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别的礼物》阅读答案【推荐】
做阅读题要弄清题干中作者的话和命题者的话。题目中出现作者的语句,一般是学生要理解和分析的对象,而命题者的话一般起到引导学生明确解答重点或者提供限制条件的作用。
离别的礼物
一个初秋的晚上,清风徐徐吹来,夜色迷人。11岁的彼得和爷爷在院子里,却没心思欣赏这明净的秋夜景色,一个劲儿地直想着屋里那床毛毯。他没想到爸爸真的会把爷爷送走。现在,事情已经明摆着了,爸爸给爷爷买了离别的礼物——一床大毛毯。
今晚,是他和爷爷相处的最后一夜了。爷爷看出他的心思,说:“我去把口琴拿来,吹一支古老的曲子给你听听!”
然而,爷爷从屋里拿出来的不是口琴,而是毛毯!
“啊,这毯子真好!”老人抚摩着毯子说,“你爸是个好人,这要花不少钱呢!寒冬到了,有了这床毛毯,在那地方就不愁冷了。那儿不会有这么漂亮的毛毯的!”爷爷总是把事情说得那么轻松。每当彼得提到离别,爷爷就说是他自己的主意。
可彼得想:“一个孤老头,离开自己的亲人,到政府盖的那幢楼房——孤老院里,和别的老头住在一起,能算是幸福吗!他真不相信爸爸会做出这种事来。彼得难过得真想哭,但他忍住了,他已经是大孩子了。他走进屋子拿来了爷爷的口琴。
爷爷吹起一支欢乐的曲子。彼得听不进去,他呆呆地凝望着峡谷。
忽然传来两个人的脚步声,那是爸爸和那个脸蛋光得有点刺眼,活像个洋娃娃的女人回来了。口琴声戛然而止。爸爸没有说一句话。那女人走过来娇声娇气地对爷爷说:“明天,我就不送您啦!我是来向您道别的。”
“您的心地太好啦!”爷爷说着,低下头,望着地面,望着他脚边的毛毯。然后,他弯下腰,拿起毯子说:“请你看看这个,我儿子送给我一条多好的毛毯做离别的礼物。”
“嗯,”姑娘摸了摸毛毯说:“这毛毯真不错。”她忽然转身向爸爸,冷冷地说:“肯定花了不少钱!”爸爸清了清喉咙,吞吞吐吐地说道:“我,我想给爸爸买一床最好的……”姑娘好像被钉在那里,两眼没离开过那床毯子,半晌,终于开腔了:“哟,还是一床双层的啊!”
“是的,”爷爷说,“是双层的,一床漂亮的毯子,给我老头做纪念!”
爸爸默默地进屋去了,那女人马上跟进去,喋喋不休地说那毯子太昂贵。爸爸像往常一样,逼得没法只好发火了。她一转身要走,正好遇到想进屋的彼得。她又转身嚷道;“不管怎么说,他无需一床双层毛毯!”爸爸望着彼得,眼里露出了尴尬的神情。
彼得忍不住了,对爸爸说道:“她是对的,爷爷不需要一床双层毛毯。来,把它剪开,成为两床。”爸爸和那个女人都愣住了。
“爸爸,听我说,剪成两半,一半给爷爷,另一半保存起来。”
“这个主意不坏。”爷爷温和地说,“我不需要这么大的毯子。”
“是的,”彼得又说,“一层毯子足够送走一个老头,省下一半,留着以后用得着的。”
大家都沉默了。
好半天,爸爸走到爷爷面前呆呆地,没有一句话。爷爷望着儿子喃喃地说:“没关系,孩子,我知道你不是这么想的……我知道……”
这时,彼得哭了,但没什么,因为爷爷、爸爸都哭了,哭成了一团……
12、阅读全文,选择下列两个括号及对应横线填充。(4分)
从文中我读懂了:
一个()的彼得,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的女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的爷爷,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的爸爸,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的人物描写十分传神且充满个性化,仔细研读下面句子,按要求答题。(2分)
(1)“爸爸清了清喉咙,吞吞吐吐地说道:‘我,我想给爸爸买一床最好的……’”句中“清了清喉咙”“吞吞吐吐”在句中有什么表达效果?
(2)“姑娘好像被钉在那里,两眼没离开过那床毯子。”句中“钉”字用得传神,传神在哪里?
14、本文的好多句子很含蓄,有话外音、有潜台词,联系上下文按要求答题。(2分)
(1)一个初秋的晚上,清风徐徐吹来,夜色迷人。此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2)“爸爸,听我说,剪成两半,一半给爷爷,另一半保存起来。”此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15、文章最后写一家三口人在哭声中戛然而止,作者用省略号结尾,是作者故意留下的“空白”。请展开想象,给小说续写个结尾。(4分)
16、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下面一段话,说说我们该用怎样的态度对待老人。(3分)
当我把菜汤洒到自己衣服上时,当我忘记怎样系鞋带时,请想一想当初我是如何手把手的教你。
当我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你早已听腻的话语,请耐心地听我说,不要打断我。你小的时候,我不得不重复那个讲过千百遍的故事,直到你进入梦乡。
当我由于双腿疲劳而无法行走时,请伸出你年轻有力的手搀扶我。就像你小时候学习走路时,我扶你那样。
当你看着老去的我,请不要悲伤。理解我,支持我,就像你刚开始学习如何生活时我对你那样。当初我引导你走上人生路,如今请你陪伴我走完最后的路。给我你的爱和耐心,我会报以感激的微笑,这微笑中凝结着我对你无限的爱。……
《离别的礼物》阅读答案
12、不设统一答案,参考:彼得,懂事、聪明,理由:当得知爸爸要把爷爷送走后,没心事欣赏迷人的月色,而是一个劲地想着那床毛毯;女人,吝啬、刻薄,理由:为爷爷送别的一床毛毯她都舍不得,当得知爸爸为爷爷买了一床最好的双层毛毯后,她表现出非常刻薄的一面;爷爷:善良、宽厚、善解人意,理由:面对儿子把自己送走的这样一个事实,他总是站在儿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表现出对儿子的理解;爸爸:孝顺、软弱,理由:当要送走爷爷这一事实无法改变时,他给爷爷买了一床最好的毛毯,当那个女人舍不得把一床双层毛毯送给爷爷时,他表现得很软弱。(4分,括号和横线各1分)
13、答题参考:(1)看似矛盾的动作神态中真实地表现出了爸爸在这个女人面前十分软弱的特点。(2)“钉”字写出了女人得知爸爸为爷爷买了一床最好的毛毯后非常恼火的情态。(2分,一处1分)
14、答题参考:(1)“迷人的月色”与离别的沉郁气氛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加了故事的悲剧气氛。(2)保存起来,留着以后把你(女人)送走的时候用。(2分,一处1分)
15、不设统一答案,可围绕老人的去向,那个女人面对三个人哭声的反映,小彼得过得好吗等内容来写。(视内容与表达的合理程度,及与文章的风格接近程度给4、3、2、1分)
16、不设统一答案,既要联系文章内容,又要结合课外材料。参考:应该换位思考,认识到谁都要经历老去的那一天,应该善待老人。站在老人的立场给老人以充分的耐心与理解。(3分,联系文章内容1分分,结合材料2分。)
第二篇:生命的礼物阅读答案
生命的礼物阅读答案
2010-6-10 18:42 提问者: 月影_冰 | 浏览次数:12476次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
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亡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
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搏器
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振兴”,再说捐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作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读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肺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赠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母亲时,她说,我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我……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接受”
我激动地一把抱住她:“你真是我的好妈妈!”
1、“大惊失色”是什么意思?母亲为什么会大惊失色?
2、读完全文,你认为文章题目中的“礼物”指的是什么?
3、想一想文中最值得“那个青年的母亲”骄傲和自豪的理由是什么?
5、联系上下文说说“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这句话的含义。
6、想一想“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我……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接受”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我来帮他解答
2010-6-11 16:38 满意回答
1惊讶的脸发白 ;因为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振兴”,再说捐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
2受益者的生命、美好的未来和希望
3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 而且 他的儿子给了那么多人生活得希望
5是以生命为礼物,赐予的幸福是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被赐予的幸福是他们获得了生的希望
6他认为那是了不起的做法,他需要时间来接受,省略号表静默或思考
第三篇:《生命的礼物》阅读答案
生命的礼物阅读答案
那年,在美国考得驾驶执照,同时发给一张淡红色的小卡,卡上写着:按照统一的人体捐献法规,当我死之时,我作如下选择: a、捐献我的任一器官和部件。
b、捐献我的心脏起博器官(植入日期为某年某月某日)c、捐献下列部件和器官——
d、不捐献我的任一器官部件和心脏起博器。以下是亲笔签名和日期。
真新鲜!要是我母亲见了,一定大惊失色。美国人简直是疯子!她虽然不相信“来生转世”之类的说法,但刚领到驾驶执照就谈死,她会认为不吉利。再说捐献器官,把尸体弄得支离破碎,她会认为太残酷。不过,我在a项上作了选择,就是说,一旦发生意外而死亡,我愿意捐献我的任何一个器官和部件。我签上自己的大名,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并把“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贴在驾驶执照正面。我端详这张驾驶执照,想象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这是一份生命的礼物,赐予和被赐予都是一种幸福。美国大多数人都愿意做这种选择,我非常赞成这种做法。只是当时,我不曾将此事告诉母亲,怕她整天提心吊胆。
不久前,在一份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一美国青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根据他生前的愿望,医生摘取了他身上所有的可供利用的器官。两只肾脏分别移植给当地和欧洲的两名肾功能衰竭者,心脏和肝脏分别移植给两名濒临死亡的患者,两只眼球给两个失明者作了角膜移植。这位青年捐献的生命礼物,使四个垂死者重获新生,两个盲人重见光明。当记者访问这个青年的母亲时,她说,她为儿子的行为感到骄傲,同时她还感谢那些接受她儿子器官的人。他们使她儿子的一部分在他们体内存活,她儿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看到他们,就像看到自己的儿子!我把文章拿去读给我80岁的母亲听,她听了半晌不说话,最后她缓缓地说:“这个母亲实在了不起,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 我激动得一把抱住她:“妈妈!”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残酷-------()
延续------()
激动-----()2母亲说“只是我这样老的器官不知还能不能派上用场”的意思是什么?
3我把卡贴在驾驶执照后面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残酷---(仁慈)延续----(中断)激动-----(平静)2意思是母亲也希望在她死后能捐献出自己的器官,帮助有需要的人。3万一我遭不测,警察和救护人员赶到现场,翻开驾驶执照一眼就能看见“捐献者”三个字的小红点,就会立即拿我的器官去解救另一个垂危的生命„„
第四篇:《礼物》阅读理解的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礼物
(1)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2)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鼾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3)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地退出房门。
(4)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5)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的艺术殿堂。
(6)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7)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的焦灼中等待。
(8)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9)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显出()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10)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踯躅过许久。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11)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意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
1.将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在原文的括号内,使原句完整通顺。
忐忑不安 疲惫不堪 蹑手蹑脚 朦朦胧胧 向往已久
2.文中插叙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中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_______而流泪,第二次因为________而流泪。
5.文章结尾写到雕像碎了,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流落下来,请分析一下女儿此时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同步题
答案 1.蹑手蹑脚 朦朦胧胧 向往已久 忐忑不安 疲惫不堪
2.文中插叙了母亲为女儿上学筹集了1万元钱。
3.既表现了1万元的来之不易,又表现了这钱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4.感激 委屈
5.表现了母亲对女儿的不理解,同时也表现了女儿的伤心和失望。
(意对即可)
第五篇:毕业离别
面对过去,请珍惜当下
当我再次走在熟悉的江小,却发现这里的一切都已经物是人非……
——题记
午后,默默地沿着隐藏在记忆深处的小道,偷偷地溜进那好似忘记的校门,却发现,这里的一切似乎都从未改变。只是——整个学校变得空荡荡的、冷清清的……
凭着残存的记忆,带着迷茫的心情,向右拐进曾经走过无数次的教学楼。
望着墙上陌生的照片,已寻不到我以前的身影,轻轻的一声叹息,仅有这么一声
叹息——不然,面对岁月的飞逝,我又能做出怎样的反抗呢?
往前走,面前是新建的楼梯外墙。傻傻的外墙,有什么资格取代原有的雷
锋像?外墙遮挡住部分教学楼,让原本明媚的大楼变得苍白,变得难堪、变得无
力!应该把它拆了!——只是,我凭什么这样做呢?或许,是它破坏了原有的记
忆,才让我如此的不爽吧?
扶手已经翻新成不锈钢的,梯角也放了几盆盆栽,只是,这为什么让我感觉
到如此的单调?如此的令人不爽?
二楼,老师的办公室明显没人,我就没进去;三楼,那曾经被当做操场的大
阳台,似乎还微存那时5班的活力,只是,那仅仅是我曾经的记忆。
好不容易走到了四楼,原来的教室早已忘记,只能找到挂着“六(5)班”牌
子的教室。那间教室的窗户刚好没关,我伸着头看去:一个白色的计算机桌、一
个黑色的悬挂电视、一个绿色的黑板、还有几十个黄色的单人课桌。再有的就是,白色的、压抑的窗户、墙面……
面对这些单调到掉牙的东西,我真的很难想象我以前是如何度过那快乐、难忘的两年生活的。面对如此空荡荡、无人的教室,以前的那些回忆,真的是瞬间崩溃,只有满心的不舍、惆怅与停在在喉中的哽咽。一切都无从记起——面对乏味的这些,以前课上在老师写黑板字的时候捣乱、课下一群女生跳着高难度的皮筋,那些曾经创造下美好回忆的5班,去了哪里?
边走边想:曾经,被同学追到整个教学楼狂跑的我,已经消失在楼道里;曾经,偷拿同学的语文卷子看阅读题的我,已经隐没在当时的笑声中;曾经,带着大家一起打扫雨天的二楼到黑夜的我,已经定格在那时昏暗的路灯下。
一切的一切,只是令人伤痛的曾经;一切的一切,都是令人感慨的消失;一切的一切,终是无法重来的过去。过去,只是岁月留下的一个点,只是没人在意的逝去,只是世界进展的一个可笑的牺牲品!
想太多总会令人泪流,哪怕是从前在这个学校从未流过泪的我。
开心点吧,俯身看到的主席台也许能令我高兴:零九年的五月,我站在台上,领着全班同学的毕业证,接过优秀毕业生的奖品,拿着全班最高的表彰。当初的我以为,这是毕业时最亮丽的结尾,是新道路上的最好开始。不曾想,当时的我是多么的幼稚、多么的愚蠢!因为,那时的我毫不注意:绚丽的过后,就是黯淡的收尾。
有时候,真的不想长大,想永远留在那个稚嫩、单纯、开心的童年。但是,我又何尝有能力与命运抗衡,与命运搏斗呢?只能,默默地接受命运,任由命运对我的摆布。
成长,带走了我最珍贵的东西,带来了我最不愿面对的东西。
尽管,那些我真的不愿面对,但是,我又不得不去接受。在成长面前,我只
是一只不起眼的蝼蚁,只是一粒不经意的粉尘,当它向我逼近时,我只能发出弱弱的呻吟、发出那渺小的心声。不敢,有任何的反抗。最后,倒在成长的大军里,成为了成长的奴隶,成为了一个无名的牺牲者。没有谁会记得,因为这是新旧交替的必然!
以前的同学,大多被送进了三中。而中途也有转学的,转到市外的、省外的,转到中部的、转到西部的。真的很想念同学们,只是,不知等见到他们的时候,各自又是哪番模样。
小学,就像一场温馨美好的梦。但是,当我醒来时,却发现生活是如此现实、压抑,早没了梦里的奇幻。留下的,只是掩面的泪水,无人知晓的嗟叹,还有转身之后的假装坚强。
同学们走着走着就散了,谈笑声聊着聊着就没了。面对空荡荡的学校,除了“物是人非”,我还能想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