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清玄散文集感悟
林清玄散文艺术风格中最为醒目的创造性贡献,是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学情怀引进至散文艺术中来了,下面为大家分享了读林清玄散文集的感悟,欢迎借鉴!
林清玄散文集感悟
1初读,《林清玄散文集》,书中优美的词藻,散发着一股股淡淡的清香,引人入胜,如此细腻的文笔,让我对散文有了更深厚的理解。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醇厚,浪漫的情感,平易中感人。
在阅读的过程中《玫瑰奇迹》令我感慨万千。散文中写到作者兴起一个念头----去曾住过的旧居看看,在路上,他用平常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猛然发现人生不过如此,每一个对当下因缘的注视,都是不可失去的奇迹。
是的,生命中每一个偶然的擦肩而过都当作是生命的奇迹,那么人的生活地里将都是美好。就像作者回顾旧居,发现某些有某些事似乎都已渐渐逝去,可从前的回忆如真如幻,无法忘却。来是偶然,去是偶然,在时空的隧道中,人与人的相见,人与事的擦肩,多么巧妙。一弹指顷,我们寄居在宇宙之间,以为那是真实的,可是蓦然回首,发现只不过是一些梦的影子罢了。
生与死虽是必然,在生与死的历程中,却是那么美丽的奇迹。人之渺小,人与人相遇那刻产生的友谊是偶然的擦肩,珍惜生命,珍惜朋友,珍惜一切 的一切,将会是我们人生中最美丽,耀眼的奇迹。
《下下签》让我更加明白生命的意义,作者在屏东乡下旅行,进庙抽中了一张下下签,从而进行了对“下下签”思考的意义。
人生在世,难免不如意。一张下下签,对于某些人来说是灾难的预兆,他的人生也许注定会遭到大劫,从而落魄不堪。但我认为,下下签并不全代表神灵的预示,实验室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酝酿灌顶的效果,实验室让你警醒,激励,开启奋斗着美好的人生。居危思安的含义从中体现无疑。生命的启示,在于用心体会,理解。
就是这样一本书包含生活。见闻佛教等方面记录生活点滴的书,给予了我生命的启示。心谰如止水,在其中,香气充满整个心扉。
林清玄散文集感悟
2原来拥有1000支银针的公主,并不能保证比失落了银针的公主拥有更好的命运。银针的失落与命运的错失本来是具有悲剧感的,但是因为命运小鸟的穿梭,悲剧变成了喜剧。
翻开《林清玄散文集》,我顺着目录看下去,《寻找从前的眼泪》这一题目吸引了我的眼球。翻到那一页,这样一段话赫然映入眼帘。
我喜欢《林清玄散文集》,因为林清玄的写作风格——他写下的文字,带着很微妙又很深奥的道理,文句悠长美丽。而,在这本书中,《寻找从前的眼泪》给我的感触最深。
寻找从前的眼泪这篇文章讲的是“我”在一个路口看见两条路,一条可以寻找从前的眼泪,一条可以寻找未来的欢笑。我去寻找从前的眼泪,看见了一条很大,而且看不见河岸的大河,名为泪河,是所有人的眼泪共同的礼物。我想到人类的泪水如此之多正在忧伤之时,却猛然惊醒。
虽然这只是南柯一梦,但却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的确人类是一种感伤的动物。人们总是因为别人的一个玩笑而憎恶这个世界,总是因为遭受到了一点挫折就忘记了怎样微笑,困难大一点时甚至会丧失生的希望。
人们还会因为一次错误的选择而在人生的众多选择上举棋不定。人们总是在忙碌,可当看着自己的收获时却泪流不止,总感觉自己白忙了这么久。于是为了宣泄,人们开始哭泣,却越哭越猛越哭越觉得生活黯淡无光,最后陷于泪痕之中,想要大声呼救,却再没有人能救得了他们。他们于是沉沦再沉沦,最后被自己的眼泪所淹没。
想想我吧,我是个怎样的人。我有时候很坚强,没考好我分析错误的原因,擦破皮我对自己说一点小伤有什么大不了,听到别人的议论和玩笑,总告诉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然而有时我也会大声哭泣,我信得过的人对我撒了弥天大谎,我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却只收获了10%的成绩。我收到来自于我的朋友造成巨大心理伤害的玩笑或留言,这使得我在迷茫中彷徨,质问自己究竟做过什么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苍穹的事,有时会失去理智地在自己的世界里长久驻留,直到头破血流,有时我甚至会深陷绝望。当这时我只能在有许多人帮助的前提下,过好几年才能从内河里疲惫地爬出。
记得原来看过一篇文章,说是一个国王想知道怎样才能快乐,便派臣子们去寻找维持快乐的方法。一个臣子碰见了一个虽然很穷,但是整天乐呵呵的农民,连忙向他问快乐的秘诀,他答道,我原来一直抱怨自己没鞋穿,直到有一天我走在街上看见一个没有脚的人。大臣把这话转告给国王,国王听后怦然心。
是的,当我们遇到不幸之事时,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接着我们就会发现事情没什么大不了。另外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我们又怎能因为一时的挫折甚或只是感情激动,而对身边的人与事和自己的生活妄下结论呢!其实真的抑制不住要哭泣,相信以后我们还要整顿好装备抹干眼泪,更加坚定的承诺之后杨总。
感谢《寻找从前的眼泪》,让我明白这个道理:活的道路本就是用玫瑰丛织成,路上有花朵的娇艳尊贵,也有花刺的疼痛落泪,我们又何必要太过在意。我知道,我还将继续阅读《林清玄散文集》,继续在茶香与书香中陶醉,领悟人生的真谛。
林清玄散文集感悟
3初读《林清玄散文集》,我感受到林清玄清淡隽永的文章精华,犹如一道清泉,在这浮华人世里涤荡心尘、开启心智。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林清玄以自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会心便是契会于心,是将执着的分别之情超越,融会入以乘的心地,在无言中冥合真谛。
翻开书页,将目录扫视了几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发芽的心情》,初看这个题目,心中充满疑惑:植物发芽怎么还会有心情呢?带着这个疑问,我走进了这篇文章。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有一年,我在武陵农场打工,为果农摘收水蜜桃和水梨,那时候也已是冬天了。过了一个月后,果实摘完了,我却爱上了那里的风土,经过果园主人的许可,我可以在仓库里一直住到春天。摘完的果实还要剪枝,等到春天,我要离开了,可在走时却看见两棵果树没有发出新芽,枝丫枯干,它们已经死了。我觉得很疑惑,便问果园主人,他也不知道为什么。细细品读这篇文章,这一篇探索人生真谛的随笔。看看问题,再看看文章,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从年轻人的角度而言,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往往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骄傲自大,而在挫折面前却经不起考验,灰心丧气、失去信心。作者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认为一个人取得成绩固然重要,或者说是一种财富,但在受到挫折时,就很少有人认为也是一种财富了。他认为:“一个人假如一生都没有成功过固然痛苦,假如不幸没有失败过也不开心。没有失败过和没有成功过,其实都一样,未能真正领会真实的人生。”于是作者把体验人生的成功与失败作为人生的重要经验。对于没有体验过失败的青年人,在某种程度上“求败”,迎接各种磨难,甚至比取得成功更重要。
只有失败之后才会有求得“发芽的心情”,求得将来的更好发展,这对人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
我最喜欢的一段是:我想到,人世间的波折其实也和果树一样,有时候我们面临了冬天的肃杀,却还要剪去枝,甚至流下了心里的汁液。有那些懦弱的,他就不能等到春天,只有那些永远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发芽的人才能勇敢地过冬,才能在流血之后还能繁叶满树,然后结出比剪枝前更好的果实。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人生的天空不可能永远的阳光灿烂。面对人生、面对未来,我们必须慎重,必须认真对待,充分考虑一切问题,认真做好工作的每一环节,周密细致地制定我们的计划,慎重确定我们的一切应对措施,预防任何坎坷的到来、任何挫折的降临。这样,事到临头,我们才不至于手忙脚乱、茫然失措。
一旦真正的坎坷来了,挫折到了,我们大可不必以为天塌下来了,世界的末日到了。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笑迎一切挑战,面对一切挫折,将风浪与挫折抛在身后,闯过去,前面必定是阳光灿烂,前面必定是坦荡如砥。
我们若一直盯着坎坷、盯着挫折,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前途,走不出心里的阴影,那么,坎坷与挫折就会被放大,就会像山一样地压倒我们。
举轻若重,我们慎重地对待一切。
举重若轻,我们轻松地面对世界。
一个人,时时将脚印背在身上,自己会被压垮倒下;将脚印丢在身后,昂首走过去,这才是应有的人生态度!
林清玄散文集感悟4
放暑假了,我和妈妈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去博库书城买书。我在书店里精挑细选,买回来了一大堆我喜欢的书,这本《林清玄散文》就是我爱看的书。
当我接过这本黄色封面的,不起眼的书时,觉得应该不怎么好看,随便翻几篇就可以了,但是当我翻到第一页时,就被里面的故事所牢牢吸引住了。
第一页自序《还好,掉下来的不是西瓜》中的小朋友,既可爱又很有想象力,还悟出了大道理:万事万物各有其道,有它的优点和奥义,这个世界才会如此多娇而美好,人生也是这样,从不同处去观看智慧,才能认识更多元的价值;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独立的个体,应该得到最合适他的教育,培植和尊重。
第一章是《从巴西来的乌龟》告诉我们,所有的事物没了生命,那还有什么价值。《枯萎的桃花心木》要我们知道,做事情不爱依赖别人,不然就办不成大事。《软枝杨桃》说;看事物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内心。《快乐的思想》讲的是每个人都用快乐的眼光看世界。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在被造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知之明。在被误解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觉之道。在被毁谤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爱之方。在被打击时,我不着急,因为我有自愈之法。那是因为我深深地相信: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林清玄伯伯写的作品,有好笑的,生动的,感人的,每一个故事,都包含了一个大道理。《林清玄散文》使我百看不厌,我要多次去品味它,当然,我希望你们也喜欢上这本《林清玄散文》。
林清玄散文集感悟5
宁静的夜晚,幕色渐深沉,泡一杯清茶,独坐在一盏散发温和光线的台灯下,和着淡淡墨香,静静地阅读着《林清玄散文集》。此时微风习习,四周一片安详与静谧,不知不觉我已经静下心来,走进了林清玄那淡雅清新的“禅语”天地。
翻开第一页,我就被书的目录所吸引:《暖暖的歌》《发芽的心情》《黄昏菩提》……。迫不及待地欣赏完第一篇文章,我已深深地陶醉在林清玄散文中独有的清新气息中,品哲学之理,听禅经之音,感觉是那么美妙。他的文章犹如一道山泉缓缓流淌我的心中,他的文字犹如一股真淳的凉风慢慢安抚我浮躁的心灵。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安静与空灵转动,专注于字里行间的温柔,我仿佛听到一位禅师低低柔柔地说教着禅意,清淡而温婉,我的心里洒进了阳光的温暖。
我喜欢读林清玄的散文,喜欢他的文字所特有的淡香,如一缕莲花般的沁香又如现代繁杂人世的净土,走进他的文字,豁然开朗,放下杂念,起伏跳跃的心儿也就此慢慢静下。正如《黄昏菩提》中写到:“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凡是人就会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感恩这人世的缺憾,让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感恩这温暖,让我们走出匆忙或无知,找到生命之泉。”林清玄用清雅真挚的文字普宁众生的心灵。他的文章似春风吹散人们心里的阴霾,乐观面对挫折,他让每天忙于生计的人们能放慢匆匆的步伐,细观花开静听雨声,体会人生的丰富多彩与不虚此行。他的笔风细腻与淡雅让我震惊,一个阳刚坚毅的台湾男作家竟丝毫不逊色于当代女性作家的婉转与柔情。刚柔相济被他用文字诠释得恰到好处,宛如一片花瓣落在水面泛起微微涟漪,留下无尽的遐思。
我喜欢林清玄的散文,平易近人中又有灵光在闪动。林先生是一个徜徉于文学海洋里的修行者,他的心境纯洁,他的文章就像一幅素描,简单几笔就能勾勒出一个纷繁复杂的人的心底世界。我惊羡于他有如此深厚的文学功底,几句平淡而隽永的话语,却是精灵在灵活的飞舞;几个简单朴实的生活小故事,却足以让人一遍遍反复拜读,去倾听林先生的心声,去寻找自己一路走来和他相似的身影。看《心里的百合花开》:“大其愿,坚其志,细其心,柔其气。”林先生的人生准则在野百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这篇散文所展现的也正是林先生做人做事的最高境界: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一株小小的野百合,一个小小的心愿,为了心中美好的心愿无比执着与坚韧,一朵小花演绎了一段美丽的感人故事,净化了无数颗澎拜的心。
夜色更深,轻轻将书合上拥在怀里,闭目凝神,空气中似乎也弥漫了禅的气息。“世事离戏一步远,人生离梦一步遥。”我们细细欣赏着林清玄散文的文字魅力,让这些素静充满禅意境的文字把我们的心灯点燃,将心底照亮。接受阳光的温暖穿透与微风的凉爽轻拂,让我们和《林清玄的散文集》一起静心听禅语,素心勇向上吧。
第二篇:林清玄散文集
《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
人们常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但我认为在散文的世界里,到处都是落英缤纷,犹如童话世界般美好。
在众多散文家里,我比较喜欢林清玄,也许是因为他同是贫苦农家子弟出身,在田地里劳作过,流过汗,挨过饿,将自己最初的笔墨奉献给了生长的地方;又或许是因为他的散文作品里充满着年少人的青春朝气,激越昂扬的乡土情怀;有再者是他自始至终、一如既往地对散文的执着,极其低调的处事风格。
在《情重》这篇散文中,他曾说过,醉后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经历过方知教学过程的珍贵。正如我从教这么多年来,我经历过这个过程,到现在我才有东西可写,我也够资格去叫那些可爱的学生了。我想我对教育事业的这份心真得可以同林大师对散文的那份心相媲美了。
散文《旅店》中有这样一段话,“生活里的记忆像是一个个小小的旅店,而人像乘着一匹不停向前奔的驿马,每次回头,过去的事物就永远成为离自己而去的旅店,所有的欢乐与悲痛,所有的沉淀与激情,甚至所有的成功与失败都在那些旅店里,到当天傍晚我们就要投宿另一家旅店了。” 的确,正如我从教这么多年来,每一次当我做总结时,之前的林林总总、点点滴滴都又会浮现在眼前。成功了,就会有继续前进的动力;失败了,就要从中吸取教训,避免下次的失误;一旦停止不前了,就要从头来过,一步一个脚印,争取下一次的飞跃。我想教学工作是这样,教师良好习惯的养成也亦如此吧。
如今这个社会到处充满喧嚣与浮躁,人人都怀着一颗急功近利的心,心真的会好累,良好的习惯本就难以养成,更何况是教师的良好习惯!
第三篇:林清玄散文集 读后感
[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 最近读了林清玄先生的“菩提系列”作品,深深地被林先生清新淡雅的文风,深厚的文学底蕴,以及他对人生和世界的参悟所吸引,林清玄散文集 读后感。我庆幸我能在茫茫天地间与林清玄先生的文字邂逅。林先生的文章,犹如一道道山泉,带着它的淙淙流水声缓缓地走到我们心中,让我们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总有一种哲学的意味和一点“禅”的味道。读他的散文犹如一次心灵的洗礼,总能给人深深的启迪。喜欢在安静的夜晚,借着柔和的灯光,手捧一杯香茗,静静地品味林先生的文字。这种感觉是那样的美妙,与心灵对话,与大师对话,获益匪浅。读林先生的文字,真的是对心灵的洗礼。在这个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中,这些文字把读者的心灯点燃,使命途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如拨云见日把读者的心底照亮。林先生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于污秽,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长在人心中的一株树,虽然孤独,但忠实地为我们守住了天上皎洁的月,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来,慢慢地述说,绝少雕饰,犹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这些是文章,初读自是清新异常,再品更是心开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读后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读后感《林清玄散文集 读后感》。林清玄的文字是平易近人的,这也许与他深谙佛理不无关系,林清玄用他清雅真挚的文字普宁众生的心灵。他说不动的山,也说流动的云,他说不变的芒草,也说无常的芒花,他说欢愉的短暂,也说忧伤的恒久,无论是在山顶,还是在红尘,林清玄总让自己灵光闪动,笔耕不辍,做一个徜徉于文字海洋的修行者。读了林先生《心的菩提》中《生命的化妆》一文后,感触颇深。是啊,最好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我们不需要用语言、行动来伪装自己、粉饰自己,最美的自己就是真实的自己露出一个真实的自我。虽然生的化妆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我们要从内在里改革。是的一个人就算是再美丽,却没有气质和内在美,那不是真正的美;一个人用太多的语言、行动来粉饰自己,会适得其反,让人觉得虚伪。现在也不再是那个以貌取人的年代了,如果你有才华、气质和内在美,无论你是美丽还是丑陋,都会有人赏识你,不会“怀才不遇”的。生命就是表里如一,诚实无欺、心智纯正、灵魂纯净。不必花时间去思考别人眼中的自己,别人心中的自己。我要我的自我,无须粉饰,更不需要华丽的伪装。生命是一方待琢的玉,圣洁的雕刀,会把一切瑕疵雕落。生命是一块冲浪的帆板,奋力拼搏,才不会被海水吞没。美丽,无所不在。丑陋,也无所不在。爱,无所不在。恨,也无所不在。因为,心念无所不在。合拢心中的菩提,望着高楼外的月朗星稀。让他幻化流萤,成为夜间的风景,变做风,穿透我思想的愚懵。化成水,滋润我心壤中一片碧翠。林清玄,感悟他,感悟的是无比纯净的生活。
第四篇:《林清玄散文集》读书笔记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政史地组刘瑞灵
很喜欢散文这种文体,清灵自由,看过很多作家的散文集,沉醉于这些让人身心熨帖的文字,寒假放假前,偶然在学校图书馆翻到一本《林清玄散文集》,顿觉眼前一亮。
林清玄的散文里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也许是有流水的声音,也许是洒进了阳光的温暖,又许是有风吹过的清凉。总之,这一切都使你安静,安静的在冬日温暖的家中翻开这本书,不知不觉地专注于这字里行间的温柔。
本书共分为六个专辑,第一辑冷月钟迪,暖暖的歌,星落尼罗河,月光下的喇叭手,木鱼馄钝,鸳鸯香炉。。。听这些文章的名字就觉得温暖和轻松,生活中点滴的感悟,场景中的似曾相识都似清风拂面,舒服惬意。
第二辑是走向光明的所在,美丽的心、放生的麻雀、两个汤圆、植物的地盘、房租总会到期、不孝的孩子。。。这些文章让人深思,从小小的事情中悟出自己的人生。让我们在简单的事情中思考并从中感悟,得到收获和境界的提升。
第三辑生命的意义,第四辑情的菩提,第五辑心的菩提,第六辑平常茶平常道。每一专辑中都分享有十几篇小文章。这些文字或睿智、或诙谐、或清灵或厚重;或引人思考,发人深思,或让人轻松,心有所悟。喜欢这样的能触动内心的文字,会让你在不经意间产生共鸣。
比如《幸福的开关》这一篇写到作者小时候对汽水特别奇妙的向往,写到自己小学时偶尔喝到的那瓶汽水的幸福感,以及喝完汽水打开房门走出来,发现阳光是那么温暖明亮,好像从天上回到了人间的描述一下击中我的心,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光,第一次吃到烧鸡时的那种幸福感。林先生告诉我们:生命的幸福不在于人的环境,人的地位,人所能享受的物质,而在于人的心灵如何与生活对应。因此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贫困着有贫困者的幸福,富有者有富有者的幸福。。。生命力,从来都是有笑有泪,生活中,人人都有幸福和烦忧,这就是人间世界最真实的相貌。
这篇文章让我感悟到的就是要知足常乐,要乐观面对人生,要用心体会生活带给我们的幸福感,亲爱的朋友,你读后的感悟是什么呢?去读读这本散文集吧,清玄先生会告诉你答案。
推荐书目《林清玄散文集》
林清玄的散文里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也许是有流水的声音,也许是洒进了阳光的温暖,又许是有风吹过的清凉。总之,这一切都使你安静,安静的在冬日温暖的家中翻开这本书,不知不觉地专注于这字里行间的温柔。
第五篇:林清玄散文集读后感
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开始关注林清玄的作品,是从《有风格的小偷》一文开始,一篇文稿间出乎意料的善意的赞赏,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道,从此,世上又多了一个善良的灵魂。确实,拿着放大镜去看别人的缺点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拿着显微镜去找一个劣迹斑斑的人身上的优点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但是,林清玄做到了。恬淡自然,字间总不自觉透出禅味,小小的故事折射大大的哲理,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不经意间让人深思人生道理。读林清玄的文章,我那原本浮躁不安的心会旋即安定下来,解开心锁,放下心中的负担。
简单平实的生活故事,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几句平淡的话语,足以让人一遍遍地反复回味,这就是林清玄散文的魅力。我喜欢在床头放着一本林清玄的书,睡觉前细细地阅读几篇,来一次心灵的洗涤方可安静地睡去,一切禅理在梦中参透。
他说:“山谷的最低点正是山的起点,许多走进山谷的人之所以走不出来,正是他们停住双脚,蹲在山谷烦恼哭泣的缘故。”无数的低谷,使我们在挫败中流泪,不是说不允许哭泣,你可以蹲下来好好抱抱自己,但是,请不要放弃,山的明媚就在山的顶点,你需要做的是整理一下心情重新攀登,坚持不懈、努力追求,人生又是一片春光灿烂。
他说:“生命是在水上写字,第二笔还未落下,第一笔已流到远方。”时光如潺潺流水,抓不住的它一点点地在流逝,生命一点点地在逝去,再长也不过数十年,人生有多少个十年能让我们挥霍呢?珍惜吧。大学,就这么过了三个学期,我又做了什么呢?当初的理想呢,我与它的距离又变小么?我在思量着,也困惑着。
他说:“安静无言并不是陷入空白,而是有一个更深广、更澄明的所在;最好的表达是沉默,而不是语言。”面对误解,请选择沉默;面对挫折,请选择沉默;面对辱骂,请选择沉默。有时候,解释是多余的,那时候沉默,能是最有力量的语言。
他说:“‘世界光如水月,身心皎若琉璃’,这个世界的水月不再光明剔透了,做为一个渺小的人,只有维持自心的清明,才能在这五浊的世间唱一首琉璃之歌吧!”还是那个淡水河口,但是周围的风景已经变了,不是以前那个美得单纯的河口,“少年时代的情怀与往事,都已经去远了,是镜花,也是水月,由于一条河的败坏,更感觉到那水月镜花是虚幻不实的”。然而,心若仍然是纯粹的,纯净如琉璃,这个世界的浑浊便不会将我们侵蚀,给自己的心留一片净土吧,哪怕你已经看过太多的黑暗!
那一切的水月河歌,虽曾真实存在过,却已默默流失,这就是无常。
是的,也许只有他——林清玄,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
如果我们的内心就是一个花园,人生的哪一天不是最美的花季呢?
如果我们的内心春风洋溢,人生的哪一个时候不是最好的春天呢?
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即使在人生的无寸草处行走,也会看见那美丽神奇的一瞥。
默声的温柔——读《林清玄散文集》有感
有些东西使你不得不静下心来。——题记
翻看林清玄的散文之前,对它的最初印象是想到了周国平,暑假里看过《周国平作品精选》,那本书让我觉得,它静静地摆放在那里的时候,它是平面的,使人想起时,脑中只有直直的平行线,那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枯燥的,干瘪的存在。但当你翻开的时候,才会知晓这里面到底是怎样一个复杂的多维世界。林清玄的散文虽不至于留给人硬板呆滞的印象,在翻开之前在脑海浮现的却也只是几笔粗线条而已。
可是这样的书就是要让你去翻开,在闲暇的时刻,一杯咖啡或者清茶,一张摇椅,一点阳光和几朵白云,捧着它,便是一生一世的永恒。它们不似柜台上的畅销书,声名浮躁间,街头巷尾皆是议论。它们默默,默默地如白云,似流水,不会有成为焦点的时刻,却是常在不衰。
林清玄的散文就像是一副素描,简单的几笔,却勾勒出一个人心底繁杂的世界。
亲情与乡情是必不可少的主题。他写到浴着光辉的母亲,虽不是他的母亲,但天下的母亲一般的爱子心。就是一句宝贝不怕,便透露出一个母亲对孩子无限的关怀。某些感动就是从这些细枝末节衍生出来的,不必轰轰烈烈,就是那么一句话,而生活中所见到的也许比一句话更简短粗略,但却实实在在。作者的眼睛就是如此善于抓住生活中的点滴,被人遗忘的点点滴滴,在他的笔下重现,带给人真实的触动。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永远说不尽道不完的,作者的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很好——对于父母亲的爱,我们也是“提得起来,就是我们的”,趁还提得动,行李箱还有空间,就多塞一点爱进去吧!在这些尚在的时间里,也许我们应该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心意,不带半点羞涩地毫无保留地道明,正像他们给予我们毫无保留的爱。
对于故乡,我其实是没有太多的感慨与在意的,毕竟没有出过远门,没有机会体会到思乡的离愁别绪。但作者在文中将家乡与亲人联系起来,我忽然就觉得,也许它比我想的远有意义的多。作者说,他出门旅行时总带着一杯故乡的水土,那会给他力量,因为那里面承载的不只是故乡之爱,还有母亲的祝福。这是很实在的话,中国有句古话:儿行千里母担忧,说的不就是如此么?乡情中,更多夹杂的是亲情吧,对亲人对故友的思念。
书中不经意间泄露出来的阳光,也总让人心安,舒适。那些是字里行间的温柔,那些阳光是作者想要给予读者的最神圣的礼物。散文中多有关于阳光的字句,总带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享受,即便是周围没有阳光,但是心中却升起了一轮骄阳。那句“不论世事如何变幻,人世多少凄凉,即使你到了边疆,阳光也会洒在边疆”总是让人莫名地感动。阳光何处不在,如心里的念想一般,去往何处都不会消逝。在另一篇文章里,作者借阳光给了我们一个忠告,阳光常在,岁月无改,但是属于我们的年代却不会停留,作者劝我们珍惜“阳光照在我们身上的岁月”,阳光不会为我们停留,再伟大的艺术家也留不住它。时光是我们一生中最珍贵的事物,但愿我们不会让身边的一切成为记忆中匆匆而模糊的流年。
对于人生的见解也是不可或缺的。作者的人生观念是不去追求虚茫的物质条件,只要每天都有一点甜美,有一点幸福的感情,就很好了。我喜欢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只有心静的时候,想想每天发生的幸福的事情,哪怕你只有在某一时刻感受到了,那就是幸福。这也让我想起了《瓦尔登湖》里的意境,每天与自然为伴,每天都过得开心快乐。最原始的快乐,往往是最真实的。生活不过是那句“瓠仔也好,菜瓜也好”。而在社会上生命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是不重亦不轻的。在对别人负责之前,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做我们自己。梦想,于人生是极为重要的一程,我们有努力就有收获,哪怕那是戏剧性的终局。
世事离戏只有一步之远。
人生离梦也只有一步之遥。
作者说,生命最有趣的部分,胜过演戏与做梦的部分,正是它没有剧本、没有彩排、不能重来。生命最有分量的部分,正是我们要做自己,承担所有的责任。
这话分量极重。不在于人理解或不理解,只在于人是否想过要去理解。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想望比他实际是否做过更重要,因为想望是未来的,而判断一个人是否做过一件事,是看其过去。只要你想过要过好每一天,只要你的愿望足够强烈,它便会驱使你去行动,直至成功。
林清玄的散文里总有一股清新的气息,许是有流水的声音,许是洒进了阳光的温暖,又许是有风吹过的清凉。总之,这一切都使你不得不安静,在冬日人烟稀少的书店,当你坐下翻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已有弹奏琴弦飘出的琴音安抚了你浮躁的心。它让你不知不觉地静下心,不知不觉地专注于这字里行间的温柔。这便是一本书的魅力所在。像是一个禅师在向你说教,声音低低的,柔柔地,却丝毫不差地进入你的耳中,落入你的心里。
所以,花季的时候,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心里种花。
林清玄散文读后感
最早读过林先生的《桃花心木》,那时就被林先生的清新淡雅的文风,深厚的底蕴,以及对人生、对世界的参悟深深地吸引了。最近,我又特地购买了一本《林清玄散文集》,本书是从林清玄这位多产的台湾作家数百万字的作品中,遴选出的二十余万字的散文精华,令人百看不厌。过后,许多片段泊在记忆中,不时地熠熠闪光。对这本书,我更是爱不释手,常放于枕边,睡前不时拿来欣赏。
林先生的散文,最适合在平静的夜晚,冲上一杯淡淡的金银花,独坐在发出温和的光的台灯下,静静地欣赏,享受散文带给人的平和与智慧。曾经多少次,在自己心情烦乱的时候,《林清玄散文集》陪在我身边,安抚我的心灵,让我一次次平静下来。这些文章,犹如一道道山泉,带着它的淙淙流水声缓缓地走到我们心中,让我们去慢慢品味生活的甘辛。林清玄的散文总有一种哲学的意味和一点“禅”的味道。读他的散文犹如一次心灵的洗礼,总能给人深深的启迪。
林先生的文章总是远离庸俗于污秽,更没有咄咄逼人的气势,而是清丽悠远,沁人心脾。这些文字里,有花的鲜美、月的皎洁、风的温柔、自然的博大,更有人性的芬芳。它如同生长在人心中的一株树,虽然孤独,但忠实地为我们守住了天上皎洁的月,让生活在纷繁世界中的我们看到,在世界上的某些地方,还存有一些纯净。他的散文是唯美的,淡淡地道来,慢慢地述说,绝少雕饰,犹如“清水出芙蓉”;而他的故事也是很平民的,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他写的就是我,就是你,就是他。这些是文章,初读自是清新异常,再品更是心开意解。他的文字每每读后都会让我们的内心充满宁静与关爱。
文如其人,没有高雅的品味和水晶般纯净的心,怎能写出美得沁入人心的文章?
林清玄读后感
在未读林清玄的文章以前,曾由于初中老师的缘故买了一本林清玄写的书,好似乎《茶,非常道》。封面竹绿色与白字结合,颇有清雅之风。但是我忽略了一点,是我后来在买来后才发现的——有关茶,及道(涉及佛家道家),或者曰由茶而悟道。对此我不是很喜欢,甚至有些憎恶。
而此次高中老师又叫我读,我只好去网上找一些其所著的文章且我喜欢的。由此我读了几篇,如《浴着光辉的母亲》等等。起初我是带着一点无奈和走马观花般的“过眼儿”,不过读完《浴着光辉的母亲》后,略略有些改观。首先,因为他有敏锐的“眼睛”,见极细微之处;其二是,他的文笔洒脱,非常朴素,像一个慈祥的老人说着故事,故事中透着真理丝丝缕缕光辉。
《浴着光辉的母亲》讲述的是一个母亲带着弱智的孩子坐公交车。在车上,母亲不断的安慰儿子不要怕,因为他第一次坐公交车。仅仅是如此,或者说不仅仅是如此,一车的人都用崇敬的眼神看着母亲,仿佛看见了母爱的光辉。而林清玄自然不止在这里赞美了母爱,而是思想抑或感叹现在的人什么时候能用这种眼光看自己的母亲。是啊,其实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最多的母爱不是来至自己的母亲吗,站在这长长的母爱河中,日夜沐浴在这光辉的母爱河中,何时我们弯下腰,看看底下那一泓给予自己的清水。接下来是关乎我们的,就是对待我们,这些正常的孩子,父母亲们的眼光却是那么苛刻,充满条件,无法全心的爱怜。我也深有感触,现在的孩子似乎都觉得爷爷奶奶比爸爸妈妈好,包括从前我,因为爷爷奶奶的爱和眼光总是如此慈祥,充满着全心的爱怜。现在,我也只能说爸爸妈妈不必爷爷奶奶差,仅因为知道他们是爱我们的,知道他们这么做那么做是为了我们。他们的眼神行为蒙蔽了我们的感受,甚至让我们疑惑。作者在最后“叹”道:“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带着另一种复杂的心情,读了另几篇。这几篇也是讲父母与子的,《与父亲的夜谈》《分到最宝贵的妈妈》《海上的消息》等等。也不细说,就粗浅的谈谈感受,就《与父亲的夜谈》。作者与父亲谈了短短几小时,就了解了父亲的过去,也正是这段难得的时光,让作者现在也是如此珍重。在我的记忆里,我也未曾与父亲谈话超过半小时,比之作者从前的一小时还要短。平日,我的父亲也不怎么管我,而我也不怎么了解我的父亲,因为他常常对我冷眼讽刺,而对别人却热心过头。对于他好的一面,我确实太不了解,可能时代、生活相差太大,平日里有很少说话,也不好说话吧。虽然如此,我从小对我爸爸还是比较敬佩的。如今面对作者的经历和劝勉,感触良多,惭愧罢,惭愧罢,实在是“站在河中,死于干渴”啊!
读完这几篇文章以后,我觉得生活本是一本书,而林清玄的书画上了他的记忆,感受,还有记号。在他用手写下之后,又成了我们的,换句话说,他的文章是启迪的星,我们的书的新一页仍是我们自己开启。
等待花开———读林清玄散文集
很久以前就喜欢林清玄的文章,它总能以诗样的哲理给人带来智慧和觉悟。他是一位胸怀宽广的智者,恬淡安适,于细小的生活中发现真理。作家都有一双细腻聪慧的眸子,他洞察体恤世间一切,娓娓道来,让人豁然开朗,心里充满宁静祥和,同时也深含着爱和阳光。
每每体味作者诚挚的情感和亲切质朴的语言时,总让人感动,觉得自己随着娓娓的叙述深入他的内心,顺着他看似散淡的思路,感受着他淡泊平和的生活,聆听着他对人生的顿悟,那么宁静平和,那么超脱,许多生活、工作中的烦恼也会随之淡然。
于是,我孜孜不倦,爱不释手。
最近,看了他的一篇意味深长的哲理故事。
“看到水田一片纯白的花,形似百合,却开得比百合花还要繁盛,姿态非常优美,我当场被那雄浑的美震慑了。‘这是什么花?’我拉着田边的农夫问道。‘这是空心菜花呀!’老农夫说。原来空心菜可以开出这么美丽明艳的花,真是做梦也想不到。我问农夫:‘可是我也种过空心菜,怎么没有开花呢?’他说:‘一般人种空心菜,都是还没有开花就摘来吃。怎么会看到花呢?我这些是为了做种,才留到开花呀!’我仔细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丽也不输给百合,而且有一种非常好闻的香气,如果拿来插到花瓶里,也不会输给其他的名花呀!可惜,空心菜是菜,总是等不到开花就被摘折,一般人难以知道它开花是那么美。只是有一些做种的空心菜能熬到开花,人们难以改变观点来看待它。”
作者不由得感慨:只有完全破除对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见空心菜花的美,这正是以空心菜来看世界。但是,人要“空心”来面对世界,真的比空心菜开花还要难呀!
空心菜的故事给我们很多感悟。等待会有馨香的惊喜,等待会有美丽的回报,等待会有生命之花的灿烂开放。孩子的成长,不也是空心菜开花的历程吗?这是一个漫长的积蓄和提升过程。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蹲下身子,仔细地观察,轻轻地呵护,慢慢地欣赏,耐心地等待,尊重他们的差异,宽容他们的脚步。我们不能违背四季的规则,提前收割。否则,我们收获的就只能是“空心菜”,是菜!绝没有希望看到美丽的空心菜花。不是孩子成长慢,而是我们的心太急;不是教学方法有问题,而是教学思想有偏差。其实,他们正在不知不觉地生长,心灵的蓓蕾也在悄悄地萌芽。只是我们浮躁的心在应试的海洋中浸泡得太久,失去了知觉;我们功利的目光,在充满诱惑的社会中搜寻得太累,迷失了方向。所以很难察觉到心灵的感动,倾听到花儿开放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