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5 15:3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一)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近几天阅读此书后,收获很多,感受颇深。

书中一些教育故事和案例把教育理论浅显化,深入浅出,还有一些是冯老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道理明确又精辟,浅显易懂。

一、刻骨铭心的教育真谛:

在细细的阅读中,受感动的是哪些让自己刻骨铭心的来自冯老自己行为和感悟的教育真谛:

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2、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3、我的责任就是让我的学生快乐,成长不需要伴随着每天的愁眉苦脸,当我的学生走进教室,脸上没有笑容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工作缺位了。我做校长,我有责任让我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发现学生是有潜能的。潜能不释放,学生不快乐。

4、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情决定我教什么,我怎么教。

5、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6、一个教师照亮了别人,发展了自己,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别人,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

7、这个过程来源于读书,因为从1982年到昨天晚上,我没有一天不读1个小时的书。读书长智慧,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8、最好只是一时的现象,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9、有什么样的流程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的话,那么一个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培育一群好学校。

10、教育就是要做到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

二、感慨万分的学习反思:

1、改变观念

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好的教育应该是最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行为上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我们学习了很多模式,但现在仍然没有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模式,感觉我们总是不停地在照搬别人的东西,感到不合适就抛弃了,再搬再抛弃,这种照搬模式浅尝辄止的做法是达不到课改目的的。我们总是想套用现成的模式,通过学模式来带动教学进而形成模式,现在看来是行不通的,我记得在《天龙八部》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吐蕃国师鸠摩智没有练习少林内功心法,而强靠小无相功来推动少林功夫终究导致走火入魔。虽然是小说,但却很在理。所以我们组一致认为对一些名校的做法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结合学校实情在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模式。其实模式这个东西就是形式,是品牌,当你做出了自己的风格,自然就有了模式。

2、关注差异

老师们,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正卖力地讲着习题时,他正在玩铅笔、橡皮或做别的事情;当我们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错了,我想这样的情况大家都遇到过吧!问题出在哪里,错误应该归咎与谁?至少不应该只责备学生,我们也有错误。我们没有去了解我们的学生。虽然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学生存在差异这个事实,但我们在行动上仍然想按相同的标准要求他们,一旦做不到,就进行批评教育,最后得到的只是相互间的怨言,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这样的境界可能我们都做不到,但如果我们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认同我们学生的差异性,更多地包容学生的错误,换位思考他们的处境,更多地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够得着的问题,让他们享受到哪怕一点点学习的快乐,我想我们的师生关系肯定会得到改善,我们的课堂肯定可以更活跃一些。同理,我们组还觉得在管理教师队伍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差异性,让教师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3、尊重和倾听

“现在的老师不好当,班主任更不好当”,我们可能经常要发这样的感慨,教育无小事,教育也无大事呀,有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然而处理不好,就会激起各种矛盾,不但影响教学,而且还真可能会有 “大事”发生。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怎样尊重呢?这就需要通过满足学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来实现。让他们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给他们以肯定和鼓励。特别是不能言语损伤,侮辱性的语言甚至超过一顿痛打对学生的伤害,我曾经与学生交流中获悉,()学生记住对自己不好的老师的原因都是说曾经怎样怎样骂过他。要博取学生的认同,还必须有心灵上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我们要更多地俯下身来聆听学生的想法,这样我们就和学生建立了一种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学生的心里话会对你说,你才能去解决他们中的实际问题。

4、加强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现在我们面临着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设备,遥远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然而我们还有很多思想和技能却停留在梦想中。如果现在不抓紧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了,我们不能真等到这一天再来怨天尤人,我想我们真的要有那么一点点危机感。我们在平时可以更多地阅读可以提高教学技能的书籍,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一些课件制作的本领。让自己时刻处于前进的状态用心了,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只要我们对自己还没有放弃,我们一样可以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们放开手脚,用规范加选择的教育思想,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目标,开辟芝罘教育的新天地。

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二)利用假期时间阅读了《创造适合学生 的教育》一书。书中的九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关注了教育的发展,给我了许多思想上的启迪和行动上的帮助。尤其是阅读主题七《自我提高—实现教师 专业发展》时感触颇深。

1、读书、学习是伴随从教的永恒主题

读书,一直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但是往往因为我们每天在学校要忙碌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在家又要尽好自己的各项职责,冲淡了学习的时间。有时候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应付考试往往也是囫囵吞枣的读完。但是当我读到“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中的事例时,让我深刻的感到:要想教好学生真得活到老。现在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如果我们不读书就无法跟随时代的步伐。读书未必能让我们在教育上走向出色和成就卓越,但不读书不学习就注定我们与出色和卓越无缘。例如: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列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但是要想快速并且没有遗漏的列举出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以前我有需要时也是采用不断尝试的方法。但是有一次偶然阅读了有关记忆100以内的质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让我能够快速不遗漏的列举出这些质数。这是我以前不曾学过的方法。因此读书、学习应该是伴随我们从教的永恒主题。以读书为支撑,教师可以立足课堂,从从容容播种传道,以读书为信仰,教师可以积极坦然而宁静,明朗的面对人生;以读书为生活,教师可涵养自己的丰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锐的判断,和不竭的创造力,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以读书为己任,可使教师的生命之树常青,无声的润泽学生也悄悄的葱茏自己。

2、学会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书中提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一节课下来,评课时也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在课改年部已经快两年了,对于课改年部的课堂流程已经很熟悉,每节课都按照流程授课。几次教研课后,总体感觉是课堂流程完整、条理清晰、点拨及时……但是总觉得课堂缺少亮点没有引起共鸣,效果不如平时的课堂。虽然有学科的差异,但是怎样在数学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花呢?这一直是我不停思索的问题。通过和同事的交流,使我终于找到了原因。一节教研课我更多的关注了课堂的完整和流畅;更多的关注了学案习题设计的广度和深度;而忽略了学生的探究过程。使课堂表面上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太强。为此,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学习的疑难处引导探究,这样的课堂也就更有效了。“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3、学会合作为教育教学增光添彩。

书中说:“除了读书和反思,要想做最好的自己,还需要我们学会合作。”确实如此,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但要是能团结别人的力量,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尤其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教材的更替,有不少知识已经进行了删减或变化。我们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及时发现教材中变化的地方,及时调整教学。比如:以前学习的“约数”改名为“因数”;“公约数”改为“公因数”.教师就要跟随教材的变化,使用新的名称。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打破了教师个体思维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倾向,促进教师间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对教师观念的更新和专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其实,读完一本书要想说说体会,总是千头万绪的。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我们的感受不同,也许我们的做法不同,但是我们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引领下,必将会在教育实践中播种幸福。让我们和学生共享我们的幸福人生。

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三)月初,我认真读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第7、8、9 个主题。学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展望教育前路,豁然开朗。下面针对第七主题“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冯老师说得好,说到底,发展自己,就两条途径,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经验的积累需要反思,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教师的理想目标。说追求卓越也好,谈魅力修炼也罢,都是讲述老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不懈奋斗、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锻造,自我提升的历练过程。那么,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不懈追求的教师而言,要想独具魅力、走向卓越,要经历三重不同境界的修炼。

一、积累教学经验,学会反思。

书中指出,为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为了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作为老师有必要进行不断的反思。他说:“教师的成长= 经验+反思”.这一公式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反思。同时教学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教师要不断反思,他还说过这样的两句话:“课堂没有彩排,每一节课都是现场直播。”“永远没有成功的课堂,只有遗憾的课堂。”课堂艺术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中科学、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总结教学的得失、成败,不断地发现困惑,不断的解决问题,帮助我们减少遗憾,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中学会反思自己,总结自己,取长补短,才能提高自己,才能不断地走向成熟。

二、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的源头,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读书,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有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回出现一些落伍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们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他们太笨,还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原因呢?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再幼稚的学生,也是有个人思想和感情,有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灵魂。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需要的学生。我想,今天的老师要想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书来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那么和我一起读书吧。

三、学会合作,实现双赢。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中说得好,除了读书和反思,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我们学会合作。教师合作指的是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形成“研究共同体”,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合作的实质是教师之间的交往、互动和合作。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觉得教师之间的合作有很多的益处。

躬身自问:从教十六年,我是一个珍惜讲台,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师吗?我是一个热爱读书,学会合作的老师吗?对此,我还有极大的差距。既然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已成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第二篇:创造适合学生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心得体会

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让我收获颇多。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侧重于评价的甄别、筛选和批判性功能,重视终结性评价和相对评价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问题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树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观念,以“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

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发展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作为教师,要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要做复合型的教师。

在细细的阅读中,做感动的是哪些让自己刻骨铭心的来自冯老自己行为和感悟的教育真谛:

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2、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

3、我的责任就是让我的学生快乐,成长不需要伴随着每天的愁眉苦脸,当我的学生走进教室,脸上没有笑容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工作缺位了。我做校长,我有责任让我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发现学生是有潜能的。潜能不释放,学生不快乐。

4、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情决定我教什么,我怎么教。

5、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6、一个教师照亮了别人,发展了自己,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别人,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

7、这个过程来源于读书,因为从1980年到昨天晚上,我没有一天不读1个小时的书。读书长智慧,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8、最好只是一时的现象,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9、有什么样的流程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的话,那么一个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培育一群好学校。

10、教育就是要做到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

三、感慨万分的学习反思:

1、改变观念

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好的教育应该是最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行为上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

我们学习了很多模式,但现在仍然没有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模式,感觉我们总是不停地在照搬别人的东西,感到不合适就抛弃了,再搬再抛弃,这种照搬模式浅尝辄止的做法是达不到课改目的的。我们总是想套用现成的模式,通过学模式来带动教学进而形成模式,现在看来是行不通的,我记得在《天龙八部》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吐蕃国师鸠摩智没有练习少林内功心法,而强靠小无相功来推动少林功夫终究导致走火入魔。虽然是小说,但却很在理。所以我们组一致认为对一些名校的做法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结合学校实情在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模式。其实模式这个东西就是形式,是品牌,当你做出了自己的风格,自然就有了模式。

2、关注差异

老师们,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正卖力地讲着习题时,他正在玩铅笔、橡皮或做别的事情;当我们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错了,我想这样的情况大家都遇到过吧!问题出在哪里,错误应该归咎与谁?至少不应该只责备学生,我们也有错误。我们没有去了解我们的学生。虽然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学生存在差异这个事实,但我们在行动上仍然想按相同的标准要求他们,一旦做不到,就进行批评教育,最后得到的只是相互间的怨言,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这样的境界可能我们都做不到,但如果我们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认同我们学生的差异性,更多地包容学生的错误,换位思考他们的处境,更多地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够得着的问题,让他们享受到哪怕一点点学习的快乐,我想我们的师生关系肯定会得到改善,我们的课堂肯定可以更活跃一些。

同理,我们组还觉得在管理教师队伍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差异性,让教师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3、尊重和倾听

“现在的老师不好当,班主任更不好当”,我们可能经常要发这样的感慨,教育无小事,教育也无大事呀,有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然而处理不好,就会激起各种矛盾,不但影响教学,而且还真可能会有 “大事”发生。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怎样尊重呢?这就需要通过满足学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来实现。让他们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给他们以肯定和鼓励。特别是不能言语损伤,侮辱性的语言甚至超过一顿痛打对学生的伤害,我曾经与学生交流中获悉,学生记住对自己不好的老师的原因都是说曾经怎样怎样骂过他。要博取学生的认同,还必须有心灵上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我们要更多地俯下身来聆听学生的想法,这样我们就和学生建立了一种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学生的心里话会对你说,你才能去解决他们中的实际问题。

4、加强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现在我们面临着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设备,遥远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然而我们还有很多思想和技能却停留在梦想中。如果现在不抓紧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了,我们不能真等到这一天再来怨天尤人,我想我们真的要有那么一点点危机感。

我们在平时可以更多地阅读可以提高教学技能的书籍,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一些课件制作的本领。让自己时刻处于前进的状态。

用心了,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只要我们对自己还没有放弃,我们一样可以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

非常感谢校长们为我们创造了又一次读书和交流的机会,让我们放开手脚,用规范加选择的教育思想,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目标,开辟樱桃园小学的教育新天地。

第三篇:创造适合学生教育的学习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的学习心得体会

永善县第二中学夏安岭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从本质上说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走出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的变革,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它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

一、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

通过学习我认为我们的学生学习差异较大,这些年来总感觉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基础就差,进了初中,开始时学习兴趣还挺浓厚,但过一段时间后,通过测试成绩的差距拉开了,渐渐地差距越来越大,呈现两极分化,差的那部分学生的甚至丧失了学习的动力,长此下去,学生进教室便成为一项任务,人只要进了教室,他一天的任务就算完成了。他们为什么会如此厌学呢,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各科的都差,考试考一套试卷,一个评价标准,他们与优生相比差距更大,远远地落在后面,这些学生慢慢地被拖跨拖废了。

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与其埋怨差异不如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样我们的学生在课堂里能够听得懂,他就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了。

我认为这些地区小学、初中、高中可以尝试分层次教学,将学生分好、中、差三个层次,对差生开始时不能采用与优生一个

标准的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状况,学生的智力水平等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又能学懂,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后,学习成绩就会提高,再逐步提高学习要求,逐步缩短与优生的差距。去年,我听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教最差的学生写作文,一个已经是初中学生了不会写作文,甚至认识的字相当有限,他教学生从识字——组词——造句——写一句话——写一段话——写一篇文章。魏书生老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习的要求标准,其实这就是因材施教教育原则的重要体现,我们可以尝试把学生分成快慢班,上慢班的老师的教学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基础水平,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学校对慢斑成绩考核,评价标准,管理模式,都要符合教育规律,管理落到实处,抓实效,这样看上去与快班不合拍,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我听冯恩洪老师的讲座,他讲了一个实例,他接受了一个6年未进学校的学生,小学都没读完,直接进初一,这可谓是一个极为严峻教育对象,由于病魔使她练就了钢铁般的意志,在社会大学堂里积累了见识,是她同龄人所不能具备的。可是老师们对她是施行的是一对一教学,说明采用了适合于她的教学,后来这个学生消灭了差距。虽然我们的这些差生没有她哪坚强意志,但是,我们可以采取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差生成绩提高了这样教学成绩自然地提高了。

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可否从这方面去考量,从小学就抓起,但是,必须建立一整套适于学生实际,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管理制度和一系列评价体系。学生如果在小学就背了学习账,进入初中后,他们与班上中上学生的成绩差距会进一步拉大,最后产生厌学情绪。他们坐在教室里就属于冯恩洪老师说的属于“忍受教育,坐在教室如坐针毡”如果从小学逐层抓起,关注差生,转变差生,分层教学不要停留在形式上,那么永善的教育也许会迈向一个新台阶。

二、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

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发展。学生是有差异的,应关注差异。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的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自尊心遭受打击,将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的情绪,有的学生会由此丧失学习的信心,我们在面对差生该怎么办呢?积极鼓励他们是至关重要的,要肯定赏识教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要相信他们的潜质,对他们正确引导,而耐心细致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比如:“那个美国黑人小男孩,已经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了,对于3+5给出的答案是大概是等于7,如果这是发生在我们这些课堂里,老师一定会暴跳如雷,肯定是一通训斥之后,打电话给家长,然而美国老师的那名句话:“孩子你真了不起,你离成功就差下一步了”我的内心为之一震,没有一个老师不会说,没有一个老师不会写,但是要在这样的情境下,面对14岁的受教育者算不出最简单的个位数的加法,要你说出你

离成功只差一步了,该有多么艰难。其实我们的学生应该在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成长的。使学生有成就感,认为自己这有别人没有的优势,不能因为学生学习成绩差就帖上差生的标签,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同样是冯恩洪老师的亲身经历,他讲了一件真实的事情,我听完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可谓心灵受到又一次洗礼。“石家庄一位小学老师他的班级到了毕业班六年级的时候,校长给他的班级里安插了一个数学只考个位数8分的学生,这个班主任正好是数学老师,面对毕业班只有一年的时间,这个学生性格内向自卑,数学课他从来不敢举手,结果他远离了这个学生群体的时候老师鼓励他,不管你会不会做,听懂没听懂都要举手。你听懂了你就举右手,老师叫你,你没听懂你也不能不举手,因为你一不举手,同学就远离你了。这位老师的行为岂不是尊重学生情感的最好诠释吗。曾几何时,我曾默默地反思我的教学。调整心态,理智面对差生,积极寻求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三、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

人人都是有潜能的,总分第一的学生不等于没有弱势智慧,总分倒数第一的学生不等于没有强势智慧。哪一个老师能发现总分不高的学生身上的强势智慧并且创造环境让人的强势智慧充分燃烧,那么这个老师在他的孩子们的心目中是视为恩师的。我们已曾遇到过一些学生家长,对老师表示衷心感谢的是属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而又被老师教育好了的那部分学生家长和学生,他们的孩子学习习惯太差,思想道德水平较差,只要老师不歧视他们,对他们关心爱护,他们在需要关爱的时候,老师及时予以帮助,为他们树立理想的信念,使他们相信自己的潜能,许多年后他都会记得你的。冯恩洪老师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为此,创造和谐发展的教育是释放学生潜能的途径。

我们应该多接受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模式,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如何使自己的教育适合学生,不是让学生来适应你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关注学生的差异,对他们要施以差异的教育,尊重学生的情感,融洽师生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应有的特长,扬长避短,使自己的教学效果实现最大化。

第四篇: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一)读了此书,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实践家冯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经历

冯恩洪——一个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维新思考。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目标模型,提出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某个统一认定的所谓的优秀标准。1990年提出了用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持特长,校园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没有选择。1993年提出了优秀教育资源最大化,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2000年提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老师。

二、冯恩洪教授的每天自学一小时的学习习惯

冯恩洪教授在书中谈到他从1980年7月1号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自学一小时,先读书,后休息。一次他和同事在学校讨论教育问题,回到家已经是凌晨四点十分了,他洗完了澡以后,想到今天的自学一小时没有完成,于是他深深呼吸了三口气,提起精神,强迫自己坐到书桌旁。自学一小时后,他再拉开窗帘,太阳已经升起。他的这种读书习惯从19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读书给他带来了成功和乐趣,当读书使他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这时他发现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谛。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获得知识增量的老师,是善于学习的老师。

三、冯恩洪校长追求有生命力的教育的执着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在苦苦地追求着有生命力的教育的两个支点,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教育的思想者能够在今天的现实中敏锐地洞悉并遇见和把握两者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的实践者在今天的体制下实施明天的理想。沉浸在这样的追求中,就必须时刻挑战现实,从而超越现实。冯恩洪对此体会至深:“仅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未免有功利主义色彩;不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而且着眼于明天的环境,思考如何从明天走向后天才称得上战略眼光。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伟业,需要他的参与者走一步想两步。

辉南县朝鲜族学校

金雪梅

2015年4月2日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二)在这个假期里我认真阅读了冯恩洪教授所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书中冯老师围绕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从各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引入了很多实例,使我感受颇深,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书中说“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的功能是把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教师很少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对于学生的评价只有理性的对错,没有感性的激励,特别对于学生的 “错误”回答,缺少引导,缺少尊重,致使学生在忍受教育,在挫败中痛苦学习;围绕中考、高考指挥棒,我们经常性地忘却学生潜能的发展,只是固执地让学生在教师设定的学习内挣扎。《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我们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我们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教师应该关注差异。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的教育更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 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合作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开动机器,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课堂变革还要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差异发展就是我们给有差异的学会提供合适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级,按照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急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试想,“ 一个学生将来用特长跟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一个结合点,找到一个结合点,那么对这个学生来说,工作就是享受了”。反之,只有合格,毫无特长,走上社会,能快乐地享受工作吗?

“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 适合教育” 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我想,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真谛吧,如果真的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适合学生是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三)陈恒

假期初,我参加了县第三届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期间有幸拜读了上海著名教育家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里面的文字是那么的新鲜、案例是那么的鲜活,没有那喋喋不休的“指导”,有的只是与你促膝般的交流。读完这本书,感受良多。

教育是一种发现。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谈到姚明,我们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什么?是姚明的总分是多少还是姚明的特长是什么?同样,谈到刘翔这两个字,我们联想到的是什么呢?是跨栏,是亚洲飞人,没人会联想到他的几门主课的总分是多少。显然易见,其实卓越,不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真所谓:人皆有才,人无全才,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实现个个成才,这就要求我们探寻一条适合学生的教育,发现学生的强势智慧,让学生的强势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智慧。

衡量一个教育者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机会其实是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

夸夸其谈。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被你发现了,本来很平常,但是你刻意地将其放大,谎言重复千遍,终于成为了事实。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不断地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思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大家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受到的积极暗示多一点,态度就积极一点,最后的效果就好一点。我们要善于明察秋毫,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倾听、朗读、表达、想象、合作、坐姿等,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是属于他们的,他有让所有人引以为豪的东西,他就爱上了你的课。

借力使力。衡量一个班主任业务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有时,教育的契机在纠结中闪现。

第五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心得体会

《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本学期学校组织学习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讲座:《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收获很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胆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离不开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

一 是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很多人赞美老师的工作,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然而,我却不喜欢这样的比喻,也觉得这种比喻并不恰当。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难道教师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个性的学生给调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杀天性,也是教育的失败。教师的眼里既要有牛顿,爱因斯坦,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因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经过努力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这一切的参差不齐,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因为教师并不是克隆专家。

二是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所以,教师对每个孩子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更是如此。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讽刺和谩骂可使天才变白痴,鼓励和赞美可使白痴变天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赞美评价。

三是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

《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大五里乡贯头山完小

下载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3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3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一) 读了此书,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实践家冯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经历 冯恩洪——一个不仅具有......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

    《创造适合学生教育》读书笔记1 从今天开始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作者冯恩洪是远伤害建平中学校长,业界普遍认为在教育界,有“北魏南冯”的说法(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五篇)

    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实验中学 王金秀 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脚踏实地,走好脚下的路 通过学习《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我深知教育是一项......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5篇范文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心得体会 踏虎学校 黄三妹 冯恩洪老师说:让学生感动的教育就是让学生享受的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这句话的核心,我个人认为......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_学习体会

    用心成就极致 王立荣 一、刻骨铭心的教育真谛: 在细细的阅读中,做感动的是哪些让自己刻骨铭心的来自冯老自己行为和感悟的教育真谛: 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在寒假里,当我再次翻开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地读完剩下的部分。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又有......

    《_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课堂变革要由教授走进合作》有感 一直以来,总觉得只要能把学生教会、教好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其实不然读了了冯......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感 徐立缨 童话故事里,恶毒的后母,善良的公主更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第一次有意识的明白了什么是善恶。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魔镜,让当时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