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总论模拟试题
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属于审计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A.国家权力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社会的一定的生产关系特点
D.受托经济责任关系
2.设立审计司和审计院,标志着我国用“审计”一词命名的审计机构的产生是在()。
A.唐代
B.元代
C.清代
D.宋代
3.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
A.1993年1月1日
B.1994年1月1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6年1月1日
4.按照实施审计的范围,可以将审计划分为()。
A.全部审计和抽样审计
B.全部审计和局部审计
C.详细审计和抽样审计
D.详细审计和局部审计
5.审计监督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督的根本特征是()。
A.及时性
B.广泛性
C.独立性
D.科学性
6.为加强和规范内部审计工作,2003年3月4日审计署发布了()。
A.《内部审计工作条例》
B.《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C.《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D.《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7.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其他经济资料进行检查和验证确定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公允性和合法性,体现了审计的()。
A.经济监督职能
B.经济评价职能
C.经济鉴证职能
D.经济服务职能
8.下列说法中,审计的基本职能是()。
A.经济调节职能
B.经济控制职能
C.经济监督职能
D.经济鉴证职能
9.在现代审计实务中,最能体现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的是()。
A.财政审计
B.财务审计
C.财经法纪审计
D.效益审计
10.能够对被审计单位资源管理和使用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和评价的审计是()。
A.财经法纪审计
B.财政审计
C.社会审计
D.效益审计
11.与财政财务审计相比较,财经法纪审计更加突出的目标是()。
A.经济性
B.独立性
C.效率性
D.合法性
第二篇: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总论试题
多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审计独立性的说法中,体现审计工作上的独立性的有()。
A.审计机关必须是独立的专职机构
B.审计人员不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
C.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中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D.审计人员依法办理审计事项时,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或个人不得干涉
E.审计人员如与被审计单位有利害关系,应当回避
2.与社会审计和内部审计相比,国家审计的特点有()。
A.法定性
B.内向性
C.及时性
D.强制性
E.有偿性
3.下列各项说法中,审计的职能包括()。
A.经济调控
B.经济评价
C.经济监证
D.经济管理
E.经济监督
4.审计的独立性表现在()。
A.组织结构
B.业务工作
C.人员
D.经济来源
E.技术手段
5.按审计的主体,可将审计分为()。
A.全部审计
B.国家审计
C.内部审计
D.局部审计
E.社会审计
6.社会审计的特点有()。
A.有偿性
B.及时性
C.独立性
D.委托性
E.广泛性
7.按审计的内容划分,可将审计分为()。
A.全部审计
B.财政审计
C.财务审计
D.财经法纪审计
E.局部审计
8.国家审计的特点有()。
A.独立性
B.综合性
C.宏观性
D.强制性
E.法定性
9.与国家审计相比,内部审计的特点有()。
A.及时性
B.内向性
C.法定性
D.强制性
E.有偿性
10.在审计实践中根据审计职能产生的客观影响和实际效果,审计的作用可以表述为()。
A.调控作用
B.保证作用
C.建设性作用
D.防护性作用
E.促进作用
11.局部审计的优点有()。
A.范围大
B.审查重点突出
C.审计成本较低
D.省时省力
E.针对性强
12.授权审计必须符合的要求有()。
A.授权审计的双方当事人都必须是审计机关,并且存在业务领导关系
B.授权审计的被授权方必须是审计机关,而授权方没有限制
C.授权审计的可以是任意事项
D.授权审计的事项必须是法律允许的E.授权审计的事项是授权的上级审计机关职权范围内的
第三篇: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总论单选题
单项选择题
1、与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相比,社会审计的特点是()。
A、独立性
B、有偿性
C、法定性
D、委托性
2、下列属于按照审计内容进行分类的是()。
A、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B、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效益审计
C、全部审计和范围审计
D、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3、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并通过财务报表审计出具的审计报告,体现的审计的职能是()。
A.经济鉴证职能
B.经济评价职能
C.经济监督职能
D.市场监督职能
4、下列不属于审计的职能的是()。
A、经济监督
B、经济评价
C、经济鉴证
D、经济管理
5、下列属于按照审计主体进行分类的是()。
A、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B、财政财务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效益审计
C、全部审计和范围审计
D、事前审计、事中审计和事后审计
6、在现代审计中,最能体现审计的经济评价职能的是()。
A、财政审计
B、财务审计
C、效益审计
D、经营审计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正式实施的时间是()。
A、1994年1月1日
B、1995年1月1日
C、1996年1月1日
D、2000年1月1日
8、为加强和规范内部审计工作,2003年3月4日审计署发布了()。
A、《内部审计工作条例》
B、《内部审计基本准则》
C、《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
D、《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
9、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活动的独特之处是()。
A、及时性
B、广泛性
C、独立性
D、科学性
10、检查和督促被审计人的经济活动在规定的范围内沿着正常的轨道健康运行,体现了审计的()。
A、经济监督职能
B、经济鉴证职能
C、经济评价职能
D、经济服务职能
11、为确保抗震救灾资金和物资按要求及时到位、严格管理和合理使用,审计机关对救灾款物进行审计,体现的审计职能是()。
A、经济监督职能
B、经济评价职能
C、经济鉴证职能
D、经济调控职能
第四篇:中级审计师考试《审计理论与实务》模拟试题
1.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总需求曲线()
A.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答案]BD
[解析]在开放的经济中,总需求可表示为Y=C+I+G+NX,即总需求是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与净出口的总和。A选项政府支出减少导致总需求减少,总需求曲线左移。B选项价格水平上升,会导致总需求减少,曲线左移。C选项税收减少,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总需求增加,曲线右移。D选项名义货币供给增加,物价水平不变,总需求增加,曲线右移。
2.政府的财政政策工具主要有()。
A.政府购买
B.政府转移支付
C.税收
D.公债
E.利率
[答案]ABCD
[解析]见课本37页。利率属于货币政策工具。
3.影响优先股成本的主要因素有:
A.优先股股利
B.优先股总额
C.优先股筹资费率
D.企业所得税税率
E.预计的股利增长率
[答案]
A.C
[解析]参考课本358页分析。根据计算优先股成本的公式,影响主要因素有:优先股股利、优先股筹资费率和优先股的价格。
4.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有:
A.交易动机
B.预防动机
C.投机动机
D.维持补偿性余额
E.储存动机
[答案]ABC
[解析]参考课本432页的分析。
5.正确的会计等式有()。
A.资产=权益
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C.资产-负债=净资产
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E.收入-费用=利润
[答案]ABCE
[解析]参见课本88页分析。
第五篇:中级审计师《审计理论与实务》试题
单项选择题
1、下列实质性审查中不属于重新计算的是()。
A、计算原始凭证中数量乘单价的积数
B、计算明细科目的金额合计
C、计算账簿每页各栏金额的小计
D、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2、下列有关制度基础审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制度基础审计是指从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入手
B、制度基础审计只强调审查内部控制系统所产生的结果
C、运用制度基础审计模型需要大量采用抽查方法
D、制度基础审计较账目基础审计的工作效率改进不明显
3、在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中,当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非常健全时,可将控制风险直接确定为()。
A、最高
B、适中
C、最低
D、忽略不计
4、下列有关顺查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审计取证的顺序与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资料形成过程相一致
B、事无巨细,不突出重点,机械繁杂,工作量大
C、审计质量较高
D、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大、内部控制较为健全的被审计单位
5、在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实施监盘时,进行盘点的是()。
A、审计人员
B、独立的第三人
C、被审计单位
D、其他单位
6、在对审计取证方法按取证顺序与记账顺序的关系分类中,适用于业务规模较大、内容控制系统比较健全、管理基础较好的被审计单位的方法是()。
A、顺查法
B、逆查法
C、详查法
D、抽查法
7、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本期财务报表和上期财务报表中相同项目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并将异常变动作为下一步审计关注的重点内容,这种审计取证方法是()。
A、计算
B、观察
C、检查
D、分析
8、下列审计取证方法,最适用于实现总体合理性审计目标的是()。
A、检查
B、观察
C、重新计算
D、分析
9、下列关于应收账款函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消极函证要求收函单位对函证事项无论与事实相符与否,都应予以回函
B、函证的效果与审计人员无关
C、与积极函证相比,消极函证取得的证据可靠性较高
D、数额较大、有疑点的应收账款应该采取积极函证方法
10、下列有关重大错报风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B、财务报表在审计后依然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C、审计人员未能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D、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未能有效控制预防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