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于元旦的古代诗歌
大家都知道元旦吧!元旦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元旦的古代诗歌,一起来看一下吧。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检举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3、《卖痴呆词》
(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4、《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5、丁卯元日——(清)钱谦益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钩帘欲连新巢燕,涤砚还疏旧著书。
旋了比邻鸡黍局,并无尘事到吾庐。
6、如梦令元旦
毛泽东(1930年1月)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流浪人间。
7、元旦试笔
陈献章
天上风云庆会时,庙谟争遗草茅知。
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8、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9、元日(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0、除夜
(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11、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12、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13、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4、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5、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6、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元旦的现代诗歌:
(一)元旦的现代诗歌
元旦,好比一个美丽的东西
看
元旦一来到
我们的脸上
便有了最灿烂的笑容
我们穿上新衣服
显得多麽神气
元旦,好比一个特别的节日
看
省吃俭用的爸爸妈妈
给你买来许多好吃的零食
还有许多好玩的玩具
都给你买过来
让你感到很惊奇
同时也让你感到了家庭的温馨
啊
元旦节是美丽的也是快乐的(二)元旦的现代诗歌
啊!又是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即将开始。
时间过得很快,欢乐的时光好像在昨天,晃晃忽忽的,一下子就过去了。
新的一年,又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新年,也许,元旦是春天,春姑娘闻风而动,带来一场绵绵细雨迎接新年,也许,元旦是冬天,冬姑娘蠢蠢欲动,下一场银白色的大雪,为新年添上一幅美丽的图画。
新的一年有许多新的希望,高年级学生正在为考民办中学做充分的准备,决定期末考试一鸣惊人。
XX即将过去,XX马上到来,让我们为新的一年打好基础吧!
(三)元旦的现代诗歌
新年赞美诗
当新年的钟声又一次敲响
蚁嘈?今晚的诸神
都将聚集在十二殿堂
素不和谐的奥里匹斯山
将共鸣在同一首乐章
那排排的竖琴弦上
必有赞美诗在流淌
就算骄傲的阿芙罗狄忒
也愿意倾情地为缪斯激赏
而波塞冬将离开他的海洋
使最辛勤的渔民们
也歇一歇帆桨
所有的商都忘却利润
跟随赫耳墨斯的翅膀
在无邪国度里自由飞翔
雅典娜将卸去她的铠甲
还一个娇柔的女儿模样
银色的清泉里
阿耳忒弥斯也会搁下弓箭
尽情沐浴
宽容着 阿克特翁的心驰神往
于是宁静 在钟声里悠长
跋涉的奥德修斯
望着星空 于甲板上安详
于是战火 将黯然地消亡
那特罗伊的木马
孤独地 被遗忘在断瓦残墙
阿喀琉斯和赫克托耳
将忘却 殊死的决斗
肩并肩地 倚在一起
为诗神曼妙之歌击节鼓掌
阿波罗 赐予所有人光芒
连荷马 也能逃脱黑暗
去享受那片刻美丽的星光
在新年的钟声里
得默忒耳 可千万不能睡着
请听一听 丰裕外的哀伤
让这个世界 再无饥荒
在新年的钟声里
少不了狄俄尼索斯的佳酿
让赫拉克勒斯 慷慨一醉
然后去 赶回革律翁的牛羊
当今晚的星星消弭在海上
我相信明天的奥林匹斯山
会露出微笑的曙光
埃厄忒斯的金羊毛
定会引导伊阿勇往直上
而带着铁环的普罗米修斯
也定会得到最彻底解放
我还相信
金苹果最终为带来好运
而海伦
决不会是最倒霉的新娘
让赞美诗为所有人唱
倾听吧这新年的钟声
神人共享
元旦的作文:
今天,我们开元旦庆祝会,因为这是我们在小学阶段过的最后一个元旦,所以大家都把自己的拿手好戏显示出来,让人惊叹不已。
节目是丰富多彩的。有吹笛、吹萨克斯、吹葫芦丝、打快板、表演魔术、小品相声、歌曲等,令人应接不暇。
吴尧吹笛表演开始了,他刚一吹响那精致的小笛,吵闹的同学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都静静地听着。那笛声即欢快又悠扬,先吹的声音很小,让人有一种幽静的感觉,后来突然进入高潮,让人感到兴奋、欢快。吴尧吹着,我们听着,完全沉寂在音乐的王国里,脑子里仿佛看到茂密的大森林,音乐中透着一股花香的味道。突然,森林消失了,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浪涛汹涌的大海,海花拍打岩石的声音随处可听,还回响着隆隆声……。忽然,什么都没有了,我们定睛一看,原来是吴尧演奏完毕了。顿时,全班报以排山倒海的掌声,那掌声久久不息。是啊,吴尧吹笛得这么好听,谁会不为之感动呢!
轮到我为大家表演魔术——“奇妙的纸牌。”我请上来一名观众随便抽一张牌记住,然后我就开始找,最后果然找到了那张牌,全场都被我的表演给惊呆了,安静片刻之后,突然报以轰鸣般的掌声,都表示对此很惊讶。
后来不表演了一些小品《司马光砸缸》,使全场笑得前仰后合。还有人讲了一个《草船“骗”箭》,让我们懂了很多的知识,还表演了故事剧——京轲刺秦等等,都很精彩。
元旦庆祝会结束了,可我的心却还停留在元旦里。
今天真高兴呀!学校要举行游园活动。
老师一说可以做游戏了,我们就小鸟似的飞到了操场集合。我一到操场,就很惊讶。哇!人山人海。集完合以后,我和李鸿婷还有郭赛颖一起到三年级的每个班上去看一看,听说教室里也有游戏呢!可我们到教室里一看,教师里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我们又火速地跑到操场,生怕错过些什么。
我们到操场一看,他们都开始玩游戏了。我马上跑到摸珠子游戏那里去排队。过了一阵,终于轮到我了。我定了定神,我把手往袋子里一摸,在一抓。蓝色珠子好像跟我作对似的,抓了五次都没有抓到蓝色珠子。该到郭赛颖了,我看她一摸一抓,竟然连抓了两颗蓝色珠子。郭赛颖喜出望外。其他没有摸到珠子的人却垂头丧脸的。
我去参加了吹蜡烛游戏,我深呼吸,用出吃奶的力气,一口气吹灭了四支蜡烛。李鸿婷大声地说;“周稚芸你太能干了。”我得意洋洋地说;“这点小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那时,我的心里像灌了蜜似的,甜丝丝的。
我又去参加了摸鼻子的游戏。这次是老师选谁来玩。我跑过去,高高的举起手。我被老师选中了,我走进去,被老师蒙上眼睛,转三圈,然后向记忆中的鼻子走过去,我一摸,摸到一小张卡纸,我摸到了。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第二篇: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高考试卷专题综合评估
(三)【测试内容】
1、(2014)元曲双调·蟾宫曲自乐【[元]孙周卿】
2.(2013)五言律诗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
3.(2012)宋词望江南【宋·李纲】
4.(2011)五言古诗晓至湖上【清·厉鹗】
5.(2010)七言绝句访隐者【宋·郭祥正】
6.(2009)五言律诗江行【宋·严羽】
7.(2008)七言绝句绝句漫兴九首(其三)【唐·杜甫】
8.(2007)七言绝句武夷山中【宋·谢枋得】
9.(2006)七言绝句端居【唐·李商隐】
10.(2005)五言律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 白】
11.(2004)七言绝句秋夜【宋·朱淑真】
高考试题
1、(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双调·蟾宫曲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
月牙,扫山云 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选自《太平乐府》)
[注]①草团标: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1)本曲每句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2)“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答:
2、(2013·福建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入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答:
(2)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答:
3、(2012·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望江南〔宋〕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 ① 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答: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答:
4、(2011·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晓至湖①上
[清]厉鹗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选自《清诗选》)
[注]①湖:杭州西湖。②折:弯曲。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分)
5.(2010·福建高考)
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试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1分)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答:_____
(3)下列诗句与这首诗所寄寓的情怀最相近的一项是(2分)
A.开荒南野际,守拙 归园田。
B.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C.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D.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6.(2009·福建高考)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2分)
(2)请从“景” 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7.(2008·福建高考)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死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
8.(2007·福建高考)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3分)
(2)“天地寂寥山雨歇”一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9.(2006·福建高考)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端 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2)这首诗的第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10.(2005·福建高考)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 么?(4分)
答: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答:
11.(2004·福建高考)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答:
参考答案
1、(2014·福建高考)
6.(6分)
(1)强调了“山”在作者生活中无处不在;突出了作者的生活充满自然情趣;作者山居生活的自乐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意思对即可。)
(2)(第一问)孙曲中“惊”的起因是云朵掠过山林(或:扫地发出声响);王诗中“惊”的起因是月亮升起,月光照射过来。(第二问)反衬出山间的幽静。(意思对即可。)
2、(2013·福建高考)
6.(6分)(1)答案:【要点】 “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答案:【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3、(2012·福建高考)
6.(6 分)(1)[要点]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宇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示例]后阙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谊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4、(2011·福建高考)
6.(6分)(1)答题要点:①喜爱幽静:“人意静”、“寒雾生”等;②亲近自然:“临水”、“稍见初日开”等;③向往自由:“学野凫”、“逐清景”等;④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意思对即可。)
(2)答题要点:①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的景致的深阔。②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静、清新)。(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解析】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在“景语”里面的“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5、(2010·福建高考)
6.(1)踏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诗题“访隐者”的“访”字,相呼应的必然是动作“踏”字。误区警示:本题考生误答原因是对诗歌理解不到位,对词语的表现力不敏感
(2)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误区警示:考生容易失误在答案要点不全和表述不明确上。
(3)A
解析:本题是对诗歌风格的考查,难度不大,因为本首诗描写的隐者隐居生活,这和A项陶渊明 的《归园田居 》的风格是一致的。误区警示:考生失误在对诗歌的风格把握不到位。
6、(2009·福建高考)
5.(1)诗人离家日久,思乡情切,厌倦了长期的漂泊生活,所以听到棹歌声便心生厌倦。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从整首诗来看,作者那种离家日久、思乡情切的情感主要通过“厌听棹歌声”尤其是“厌”来得以表露。前三联主要写自己旅途所见,最后一联写自己的感觉。
(2)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雪“残”、雁“断”、月“新”、潮“生”的凄迷景致,景中寄寓了诗人的羁旅之情、思乡之感。
【解析】本道试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等级为D,鉴赏评价。考生通过解答第(1)题以后,对本诗的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因而,在解答本道题时,要紧密结合第(1)题的答案,进而从命题者所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在组织答案时,要涉及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赏析的“景”的区域为颔联,“情”为全诗;二是答出运用的表达技巧;三是指出这种表达技巧下的“景”;四是写出诗中所体现出来的“情”。
7、(2008·福建高考)
7.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久闲之情。
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理即可)
8、(2007·福建高考)
9.(1)【答案】 表达了破国亡家的痛苦之情,(并借梅花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傲步裙、坚贞自励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点拨】此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情感的考查,只要抓住诗中意象特征,仔细揣摩,即可概括出
答案。
(2)【答案】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孤傲寥落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点拨】答题时从两方面切入:(1)理解此句诗的具体内容(2)概括出诗中诗人寄寓的情感。
9、(2006·福建高考)
10.(6分)(1)不能换成“对”或其他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他词难以达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他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观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10、(2005·福建高考)
10.(6分)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或: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11、(2004·福建高考)
16.“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顶针)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答“缺”字,言之成理亦可。)
第三篇:·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一 测试要点 1.鉴赏古诗的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读懂内容,如果连内容都不懂,那其他就都谈不上了。怎样才能读懂内容呢?当然先要看诗歌的题材,是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是写景的还是抒情的;再看具体的人、物、景。同时咏史的,还要看作者是客观评价呢,还是借诗咏怀呢? 请看1994年这道高考试题: 对下列这首《菊花》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A.第一句写丛丛秋菊围着房舍,仿佛是陶渊明的家。B.第二句表现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C.三四两句由描写转入议论,突出渲染了菊花的高洁气质。D.全诗用语平易,没有刻意求工,却含义隽用,极富艺术感染力。这道题考查如何鉴赏唐代刘禹锡的《菊花》诗,考点主要设在理解这首诗的内容上。答案为C。诗歌的后两句,是再告诉读者“偏爱菊”的原因,那是因为菊花开过以后,年内就没有别的花了。他赞赏的是菊花在寒风中独斗秋霜的勇气,这与他本人的经历不无关系,而这种想法与陶渊明“独爱菊”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2.鉴赏古诗的语句 古诗中的一些重要语句,有时对表情达意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理解这些语句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1996年的高考试题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下题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酾酒临江,横槊曹公”,意思是曹操横槊船头,洒酒于江,表示凭吊。B.“多应借得,赤壁东风”,指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C.“便成名八阵图中”,是化用杜甫“名成八阵图 ”的诗句,说明诸葛亮的功绩。D.最后一句指明了鼎足而立的三国中的英雄:刘备、孙权及诸葛亮。该题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词句的意义。答案为D.这首曲为元代诗人阿鲁威,题目是《双调·蟾宫曲》。A项“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语出苏东坡的《前赤壁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该项的意思与原诗完全相符。B项的干扰因素较大,《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故此处有人认为错了。其实从当时的历史形势来看,主要是曹操与孙权之争,刘备连立足之地还没有呢,刘备只是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孙权赤壁一战借助东风取得了胜利”的说法是站得住脚的。C项“便成名八阵图中”一句出自杜甫《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八阵图”,指由田、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诗歌前两句正式说明了诸葛亮在辅助刘备创业中的功勋。D项是对最后一句的分析。该项的分析偏离了愿意,该句是紧承对诸葛亮的描写而来的,又对魏、吴、蜀三方作了一个小结,并非指明刘、孙、曹三位英雄。
3.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多方面的,有构思立意方面的,也有语言修辞方面的,了解诗歌的表现技巧,更有利于理解诗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如1995年高考试题 对李清照《如梦令》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本题答案为D.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这首小令先交待背景,说是昨晚雨狂风猛,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好借酒消忧。一觉醒来,天已大亮,此时,她已听到侍女准备起户卷帘,一日之计已经开始,便急忙问:海棠花怎样了?侍女说,还好,还好,海棠花和原来的一样。女主人听了后,笑着说,你知道吗,应该是红的少了,而绿得多了。诗歌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写来抒发她的感伤情绪,而这种感伤情绪又来自她对春光的留恋和惜别。诗歌在表达这种情绪时,并非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而是通过委婉的问答,来轻轻地流露的。因此,说这首诗“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是不正确的。又如1996年高考第11题 关于这首元曲(即上面所举《双调·蟾宫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的叙述了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最后以概述作结,全篇有分有总,首尾响应。B.作者用“惊起”二字生动而有形象的描绘出诸葛亮从南阳隐居到报效刘备而出仕的这一转变。C.作者通过对三国英雄的描绘和比较,表达了自己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愿。D.这首元曲风格雄健、高昂,大有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遗风,而又没有“人生如梦”的悲伤感叹。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和表现方法的鉴赏能力。答案为C.A项考查理解这首曲的结构,B项考查理解词语运用的作用,D项考查鉴赏作品的风格,对照这首元曲,这三项都是正确的。C项的错误在于没有弄清楚该曲的基调。这首曲虽然风格雄健、高昂,但全诗主要是对历史做出客观的评价,并非要表现什么“追慕古贤,意欲建功立业的宏图伟业”。
(一)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漫 成 一 首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越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三)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B.“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C.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也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四)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望 洞 庭 刘 禹 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题 君 山 雍 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注:君山:在湖南省洞庭湖 1. 对这两首诗的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中“两相和”的“和”用字工稳,形象地勾画出秋夜中洞庭湖水和明月清光辉映成趣、水天一色的融合画面。B.刘诗中“潭面无风”句和雍诗中“烟波不动”句,都贴切地描绘了夜光下湖面风平浪静、山影凝重、朦胧而又静谧的景色。C.雍诗中“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因为是凝视君山映在湖中的倒影,所以给人感觉湖水的颜色没有君山倒影的颜色浓重。D.雍诗中“水仙”指水中仙女,即娥皇和女英。他们是古代传说中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作香水神,遨游于洞庭之上。2. 关于这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的再现于纸上。B.雍诗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点出了湖山的色彩,继之又将神话传说融于景物描写之中,使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呈现在我们眼前。C.两首诗都巧妙的以“螺”作比,但一首将浩月银辉下的山比成银盘中得青螺,一首将倒影湖中的山比成仙女青黛色的螺髻。D.两首诗都将洞庭湖的山水景物描写的高旷超俗,使人读后油然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那种“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五)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蝉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注] 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B.次句写蝉声之远船。“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场的响度与力度。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明立身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试题分析]
(一)答案为C.本题考查古诗的鉴赏能力。宋代赵师秀的《约客》,写的是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的情景。前两句描写环境:黄梅时节,雨多天闷,长满青草的池塘里蛙声不断。雨声、蛙声为什么特别清晰?原来是他在静候着友人的到来,夜越深,声音就越显响亮。第三句点明了诗题,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最后一句只是写了诗人的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个动态中,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画的细致入微。由于孤独一人,下不成棋,“闲敲棋子”,正体现了主人公孤独中的苦闷,而不是如C 项中所说的“表现出诗人此时的闲适恬淡的心情”。
(二)第1题,答案为C.能力层级E极。在绝句体中,有一种“一句一绝”的格调,即每句写一景,多用两联骈偶。杜甫很喜欢用这种题个,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种景色,两副对联,十分工整,但合起来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这首《漫成一首》写月夜泊船,写夜景,但作者并没有从天上之月写起,却先写水中之月影“去人只数尺”,意思是说月影靠船很近,与“江清月近人”意境是完全一致的。第二句写船中樯杆上挂着照亮的灯,在灯光下,显得宁静、柔和。可见此时的江上并没有风,否则,江水不会那样平静,月影也不会那样清晰。这两句由“江月”到“风灯”,由远及近。接着三四句又由近移远,写到江岸。由于月照沙岸如雪,沙头景物依稀可辨,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睡得那样安恬,与环境非常和谐。忽然船尾传来“拨剌”的声响,使凝神的诗人猛地惊醒,显然刚刚有一条大鱼从那儿跃出水面。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末句却写动,写声,似乎破了静谧之境,但读者的感受恰还相反:以动破静,愈见其静。一动一静,相反相成,抓住了江上月夜最有特点、同时又最富于诗意的情景,写得逼真、亲切。C项的错误有两处:第二句中的“风灯”,是一种有罩子能防风的灯,并非“江风吹打桅灯”;如果把它与前一句“江月”相对应来看,也不能理解为动作。
第二处是,这一句写的还是静景,说它与第一句的“静”“对比鲜明”,也是不当的。第2 题,答案为C.能力层级E极。题干上将《漫成一首》在写作上的特点已经说明,即每句写一景,四句分别写了越、灯、鹭、鱼四景,而四景又组成了统一的意境。C项诗中分别描写了丽日、花草、飞燕和鸳鸯四景,动静结合,组成了安谧、宁和的意境,与原诗确有异曲同工之妙。A项诗为王之涣的《登鹳鹊楼》,只有前两句写了两景,而后两句是述怀。B项诗为唐朝裴度的《溪居》,写了“清溪”、“古木”和“水禽”三景,第四句“红尘飘不到”不能算写景。D项诗为柳宗元《江雪》,前两句写了两景,后两句合起来才算一景。故这三首诗的写法与杜甫《漫成一首》诗写法都不同。
(三)第1题,答案为B.第一句“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是说平时很少有邻居紧挨着做伴,庭院和小路上都长满了荒草。该项却理解为“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原因是对“少”字理解错了。第2题,答案为C.该项共有两句话,第一句没有错误。第二句说“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不完全正确。因为首联只是写了李凝所居的环境,并未有“隐逸思想的流露”。
(四)这道题选了两首唐诗作比较鉴赏分析。第一首《望洞庭》,诗人选择月夜遥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尽收眼底,抓住最有代表性的湖光山色,轻轻着笔,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巧妙的比喻,独出心裁地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诗的大意是:澄澈空明的洞庭湖水与秋夜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一派宁静和谐的境界,迷蒙的湖面仿佛是一面未磨的铜镜。在皓月银辉之下,山越显青翠,水越显清澈。山与水浑成一体,远远望去,如同一只雕镂透剔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第二首《题君山》,诗人从水中的倒影来描写,并生发联想。起笔先描写君山的倒影,继之诗情转向虚幻,将洞庭比作湘水女神的妆镜,把君山想象成镜中映出的倒影,女神正对着妆镜欣赏自己的秀鬟。诗的大意是:广阔的洞庭风平浪静,烟波浩淼,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是多么凝重,凝视倒影,只见翠山不见碧水。这大概就是水中女仙梳洗的地方吧?这水中倒映的君山多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第1题,答案为B.本题考查对诗中语句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B级。这两首诗描写的洞庭,角度是并不相同的。雍诗所见的景象完全是在白天,并无半语出自月夜。所以“烟波不动”没有写月光下的景象。第2题,答案为D.本题考查鉴赏能力,能力层级E级。这两首诗意在描绘洞庭湖美丽的湖光山色。刘诗高旷超俗,雍诗精巧清丽,但无论是哪一首,要说是读后就能“油然而生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感觉”,可能过于勉强了。
(五)答案为D.本题考查是个鉴赏能力,能力层级E级。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代托咏蝉寄意的名作。诗歌并未写景,哪里来的“ 寓情于景”?“事、景、情、议融为一体”的说法更是完全偏离了本诗的写作手法。
第四篇:古代诗歌常识
古代诗歌常识
【诗歌概念】
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诗歌特点】
1、诗歌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
3、诗歌的语言是精炼的、形象的,音调和谐,节奏鲜明。
4、诗歌在形式上,不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1、先秦时期: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2、两汉魏晋时期
(1)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他的思想性主要有:
1、反映的是老百姓被君主、官吏所奴役和迫害的痛苦;
2、反映的是人民群众流离失所的痛苦;
3、批判了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他的艺术性主要有;
1、叙事性成分占很大比重,并通过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从乐府开始,中国叙事诗开始了新纪元;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2、比兴的大量运用,是以前诗歌所没有的;
3、形式多样,有四言句,有五言句,有杂言句,语言活泼生动。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传统,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它与近体诗的区别是句式比较灵活自由,比兴的大量运用,形式多样,语言活泼生动。而绝句,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平仄、押韵,讲究语言的凝练,意境的营造等。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2)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渊明。
汉末魏初,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歌具有慷慨悲凉的风格,而且普遍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奠定了五言诗在文坛上的坚实地位。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以描写田园风光为主,平淡自然、醇厚有味、富有意境。
(3)《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3、南北朝时期
南朝乐府民歌几乎全是情歌,多用双关,语言清新、自然,大多体裁短小。《西洲曲》 北朝民歌内容广泛,语言质朴无华,风格豪放刚健,以五言四句为主的同时还创造了七绝体。《木兰辞》。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
4、唐朝
格律诗兴起,更讲究平仄和韵律。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之称,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诗风奔放昂扬。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5、宋——词
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6、元——散曲
7、明清
诗歌逐渐衰落,无论是在表现形式上,艺术手法上,还是思想内容上,都囿于前代,没有创新,较为有名的大诗人就是清代的龚自珍了。【诗歌的分类】
1、按有无完整的故事情节分 ① 抒情诗 ② 叙事诗
2、按内容分 ① 田园诗 ② 山水诗 ③ 咏物诗 ④ 讽刺诗 ⑤ 史诗 ⑥ 哲理诗
3、按表现形式分 ① 古体诗 ② 乐府诗 ③近体诗 ④ 格律诗 ⑤ 律诗 ⑥ 绝句 ⑦ 排律 ⑧ 散文诗
附:古代诗歌的分类——诗、词、曲。
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的总称。“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的句数、每句的字数、节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的“对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声调高低)、某句的押韵、用韵的要求等。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简单的说,凡是不依照近体诗的格律来写,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的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其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类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律诗的韵、平仄、对仗等,虽有许多讲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⑴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⑵ 都押平声韵;
⑶ 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⑷ 每首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 明韵数,如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就是一百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每一套数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 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第五篇:古代诗歌基本知识
古代诗歌基本知识
一、诗歌类别
1、爱情诗 讽刺诗 哲理诗 送别诗 记行诗 咏史诗 边塞诗 咏物诗 咏怀诗 咏史诗
怀古诗 山水诗
田园诗 思乡诗
2、借景抒情诗
咏史怀古诗 伤春伤别诗
山水田园诗
托物言志诗
即事感怀诗
边塞征战诗
闲适隐逸诗 赠友送别诗 羁旅游仙诗
二、古代诗歌相关术语
1、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夸张 对偶
对比
排比
反复
设问
反问
借代
用典
2、表达方式:记叙 议论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抒情(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
3、艺术手法: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怀古伤今
即事感怀
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 寓情于景
移情于景
以小见大
象征
烘托(衬托 反衬
映衬)用典
比兴
想象
联想
照应
互文
通感
双关
反语
反复
铺垫
4、表现手法:①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②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怀古伤今
即事感怀
欲扬先抑
欲抑先扬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直抒胸臆
寓情于景
移情于景
以小见大
侧面烘托
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以动衬静
细节描写
卒章显志
起承转合承上启下
首尾照应
5、情感术语:离愁别绪
思乡怀人
恬淡闲适
清高孤傲
傲岸不羁
孤寂惆怅
凄苦烦闷
伤感不平
苦闷无聊
乐观旷达
轻松愉快
建功立业
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
忧国忧民
美人迟暮
借古讽今
怀古伤今
物是人非
6、语言效果:异曲同工
画龙点睛
情景交融
虚实相生
真挚感人
动人心魄
催人泪下
耐人寻味
言尽旨远
意味隽永
意在言外
意境高远
7、景物氛围特点:
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
8、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9、诗歌形象: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胸怀天下、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形象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立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献身边疆、保家卫国的形象
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形象
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形象
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形象
10、诗歌主题: ⑴边塞征战主题
①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
②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风格上以雄浑豪放、奔腾峻伟见长。⑵羁旅行役主题
游子在外,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⑶山水田园主题
诗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抒发怡然自得的闲适情趣,表达远离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的情怀
⑷咏史怀古主题
表达缅怀古代英雄、渴望建功立业之志,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懑,抒发国土沦陷、山河易色的悲痛,抒发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抨击昏庸腐朽的统治集团 ⑸闲适隐逸主题
某些诗人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⑹托物言志主题: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品格。⑺即景抒怀主题
即景抒怀,指的是诗人因眼中所见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与借景抒情诗先有“情”,后有“景”,诗人是为“情”而找“景”。不同的是,即景抒怀诗是先有“景”后有“情”,“情”是因了“景”的触动而起的,这类诗作题材广泛,诗人往往是兴之所至,妙手偶得,多有一些佳句。
⑻谈禅说理主题: 阐述人生、社会、事物、生活的哲理
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这类诗歌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⑼慰己主题:抒发凌云壮志、施展才华抱负;悲叹年华易逝、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告慰生平。
⑽送别主题:抒发黯然销魂的离愁别绪,表达对情人或亲人的依恋,寄托对友人诚挚的安慰和祝福。
⑾思乡主题:表达客居他乡的游子和远戍边关的征人的思乡怀人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