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劳技课教学与管理中的几点尝试教育论文
劳动技术课是向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课程和途径,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几年来。我校对这门课程给予高度重视,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
做任何事都没有一帆风顺,在普通中学开展正规劳动技术教育,更是如此。
刚起步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学校领导通过多次学习《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使我们感到,把传统的升学教育,转移到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上来,是时代的要求,势在必行,非抓不可。由于端正了思想,提高了认识,领导班子成员之间达到了共识,决定由一名业务素质较强的主任主抓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工作。真正把劳动技术课摆到应有的位置。按照中学课程设置计划和劳动技术大纲要求,开足课时,根据不同年级的特点,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劳动技术课教育。
二、因地制宜,抓基础建设
在当前整个教育体系中,初中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而劳动技术课则是薄弱环节中的薄弱科目。经过多次研究,采取如下措施,加以解决。首先,加强了劳动技术课的师资队伍建设。我们选择了有特长、责任心强、热爱劳动技术课教学专业,动手能力较强的教师担任劳动技术课的教学工作。在培养和使用劳技教师上我们突出抓了三点:一是保证劳技教师的政治地位,在每学期评优时都给劳技教研组一个名额。二是在职称评定考核评估中劳技教师和其它任课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三是为劳技教师创造专业技术提高培训条件。通过这些措施,扭转了教师中存在的轻视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偏见,调动了劳技教师的积极性。其次,根据劳技教学大纲要求,给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校现有实际条件,安排以生活服务类为主的教学内容。初一学习织物洗涤技术和烹饪技术。初二学习缝制技术和手工缝制工艺、家用电器使用与保养等。重点从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入手,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初步掌握一些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再次,加强劳技课实习基地的建设和劳技教学经费的投入。我校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学期定期投资,逐步武装,建设了两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学生实践操作基地:一是缝纫基地,二是烹饪基地。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到现在为止学校为劳技教学购买专业用书、教具和基地设备总投入资金近6000余元,使我枝劳技课教学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三、加强否理流程,抓工作职责到位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管理工作,劳技课也是如此。我们对劳技课的管理流程主要抓了目标管理、过程管理和行为管理。
目标管理:劳技课教学与文化课教学一样都是为了实现学校的教学总目标而服务的。分目标越具体明确就越靠近总目标的实现。我校针对大纲要求对不同年组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如:学习烹饪技术这一章后,要求学生除了解、掌握一些烹饪常识外,最终要使每个学生学会一两种主食和以蛋、蔬菜、肉类作原料的菜肴制作技术。这样,教师在制定实现此目标的教学计划时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穿插、增加实践操作课时,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管理:首先,是开满课时,每班每周两节的劳技课时必须保证,不许随意串课、空课,没有教案和课前没做实践操作准备者不能进入课堂。几年来,由于劳技课教师工作的努力。从没缺过一节课,在学生评教活动中,所有劳技教师都受到学生们的好评和赞扬,都非常喜欢上劳技课。其次,把劳技课与教育活动紧密结合。针对目前家庭教育状况,多数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多数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等,结合”五心”教育,开展孝心献父母活动,要求学生应用劳技课掌握的劳动技能做到脏衣服自己洗,每周末或假期期间帮助父母清理房间卫生,制作可口的家常饭菜,以此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教师通过家长反馈表了解学生在此活动中的表现,做为评定学生劳动态度的依据。
行为管理:对劳技教师在教学行为要求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入门,想方设法使学生真正理解劳动创造一切的含义,提倡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洗涤时,教师先拿出有墨水、油渍、水果渍的衣服,现场操作洗涤办法。开始学编织技术和服装裁剪与缝制时,先拿出几件毕业生的手工制品,让学生欣赏。通过直观的教法和感性认识,把抽象的理论变成有血有肉的实体,激发了学生对劳技课的浓厚兴趣。荫生他们想动手掌握劳动技术能力的欲望。
四、分步实施预定目标,走向良性循环轨道
劳动技术课教学是一项系统教学工程,同样受到教学规律的制约。为使劳动技术课教学系统化,管理科学规范化,我们从长远观点看问题,制定出三步走的工作路数,使目标分步实施,初见成效。
从90年开始转变观念,摆正了劳技课的位置,当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现有条件,配齐教师,筛选补充了教材,因地制宜,开设了织物洗涤、花卉栽培、棒针编织、手针缝制工艺、小手工制作等课程,在教室内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开展成品制作展览比赛,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标志着我们劳技教学迈出了第一步。
在烹饪课教学中,老师们又摸索出了一整套成功的教学经验。学生们了解掌握了一些菜肴烹调常识和切配工具烹调工具使用方法后,刀工则是学好烹饪技术的难点,很多学生刀工水平很低,不是切得慢就是切的规格不合标准,粗的粗,细的细。为了加强对学生刀工训练,我们增加了一门主食课一面食制作。从和面,做面片、烙饼、切面条(切面条是为了练刀工)。从擀饺皮、拌饺馅到会包饺子,按制作程序来教学生。为了使学生的实习材料不浪费,排成大课(两小节连在一 起),并且把课安排在上、下午的后两节,这样不但可以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操作,而且课后还可以把学生练习后所擀的面片、面条等加工成熟食,学生可以饱餐一 顿。在练切土豆、萝卜、白菜时,教师紧接着就教给学生怎样炝土豆丝、拌成小咸菜等,课后就成为学生膳食的小菜。这样就可一举两得,不但学到了操作技能,又掌握了一些小菜的制作,还解决了吃饭问题,使学生吃得开心,家长满意,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思想。现已有80%的同学基本接受和掌握了劳动技术课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我校的劳动技术课教学又上一个新台阶,迈出了第二步。
我们正准备迈好第三步:办出特色。即在劳动技术教育上办出自己的特色。
在初三年级进行分流,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开设选修课,利用所完善的缝纫基地和烹饪基地开辟第二课堂,向初三学生开放,对服装裁剪缝纫技术和烹饪技术进行专业培训,对他们已初步掌握的技能进行再提高,变成毕业后走向社会择业的本领和一技之长。
第二篇:自主学习在劳技课中的尝试
自主学习在劳技课中的尝试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相对于他主学习而言,是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基本特征、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为灵魂。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他们的独立意识和习惯呢?在劳技课堂中又如何运用自主学习这枚金钥匙呢?
一、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和前提条件。
新课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和先决条件。首先,新课程关注劳技课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强调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强调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的养成,多方面、多途径的实施劳动教育,为劳技课的开展赋予了新的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其次,课程内容的改革使学习内容的选择具有了一定的灵活性和可行性。新课程取消了劳技教材,摆脱了书本单纯知识对学生的束缚和局限性,拓展了初中教学活动空间和活动内容,课堂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相关学习知识,这些选学知识容易和生活接轨、和学生自身相联,和学生的经验相整合,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认知、在应用中创造,能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使他们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并服务于社会。另外,课程内容去繁就简、去难就易,学生容易学会,易树立起自信心,进而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使学生乐学、愿学,改变以往的学习心态,变“学什么”、“怎么学”为“我要学”、“我能学”,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的养成还有赖于教师为学生营造的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塑造师生间和谐的精神氛围。教师的语言、表情、动作、心态以及对学生的关注程度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谁还有不同意见?”、“谁还有什么问题站起来说?”、“谁还有比老师更好的方法?”教师简单的一句话便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生命,可以激发几十名学生的灵感、兴趣和主动性,成为自主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在《插花》一课,我利用课间音乐欣赏创设情境,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导课时抒情性的语言激起学生学习的愿望,配乐欣赏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把学生的思维引入 “自然美与人工美”合而为一的美妙学习氛围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学习的氛围和以积极健康的心态调整好师生间的关系,使之平等和谐,这样就最大可能地创设了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课堂上师生间要营造充满真实、相互关心和理解的心理氛围。关心和激励学生,别伤害学生,使他们能看到成功的机会,愉快学习,为学生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良好气氛,这是好课堂的保证;学习内容的选择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使学生对正在学习的内容好奇、感兴趣,觉得学习有意义,也是一种营造学习氛围的手段;教师在课堂上的管理,应当善于将“要你怎样”,转变为“我要怎样”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生活世界。
二、良好的独立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是自主学习的基石和保障。
学习本身是一个不断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使学生逐渐摆脱依赖他人的学习心理养成独立并有计划的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这些习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学生间因个体差异,因而也决定了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不同。在课堂中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必须首先考虑到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如何能让每个学生都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呢?教师的引领和示范很关键,可以让学生少走很多弯路。如在学习《中国结艺》的“蜻蜓结”时,我给学生展示精美别致的“蜻
蜓结”,让他们观察组成“蜻蜓结”的几种基本结,然后要求学生利用各自手中搜集的资料图解对基本结进行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和创意变化。我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因为身体、心理、认识上的差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依赖性和独立性,进而影响到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各自不同,教师要学会因人而异的为每个学生“量体裁衣”,确定不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所能达到的程度,对知识自主认知所能接受和理解的限度等,然后或协助或引导或示范或点播,使他们由完全依赖到相对依赖到逐渐独立、完全独立,逐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这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意识形成和学习习惯养成阶段,每个学生的起点不一样,习惯养成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一样,但最后要达到的目的应该是相同的,那就是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自主学习的几种方法和途径
1、鼓励学生质疑和用不同思维方式学习。
“学”,贵在于“问”。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敢于并善于找出问题,是学生运用自主学习方式自我学习的最有效的途径。怎样才能让学生去大胆发现问题和提出自己的怀疑呢?教师又该怎么做?在劳技课中我进行了以下的尝试:
(1)课堂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教师应花一定的精力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总结经验,不断的开发新的课堂资源。①适当的设置辩论课、讨论课。使学生由不同观点引起争论,从而使问题得到深入的研究并不断获得新的成果。②设置猜想课题。猜想可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和热情,带动他们主动的参与猜想内容,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可以出自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猜想过程中。③结合探究性学习中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要求学生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反思自我,确立目标,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同时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自己的潜能。
(2)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培养学生主动的有个性的学习,为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和成功感创造条件。上《陶艺》课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玩泥巴”,在进入课堂的一瞬间,我便感觉到洋溢在学生们眼中的热情和期盼,以及巴不得立即就能动手制作的那种急不可耐和跃跃欲试的心情。直觉告诉我此刻如果教师在讲台前哪怕是一句话的讲解在学生看来都是废话,于是我推翻了所有备课时的设计对学生说:“玩泥巴老师也不是很有经验,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动手,互为老师,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创意。”对学生而言,这一句话就足够。接下来我把基本的制作要领和手法以及学生搜集的一些图片、资料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自己去看;并在大屏幕上反复播放一些作品的图片启发学生思维和创作;然后我和学生们一起动手,边做边交流,很快学生们一件件的作品便成型了,其中不乏独巨匠心和精巧之作。由此看来,教师引导学生时要学会针对学习内容适可而止和恰到好处的引导。教师的引导有时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失时,教师引导他怎样去辩明方向,而不是轻易告诉方向;有时也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畏惧不前时,教师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与促进者。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将学生带到知识的殿堂。教师关注更多的应该是学生以及如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评价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改变以往“只见教材不见学生”的备课方式,琢磨学生,琢磨课堂,提高教学能力,而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再现教材。除了写教案,教师更需要走进学生中间,了解他们对即将讲解内容的兴趣、知识储备和他们所关心的话题,上好每一堂课。
(3)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能提出问题、会提出问题。只有充足的知识,才能使学生对现存的知识进行质疑,从而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个性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也减少和避免了学生更多的“无知的怀疑”,这样学校才能成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具体的实施途径:①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鼓励学生怀疑,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围绕某类主题调查搜索、加工、处理应用相关信息,提出问题并回答或解决现实问题。②鼓励学生从多渠道获得知识信息。使学生在对学习主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的基础上,形成对于事物的概念框架,从而能够迁移并发现和提出更为复杂的问题,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③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包括他们自己的学习经验或其他经验、书籍及各种参考资料、社会实践活动等,鼓励学生将他们自己已掌握的各种各样的知识、经历过的事情“带到”课堂中来。一堂课结束的时候,不是学生掌握了“需要知道的东西”,而是学生学会了“怎样掌握需要知道的东西。”④使学生懂得,生活中的重大突破都是来自于全新的发现,来自于挑战现状,而不是盲目的接受现状。
(4)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学习,主动探索。在我指导学生制作纸雕玫瑰花时,为保证教学效果,我曾经一味要求学生模仿我的示范。但有个学生出乎我的意料用独创的方法完成了制作,虽然做出的花看上去略显粗糙,但也不乏独具匠心,当即我表扬了他的独创精神,就他的作品分析优缺点。以后的几次作业,他都做的很出色很有创意,积极性很高。由此,我感觉到在求知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用不同思维方式和方法学习的重要性,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
教师学会倾听学生们的疑问,关注他们的每一点不同的、新的发现,也许他们会成长为中国的牛顿或者爱因斯坦。学生之所以产生疑问,证明他对学习感兴趣,并且经过了认真思考。儿童总是向大人提出“为什么?”,在一连串的问题中他们不断的认识世界,了解世界,逐渐成长。很多的科学研究也都是由问题而来。只有质疑,针对问题才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找到点金杖。才能更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德国的物理学家伦琴正是在质疑态度的引领下发现了“X射线”;爱迪生的质疑精神为他发明电灯奠定了基础;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也是由问题入手进行研究的。瓦特由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烧开的水冒出水蒸气提出疑问,进而进行研究发明了蒸汽机。等等。那么在劳技课课堂中,是否也应该从学生的质疑入手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呢?我认为有必要进行这样的尝试。劳动课内容包罗万象,再专业的劳技教师也不可能全知全会。鼓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并针对问题思考和讨论探究,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学生适度的表现机会,触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学生间的差异也是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
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的结合一些其他的合作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因素,利用学生间的差异,因势利导,提出问题并在学生们适度的合作中探究问题的答案。这种教学需要根据学生在一堂课中的具体表现来灵活调整,它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富于弹性,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教育机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准确把
握和协调。高起点的学生固然给他们超越的机会,“差生”更应该鼓励发展,不被压抑。“差生”往往对自己有不正确的评估,确信自己“无能”,结果束缚了自身的发展。教师有必要对“差生”提供优化心理状态的帮助。教师应有这样的信念,即每个人都有连自己都不清楚的潜在能力,这些能力只有在面对实际需要时才会发现。因此,教师不妨试试,多为“差生” 创设一些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质疑、对自己的超越,帮助他们完善自主学习的过程。
总之,自主性学习是一个非常广袤的研究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尝试和探索。建立自主性学习的新课堂的道路也是漫长的,需要我们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的努力。
第三篇:劳技课论文
浅谈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的几点看法
劳动课是小学的一门必修课,根据大纲要求,其目的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的教育与实践,使少年儿童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首先,我重视“诱发情趣、重视参与”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感情。” 其次我注意“实施“探究式学习模式,倡导合作学习、激活思维”。劳动课一般是以组为单位进行实践练习的,因此团体合作精神尤为重要。提倡质疑、鼓励创新” 最后要使探究式学习模式”得以实施,首先要创造和谐的氛围,教师要提倡质疑、鼓励探究、重视实践、善于启发。但是,不可能所有的知识都是学生探究出来的,教师在必要的时候还要有适当的引导,并有坚实的双基做后盾。
一、大家都知道,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所以我要先从在劳动课教学中我是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谈起。
首先、提供实践场所,培养劳动技能和创新能力。创新不是凭空臆造的,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劳动课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都是在课堂里教师讲授一些劳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布置学生课后或回家去实践。课堂教学俨然成了脱离实际的纸上谈兵,当然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了。作为教育者,我觉得首要问题是要努力给学生提供实践场所,在实践中培养劳动技能,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其次、营造宽松氛围,激发创新意识。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现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有创造力的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生动活泼,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再有就是展开想象,培养创新思维。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亚里士多德也指出:“想像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劳动课教材中有一部分是手工制作,学生很喜欢做。我选择一些适宜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制作,让他们展开联想创编故事。学生的想象确实是很丰富的,思维是非常独特的。教师经常有意识地加以培养,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下面我想从理论上谈一谈劳动课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关系。
劳动课是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一种实施方式。综合实践活动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它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特点,实际上是最有灵活性最有创新性的一个学习领域,它最能体现学校自身的特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主旨,就是它的开放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占主导地位。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领域那么多,内容那么多,你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必须有重点地就一些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意义的活动项目做出选择,特别是引导学生做出恰当的选择,这样才不至于使学生无所适从,老师无所作为。不要“研究性学习”升级为科学研究,不要为了那些“广告学问”,为了获奖,而有意无意地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每一个学校应该突出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开发校本课程,学校之间加强交流,形成各自的特色。一个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中,既可以采取百花齐放的选择形式,也可以采取单兵突进的形式,特色带动,“一专多能”。什么都抓也未必都能抓好,也未必都能达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劳动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定位。我们要如何处理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习领域的关系呢?劳动技术教育与其他学习领域相比,它已有很强的学科建设的基础,它本身就是基础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过去一些专家所总结的“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促创新”,这已充分体现了目前所形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想和作用。从这层意义上讲,现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态也是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思想的延伸与发展,是
劳动技术教育课程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一些专家认为:从目前来看,一些劳动技术教育基础比较好的学校,抓手先放在劳动技术教育上,会更直接有效。以劳动技术教育作为操作平台,把研究性学习贯彻其中,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去整合综合寒践活动课程中的其他学习领域,使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更丰满,更丰富,更有实用性和拓展性,这是一条重要的思路。有基础的学校学生在选择研究性学习操作项目时,也有所依据,不感到茫然或手足无措。如:与研究性学习融合可用劳技教育内容中典型的作品为载体、项目为中心,进行技术探究教学,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与信息技术融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让师生上网检索信息,还可以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劳动教学内容;与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的融合,可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可以“开门”进行劳动与技术教学,教学中的许多实践活动内容也可在家庭进行。
当然,这个整合、综合、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年龄的增长、经验的增多逐渐进行,不要强求从起始年级开始就 “完全”落实。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这四大部分学习内容,若以劳动技术教育为操作平台,可以顺理成章地把这几部分内容较好地融合起来,而且融合的非常自然与紧密。当然,在开展技术性较强的教学活动时,需要先设计以哪些内容为载体,再将哪些内容切入进去,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自主动手创造中,也能将这几部分内容更好地衔接和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本次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也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和难点。它是新课程理念的生长点,也是新世纪中国的理想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改革和发展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需要今后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研究、改进、发展和完善。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我们可研究的东西还很多,这是一项很广泛的课题,我所谈到的内容也是片面的,要想提高这方面的认识,就要加强该课程的教学研究和交流,也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努力,更希望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使在劳动技术教育上有更大的飞跃。
第四篇:劳技课教学总结
七年级劳技课教学总结
樊 俊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劳技教师如何在劳技教学中贯彻好这一基本理念,首先要明确自主、合作、探究的内涵。
一、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劳技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劳技能力。《中学劳技课程课标》强调“劳技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劳技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动手制作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动手制作的主体,课程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
二、合作就是要切磋,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劳技教学中,同一件作品,同一类作品的制作,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三、探究就是要求善于质疑问难,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劳技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题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新课程之所以特别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这是为了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需要:(1)探究的需要;(2)获得新的体验的需要;(3)获得认可和欣赏的需要;(4)承担责任的需要。学生在课堂上的收获,不仅是认知方面的,也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和提升,所经受到的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所获得的感动和鼓舞,以及精神的陶冶和心灵的净化等等。
那么,劳技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呢?
一、明确教师的职责。
劳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职责:(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2)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评价。
二、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的活动所能开发和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和素材,都是课程资源,如图书资料、音像资料、风俗习惯、文史掌故、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独特的人和事等等,它们对于密切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密切学生生活与实际的关系,提供学生尽可能优越的成长环境,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确立新的教学策略。
教学是以促进学习的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一系列行为,但应更多地视为一项人际互动的过程。那么,在怎样的情形下学生学得最好?
1、当学生对课题有兴趣时;
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兴奋状态时;
3、当学习内容老师能以多种形式呈现时;4当学生遇到对手的挑战时;
5、当学生发现知识与个人生活相关联时;
6、当学生能自由参与探索与创新时;7当学生被老师鼓舞和信任时;
8、当学生有更高的自我期待时;
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
10、当学生对老师充满热爱和信任时。
教学中,应积极采用如下策略,将有助于增进教学中的学习效果:(1)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和要求;(2)教学方式尽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4)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5)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6)强调理解而非死钻牛角尖;(7)带动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8)启迪学生运用知识解决疑点和难题;(9)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和错误。
四、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精神愉悦,并发展其坚毅、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1.抓重点学
学生已经懂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思考能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教师不讲,重要的问题教师有意讲不清楚,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自己去搞清楚。
如今的劳技教科书一改过去的老面孔,如沐春风,充分体现人文关怀,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鲜明的主题。教学时,尽可以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来学习课题内容制作,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练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则要真正的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机械的执行课前的教学设计。例如,学习七年级纸工课程“八角楼”,在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谈一次窗户雕刻失败的经历,从而引导学习主体探索、进取、尝试,克服困难、不怕挫折,树立坚定信念。认真、努力制作得更加精细,完美。
2.给时间学
一节课要给学生一半以上的时间去学、去思、去做,让所有的学生充分活动起来。不要把学生的思考活动和动手操练一起布置,避免学生为了完成成品而虚化了读书思考,也不能以尖子生制作的速度来安排读书时间,应当有较充分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按自己的水平和需要独立学习。如:学习七年级兔子灯扎制时,先请学生把“导读”默读一遍,要求学生在默读期间,注意这篇“导读”告诉我们什么,最后请学生回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通过自读、自想、自说,加深对导读提示的理解,居高临下地把握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在无形中渗透学习这组课题要注意的几点要求,使学生学习新的课程内容时既心中有数、有目标,又轻松、自动,可化难为易,化深为浅。
3.放权利学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我们就要尽量给予学生学习内容的选择权,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韩愈在《师说》中指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不如弟子。”。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这样就能把学生与教师从相互怀疑,缺乏友爱的气氛中解放出来
总之,作为教师,尤其是承担新课程改革实验任务的劳技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更有必要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探索和实践,真正掌握和使用好这种方式,按照其基本理念,探寻一定的、有效的方式并认真落实、具体操作,让其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作用,寻求到中学劳技课程改革课堂课堂教学中的突破口,创设情景,努力调动学生。从而,使中学劳技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实效性,能真正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真正寻求到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且认真操作和实践。这样,新课程改革中中学劳技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明显提高。
第五篇:劳技课教学工作总结
劳技课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劳技课的教学工作,在紧张忙碌的半年中,我付出了很多努力,得到了很多收获,也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为更好地开展今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我在工作中能够努力钻研业务,虚心向各学科老教师求教,不断学习新知识,创造性地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科研水平。
实践操作是中学劳技课的“重头戏”。劳技课以劳动技能训练为主,学生接触实际,视听结合,手脑并用,施展才华,大显身手,是学生掌握技术的主要环节,突出的是实践和应用,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劳动素质和身心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劳技课涉及到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综合性、实践性很强,这学期学生所用的课本是手工制作,它与美术课程有着诸多共通之处,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我总结出以实践操作为中心的“创设情境——明确目标——示范仿效——实践操作——指导纠误——作品评展”六步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导语,或生动的事例,或展示同龄学生的优秀作品,或展示大师的手工作品,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通过引导使学生认识到,人要多才多艺,多技多能,特别是当今社会,更需要全面发展,假如优秀作品出自我手中,就会有一种自尊、自豪的感 觉,而积极动手制作。
明确目标:经过情境创设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之后,随即在较短的时间里,准确、精炼、清楚地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做什么”,“为什么做”和“如何做”的方法、步骤、要领。这时学生的注意力较集中,宜紧接下一步。
示范仿效:难度较大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实践要求作示范,也可事先准备好一个同学作示范,让学生仿效。示范必须严格规范,重点、难点要分步有序地进行,也可以边讲解边示范,讲范结合,语言尽量精炼。选用合乎要求的学生作品作为示范样品,用学生的东西教育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亲切感,乐于沟通和易于理解,对于提高学生工艺制作技术水平很有好处。
实践操作:这个过程是中心环节,是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具体运用。教师必须注意几点:一要给予学生时间、空间、工具、设备、材料等方面的保证;二要明确要求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勤动手,多动脑;三要进行安全教育,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四要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爱护工具,勤俭节约,爱惜劳动成果,同学间相互学习,相互切蹉,与同学团结协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指导纠误: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深入学生中间进行同步指导,看学生是否按要求去做,使用工具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发现有特长的学生和作品,为评展作准备。
作品评展:学生作品完成之后,先由学生自评和小组内互评,促进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既陶冶学生情操,增长见识,又提高审美能力。然后教师总评,看步骤是否正确,作品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差在何处,谁做得最好,哪些同学哪些方面值得表扬。对学生实践成果分层次进行展示和肯定,再次引发学生兴趣,修整与完善作品,促使学生自我提高,激发学生动手热情,鼓励学生进行新的制作尝试。因为制作成果上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经过宣传、表扬,学生们会受到鼓励,感到自豪、自尊,享受成功感,认识自我价值,从而更好热爱劳动技术课,更加勤奋地钻研各科知识。
在这个教学程序中,六步犹如链条,环环相扣,配合进行。教师根据实际,本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个目标实施教学,促使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有所突破,有所创新,逐步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能力,为培养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
劳技课教学工作总结
蛮会中心校 五年级 关润平二0一四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