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或元宵节手抄报[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14:2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春节或元宵节手抄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春节或元宵节手抄报》。

第一篇:春节或元宵节手抄报

春节还未走远,元宵佳节丰富多彩活动又来“闹”新春。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春节或元宵节手抄报,欢迎借鉴!

春节或元宵节手抄报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元宵佳节,为让孩子们感受元宵佳节欢乐,解元宵节习惯,尊重我们民俗习惯,热爱我们民族文化,感受传统节日魅力,学校开展“庆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品汤圆”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组织下,汤圆在孩子们期待心情中煮熟,当孩子们有说有笑品尝着热气腾腾汤圆。甜甜汤圆,甜甜蜜蜜节日气氛,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团结和温暖。

走廊上,操场上各种各样灯犹如百花争艳,各具情态。同学们有驻足观赏,有在猜灯谜,一双双欣喜而激动眼睛闪烁着智慧光芒。猜灯谜过程中,有同学在冥思苦想、有一脸兴奋,不时传出阵阵开心笑声,处处洋溢着浓浓文化气息!

春节或元宵节手抄报

我先给大家介绍春节习俗,再给大家介绍元宵节习俗。春节习俗有压岁钱、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年画、守岁和爆竹。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压岁钱分给晚辈,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春联也叫门对、春贴、桃符等,它以工整、简洁、精巧文字,抒发美好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在贴春联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福”字。有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做成各种图案。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兴起,年画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主题,变得丰富多彩。除夕守岁是最重要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时刻,通宵守夜。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陕西汤圆不是包,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放灯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元宵放灯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灯市,当时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狂欢节。以后历代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时间也越来越长。

春节或元宵节手抄报

在古代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食品。因为腌制腊味所需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口味,几乎成家家必备应景食品。年糕式样有方块状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意思。

年糕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和”字就是“合”意思;饺子“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或元宵节手抄报

元宵农历元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宵节是中国最古老夜节日。相传西汉平定“诸吕”,汉文帝元月十五日开基,定为元宵节。举国上下张灯结彩,欢度佳节。深宫皇室,大家闺秀也可上街看观灯游玩。

元宵节,家家户户自制元宵(今有专业户专卖)。元宵古称“浮元子”,是一种雅俗共尝,甜而不腻,脍灸人口民间小吃,全国流行。“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轻圆绝胜鸡头肉,涌腻偏宜蟹眼汤”。古诗人如此描摩元宵圆,难怪此物历经千年,风行不衰。

挂花灯,是山西人民欢庆元宵节必备一种形式。每逢元农宵节来临之时,家家户户都挂起各式各样灯,从十四至十六,每晚都开,远远望去,楼房张灯结采五颜六色,将整个城市装扮富丽辉煌,各单位也争相制作各种各样花灯,在街上挂起,供人们欣赏,花灯样式之多,数不胜数,有动物,有生肖,有谜语猜谜,有宫灯,有现代电器,也是歌颂现代人新生活,飞机,火箭,飞船,有鼓灯、润饼灯、鱼虾鸡鸭鹅灯、柑桔香蕉菠萝灯、宫灯、如意灯、料丝灯、玻璃灯、走马灯……形形色色,异彩纷呈。

放焰火,为山西人民元宵节最为喜人活动。元宵节夜在广场都要进行放烟火活动,到时全家都走到大街上,去看那美丽烟火,烟火越来变得越美,越来越大,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颜色越来越美越来越艳丽。

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喧天,一国若狂”。(明间乔元《闽书》)。从十四到十六,连续三天各县区都组织大大小小各种文艺汇演到市里来,有民间艺术,有现代艺术展示,有传统文艺,有古老乐曲,有八音会,有古装戏,花样之多,数不胜数。办大型灯展。各单位都想声,光,色俱全大型灯展在街上展出。有代表吉祥,有代表幸福,有代表古老传说,有带有启迪意义。

春节或元宵节手抄报

从前,人间风调雨顺,王母娘娘趁着天气好,就开一个盛大宴会。但是,玉帝很爱喝酒,而且一喝就喝酩酊大醉。这不,这一天他又喝醉。宴会结束后,他又忙着写雨簿,一下疏忽,把雨簿写错。这下人间可大乱。有地方洪水暴发,有天地干旱...有条青龙知道,悄悄地飞上天,偷偷改雨簿.这时,玉帝也察觉到雨簿写错,所以,他打开雨簿。呀!雨簿好象被人改!他马上派人查找是谁该雨簿,最后,他才知道是青龙改。他很生气,所以,他马上派丞相到凡间去追杀青龙。

丞相来到凡间用尽各种办法最后处死青龙。死后青龙化作一只神鸟,天天在灵宵殿外哭泣,玉帝很内疚,明明是自己写错雨簿,还要处死给自己改错青龙,所以,玉帝让百姓们隆重纪念为民造福青龙。

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老百姓就会用竹子扎成龙灯,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扛着龙灯游街串巷,以表示对青龙感激和怀念。这个风俗一直传到现在。

每年元宵节,我和爸爸妈妈也要去看耍龙灯,真是很热闹。

第二篇:春节元宵节手抄报结合

春节的气氛还在迷漫,元宵的气息又扑面而来。街上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烟花“人”的生意特别好。下面是春节元宵节手抄报结合,欢迎参考阅读!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

1春节元宵节手抄报

2春节元宵节手抄报

3春节元宵节手抄报

4春节元宵节手抄报

5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内容1:春节来源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其中的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年除夕,从村外来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一声。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乞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人们都知道驱赶“年”兽的办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但较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兴起。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元旦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汉武帝刘彻感到历纪太乱,就命令大臣公孙卿和司马迁造“太阳历”,规定以农历正月为一岁之首,以正月初一为一年的第一天,就是元旦。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 ”、“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宣布废除旧历改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并决定以公元1912年1月1日为民国元年1月1日。一月一日叫新年,但不称元旦。但民间仍按传统沿用旧历即夏历,仍在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过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有鉴于此,1913年(民国二年)7月,由当时北京政府任内务总长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施行。自此夏历岁首称“春节”。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24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正式改称“春节”。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内容2:元宵节来源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cOm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内容3:源远流长元宵节

元宵节是一个热闹而又有着悠久历史的节日。春节热闹的气氛刚刚结束,元宵节又来临。

关于元宵节,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玉皇大帝的神鸟误落在一个村庄。那时的动物都是很残忍的,所以村里有很多猎人,猎人看见神鸟不知他的来历,以为是只害鸟,就把它杀死。玉皇大帝知道此事后大发雷霆,下令派3000天兵正月十五去村里防火把村子里的人都烧光。七仙女听到就让一个神仙去帮人们,人们按照神仙的说法,在村子周围点上篝火,再点上许多灯笼,玉皇大帝从天上看到此景,以为村民自己放火烧死,也就没派天兵,村民幸免于难。从此,人们每到正月十五就点篝火,挂灯笼,就有元宵节。

这个传说是假的,元宵节的真实情况是起源于汉朝,到今天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汉朝时,印度佛教流传进中国,佛教中有供奉舍利子的习惯做法。于是汉朝的皇帝就从印度人哪里学来供奉舍利子,在正月十五的晚上,整个皇宫张灯结彩,满朝文武上朝,供奉舍利子。后来这种做法流传到民间,民间没有舍利子,只是张灯结彩,放篝火,于是就形成元宵节最古老的习俗。

到隋炀帝的时候,元宵节就更热闹。开始演节目,光演员就有30000人,乐队人数18000人,舞台有8里地长。到唐朝,更是盛况空前,大唐盛世的元宵节过三天。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唐玄宗年间,皇宫为元宵节,制作50000盏灯笼,做一个大型灯楼,有150尺高,人们在里面可以游玩、喝酒等等,大街上的人们也都提着灯笼。街上还有“宝马雕车香满路”,一辆辆的花车,车上坐着主人,上好的宝马拉车,车还散发着香味,后面还跟着成队列的仕女。人们尽情观看玩耍。

宋朝的皇帝很喜欢元宵节,就把过元宵节的日期由三天改为五天。元宵节的好多习俗都是在宋朝形成的。这时或元宵节的规模也很大,万盏灯火,累成那个金山,百里之内灯火不绝。明朝朱元璋把元宵节扩大到10天,从正月初八到正月十七,那时的元宵节很热闹,很好玩。

我国的元宵节历史悠久,风俗很多,各种各样,很是丰富。全国人民都在早晨吃元宵,那元宵一个个大大的,圆圆的,一尝可香,馅都往外冒。晚上去大街上闹花灯,猜灯谜,灯笼上挂着纸条让你猜。还有耍龙舞狮子,到空地上放烟花,一个个烟花像大伞一样在空中绽开。还有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都很好玩。

南方人也和我们一样过元宵节。他们会在元宵节这天的白天或晚上走百病、偷菜、送孩儿灯。走百病就是妇女聚集在一起,沿着墙根走,一直走到村外,逢桥必过,这样把疾病送到村外去,以保身体健康。偷菜就是未婚女性到别人家的菜园里偷菜,希望自己将来生的孩子白白胖胖。送孩儿灯也不错,是长辈或者亲友给已婚未育的妇女送灯笼,祝愿早生贵子。

在我们东北,家乡的元宵节风俗也很有意思你像滚冰和打花脸。小孩在元宵节这天,要到冰上去打滚,意思是滚冰身体健康,抗冻。打花脸是在元宵节的晚上,把黑色涂在手上,遇见谁就往谁的脸上涂,也有的在家里一伙小孩互相打花脸,谁脸上最花谁就最好,就有好命运。

啊,原来元宵节真是不错。,又有好吃的,又有好玩的,又有好看的。是的,元宵节是中国历史上最热闹的节日,人们在一起快快乐乐很有趣儿,我们中华民族一代代的人们都在元宵节里得到莫大的快乐。

第三篇: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下面小编带来的是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1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2春节元宵节手抄报内容

3元宵节是我国传统佳节,也是过年的最后一天,正月十五闹花灯。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以吃元宵、逛花市、赏花灯、观礼花、猜灯谜,舞龙舞狮,来寄托对春天最美好的祝福。

我们一家刚吃完团圆饭,爸就说带我去看花灯,我非常的高兴;傍晚,一轮明月已早早的升上了天空;几颗星星顽皮的向我眨眼睛。银白色的月儿随我一起逛花灯;我们一家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花市;我认识的“小鱼儿”被爸爸顶在脖子上,她手里拿着荧光棒,头上带着红牛角,穿着红色的外套。脸上带着开心的笑容。

街道上,到处都张灯结彩,各式各样的电子花灯,简直叫人目不暇接。随着一阵阵锣鼓喧声,两条蛟龙,在人群中间交叉飞舞。

这时,几声巨响,美丽的礼花接二连三地在空中开放,有的像菊花,有的像六月的雪,有的像满天的星辰,还有的像七彩的花朵。

夜深了,赏花灯的人们脸上都洋溢着满足,幸福,惬意的神情离开了。

第四篇:春节元宵节手抄报简单

手抄报是一种可传阅、可观赏、也可张贴的报纸的另一种形式。在学校,手抄报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具有相当强的可塑性和自由性。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春节元宵节手抄报简单,一起来看一下吧。

元宵节介绍: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风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风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风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风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欣赏: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1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2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3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4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5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6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7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8

春节元宵节手抄报10



第五篇:春节与元宵节手抄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与元宵节手抄报,欢迎来参考!

春节与元宵节手抄报

春节与元宵节手抄报

春节与元宵节手抄报

春节与元宵节手抄报

春节与元宵节手抄报

春节与元宵节手抄报

春节与元宵节手抄报

春节与元宵节手抄报

春节与元宵节手抄报

春节与元宵节手抄报资料一

春节还未走远,元宵佳节丰富多彩的活动又来“闹”新春。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元宵佳节,为了让孩子们感受元宵佳节的欢乐,了解元宵节的习惯,尊重我们的民俗习惯,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感受传统节日魅力,学校开展了“庆元宵、赏花灯、猜灯谜、品汤圆”活动。孩子们在老师的组织下,汤圆在孩子们期待的心情中煮熟了,当孩子们有说有笑品尝着热气腾腾的汤圆。甜甜的汤圆,甜甜蜜蜜的节日气氛,感受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团结和温暖。

走廊上,操场上各种各样的灯犹如百花争艳,各具情态。然后同学们有的驻足观赏,有的在猜灯谜,一双双欣喜而激动的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猜灯谜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在冥思苦想、有的一脸兴奋,不时传出阵阵开心的笑声,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农历正月十五,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到咯!今天下午艺术实验幼儿园顺应传统佳节,在欢乐热闹的气氛中开展了全体幼儿“新春元宵节——游花灯”活动。你一盏灯笼,我一盏花灯,比比谁最美。一到时间,孩子们提着各种各样的元宵花灯来了。有传统的兔子灯,也不乏各种色彩鲜艳的新颖元宵花灯,更有心灵手巧的家长为孩子自制的兔子灯。有些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介绍起自己的灯来??孩子们还互相交换、分享,欣赏别人的花灯,玩得不亦乐乎。随后,在周副园长介绍下,孩子们带着自己的花灯进行全园式游花灯活动,把手中的花灯全体点亮,进行相应的展览和游园,大小中班的孩子在彼此游玩的过程中认识了更多的花灯,也体验到元宵节游花灯的乐趣。

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也让我们的孩子深深感受到了我们中国传统节日所带来的快乐。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伴随着新学期的脚步向大家走来了。然后元宵佳节是快乐的日子,更是热闹欢腾的日子。为了让幼儿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今天(2月14日)组织全体幼儿开展“感民俗,庆元宵”的活动,让幼儿一同度过一个欢乐的元宵节。

上午的主要活动是搓元宵汤圆,品汤圆。由家长们组织的搓汤圆的制作过程给幼儿,了解制作汤圆的步骤,品尝新鲜出炉的“热汤圆”感受浓浓的节日气息。其次就是欣赏花灯,幼儿和小伙伴一起来欣赏交流自己带的花灯等。还有就是猜灯谜。猜灯谜活动的开展,不仅增强了孩子们自己动手的能力,也让孩子在实践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让孩子深深感受着传统习俗带来的快乐。

这次活动,不仅让幼儿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的认识,感受元宵节的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了解元宵节的一些风俗习惯,更是激发了幼儿的民族自豪感及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春节与元宵节手抄报资料二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然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枣泥等馅,山东人则用黄米、红枣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为主,或蒸或炸,也有人干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则甜咸兼具,例如苏州及宁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还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汤。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猪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细,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然后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做成饺子皮,再用皮包上馅,馅的内容是五花八门,各种肉、蛋、海鲜、时令蔬菜等都可入馅,正统的饺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捞起后以调有醋、蒜末、香油的酱油为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饺子、烙饺子(锅贴)等吃法。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合欢;又取更岁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时吃饺子,也带有“招财进宝”的吉祥含义。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春节年画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然后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然后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然后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下载春节或元宵节手抄报[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节或元宵节手抄报[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春节和元宵节手抄报[共5篇]

    引导语:对于手抄报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做手抄报亦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那么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春节和元宵节手抄报,欢迎阅读!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

    春节元宵节的手抄报内容(精选五篇)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地区和海外华人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

    4年级元宵节手抄报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上元佳节,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节日。下面是4年级元宵节手抄报,欢迎参考阅读!元宵节手抄报1元宵节手抄报2元宵节手抄报3元宵节手抄报4元宵......

    三年级手抄报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得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得地区和海外华人得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得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

    六年级元宵节手抄报

    元宵节是我们家人团聚的重要日子,也是我们玩的时候。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六年级元宵节手抄报,希望对你有帮助。六年级元宵节手抄报1六年级元宵节手抄报2六年级元宵节手抄报3春节,......

    元宵节英语手抄报内容

    元宵节英语手抄报内容 The Lantern Festival falls on the 15th day of the 1st lunar month, usually in February or March in the Gregorian calendar. As early as the......

    元宵节手抄报内容素材★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下面是关于元宵节手抄报内容素材,欢迎阅读!元宵节手抄报1元宵节手抄报2元宵节手抄报3元宵节......

    初一元宵节手抄报图片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各民族的节日风俗不一样,我们家乡过元宵节热闹非凡,喜气洋洋。这天的活动内容真是丰富多彩啊,似乎要把所有喜庆都融入这一天。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