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济南的冬天散文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最初发表于1931年4月,小编整理的文章内容,供参考!
济南的冬天
上次说了济南的秋天,这回该说冬天。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
由伦敦回来的,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或者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藻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树虽然没有叶儿,鸟儿可并不偷懒,看在日光下张着翅叫的百灵们。山东人是百灵鸟的崇拜者,济南是百灵的国。家家处处听得到它们的歌唱;自然,小黄鸟儿也不少,而且在百灵国内也很努力的唱。还有山喜鹊呢,成群的在树上啼,扯着浅蓝的尾巴飞。树上虽没有叶,有这些羽翎装饰着,也倒有点像西洋美女。坐在河岸上,看着它们在空中飞,听着溪水活活的流,要睡了,这是有催眠力的;不信你就试试;睡吧,决冻不着你。要知后事如何,我自己也不知道。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本文值得玩味的地方是很多的,在此略述以下几点:
文章布局谋篇层次井然。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济南冬天独有的美景,都是与此相联系的。第2段开始,“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是个重要的过渡句,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在分写山水之前,先给人以济南的总体感,用拟人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作者紧扣住这一点,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5段写冬天的水色。作者极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一句结束。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比喻突出的例子,如把济南比作“小摇篮”;把山坡上小村庄的雪景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一块“蓝水晶”,无一不小巧秀丽,用来比喻济南不高的山,不冷的冬天,是恰到好处的。拟人的句子更多,个性化更明显,如把济南老城说成是“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把济南周围的一圈小山写得很有温情,“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把山坡上斑驳的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秀美动人;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把水藻、水和垂柳都人格化了,说“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些都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里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课稿《济南的冬天》
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最具个性的写景散文,是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去阅读文本、观察生活的极好范例。本文的语言清新、优美、亲切、自然,描写生动形象而又妙趣横生。作者对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平中见奇,常处见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观察事物描摹事物的能力应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另外,还可以把本文与《春》比较阅读,进一步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对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作用。文章开头写济南冬天的天气,作者以自己亲身的感受,写出了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特点;接着转到对冬天山水的描写,文章用了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次写薄雪覆盖下的山,再写城外远山,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文章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情景交融是本文的又一大特点。其中描写最形象最生动的是第3段和第5段。作者感情的抒发也非常别致,不是采取直抒胸臆,而是通过表达一种感受的方式,如这样一句话,“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作者将自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因此显得格外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2.教材的地位、作用
《济南的冬天》是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它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
编者安排这篇作文,就是想让我们领略到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教学方法
说教法
1、尊重学生个性,实行个性化教学。
在研究新课标时,我体会到“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于是我根据本课目标和内容,结合学生实际能力,应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用发现法、合作探究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去发现美、感知美、探究美。尊重学生的个性,使他们在教师的主导下围绕中心议题发表各自的意见,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争议,激发他们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健康情感。
2、读、写、说相结合教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为了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结合课改精神,我在教授本课时,注重了构筑读的平台,创设说的动机,让学生通过摹写,做到学以致用,加强了与文本的对话。从课堂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读说写都到位,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这就坚定了我课改的决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文是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适于朗读,所以在文章的讲析中应坚定的引入诵读法教学,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描景绘物的美,最终领会文章所蕴涵的丰富情感。
说学法
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采用了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及反馈练习法。
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根据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发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进行拓展巩固。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a、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b、理清本文的层次结构。
能力目标:
a、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b、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的方法,通过读品体会作者对济南的赞美之情。侧重赏析第3段和第5段,让学生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领会要旨。
教学难点:
作者情景交融的写法。
(我准备用读写说的综合教学方法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读出美的句子中,说出独特的感受,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体现的情感。最后,用写来升华。)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教师板书
二、出示学习目标:
文意理解,精段细读
三、课堂训练一:文意理解
1、“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语和短语中,哪一个最适合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2、学生自学,两人小组交流,班级交流。
3、教师讲解并小结:
从全文看,作者的笔触由暖阳到暖城、暖山,到不结冰的水,所表现都是“温暖晴和”。
第二段主要写全景,三、四段主要写雪中山色,第五段主要写水上美景,这几幅画图在“温晴”的基调上统一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即使写雪景,也在表现着温晴: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因为晴朗,所以“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
四、课堂训练二:精段细读
朗读训练
1、学生自读,交流层次划分,读出层次。
2、小结层次阅读,提出有感情地阅读,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3、教师讲解提示:动词的运用:“顶”、“镶”、“露”、“穿”等;表现色彩的词语。
4、教师范读,学生继续朗读。
品味赏析
1、出示阅读训练题,学生阅读。
(1)、对这段文字进行诗意的“画面命名”。
(2)、画出像线索一样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3)、那几个字非常有助于朗读时表达情感?
(4)、欣赏“带水纹的花衣”的表达之妙。
(5)、(选做)还可以说说你的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一个美妙之处。
2、检查阅读情况,师生交流。
3、教师讲解,并出示参考答案。
(1)小山雪霁/雪后斜阳
(2)妙
(3)“最”、“呀”、“就”、“吧”、“太”……
(4)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写出了雪后山色的斑斓;画面之美;动静之美;以小写大,诗意盎然。
(5)、多角反复(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化静为动(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
以虚写实(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段末点题(就是小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实践的是文章的一种读法:理解一篇,精读一段。
六、作业:
美段美背(那水呢,不但不结冰……)
第二篇:济南的冬天 散文教学价值
散文教学主要是规范性与灵动性完美地结合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看似简单易懂的散文,经多次的教材更替,始终是当家经典篇目,除其思想情感率真可人外,文中所弥漫的言语智慧的气场可能是该文入选的重要因素。教学时,许多老师把教学内容定位在“品味文中语言,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真挚感情”上,我认为仅此而已是的,还应该在品词赏句,感受作者情感和文章意旨的同时,让学生返观回味作者的行文结构、语体形式的妙处。
语言是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是作者思想情感宣泄的主要载体,而言语智慧则是作者气质、个性的凝聚物。作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一辈子孜孜追求语言风格个性化,追求大雅大俗的语言色彩,言语智慧的光芒在他的作品中处处闪烁,处处扣动读者的心弦,使每一位读者阅读他的作品都能在会心一笑中咂摸出经久不退的味道来。
这里我想从言语表现形式、表达特点的规范性与灵动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角度作简要的阐述。
任何作者在塑造人物、记录事件时,为了便于与读者交流,都会注意言语的合规范性。合规范就是合约定俗成。但作者创作作品如果仅仅注意写得正确,写得让人明白,是远远的,还必须在“好”字上锤炼,作品就少了审美价值,也提不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来。老舍在《济南的冬天》言语智慧首先就体现在言语的灵动性上。这灵动性使《济南的冬天》的言语如有神助,每词语都如清泉中跳荡的水花,极晶莹透彻,极活泼可爱。文中写济南冬天的水温不低,很适合水生植物的生长,这样写道:“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说水藻绿得逗人喜爱,水也有了情感,以至于不忍心冻上,怕伤了水藻的绿。水不冻上仅是护了水藻的绿,还为了能让柳枝有顾影自怜的机会。短短的几句话,给水、水藻、柳枝赋予了生命,写得有了神情,有了心思,水性的温和和灵气也就跃然纸上。
老舍言语的灵动性还表现在故意地让规范性语言来点“不规范”,然后产生意想不到的语言魅力。如文中倒装句的运用,就是言语灵动的体现。我们知道,短句使用不妥帖一般容易让人感觉呆板、生硬,老舍却能独创奇语,在短句中使用倒装句,如开头:“对于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刚从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突出“像我”,紧接着又以陈述句进行叙述,这种故意的错位,使句子的组合显得整中有散,长短错落,规范中有变化,读起来朗朗上口,品起来回味无穷。这种“规范”“不规范”,也就是西方文论“陌生化表达”,既让读者熟悉,又让读者陌生和新奇,语言的张力和美感就出来了。
第三篇:《济南的冬天》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济南的冬天》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主题——感受自然,所选诗文为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这里有美的景物,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济南的冬天》是本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在1931年初写的一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的美丽景色来抒发感情的写景散文。作者抓住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从不同角度描绘济南冬天得天独厚的美妙景致,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同时,学会品味优美的语言,并注意领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基于本文的特点和所处单元的目标要求,我在教学中,力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想象等方式的结合,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冬天的济南。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鼓励学生创造地学习,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知识目标:
(1)感受济南冬天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感情。(2)学习从不同角度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3)品析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景物的语句。(4)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
(2)体会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教学准备:
(1)学生方面:布置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利用早读时间充分熟读课文。
(2)教师方面:教师制作课件、用来听读的课文录音《济南的冬天》。
一、导入,感知“温晴”
1.导入:由“一看到冬天这个词,我就想到了„„”开头,说一段话。(幻灯)是啊,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我们印象中的冬天。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先生去北方感受一下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作者)本文选自描写济南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济南的冬天留给老舍怎样的印象呢?
2.走进老舍(幻灯)3.感知“温晴”(1)检查预习情况。(投影生字词)
(2)听录音朗读课文第一段(幻灯片有链接),找出一个词概括济南冬天的天气。(温晴)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3)作者是怎样把这印象告诉我们的呢?(预设:对比。和北京比,“无风”;和伦敦比,“响晴”;和热带比,“日光不毒”。)师: 在北方居然有这样温晴的冬天,真是奇迹和怪事。下面,让我们带着好奇一起去济南感受一下吧。
二、品读,体验“温晴”
自由朗读课文2——5段,找出最能表现“温晴”这个特征的的字、词语、句子或段落。师: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捕捉阅读感受,及时做好批注。
预设1:第三段“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其中“微微”一词最能体现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而不是“热带”之热。)
预设2:“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小山太秀气”都是指少女。少女穿着花衣害羞的样子最漂亮。)
预设3: “风一吹,叫人希望看到更美一点的肌肤”一句,让人感觉到的不是禁锢在棉袄下的死气沉沉,而是充满着生命的活力,蕴含着朦胧的春意。一个好的比喻和拟人,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给人无限的遐想。
预设4:“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预设5:“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是北边缺着点口儿。”
此处可引导学生体会:①为什么称“小山”?——因为千佛山主峰海拔只有285米(本地有山可与之比较)。②“圈儿”、“口儿”,将“儿”字去掉可不可以?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儿”与“小”搭配,贴切地表现出其“小”,表达出一种由衷的“喜爱之情”。
预设6:“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给人暖和安适的感觉。
预设7:“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悠闲、舒适的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预设8:“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教师小结:这温暖如摇篮、秀气如少女、天明水净如蓝水晶的世界,就是冬天的济南啊!
三、体验,感受“温情”
1.师引导:济南的山水美吗?在老舍的眼里那山、那水、那阳光、那雪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仿佛充满了灵性,正如刚才同学讲到的:小山会唱摇篮曲,薄雪覆盖下的山像害羞的姑娘,水呢,也不忍得冻上。
2.材料介入:“这里每一个角落,似乎都存在着一些生命的痕迹;每一小小的变迁,都引起一些感触;就是一风一雨也仿佛含着无限的情意似的。” ——《吊济南》
师:山水风雨本是无情物,是谁赋予了济南的山山水水无限的情意?(是作者)王国维先生说:“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所以,老舍眼中的济南就融入了老舍的色彩。
3.体会“温情”
师:请再次细读文章,找一找体现作者对济南无限的情意的语句。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预设:“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老舍好像在祈求老天爷。因为他太爱济南了。叹词“吧” 表达了这种强烈的爱。如果去掉行吗?读一读,感受一下?
生齐读:
A.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B.就是下小雪,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去掉了就表达不出这种祈求的语气,也就不能表达对济南的爱了。
师:你认为这种爱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朗读呢?
(应该温柔一点,舒缓一点。)师:再试一次?(生再读)师:这样的叹词文中还有吗?(提示:这样的例子很多:“呢、呀、吧”,分析时将这些语气词去掉和不去掉的各朗读一遍,去掉可不可以? 比较一下效果。——答案是不可以,表达出作者的一种温情脉脉。这些句子一定要结合有感情地朗读。)
(投影:学生齐读)1.“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循循善诱,一点没有强加于人的语势。2.“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这是流露真情,惟恐读者不信的口气。3.“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以情动人,令人如同身临其境。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由于对济南,对娇媚得似乎弱不胜衣的小山充满着热爱,这里简直是用一种祈求的口吻了。
5.“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又是思索,又是猜测,又是同读者的商讨。
6.“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最后步入俊秀深邃的意境,也没有忘记忠实的读者。
师小结:老舍就是把这种温情渗透进每一个字眼儿,一处景就渗出一缕情。难怪他眼中的冬天的济南是慈善的、秀气的、富有生机的。
4.师:济南的冬天真的如老舍说的这么温暖吗?
提示:北方的冬天哪有不冷的,济南也是如此:冬季济南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吹寒冷的偏北风,一般6~8天有一次冷空气侵入,使气温不断降低。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在-20℃以下,整个冬季雨雪稀少,北风频吹,干燥寒冷。
这“温晴”是长期生活在北京的老舍对济南的真实感受,更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回到祖国怀抱的真实感受。
5.材料介入:老舍(1899-1966),一生67年,经历坎坷,他先后在北京度过了42年,剩下的25年是:英国5年、新加坡1年,山东7年--济南4年半、青岛2年半,汉口半年、重庆7年半,美国4年。据老舍夫人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特别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的四年,是老舍整个人生历程中最为自由、温馨、安定而难忘的美好时光,他称济南是“我的第二故乡”。
结束语:难怪先生毫不犹豫地把“宝地”这个词给了济南,这是老舍生命中的一块宝地,是一块富有生命的宝地。
在他一生的散文里,几乎完全没有写纽约,也几乎没有写过伦敦(写了一点留英回忆)、新加坡,写汉口、重庆、成都的极少,写青岛的有两、三篇,就是北京也写的并不多;唯独济南,他不但写了,而且一写就是一个长长的系列,他不仅写了济南的冬天、济南的秋天,还写了济南的马车、大葱。使后来每一个想了解济南,喜欢济南的人,都不能不读读这些优美的文字。从古至今,没有一个文人雅士能对济南山水如此相熟、相知、相亲。如果济南的山水有知,仅凭这些不朽的文字,就完全可以认定是遇到一位千古知己。
四、推荐阅读:老舍描写济南的系列散文《一些印象》,其他散文,如《想北平》、《五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月的青岛》。
五、家庭作业:(说明: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同时也是恰到好处地拓展延伸。)
以“____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
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像,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将你家乡冬天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③字数不限。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温情 温晴
生命的宝地
教学反思
是“温晴”,更是“温情”
——《济南的冬天》教学反思
这是晚上我从空间里看到的一学生的留言:某老师,真希望您能多给我们上像12课那样的语文课。
这确是一堂自我感觉很不错的阅读教学课。
细细回想起当时上课的情景,一如济南的冬天给老舍的印象——温情,对!用“温情”一词再恰当不过了。
(一)在朗读中,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晴” 《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指出:“语文教学中,„„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要达到这一点,朗读是实现其目标的首要途径,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朗读的过程是学生对文本感受、理解、吸收的过程,也是想象、加工、创造的过程,是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渗透自己感情、意识的有声语言,这一过程是别人替代不了的。
结合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领略自然景物的美,领会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感情,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揣摩精彩的词语、句子和段落,还要练习精读的技能,并作适当的摘录”。
《济南的冬天》属写景散文,语言准确生动,适于朗读,所以在教学中运用诵读法教学,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感情美、景物美、语言美。
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先是老师配乐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描写最精彩的段落,如第3段和末段,师生合作朗读,通过朗读,品味赏析语言;最后是展示模仿朗读,深入体验。如:“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和“就是下小雪,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两句比较,感受老舍心中对济南的那份“温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描写上,自然真挚而富有感染力的独特写法有了真切的体验,也对 “语言大师”的评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再则,“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自然对文本的主旨、内容、写作技巧、价值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比如课文第一段的三个对比,就是作者从自己的生活实感中引发出来的,鲜明地突出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洋溢着对济南冬天风光的赞美之情,“奇迹”、“怪事”、“真得算个宝地”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多媒体教案
这些词语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而要使学生真正领会到这一切的妙处,就是借助朗读。否则,那种体味是无法达到的。
(二)在品析中,感受老舍心中的“温情”。
《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指出,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教师要建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组织观念,建立平等、自由、和谐的对话关系,在学生学习行为上“放手”,鼓励他们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自主对话。
阅读教学就在于挖掘,对文本的挖掘、对作者的挖掘、对时代背景的挖掘、对生活的挖掘、对自我体验的挖掘。这也是新课改提高语文素养、丰富人文内涵所要求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录音等电教手段来丰富教学,力求实现教学目标。这不仅加大了教学容量;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比如,在体悟老舍热爱济南的情感与美文意蕴时,我适时插入背景材料,让学生了解老舍一些特殊的人生经历,引导学生往深处挖掘,学生对这份“温情”——老舍对济南的独特情愫的理解,也就茅塞顿开了。
特别是在研读赏析这一环节中,我没有给学生过多的限制,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景物、喜欢的语句段落来进行品味,给学生以较多的空间,这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讨论中学生自己思考,互相答辩,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结尾设计“推荐阅读”,力求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从情感上感染学生,并让学生下课后欲进一步接触语言大师的愿望。
这一节课,带着学生跟老舍一起走过“济南的冬天”,我分明看到学生们不仅感受到大师笔下的语言魅力,而且那份“温情”也在他们心中流淌。
第四篇:《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教学重点 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的句子,分析它们的精妙之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这幅对联说的是哪个城市的风光?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清代诗人刘风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二、老舍及其创作
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课文朗读,学生边读边圈点,感受课文:题目限制了地方和时令,济南的冬天有什么可写的呢?先看课文,把有关描写济南冬天的词句划出来。2.师生互动,评点第一段
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气候特点吗?第一段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写出济南冬天的特点的? 【补充:统观全文可以看出“温晴”“宝地”两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温晴”偏重特点,“宝地”偏重感觉】
3.老舍先生主要写了哪些景物来组合成“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画卷?你能根据文中的描述,给每幅画面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吗? 1、2、3、4、四、体味美
1、选择你喜欢的段落朗读,并说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特点?
2、推荐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句子,说出推荐的理由。
例: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这句话含有两个比喻,一是将树尖的雪比作“白花”;二是将树尖顶雪的矮松比作“日本看护妇”。比喻贴切得表现了雪后树的秀
五、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一)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
1、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3、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找出相应的例子。
第五篇:济南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
老舍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济南的冬之美
2、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
3、体会作者对济南的冬的喜爱和赞美 教学重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笔下济南的冬之美
2、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 教学难点
作者通过融情于景的方法表达的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年四季四副画,每一个季节里都会有“画家”留下富有独特气息的文字为其增色。“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多少“画家”冬意浓浓的时候便开始表达着对春的希冀了。而我们的文学大家老舍先生曾在一个春天里,在著名的“泉城”济南却留下了他关于冬天的文字。那么这位“文学画家”是如何为我们勾勒出济南冬天的轮廓的,他又对济南的冬天寄予了什么样的情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
二、作者,作品简介
老舍,是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1926年7月,老舍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署名为“舒庆春”。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不幸的是,老舍先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屈辱于1966年8月24日投湖自尽,中国文学界的巨星陨落了。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
三、初步感知课文
1、听音频朗诵,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感情基调
2、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读的过程中用笔勾画出老舍笔下济南冬天的特点。
四、细读课文,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景物描写从而表达出以上同学们总结的特点的呢?(请同学分段朗读,其他同学带着问题认真听同学的朗读)
1、请同学分段朗读 第1自然段
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所以,可以从全文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看到作者写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对济南的赞美。
②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通过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晴。与北平相比——无风
与伦敦相比——响晴 宝地
与热带相比——温晴
2、第2自然段
1)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指导学生画出拟人、比喻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既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2)提问:这一段是写什么? 明确:阳光朗照下的山
3)第1段写济南冬天温情的天气,第2段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明确:用一个过渡句: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4)从哪几个方面写的? 明确:三方面
① 老城
连用三个动词:晒、睡、醒,写出济南的暖和舒适。② 小山
用“圆”、“小摇篮”、“保暖”写出济南的可爱,充满温情。③ 人们 用“含笑”、“不着急”写出济南冬天的慈善。
3、分析第三自然段。1)这段主要讲什么? 明确:薄雪覆盖下的山 2)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写?
① 山上:矮松青黑——顶白花(像日本看护妇)用比喻 ② 山尖:全白(镶银边)
③ 山坡:白雪黄草(穿花衣)④ 山腰:露粉色(害羞)用拟人 3)作者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明确:空间顺序,层次分明。
山上
山尖
山坡
山腰 4)这段文字用哪些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明确:比喻: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拟人:“一道儿白,一道儿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写出动人的雪态)
5)这段突出山的什么特点? 明确:妙
6)“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7)提问;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冬天济南周围的小山,在白雪与蓝天的相映中的雪色与草色、雪光与日光交融的情态。
4、分析第四自然段。
1)提问:本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城外远山
2)提问: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明确:用两个“卧”字,照应了上文的“暖和安适的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
3)城外远山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素淡雅致
5、分析最后一段。
1)提问:济南的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通过描写三组植物:绿萍、绿水藻、绿柳,衬托水的“绿” “绿”体现了冬水的温暖,充满生机。2)从颜色上来看:澄清、清亮、蓝汪汪,用“蓝水晶”做比喻,突出冬水“活”的特点:清澈通透。
五、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自然、质朴,亲切、柔和,充满着温情、画意。像美丽的女子情态可掬,又像慈爱的母亲娓娓叙谈。
1.标划富有灵性、含有意蕴的动词。
学生先跳读课文,标划出动词,然后加以体会,进行展示。如: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白边。(有意为之,是为了给冬天增加美感)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形象传神,写出了舒适安然的睡姿和灵性)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全拿出来了。(写出了水藻和水的慷慨多情,表现了济南冬日的春意和生机)
2.体会口语化、情感化的词语。
(1)教师示范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面上是含笑的。
标划的词语自然、柔和、亲切、温馨。如一位慈祥者忍不住向你诉说,如一位自豪者在你耳边低语。“真的”含有惊喜,“是”“的”舒缓语气,如此不能不使你相信。(2)学生找出类似语句,标划出关键词,小组讨论交流。
如: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并没有着眼于我们一般人平常都能感受到的“寒”,而着眼于“暖”,集中突出了冬天里“温晴”的特点。为了展现这一特点,作者抓住了“暖、秀、绿”着墨,写出了春意,写出了生机。“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课文,语言准确生动,作者将自己鲜明的印象和感受以及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不露痕迹的依附在对景物的描写之中,多使用比喻、拟人手法,融情于景,因此显得自然真挚,富有感染力。
六.课后延伸
1、品读老舍《济南的秋天》 2.、借鉴本文写景的方式,自写一篇小短文来描写一下你所喜欢的一个地方的冬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季节特征(温情--------宝地)阳光朗照下的山(暖和------小摇篮)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淡雅------小水墨画)暖而绿的河水(清亮、蓝汪汪----蓝水晶)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