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著导读论语的教案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包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而《齐论》则在汉魏时期失传。以下是小编带来名著导读论语的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著导读论语的教案【1】
[教法学法]
本文短小精悍,拟通过通读感知、品读赏析、创读拓展三个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自读、探究中获得知识,得到启示。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有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需要我们去学习、继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古人留下的文字,节选自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著作
(二)简介孔子和《论语》
1(学生之间交流)把你了解的孔子和《论语》的知识讲出来,如果不完整可以互相补充。
2(1)介绍孔子。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介绍《论语八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9篇,内容有孔子谈话,弟子问及弟子间的互相讨论,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它是儒家精典著作之一。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i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课文。(1)齐读,散读;个人读。(2)点拨朗读文言文的技巧。
(3)结合语言环境读准字音;(4)注意朗读节奏,语速语调。
3讨论、质疑、析疑。
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课文,互相提问,互相解答。把讨论后仍不能解答的疑难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
学生质疑、析疑结束后,老师提出一些值得探究的词、句,供学生探究。
如(1)指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0人不知而不愠(恼恨,)
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不解;殆,这里是'学业陷入困境'的意思)
0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认为可耻)
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满足;诲,教导)
0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又如分别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
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了旧知识,获得了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
0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4反复朗读直至背诵。
5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四)小结
'温故而知新'。当我们回顾这节课学的知识时,我们不难发现,孔子的每一句话,对我们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启示啊!
(五)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论语)六则》中,每条语录都渗透着孔子的教育思想,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品读赏析,探究内涵
l学生散读、背诵、讨论、赏菥。
2(1)从文中找出关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句子。
(2)课文在学习方法方面强调什么?在学习态度方面又强调什么?
(要点提示:学习方法)
0'学而时习之'(学习要经常温习)
0'温故而知新'(在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名著导读论语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评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后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在国外,据美国《世界的日报》报道,全美第七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XX年11月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截至XX年12月底,全世界已经有123所孔子学院。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代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理学大师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四、学生根据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
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六、布置课外作业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本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结合文本,进一步走近孔子,对孔子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检查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提问:《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明确:主要有治学、从政、修身养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三、教师简单讲解《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简明的脉络。
四、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
2、宋元时期对孔子的评价总体上是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圣光环和纲常伦理来维护其封建统治。
3、自从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学术界和政界对孔子的评价就褒贬不一。特别是毛泽东在文革初期给郭沫若的诗里御笔一批,“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吹响批孔的号角,引发了全国口诛笔伐的狂潮。
五、教师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尽管有的观点我们不能完全认同,尽管他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让很多女性不高兴,但是就像乌云无法挡住太阳的光辉一样,孔子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当然,由于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自己。
应该说,孔子提倡以天、地、君、亲、师来规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以仁、礼、义、智、信来规范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是有助恢复社会稳定,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治国理念。不仅如此,孔子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教无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其他无数的教诲,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成为两千多年来从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国治学的座右铭,人类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精品。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但孔子的思想与学说,确实是两千多年来照亮中国历史与中国人思想的一盏明灯。《华盛顿邮报》曾经写道:“虽然孔子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诲对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批判与否定“凡是派”错误思想的30年之后,人们难道还要受这种过时思想的束缚,依然拘泥于“孔学名高实秕糠”之说,而不给那位等待了两千年之久的古代圣贤实行“正名”吗?
六、布置作业
1、认真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2、根据对孔子的了解,写一篇和孔子有关的人物传记以及一段颁给孔子的颁奖词。
第二篇: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1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评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后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在国外,据美国《XX日报》报道,全美第七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XX年11月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截至XX年12月底,全世界已经有123所孔子学院。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代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理学大师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四、学生根据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
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六、布置课外作业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本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结合文本,进一步走近孔子,对孔子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检查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提问:《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明确:主要有治学、从政、修身养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三、教师简单讲解《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简明的脉络。
四、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
2、宋元时期对孔子的评价总体上是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圣光环和纲常伦理来维护其封建统治。
3、自从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学术界和政界对孔子的评价就褒贬不一。特别是毛泽东在文革初期给郭沫若的诗里御笔一批,“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吹响批孔的号角,引发了全国口诛笔伐的狂潮。
五、教师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尽管有的观点我们不能完全认同,尽管他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让很多女性不高兴,但是就像乌云无法挡住太阳的光辉一样,孔子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当然,由于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自己。
应该说,孔子提倡以天、地、君、亲、师来规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以仁、礼、义、智、信来规范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是有助恢复社会稳定,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治国理念。不仅如此,孔子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教无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其他无数的教诲,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成为两千多年来从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国治学的座右铭,人类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精品。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但孔子的思想与学说,确实是两千多年来照亮中国历史与中国人思想的一盏明灯。《华盛顿邮报》曾经写道:“虽然孔子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诲对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批判与否定“凡是派”错误思想的30年之后,人们难道还要受这种过时思想的束缚,依然拘泥于“孔学名高实秕糠”之说,而不给那位等待了两千年之久的古代圣贤实行“正名”吗?
六、布置作业
1、认真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2、根据对孔子的了解,写一篇和孔子有关的人物传记以及一段颁给孔子的颁奖词。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2○教学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前准备
①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 学说的概况;了解 《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
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 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介绍孔子和《论语》,研读有关学习的内容。
○教学设计
导入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 朽的 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 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
①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
a.多媒体展示下列词句,先让同学读,其他同学评价,最后教师再打出正确读音。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
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诲女(rǔ)知之乎 不知为(wéi)不知 是知(zhì)也
让学生结合对课文的理解说出加点的词这样读的理由。
b.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 意的问题,并用多媒体展示:
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c.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提问组有权指定某组或某
同学回答。
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探究的词句摘要:
朋三 和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a.学生自主阅 读。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
教师再要求学生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
b.班上讨论、交流以下两个问题:
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 ?
作业
① 必作:“研讨与练习”第一题。
② 选作 :课外阅读《论语》,了解孔子的其他教育思想。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3○教学内容
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小结全文,背诵课文。
○教学设计
导入
儒家学说是为己之 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探究学习后五则
①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②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③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
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c.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探究第一句]
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理解探究深层含义。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后,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诗句。
教师要求学生回答: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要求学生讨论交流这句话的现实意义。
学生观点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
请 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请同学介绍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及其代表人物;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要求点到为止。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
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
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 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教师小结]
现代社会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另一方面传统美德亟待发扬。现代著名新儒学大师、美国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岳麓书院演讲时曾预言,公元2050年左右,中华文化将全面复兴,就让我们拭目以待传统美德的蔚然成风吧!
朗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积累、拓展
学生自由朗读,从文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对本文出现的常 用成语作归结并板书:死而后已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
背诵课文
作业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 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资料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名著导读论语教案
4【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
2.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过程与方法】
1.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通过提炼话题、观点并进行选择性议论文写作练习,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将儒道互补融进自我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建构之中,并形成积极的影响。
【教学重点】
1.通过提炼话题、观点并进行选择性议论文写作练习,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教学难点】
相关写作训练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学生自学
一、自由诵读
二、结合注释简单疏通文意
(1)文言基础知识
A.语音
盍(hé)诲(huì)裘(qíu)敝(bì)肱(gōng)少(shào)者怀之
智者乐(yaò)山,仁者乐(yaò)水 知者乐(lè),仁者寿。
B.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
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C.重点字词
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回虽不敏(敏:聪敏、聪明)
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
⑤是智也(是:代词,这)
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
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
⑧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
⑨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
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
D.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⑥克己复礼
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二、检 查 学生预习内容
三、孔子、《论语》简介
孔子(公元前552或 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来源:学|科|网Z|X|X|K]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四、文本内容讲析
1.“学而”篇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解读: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孔子认为好学,要学业精通,就必须勤奋。学会居安思危,这样就可以算是孔子所提倡的那样。这句话可谓与我们现代人的追求是反过来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给大家的教育,就是要读好书才能有好职业,不断拿学位才能有好的生活、“娶(嫁?)美女(帅哥?)买房买车”。这也是现实的,能拿在手里的;但这并不是说孔夫子古板、落后,而是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的一生,终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究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外在的追求会导致冲突紧张而又矛盾的一生,精神的升华却会呈现心理的平安与人生的顺遂。我们并不是要把两方面对立起来,而是要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无限的宽裕,而物质的追求,实在会让生命总是紧张而烦恼。
2.“为政”篇
原文:“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子曰:“由(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句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解读: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地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正是通过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的寻找机会充实自己,“入太庙,每事问”。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孔子以学习为乐,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
后一则强调了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
3.“公冶长”篇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抱怨)。”颜渊说:“(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伐:夸耀),不夸大自己的功劳(施:表白)。”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辈的人(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得到我的关怀爱护。”(安、信、怀:都作使动词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怀:关怀爱护)
解读:这则语录中,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具体内容简短的一段对话。
提出对处理“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谈人的立志。
4.“雍也”篇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它作为快乐。”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解读: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后一段话,充满了辩证法,也是孔子对人的个性的深刻体悟,很能给人启迪。“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为目标来追求,人生就会更加有意义。
5.“述而”篇
原文: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 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快乐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使自己富有、尊贵,这对我如同浮云一般(指根本看不上眼)。”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解读:追求吃穿享受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自己私欲的极度膨胀,必然要与他人争夺有限的物质资源,必然要想方设法的为了满足自己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但是通过不义的行为而获得的富贵是很不稳定的。你怎么得到的,最终也会怎么失去。
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6.“颜渊”篇
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
.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应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复到周礼上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行仁,全凭自己,难道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解读: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侧重强调了个人的修身。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老师所学的信服,也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应该说,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一定的社会规范来调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提高个人修养,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种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7.“季氏”篇
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依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情:少年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落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解读:这一则,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了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壮年要成熟稳重,做事情要凭借理智,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不可以贪婪。应该说,孔子说这些的出发点,还是“礼”的规范。这则对我们今天加强个人修养,很有启迪意义。
五、学习孔子有何意义
1.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及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学说成了被打倒的对象,但是儒家某些思想仍然在我们的生活里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尽管西方文化一直在向我们这个东方古老的国家不断渗透,国人中受其影响甚众,但国学作为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学不断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要了解和研究的对象,今年就有许多国家兴办了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宣扬国学,宣扬儒家文化,有效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自新文化运动以来,白话文逐渐兴起,我们的传统文化的确是靠了边,试问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国学了解多少?如果不在青年人中大力宣扬国学,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可能得到有效地传承,中华文明之所以没有象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一样灭亡,就是因为文化传承起了很大的作用。
现在重提国学教育,宣扬儒家文化,就是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论语》作为儒家的经典著作,代表了孔子的主要思想,虽然今天我们不可能把儒家思想和著作作为教育的主要部分,但至少要了解,相信通过了解,我们一定有所收获。
三课时
写作拓展训练
从选文各则中提炼话题及论点,尝试写作议论文段及篇章
提炼观点、话题如下:
第一则
1、安贫乐道,精神富足。
2、与高尚为邻。
3、人生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我的过程。
第二则
1、学海无涯。
2、早立志,早成才。
3、天才=立志+勤学
第三则
1、求是的魅力
2、为学也须讲诚信
3、学习态度三昧(实事求是、浮华矫饰、妄自菲薄)
第四则
1、品德修养三境界(为己、为人、为天下)
2、大爱无彊
3、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第五则
1、学习的三 境界(知之、好之、乐之)
2、享受学习,成就人生。
3、快乐是学习的密码。
第六则
1、水的启示(水性中国)
2、海纳百川与高山仰止
3、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第七则
1、安贫乐道与见素抱朴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我的“浮云”观
第八则
1、山高人(我)为峰
2、“戚戚”者未必小人
3、君子也“戚戚”
第九则
1、(以礼待 人)世界以痛吻我,我当报之以歌。
2、一切伟大的人都是朴素而谦逊的。
3、中国人失掉礼义了吗?
第十则
1、合理分配时间和精力,在合适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2、抵制诱惑,成就未来。
3、臻于学业,止于诱惑。
第三篇:名著导读《论语》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1.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
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
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
1.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2.《论语》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三、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一)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路上听见有哭声。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上前问哭者。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30%。
(二)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象丧家犬啊。然乎哉!然乎哉!
(三)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
(四)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
(五)鲁国以前有条政策,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那就帮他赎身,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一天,子路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不要国家报销.然后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但是孔子却把子路找来骂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子路不解,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如果找国家报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那在进退两难时候会则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隶就不帮他赎身,当作没看见,就不会有进退两难的困难了.但是奴隶就不会被拯救,更多的奴隶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所以你应该去报销.(六)孔子在十七岁上,死了母亲。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该和父亲合葬的。可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五父是五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如果是现在的北京街名,大概就叫什么“五老胡同”了吧。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是不多的。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他也觉得自己已经有一些本领了。有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这位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你走吧!”孔子便只好退了下来。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了名。由于刻苦学习,孔子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老百姓就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玩意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在这六种本领里头,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
四、学生根据上述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孔子的美德,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等。
五、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初中学习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1.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六、布置课外作业:认真阅读课文,思考:《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课外去查找《论语》,摘录一些你比较有兴趣的语段并背诵。试着去寻找对孔子的不同评价的文字并加以比较。
第二课时
一、简单复习上节课主要内容,引用苏轼的《题西林壁》导入本课: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结合文本,进一步走近孔子,对孔子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检查学生课外作业完成的情况,教师提问:《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
明确:主要有治学、从政、修身养性和交友治道等方面,体现了孔子“克己复礼”的思想。
三、教师简单讲解《论语》各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并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提供一个简明的脉络(事先印成纸质材料,每两人1份):
1、学而第一
学而第一,儒雅的君子风度
一日数次的反省功夫
人不庄重就没有威严
继承父亲的遗志
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2、为政第二
道德与政治
人生的历程和滋味
孝心是孝道的根本
观察人的方法
不要吹牛皮
异端的问题
提拔正直的干部
人不能不讲信用
3、八佾第三
不要铺张浪费
要有一颗虔诚的心
理解的困难
孝悌是实行仁道的根本 做人第一,学问第二
孝道可使民风淳朴
和与礼的辩证法
不忧虑别人不了解自己
诗与政治
养生送死,孝不违礼
态度不是小问题
温故而知新
要团结不要分裂
不要不懂装懂
执政者要以身作则
看过去知未来
温文尔雅的君子之争
问者不相亏
以心换心的领导艺术花言巧语的人没有仁德 衡量学习与否的标准 温良恭俭让的风范 怎样才算是好学?
德治与法治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大智若愚的颜回
做一个通才
书呆子与空想家
做官的学问
不做官也可以参与政治
文献的重要性
凡事不必苛求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既往不咎的宽恕精神
尽善尽美的追求
领导者要有宽容的肚量
是可忍,孰不可忍?
仁德是礼乐的前提
4、里仁第四
选一个好的小区居住
仁心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有仁德才能够正确对待他人
追求仁德,摈弃邪恶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人的天职在勇于探索真理
天下事无可无不可
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心怀
唯利是图必然招来怨恨
关键在于练好内功
用坏人做你的镜子
记住父母的年纪
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
读书人不以吃穿为追求
5、公冶长第五
孔子怎样选女婿?
人贵有自知之明
无欲则刚
政治家的君子之道
三思而行想得太多了
伪君子的丑恶嘴脸
圣人与我们有什么不同?
6、雍也第六
不迁怒,不贰过
不要搞“血统论”
切勿画地为牢,裹足不前
口才可以免祸
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怎样对待父母的过错?
为言过其行而感到羞耻
保持一定的距离
处世的艺术
闻一知十的过人才智
“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久而敬之的交友艺术
愚不可及的大智慧
豪侠、仁者与圣人之志
与其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贵在坚持
不开后门,不拉关系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义与利的选择 父母在世,不要远游 严于律己总不会错 从人的过错中识别人 不要耍嘴皮子
朽木不可雕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正确对待上台与下台
不念旧恶少怨恨
自我批评的难得
该得的不要推辞
安贫乐道的典范
不自夸,不居功
正直是立身之本
知之、好之、与乐之
因材施教,不要对牛谈琴
有耕耘才有收获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君子可折不可陷,可欺不可罔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圣与仁的不同境界
7、述而第七
述尔不作,信而好古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圣人的忧虑
旷达的个人生活
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不要在丧事中大吃大喝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富贵如浮云
三人行必有我师
节俭总比奢侈好
8、泰伯第八
弃天下如敝屣
锋芒毕露就是祸
读书不为稻粱谋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9、子罕第九
君子不言利
循循善诱的艺术
女色的魅力有多大?
半途而废者大有人在匹夫不可夺志
10、乡党第十
到哪个坡唱哪个歌
11、先进第十一
修身宜早不宜迟
富可求吗?
孔子是不是“发烧友”?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是天才,敏以求之
不要冒充内行
闻过则喜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一切以礼为标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是不是愚民政策?
德行更比才能重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人才难得,也不在多
博与专的问题
宝剑锋从磨砺出
待贾而沽,不藏于椟
逝者如斯夫!
进退成败都在自己
自强不息的楷模
后生可畏
正确听取他人言语
岁寒才知松柏后彫
不同层次的人际关系
圣人未能免俗
圣人穿不穿时装?
吃饭睡觉不说话
人各有所长
鬼神生死之间
嶢嶢者易缺
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谁能升堂入室?
过犹不及
文人心态的不平
对症下药
不要盲从上级
儒者的“清明上河图”
12、颜渊第十二
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仁的外用
说话谨慎就是仁?
君子不忧不惧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什么叫“明”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文与质的辩论
税收问题
爱恨生死的糊涂帐
君臣父子,各就各位
片言折狱的是与非
政府公务员守则
政府公务员守则
君子成人之美
上梁不正下梁歪
贪欲起盗心
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闻人与达人
先事后得及其它
仁者爱人,智者知人
交朋友不要自取其辱
君子以文会友
13、子路第十三
以身作则,吃苦耐劳
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名正言顺
谁来种田地?
学以致用
表率的作用
实行富民政策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近者悦,远者来
欲速则不达
“直”也有讲究
士的标准
狂者与狷者
恒心的重要性
“和”与“同”的根本区别
好恶不等于是非
君子易事而难悦
泰而不骄
刚毅木讷,近于仁德
14、宪问第十四
读书人不要怀恋温柔之乡
治世和乱世的言行
有言者不必有德
不要溺爱,不要愚忠
贫富都作等闲看
什么是完人?
恰到好处
看人看大节
用人之妙
大言不惭,为之也难
为谁而学?
思不出其位
胸襟宽广而明察
人才的品质更重要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不怨天,不尤人
历史车轮不可阻挡
知其不可而为之
15、卫灵公第十五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忠信笃敬走遍天下
有道则仕,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言与不言的利和弊
杀身以成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多批评自己,少责怪别人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不要卖弄小聪明
“名”的情结
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别人
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不以言举人,不因人废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小不忍则乱大谋
众恶必察,众好必察
有错不改,错上加错
与其空想,不如学习
君子谋道不谋食
得之容易守成难
小知与大受
民之于仁,甚于水火
当仁不让
贞而不谅
工作在前,享受在后
有教无类
道不同不相为谋
辞达而己
16、季氏第十六
且看侵略者的逻辑
礼乐征伐自谁出?
朋友有益还是有害?
快乐有益还是有害?
把握好说话的时机
人生三戒
该不该有所畏?
天才、勤奋者与懒汉
君子的九种思虑
独善真身与用行舍藏
富贵如浮云,美名传千世
诗礼传家
17、阳货第十七
圣人的虚与委蛇
人性的问题
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割鸡可不可以用牛刀?
仁的五条行为准则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六言六蔽
诗的伟大作用
不学诗如面壁而立
礼乐到底是什么?
色厉内荏,穿窬之盗
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
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患得患失,无所不至
古今人物毛病谈
天何言哉?
不屑之教
丧期要不要改革?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君子尚义不尚勇
君子憎恶什么?
女人是不是难处难缠?
人过四十万事休
穷达行藏各有志
周公用人的经验谈
18、微子第十八
时代的病态
孔子为什么要出国?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谁来指点迷津?
到底该不该做官?
穷达行藏各有志
19、子张第十九
见危致命,见得思义
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君子不屑于雕虫小技
日日月月有进步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百工居肆,君子求学
小人文过饰非
君子有三变
信任是前提
大德不逾,小节不拘
读书与做官的问题
法外有情
墙倒众人推
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
圣人无常师
浅者见浅,深者见深
圣人不可毁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20、尧曰第二十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立身处世的三个支点
尊五美,屏四恶
四、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
明确:
1、春秋战国时代,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拟为高天、日月、木铎,凡人是永远不可企及的,认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然而当时民间一般看法认为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2、宋元时期对孔子的评价总体上是对孔子推崇备至,进一步把孔子神化,用孔子的神圣光环和纲常伦理来维护其封建统治。
3、自从戊戌变法和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学术界和政界对孔子的评价就褒贬不一。特别是毛泽东在文革初期给郭沫若的诗里御笔一批,“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吹响批孔的号角,引发了全国口诛笔伐的狂潮。
五、教师总结: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孔子尽管有的观点我们不能完全认同,尽管他的“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让很多女性不高兴,但是就像乌云无法挡住太阳的光辉一样,孔子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当然,由于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我们也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提高自己。
应该说,孔子提倡以天、地、君、亲、师来规范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以仁、礼、义、智、信来规范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是有助恢复社会稳定,符合历史发展需要的治国理念。不仅如此,孔子提倡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有教无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以及其他无数的教诲,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主义色彩,成为两千多年来从帝王到平民立德立行,治国治学的座右铭,人类文化思想宝库中的精品。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种说法未免言过其实。但孔子的思想与学说,确实是两千多年来照亮中国历史与中国人思想的一盏明灯。《华盛顿邮报》曾经写道:“虽然孔子活在两千多年前,但他的教诲对今天世界的生活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孔子属于历史也属于现代,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批判与否定“凡是派”错误思想的30年之后,人们难道还要受这种过时思想的束缚,依然拘泥于“孔学名高实秕糠”之说,而不给那位等待了两千年之久的古代圣贤实行“正名”吗?
六、布置作业:
1、认真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2、根据对孔子的了解,写一篇和孔子有关的人物传记以及一段颁给孔子的颁奖词。
教学意图:
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必须阅读古诗文名著名篇。但在中国文化形成过程中影响最大的是什么?可以说是儒家学说,包括《论语》这部经典。《论语》等书是读书人求仕做官的必修课本,是知识分子的思想言行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内容包括伦理道德、教育体制、民间习俗等方面的思想。因此,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读一读《论语》。
教学设计:
因《论语》的年代已久远,对学生而言,要理解透彻文句是比较深奥困难的,因此必须在充分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对《论语》进行思想上的解读。可由教师从《论语》中概括出几点与生活、现实相关的要点,要求学生分组进行透彻的学习和领会,如“小人与君子”、“学习的方法”、“教育的理念”等等。
教学重点、难点:
读《论语》知儒家思想。
教学方法:
讲解启发、探究梳理、拓展延伸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
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孔子生平和《论语》。
二、文本阅读,合作学习
1、学生阅读课本中“名著导读--《论语》”内容,并圈点批注。
2、划出有关孔子的言论,并作简要分析(翻译)。
3、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对后人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三、创设氛围,探究梳理
1、学生介绍合作研究成果,解读孔子的言论,尤其是有关为人处世的格言警句,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他同学补充。
2、归纳孔子在《论语》中所蕴含的深刻思想
(1)《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经典,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思想,希望建设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而为政者最主要的责任就是用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2)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从治学角度,主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规律;从教育的角度,注重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育。
(3)格言警句极富哲理性和启发性。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实,讲信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提倡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突出要向贤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等。这些言简意赅的言论,都堪称至理名言,即使是今天,仍有现实和借鉴意义。
四、拓展延伸,感悟联想
(投影反灯片)
1、儒雅的君子风度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
(2)时习:按时温习,练习。
(3)说(yuè):同“悦”。
(4)朋:古时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同门就是同一师门,也就是同学的意思。
(5)愠(yùn):怒。
▲补注
⑴、君子
本敬称官大人,孔子用来特指儒家的理想人格,它的对词是“小人”。
⑵、悦、乐
这体现了中国现世乐感文化的人生观,不同于基督教、佛教的罪感、耻感文化的人生观。
【译文】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有同学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不被别人了解而不抱怨,不也是很有君子风度的吗?”
【美句美段积累】
(1)宋黄山谷
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
(2)清张潮《幽梦影》
经传宜独坐读,史鉴宜与友共读。
(3)张放《什么是人生快事》
“悦“是会心的欢喜,仿佛晴云展容、西子含笑。而“非斯文”的欢喜,不是狂笑,就是胡闹,或是恬不知耻的炫耀。„„读本书,一有什么心声和体悟就把它写下来,天天不乏饱满的精神与葱茏的活力,这才是圣人之“悦”。
【感悟联想】
片断一:求知自得其乐,交友衷心喜悦,怀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好一个从容不迫,悠然自得的儒雅君子!
现代人行色匆匆,疲于奔命。知识爆炸,读书囫囵吞枣犹恐不及;人情淡薄,交朋结友工于算计;追名逐利,怀才不遇怨天尤人。古典风范荡然无存,现代焦虑沛然而生。你我扪心自问:还有儒雅的君子风度吗?还有几多衷心喜悦几多无猜欢乐呢?
片断二:人不知而不愠,于己于人皆好。于己,可以节约许多不必要的倾诉时间,还可以避免把自己的心情搞坏;于人,可以避免不少不必要的麻烦和冲突,保证人际关系的和谐。人生本短,其乐融融,当然不错。
然而,人不知而愠怒,说说话话的,也是人之常情。抱怨“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岳飞,当然是君子;抱怨“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辛弃疾,更是一位响当当的君子。
人不知,愠与不愠,可能公私有别吧!
2、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境界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知来者。”
【注释】
谄(chǎn):巴结,奉承。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见《诗经·卫风·淇澳》。切、磋、琢、磨分别指加工兽骨、象牙、玉、石头为器物的工艺,引申意义则指求学者做学问和修养自己要精益求精。
其:大概,想必,表示推测的语气。赐:子贡的名。诸:之于。
▲补注
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孔子学生,公元前520年生,小孔子32岁。是孔子弟子中最富有者,周游列国时给孔子以经济资助。能言辩,善外交,曾说楚昭王解孔子陈国绝粮之困。性格活泼,交往甚广,左右逢源。孔子评他:瑚琏之器,可举一反三。他为其守墓六年。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不去巴结人,富有而不骄傲奢侈,这种人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但不如贫穷而好礼的人。”子贡说:“《诗经》上所说的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和你谈论《诗经》了,因为告诉你一件事,你已经可以领会未告诉你的事,举一反三了。”
【美句美段积累】
(1)、林语堂
“贫而乐”就是化痛苦为快乐,这种精神可见于欢快饶舌的北京黄包车夫身上,他们一路上总是谈笑风生地逗乐,这种精神也可见于那些气喘吁吁、汗流侠背地用山轿把你抬上山顶的苦力身上,这种精神还可见于四川那些拉船逆急流向上的纤夫身上。
⑵、张振德《名著精华的现代应用》
格里高利·派克为种族歧视而奔波;麦当娜为艾逆病患者呐喊;迈克尔·杰克逊为世界环保问题而义演„„比尔·盖茨说:“当我50岁时,我将把95%的财产用于资助慈善事业和科研工作”。他们无论是附庸风雅,道貌岸然,还是树立形象,出风头,抢镜头,总之,富人们都彬彬有礼的关注着社会问题,物质上的丰裕使他们竭力寻找精神上的丰裕。因而,“富而好礼”似乎比“富而无骄”更是水道渠成的事。
【感悟联想】
片断一:能做到子贡说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孟子说的“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当然很不错,但严格说来,这还只是限于对贫富本身的物质计较,尚未上升到对“贫而乐,富而好礼”的精神境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孔子“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回“不改其乐”(《雍也》),砺德求道,始终与理想同在,才算是入境。
当然,更有现实意义的似乎是“富而无骄”,“富而好礼”。“大款”不摆派头固然不错,但如果能够更进一步,“富而好礼”,追求学问,讲究做人,追求涵养,尊重别人,处处以仁爱之心待人,岂不更好?
片断二:说来奇怪,“贫而乐”做得精彩的,不是谨从儒学的研修者,反倒是批判儒学的道学信奉者。
接舆披头散发,高唱凤歌,把“贫而乐”做到了狂者的绝境;庄周持竿濮水,笑拒使臣,则把“贫而乐”做到了狷者的妙境。而陶渊明归园行乐,与其说是对儒学的谨从,不如说是对道学的皈依;刘禹锡陋室赋歌,与其说是对大众礼义的追求与歌颂,不如说是对一己人品的自矜与自嘲:他们的“贫而乐”并不合圣人的要求。难矣,常人之求圣人之“贫而乐”!抑或如涉海凿河,使蚊负山哉?
第四篇:名著导读教案
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 实意义。
二、教学重点: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三、整体感知:
1、作家简介: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
2、(看图片)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
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西游记》全书100回,三部分。其中第1至7回,写石猴的出世、学道、大闹龙宫、地府、天宫,直至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重点是大闹天宫.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8至12回写唐僧的来历、魏征斩蛇、唐太宗入冥府,交代取经的缘起。第l3回至l00回故事的主体,写唐僧赴西天取经,一路上收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又得小白龙化作白马背驼,他们一起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终于修成正果。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
3、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
明确,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
四,情节欣赏
1、前面咱们已经看了很多相关情节的图片,(情节)师:我们就先来看情节。同学们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因为……比如:…….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比如:【(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这可以概括为“大闹天宫”。因为它很曲折,比如:先封他为弼马温,他听说是“没有品从”下界了,自称“齐天大圣”,招安后让他看管蟠桃园,结果他乱了蟠桃会,反了天宫。我也认为这段好,因为它最能反映孙悟空的反抗精神。这大闹天宫的确是孙悟空叛逆性格的集中体现。
(2)、我认为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情节也很好。因为它很曲折、生动。比如:妖精先变为少女,又变为老太太、老爷爷,表现得很可怜,使师徒两人产生误会,赶走了孙悟空。
(3)、我认为第59、60、61回很好,它很吸引人。它可以概括为:“三借芭蕉扇”。第一次借到的是假的,越扇越火越旺,第二次借到了又被牛魔王半路骗回。第三次才在菩萨的帮助下成功了。也怪了,那铁扇公主为什么不借扇给他呢?其中原因是:在第42回“大圣殷勤拜南海 观音慈善缚红孩”中,孙悟空奈何不了红孩儿(圣婴大王)的三昧真火,就请来了南海观音收服了她的儿子红孩儿。他们之间因此而结仇。】
教师总结:所以这些故事是相对完整而又相互关联的,这一百回就采用了这种冰糖葫芦式的结构。作为小说,情节生动这是拥有读者的决定因素,吴承恩在这方面可谓功底深厚!(人物。)
教师点拨:在这部神魔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形象。(师板书“人物”)关于神佛你能说出几个?(玉帝、王母娘娘、如来佛、菩萨(师演示剧照)这些可以说是最上层的了。还有吗?托塔李天王、赤脚大仙„„、还有巨灵神、土地神等小神小仙。当然在取经路上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妖精无数。同学们说说看?黄袍怪、精细鬼、蜘蛛精、蝎子精(其它略)教师: 可谓人物繁多,不能一一细数,我们就只来看师徒四人吧。(显示四人剧照。)这师徒四人中除了唐僧之外,他们都是神性、人性、动物性的和谐统一,那么你最喜欢或最不喜欢谁?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他赞成的你也可以反对。不过你要拿出理由来证明你的看法。
五、回味故事情节,赏析人物形象:方法:观点+例子(概括/摘引)+简要分析
【 孙悟空 】(1)示例:我最喜欢孙悟空。因为他本来就是天地灵化之物,白菩提老祖学得高强武艺,有神通,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腾云驾雾,变化无穷。后来又吃了(蟠桃),饮了(玉酒),盗了太上老君的(仙丹)八卦炉内炼就了他的(火眼金睛),增强了他长生不死的本领。
(2)他还聪明机智。能识破机关,看清真面目。比如:答应菩萨西天取经前他曾要了个条件:“叫天天应,救地地灵”,还要了三根救命毫毛,这为后来遇难留了后路。
(3)我喜欢他,还因为他很有人情味。比如:在第二十七回中,孙悟空走前那声声“师父”。我读的时候就非常感动。在此时他为了拜一下师父,“即变了三个行者,连本身四个,四面围住师父下拜。”这里体现了孙悟空对师父的留恋和无奈。
(4)他非常勇敢,如果没有他力战妖魔,就不会取回真经,修成正果。
(5)我虽然喜欢他,但孙悟空也是有缺点的。比如,不愿让人提起“弼马温”那不光彩的过去。有时还管不住自己。
法号行者,是唐僧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 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 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 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能 大能小,随心变化,小到绣花针,大到顶天立地。他占花果山为 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 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 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 兵天将,又自不量力地与如来佛 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 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 护唐僧西天取经,三打白骨精,收服红孩儿,熄灭火焰山,一路 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精选精读篇:阅读《美猴王》回答问题
1、试概括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2、“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
3、石猴为什么会成为众猴之王,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三调芭蕉扇》
1、试概括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2.、铁扇公主为什么不愿意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 因为她很小气,怕孙悟空一借不还.铁扇公主误以为孙害了自己的儿子也就是红孩儿
3、孙悟空为何称铁扇公主为嫂嫂? 因为牛魔王是孙悟空大哥,而牛魔王是铁扇公主丈夫
请你分别概括孙悟空三次借芭蕉扇的经过。
①一借芭蕉扇,孙悟空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灵吉菩萨得知实情,给他一粒“定风丹”使孙悟空再去借扇。
②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取了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把芭蕉扇骗回。
③孙悟空无奈请来托塔李天王和天兵天将帮助,降伏牛魔王,再次从罗刹女那里借出芭蕉扇,熄灭火焰山
5、补充《三打白骨精》a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请概括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唐僧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遇上白骨精,它利用孙悟空外出巡山的机会,先后变成上山送斋的村姑、朝山进香的老妪以及老丈的模样使唐僧和八戒上当,可均被孙悟空识破并打死它的化身。唐僧不辨人妖,念紧箍咒来惩戒孙悟空,并写下贬书,孙悟空只得返回花果山。白骨精将波月洞化成天王庙,唐僧、沙僧中计就擒,八戒乘隙逃走,请来孙悟空,终于救回师父.b.突出了孙悟空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文中通过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表现他疾妖如仇、武艺高强,机智勇敢,洞察力强的特点.c.选文突出了唐僧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他一意孤行,在西天取经的路上,人妖不辨,经常被妖魔鬼怪所迷惑。是一个毫无原则、是非不分、固执己见的人。
教师总结:说得很好,孙悟空桀骜(jié ào)不驯、敢作敢当、敢于反抗压迫、机智勇敢、爱憎分明、疾恶如仇、正直无私、行侠仗义、无所畏惧、幽默;喜欢“戴高帽”、好胜心强、喜欢搞点恶作剧等。常言说:人无完人。孙悟空的魅力就在于他的妖气而不在于他的改邪归正,在于他的个性放纵而不在于受理性的约束。正因为他性格的多彩多变,亦庄亦谐,我们才更喜欢他。(资料分析:孙悟空形象)教师提问:花果山景色如何?
(借此创造出典型环境,让环境与人物得到和谐的统一,从而使人物形象更生动、具体、鲜明和突出。《西游记》的开篇“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用诗一般的语言为我们创造出一个充满神情异想的神话世界,富有浓烈醉人的色泽,奇情异思的诗情画意,既增添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又替人物的出场作了必要的提示。更主要的是,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背景。花果山———鸟语花香、充满着斑斓的色泽、珍禽异兽、奇花异草。正是在这美好的自然世界里,大自然孕育了它的英雄———孙悟空。他是石猴,大自然的儿子,一出世就“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食草果,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夜宿石崖上,朝游峰洞中。美丽的大自然,塑造了他自由自在、蔑视天宫权威、高举“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的大旗大闹天宫的反抗性格。大自然的景致正是他性格形成的典型环境和背景。教师总结:在小说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光怪陆离,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景物的描写,一般有衬托、渲染气氛的作用。景物我们先品到这里。当然还有很多美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读这样的句子真的是一种享受!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 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 相似。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唐僧 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 孙悟空收服,八戒从此成为孙悟 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 取经。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 劳,取经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猪八戒】:(1)我喜欢猪八戒。因为他能吃苦。比如:在高老庄时,丈人称他“倒也勤劳,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
(2)他强硬。被捉后往往骂不绝口,不求饶
(3)勇敢、单纯。能与悟空协力合作,心直口快,有什么说什么。
(4)我反对!因为他好色、贪吃、懒惰。在天宫调戏嫦娥被贬,高老庄又强抢民女。让他寻山他却睡了。(5)我也反对,不仅如此,他还爱贪小便宜,留有私房钱,不坚定,动不动就分行李打退堂鼓。
教师总结:优点:憨厚老实,既勤劳、朴实、善良、有本领,也敢与妖魔作斗争,是孙悟空第一得力助手,不忘取经大义,是取经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物。
缺点:好吃懒做,好占小便宜,好女色,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有时爱撒个谎,又自私狡黠、贪图小利;既心胸狭窄,一事当先,先顾自身。猪八戒身上的这些缺点其实也是我们人性的一些弱点,在这四个人当中他就是一位丑角,正因为他的“丑”才增强了幽默感和作品的真实感,在艺术上才“美”起来。
唐僧俗家姓陈,乳名江流,法名 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 们称为唐僧。西行取经时,唐朝 太宗皇帝李世民赐法名三藏。唐 僧十八岁出家皈依佛门,经常青 灯夜读,对佛家经典研修不断,而且悟性极高,二十来岁便名冠 中国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 爱。后来被如来佛祖暗中选中去西天取经,并赐宝物三件,即袈 裟、九环锡杖、金箍咒。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 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被封为旃檀佛。
【唐僧】:(1)、我喜欢唐僧的正派、有同情心。如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四圣试禅心》中要嫁女儿给他时,他“便似雷惊的孩子,雨淋的蛤蟆。”一心向佛。在第五十四、五十五回中也体现了这一点。(2)、我不喜欢他。因为他好坏不分,软弱。在第二十七回国误信坏话将悟空赶走,是不能原谅的。
教师点拨:所以作者也写了让他自食其果的情节。哪位同学举个例子?(3)、在第三十回中他被妖怪变成了一只斑斓猛虎。悟空笑他:“师父啊,你是个好和尚,怎么弄出这等个恶模样来也?(女儿国怀孕)教师点拨:优点: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有理想追求、到西天取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也不管外界有多少诱惑,从来没有动摇过。
是非不分,盲目慈悲,慈悲到了糊涂的境地。又固执迂腐,显得懦弱无能。
其实,唐僧毕竟是肉眼凡胎,对妖魔鬼怪是无能为力的。沙僧呢?有没有喜欢的? 【沙僧】:法名悟净,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触犯天条,被贬出 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他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武 艺高强,不畏强敌。经南海观世 音菩萨点化,拜唐僧为师,与孙 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 取经。他身上有两件宝,一件是 菩萨葫芦,一件是九个骷髅组成 的项圈。后来,他用九个骷髅作 为九宫,把菩萨葫芦安放在其中,成为法船,稳似轻舟,顺利地 帮助师徒四人渡河西去。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后被封为金 身罗汉。(1)、不喜欢,他太老实了。
(2)喜欢,他老实本份,任劳任怨、忠厚诚恳,、正直无私,一心一意保唐僧西行,谨守佛门戒律。
教师总结:沙僧循规蹈矩、一本正经、埋头苦干、默默无闻、小心谨慎、明哲保身,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恩怨分明、诚实不欺,执着事业、信念坚定,关键时刻不失义骨侠肠,他是道德之典范。他也是取经人中一个不可缺少的角色,是粘合剂,又是调和剂。是一位君子。这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性格最为鲜明,充分体现了个性美。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
(相比于孙悟教师总结:这四个人物形象各具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以孙悟空和猪八戒性格最为鲜明,充分体现了个性美。那么你从中有何体会呢?
教师总结:《西游记》中塑造的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有优点也有不足。其中以孙悟空和猪八戒的形象最为鲜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全面、公正,要学会欣赏别人,不能一偏概全
六、艺术成就
1.神性(幻想性)、人性(社会性)、物性(自然性)三者的有机结合,是《西游记》人物塑造的一个突出特点。
2.情节生动、奇幻、曲折,表现了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3.语言生动流利,尤其是人物对话,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趣(、物性、神性与人性的统一:“物性”:指形象作为某一动植物的精灵,所保持的原有的形貌和习性。“神性”:这里指动物植物一旦成精变怪,就带有的神奇本领。“人性”:这里指作者将人的七情六欲赋予神佛妖魔,将其人化。孙悟空形象既有猴子的外貌、习性等“物性”,又有七十二般变化、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等超凡 “神性”,同时还有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积极乐观、心高气傲、争强好胜等“人性”。)师总结:西方小说《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一样,《西游记》是一部人类战胜困难的战斗史,也是一曲战胜自然的凯歌?名著,是“具有推崇价值的有名的作品”。经典名著的价值在于典范语言,在于精彩的故事,在于典型的人物,在于深刻而独到的主题。它给予心灵的滋养。今天,我们一起在经典名著的殿堂里领略了名著的魅力,汲取了智慧,净化了心灵,丰富了精神,愉悦了人生。这部作品人美、景美、情节美,正因如此它成为了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杰作之一。今天我们只欣赏了它最生动的几个情节,最主要的四个人物,最美的几处景致,它还有更广泛、更深刻的内涵等待我们去发掘。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学修养的提高,再过半年,一年,五年,再读这部书,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体会
第五篇:名著导读教案
八(下)名著导读《水浒传》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通过故事情节认识主要人物的形象。
(3)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4)把握小说波澜起伏的情节,体会小说的链式结构和巧妙构思。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难点: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导入:
在我国浩瀚的文学宝库中,有四部书籍,璀璨夺目,后人将他们合为“四大名著”,他们分别是哪四部呢?(学生回答)【此环节主要考察学生课外文学常识识记能力。】
对三国和水浒,有人曾说过那样的话: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水浒》是一部老少皆宜,雅俗皆爱的名片巨著,他引人入胜的连环章节塑造了不少的不计其数的人物,个性之鲜明,在文学史上首屈一指。我们今天要来了解的正是《水浒传》。
二、水浒知识识记:
1、《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水浒传》。
2.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说:“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那么大家知道写下天下之奇的水浒的作者是谁吗?(学生回答)【水浒的作者和三国的作者的区别识记是要重点提示的,学生经常记混淆他们两个人。】
3、有谁知道施耐庵的生平介绍呢?(学生答后,课件展示)【这一点做略讲,只要求有所了解】
4、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而他的作品《水浒传》正是写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课件展示作品背景)【对一部作品的研究理解首先要把它放置于它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去体会的,离开了作者所处的生活环境,脱离了社会这个土壤,作品的生命里也有、将虚弱,所以要求学生了解作家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5、《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长篇章回小说,内容围绕在梁山泊称霸的强盗。作于元末明初。作者历来有争议,一般认为是施耐庵所著。根据民间流传的宋江起义故事加工定型。全书叙述北宋末年官逼民反,梁山泊英雄聚众起义的故事,再现了封建时代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到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是中国古代优秀长篇小说之一。(课件展示)
6、作品内容:《水浒传》以梁山泊起义叙写了农民反封建斗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以深刻的思想、广泛的内容、杰出的艺术谱出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英雄史诗、革命悲剧,反映出没落衰败的封建社会深重的剥削和残酷的压迫激化着阶级矛盾,反动统治的黑暗腐朽造成广大人民的反抗斗争,揭示出起义发生的真正原因是“官逼民反”。(课件展示)【知识点很多,所以重点提示主要信息,便于学生记忆。】
7、故事情节梗概:(1)、一至七十一回,写农民英雄被逼上梁山的过程;
(2)、七十二至八十二回,写梁山英雄攻城略地、与官军正面作战直至全伙受“招安”;
(3)、八十三至九十回,写宋江等奉命征辽,在边疆上为朝廷建功立业;
(4)、九十一至一百回,写宋江等征田虎;
(5)、一百零一至一百一十回,写宋江等征王庆;
(6)、一百十一至一百二十回,写宋江征方腊至最后失败。
8、思想成就:【一部作品之所以伟大,在于它的思想成就,所以学生在这方面要有所了解。】
(1)、揭露了农民起义的根源,歌颂了农民起义的正义性:官逼民反、乱由上作;
(2)、歌颂了农民英雄的斗争精神、优秀品质、英雄气概;
(3)、写出了一部农民革命的兴亡史:从无到有、从盲目到具有行动纲领等等。(4)、形象、生动的概括了农民的斗争策略、经验。
9、对“招安问题”的认识
《水浒传》一方面歌颂了农民的造反精神,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招安的惨剧。“招安”来自于作者的思想矛盾,而思想矛盾的根源在于:
(1)、农民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他们不反皇帝,这一描写符合历史的真实;(2)、忠君思想的反映;
(3)、有民族斗争历史背景的影响;
(4)、统治阶级招安政策的影响,是历代招安政策的反映。
三、主题: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四、作者:施耐庵。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
五、阅读感受:
①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惟妙惟肖;
②本书采取了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使小说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头绪众多而线索分明;
③语言上,小说采用古白话语言,所以语言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六、一部伟大的着作,具有永恒的魅力,感动着不同时代的广大读者,这与作品人物性格的创造有密切联系,梁山好汉各个以正义和公理于一身,他们嫉恶如仇,除暴安良,所作所为,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大家既然知道了这些好汉的名字,我在考考大家,请同学们在我的描述中这时那位英雄好汉,并说出小说中与他有关的故事或情节
鲁智深(花和尚):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嫉恶如仇、俠肝义胆、粗中有细、勇而有谋、豁达明理。
武松(行者):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除恶蜈蚣岭。崇尚忠义、勇而有谋、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不足:滥杀无辜)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吴用(智多星,军师):
智取生辰纲。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林冲(豹子头):误闯白虎堂、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武艺高强、勇而有谋,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被逼上梁山。
李逵(黑旋风):真假李逵、中州劫法场。嫉恶如仇、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宋江(及时雨):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为人仗义、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杨志(青面兽):杨志卖刀、智取生辰纲。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七、课堂小结
金圣叹曾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就可,独有《水浒》只是看不厌,为非要把一百零八个人的性格,都写出来,任凭提起一个,都有似曾相识之感,文字有气力如此”。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借阅《水浒传》,并读出自己的见解。作业: 课后借阅《水浒传》 2 相关练习
一、填空题
1、我们所熟知的打虎英雄是《水浒传》中的,他在该书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手刃,斗杀,为兄报仇。在快活林里醉打。
2、《水浒传》号称黑旋风的是,他所使的武器是,该人力大如牛,但险些被冒充他的 所害。
3、绰号豹子头的,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后被 设计误入白虎节堂,刺配沧州,后雪夜上。
4、《水浒传》中有108位好汉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1)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
(2)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
5、《水浒传》的作者是,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 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打家劫舍,杀富济贫的豪举。
6、鲁智深绰号,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国寺,在野猪林救。
7、《水浒传》中吴用绰号,与晁盖、公孙胜等人在黄泥岗智取了。
8、梁山泊中的三员女将的名字及绰号是:(1)(2)(3)
9、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上梁山——官逼民反(2)()打宋江——过后赔礼(3)()穿针——大眼对小眼
10“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是名著《_____》中的一个回目,其中“花和尚”指的是____。
11、《水浒传》中这样写道: “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 ‘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 ‘山东呼保义’一书 ‘河北玉麒麟’”。请问,上段话中的字是____和_____两位首领的称谓。
12、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写得荡气回肠,全书的高潮部分是 ;全书的低潮部分是 _。
13、补全回目:
(1)、史大郎夜走华阴县,______拳打镇关西
(2)、梁山泊______落草,汴京城______卖刀
14、《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小说。《水浒传》中共有_______将,天罡是_____人,地煞星________人。
15、“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说的是《水浒》中一位传奇英雄的故事。这位英雄是________,他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
1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______________,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___________。
17、有一篇新闻的标题是:纯净水市场“李鬼”泛滥。李鬼出自__________,在这里指代___________。
18、《水浒》主要人物有及时雨,行者,花和尚,黑旋风。
19、《水浒》中身怀绝技的三位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_______,善射的是小李广________,善行的是神行太保______________。
20、武松在血溅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__________。
21、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相关的内容。(填对四处即可)(4分)一部《水浒传》,塑造了多少流传百世的英雄形象,点亮了多少闪耀天空的罡煞之星。话说梁山第十四条好汉武松,为兄报仇怒杀、潘金莲;发配孟州途中,在 酒店结识(母夜叉);醉打蒋门神,替(金眼彪)夺回 ;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躲避官府缉捕,削发扮成 ;夜走蜈蚣岭,痛杀王道人„„正是:“山中猛虎,见时魄散魂飞;林下强人,撞着心惊胆裂。”
你喜欢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吗?为什么?
22、《水浒》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在刻画这些人物时,非常注意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如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 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23、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特征?
24、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第一个出场的是__________,他的绰号是__________。
25、《水浒传》中一开始逆来顺受,后来怒而反抗的英雄是______;见义勇为、性格最粗犷豪放的是______.26、《水浒传》中,坚决反对招安的头领有二人,是______、______,主张招安的头领有两人,是______、______.27.《水浒传》中“道服裁棕叶,云冠剪鹿皮,„„,阵法方诸葛,阴谋胜范蠡.华山谁第一,口口号‘神机’.”这首诗赞的梁山好汉是______ 28.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绰号含龙的头入云龙______、九纹龙______、混江龙______、独角龙______、出林龙______.29、《水浒传》中有一个人物,原来是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只因踢得一脚好球,受到皇帝的赏识,没到半年时间,直抬举他做到殿帅府太尉职事,他把持朝政、无恶不作,这个人是_____.30、《水浒传》中对林冲恩将仇报的人是______,恩将恩报的人是
31、我国四大名著中有两部作品塑造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一个是《________》中的蜀国军师________,一个是《________》中的梁山军师________.32、《水浒传》中“玉环步,鸳鸯脚”是梁山好汉_______的平生绝学.33、《水浒传》中有三大恶霸:一是开肉铺的______,被______当街所杀;一是开酒铺的______,被______所杀;一是开药铺的_____,被_____所杀.34、梁山一百单八将中秀才出身的三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好人有难皆怜惜,奸恶无灾尽诧憎”这两句诗出自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诗中“好人”是指______,被人称为__________.36、《水浒传》梁山好汉中以《三国演义》关云长面目为模子,所写的是他的后人______.37、《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好汉是______,“醉打蒋门神”的好汉是______.38、“力健声雄性粗齿,丈二长枪撒如雨.邺中豪杰霸华阳,口口人称„跳涧虎‟.”这首诗赞的是梁山好汉______.39、①在《水浒传》中刻画具有惊世骇俗之美,心狠手辣的人物是__________.②《水浒传》中“位列三十六星之末,却机巧灵心,多见识,了身达命,都强似那三十五个”的梁山好汉是________.③《水浒传》中唯一以农家子弟身份入伙的好汉是________________.40、《水浒传》中“浪里白条”指的是______,和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41、宋江手下五虎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于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相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的枣子丢在地上,交过十一担金珠宝贝都装在车子内,遮盖好了,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下去.”这段话描述的情节是《水浒传》中的____________.43、《水浒传》中,放火烧战船,帮助宋江两败高太尉的是__________.44、《水浒传》中“庄前锣鼓响叮当,娇客新来小霸王.不信桃花村外火,照人另样冒火光.”这是写梁山好汉___________.45、“《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这是________说的话。
46、《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朝代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小说。
47、《水浒传》中共有_______将,天罡是_____人,地煞星________人。
48、《水浒传》中大闹野猪林的人是谁 ?大闹忠义堂的人是谁 ?大闹飞云浦的人是谁 ?
49.郑振铎先生在他的《中国文学研究》中曾以一条弧线表示《水浒传》的结构.这条弧线以____________为起点,步步上升,至梁山英雄排座次到达顶点,此后便逐渐下降,至______________降至终点
提示:
1、武松,潘金莲,西门庆,蒋门神,王伦。
2、李逵,两把板斧,李鬼。
3、林冲,高俅,梁山。
4、(1)故事: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火并王伦、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2)如鼓上蚤时迁 轻功上乘 善于偷盗;行者武 松,武艺高强,有勇有谋,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呼保义(及时雨)宋 江,仗义疏财,有组织和指挥能力;有浓厚忠君思想
5、施耐庵,宋江
6、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林冲。
7、智多星,生辰纲。
8、(1)“母大虫”顾大嫂(2)“一丈青”扈三娘(3)“母夜叉”孙二娘
9、宋江、李逵 张飞
10、水浒传 鲁智深
11、宋江、卢俊义
12、梁山英雄排座次、魂聚蓼儿洼
13、⑴ 鲁提辖、(2)林冲、杨志
14、施耐庵、元末明初、章回体长篇白话、一百零八、三十六、七十二
15、武松、武松打虎 16吴用,智取生辰纲
17、《水浒》假货
18、宋江、武松、鲁智深、李逵
19、时迁、花荣、戴宗20、杀人者,打虎武松也。21⑴西门庆 十字坡 孙二娘 施恩 快活林(孟州道)行者(4分)⑵略。
22、鲁智深 李逵
23、爱打抱不平,重友情,讲义气。24史进、九纹龙
25、.林冲 鲁智深 26.武松 李逵;宋江 卢俊义 27.朱武 28.公孙胜 史进 李俊 邹润 邹渊
29、高俅 30、陆谦 鲁智深
31、三国演义 诸葛亮;水浒传 吴用.32、.武松
33、镇关西 鲁达;蒋门神武松;西门庆 武松
34、吴用 萧让 蒋敬
35、《水浒传》 宋江 及时雨 36.关胜 37鲁智深 武松 38.陈达 39 ①潘金莲②燕青③九尾龟陶宗旺 40.张顺 夜闹金沙渡 41.关胜 林冲 呼延灼 秦明 董平
42、智取生辰纲 43.刘唐 44.周通
45、毛泽东
46、施耐庵、元末明初、章回体长篇白话
47、一百单八、三十六、七十二
48、鲁志深、李逵、武松
49、误走妖魔,魂聚蓼儿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