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最终5篇)

时间:2019-05-15 14:0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第一篇: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导语: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关于混凝土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知道做与能做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

早有听闻一句话“人跟人的差距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或者是做不做!”

原来也对其有所了解,但这次的课程设计进行下来却又对其有更深的感悟。关于下手。

这个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个半星期,但果然与老师所说无二,只要认真做3天也能完成。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加上之前在布置课题的时候老师又在黑板上从总体上详细的把流程讲解了一次,我们本应该很简单的就能做出来,但是最初大家仍然发现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当然这个除了可能是我们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很大部分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运用上的恐惧。似乎总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要不停的翻书,不停的观摩其他人,不停论证,最后才畏首畏尾的下手。不过这却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来大家对这次的重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关于依葫芦画瓢。

设计时,单向板和双向板还有梁式楼梯都是有例题的,依葫芦画瓢自然被用了上来,可一碰到有出入的地方却又是要研究一番。而我所在组刚好是课本上没有例题的板式楼梯,有很多同学都是去图书馆直接找了有这样例题的图书参照,可这并不是个好办法,自己觉得所谓设计至少要能明白每一部都是什么意思才能进行。就比如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的两者的区别,前者是梯段板直接受力再传至平台梁,而后者是先由踏步板传至斜梁再传至平台梁。

一个是美观易施工却笨重造价高,另一个是自重低施工不便,各有各的长处,而据规范一般情况下在跨度较小(小于3米)时用板式楼梯居多,所以大家看到的住宅楼多数情况下是板式楼梯,而梁式楼梯是商业大型建筑跨度大时所采用。但这些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区别,结构计算关键是受力形态的不同导致的计算不同

。这就出现了个问题,很多同学在看到书本上关于梁式楼梯的计算步骤,结果计算下到下面才发现者根本就不是板式楼梯的受力形态,这下依葫芦画瓢画成歪了!刚才说到的梁式楼梯的受力首先计算的是踏步板的受力,它的计算是要得出横向配置在踏步板下的钢筋,所以一开始取的计算截面是一个踏步板的宽度就是0.3,所以在最初计算是活荷载所乘是2*0.3,而板式楼梯根本就不许要这步,我们所计算的是纵向钢筋跨在两个平台梁上的受力钢筋,因而最初取得是以一米为计算单位,投影到水平方向上,踏步板的计算前面的数值需要/0.3,而梯段板的自重和底部抹灰需要前面数值/cos a。关于CAD。

说起CAD真是惭愧,原本在大二暑假也下了点功夫学,以为自己是学的不错了,可是这次一下手才发现怎么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弄的都是所谓的户型图,而真正的CAD本身是一窍不通,有点舍本逐末的意思。而相对经常摸软件的室友纯熟操作我只是一个新手。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可是操作起来就是很麻烦,出的错一次又一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是此事要躬行”有些东西确是需要熟能生巧的。

而我们千万不要总是觉得自己看着表面知道便懒得动手,其实你只要一动手会发现,很多细节东西自己都是模棱两可,要完完整整的做出一个设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做一件事的能力,更多的是静下心来做出一件成果,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职业态度。这也是此次课程设计我最大的体会。

第二篇: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

知道做与能做

——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

早有听闻一句话“人跟人的差距不是懂不懂,而是能不能,或者是做不做!”原来也对其有所了解,但这次的课程设计进行下来却又对其有更深的感悟。

关于下手。

这个课程设计进行了一个半星期,但果然与老师所说无二,只要认真做3天也能完成。一个学期的课程下来,加上之前在布置课题的时候老师又在黑板上从总体上详细的把流程讲解了一次,我们本应该很简单的就能做出来,但是最初大家仍然发现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当然这个除了可能是我们对于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很大部分却是第一次接触这种运用上的恐惧。似乎总是不相信自己能做好,要不停的翻书,不停的观摩其他人,不停论证,最后才畏首畏尾的下手。不过这却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出来大家对这次的重视,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关于依葫芦画瓢。

设计时,单向板和双向板还有梁式楼梯都是有例题的,依葫芦画瓢自然被用了上来,可一碰到有出入的地方却又是要研究一番。而我所在组刚好是课本上没有例题的板式楼梯,有很多同学都是去图书馆直接找了有这样例题的图书参照,可这并不是个好办法,自己觉得所谓设计至少要能明白每一部都是什么意思才能进行。就比如板式楼梯和梁式楼梯的两者的区别,前者是梯段板直接受力再传至平台梁,而后者是先由踏步板传至斜梁再传至平台梁。一个是美观易施工却笨重造价高,另一个是自重低施工不便,各有各的长处,而据规范一般情况下在跨度较小(小于3米)时用板式楼梯居多,所以大家看到的住宅楼多数情况下是板式楼

梯,而梁式楼梯是商业大型建筑跨度大时所采用。但这些并不是他们最主要的区别,结构计算关键是受力形态的不同导致的计算不同。这就出现了个问题,很多同学在看到书本上关于梁式楼梯的计算步骤,结果计算下到下面才发现者根本就不是板式楼梯的受力形态,这下依葫芦画瓢画成歪了!刚才说到的梁式楼梯的受力首先计算的是踏步板的受力,它的计算是要得出横向配置在踏步板下的钢筋,所以一开始取的计算截面是一个踏步板的宽度就是0.3,所以在最初计算是活荷载所乘是2*0.3,而板式楼梯根本就不许要这步,我们所计算的是纵向钢筋跨在两个平台梁上的受力钢筋,因而最初取得是以一米为计算单位,投影到水平方向上,踏步板的计算前面的数值需要/0.3,而梯段板的自重和底部抹灰需要前面数值/cos a。

关于CAD。

说起CAD真是惭愧,原本在大二暑假也下了点功夫学,以为自己是学的不错了,可是这次一下手才发现怎么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这才发现原来自己弄的都是所谓的户型图,而真正的CAD本身是一窍不通,有点舍本逐末的意思。而相对经常摸软件的室友纯熟操作我只是一个新手。一些看起来很简单的东西,可是操作起来就是很麻烦,出的错一次又一次,“纸上得来终觉浅,知是此事要躬行”有些东西确是需要熟能生巧的。而我们千万不要总是觉得自己看着表面知道便懒得动手,其实你只要一动手会发现,很多细节东西自己都是模棱两可,要完完整整的做出一个设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要学的不仅仅是做一件事的能力,更多的是静下心来做出一件成果,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职业态度。这也是此次课程设计我最大的体会。

第三篇:混凝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

一、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

厚度:除图中注明外,均按下列规定采用:室内正常环境下板、墙为 20mm,梁为 25mm,柱为 30mm;地下室梁为 30mm;基础底板、基础梁下部钢筋:50mm;基础底板、基础梁上部钢筋为 35mm;墙体外侧迎水面钢筋为50mm(内设b@50钢丝网),墙体内侧钢筋为 20mm,柱为 35mm。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二、钢筋接头形式及要求:

1、框架柱、剪力墙及暗柱、端柱纵向钢筋接头形式及要求按标准图集《11G101-1》相应节点选用;

2、梁板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接头应相互错开。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绑扎接头:对梁类、板类,不宜大于25%,机械接头:对各类构件均不宜大于50%;焊接接头:各类构件不应大于50%.3、梁、板主筋连接位置: 下部钢筋在支座,梁的上部钢筋在跨中。底板: 下部钢筋在跨中,上部钢筋在支座。

4、剪力墙边缘构件的纵筋,在搭接范围内箍筋加密至@100。

5、基础底板的纵向钢筋优先选用机械连接,接头性能达到二级。

6、钢筋的锚固长度及搭接长度见《11G101-1》第34页。

三、钢筋混凝土现浇板

1、板的底部钢筋伸入支座≥5d,且应伸至支座中心线。边支座负筋锚入支座La。

2、板上孔洞应预留,避免后凿,施工时各工种须根据各专业图纸配合土建按如下图预留全部孔洞。

3、楼板上后砌隔墙的位置应严格遵守建筑施工图,不可随意砌筑。对墙下无梁的后砌隔墙,应按建筑图所示位置在墙下板底设置加强筋:板跨不大于3米时为 214;3米~5米时 216;5米以上时为 218(加强筋沿墙通长,两端锚入支座150mm)。

4、短边净跨度 L大于4m的板要求板跨中起拱 L/500。

5、钢筋的铺放层次: 双向楼板下部钢筋,短向钢筋在下,长向钢筋在上;板的支座处:上部受力钢筋在上,分布钢筋在下。

6、水电管井中板,均须按大样图预留钢筋,待管道安装后,凿毛清洗干净再用高一级的膨胀砼浇灌。

7、板内分布钢筋(包括楼梯跑板),除注明者外,分布钢筋按下表:(注:屋面的分布钢筋间距为200)

四、钢筋混凝土梁

1、梁跨度等于或大于4米时,模板按跨度的0.2%起拱,当悬臂梁时,按悬臂长度的 0.4%起拱,起拱高度不小于 20mm。

2、在梁跨中1/3范围内开不大于150圆洞及方洞,洞位于梁高的中间1/3,在具体设计未说明时,按图一施工。

3、钢筋砼梁腹板高度≥450mm时,除图中注明,均在腹板两侧设置腰筋12@200;拉筋直径同箍筋,其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

4、在梁上现浇次梁两侧,除图中注明外,每侧须设置附加箍筋,附加箍筋直径及形式同该梁段钢筋。

5、当主梁的底面与次梁的底面持平时,次梁底部筋在主梁底筋之上放置,梁中较大直径的钢筋靠截面外侧放置;当梁的底面与板底面持平时,板底部钢筋应在梁底筋之上放置。

6、钢筋的铺放层次:板、次梁、主梁中的上部钢筋放置顺序从上向下依次为:板的上筋,次梁上筋,主梁上筋;主梁的下筋在次梁下筋之下。

7、与剪力墙相连的梁,其上下主筋应锚入墙内LaE,且不应小于600mm。

五、钢筋混凝土框架

1、框架梁、柱主筋的构造应符合图集11G101-1的要求,框架梁柱纵向钢筋接头应避开箍筋加密区。

2、框架柱纵向钢筋连接构造应符合图集11G101-1要求,但接头最低点距基础顶面或楼板面以上应至少750mm。当采用机械连接时,应符合一级接头要求。

3、除详图中注明必须焊接的主筋外,梁,柱大于 22的主筋优先采用机械接头或焊接接头,焊接工艺应按焊接规范要求试验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其它主筋有条件时亦宜采用机械接头或焊接接头。

4、框架梁柱混凝土强度相差时应按图三浇捣,在浇捣高强度混凝土柱时留出h量(h为梁高),且不小于350mm,待浇捣低强度混凝土时,先将斜坡上酥松的混凝土凿除干净,涂上一层水泥浆后再浇捣。

5、柱凡与现浇过梁,圈梁,钢筋混凝土腰带连接处,均应按建筑图中的 墙位置在柱内预留插铁,伸出柱外皮长度为 Ll,锚入柱内 La。

六、钢筋混凝土墙:

1、墙内钢筋均为双排双向钢筋,一般墙横向筋在外,竖筋在内,双排钢筋之间用拉结钢筋连接。

2、剪力墙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的连接构造应符合图集11G101-1的要求。

3、剪力墙连梁构造见图集11G101-1。墙体水平钢筋在连梁高度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拉结筋直径同墙体,隔一拉一,梅花型布置。

5、当支承贯通连梁的墙肢宽度≤3.5倍墙肢厚度时,连梁上、下纵向钢筋应贯通梁的全长,不得截断。

5、钢筋混凝土墙体遇洞口,洞处无连梁时,按图四处理。

6、墙上孔洞必须预留,除按结构施工图纸预留孔洞外,还应由各工种的施工人员根据各工种的施工图纸认真核对,确定无遗漏后才能浇灌混凝土。图中未注明洞边加筋者,按下述要求:如洞口尺寸≤200mm时,洞边不再设附加筋,墙内钢筋由洞边绕过不得截断,当洞口尺寸>200mm 时设置洞口加筋,做法见图五。

7、本工程剪力墙抗震加强区范围:基础至三层。

8、本工程墙体边缘构件:

地下室~四层为约束边缘构件,五层及以上层均为构造边缘构件;

(1)对于外露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女儿墙、挂板、栏板、檐口等构件,当其水平(2)直线长度超过8m时,应按图六设置伸缩缝。缝宽20mm,内塞沥青麻丝。伸缩缝间距≤8m。

9、剪力墙门窗洞口上下不对准时,剪力墙洞口边缘构件钢筋构造见附图七。

第四篇: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在工艺路线的分析上,我们是首先是以直径100CM的面作为粗基准,为了减少装夹次数,一步到位地加工完此面,再以20CM的孔作为精基准来加工。然而不认可,认为A面有多个圆跳动,一步到位加工完虽然减少了装夹次数但却无法保证加工精度。一再坚持我们先粗车完A面马上钻、扩、铰20CM孔作为精基准,之后再进行A面的加工。专用夹具的设计上我们选用了钻4X9CM的孔的专用夹具设计。。

昨天下午的答辩每间教室都有至少四个老师进行,每组只要选个代表上台进行。四位老师在教室前排坐成一排,答辩同学将所有材料摆放在老师面前然后就进行工艺方案的选用、工艺路线的选用等的介绍,然后就老师发出的问题相关问题进行回答。整个场面完全就象毕业论文的答辩,我们专业这学期够苦的,两个专业课程设计和一个公共课程设计,也就是说这样的答辩也要进行三次。(7月28号就到了最后个课程设计的上交时间咯~)答辩提问最多的就是学院的老教授陈燕云,首先就批了我们的工艺路线,认为如果先粗车A面马上就钻、扩并铰作为精基准的20CM孔的话,到时用夹具装夹并进行4X9CM孔的加工时会夹坏作为精基准的20CM孔,无法保证20CM孔的精度,这势必就无法保证整个零件的精度。。晕哦~我们算是完全被任老师给误导了嘛~!此外还就我们的装配图上的小问题进行了指出和提问。

总的来说这个课程设计也算是顺利过关了,之后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拉深冲孔复合模的设计。。这次法兰盘的说明书要求用文本打印,装配图也可以用CAD出图,大大地缩短了我们的画图时间~ 1.5×45°0.81.5×45°20124xφ9通孔R53x20.81×45°φ100-0.34-0.12φ45-0.017+0.0450φ201.6φ900.8φ4φ68071.5×45°2834A41910.03A413424

φ645°

第五篇: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但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往掌控一件事情,如何往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进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相互探讨,相互学习,相互监视。学会了合作,学会了运筹帷幄,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理解,也学会了做人与处世。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利用的实践练习,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很多的进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模具设计,本人在多方面都有所进步。通过这次模具设计,综合应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练习从而培养和进步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把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把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的模具技能晓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怎样确定工艺方案,了解了模具的基本结构,进步了计算能力,绘图能力,熟习了规范和标准,同时各科相干的课程都有了全面的温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有了进步。

在这次设计进程中,体现出自己单独设计模具的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体会了学以致用、突出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心情,从中发现自己平时学习的不足和薄弱环节,从而加以弥补。

在此感谢我们的***老师,老师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发;这次模具设计的每一个实验细节和每一个数据,都离不开老师您的仔细指导。而您开朗的个性和宽容的态度,帮助我能够很顺利的完成了这次课程设计。

同时感谢对我帮助过的同学们,谢谢你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遭到同学的友谊。

由于本人的设计能力有限,在设计进程中难免出现错误,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我十分乐意接受你们的批评与指正,本人将万分感谢。

下载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混凝土课程设计心得体会(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心得体会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更加扎实的掌握了振荡电路,放大电路,整形电路和滤波电路,检测电路方面的知识,在设计的过程中也遇......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两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去把握一件事情,如何去做一件事情,又如何完成一件事情。在设计过程中,与同学分工设计,和同学们......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1 不知不觉,二个星期的课程实操即将过去,回顾这一段日子,真的令我体会很深,也学会很多东西,懂得很多以前不懂的东西,也明白了一些事情。自从第一天接触这门课程,......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为期三个周的课程设计即将画上句号,这是大学生活中继机械原理后的第二次课程设计,但它与上次的课设又有许多不同,不管时间还是要求上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难忘......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懂得了许多东西,也培养了我独立工作的能力,树立了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信心,相信会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大大提高了动手的能力,使我充分体......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今天是6月10号,我即期待又渴望的CityEngine,为期4天的课程设计结束了。在这次的课程设计中不仅检验了我平时所学习的知识,也培养了我如何独立去思考一件事情,如何去做......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在初学C语言的一个学期后,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了C语言实训,尝试编写一些有难度的程序。在为期两周的时间中,同组同学共同的感受是:C语言实训和平时上课所接触的程序......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专业综合设计心得体会 两个星期的专业综合设计终于完了,此次的课程设计让我感触很多,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学习和掌握,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在开始阶段,老师让我们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