么?”表达了怨愤之情。

全诗使用委婉含蓄的手法,充分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壮心不已的心理状态。诗人虽已五十六岁,北归无望,生计日蹙。尽管如此,却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此诗集中地表现了到老不衰、顽强不息的精神,十分感人。

第四篇:佳人全诗翻译赏析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这两句是说,泉水在山上是清的,流出山以后就渐渐变得混浊了。原诗的意思是佳人自诉:他刚跟我结婚的时候,也曾是温存恩爱的,日子久了,沾染多了,心就变了,好比那泉水,在山里流着时是清的,出山以后就逐渐混浊了;我可不学他那样,要保持贞洁,节操自守,跟“轻薄夫婿”决裂。核心在一个“清”字,比喻空谷佳人情操高洁,品格清高。

出自杜甫《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参考译文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哪还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赏析

《佳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这首诗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 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此诗讴歌的就是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二句深寓生活哲理。

杜甫的《佳人》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比兴”的手法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能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是杜甫诗中的佳作。

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倾诉被丈夫抛弃的大不幸。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第五篇:《日日》全诗翻译赏析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的诗意: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将抽象的思绪,用游丝的比喻,达到自然浑成,情境妙合,手法新奇。

出自李商隐《日日》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①心绪:思绪、情绪。

②浑无事:全然无事。

③游丝:飘动着的蛛丝,喻春景。

参考译文

一天天的春光和时光争晖飞快流逝,奔向山城的山路早春的杏花发出芳香。

什么时候心绪能全然没有什么事,能得到如春天的百尺游丝一样的春思呢?

赏析

《日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写作者因春光烂漫所引发的一种幽微复杂难以名状的情绪。第一句以奇特的语言写作者对艳阳照耀下一片烂漫春光的独特感受,表现出美好的春光尚未消逝之前的美艳景象。第二句实写春光,微寓心绪。

三、四两句由这种复杂微妙的意绪进一步引出“心绪浑无事”的企盼。全诗以一种在心灵上近乎真空的状态和一种无所依托的微妙感受衬托出作者缭乱不安的心情。

全诗可分两层:前二句写的是春景,后二句是写由此景而感发的心情、意绪,并以“游丝”绾合前景后意,显得十分自然、缜密。诗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家国大事,也看不出什么博大的胸襟和深邃的思想。但是却从这普普通通的景色抒写中传达了诗人某种幽微而复杂的体验或感受,而这才是此诗感人之所在。

首句“日日春光斗日光”写诗人眼中的春色。一句之中连用三个“日”字,妙在使人不觉其重。原因何在?这须从“斗”字说起,“斗”乃“争强竞胜”之意,是此句之“眼”,有了它才使“春光”、“日光”充满了勃勃生机。在这里,“春光”和“日光”都具有双重含义。从字面看,“春光”泛指春天明媚艳丽的风物景致。“日光”则指时色天象。前者为物色,后者是时间,随着时间(“日光”)的推移,物色(“春光”)也在不断变化,而这推移与变化又是瞬息迥异,所以诗人用“日日”状其景况,以“斗”字提挈于时色物象之间,竟成此一热闹繁华的场面。因此不妨说这句诗是以开朗、畅快、愉悦作底色的。但是另一方面,在古典诗文里“春”、“日”还有另一重喻意,另一个传统,即人们常将春、秋同人的青春年少和年迈衰老联系在一起,或者竟是二者的代名词,将时日光阴同人的生命时光相比拟。自从屈原发出“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离骚》)的叹息之后,这种对生命本体的强烈意识和深沉感喟便无时无刻不倾注于诗人的笔端。了解了这一层,再来看李商隐的这句诗时,便会有不同的感受。“斗”字虽突现了春色的繁盛迷人,但是,在这愉心悦目中又蕴含着诗人莫名其妙的忧惧和哀伤,而这种不易觉察到的潜在情绪又终于发展成了后二句感情的直接坦露。

如果说首句还是笼统地描摹,那么次句“山城斜路杏花香”则是比较具体地状写了。“山城斜路”指示了诗人所处的位置——其实在看到“日日春光斗日光”之前诗人就已经走在这弯弯曲曲的路上了,这是诗家用笔狡狯之处。——“杏花”大约是“山城斜路”边最突出、最具特色的景物,所以单独拈出,又以“香”字来渲染,使春色具体化、立体化了。这两句虽同是写春色,但一较抽象,一较具体;一是望中之感受(视觉的),一是从嗅觉中得来,略有不同,因而富于变化。

三、四句“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应作一气读。这大概是套用了卢照邻《长安古意》中“百丈游丝争绕树”的诗句。诗人缓步行进在山城斜路上,看见在空中自由自在浮动着的游丝,想到自己整日为尘世俗事所萦绕不得安宁,竟觉得自己反不及这无声无息的“游丝”,于是才生出了这一奇想:什么时候自己才能像这百尺游丝一样浑然无知无觉、自由自在呢?但诗人毕竟不是“游丝”,庄周化蝶那是梦中才有的事,所以企羡也就只能归于企羡,“心绪”既不能似“游丝”一样“浑无事”,而诗人的烦恼、忧郁也就只能依然故我。如此思来想去,竟觉得此时“心绪”之多“事”比直说更增百倍令人难堪。这种将有感情的人同无情的物相比的构思在古典诗词中是非常常见的,有时是正接,有时是反衬,如杜甫《秋兴八首》诗“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以有巢可归的燕子反衬人的无家可归;又如岑参《寄左省杜拾遗》“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以鸟儿高飞喻写自己的抱负和眼下的不得志等等。但在这些诗里还多是可以寻绎的外在类比联想,而在李商隐这两句诗中则是以双关的“绪”将无形无影的心理情绪(“心绪”)同空中的“游丝”联系起来。这可以看出李商隐诗设喻的巧妙。

下载《楚江怀古三首》全诗翻译赏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楚江怀古三首》全诗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鹦鹉全诗翻译赏析

    鹦鹉罗隐莫恨雕笼翠羽残, 江南地暖陇西寒。劝君不用分明语, 语得分明出转难。注释①雕笼:雕花的鸟笼。②翠羽残:笼中鹦鹉被剪去了翅膀。③陇西:陇山(六盘山南段别称)以西,古传说为鹦......

    《西施咏》全诗翻译赏析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的诗意:美丽容貌天下人珍重,西施女哪能长久低微?这两句是说,像西施这样倾城倾国的绝色美女,那会长久做微贱之人。诗句写西施微贱时之况,隐喻一个有才能......

    陈子昂《感遇》全诗翻译赏析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译文] 这一年的芬芳就要消逝,弥漫的芳香却始终无人欣赏。[出自] 陈子昂 《感遇》其二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 袅袅......

    《微雨夜行》全诗翻译赏析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的诗意:只觉得衣裳潮湿,没有雨点也没有风声。出自白居易《微雨夜行》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注释】①漠漠:阴云密布的样......

    《阙题》全诗翻译赏析

    《阙题》 刘眘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阙题:即缺题。“阙”通“缺”。因此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

    《夜渡江》全诗翻译赏析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孤帆影,常似客心悬。注心悬:心神不定。参考译文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

    《远别离》全诗翻译赏析

    “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这两句是说,帝王失去权力,就有国家危亡、个人遇害的危险,诗句也表现了诗人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帝王如果用人失当,失掉了忠贞和贤能之臣,犹......

    《苏武庙》全诗翻译赏析

    出自温庭筠《苏武庙》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①雁断:喻苏武与汉朝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