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徽因现代诗歌《深夜里听到乐声》
《深夜里听到乐声》是林徽因1931年9月作的一首诗,属于现代诗。诗以真挚、细密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一种难以言状的爱的隐痛。男子的相思,女子的惆怅跃然纸上。下面是其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深夜里听到乐声》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静听着,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诗歌赏析:
寂静的深夜里,突然飘来一阵悲切的琴声……诗一开头就以清幽、哀婉的抒情吸引住了读者。从“轻弹着”“稠密的悲思”和“静听着”“颊边泛上了红”的细腻描写中暗示着弹琴者和听琴者之间隐密的感情和特殊的关系,同时又从琴的悲音中联想到他们之间的不幸。诗的后三节写“我”的独白,其中蕴藏了非常曲折的心态。“我”最清楚琴声中所表达的情愫。但却默然无言以答。因为命运是那样作弄人,美丽的想像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幼稚、脆弱。“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不过是月老的祝愿罢了,而生命的排列组合却有着不可抗拒的自身规律。除了静听那凄凉的琴声,“我”还能说什么呢?作为昔日的一对情人,如今现实已把“我”和“你”分开。恋情虽时时浮上心头,也只能借助特殊的方式表达了。作者简介诗以真挚、细密的心理描写,表现了一种难以言状的爱的隐痛。男子的相思,女子的惆怅跃然纸上。
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原名徽音,福建闽候人,建筑师、作家、新月派诗人之一。
1904年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官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林长民早年留学日本,是新派人物。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月至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与在伦敦经济学院上学的徐志摩相遇。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28年3月与梁思成在加拿大渥太华结婚,婚后去欧洲考察建筑,同年8月回国。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出版的诗集有《林徽因诗集》(1985)等。
第二篇:深夜里听到乐声诗歌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轻弹着,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静听着,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你和我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第三篇:林徽因的经典现代诗歌精选
导语:林徽因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下面是关于她的现代诗歌,欢迎鉴赏:
黄昏过泰山
记得那天
心同一条长河,让黄昏来临,月一片挂在胸襟。
如同这青黛山,今天,心是孤傲的屏障一面;
葱郁,不忘却晚霞,苍莽,却听脚下风起,来了夜——
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6年7月19日)
静坐
冬有冬的来意,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
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
寒里日光淡了,渐斜……
就是那样地
像待客人说话
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
1936年冬11月
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7年1月31日)
时间
人间的季候永远不断在转变
春时你留下多处残红,翩然辞别,本不想回来时同谁叹息秋天!
现在连秋云黄叶又已失落去
辽远里,剩下灰色的长空一片
透彻的寂寞,你忍听冷风独语?
选自《大公报·文艺副刊》(1937年3月14日)
哭三弟恒
——三十年空战阵亡
弟弟,我没有适合时代的语言
来哀悼你的死;
它是时代向你的要求,简单的,你给了。
这冷酷简单的壮烈是时代的诗
这沉默的光荣是你。
假使在这不可免的真实上
多给了悲哀,我想呼喊,那是——你自己也明瞭——
因为你走得太早,太早了,弟弟,难为你的勇敢,机械的落伍,你的机会太惨!
三年了,你阵亡在成都上空,这三年的时间所做成的不同,如果我向你说来,你别悲伤,因为多半不是我们老国,而是他人在时代中碾动,我们灵魂流血,炸成了窟窿。
我们已有了盟友、物资同军 火,正是你所曾经希望过。
我记得,记得当时我怎样同你
讨论又讨论,点算又点算,每一天你是那样耐性的等着,每天却空的过去,慢得像骆驼!
现在驱逐机已非当日你最理想
驾驶的“老鹰式七五”那样——
那样笨,那样慢,啊,弟弟不要伤心,你已做到你们所能做的,别说是谁误了你,是时代无法衡量,中国还要上前,黑夜在等天亮。
弟弟,我已用这许多不美丽言语
算是诗来追悼你,要相信我的心多苦,喉咙多哑,你永不会回来了,我知道,青年的热血做了科学的代替;
中国的悲怆永沉在我的心底。
啊,你别难过,难过了我给不出安慰。
我曾每日那样想过了几回:
你已给了你所有的,同你去的弟兄
也是一样,献出你们的生命;
已有的年轻一切;将来还有的机会,可能的壮年工作,老年的智慧;
可能的情爱,家庭,儿女,及那所有
生的权利,喜悦;及生的纠纷!
你们给的真多,都为了谁?你相信
今后中国多少人的幸福要在你的前头,比自己要紧;那不朽
中国的历史,还需要在世上永久。
你相信,你也做了,最后一切你交出。
我既完全明白,为何我还为着你哭?
只因你是个孩子却没有留什么给自己,小时我盼着你的幸福,战时你的安全,今天你没有儿女牵挂需要抚恤同安慰,而万千国人像已忘掉,你死是为了谁!
1934年,李庄
选自《文学杂志》二卷十二期(1948年5月)
展缓
当所有的情感
都并入一股哀怨
如小河,大河,汇向着
无边的大海,——不论
怎么冲急,怎样盘旋,——
那河上劲风,大小石卵,所做成的几处逆流,小小港湾,就如同
那生命中,无意的宁静
避开了主流;情绪的平波越出了悲愁。
停吧,这奔驰的血液;
它们不必全然
都去造成眼泪。
不妨多几次辗转,溯洄流水,任凭眼前这一切缭乱,这所有,去建筑逻辑。
把绝望的结论,稍稍
迟缓;拖延时间,——
拖延理智的判断,——
会再给纯情感一种希望!
选自《大公报·星期文艺》(1947年5月4日)
八月的忧愁
黄水塘里游着白鸭,高粱梗油青的刚高过头,这跳动的心怎样安插,田里一窄条路,八月里这忧愁?
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
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
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
从没有人说过八月什么话,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
但我望着田垄,土墙上的瓜,仍不明白生活同梦怎样的连牵。
雨后天
我爱这雨后天,这平原的青草一片!
我的心没底止的跟着风吹,风吹:
吹远了香草,落叶,吹远了一缕云,象烟——
象烟。
无题
什么时候再能有
那一片静;
溶溶在春风中立着,面对着山,面对着小河流?
什么时候还能那样
满掬着希望;
披拂新绿,耳语似的诗思,登上城楼,更听那一声钟响?
什么时候,又什么时候,心
才真能懂得
这时间的距离;山河的年岁;
昨天的静,钟声
昨天的人
怎样又在今天里划下一道影!
秋天,这秋天
这是秋天,秋天,风还该是温软;
太阳仍笑着那微笑,闪着金银,夸耀
他实在无多了的最奢侈的早晚!
这里那里,在这秋天,斑彩错置到各处
山野,和枝叶中间,象醉了的蝴蝶,或是
珊瑚珠翠,华贵的失散,缤纷降落到地面上。
这时候心得象歌曲,由山泉的水光里闪动,浮出珠沫,溅开
山石的喉嗓唱。
这时候满腔的热情
全是你的,秋天懂得,秋天懂得那狂放,——
秋天爱的是那不经意
不经意的凌乱!
但是秋天,这秋天,他撑着梦一般的喜筵,不为的是你的欢欣:
他撒开手,一掬璎珞,一把落花似的幻变,还为的是那不定的悲哀,归根儿蒂结住
在这人生的中心!
一阵萧萧的风,起自
昨夜西窗的外沿,摇着梧桐树哭。——
起始你怀疑着:
荷叶还没有残败;
小划子停在水流中间;
夏夜的细语,夹着虫鸣,还信得过仍然偎着
耳朵旁温甜;
但是梧桐叶带来桂花香,已打到灯盏的光前。
一切都两样了,他闪一闪说,只要一夜的风,一夜的幻变。
冷雾迷住我的两眼,在这样的深秋里,你又同谁争?现实的背面
是不是现实,荒诞的,果属不可信的虚妄?
疑问抵不住简单的残酷,再别要悯惜流血的哀惶,趁一次里,要认清
造物更是摧毁的工匠。
信仰只一细炷香,那点子亮再经不起西风
沙沙的隔着梧桐树吹!
如果你忘不掉,忘不掉
那同听过的鸟啼;
同看过的花好,信仰
该在过往的中间安睡。……
秋天的骄傲是果实,不是萌芽,——生命不容你
不献出你积累的馨芳;
交出受过光热的每一层颜色;
点点沥尽你最难堪的酸怆。
这时候,切不用哭泣;或是呼唤;
更用不着闭上眼祈祷;
(向着将来的将来空等盼);
只要低低的,在静里,低下去
已困倦的头来承受,——承受
这叶落了的秋天
听风扯紧了弦索自歌挽:
这夜,这夜,这惨的变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