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冕勤学翻译原文
各位同学们,翻译是大家会接触的,我们看看下面的王冕勤学翻译原文吧!
王冕勤学翻译原文
王冕好学
明代:宋濂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选自《元史·王冕传》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韩性死后,他的门人像侍奉韩性一样的侍奉王冕。
那时王冕的父亲已死,王冕便将母亲带入越城供养。时间久了,母亲想念故乡,王冕就买了头白牛驾着母亲,自己穿戴着古式的帽子衣服跟随在车子后面,乡里的小孩都聚集在道两旁笑,王冕也笑。
注释
(1)牧:放牧。
(2)陇:田埂。
(3)窃:偷偷地,暗中。
(4)辄:总是(常常)、就。
(5)或:有人;有的人
(6)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
(7)挞:鞭打。
(8)曷:通“何”,为什么。
(9)去:古义—离开,离去。今义:到。。。去。
(10)潜:暗暗地、悄悄地。
(11)执策:拿着书卷。
(12)旦:早晨,天亮。
(13)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
(14)恬:心神安适。
(15)异:(意动)
(16)一词多义(之)
①父怒,垯之:他。
②执策应长明灯读之:无实义。
(17)“被”通“披”:穿戴
(18)亦:也
第二篇:王冕《墨梅》原文及翻译
《墨梅》是元代诗人画家王冕的一首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
《墨梅》原文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墨梅》翻译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
《墨梅》注释
墨梅:用水墨画的梅花。也有作“淡墨色的梅,是梅花中的珍品”。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一说三国时期是钟瑶年轻的时候练字,经常用家旁边的池子洗毛笔,以致整个池子最后都是墨色了。一说东晋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这里是化用典故自诩热爱书画艺术、热爱文化。
头:边上。
个个:朵朵的意思。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留下的印记。
流:有流传、流布之意。有很多版本皆作“留”。
清气:所谓的清气,于梅花来说自然是清香之气,但此处也暗喻人之清高自爱的精神,所谓清气就是雅意,就是正见,就是和合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指人间天地间。
《墨梅》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墨梅》盛赞梅花的高风亮节,诗人也借物抒怀,借梅自喻,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和高尚情操。有意见认为,该题画诗,点出创作意图,强调操守志趣,在艺术史上甚至比《墨梅图》本身还要出名。
第三篇:王冕勤学阅读答案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下面是王冕勤学阅读答案,请参考!
王冕勤学阅读答案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②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③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④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⑤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⑥映长明灯,琅琅达旦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⑧,冕小儿恬⑨若不见.——[明]宋 濂《王冕传》
【补充注释】
①摘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浙江浦江人.明太祖朱元璋称之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王冕,诸暨(位于浙江中部,“暨”读jì)人,明初著名画家,诗人.②牧:放牧牲畜.③辄:总是,常常,就.④挞:用鞭子打.⑤听,听凭,任凭.⑥策:书本.⑦达旦:到早晨,到天亮.⑧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⑨恬:神色安然、满不在乎的样子.【阅读点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王冕好学》,一个发愤苦读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那份执著,那份痴迷,那份勤苦,那份顽强,着实令人感动.因为心中装着一份神圣的向往,鞭挞不能扭转,佛寺的静寂、阴森与恐怖,佛像的狰狞更是不在意念之中.在漫长的封建时代,读书只是富家子弟的特权,穷苦人家往往望洋兴叹.可是仍然有很多出身贫寒寒门的孩子如同王冕一样孜孜以求,矢志不移.于是,中华民族浩瀚的语汇中,便有了悬梁刺骨、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断齑画粥、程门立雪……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些勤勉者的故事,并让它为我们的人生强筋,壮骨,加油……
【设疑点要】
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②或牵牛来责蹊田者.③儿痴如此.④曷不听其所为?
二、翻译下列句子.①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②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三、我国古代有许多勤学的故事,诸如上文中提及的悬梁刺骨、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断齑画粥、程门立雪,你能说说它们说的是拿一个朝代的哪一个人物的故事吗?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勤学的故事?(可借助于网络资源和工具书来完成).四、中国古典诗词散文中,劝学励志的名句很多,你能说出多少?(课余请同学们登录因特网查询、收集)
【参考答案】
一、①偷偷地;②有人;③入迷、着迷;④同“何”,为什么.二、①孩子痴迷到这样的程度,为什么不由着他呢?②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恐怖.王冕虽然只是个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三、四:略
【参考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还牵着牛来责怪踩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了些时候,王冕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地离开家,靠着寺庙住了下来.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拿着书就着佛像前的长明灯诵读,高声诵读直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第四篇:张无垢勤学原文及翻译
导语:张无垢勤学是一个古人的励志求学的故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的原文以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 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答案: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3.A 4.略
第五篇:王守仁《勤学》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王守仁
原文: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①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②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③,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④,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释】
①确:确实,踏实。②侪(chái)辈:同辈。③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译文:
已经立志做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把聪慧机警敏捷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
各位同学试看你们同学当中,假若有人以虚作满,以无装有,忌讳自己所没有的能力,忌妒他人的长处,自我炫耀自以为是,讲大话骗人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特别优异,同学当中有不痛恨厌恶他的人吗?有不鄙弃轻视他的人吗?他固然可以用这些欺骗人,别人果真就会被他欺骗吗?有不暗中讥笑他的人吗?假若有人谦虚沉默自我持重,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坚定意志努力行动,勤学好问;称赞别人的长处而责备自己的过失;学习别人的长处而能明白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乐观和蔼,平易近人,表里如一的人,假若这个人天资禀赋虽然非常愚鲁迟钝,同学当中有不称赞羡慕他的人吗?他固然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并且不求超过他人,别人果真就认为他没有能力?有不尊敬崇尚他的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