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爱与恨之间优美散文
爱与恨之间
是否还有梦想,藏于心中。
茫然间,我们已分开数年。
我不知,这么多年,在爱与恨之间,你都那么决然。
然而,梦醒会,我都再也记不清你的容颜。
窗外的雨,凄凄的下个不停。
想起那年晚秋,我徒步寻你一夜,穿过了西安东城的所有大街小巷。
然而,你却躲在一个偏僻的旅馆,独自哭泣。
是不是爱与恨之间都那么让人无从选择。
对与往事,我唯有默默的怀念!
第二篇:一生一世之间优美散文
一生一世之间
二零一三此刻如同一个不倒的英雄。它高举着爆破筒生生要与爱情的誓言同归于尽。
它流烬最后一滴血的场面比任何的嚣叫和呼喊都平淡。
我们,没有做到比时间
更忠实可靠坚贞不屈。
假如说我爱你,爱了整整一个战役。象英雄不放弃悲伤的阵地。
时间是树,在枝节处生长一切。
那些信奉存在与长久的爱人,百足之虫为你而不僵。365条腿迈过烟醺火燎的情缘,翻越了苍白如心的雪山。甘于为爱长征,必先是持久地信仰爱之精神。
英勇就义的一直都是时间。
唯你我,是年华的叛徒。
此际时光倒扣。淡定。从容似一口寺院老钟。钟下碰撒了一些竹签,和一些宿命。
我们因此不能绕道而行。命运直逼山巅,而你我不能不上穷碧落下黄泉。
我就把自己照直走进你仙云般的深渊。
翻阅人世,所有的往事都负债累累。都要拿心血来决算。我迈出怯步,我看见你的脚下,我的眼前,横搭在二零一三与二零一四之间,是一句结结实实的谎言。
一生一世一一这庄严的横跨。不问人生,是多深的悬崖。
苍天留下遗言。它愿望一切都能美好如初,如人们心地纯洁的鼻息。一呼一吸之间,已是爱他万年
在狂风吹破之前,在真相大白之前让我们十分尽力扶住这谎言。并且为之不竭。
摇旗呐喊。
把手握住,是初见,是重逢。却不是分别。
做一个善于抚摸往昔的人,那你会心疼往后。
如果此刻无人挽留,如果之后无从坚守。
二零一三此刻是一张皮,粘附在树的枝节处,薄亮透明。在风响里抖颤。意似诉说一只昆虫的苦难情关。
二零一四,是鲜嫩的蝉。
在它们之间,是无穷无尽无穷无尽的诺言。
未来总是信誓旦旦地来。无由源头。
我迷信一生一世,是一座神圣的宝塔,秘镇着一偈空空如也的天书佳话。
我请求,所有的所有,不要长远到我再不能够惆怅地承受。就让最美好的事物于最美好的期限,把我终结。
第三篇:鱼米之间优美散文
一片平畈,把下阮个往东摊去。戛地止住。湖面皱了,白的水花从绿的底子里晃荡上来,规模不大,一点窸窣才露面,就被湖里的静拽住,立马包融了。湖里的静大了,往更多的地方淌着。小风在上面横过来竖过去地鼓捣花样,鲤鱼鳞,鲫鱼鳞,鳜鱼鳞,乌鱼鳞,是风看着水里跑的活物,跟着画的。
大水升高升蓝了视野。鸟贴着云飞,帆从湖心斜斜地滑过。湖水逼近村北的竹林棵,白花花的浪滚到岸上,转眼成了道道浊流。浮土卷走,光凸的地面嵌着小石头,破碎的水声舐舔着斑驳的竹影。村子没慌乱,木船压住了汹涌的浪头,细长的浪花不断从船底舒卷出来。村里的男人都在这里拉大网。金幼划桨,满德从船边把大网一点点地放到水里。湖上兜个大圈回来了。圈定的水从大湖里拽住,更多的男人光着上身拉网,赤脚在土里小石子上杠着。水泡冒出来,原来的水纹水花乱了,不要了。新的水花更大,绷得紧紧的网线,离水面越来越高。肩上的绳子勒进肉里,男人躬身快跑,鱼接二连三地蹦起来,网里闹翻了天。鲤鱼,青鱼,翘嘴白,跳着响着。空中穿梭交织的热闹、明亮,像放烟火。一条杆丝鱼箭一样地射出网外。和鲨鱼形体相近的杆丝性格凶猛动作敏捷,有时人真的搞它不过。几
十、百多斤的鱼从湖里跳下来,好比田畈上收稻子,箩筐往村里挑去,一路小跑着。
冬天,升金湖降了下来。鱼带着自身的重量沉落湖底。泥水包着它们,寒冷而温暖,太阳在那里闪着光。一种气味或者说腥被风卷走了,在村巷里游荡着。气味是细微的,以至更多的人无所察觉。王大小,云龙是例外,他们的鼻子是鱼气铺在村里的路或者说管道,到了他们那里就接上了就通行无阻。他们闻风而动,甚至夜色、大雾也不影响行动。当大伙看到先后回来的身上手里都是鱼,他们呆了。不用渔具啊,这是两个踩谷高手,就是能在合适的地段布下洞穴,把鱼诱进来个“瓮中捉鳖”。王大小用柳条,云龙习惯带一根铁丝,编鞭炮似地缀上大小不等的黄丫钉子,鳜鱼,鲫鱼,乌鱼,一长溜的鱼在身手里甩来甩去。鲶胡子带着毛边的大尾巴,拍打着绾着裤管的腿,像是鞭炮响了。布满泥巴的身子歪歪地进了村。真是一点胜利的姿态都没有!这么一副掉了魂的样子,就像他们是被夜色、大雾捉去的一样,而现在放回来了。
西边畈上的水田,是方圆几十里的一大块泥巴,膏腴得不得了。边上还有甸上,鱼塘个几个村庄,被树遮下深暗的影子,像是泥土的胎记。土地被土埂分成了一块块的,田里的青禾扬起波涛,阡陌游进了波涛的深处。埂的两边长着草,中间光溜溜的,走一阵子就有沟缺断开,水挂住了,小小地响着。当泥水照亮一个村子的力量,男人女人,甚至老人小孩,都在那里见到自己并且找到自己的位子。赤脚在泥浆里趟来趟去,正中的太阳越来越毒,田里的水越来越烫,蒸气从脚下猛烈上升,被帽沿挡着,走不掉,热气源源不断地围抄过来。有一回撒湖草,我被堵在草帽和滚水之间,就像锅里煮米饭,每一颗汗水都胀大了。饱满晶亮的汗水从身体的各个部位源源不断地将我顶起来,堵得心里发慌呼吸困难身子发飘。眼前起雾了,很快我什么都看不到了。一年里最热的时候,田里总要撂倒几个人,不稀奇的。
人和米之间,布满滚烫的汗水,草帽水车铧犁加了进来。大筐金灿灿的稻谷,从田里挑上来。得让身子小小地陷落下去,稳实了,摸到了早在春天就被脚掌冰凉过的路了,再从泥浆里拔出脚掌,一步一个脚印地挪动着,不错,沿着春天的方向摸过去,到了小埂再到大路,过沟过缺鼓把劲,把握好稻箩在肩上晃荡的幅度。路是短暂的也是悠长的。浑身大汗淋漓呵,成长的身体里,肌肉骨头中虚空的、脆弱的、没用的东西压碎了,随着汗水淌出了。满脸的通红在奔涌。歇一口气吧,坐在路边的草上,揩一把汗,反复扇动着捏在手里的草帽,风拂着发了火一样的脸,真好!
稻草和稻谷的尖顶抵达稻场,泥土里的段落进入高潮。收获的重量和遍地的繁忙,布满了村庄。鸡鸣狗吠大呼小叫你追我赶,响彻了巷弄和夜晚。岁岁年年,稻穗挂在相同的位置。无数匍匐的姿态,不做修改地坚持着,一代代地传过来。稻谷重温着仓廪,手指久久地停在光芒里,家家户户的炊烟,带着醉意香浓了云彩。田里的谷物和湖里的鱼就是金银啊,它们明亮了处于鱼米之间的村庄。
第四篇: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最先吸引我的应该是书的名字——《行走在爱与恨之间》。当时就在想,在爱与恨之间行走时怎么样一种心情?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有这种“纠结”的心情?再加上之前读了他的那本《痛并快乐着》,就买下了这本书来看看。
书买来的当天晚上,就迫不及待的拆开读了起来。刚看完序言的时候,感觉并不是自己期望的一样,似乎整本书都是在讲述《岩松看日本》系列电视节目中的一些见闻。之前,很少看过有关日本的书籍。最多的应该就是通过上学时历史书和电视剧里的抗日剧来知道日本人在中国所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行。再者就是每次看到新闻里提到的中日关系等等问题。除此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了解。和多数中国人,对于日本的态度只有愤怒。当自己跟随作者,用理性客观的“眼光”读完这本书时,才真正体会到他的那种爱与恨。
书的开端就提我们不得不提的地方——靖国神社。靖国神社,最早叫“东京招魂社”(看到这几个字,我最先想到的是林振英的僵尸片),建于1869年明治时期,以纪念在日本内战为恢复天皇权利而牺牲的军人。但是,自从1978年秘密将14个“二战”中的甲级战犯供奉入内,其中包括战时首相东条英机和外相广田弘毅等,加上一些政府要员公开去参拜,麻烦就出现了。显然日本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完全不尊重受害国人民的感情,而任何一个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都无法容忍题本官民对战犯进行参拜。
记得前两年在网上看到一部电影《我正是为你而死》,讲述的正是日本的神风特工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前一年,为了阻止美军在海上的进攻,日本组件了8个神风特工队,招募成千上万的日本青年成为神风特工队员。9000余架神风特攻飞机,采用直接撞击美军飞机、军舰这种疯狂而绝望的自杀式攻击阻挡盟军的进攻,为日本天皇效忠。当看到陈列在“神风特工队和平会馆”里那不计其数的遗书和绝笔时,我发自内心地想说难道他们看到这些惨无人道的战争一点反思也没有吗?像这种把本国人民党炮灰、视生命如草木的兽行一点悔悟也没有吗?看到这里,我除了愤怒之外还有一些遗憾,遗憾的是这些年轻的生命离去是一种悲剧,但当他们开着飞机冲向天空的那一刻,也会导致别的生命的离开,而他们背后同样背负父母和家庭。
当看到对渡边恒雄、渡边淳
一、古村新词、栗原小卷、滨崎步、中曾根康弘、御手洗等各界日本精英的采访时。看到他们为促进中日关系,中日经济文化等方面做出的努力,这也让我们也对中日关系有了更好的期待。
整本书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应该是日本在防灾和环保上的一系列措施和国民的集体意识和行动。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因此国民的防灾意识也比较强烈。在日本的国土上,到处可见各种各样的防灾标志,每个小镇都有防灾的体验馆和避难所。超市里的防灾救生用品之多,更是令人惊叹(在书中看到一瓶防灾饮用水,保质期竟然是5年)。书中描写了一所小学的防灾演习过程,一场毫无准备的防灾演习,在短短5分钟内完成。更让我惊讶的是,全校1000多名师生不仅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并且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如一的安静、沉着有序、这不免让我想到2008年的汶川地震。不得不承认,在防灾方面,我们还有需要学习的地方。
说到环保,我想更多人会想到的是低碳、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等熟悉的关键字。当我看完书中日本国民对垃圾的处理时后,真的为自己的日常行为感到羞愧。在校园里,风景区,公路旁被大家所熟悉的垃圾桶更多的是一个写着可回收,一个是不可回收。但又真正有多少人能分清哪些是可回收,哪些是不可回收。更不用说又有多少人会做到扔垃圾时垃圾的分类处理了。在日本的有些城市,垃圾分类甚至已经达到几十种,这种看似繁琐的做饭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已经被绝大多数日本人所接受,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环境问题并不属于哪一个国家或地区,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去努力,去改变。同为地球人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让爱护环境从你我做起,从身边的小时做起?
作为一位中国人,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同时,作为21世纪的我们也要学会看到我们该借鉴的优点。看到,拿过来,提升自己没什么不对的。
有理有礼有节,保持冷静,继续前行,才是当下中国最该有的态度。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
第五篇: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一)李金娥
在肆意休息的假期,断断续续地阅读几本书,不知不觉中,就结束了一段旅程。回头一看,恍惚的瞬间,似乎没有留下什么,但确实曾经抚摸过的文字,总有一些温度,而这感觉,带着一种理性的智慧!因为,像白岩松这样记录国外的见闻与采访,虽平实的文字,但却给了我们更多思考的空间。当然,这里难免夹杂着他个人的情感,可丝豪不影响我们主观的判断。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理性而客观地记录另一个国家,这是难得的,更是可贵的!
或许与我的爱好和职业有关,关注的着眼点,一是文学,二是防灾与环保。
如果没有阅读这本书,我想,我是很难走近对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了解的。文章中说,他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一位,可惜我是多么孤陋寡闻。为此,结合着书中的采访纪实,我又百度了渡边淳一的相关资料,并花费了几天时间读了他的代表作《失乐园》,观看改编的电视剧。目的就是想了解这位情爱作家所说的“纯爱”.不得不说,连看书都中规中矩的我,头一次看这种情感色彩浓厚的书籍。给我最大的震撼就是,渡边淳一通过文字的手段,放大了人情感深处的某些意识,给了潜藏着的情欲一个赤裸裸的平台。道德与伦理的挣扎,爱情与亲情的取舍,沉沦与不可自拔的矛盾和痛苦……所有的描述的确是一把利刃,刺在人的灵魂上。我只能说:这是一位敢于面对与剖析人性的作家。正如他所说:“我希望我写的这个书,变成一个箭头,能够扎在读者隐藏在深层的内心的欲望上,如果射在这上面的话,我觉得就达到目的了。”我很高兴通过读一本书,认识一位作家,而通过一位作家,又打开我我阅读的一扇独特的窗!
日本的防灾与环保工作可以充分地让我们看到一个民族强大的软件建设。更折射出这个民族做事严谨、认真的态度。
也许我们说,无处不在的国民意识,是和这个国家的地震频发相关,但自然灾害的发生不是日本的专利呀,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灾害。但日本的重视程度的确值得我们学习。每个区都有防灾体验馆,几乎所有的商店都有“防灾商品柜台”,重要的防灾组织“消防团”,60%出于自主防灾而且成立的团队。据说日本人出门办事,会自然想到“如果今天发生灾害怎么办”,这是日本人从小养成的意识和传统,也训练出了各种应对灾害的手段。我很欣赏白岩松在书中所言:“这种民族性的差别,从精神层面而方,确实有差异。勇敢面对,才有可能克服困难。”
在“从垃圾处理看日本环保”这一章,最吸引我的就是日本的垃圾处理中心,名字叫舞洲垃圾处理工厂,这个看似儿童乐园的建筑物,据说已成为日本垃圾处理技术和理念领先世界的标志之一。这样的处理工厂,既是一个小型的印钞机,又像是一个儿童科技馆。能针对孩子心理进行设计,让孩子亲身体验垃圾处理的流程,不仅学会了垃圾分类,还能让孩子督促自己的父母做好垃圾分类,我认为这是这个工作最大价值的体现!再走进日本的家庭看垃圾分类,我更是服了!少到六七种,多至十几类的垃圾分类,是做到了极致。每周两次的垃圾回收,居民们都需要按时把垃圾放到指定地点,这看似很麻烦的做法,但在日本的许多城市都已经进行二十年。垃圾分类从家庭内部开始,而垃圾的再回收,日本又做到了世界第一。我们如何不感叹,为何日本那么干净,水那么清澈,天那么蓝……看别人,是为了更好地看自己。而环境问题,它不只属于一个国家,更属于整个世界!
重点说了如上两点,实际这本书对我的影响还有很多,如最近正在看日本的动画片《七龙珠》,据说日本的动漫在全世界都很有影响力的。还有日本的温泉沙浴,很令人向往……
这就是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一直想看白岩松的文字,在没有看简介,只凭感观,而选择了他的第一本书,却与日本有关,的确挺令我意外的。但相遇就是一种缘份。我很喜欢他在序中说的这段话:“先把爱恨放到一边,去了解是最好的一个选择,了解得多了,一切皆有可能。”
人生亦是如此,在爱恨之间行走,以理性的光辉赢得做人做事的智慧!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二)文/陈 婷
从看了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就喜欢上了他的文字,喜欢他的理性和睿智,喜欢他的潇洒与坦然。
对于中国人来说,日本是一个极具争议的国家,白岩松写《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这本书该是顶着多么大的压力,既要表达出他内心的真实情感,又要谨慎地做到不激起国人的愤怒。他在日本专访了20多天,并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这段日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整理成这本极具份量的书,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理解、探索真正的日本。
我是英语专业,二外便是日语,上学时我便对日语的学习很狂热,日本也是我一直想去的国家之一。白岩松的《行走在爱与恨之间》是一本介绍日本的很好的向导书。当然,它最令我感动的不是书中描写的寿司和动漫,而是浸透在文字中的包容与理解。曾经的日本带给世界的伤痛必然无法抹去,但每个民族必定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白岩松笔下的日本,不管是从丰富的文化还是和谐的人文环境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每到一个地方,每采访一个重要人物,都用心去感受那一份特殊的情感。白岩松说得没错,看到别国优秀的地方,拿过来用,没什么不对,要战胜别人,(网)必须得先战胜自己,作为一个媒体人,他以自身的责任与态度帮助更多人愿意去走近日本,了解日本。
还记得2012年钓鱼岛事件引起了国人很大的不满,在长沙也掀起狂澜,平和堂被砸,各种游行示威纷纷上阵。一个民族真正的强大不是靠愤怒与粗暴的行动来获得认可,而应该靠内心的力量与理智去解决问题。白岩松说学会在存在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交往,是未来几年中日间的课题。诚然,联系到我们的生活本身,又何尝不是如此?每个人都可能受过伤,朋友、恋人,甚至亲人的背叛,同事的鄙视、嘲笑,有些伤痛或许一辈子都会留有疤痕,但我们仍要学会去包容、接纳、理解。在痛苦中学会成长、成熟。但愿我们在爱恨情愁的社会里淡忘那些痛苦,重新去拥抱对方,拥抱美好的自己。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读后感
(三)读完这本书,让我的心有了停顿,有了些许宁静,白岩松用自己行走的所见、所感,以冷静的视角,给我们讲述了对日本的初印象,对日本政界、文化界、财经界等代表人物的采访以及真实的和平博物馆和扭曲的靖国神社等等,让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真实的世界。
就我本人而言,初三临毕业时遭遇非典,高三临高考汶川地震,大二新疆七五事件,大三听说西安反日游行加打砸日本车封校等等,这些带给我的恐惧或者愤愤远远小于我对日本这两个字眼的痛恨。我们中国现下国人可能大都同我一般,对于日本,有着极度的厌恶与抵制,或者更甚,这两年,从钓鱼岛到前不久公然出台解禁自卫权欲使其合法化,我也同许多热血青年一样,厌恶、痛恨而不能自省。但是我又能明白而庆幸的告诉自己单纯的不理智行为并不能真正抵制和遏制日本。
一直以来,我都没能好好的了解这个国度,只是看到了、感受到从以前到现在我们中国所遭受的来自这个国度的耻辱和产生的愤怒,愤怒淹没了理智。我很庆幸能够读到这本书,能够静下心来重新认识这个国家。
从隋唐时期开始,日本不断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满清堕落的时候日本又开始学习西方文化,到近代,我们中国又向日本学习派遣留学生。正如白岩松在书中所写,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其影响至深,到处可见。而我们当代的文化却对日本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因为自豪,所以我们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白岩松在本书中讲述了许多日本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防灾、比如环保,详细讲述了日本的防灾建设、环保问题的垃圾处理等等,人常说,最了解你的不是你自己,而是你的敌人。我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们应该好好的去了解对方,借鉴对方,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的去了解对方,取长补短,这样才是让我们变得更好。
从战争的胜利到今天,国家领导人用宽博的心包容着,我们用恨铭记着磨难,同一个世界,行走中的相处,需要我们的奋发图强,我们用眼看,用心学,用理智对待,用历史励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相信我们中国的未来会更加强盛。
(红星四场 张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