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加上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些因素导致推广机构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农业技术推广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要:
众所周知,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粮食问题始终是制约发展和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水稻是我国百姓食用量最大的农作物,如何用较少的面积生产出数量较多、质量好的粮食,是农业的发展现阶段的重点。现如今,我国新农村建设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农业的技术推广,用新技术栽培水稻,是促进水稻种植,提高产量的根本对策。从农业的生产的实际入手,对农业的技术推广的要点加以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切实解决我国的粮食问题。
关键词:农业的技术;推广;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1前言
农业的是我国基础产业之一,它直接关系到粮食的生产与产量,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新农村发展建设的背景下,农业的技术的推广与栽培手段的创新,是解决农业的问题,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有效对策。水稻生产是我国农业的产物中产量最多的,也是人们最喜爱的粮食作物。在我国,水稻种植基本上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热量充足、太阳辐射强,季风差异明显。如何克服冬季种植问题,解决气候干燥带来的影响,通过技术手段落实栽培,是提高产量,保证水稻大范围生产的关键。
2农业的技术推广的意义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农业的生产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问题,作为农业的大国之一,农业的技术的推广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解决农业的问题和农民问题,缓解城乡压力的有效办法。面对粮食日益紧缺的现状,要解决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不能单单依靠扩大土地种植面积来解决,更要从技术方面做好完善,结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实施新农业的生长方针。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由于条件、设备、地区、交通、信息等原因,导致农业的技术生产的水平一般,水稻产量也不多。推广农业的技术,强化水稻的栽培技术,能够转变农民生产的意识,减少病虫害的威胁,并改变传统的生产技术,尽可能的增大水稻产量和质量,解决我国粮食问题。
3水稻栽培技术要点
3.1育苗选择
水稻育苗分为不同的种类,每种育苗的产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在水稻栽培技术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水稻生产区域的气候和环境条件,选择高质高产的水稻育苗。特别是在壮苗生产期间,必须推广农业的新技术,做好整平和压实处理,通过适当的施肥浇灌水稻,并调整土壤的酸碱性。
3.2播种准备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测试水稻发芽的状况,将种子在常温水中浸泡4h左右,再将其置于器皿中,定期观察种子发芽状况,成活率需达到80%以上。整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浸泡种子前需要晒种,目的是保证酶的活性,时间在3h左右;选种时采用一定比例的盐水进行浸泡,水与盐的比例控制得当,并用清水处理种子,保证温度适宜。
3.3田间管理
落实科学的管理,从肥水处理和病虫害防治两方面强化管理,是农业的栽培技术顺利推广的关键。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要定期对土地进行施肥,确定泥土之间的混合比例,给水稻提供充足的肥料,解决水资源的灌溉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完成浇灌,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实现及早治疗。
4农业的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业的技术在实际推广和落实管理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水稻的栽培也受到了各种阻碍。究其原因,主要是农民生产意识不够科学,对技术的创新认识不到位,再加上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制约,使得他们不敢去尝试新的农业的技术,生产方式过于保守。与此同时,国家政策的支持也不到位,农业的技术过于保守,只是通过报纸宣传推广新技术,没有将技术与实际种植生产工作结合起来,对农业的工作的指导也不到位,没有建立一支服务水准高的队伍。
5提升农业的技术推广的建议及对策
5.1提高农民的自我投入意识,创新农业的技术机制
农民对新技术的领悟能力较差,因此,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农业的种植技术,遇到实际问题不知怎么解决,无从下手。与此同时,突破现有技术的瓶颈,就要具备良好的竞争环境,加大各县政府,乡镇的农业的技术培训及交流,同时设置竞争机制,实现不同地区的资源整合,做到不同地区相互竞争比拼,共同进步,强化农业的技术推广人员的服务质量,确实落实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为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5.2科普农业的技术推广知识,完善农业的推广体系
落实和推广好农业的技术,栽培好水稻的生产,就必须做好科学普及,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科学意识,以健全的制度推广技术。具体而言,我国农业的生产部门和相关的技术推广单位,要对农民进行教学,鼓励他们引进高产、高质量的种植物。政府也要加大投资,成立专门去田地里帮助农民实际解决问题的团队,制定规范化的管理标准,针对不同地区的环境和土地、生产状况实施技术推广,逐渐解决农民在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如病虫害、灌溉等问题,从而推广先进技术,确保农业的生产的高质量。
6结语
中国的农业的改革的不断深入,促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是关键。水稻作为中国西南部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要提高经济收人水平,保证中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就必须借助水稻生产,为百姓提供高质量的粮食。对此,农业的部门要做好技术推广工作,采用现代化技术实施栽培,并做好技术的推广和宣传,转变农民的生产意识,落实好严格管理,切实提高水稻栽培种植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谭继春,宋国志,郭艳明,等.水稻绿色栽培技术要点[J].北方水稻,2015,(5):53,74.[2]宇金玲,邹开福,吕春和.有机水稻栽培技术要点[J].吉林农业的,2011,(5):175.
第二篇:农业技术推广论文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
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地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正向高科技、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方向发展。面对这种新形势,本文分析了国内设施农业发展历史及现状,并结合某地实际情况,提出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农业院校、科研院所、涉农龙头企业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探索出一条具有某地郊区型现代农业特色设施农业发展道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设施农业 技术推广
一、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近些年来,为了农业的发展,我国一直积极致力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已经建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逐渐推广了一些先进的、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为农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农业技术培训工作正在逐步开展,为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等。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存在着不少的差距,需要更加努力。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资金支持不够
必要的资金支持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于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远远不够,政府的农业推广事业费不够,推广项目费不够,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济实体创收收入也不高,作为政府推广机构推广经费的主要三个来源,情况都不够乐观,就注定了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资金支持不够。
(二)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存在问题
要想更好地实现农业技术的推广,就必要做好科研、技术服务与生产这三者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三者依然处于各自独立的状态,尚且没有紧密地联合在一起,这样就很容易导致科研攻关取得的一些成果没有办法及时进入农业生产的一线;生产者们因为无法及时得到新技术,加上受到自身文化水平等相关因素的限制,也很难实现生产效益的提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综合素质需要提高
人是诸多因素中唯一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因此,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积极性以及思想认识等都会对农业技术的推广产生很大的影响。从当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最为显著的表现就在于:第一,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比较低,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是从事与农业相关专业的,自身对农业缺乏正确的认识,更别提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认识了。这样就会给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也很难去就某一项技术的实施效果、是否值得大范围推广等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第二,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很多人都是抱着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去完成这项工作,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服务意识较为薄弱,服务态度也比较差。
(四)农业技术推广方式的单一化
农业技术推广的单一化主要表现在科技部门往往就是根据自身的主观意愿去就某一项技术进行推广,很少甚至根本没有从地区和农户们的实际情况出发去进行推广从;此外,技术推广后的评估滞后严重。在某一项技术推广之后,没有就推广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估,从而导致这些技术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
二、加强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分析
要想真正发挥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的促进作用,笔者认为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
(一)进一步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所需资金的投入
资金是重要的保证,没有足够的资金,就无法更好地展开科研;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也就办法将已有的科技成果推广开来。因此,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投入尤为重要。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为了有效保证资金的投入和使用,必须尽快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相关部门和领导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
(二)注重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
事实上,现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得以顺利实施,与推广人员的综合素养有着很大的关系。为此,一定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养,让他们首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重要性,进而通过各种有效措施和途径,如定期开展培训与交流等,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让他们成为农业技术推广的专家,能够就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难题进行解决,进而充分发挥出他们应有的积极作用。
(三)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养
农民才是科技的最终受益者,因此他们对于农业生产技术的认识和接受能力极为重要。为此,要高度重视农民的文化科技教育,特别是加强对科技项目示范户及农民技术骨干的技术教育。
结语
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推广效率,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涉及推广系统、用户系统、研究和管理系统等。在郊区型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促进设施农业发展要深化体制改革,逐步完善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把政府推广机构、高校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推广机构、涉农企业及民间推广组织等有机结合起来,各显所能、优势互补,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设施农业技术推广。
参考文献: [1] 高启杰.《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8 [2] 张英,徐建华,李万良.《无土栽培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展望出版社,2008,4.[3] 邱仲华.《现代设施农业技术》.甘肃文化出版社,2009,2.[4] 科学技术部开发中心.《设施农业在中国》.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0.6
第三篇:农业技术推广课程论文
对比参照中寻找农业技术推广新出路
摘 要:在我国农业技术相对落后,生产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营,以及农业人口数量变动大的背景下,本文以一个尚未毕业,对整个行业还缺乏具体的深入的大学在校生的视角,通过课堂和生活中的的一些对比,加上对部分文献的综述,得出一些浅简的农业技术推广方法和策略,包括加快体制改革,加大中央财政资金投入,充分发挥高校和大学生的作用,兴办农村合作社,建立试验田。以此来表达对整个行业的认识。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 大学生 农村合作社 试验田 资金 Abstract:Relatively speaking, the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of our country is backward.The main production mode is petty farmer work.This is the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s agriculture.As a not graduated collage student, I find some simple methods and Strategies by contrast and reading literature.Include speed up the system reform,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of government, make the university and student play a important role, establishment of cooperatives, establishment test field.Key word: The promo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College student.Cooperative.Test field.investment 1 引言
《月光下的凤尾竹》歌云:竹楼里的好姑娘,为谁敞开门又开窗户,哦是农科站的小岩鹏,摘走这颗夜明珠。此歌从1979年开始传遍祖国大地,歌词不仅构建了傣族人民优美的生活意境,而且从“农科站”三个字引出了我想要开始的话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现状
从上述歌词中不难看出,“小岩鹏”可以算是当时当地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歌词中人物的原型就是毕业于华南农学院,后分到海南专署,后又调到云南西双版纳的岩景。这句歌词的内容首先反映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在乡村中的受欢迎程度,其次也折射出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和体系。当时是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尚未完全退出中国历史,当时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是以政府为主体,在地方建立农科站,分配技术人员。如今我国现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模式主要有:政府主导型农业科技推广模式;以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为主体的推广模式;以农村合作组织、农民技术协会为中心的推广模式;以供销合作社作为主体的推广模式;以公司或企业作为主体的推广模式等等(林英2007)。而实际生活中,常见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还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模式,以公司或企业作为主体的推广模式在逐步发展,以农业科研、教育部门为主体的推广模式只在小范围内存在,农村合作社有很多都是空架子,很多农民是“被合作社”的,农协更是很少听说。所以,据有关报道: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主要南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执行完成。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明显存在计划经济时期行政管理的印记。市场机制在配置农业技术要素中的作用严重缺位。导致整个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严重缺乏活力和效率(王武科等2008)。这是我国现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背景,也是所要面临的问题。
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课堂上,除了学习了一些专业概念知识以外,还看了很多相关的视频录像,还有很多同学上台分享的丰富多彩的内容。21世纪是信息时代,这种方式的交流与沟通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交换信息,在对比参照中寻找问题和出路。在美国,荷兰,以色列,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农业生产方式与我国对比,还有同学分享的中美农业对比之下,他们科学,规范,绿色,高效非常先进,然而我们却不能套用,只能少部分借鉴,因为我国农业人口众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 规模生产,而且随着富士康内迁,江浙一带民营企业转型或关闭,预示着中国劳动力市场成本的提高,未来中国将不再是世界的工厂,因此将会有大量的流动劳动力重返自己的家乡从事农业或者相关工作,我们的大背景要求我们必须自己寻找出路。完善体制机制
通过对比得出,我国的农业还是相对落后的,各种制度不完善,不能很好地促进农业发展,有的甚至起阻碍作用。面临这些问题,首先要提出的,也是政府非常倡导的就是改革,借鉴国外模式,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应该打破单纯的政府主体模式,即构建以政府推广体系为主导,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院校,农业高校等单位以及涉农龙头企业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杜丽华2011)。
2.1以高校和大学生为依托的推广模式
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都与高校有着密切联系,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在其他课堂上,经常听到老师讲说某个大学老师或者教授路过某个地方,看见某种现象,随便提了点什么建议或者说了点什么方法,使得某种作物优质高产,某农民如何的感谢等等,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高校或者老师很有能力很受欢迎,而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这种推广方式的欠缺,也就是高校与生产实际脱节严重。在美国的农业产出增长率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率能达到80%以上,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85%,而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足50%。美国这种政府领导、将核心建立在大学的科技推广体系是美国农业科技得以快速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美国的经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大学和生产单位的直接联合,是农业科技推广的很好形式(林英2007)。近年来,我国一些农业大学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探索建立了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河北农业大学——探索农业技术专业化市场。河北农业大学近年来主动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坚持走出校门,走向农村,走近农民,开创出了一条实现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办学道路。他们创办了全国第—个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专业化市场——河北农业大学科技市场,使市场与科技接轨,加速了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采用股份制,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参与山区的治理,推广科技成 果21项,创造经济效益达22亿元,探索出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的科技治山新模式。其余的还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创建农业专家大院。农业专家大院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农业科技推广实践中创造出的一种由政府搭台,专家唱戏,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参与的新型推广模式。
2.2 鼓励大学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大学生是一个富有活力的群体,年轻气盛,思维活跃,极具潜力,大学生村官如今逐步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政府对此也是越来越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可以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一部分,也可以培养专业的推广人员,鼓励大学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仅可以推动我国农业向前发展,弥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整体队伍较差的情况,提高大学生就业率,对大学生个人而言还可以积累社会经验,这也正是大学生所缺乏的,同时掌握沟通技巧,积累人生财富。有句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农业技术推广也是一个行万里路的机会。
2.3 以农村合作社为单位的推广方式
现在大多数的人们还是没有真正的理解现行合作社,总是跟原来的人民公社联系到一起,所以,在此过程中,要深化合作社的概念,科学建立合作社,而不是为完任务而建立的没有发挥真正作用的合作社。相对比之下,这一点日本农协值得我们参考,日本地少人多的现状与我们相似,但是他们农产品从种植到收获大部分由农协经营,成熟的农产品从采摘的那一刻,就贴上了品牌标签和销售超市的标志。
根据我国农业的大背景,创建农村合作社虽然不能改变我国小农分散经营的模式,但是可以有效的把农民团结起来,集约化经营,减小内部斗争,在共同的组织下进行科学化生产,按照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建立产业链,比如建立信息共享,提供技术指导,构建农超结合,产销无障碍和相互监督等。先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试验田
在课堂所看的视频中和同学的实习经历中可以了解到,由于我国农民所能承担的风险小导致他们的目的性非常强,只有真真实实地看到好处和利益才会相信这一切,所以号召农民干不如做给农民看(胡鲁平等2011)。教育农民怎么走不如带领农民跟着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每个村建立一处试验田,试验田可以由 4 合作社或农科站的技术人员管理,让农民看到成果,看到收益,已达到推广的目的。就像小说《白鹿原》中描述的那样,地方大儒朱先生,看天气查气候,说应该种豆子,人们都不相信也不去尝试,只有一个笃信的人家,把自家作物全部铲除,全都换成各色豆类,结果当年偏旱,谷类均欠收,豆类大丰收,后来,全村人种地前都来等朱先生的一句话。农业技术推广资金问题
通过阅读文献可以看出,很多文章中都用了很大的篇幅来论述资金问题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影响。由于农业科技成果多数具有明显的社会公益性,所以其成本不是作为农业科技市场主体的农民及农业科技研究推广单位所能独立承担的。加上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低,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与推广必须得到政府强有力的财政支持(谢爱辉2012)。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导致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缺乏大型的农业企业主体,也使得农业技术推广不得不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张利庠等2007)。
然而,整个国家财政用于支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经费普遍偏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经费由21.39亿元增加到70.47亿元,增加了2.3倍,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8.45%。而同期全国的工资水平都发生了大幅度的上涨,其中,国家职工的工资增加了3.7倍,而所有城市职工的工资增加了3.9倍,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农技推广部门经费的增加幅度。这导致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整体局面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还有所恶化。虽然大学生走农业技术推广道路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待遇问题让人担忧。我国农技推广经费中的70%以上用来发放工资,但事实上农技人员的工资并不高。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他们的实际工资10多年来增长缓慢i年均增长仅4.4%,远低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与农口其他部门比较,农技人员的工作最为辛苦,工作条件最差,而工资却是最低的,且该差距仍在不断扩大。相当一部分地区的农技人员没有稳定的收入,各项待遇无法享受,有的甚至难以糊口(张利庠等2007)。
对比之下,很多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反哺农业,政府对农业有着很大的资金投入,现在是多元化社会,虽然我们仍应该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体,但是单纯的依靠政府并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我们还要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比如鼓励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兴办经济实体,进行有偿推广技术活动,农资连锁经营模式即企 业依靠自己的品牌优势,在主要农业生产地区建立特许加盟农资连锁店,组建农资连锁销售网络。农资连锁经营方式在国外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推广模式,在主要农业生产地区建立连锁销售网点,农民通过电话就可以向公司提出服务要求,公司就近安排服务,有的甚至服务到田头(王武科等2008)。
结语
首次接触到农业技术推广这个词组,是2012年暑期的时候在电视上的“星光大道”节目,里面的一个选手自称是某地的农业技术推广员,自我介绍的时候就拿了几个西红柿,告诉观众如何区分什么样的是催熟的,什么样的是自然成熟的。父母在一旁是非常的欣赏,而我恰好选了农业技术推广课,课程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让我这一个从小在城镇长大的学生对三农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学知识之余还欣赏了各地方特色,跟着老师了解了行业的一些情况和前沿信息,为自己身为农大学生奠定了知识基础。文中关于合作社方面的知识是在学校开设的公共选修课“合作经济学原理与实务”中学到的。
参考文献
[1]林英.“以大学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探析[J].陕西农业科学2007(5);139 [2]王武科 李同升 张建忠.市场机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7 [3]杜丽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11)[4]胡鲁平王广东 刘德甫 肖秀芝 徐衍鹏 王静.浅谈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J].2011.1(28)
[5]王武科 李同升 张建忠.市场机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7 [6]张利庠 纪海燕.试析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的财政投入[J].农业经济问题2007(2)
[7]谢爱辉.从农民需求看农业技术推广投融资问题[J].湖北农业科学2012.5(9)
第四篇: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策略论文
摘要: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在于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为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难点,然后提出改进措施,以期提高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实效。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难点;策略
1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存在的主要难点
第一,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比较单
一、陈旧。目前,仍以试验与示范为主要推广方式。这种推广模式只注重技术方面的推广,而忽视了产前、产后很多工作。第二,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不足。这项工作的特点决定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然而,我国农技推广经费占比仅为农业生产总值的0.2%,明显低于国际水平[1]。第三,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对现代农业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
2新形势下做好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措施
2.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是开展农业技术推广的前沿阵地。在现有推广体系的基础上要注重将农技推广部门与群众性科技团队相结合,健全农技推广体系。要从资金、政策上给予服务型科技团队的支持。要加快农业合作社、农产品协会等团体组织的发展步伐,从而形成一个互连互通、高效运转的农技推广体系。
2.2创新农技推广方式
首先要根据当地产业特色,建设农业新技术或新品种的示范基地,让农民看到新技术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这比单纯的说服教育更有效。其次,开展科技进村入户活动,打造“专家—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普通农户”四位一体的科技进村入户的推广模式。最后,运用发放资料、张贴海报、巡回宣讲、电视、网络、广播等方式宣传农业技术,提高农技推广的信息化水平。
2.3完善农技推广部门的用人制度
为提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服务效能,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这也是确保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创新的关键所在。建议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在内部用人制度上,应采用聘用制,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吸纳优秀人才。同时,实行农技推广职业资格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将其作为人员薪酬调整、续聘、解聘的主要依据[2]。对工作业绩突出者,给予重奖,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4开辟更多融资渠道,确保充裕的资金支持
为保证足够的资金支持,应构建起以政府的财政投入为主的多渠道农技推广融资体系。这是提升农技推广服务质量的前提。建议相关部门应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省级与地方政府的财政应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同时,鼓励农技部门在处理好农技推广与经营创收关系的前提下开办经济实体。在获得试验与示范专项推广经费后,推广部门与工作人员都应积极开展科技研究,以期在关键领域与关键环节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
3结语
农业作为我国的立国之本,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新形势下做好现代农业技术推广对发展现代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农技推广部门要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从多方面提升农技推广效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建兵.浅析新形势下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的思考[J].农民致富之友,2013,22(5):37.[2]赵育琴.新形势下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策略分析[J].中国农业信息,2016,11(4):18-19.K
第五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现状及建议论文
摘要:目前,青海省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的现状是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起步实施、农技推广机制实现突破农技推广队伍能力建设逐步加强。但也存在着农技推广服务人才建设与全省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仍不同步、农技推广服务投入不足、农技推广服务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相对滞后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完善多元化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农牧业推广机制、建立高效的农牧业服务机制三点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现状;问题;措施和建议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现状
1.1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力推进农牧区综合改革,全省现有各级农技推广机构715个,其中省级9个,市州级36个,县、乡农技推广机构670个,其中县级190个,乡(镇)480个。各级农牧业技术推广机构中,种植业机构117个、畜牧兽医机构372个,渔业机构8个,农机机构37个,综合机构181个。全省农技推广体系现有人员5848人,其中省级674人、市州级567人、县级2646人,乡(镇)1961人。在职人员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4318人,占总人数的73.8%,高级职称的663人,占总人数的11.3%;中级职称的2272人,占总人数的38.9%。省州县乡农牧业推广体系基本健全,我省农牧业主导产业的技术推广能力得到有效覆盖。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办公和服务能力得到了改善。
1.2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起步实施。在加强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的同时,按照市场化要求,积极引导企业、科研院所、各类涉农组织和农民技术员等社会力量,通过项目投入、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等手段,丰富农技推广的渠道,加快了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目前我省确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93家,其中国家级17家,所有企业均和下面的基地、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形成了联结机制,技术应用是他们相互联结的一个主要内容,我省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有8876个,参与农户接近60万人,省财政重点扶持合作社每年有200个以上,通过政府政策性引导、企业市场化运作、农牧民组织化参与,企业+基地(或合作社、大户等)新型经营模式,每年有7.5万人受到技术培训,近50~60万农牧民从中受益。全省共选派科技特派员2574人深入农村牧区开展科技信息及创新创业服务。
1.3农技推广机制实现突破。2012年搭建了农牧业科技推广与创新三级平台,建立了省、县、科技示范户、辐射户一体的农牧业科技转化快速通道,实现了与国家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补助项目的有效对接。一是通过依托省级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优势力量,整合全省“农科教、产学研”优势资源,建立省级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围绕全省十大特色优势农牧业产业,建立马铃薯、油菜、蔬菜、蚕豆、麦类、牛、羊、生猪、饲草料、渔业10个优势特色产业的省级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共组建了55个相关产业技术功能室,聘请10名省级产业首席专家、省级平台科技人员达到214人;二是依托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在全省除玉树果洛地区的28个县(市、区)搭建了农业科技推广平台。目前28个项目县都建立由县级首席专家、推广专家组、农技推广机构和50~100名农技推广人员构成的县级技术推广平台;三是每个项目县遴选2~3科技示范基地、500~1000户科技示范户和辐射带动户搭建了科技示范应用平台。28个项目县共培育科技示范户2万户,辐射带动农户28万余户,认定科技示范基地70个,推广各类先进技术300多个,近120万农牧民受益。
1.4农技推广队伍能力建设逐步加强。依托全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人员进行培训。选派我省135名农牧业高级职称人员参加由农业部主办“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培训班;按项目要求委托青海大学农牧学院对全省基层农技人员开展了6000余人(次)知识更新培训;目前已有300余名特岗人员、2574名科技特派员及“三区”科技人员活跃在基层一线开展农牧业科技服务。
2存在的问题
2.1农技推广服务人才建设与全省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仍不同步。一是农牧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上由于年轻专业技术人员难以补充,致使队伍结构失衡、知识更新缓慢,队伍老化现象十分严重,农牧业技术推广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十分缺乏;二是对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总体思路认识不到位。培训工作转型升级后,各地对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育工程中培育、认定和扶持“三位一体”的总体思路认识不够到位,在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上过于谨慎,培育的落脚点没有完全放在农牧民受益上。各县出台的扶持政策含金量不高,资金扶持方面表现出力不从心,农牧民参与培育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培训基础设施薄弱,缺乏必要工作条件。
2.2农技推广服务投入不足。一是农技推广业务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农技人员实际用于推广工作的经费十分有限。全省县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普遍存在着办公经费保障不足,办公条件简陋,缺乏交通工具、电子办公设备及办公运行费用问题。由于县级财政困难,普遍没有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经费,农技推广工作形成了只能依靠省上下达项目,有项目就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没项目不开展农技推广工作的局面;二是虽然已经明确了各级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投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普遍存在培训场所条件设施简陋,缺乏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交通工具,给进村入户深入开展培训和实训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影响了培训工作规范实施。
2.3农技推广服务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一是全省农村牧区综合配套改革和兽医体制改革以后,乡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以乡镇政府管理为主,业务工作由县级农牧行政部门进行指导,从近年运行情况来看,乡镇服务中心农技推广岗位的公益性职能相对弱化,人员呈现兼业化和从属化倾向,平均投入公益性农技推广工作的时间仅40%左右,对农业科技的推广带来不利影响;二是顺应公益性要求的、适合我省不同生态区域和发展程度、体现农牧民满意程度的农技推广投入机制、运行机制、考评机制还没有被普遍建立。尤其是绩效考评制度在具体执行当中,由于受各地实际情况、执行者素质等因素影响,随意性大,很难落实到位。不能把绩效工资纳入考核范围,考核难度大,奖罚制度难以兑现,不利于提高农技人员积极性。农技推广人员活力不足,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薄弱,工作中对农牧民的实际诉求和利益较少顾及,特别是受管理体制因素等影响,县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缺少有效支撑和有效抓手,基层科技推广和普及工作落实难度增大。
2.4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相对滞后。随着现代农牧业的生产经营主体多元化,新型种养殖大户、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农牧业企业等对生产环节中的农资、植保、农机、加工运输、农产品销售以及技术、信息、金融、保险、经纪等专项服务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现有推广体系在职能发挥和功能定位上的局限明显,各类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亟需破解。
3措施和建议
3.1完善多元化服务体系。建立以农牧业公益性服务为主体、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科技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衔接有序的多元化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
3.2建立多元化的农牧业推广机制。创新农牧业技术推广模式,以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为载体,大力提升现有农技体系的服务能力;实施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条件建设项目,增强基层站所的履职能力和推广服务支撑能力。提升现有农技推广机构和涉农科研院所、教育机构等推广主体能力建设,加快构建农牧业科技企业、专业协会、技术中介组织、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等非公服务组织农技推广职能,积极培育各类市场化技术推广主体,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机制。
4建立高效的农牧业服务机制
立足全省农牧业科技一盘棋的总体思路,打破人才等科技资源的地域、单位、学科和专业等界限束缚,将省级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覆盖到全省主要农牧产业,突出制度建设,进一步充实农牧科技研发、推广队伍,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切实改善基层农技人员工作条件,解决职称评聘等问题,全面落实农牧业科技平台各项工作制度,巩固和提升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成效,加大农牧业科技创新力度,构建农科教、产学研紧密衔接的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切实提高良种良法的研究、推广、应用水平。完善基层推广体系与改革建设补助项目运行机制,严格落实《项目合同制》、《农技推广负责制》、《农技人员定期培训制》、《三方绩效考评制》和《多元化推广服务制》等五项制度,改革考核办法,运用现代化的服务手段,通过在线反馈等多种交互形式,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