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矿专业认识实习报告
随着时光流逝,我们迎来了我们期待已久的矿山实习。在老师和矿山领导的带领下,我们顺利完成了实习,同学们都有很大的收获。这也是采矿专业必不可少的环节。目的在于对以后的学习生活起指导作用。以下是小编带来采矿专业认识实习报告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采矿专业认识实习报告【1】
一、实习的目的与任务
这次生产实习是我们在学过采煤方法理论部分之后进行的第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习,是一次较深入的现场专业实践,是教学过程和完成采煤工程师的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在巩固、提高和培养和树立劳动的观点,群众的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关点,从而为我们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业务工作进一步打下基础。本次学习,我们应在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和指导老师指导下,认真完成下列任务:
1、通过实习,使我们学生进一步了解煤矿及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情况,学习现场工人、工程技术人员热爱专业的高贵品质,巩固专业思想,坚定为煤炭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
2、使理论更好联系实际,对煤矿生产建立全面系统的概念,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并为以后学习其他课程奠定基础。
3、通过深入实际,工作面劳动,听现场工程技术人员讲课作报告,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编写实习报告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编写技术文件及独立工作能力,并熟悉回采工作面的回采工艺,初步了解生产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工作。
4、为课程设计收集部分资料。
我们在实习期间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遵守实习纪律,按时参加实习期间安排的一切教学活动,不无故缺席、迟到或早退。
(二)仔细听取工程技术人员的报告,做好笔记,认真阅读有关文件资料,记录和绘制必要的资料、插图,努力做到及时消化实习内容,及时整理资料,及时编写实习报告。
此次实习的准备工作包括:
(1)学生在实习前和实习期间必须学好实习大纲,明确实习目的与要求。
(2)实习时应携带必要的参考书及所需文具。
(3)实习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
(4)实习队的组织安排。
本次实习我们大部分时间是以工人身份直接参加劳动,技术操作是“完成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必要手段,必须引起足够重视,适当的参加回采工作面一、二个主要工种的劳动,熟悉其操作方法:着重分析研究整个工艺过程、劳动组织和循环作业的安排;进行观察、了解研究采取的生产条件(地质条件、技术条件等),重点研究采煤要素,采区巷道布置与巷道维护、通风、运输系统、顶板管理、采煤机械化等问题。
二.实习时间安排
1,20XX.06.01—20XX.06.10(1)观看矿井生产教育录像(2)根据实训基地装备绘制采煤工作面布置图,上述两项工作分班交叉进行。
2,20XX.06.11—20XX.06.20(1)编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2)回采工作面支护设计。
3,20XX.06.21—20XX.07.3(1)煤矿实习(2)编制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
此次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实训基地实习。
(2)新三矿生产实习。
(一)实训基地实习内容
利用我专业新建实训基地的特色实习条件,进行观看生产教育录像和作业规程的编写。
实训基地:
1、观看生产教育录像
采矿工程实训基地配备多媒体教室和整套矿井生产教育录像,该录像包括地质、开拓、开采、提升、运输、通风、排水等涉及矿井生产各工种、工序的现场录像内容,有较强的生产实习指导意义,是现场生产实习的有力补充。录像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5、煤炭综合利用
在观看完这些录像后,使得我们对所学课本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而且录像在一周内看完,这一连续的过程使我们对整个采煤工艺及方法有了更深入和系统的了解。
2、绘制作业规程
根据实训基地综采、普采和放顶煤采煤设备,并结合课本知识和老师的指导,编写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和回采工作面支护设计。
(二)新三矿的实习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矿井概况和开拓;二是采煤方法,第一部分属一般性了解,第二部分为主要内容。现分别叙述于后:
1、矿井概况
新三矿于1995年建成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年,2007年4月经发改运行【2007】781号文复核的生产能力为72万吨/年。截至2008年12月31日,新三矿煤炭资源可采储量为1,320.68万吨,可采煤层6层,尚可服务年限约13年。新三矿资源储量以肥煤、焦煤为主,具有中灰、特低硫、低磷分、特高热值的特性,是优质的炼焦用煤。
新三矿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市区西南约45公里,东南距河南省安阳市35公里。东距京广铁路马头站20公里,北距邯郸环行铁路峰峰站10公里,井田地理坐标东经为114°12′40″~114°14′30″,北纬36°22′09″~36°24′05″,矿区面积为13.83平方公里。运煤铁路专线与邯郸环行铁路新坡站接轨,经马头站与京广线相连;公路交通四通八达,井田内有公路直达新市区,东行后可与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相接,交通条件便利。
新三矿面积22.5平方公里,分为两个水平,第一水平—3.5,地面标高+166,第二水平—390,矿井采用竖井斜井联合布置,斜井坡长1200米,坡度17—18度,共有三条斜井,回风斜井坡度为20度,井下大巷采用皮带集中运输行,到水平-3.5从第一水平至地面,采用立井提升,采煤主要采用单井单面,单一煤层开采,主采煤层为2号煤(主焦煤及肥煤),采用轻型放顶煤开采方式,支架最大高度为2.3米,最小高度1.6米,采用375双滚筒采煤机,无链牵引,该矿为高瓦斯矿井,煤尘较多有爆炸性,瓦斯绝对涌出量19立方米,相对涌出量13立方米,通风方式采用永久瓦斯抽方式,采用轴流式抽风机,该矿水量不大,正常涌水量为两吨,该矿排水设备的标准排水量为25吨,为保证矿井瓦斯涌出量不止过大,采用超前注水的方式。全矿共有1500人,管理岗位100人,机关50人,煤巷120—150米,岩巷单进107米,采用深孔爆破。
一.倾斜长壁采煤法 ? 回采工作面沿煤层走向布置,沿倾斜(仰斜或俯斜)推进采煤。或长壁工作面沿倾斜推进的采煤方法。该法采煤量占总产量的12%以上。
(一)巷道布置特点
倾斜长壁采煤法开采煤层群时,同样有单层布置和联合布置两种方式。对于层间距较大的煤层群,可在各个煤层中布置带区(或分带)分别独立开采,其巷道布置、生产系统与单一煤层倾斜长壁采煤法基本相同。对于近距离煤层群,一般采用多煤层联合布置的开采方式。
1)水平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均沿煤层走向置于阶段同一侧。
2)分带运输斜巷和回风斜巷均沿煤层倾斜方向掘进,并垂直或斜交于平运输大巷
3)采面沿煤层走向布置,对拉采面,工作面走向长最长100m±,斜长1200m±。
(二)生产系统
1)运煤系统
采煤工作面采出的煤炭,经运输斜巷,然后在运输大巷装车运出。
2)运料系统
工作面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由运输大巷运至下部车场,经回风斜巷运到采煤工作面。
3)通风系统
采煤工作面所需新风,自运输大巷经进风行人斜巷,通过运输斜巷送到采煤工作面。冲洗工作面后的污风,经回风斜巷到回风大巷,由风井排出。
(三)采煤工作面布置形式
倾斜长壁采煤法的工作面可以布置成单工作面,也可以布置成双工作面。
单工作面的特点是:每一个采煤工作面有两条回采巷道,一条为运煤和进风的运输斜巷,另一条为运料和回风的回风斜巷。
双工作面布置的特点是:两个工作面布置三条回采巷道,其中中间的一条巷道形式减少了一条分带运煤斜巷及其联络巷道,减少了巷道掘进工作量,节省了一套运输设备,生产比较集中。
(四)采煤工作面推进方向
1、倾斜长壁采煤法按工作面推进方向有俯斜开采和仰斜开采两种。
2、按开采顺序分:前进式
后退式
往复式
混合式
二.仰斜开采与俯斜开采
1)仰斜开采 — 采面沿倾斜从下向上推进采煤。
适用:顶板稳定,煤质较硬;顶板淋水大;煤易自燃需注浆;临界角一般为 a
2)俯斜开采 — 采面沿倾斜自上向下推进采煤。适用:煤厚,a 大,煤松软易片帮,CH4大。当 a
(6)前进式开采
a:采煤工作面由大巷附近向上部边界推进。
b:采煤工作面由大巷附近向下部边界推进。
1-水平运输大巷
2-采煤工作面
3-分带运输斜巷
4-分带回风斜巷
5-水平回风大巷
(6)后退式开采
a:采煤工作面由上部边界向大巷附近推进。
b:采煤工作面由下部边界向大巷附近推进。
1-水平运输大巷
2-采煤工作面
3-分带运输斜巷
4-分带回风斜巷
5-水平回风大巷
2、井田开拓
井田走向和倾向尺寸、面积、矿井设计的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矿井生产制度。
井田开拓方式,井筒形式,数目、位置及用途。
开采水平数目,高度和位置。大巷位置及数目,并绘制生产水平开拓系统示意图。
阶段内采区的划分,采区的边界、范围、数目、开采顺序及同时开采的采区数目。
矿井的提升方式和提升设备。
矿井的运输方式、运输系统和运输设备。
矿井的通风方式、通风系统及设施。
矿井的排水方式、排水系统、排水措施及预排水措施。
矿井的电力、压气和水的供应。
井底车场型式及线路布置特点。
3、采取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采区的位置、境界和范围。
采区地质情况:可采煤层数、赋存状况、层间距离、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发火期、水文地质等情况。
采区储量,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采区巷道布置
采区上下山数目,位置,断面,运输设备,上,中,下部车场型式和线路布置。
区段的划分,区段巷道布置,联络巷道形式。
采区生产系统:通风系统及设施,运输系统及设施,供电系统及设备,供水系统,消防火系统及设施。
采区各种煤柱尺寸,采区内各种巷道的支护方式,维护状况等。
回采与掘进的接续,采区的技术经济指标。
4,回采工艺
实习工作面概况:工作面位置,地址构造,顶地板岩性,煤层厚度,倾角,采高,工作面长,瓦斯,含水,自燃性,煤尘爆炸性等。
顶板管理方法的选择顶板活动规律(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老顶初次来压步距及强度,老顶周期来压步距及强度,直接顶冒落高度,岩石垮落角,矿压显现规律等),煤层顶底板对支,处工序的影响。
工作面机械化装备,采煤机,运输机及支架型式,端头支护方法。
采煤机的工作方式,进刀方式,截深,每循环时间。
炮采工作面的炮眼布置,装药量,放炮长度及顺序,一次进度每班开帮次数。
工作面生产能力,移溜子方式,工作面推进速度等。
工作面支架形式,布置方式,回柱放顶方式。
工作面循环作业方式,各工序安排,劳动组织,劳动生产率,材料消耗及顿煤成本。
绘制工作面正规循环图表,劳动组织图表,技术经济指标表,对付地质变化的经验及措施。
四.实习的总结工作
2.实习的总结工作:
在实习期间学生应根据实习大纲的要求,编写实习报告,以巩固所获得的知识,报告不应成篇罗列现成的资料,报告的编排程序自行决定,报告的内容根据实习大纲的内容结合具体情况编写,对报告的要求如下:
(1)叙述不可太长,一般20至30页为宜。
(2)报告中方案应通俗易懂,书写端正,图表整洁,并注明尺寸,图表尺寸要基本符合比例。
(3)参观的内容不可进行详细的编写。
(4)对现场的生产实践提出个人意见。
四.实习鉴定及成绩评定
实习结束后,进行小组鉴定,实习成绩由老师根据学生在实习中的表现,实习报告的内容,以及绘制图纸和编写作业规程等内容综合确定。
采矿专业认识实习报告【2】
一、实习目的认识实习是在完成基础理论课学习后进行的一项基本实践训练,是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生必须进行的一个实践环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实地接触矿山生产,理论结合实际,了解采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建立基础。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实习时间
20XX年1月6日-1月10日。
三、实习地点
攀钢(集团)矿业公司兰尖铁矿、朱家包包铁矿。
四、实习部门
攀钢(集团)矿业公司兰尖铁矿、朱家包包铁矿。
五、实习内容
(1)矿山概括:
朱矿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银江乡境内,在攀枝花市北东33°方向,直距11公里处。地理坐标:东径101°44′20″~101°47′08″;北纬26°35′35″~26°37′15″。矿区有专线铁路及各类公路,交通较为方便。朱家包包铁矿隶属于攀钢集团矿业公司,企业性质为国有企业。
兰尖矿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瓜子坪与务本之间,在攀枝花学院一路赶车从密地桥一直向小攀枝花进发就可到达朱矿目前还在露天开采,大概还有五六年时间,兰尖矿已转入地下开采。技术开发都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矿山地质及其成因类型
矿山是6亿年前地壳运动及火山爆发而带来的大量钒钛资源,形成了攀西地区得天独厚的优势。
(3)储量、品位、矿体产状、矿体赋存情况
朱矿体长2200m。矿体厚度最大51.74m,最小15.26,一般25~35m,平均厚度为27.85m,厚度变化系数为41.29%。工业储量兰尖铁矿2.96亿万吨,朱家包包铁矿2.02亿万吨。
其中兰尖矿三个区段矿石地质储量(Fe1~Fe4):1300以上挂帮矿体:1059万吨,品位27.18%。1020-1300下部矿体:7402万吨,品位29.77%。1020以下深部矿体:2232万吨,品位30.97。1020以上合计:8101万吨,品位29.43%。矿区合计:10334万吨,品位29.76。
朱家包包铁矿TFe品位29.20%,TiO2品位12.15%,V2O5品位0.27%境界内储量13151.64万t,境界外储7054.76万t;保有低品位矿石储量12679.39万t,TFe品位17.25%。
(4)围岩性质及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兰尖矿主要有细粒辉长岩及大理岩,朱矿主要钒钛磁铁矿,均富含大量铁和钒钛,周围围岩简单,稳定性好。朱矿矿体赋存于辉长岩中,围岩和夹石都是辉长岩。矿体与围岩和夹石的区别就在于辉长岩中铁钛氧化物的含量。围岩和夹石的脉石矿物主要是基性斜长石、钛普通辉石及少量橄榄石、角闪石等。除脉石矿物外,还有少量钛磁铁矿、钛铁矿及硫化物。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都不复杂,其中兰尖矿现在已开始转入地下开采,其设计与施工都不存在较大偏差,表明其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都已达国际先进水平。
(5)开拓系统包括运输、提升、通风、排水、供电、压气、充填等系统及相应的机电设备
兰尖矿:
运输设备:采用了胶带斜井+无轨斜坡道开拓方案。共设置了三条竖井,一个胶带斜井、一个无轨斜坡道。有总回风竖井、破碎系统回风竖井、辅助竖井、胶带斜井、无轨斜坡道。以上共五条井均能作为紧急情况下的安全出口。其中总回井下测风点参数:风压达862007AP,风速达8.5m/ s,震动35HZ、50HZ。
矿石运输:20吨电机车单机牵引9辆6m3底卸式矿车运输矿石。
废石运输:由10t电机车单机牵引10辆2m3固定式矿车组成。坑内铺轨采用轨距900mm,43kg/m钢轨,架线电压550V。
胶带运输系统:共设置了四条胶带,2为主胶带,1#、2#在峒内,3#、4#在地表。带宽1200mm,总长度2206米。挂帮矿体部分配备4台20吨矿用卡车运矿。
巷道掘进运渣配备4台10吨矿用卡车。
供风设备:三台,35HZ,最高可达50HZ。
朱矿:
采场内的运输系统是全国最复杂的,有汽车—平硐溜井联合运输;汽车—铁路联合运输系统;汽车—破碎胶带联合运输系统。
胶带运输的带宽为1.2m,传送速度为3.15m/s,运量为3500吨/小时。
铁路运输系统采场内的矿岩直接用电机车牵引12辆60吨重矿车。电机车有ZG-1500型其使用1500v直流电;ZG224-1500型,载重224吨,使用1500v直流电,是全国唯一一台。
汽车运输:汽车有TR60型,载重55T;铁律科斯3307,载重40T;TR100型,载重100T;三一重工,载重100T。
铲装设备:WK—4,铲斗容积4.6m3;195B,铲斗容积7.6m3;WK—10铲斗容积10m3;胶带1.2m,3.15m/s 3500吨/小时。
穿孔设备:KZ—2500牙轮机,钻孔直径350mm,孔网6*8;KQ—200,直径200mm,可钻75度~90度,孔网5*7。
(6)井巷掘进
矿岩穿孔均采用KZ-250钻机、KQ-200钻机(d=200mm,有5x7布孔,炮孔倾斜角为75°)和KY-250(d=250,有6x8布孔)牙轮钻机,段高小于4米时,采用凿岩机穿孔,边坡钻ALC1657潜孔钻(液压钻)。
(7)采矿方法
朱家包包铁矿目前还是露天开采
兰尖铁矿已转入地下开采,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分段高度20米,进路间距18米。
2、参观过程中所见所闻
(1)、胶带斜井运输和通风系统
兰尖铁矿2号转运站的胶带斜井口海拔930,最高水平标高为1280m。该运输带
全长1.5公里,一侧是人行通道,一侧是运输通道。其正处于建设期,该转运站是主要的运输通道之一,其井筒断面积为20m2,设计年运输量500万吨,实际运输量200万吨。在2号井的附近还修建有1号井,1号井主要用来将矿石传送至2号转运站。井下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930m标高的位置还设置有胶带斜井尾部水仓。
(2)总回风竖井
总回风竖井标高1543m,此处安装有三台风机,每台风机的功率为320千瓦,噪音频率为35hz,最大可能达到50hz。地下开采总共有三个通风平巷,标高分别为1380m、1300m、1280m。总回风竖井的最低标高为1200m,竖井的直径可达6m,主要用于排除油气、CO、CO2等气体以及大量粉尘。
(3)兰尖采场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上,我们能看到兰尖矿的全貌,一层层台阶引入眼帘。在兰尖铁矿历史展览馆,我们还观看了《神奇的攀枝花聚宝盆》,看到了兰尖矿发展历史和革命先驱建设攀枝花的不容易,另外我们还能在展览馆里看到很多陈列的矿石样品,让我们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到它们的名字以及所含矿物的成分含量。墙上还有很多伟大的人物以及他们的事迹,他们都是为兰尖矿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先驱者,没有他们就没有现在的攀枝花,同时也了解到攀枝花的矿产是由于6亿年前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目前钒钛总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兰尖矿就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露天铁矿,矿区占地面积3.7平方公里,工业储量达2.96亿吨其设计能力为年采剥总量1690万吨,生产钒钛磁铁矿石650万吨。
(4)朱家包包露天采场
朱家包包采场占地总面积14.1平方公里,分为上部兰尖和和下部朱家采场,总设计年采剥总量约4000万t左右,年产矿石量1500t,兰尖采场预计年产为700t,朱家采场为800t。主采两个矿种,以辉长岩为主的的钒钛和钛铁。矿石属于低品位一类,约为27%~287%,品位低于15%的作为岩石,15%~20%的作为尾矿,经过抛尾再利用,品位可提高到20%~23%。穿孔使用的是KZ-250型的牙轮钻机,该钻机孔直径为250mm,孔网数为6×8,另外还有KQ—200型的潜孔钻机,该种钻机的孔直径为200mm,孔网数为5×7,主要用于钻75°~90°的倾斜孔。边坡主要采用阿特拉斯液压潜孔钻机—165型,孔距可达1.2m~1.5m。采用的爆破技术主要为新渣爆破和挤压爆破。
(5)排土场
朱家包包铁矿的排土场为全国最大的排土场,分为5个排土场,总占地面积9.3平方公里,整个排土场的排土能力为3.6亿m3,,目前还剩余约1亿m3。为全国最大的排土场。5个排土水平的标高分别为,1230m、1270m、1310m、1348m、1372m,采区距离排土场约4.3km,最初的排土方式由铁路运输和电铲配合排土,现在的排土措施在原方式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岩石破碎胶带运输排土场排土。其中三种主要的排土方式为矩形、扇形和矩扇结合,首选扇形,平行推进达到形似矩形时采用矩形排土方式。排土设备主要使用的是大连重工生产的PLK-2500型排土机,排土机臂长为35m,排料臂场为50m,卸料臂旋转以中心为准,旋转方位为105°,,作业范围较大。排土场排出的废石品位约为13%~14%,排土场理论排量为2500m3/h,全年预计为1500万吨。移道每次24m,最上一台阶水平容积1200万m3。
六、实习总结
时间过的真快啊,转眼间,几天的实习就已经结束。通过这次采矿认识实习,我学到了许多东西,现就我的实习总结汇报如下:我深刻的认识到今天的我们作为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是采矿人的汗水和智慧建设了我们的城市,让我们过上了幸福 生活。看到和了解到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我就应该更加努力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弄清自己所肩负的重任,把我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同时我也了解了到矿山环境的艰苦,只有不怕苦不怕累我们才能发扬采矿人的特色与优点,采矿人就是大气,不拘小节。所以同学之间应该团结一致,珍惜眼前时光。同学之间的友情是将来伟大的财富。当然我也知道矿山领导对我们的重视,怕我们出现一点点的安全问题,我要感谢他们的详细安排和讲解。不光有这些,还有很多专业方面的东西,让我对矿山建设有了一定的整体把握,了解到了通风竖井的建立,平洞巷道的布局。还看到了很多很多书上看到的大型机械的图片和一些通风机,真正将理论联系到了实际,对我们以后工作的指导性。
总之,感谢我们的老师和矿山的所有人员,你们的付出才让我们的实习顺利结束并从中真正学到了大量知识。
第二篇:采矿认识实习报告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
认识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实习成绩:学院:矿业学院专业年级:采矿工程2010级实习单位:实习导师:学院导师:
2012年 7月18日
一、单位情况介绍
1.开阳磷矿集团简介
“三阳开泰”之首的开阳磷矿,是国内外著名的大型富磷产区。位处黔中腹地,开阳县城西。产区包括马路坪、用沙坝、沙坝土、极乐、牛赶冲、两岔河、新坡等矿段,全区面积约85Km2。1953年老一辈地质学家罗绳武率先发现贵州(遵义松林)磷矿后,进一步研究预测,在开阳洋水一带“可望寻得磷矿”,为此,贵州省工业厅地勘处于1955年派员进行勘查,发现了该区磷矿,并经多年不断普查勘探与研究,探明了大量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储量,累计4.2亿吨以上,计占全省总量的16%左右。该区为产于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的生物化学沉积磷块岩矿床。磷矿分布于洋水背斜两翼,产出稳定,矿层厚度一般4-7m。开阳磷矿尤以矿石质优著称,全区P2O5含量超过30%,平均达34.2%,成为中国少有的富磷产区,而且不经选矿,即可用于高浓度磷肥生产。经多年开采后,现富矿占全国保有富矿总量的28%左右。磷矿石中并伴生有碘资源。以优质丰富的资源为依托,自1958年建矿开采以来,经不断发展壮大,现已成为中国磷肥行业中起支柱作用的现代化六个大型磷矿山基地之一,并建成磷铵、重钙、黄磷加工的磷化工基地。长期以来生产的矿石及其加工产品,供全国20多个省区使用,为中国、尤其是北方缺磷省区做出了积极贡献。瓮福磷矿产区 是贵州又一重要的磷矿产区,也是全国磷肥行业中起支柱作用的又一现代化大型磷矿山,更是中国新建成的规模最大磷肥基地之一。产区位处省会中心贵阳市北东直距约80Km处。包括瓮安县的大塘、穿岩洞、王家院、玉华、新桥和福泉市的英坪、磨坊、小坝等矿段,面积58Km2左右。1958年贵州地质局通过勘查首先发现瓮安境内磷矿后,于1974年继而发现了福泉境内磷矿。经过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的集中勘查,探明了丰富的可供开发利用储量,累计超过8亿吨,占全省总量的30%,成为国内少有的特大型磷矿产区。瓮福磷矿受白岩背斜与高坪背斜控制而展布,有a、b两矿层,以b矿层为主。该区亦为产于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的生物化学沉积磷块岩矿床。瓮福磷矿矿石质良,全区P2O5平均品位在25%以上,有部分达30%的富矿。矿石选矿性能好,精矿品位超过34%。磷矿中伴生有可利用的碘资源。以丰富的资源为依托,通过90年代的开发建设,瓮福磷矿已成为中国重要的磷矿石及磷化工生产基地。
2.开阳矿床简介
磷块岩矿层产于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的上部,广泛出露于走向近南北向的洋水短轴背斜的两翼。矿区包括6个矿段,总面积近50 km2。矿层厚度及品位稳定,矿床规模大,矿石质量好,是国内外少见的优质磷矿床。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与寒武系。含磷岩系陡山沱组的下部为陆源碎屑沉积,岩性主要为细粗粒粘土质石英砂岩及粘土质粉砂岩;上部主要由致密状磷块岩(或叠层
状石藻磷块岩)及页岩、含锰硅质白云岩等组成。矿层结构简单,呈单一层状产出,一般无夹层,但有时见薄层页岩夹层,矿层上部偶见有白云岩透镜体。矿层一般厚4~7 m,最厚达15 m,向深部有变薄的趋势。矿石具粒状、假鲕状、凝胶状结构,粒径0.1~1 mm。主要呈致密块状结构,其中叠层石构造极为发育,常见有柱状、锥状及管状藻体。矿石矿物以胶磷矿为主,少量纤维状磷灰石。脉石矿物有水云母、石英、白云石、方解石、黄铁矿等,时见海绿石、绿泥石。
3.开阳矿床开采方法
4.选矿技术
二、实习目的实习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当堂授课以及工人师傅门的现场现身说法全面而详细的了解相关材料工艺过程。实习的过程中,学会从技术人员和工人们那里获得直接的和间接地生产实践经验,积累相关的生产知识。通过人事实习,学习本专业方面的生产实践知识,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积累有用的经验。
实习还能让我们早些了解自己专业方面的知识和专业以外的知识,让我们也早些认识到我们将面临的工作问题,让我明白了以后读大学是要很认真的读,要有好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好的实际动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让你明白了以后要有一技之长,才能迎接以后的挑战,也让你知道了大学是为你们顺应科学发展的垫脚石和自身发展的机会。
(1)了解煤矿生产过程及各主要生产环节;
(2)建立对矿山生产的感性认识;
(3)初步建立矿山井巷的空间关系和立体概念;
(4)了解采矿专业毕业要从事的工作;
三、实习内容
(1)讲授采矿基本知识;
实习的前两天,指导老师在学院楼会议室以授课和播放视频的方式论述了采矿的基本知识,如煤矿地质知识、井田开拓的问题、开拓方式、巷道支护、立井开凿、矿井运输与提升等。虽然我们未曾学过这些非常专业的知识,有的还确实听不懂,但这是为大三学习专业课奠定了基础,至少能知道比较耳熟的专业名词。这两天的授课也许在大三上专业课是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吧!
(2)观看矿井建设、井田开拓、采准系统等录像;
由于本次的实习时间较短,此项内容没有在课堂上完成。但我们作为采矿工程的学生,必须要了解矿井的基本知识,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解采矿专业。所以我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了此项内容,看到那些大学生工人满面黝黑、疲惫的从井下上来,让我感到这是一个艰苦的工作。
脏、险、苦、累„..井下是另一个世界„..这是矿工的真实生活,但既然选择了井下煤矿工作这条路,我必须坚持走下来,就像这次实习,工人教师说的:“井下煤矿工作是先苦后甜,只要你能坚持在井下一线工作几年,你们作为本科大学生,一定会前途无量的。”(3)参观并讲解采矿相关模型;
实习进入了中期阶段,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实验中心的采矿相关模型,通过老师的讲述,我们初步了解掌握了煤矿生产过程及各主要生产环节,建立对矿山生产的感性认识和矿山井巷的空间关系和立体概念。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练习画采矿图件,为大三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五、实习总结或体会
经过一天的采矿认识实习,我较为成功的完成了实习内容,了解掌握了采矿的基本知识,绘制了采矿图件,参观了模拟井下设备,进行了岩样加工实验,初步理解采矿的专业知识,为大三进行专业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工人师傅的讲述,我更为深刻的明白,脏、险、苦、累、井下是另一个世界,这是地下工作者的真实感悟。但同时,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毕业之后最好在一线工作几年,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一天的认知实习很快就结束了,我觉得这样的参观实习非常有意思,因为这比在教室听老师讲课更为实际,直观。我们可以一边参观,一边听老师的讲解与课堂学过的知识的联系起来以及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认识,了解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通过一周的实习,我大体了解了矿山的运作系统,让我明白了要有好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实际动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有一技之长,才能迎接以后的挑战。社会实践固然是重要的,但从这次认知实习中我明白了专业知识也是很重要的,它是一个根基。这也许就是本科,专科的本质区别吧!
通过这次采矿认识实习,我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的许多知识,我深刻的认识到今天的我作为矿大银川学院的一分子,作为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感到自豪,虽然学院是个三本院校,但毕业之后又是怎样,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且采矿工程的前途无量。我们作为采矿的毕业生,就应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应该为自己的专业贡献力量。我知道煤炭作为工业的粮食,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地方煤炭资源储量比较丰富,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煤炭资源的开采就要靠我们今天每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所以既然我们肩负着这样的重任,我就应该努力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我相信只要我们今天的每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都认真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弄清自己所肩负的重任,我相信明天的采矿行业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虽然我们还有短短的两年就要走向社会,但作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可在实习期间的每一件小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人际关系、机会、评价、竞争、成功、失败等各种我们在今后经常会遇到的事件,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基石。而
在这剩下的两年的生活中,我们要再学些什么,再做些什么,这短短的一周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由于采矿专业的设备昂贵,学院基本不能正常的进行采矿实习,下矿难,这我能够理解,但希望学院能够和附近的煤矿企业进行沟通,让我们大
三、大四能够下井实习,毕业后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六、本学院指导老师评语
第三篇:采矿认识实习报告
采矿认识实习报告
系别:
矿业工程系专业:
采矿工程班级:xx级
采矿2班
姓名:xx
学号:
20xx年xx月xx日
1、实习时间: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
2、实习地点:实验中心及神华宁煤集团职业培训中心
3、实习背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学生在学习“普通地质学”、“矿山测量学”等专业基础课之后,将相继开设专业技术课之前的一次实践过程,是一项承上启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4、实习目的:
(1)了解煤矿生产过程及各主要生产环节;
(2)建立对矿山生产的感性认识;
(3)初步建立矿山井巷的空间关系和立体概念;
(4)了解采矿专业毕业要从事的工作;
5、实习内容:
(1)讲授采矿基本知识;
实习的前两天,关玉顺老师在阶梯教室以授课的方式论述了采矿的基本知识,如煤矿地质知识、井田开拓的问题、开拓方式、巷道支护、立井开凿、矿井运输与提升等。虽然我们未曾学过这些非常专业的知识,有的还确实听不懂,但这是为大三学习专业课奠定了基础,至少能知道比较耳熟的专业名词。这两天的授课也许在大三上专业课是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吧!
(2)观看矿井建设、井田开拓、采准系统等录像;
由于本次的实习时间较短,此项内容没有在课堂上完成。但我们作为采矿工程的学生,必须要了解矿井的基本知识,以及更深层次的理解采矿专业。所以我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了此项内容,看到那些大学生工人满面黝黑、疲惫的从井下上来,让我感到这是一个艰苦的工作。脏、险、苦、累。井下是另一个世界。这是矿工的真实生活,但既然选择了井下煤矿工作这条路,我必须坚持走下来,就像这次实习,工人教师说的:“井下煤矿工作是先苦后甜,只要你能坚持在井下一线工作几年,你们作为本科大学生,一定会前途无量的。”
(3)参观并讲解采矿相关模型;实习进入了中期阶段,我们在关玉顺老师、王文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实验中心的采矿相关模型,通过老师的讲述,我们初步了解掌握了煤矿生产过程及各主要生产环节,建立对矿山生产的感性认识和矿山井巷的空间关系和立体概念。在曹沛沛师兄的指导下,开始练习画采矿图件,为大三的专业课打下基础。
(4)绘制采矿图件(见附图);
(5)宁煤培训中心模拟现场实践;
20xx年6月7日,这是我最为激动的一天,也最为幸运的一天。能够亲自驾驶价值800多万的矿井掘进机,体会很多,想法很多,声音很大也许我的岗位就在这里。上午8点40,我们来到了神华宁煤培训中心,每人都发放了一个头盔,在工人师傅的带领下,走进了采煤车间,这是按照1:1的比例把井下的全部设备建立在地面上。上午3个小时的时间,我们轮流参观学习了安全教育、综采工作面设备及采煤工艺,综采做工作面运输系统,综采综掘工作面供电系统,综掘设备及生产工艺,液压支架及泵站等内容。下午3点开始,进行了综采、综掘设备的运行,并且,我是最为幸运的,第一次当选临时掘进机主司机,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我与副司机互相配合,成功的将掘进机启动,并且使之运行工作。虽然刚开始有些紧张,尤其是机器运转的那一刹那,噪声特别大,心快跳出来了。工人师傅耐心指导,我才镇定下来,非常感谢他!20多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掘进机停止运转,我从驾驶座下来,看到大家羡慕的眼神,心里美滋滋的。之后进行的是综采设备的运行,虽然是在玻璃外边,但看到里边的舍友进行采煤机的运转操作,非常艰难,我发觉采煤机的操作更为复杂,更为繁琐。时间过的很快,一天的参观实习结束了,这是一个难忘的一天,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我真的进入了采煤一线工作,还会想起20xx年6月7日的亲身经历。
6、实习结果与收获
经过一周的采矿认识实习,我较为成功的完成了实习内容,了解掌握了采矿的基本知识,绘制了采矿图件,参观了模拟井下设备,进行了岩样加工实验,初步理解采矿的专业知识,为大三进行专业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通过工人师傅的讲述,我更为深刻的明白,脏、险、苦、累、井下是另一个世界,这是地下工作者的真实感悟。但同时,为了以后生活的更好,毕业之后最好在一线工作几年,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7、感想与体会:
一周的认知实习很快就结束了,我觉得这样的参观实习非常有意思,因为这比在教室听老师讲课更为实际,直观。我们可以一边参观,一边听老师的讲解与课堂学过的知识的联系起来以及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认识,了解专业课程学习的目的。通过一周的实习,我大体了解了矿山的运作系统,让我明白了要有好的专业知识,才能为实际动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有一技之长,才能迎接以后的挑战。社会实践固然是重要的,但从这次认知实习中我明白了专业知识也是很重要的,它是一个根基。这也许就是本科,专科的本质区别吧!
通过这次采矿认识实习,我学到了以前所没有学到的许多知识,我深刻的认识到今天的我作为矿大银川学院的一分子,作为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我们应该感到自豪,虽然学院是个三本院校,但毕业之后又是怎样,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而且采矿工程的前途无量。我们作为采矿的毕业生,就应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应该为自己的专业贡献力量。我知道煤炭作为工业的粮食,在我们国家的许多地方煤炭资源储量比较丰富,而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煤炭资源的开采就要靠我们今天每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所以既然我们肩负着这样的重任,我就应该努力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我相信只要我们今天的每一个采矿专业的学生都认真学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弄清自己所肩负的重任,我相信明天的采矿行业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虽然我们还有短短的两年就要走向社会,但作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几乎没有任何社会经验。可在实习期间的每一件小事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人际关系、机会、评价、竞争、成功、失败等各种我们在今后经常会遇到的事件,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重要基石。而在这剩下的两年的生活中,我们要再学些什么,再做些什么,这短短的一周能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8、对策与建议:
由于采矿专业的设备昂贵,学院基本不能正常的进行采矿实习,下矿难,这我能够理解,但希望学院能够和附近的煤矿企业进行沟通,让我们大三、大四能够下井实习,毕业后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基础。
第四篇:采矿工程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一、前言
实习地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望山、喻伽山及其周边 实习时间:
2011年6月20日——2011年6月24日 实习目的:
通过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的观察、认识、描述和分析,获得最基本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实习任务:
1.学习并掌握罗盘的使用; 2.矿物观察;
3.三大类岩及其结构构造特点的观察与描述; 4.断层、褶皱的观察与描述; 5熟悉野外记录的要求与格式; 6.编写实习报告。路线安排:
1、路线一: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中国地质大学主楼——博物馆北广场——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
2、路线二: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南望山水塔——南望山分水岭——南望山北坡脚——瑜伽山西端——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参与成员:
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2009级采矿工程全体同学 实习方法:
在专业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观察各个实习路线中的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特征等;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野外实习记录。实习工作量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参观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了解到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观察描述了校园教学路线、野外教学路线的地层及地质构造特征。实习评价:
本次实习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野外地质实习,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顺利的完成了各个教学路线的学习,圆满完成了本次实习任务。通过在野外徒步、爬山、深入自然当中,真切的观察到了以往在课本上学习到的地质构造现象、不同岩性的岩石及各地质年代的地层特征,使我们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
二、实习地质区概况
1、自然经济地理
研究区位于武汉市东南部,行政区划属于武汉市洪山区(因其境内有洪山而得名),地理位置为E114o19’,N 30o33’,区、乡、村各级公路在区内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研究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干湿明显、无霜期长,适宜蔬菜等农作物生长和渔牧业养殖。全年无霜期平均为240~205 天,年平均降水量为1150~1190 毫米,主要集中在4-8 月,为农业、渔业、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气候条件,通常春夏多雨,秋冬少雨,日降雨量最多达248 毫米,秋冬降雨较缓和,冬季时有干旱发生。一年中气温变化大,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左右,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4℃,存在着夏季高温、冬季冷冻的特点,年均气温在16.3℃,年均降雨量1163 毫米,加上长江环绕全区东北西三面湖泊星罗棋布,地势略有起伏,故湖泊效应、垄岗效应、城市效应明显。
研究区位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 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149.4 米),最低洼处为东湖。海拔100 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出露,海拔100 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间凹地多为代残坡积物堆积。
研究区内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土为主,垄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垄岗 上部为少量红壤土,酸性强,土层薄。
研究区地表水资源非常丰富,湖泊塘堰在区内星罗棋布(东湖、喻家湖),是著名的“江汉湖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含水层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层中,富水性极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盖。在岩石破碎、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处,岩溶水及裂隙水明显富集。区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较好。研究区内现已探明矿产种类有玻璃石英矿、建筑石材、砖瓦粘土、水泥粘土及矿泉水等。研究区地处“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东部,农业以稻谷为主,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经济林木有油桐、板栗、枇杷、核桃、柑桔、弥猴桃等树种,区内湖港纵横,气候温和,为发展水产养殖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有浮萍、水葫芦、莲藕等水生植物,有鲤鱼、鳙鱼(胖头鱼)、鲫鱼(喜头)、团头鲂(武昌鱼)等丰富养殖品种。洪山区地处“湖北大通道”的重要交汇点,是国内第二大科教智力密集区,是“武汉——中国光谷”所在地。区内聚集了18 所高等院校,20 多万名各类专业科技人员,35 万在校大学生,拥有非常丰富的高新技术人才资源。洪山区同时也拥有丰富的山水、旅游资源,是武汉市重要的科工贸一体化高新技术产业区和都市型农业生产基地,连续数年荣获湖北省“十强区县”称号,是湖北省首批“小康区县”之一。
2、地层
研究区的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子山等低山处有出露,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岩、白云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
研究区由于受到第四系覆盖、河湖众多及构造因素的影响,使地层出露不全,仅出露有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以及第四系沉积物(Q),石炭系地层未见地表出露。
地层岩性组简述如下: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部为灰褐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图1);中部为一套棕黄色中厚层状一厚层状杂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含磷结核;下部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泥质粉砂岩。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纯石英砂岩,偶夹白色粘土层;下部为灰白色厚层一巨厚层状中细粒石英质砾岩、含砾石英砂岩,砾石为脉石英。与下伏中志留统坟头组(S2f)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接触面上可见铁铝质古风化壳。石炭系未见出露。下二叠统孤峰组(P1g):上部为灰色薄层一厚层状硅质岩(图2);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被覆盖。第四系(Q)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及坡残积成因的砾石、砂粘土等。
3、构造 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 至NWW 向的线型褶皱,NW、NWW、NE 和近EW 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其中,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体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的构造形迹。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1)褶皱
本区褶皱自北向南依次有:
磨山向斜:位于磨山113.9-116.4 高地。这是本区发育较为完整的、轴迹呈近EW 向延伸的小型开阔向斜。该向斜核部地层由上泥盆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组成,构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实例。向斜两翼地层由中志留统坟头组泥质页岩、粉砂岩、砂岩组成。岩层相向倾斜,北翼产状为170°∠30°~40°,南翼产状为10°~20°∠30°~50°。近核部岩层倾角变缓,一般在15°~20°;转折端圆滑开阔,轴面近直立;枢纽在东西两端仰起,在区域上长20 公里,宽0.81 公里,属于直立倾伏型褶皱。
大李村背斜:位于磨山一风筝山之间,与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统坟头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统五通组、石炭系、下二叠统孤峰组组成,地层发生倒转,向北倾斜,倾角70°左右。区域上长40 公里,区内宽2 公里,由于覆盖区影响,褶皱形态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据核部宽度和两翼产状变化,可以判定该背斜应为一转折端宽缓的倒转箱状背斜。园林学校向斜:位于风筝山一喻家山之间,为大李村背斜相邻褶皱。核部被第四系覆盖,北翼与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孤峰组、中志留统坟头组,产状为350°~10°∠40°~80°,延伸长40 公里,西至长江大桥。宽度小,表现为箱状向斜。(2)断层
本区断层主要是基于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近东西向的纵断层和近南北向的横(斜)断层。断层规模相对较小,平面上延伸不长,如地大水塔断层。
纵断层组:已观察到的纵断层有磨山、风筝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条,它们规模大小不一,走向近东西。标志为地层缺失、产状突变、岩石破裂、摩擦镜面和阶步发育等,并常被横(斜)断层切错。断层面均较陡立,微向北倾斜,断面擦痕多组,属多次活动断层性质。
横(斜)断层组:野外观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标志有地层沿走向被切错、切割纵断层、破碎带、向斜核部宽窄突变等。断层面较陡,倾向或东或西。
4、构造剥蚀地形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校区至磨山一带为构造剥蚀地形,由南至北分布有三条走向近东西向的山脊。南侧为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峰分别为139 米、149.5 米。中间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风筝山及团山。北为磨山,主峰高116.4 米。山脊之间为高程24-58 米的岗状平原。该区在2 亿多年前沉积了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及硅质岩。由于受到中晚三叠世后期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作用,从而使三叠系至志留系发生了显著的缩短,形成强烈褶皱。褶皱轴迹方向近东西,并伴生有走向近东西的断层和其它方向的断层,从而垫定了走向东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峦地形。据对武汉地区地貌发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见比高10~100 米的山梁,为早第三纪末喜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准平原化)。本区在喜山运动时期,地壳强烈上升,遭受剥蚀,早更新世早期,地壳下降,大云梦泽形成。末期地壳又上升,剥蚀形成了云梦期夷平面。地形除明显受地质构造控制外,也强烈反映出差异风化剥蚀的特点,即坡度与岩性相关,抗风化力强的石英质砾岩、砂岩构成山包或山丘;灰岩、页岩侵蚀成沟谷或地洼地带。
基岩面上的疏松沉积物多为坡残积物,呈深红色网纹红土、褐红色砂土、褐黄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砾。低洼处为红灰色、黄灰色粘土、亚粘土。
5、地质旅游资源
武汉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至2002 年底有4A 级景区6 家,2002 年末全市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145 家,旅游从业人员近10 万人,旅游星级饭店98 家。研究区内以东湖为核心,是武汉市古迹名胜荟萃之地。其主要旅游资源有:东湖风景区、武汉植物园、马鞍山森林公园、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等。
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之东,一九八二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图3)。整个东湖流域面积190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88平方公里。湖面水位高程21 米时湖面面积32平方公里。湖底海拔16-17 米,平均深2~3 米,最深5 米,属于冲积残积成因类型。东湖至今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六个游览区,即听涛区、磨山区、珞洪区、白马区、落雁区和吹笛区,每年接待游客二百多万人次,是武汉市最大的风景游览地。2001 年1 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AAAA 级风景名胜区。磨山位于东湖东南面,濒临湖岸的磨山海拔118 米,三面环水,峰岭逶迤,绵延八里,是东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既有优美如画的自然风光、众多的奇花异卉,又有丰富的楚文化人文景观。磨山峰顶建有楚天台、祝融观星像、朱碑亭,山下建有楚城、楚辞轩。山南麓有著名的磨山植物园,山西麓有水榭、天然浴池等,山的东峰之巅有刘备郊天台遗址,是武汉市最靓丽的旅游休闲胜地。东湖与断裂陷落形成有关,磨山西——珞珈山正断层,走向NE,倾向NW,倾角陡,北西盘下降成湖。磨山东——喻家山东正断层,走向NW,北东盘下降成湖,中间磨山——喻家山上升为地垒。两断层相交于磨山北湖心,同时湖区多处在背斜核部,核部岩石为泥页岩,抗风化剥蚀力弱,加之背斜核部扇形张节理发育,进一步发展就会产生断陷。这样从流域带来大量泥沙,冲积运移至长江边与江水相遇,受江水顶托堆积下来,同时长江也带来大量泥沙形成沙咀,初期东湖还与长江相通,湖面水域较大,明显为泄水湖。久而久之,沙咀相连形成沙坝,与长江相隔,水域缩小形成不泄水湖。总之,如果完全由淤塞形成的湖泊,湖水一般较浅,湖底平缓,东湖水深,湖底凹凸不平,所以它与淤塞和构造双关。320 万年前更新世早期,长江三峡泛淹形成浩瀚的云梦泽,云梦泽瓦解,逐渐演变成长江与众多湖泊共存的史实。也可以说东湖是长江早期泛淹后冲残积成因类型的湖泊。
武汉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位于武昌东湖之滨,磨山南麓,园林面积约70 公顷。全园共建有珍稀植物区、观赏植物区、水生植物区、药用植物区、猕猴桃园、松柏园、树木园、竹园等十多个专类园区和园林景区,共引进各类植物近4000 种,收集和保存“中国红皮书”中的国家级保护植物100 多种,是我国华中地区最大的植物资源收藏中心和中国北亚热带植物研究保护基地,已成为国家五大核心植物园之一。在未来,武汉植物园将步入世界一流植物园行列,建成“东方密苏里植物园”。
马鞍山森林公园位于武昌关山东麓,毗连东湖风景区。公园总面积713 公顷,内有17 座山林,山势曲折蜿蜒,丰富的森林植被,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令人神清气爽。全园规划为夹山、马鞍山、太渔山、吹笛山四大景区。1995 年6 月建成的夹山风景区对外开放,猴山上顽皮的群猴、松鸽坪上千余只广场鸽,以及供野营活动的烧烤区吸引着大量游客,成为人们游览、休闲、回归自然的理想去处。
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是一所以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为主要内容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建筑面积近1 万平方米,展厅面积5000 余平方米,陈列有3 万余件各类地质标本。其中自然界罕见珍品近3 千件,如著名的黑龙江东北龙、和平永川龙、鹦鹉嘴龙等恐龙化石骨架以及各种珍贵的矿物、宝玉石标本等,是国内最大的大学博物馆和国内仅次于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地质类博物馆,也是中南五省最大的自然科学博物馆。逸夫博物馆以其独特的外观造型和丰富的馆藏资源,已经成为武汉市重要的科教旅游景点和标志性建筑之一。
【注:有关实习区的自然经济地理、地质旅游资源部分资料参考《构造地质学》课间实习指导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秦松贤主编,2005年4月】
地质作用
在自然动力的作用下,使地壳内部的物质成分、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作用,成为地质作用,根据其作用的能量来源不同,可以将地质作用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三、内动力地质构造
(1)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指由地球内力引起的地壳内部物质缓慢变化的机械运动。它使地球表面海陆发生变化,并使岩层发生变形和变位形成各种的形态。
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物质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这种运动使地壳受到挤压、拉伸或平移甚至旋转。升降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物质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地壳上升或下降。主要引起海洋和陆地的变化,地势高低的改变。
(2)岩浆作用
岩浆作用是指地球内部的能量使地球内部物质发生局部融熔形成以碳酸盐为主并含有大量的挥发分的熔融体,并且促使其向地表薄弱的部分移动的作用。包括岩浆形成、运移、演化和固结的过程。岩浆形成于地下深处,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开始向压力较小的方向运移。在运移过程中不断演化,改变其成分、物理和化学状态。当上升到地壳的中﹑上部或地表时凝固,形成火成岩。岩浆作用包括侵入作用和喷出作用。侵入作用是岩浆由深处上升到浅处的过程;喷出作用是岩浆喷出或溢出地表的过程。在岩浆作用中,原来岩石成分常发生变化,最重要、最普遍的演化机理是岩浆分异作用和岩浆同化作用。太古界片麻岩就属于此现象,侵入体中的辉长岩、石英、长英质岩与基岩混合,形成含有石英脉和长石英脉的混合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岩浆作用主要有两种方式:1.岩浆侵入活动→侵入岩。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2.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喷出岩(火山岩)在岩浆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沿着一定的通道上升到地壳形成侵入岩或喷出到地表形成喷出岩的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岩浆的性质、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也随之不断地变化,因此,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岩浆岩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如基性岩、中性岩、酸性岩,还有碱性岩、碳酸盐岩等岩类,也充分说明了岩浆成分的复杂、多样性。
根据产状,也就是根据岩石侵入到地下还是喷出到地表,岩浆岩又可以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根据形成深度的不同,又细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每个大类的侵入岩和喷出岩在化学成分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形成环境不同,它们的结构和构造有明显的差别。深成岩位于地下深处,岩浆冷凝速度慢,岩石多为全晶质、矿物结晶颗粒也比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浅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细粒结构和斑状结构;而喷出岩由于冷凝速度快,矿物来不及结晶,常形成隐晶质和玻璃质的岩石。、(3)地质构造
(1)断裂构造 :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石因所受应力强度超过自身强度而发生破裂,使岩层连续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基本类型是节理和断层。
①节理裂隙: 岩层发生了裂开但两盘岩石没有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的断裂变动。按其形成的力学性质,节理可分为张节理(指岩石受张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它的张口开裂,节理面粗糙不平,延伸不远,当穿过砾岩时,常绕开砾石,张节理常发生于脆性岩石中,并多被石英、方解石等充填。)和剪切节理(指岩石受剪应力作用产生的节理,它的张口紧闭,节理面光滑平直,节理面延伸较远,常有两组相互交叉同时出现,组成X共轭节理系。)和劈理。节理常成组出现,如“X”-形的共轭节理。节理是各种裂隙中分布最广泛的裂隙,所有大型水电工程都会遇到。
②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地应力作用于岩层,当应力超过岩层的强度极限时,岩层便会发生断裂,断裂后若破裂面两侧的岩块发生明显的相对位移,这种断裂构造称为断层。
在南望山山麓,我们看到一处构造剖面,该剖面的主要特征是岩石的层理在延伸一段距离以后突然消失,这显然是断裂构造运动的结果。此外在地质大学校内草地上的那块花岗斑岩标本上,可以明显地看到擦痕和阶步,这也是断裂运动的标志,说明该岩石经历了断裂构造变动。
(2)褶皱构造:
在地质构造运动的过程中,岩层在侧向压力作用下发生弯曲,但仍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这种地质构造形态叫褶皱。褶皱中单个的弯曲也称褶曲。褶皱的面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称为背形﹔褶皱面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称为向形。如组成褶皱的各岩层间的时代顺序清楚﹐则较老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背斜﹔较新岩层位於核心的褶皱称为向斜。正常情况下﹐背斜呈背形﹐向斜呈向形﹐是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单个褶皱大者可延伸数十公里﹐小者可见於手标本或在显微镜下才能见到。
南望山构造运动剖面就是褶皱变动的结果。在该剖面,我们看到岩层有明显的波状弯曲,岩石的层理也是连续的,这就充分证明此地是褶皱地貌。褶皱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向斜和背斜,判断向斜和背斜要通过岩石的新老关系,不能简单的由岩石层位置的上下来决定。
(3)沉积岩层理构造及层面构造:
层理是沉积岩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沉积环境的改变所引起的沉积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或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而显示成层的现象。层理是沉积岩中最重要的一种构造特征,是沉积岩区别于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最主要标志。
水平层理:是由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的一系列细层组成的层理。它是在比较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如河流的堤岸带、闭塞海湾、海和湖的深水带),从悬浮或溶液中缓慢沉积而成的。
单斜层理:是由一系列与层面斜交的细层组成的层理。细层的层理向同一方向倾斜并大致平行。它与上下层面斜交,上下层面互相平行。它是由单向水流所造成的,多见于河床或滨海三角洲沉积中。
交错层理:是由多组不同方向的斜层理互相交错重叠而成的,是由水流的运动方向频繁发生变化所造成的,多见于河流沉积层中。
层面构造:指岩层层面上由于水流、风、生物活动等留下的痕迹,如波痕、泥裂、雨痕、流痕等。
四、外动力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分为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河流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河流入海、入湖和支流入干流处,或在河流的中下游,以及河曲的凸岸。但大部分都沉积在海洋和湖泊里。河谷沉积只占搬运物质的少部分,而且多是暂时性沉积,很容易被再次侵蚀和搬运。
①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包括机械侵蚀和化学侵蚀两种。河流侵蚀一方面向下冲刷切割河床,称为下蚀作用。另一方面,河水以自身动力以及挟带的砂石对河床两侧的谷坡进行破坏的作用称为侧向侵蚀,而河流化学侵蚀只是在可溶岩地区比较明显,没有机械侵蚀那么普遍。
②搬运作用:河水在流动过程中,搬运着河流自身侵蚀的和谷坡上崩塌、冲刷下来的物质。其中,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少部分为溶解于水中的各种化合物。前者称为机械搬运,后者称为化学搬运。河流机械搬运量与河流的流量、流速有关,还与流域内自然地理——地质条件有关。
③沉积作用:当河床的坡度减小,或搬运物质增加,而引起流速变慢时,则使河流的搬运能力降低,河水挟带的碎屑物便逐渐沉积下来,形成层状的冲积物,称为沉积作用。
五、地质罗盘的使用
地质罗盘是地质实习中传统三大件之一,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是地质实习的基本技能。本次实习,我们通过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岩石的产状,复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具体体方法如下:
a)
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走向
测量岩层走向时,将罗盘的长边(与罗盘上标有N—S相平行的边)的一条棱与层面紧贴,然后缓慢转动罗盘(注意:在转动过程中,罗盘紧靠层面的那条棱的任何一点都不能离开层面),使圆水准器的气泡居中,磁针停止摆动,这时读出磁针所指的读数即为岩层的走向。读磁北针或磁南针都可以,因为岩层走向是朝两个方向延伸的,相差 180°。例如岩层的走向为60°或240°。
b)
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向
测倾向时,用罗盘的北端指着层面的倾斜方向,使罗盘的短边(即S边)与层面贴紧,放平,并转动罗盘,转动方法及原则同上,北针所指的读数即为所求的倾向。倾向仅有一个指向,只能用一个数值表示,例如岩层的倾向为150°。
假若在岩层顶面还是哪个进行测量有困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长测望标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北针受障碍,则用罗盘南端紧靠岩层底面,读指S针亦可。
c)
用地质罗盘测岩石的倾角
测倾角时,将罗盘竖起,以其长边贴紧层面,并与走向线相垂直,用中指拨动罗盘,使测斜器上的水准器(长水准器)气泡居中,这时测斜器上的游标所指半圆刻度盘的读数即为倾角。倾角的变化界于0-90°之间,如一岩层的倾角为35°。
d)
注意事项
在野外测定产状要素,往往只要测量岩层和一切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并记录下来。记录的格式:岩层的产状为150°∠35°,前者表示倾向,后者表示岩层的倾角。由于走向和倾向相差90°,倾向加或减90°即为走向,上述岩层的走向是60°或240°两个数值。这也是为什么一般不记录走向的原因。只有当岩层倾角近于直立时才记录走向。
野外测量岩层产状时,必须在岩层露头上测量,不能在滚石上测量,因此要区分露头和滚石。区分露头和滚石,主要是靠多观察和追索,并善于判断。
另外,若被测量的岩层表面凹凸不平,可把记录本平放在岩层面上当作层面,以便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代表性。如果岩层出露很不完整时,这时要找岩层的断面,找到属于同一层面的三个点(一般在两个相交的断面易找到),再用记录本把这三个点连成一平面(相当于岩层面),这时测量记录本的平面即可。
六、研究区地质演化简史
中志留世,研究区以沉积物堆积为主,沉积堆积速度超过了地壳沉降速度,导致海水变浅,形成海退。中志留世后期,扬子板块抬升为陆地而接受风化剥蚀,缺失了晚志留世至中泥盆世近60Ma 的地质记录,形成由铁铝氧化物及氢氧化物组成的古风化壳,这是加里东运动在本区内的具体表现。
晚泥盆世,海水由南西向北东形成海进,在黄绿色砂页岩上沉积底砾岩、石英砂岩夹白色粘土岩,产陆生植物,代表了潮湿气候下的河湖沉积。由于毗邻大别山边缘,岩层中偶见海相腕足类化石,说明当时沉积环境为海陆交互过渡,在此后形成海退。3 亿年左右,海水又广泛海进而浸没本区,不但出现大量海生动物,如腕足类、珊瑚等,而且海水相对较深,形成了碳酸盐岩及硅质岩,此后一直延续至2 亿年。
中晚三叠世,地壳发生了大规模运动,本次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要特点,地史上称为印支运动。该次构造运动使本区受到了近于南北方向的强烈挤压,使中志留统——下三叠统地层缩短而产生褶皱。褶皱轴向近东西,并伴有走向近东西的纵断层及其它方向的横(斜)断层。至此,结束了本区海相沉积的历史,形成了现在的构造格局。
六、结束语
这次地质认识学习共经历了将近一周时间,短短一周的野外实习很快结束了,不过我们从中实在学到了不少东西,在实习过程中能把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增加我们对地质学这门课程新的认识。实际观察到各种地质年代的。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地貌学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地质地貌学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通过四天的野外实习和三天的室内地质资料整理,使自己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同时在实践的指导下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很大的程度上得到了升华。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另外,经过指导老师的实地讲解和现场模拟,在课堂授课中的一些疑问也在现场得到了很好的解释,如:初步判断三大类岩石,并观察和了解一些矿物成分(石英、角闪、石云母等),了解了单一倾斜岩层的走向、倾向、倾角的概念;了解了断层划分的依据并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的产状要素等等。
在实习过程中还了解到地质对采矿工程施工的影响,地质知识在找矿、煤矿生产中的应用,对断层给煤矿生产造成的影响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了解了在矿井开采过程中对煤层顶板岩性的判断来确定煤层的层位是否正确,以及通过对断层附近的岩层的弯曲方向来判断正负断层,并以此来判断和寻找断失的煤层的层位。
在实习中我们还学会了一定的考察地质地貌的方法要领和细节。例如,出外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的兴趣。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用。
通过本次野外地质实习,加深了我对三大类岩石的认识和不同类岩石的一些区别,对一些地质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进一步加强了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增加了感性认识,扩大了视野,提高了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国地质大学的逸夫博物馆的参观中,进一步加深了对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的认识,增长了见识,充实了知识。
地质认识实习锻炼了自己吃苦耐劳和动手动脑的能力,使我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坚强地做成每项任务。作为一名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通过这次地质认识实习,我更加深切的体会到学好煤矿地质的重要性,多参加野外实践,将书本知识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掌握一身好本领,为采矿事业的生产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附文:地质认识实习实习线路及野外记录:
1、六月二十日,参观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2、六月二十一日,学习罗盘的使用
3、六月二十二日,路线一:
路线一: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中国地质大学主楼——博物馆北广场——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
任务:
1.观察描述三大类岩的岩性特征;
2.观察描述原生、沉积及岩浆构造的特征。参加人员:采矿工程全体同学。
【NO.01】
点位:中国地质大学主楼平台下。坐标: GPS:
点性:岩浆岩、沉积岩观察点。露头:人工、良好。描述:(1)点处石柱可见花岗闪长岩,岩石呈灰白色
另岩石中可见黑色包体,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2)点处石凳为岩溶角砾岩,岩石呈黄色或灰褐色,具有角砾构造,砾石成分多为碳酸盐岩,磨圆度差,分选度差。
点间一:【NO.01】——SE110º+150m——150m 描述:点处为“摇篮石”,岩性为石英砂岩,其中发育一交错层理,其文层及层系界面清晰可见,据此可推断其所在岩层的顶底面及古水流的流向或古风向。
点间二:150m——S+200m——350m 描述:点处为“校训石”,其岩性为混合岩,岩石为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颜色较深,为黑云母、石英、斜长石;另一部分颜色较浅,主要组成部分为角长石、斜长石、石英。两部分无明显界线,呈渐变过度关系。
【NO.02】
点位: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北广场。坐标: GPS:
点性:原生、沉积、及岩浆构造观察点。露头:人工、良好。
描述:点处可见柱状节理、绳状熔岩及叠层石等原生、沉积及岩浆构造。其中柱状节理横截面为六边形,为熔岩冷凝收缩形成,可见气孔构造。绳状熔岩为岩溶流表面构造,是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推挤、扭动形成的,气孔构造发育。叠层石为原生沉积构造,是蓝藻等低等生物
形如一碟倒扣的碗,该处叠层石明显可见基本层及柱状两部分结构,形态多为树枝状。
图一:摇篮石
4、六月二十三日,路线二:
图二:柱状节理
路线二: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南望山水塔——南望山分水岭——南望山北坡脚——喻伽山西端——武汉工程大学(流芳校区)
任务:
1.观察描述中志留统到下二叠统各时代的岩性特征; 2.观察描述现代分化壳; 3.观察描述断层等构造特征。
参加人员:2009级采矿工程全体同学。
【NO.03】
点位:南望山水塔。坐标: GPS:
点性:中志留统岩性观察点。露头:人工、良好。
描述:点处为中志留统灰黄色细粒含白云母长石石英砂岩。岩石风化面为灰褐色,新鲜面为灰黄色,具有中细粒、中薄层状构造。岩石主要组成矿物有石英、长石,另有少量白云母。产状 :
【NO.04】
点位:南望山分水岭。坐标: GPS:
点性:D3观察点。露头:天然、良好。
描述:点处为下D3黑白色厚层状中细粒碳酸砾岩。砾石成分为脉石英,含量90%以上,另有少数
砾石长轴多定向排列,与层理一致,岩石呈基底式交接,填隙物多为硅质。产状
:
【NO.05】
点位:南望山北坡脚公路旁。坐标: GPS:
点性:下二叠统岩性观察点。露头:人工、良好。
描述:点处为下二叠统薄层状灰褐色
岩,岩石风化面为红褐色,新鲜面为灰褐色,具有隐晶结构、薄层状构造,层厚较均一,介于3cm——10cm之间。其中发育有心态较为复杂的褶皱。
【NO.06】
点位:喻伽山南东公路旁采空处。坐标: GPS:
点性:断层构造观察点。露头:人工、良好。描述:点处出露下二叠统灰质岩岩石,其中发育有断层面。断层面上发育有阶布、摩擦界面。根据阶布可判断该断层有斜向滑动性质。
附图一:南望山-喻家山地区信手剖面图
附图二:喻家山地区地质图
第五篇:采矿认识实习报告
采矿工程专业 认识实习报告
系 别:矿业工程系
专 业:采矿工程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矿业工程系
2012年6月10日
1、实习时间:2012年6月4日 至2012年6月10日
2、实习地点:实验中心及神华宁煤集团职业培训中心
3、实习背景:根据专业培养计划,学生在学习“普通地质学”、“矿山测量
学”等专业基础课之后,将相继开设专业技术课之前的一次实践过程,是一项承上启下的重要教学实践环节。
4、实习目的:(1)了解煤矿生产过程及各主要生产环节;
(2)建立对矿山生产的感性认识;
(3)初步建立矿山井巷的空间关系和立体概念;
(4)了解采矿专业毕业要从事的工作;
5、实习内容:(1)讲授采矿基本知识;
(2)观看矿井建设、井田开拓、采准系统等录像;
(3)参观并讲解采矿相关模型;
(4)绘制采矿图件(见附图);
(5)宁煤培训中心模拟现场实践;
6、实习结果与收获
7、感想与体会:
8、对策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