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个年轻人》读后感
在课堂上,老师经常提及这些词“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有善”。老师还教导我们说,这二十四个字要时刻铭记于心,因为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
老师说的这些话,时常在我的脑海中呈现,但我对这些词还是似懂非懂。直到我读了《两个年轻人》这个故事后,才懂得了这些话的含义。
《两个年轻人》这本书是讲述的两个好朋友的故事:他们两人的学习成绩相同,兴趣爱好相似,其中一个懂礼貌,尊老爱幼,另一个不懂礼貌,不会尊重他人,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想把自己的学问传给其中一个,于是,就对两人进行了一系列的考验,考验的内容就是文明礼仪。经过一系列的考验之后,他把学问都传给了那个讲文明,懂礼貌的那个人,让他当接班人,后来,那个讲文明礼貌的年轻人成了一个大名鼎鼎的学者,而那个不讲礼貌的人却一事无成。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文明礼仪,有再多的学问也不能成功。
文明是什么呢?不乱扔垃圾,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对长辈有礼貌,虚心听取教导,懂得感恩,学会分享,这些都是讲文明的行为。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让我们争当文明小学生,从文明礼貌做起,树立目标,立下志向,成为一个最美少年!
第二篇:测绘队来了两个年轻人
测绘队来了两个年轻人
(一)测绘队来了两个年轻人,一个小胡,一个小武。小胡喜欢电脑,小武喜欢看书,小胡的强项是外业,小武的专业是绘图,俩人就像是新鲜血液,注入这个测绘的大家庭,充满青春的活力和蓬勃的朝气,测绘的老兵有了接班人。
这天是个大晴天,小胡背着一个大背包,小武提着一箱专业书,累的满头大汗,俩人好像都满不在乎。因为是第一天来报到,小胡神情有些紧张,小武也一脸的严肃,毕竟已经离开了学校,今后就要正式披挂上阵,学校里学的不一定有用,社会这个大熔炉才是炼好钢的去处。顿时,俩人都敞开了眉梢,毕竟是出生的牛犊不怕虎。
接待他们的是测绘队的队长,队长满脸的笑容,拍着俩人的肩膀:“早就盼着两个年轻人来了,好多年队里没再进人,你们看看都是老掉牙的人喽。欢迎,欢迎啊!来来行李给我提。”说话间就一双大手抢过小胡的大背包,提上小武的一大箱书,迈着大步风呼呼。
测绘队的小院比较小,可干净整洁不含糊。一进院门就瞅见一排大字横幅:热烈欢迎两位新同志成为测绘队的一员。小胡和小武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心里甭提有多高兴,有多鼓舞。
欢迎仪式完,由队长组织开会给新来的同志分工。真是快马加鞭,一听刚来头一天就能融入测绘队就有工作做,小胡激动的眼泪直打转,小武拉着小胡胳膊情不自禁在使劲,原来小武揪着小胡发痛,眼泪差点没留住。队长声音洪亮分工:“小胡同志擅长外业,小武同志特长绘图,我们尊重特长但也不赞同单一,我们要的是培养全面人才,不仅外业测的好,内业绘图更是顶呱呱!你们年轻人,多下功夫不要怕吃苦,要想全面发展多向老同志学习,老同志也一定做好传帮带的工作,测绘队的未来就靠你们年轻人呢!”队长说完老同志老王发言了:“人家是大学生,懂得当然比咱们多了,咱们老的应该向人家年轻人多学习呢,你们说是吧?”说完老同志都连连称是。小胡忙说:“不敢当,不敢当,黄毛小子不懂事,还得向老同志学习。”小武也附声说道:“互相学习,呵呵,互相学习。”
(二)测绘队平日里忙忙碌碌,很少看见有人闲着的时候。大冷的天都过去了,真正忙的时候也到了。小胡和小武似乎都已退去刚来时候的青涩,像队长讲的那样,他们正在向一个全面人才靠拢。这天也有外出任务,刚好小胡和小武跟着老王去野外作业。早春的野外,一切都刚刚变绿,一派新的景象。今天测的是个大山坡,小胡说:“能天天出来真是好,我最喜欢外业,能够接触大自然,呼吸新空气还省得钻在办公室里闷得慌。”小武打趣说:“办公室才是我们的阵地,野外测量不过是一个分散的碉堡而已,拿下之后就得返回,回去还得数数缴了多少东西。”老王笑着说:“你俩说的都有道理,测绘这工作可是个既严谨复杂又活泼有趣的工作。只要你们用心去做,做一名测绘人是一种光荣。”说完,老王脸上有了一种小胡和小武还看不太懂的神情,那也许是自豪,也许是感叹,也许是在追忆往日的辉煌!山坡上草丛里露珠还没有散去,和着尘土成了泥巴结结实实的粘在了仨人的鞋底,老王笑着打趣:“大学生们,穿过这么重的鞋么,要是给刘翔穿穿他也跑不了多快。”小武笑成了一团,“刘翔要是穿上这些,鼻子都给气歪了!”小胡边笑边做着动作,“看我这一定跑的过他,这速度。”三个人在山坡上上上下下,忙的不亦乐乎。测绘工作有时候让人觉得单调,有时候甚至是孤独。
漫山遍野的绿在太阳底下显得更翠了,休息返回的时候,路上车来车往,一看路边也停满了了各色的车,远处还冒出一股股青烟。“哦,原来今天是清明节,”小胡漫不经心的说着。“清明节?我怎么给忘了呢!”老王的脸突然神情凝重。“走我带你们去个地方”,说完汽车疾驰而去。
车停下来的时候小胡和小武看见不远处在一堆青草的中间隆起的一座坟,坟前有块水泥石碑,静静的矗立着。老王带头下了车,走十几步光景便来到这座坟前。老王指着碑上的名字说:“文清,差点把他忘了,也是你们的前辈。我们一起测绘十几年,这小子身体不怎么好,人还争强好胜,干工作那叫一个不要命,这不争到这儿来了”。说着,老王的眼眶里被泪水填满了。说话间队长带着其余老同志也赶来了。队长和老同志们表情严肃的望着墓碑,好一阵子没有讲话。“我做一首诗吧,虽然未曾和这位老同志谋面,但是同为测绘人,我有义务去纪念他”小武的声音打破了久久的沉默。“好啊,难得小武还会作诗,不愧为新一代的测绘人啊!”队长边说边投向小武赞许的目光。诗的题目就叫纪念吧,清明时节草轻扬,茔头偶有野花香。归乡祭祖两行泪,但思故人好与长。我愿再续旧时光,青冢不允多思量。正值年少好时光,正逢国泰民亦强。当益壮,当自强。来日不忘报辉煌!
“好诗,既表达了对已故人的哀思,又说出了年轻应该奋斗的方向,我想这也是他的遗志吧”队长说完深深地对着坟头三鞠躬,其他人也都默默的低头鞠躬沉默不语。
对于文清的过去小胡和小武一直也没开口问,他俩只是默默的把文清当做了一位就在身边的英雄,时刻想着他的意志,想着测绘人的一种职责。
(三)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一年过去了,小胡和小武经过大大小小的测绘任务的磨练,已经快速成长为队里的骨干和中间力量了。测绘队里没有其他办公室的那股子政治气息,大家都朝着一个目标,那就是完成上级交予的各项任务。不会因为今天想要被提拔,明天想要被奖励而伤透脑经大动干戈。行业里的严谨,被大家贯彻的一丝不苟。
小胡和小武,俩人好像总有说不完的话,抬不完的杠。在说话间交流感情,在抬杠里探讨真知。好多好的测绘方案就是在这样一种争执中产生,然而过后,小胡和小武好的又像亲兄弟。
这一天大家围坐在办公室里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年轻?队长先讲:“年轻当然是身心都年轻才算,二十出头,身强力壮;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就像我们的两位小伙子小胡和小武一样。”说完哈哈大笑。“不敢当,不敢当!”小胡和小武几乎同时开口。老王说,“别看我年龄一大把,都四十出头了,可我有颗年轻的心,甚至有颗童心,这不在家还常常抢着和我女儿偷菜呢。”说完嘿嘿一笑。其他老同志有的说“年轻其实就是活一个二十来岁,干什么都觉得身上有使不完的力气,年龄大了你再有颗童心也是力不从心了!”“是啊,尤其是我们搞测绘的,就更是靠年轻人了,外业测绘的辛苦大家都知道,动辄几个月的野外生活,不是年轻人谁受得了呢。”小胡这时候也抢着说道:“是呢是呢,别说老同志,就我一个爱出去搞外业的人有时候还觉得受不了那种生活有时候还真想打退堂鼓呢。”小武一排小胡脑袋,“竟说些没用的,就那点困难就把你难倒了,还夸口说擅长搞外业呢,吹吧你就!”“我这儿又有一首诗,大家想听不?”大伙忙表态,“快念念,想听,小武还真有两下子。”
这首诗叫我们很年轻,送给曾经年轻过和现在正年轻着的人,有时候乌云遮挡了阳光,有时候雨水淋湿了心情,有时候黑暗充满了周身,有时候痛苦淹没了身体。是风儿吹散了乌云,是记忆模糊了雨水,是理想驱赶了黑暗,是时间蒸发了痛苦。
乌云带来了雨水、黑暗甚至痛苦,风儿的记忆,理想带我们去旅行。仰望天空,蓝天多过乌云。写下心情,雨水也会帮我们成长。提一盏明灯,你会发现周遭也变得光亮。忘掉痛苦,身体还是我们的身体。年轻的人,年轻的心。
现实与理想,亲情、友情加爱情。
在黑暗中摸索,在风雨中历练,在痛苦中长成。在阳光下,我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我们很年轻!
“希望大家都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因为我们测绘人所作的测绘工作是靠着大家的青春和年轮铸就而成的。让我们向和我们一样战斗在测绘第一线以及测绘行业各个工作岗位的同志们致敬!”队长如是说。一代又一代的测绘人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汗水,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为把伟大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测绘人忠诚事业,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精神始终不渝。测绘人深深懂得,自己从事的工作,既充满了艰辛和劳累,又贯穿着严谨和科学。面对国家建设和国际市场对测绘工作不断提出的更高要求,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同时必须与时俱进,在发展思路、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测绘人用自己的行动表明,永不满足,锐意创新,与时俱进构成了新世纪“测绘精神”的重要品质,并使之得到升华和光大。它昭示人们:“测绘精神”是传统的精神,更是时代的精神。
新的一年,更多的小胡和小武踏上了从事或将一生从事的测绘事业,用他们朴实的言行去践行“测绘精神”。为实现祖国繁荣富强衍行“测绘精神”
山西省祁县城乡建设局测绘队
武玉超
第三篇:《两个问题》读后感
《两个问题》读后感
《两个问题》是列夫·托尔斯泰写的。故事由一颗很大的麦子开始,有学问的人都说不出这颗麦子的来历。国王传了一个最老的农夫来见他,那个农夫果然很老,扶着两根拐杖,那个农夫看了也不知道这颗这么大的麦子的来源,他说:也许他的父亲知道。国王又请了那个农夫的父亲,而老农的父亲却只扶了一根拐杖,他种麦子的时候的确比现在的大,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麦子。他和那位老农一样说出了:也许他的父亲知道。国王就请了老农的祖父,他竟然不用拐杖就进了皇宫,他见过这个麦子也曾种过。然后国王问了他两个问题:为什么以前能出产这么大的麦子,而现在不能出产这么大的麦子?为什么你的后代反而没你健康?他答道:因为近来的人不肯自食其力,专靠别人养活。从前,人们所有的一切都是靠自己的劳动,不贪图别人的钱财。
在这篇童话中,叙述国王与老农、老农的父亲和祖父的问答,从问答中解开这一颗奇特的麦子之谜。国王提出的两个问题说的是今不如昔,老人将造成问题的原因归结为近来的人不肯自食其力,全靠别人养活。祖父所说的他生活的那个社会无人想到犯买卖粮食的罪过并无钱币那时候的田地是自由的,是一自耕自种、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反映了作者希望人人自食其力、辛勤劳动的社会理想。同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做人要自食其力,不依靠他人。广东惠州市惠阳区太阳岛中英文学校六年级:孙文杰
第四篇:两个小淘气读后感
两个小淘气读后感
五年级一班 王泽辰
《两个小淘气》中的主人公布兰科和伊利卡都已经7岁。他们刚刚踏进小学,没有多少文化,因此常常显得幼稚可笑,但他们都有一颗纯洁的童心,爱憎非常分明,对善和恶也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当他们村的村长对一个乐意助人的女草医约卡奶奶肆意进行迫害时,他俩自然而然地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坚决站在善良和正义的一边.他们不但经常帮助这位奶奶砍柴,而且在村长迫害变本加厉的时候挺身而出,帮助她搬到磨坊去藏身。
这时突然下了一场暴风雪,孩子们只得呆在磨坊。家长们找不到孩子,惊慌异常,但他们隐隐约约知道祸根在村长身上。于是,他们跑去跟村长算账。经过一场斗争,农民把这个村长罢免了,另选了一位称职的人。从此以后,孩子们又能无忧无虑地生活了。
从布兰科和伊利卡的身上,我看到了许多自己的“影子”。比如天真幼稚,比如十分淘气,比如比较热心„„两位小主人公助人为乐的品质和爱憎分明的行为实实在在地感动着我,教育着我。我也要从小做一个善良的富有同情心的人。书的作者布兰科·乔皮奇洞悉儿童心理,所以十分细致地刻画了一对淘气的主人公和其他小伙伴.在作者幽默诙谐的妙笔下,一个个不同性格的孩子显得栩栩如生。
作者笔下的孩子是天真的、无邪的,他们对周围的食物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但他们爱吹牛,常常把在学校中学到的一星半点的知识在家长面前大肆卖弄,其实作者笔下的孩子都是很普通的,他们身上的特点我们往往都能在自己身上或者同伴身上找到。比如他们的淘气、他们的天真、他们的善良„„
家长评语:看了读后感以后,感觉孩子的阅读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希望以后多多加强阅读,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在阅读中开发智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第五篇:《两个锄头》读后感
《两个锄头》读后感
一天上午,我读了一篇名叫《两个锄头》的文章。文章主要内容是:主人买了两把锄头,一个天天刨土,变得锃明瓦亮;另一个则认为刨土太苦太累,成天躲在屋子里,日久天长便生了锈。勤劳的那一把锄头衷心劝它去地里锻炼身体,可是他却不听,最后被主人扔进了垃圾堆里。
当我读到勤劳的锄头天天伴主人刨土,不怕辛苦时,我不禁赞叹他顽强不屈的精神,因为我还不如他。生锈锄头的遭遇,让我浮想联翩!记得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坐在沙发上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爸爸看到后说:“你这样可不行,光吃不动,体质会越来越差的,应该多锻炼,出去跑跑步!”我欣然答应了,立马决定每天坚持跑步锻炼身体。可是到了第三天早上雨天这个敌人把我打得半途而废,我赖在床上不肯起来。爸爸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那宝剑是经过无数次的打磨才锋利无比的,梅花是历经严寒才得以香气迷人的,想你这样半途而废,根本就不可能锻炼好身体!”可我依旧无动于衷。如果我当时听了爸爸的劝告,我现在一定会像那把瓦亮的锄头,身强体壮,我真是悔不当初啊!
《两个锄头》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要不怕吃苦、持之以恒。只有经过无数次历练之后方能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