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白杨礼赞读后感50字
【篇一:白杨礼赞读后感】
今天早上,我读了《松树的风格》这篇文章。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树的样貌虽然不美丽,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枝丫,但是它却有着美丽的内心,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在西北那个险峻的环境中,靠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和信念,扎下了根。在西北,它很普遍,也许不受人们的重视,但是它不在乎这些,它依旧保持着自己良好的心态,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但是我们不应该退缩,应该像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屈地直面困难,愈挫愈勇,在不断的困难与挫折中成长!
【篇二:白杨礼赞读后感】
今天早上,我读了茅盾先生写的文章——《白杨礼赞》。
想到我家门外就有一棵白杨。那棵白杨树也有着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紧紧靠拢,绝无旁逸斜出。它宽宽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春天,它长出嫩绿的叶苗,告诉我春天来了;夏天,它挥舞绿油油的叶片,给我送来无限的清爽;秋天,它的叶子全黄了,一阵秋风吹来,落叶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叶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让冬日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的房间,给我送来无限的温暖。
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数,因为它象征我们民族那种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想到这里,我更加想念以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杨树。
【篇三:白杨礼赞读后感】
杨树它只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一种平凡的一种树。
它没有美丽的外表,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但是它有一种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虽然只有碗来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茅盾先生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他在延安生活了五个月,他耳闻目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的人民的沸腾生活,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远大的前途,而我们,应该去学习白杨树的精神,用行动去证明中华民族的远大的前途。
【篇四:白杨礼赞读后感】
前几天,我读了《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我被白杨树那种精神打动了。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坐着汽车回家。望着窗外的景色,不由得感到有些单调。这时,看到远处有几棵白杨树。望着这挺拔的白杨树,想到了那些在边境的军人。
是的,在我们眼里,那仅仅只是几棵白杨树,几棵普普通通的白杨树。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他那紧凑的叶,那挺拔的杆,在仔细品味一下,你会发现,白杨树身上有一种特别的精神。它那紧挨的叶,如同我们团结一心的精神;它那挺拔而笔直的杆,如同我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团结,坚强,这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品格。
读者这篇文章,想着白杨树身上的精神,让我想到了那一个个的军人。是的,一位军人和白杨树一样普通,也和白杨树一样有团结一心不屈不挠的精神。军人们默默奉献,却不要一点回报。如同白杨树一样。
望着窗外的白杨树,我思绪万千……
第二篇:白杨礼赞读后感
白杨礼赞读后感
最近重读了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上一次读它,还是读书时候的事了。犹记得那时翻开书本散发的书墨清香和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而现在,点开网页已成为阅读的最简单的方式。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那是中国最苦难的时代,战争、纷乱、民不聊生,却又是涌现出最多能人的时代,这些不世出的伟人们的成就让后人仰望。但仔细想想,那些融入到诗画中的苦难又是芸芸众生多少的悲怆的浓缩。我们能生在一个没有战乱,安居乐业的世界里又是何等的幸运呢?
纵然王昌龄的“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犹然在耳,人们也始终记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中人”的悲怆。历史总是螺旋反复的行进,战争—和平—战争,古人用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让后人铭记着和平安定的可贵,中国人民如同白杨树般默默的扞卫这得来不易的和平。落后就要挨打,那本最屈辱的近代史翻过,中国人攒足了一口气,埋头补课,闷声做事,用无数先烈的鲜血换来宝贵的和平,用无数前辈的汗水甚至生命拼命赶超,他们是守土安疆的战士,也是立在戈壁上静静守卫的白杨树。今天的我们,踏着他们的足迹,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也必将继承他们的美德,遵循他们的遗愿,奉献我们的微薄之力来守家卫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开疆辟土。
但不论是战乱还是和平,由古到今,一些品质被人们赞扬着,也总有一些人在默默的坚持着。他们像每一个值得敬畏的生命体一样,于困境之中,磨砺,成长,将苦难融进生命里,于浊浊尘世之中,谱写生命的乐章。他们如同这白杨树一般,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亦不乏温和,坚强不屈与挺拔,即使环境艰难,旁人冷眼,亦不能摧毁他们这如宝石般可贵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
这矗立在苍茫的戈壁滩上那一排排笔直挺立的白杨树,让我想到那些为了祖国无私奉献自己的人们,他们也是在这样艰苦恶劣的环境下,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奉献一生,像焦裕禄、罗阳、林俊德,像那些有名的无名的为了祖国默默奉献和牺牲着的人。那些为了祖国牺牲的老兵们,那些在各行各业敬业奉献付出一生的人们,他们无畏的冲在第一线,如同旗帜一般鼓舞着其他的人,他们走了,但他们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这种精神让中华民族坚持到了抗战的胜利,让中国人民扛过了内外交困的年代,也将使中华民族完成伟大复兴,使中华民族重回世界之巅。
这世上总有这样的人,他们坚韧不屈,伟岸正直,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即使环境艰难,旁人冷眼,亦无法动摇他们心中的坚持。他们是电视里有着感人事迹的英雄,也是默默无闻在我们身边的凡人。这些凡人也许更为伟大,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也许昨天我们还与他们面对面的吃着早餐,还能记起他们儿时闹出的笑话,他们不是那么完美,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却无法掩盖他们身上的善良和坚持的光芒。像数十年如一日照顾毫无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的廖月娥,像身怀六甲下水救人的彭伟平,像那些善良质朴的勤劳勇敢的普罗大众们。
正是有了这些善良朴实的人们,我们的祖国才能如此安定团结,才能脚踏实地积极向上地不断发展。他们是土壤,撒播真与善的种子,当这些种子生根发芽,一片一片的开花结果,那些恶意的冷眼和嘲笑也只能成为田地里少数的异类。和平和安定不仅仅是依靠边疆的战士去维护,作为祖国的一份子,同样也在用我们的方式来保持这真与善的土壤。
那些或精彩或平凡的最质朴的中国人就在我们身边,那些最伟大最闪亮的优良品德就在我们身边,由古至今,从未改变,从未动摇。那些守卫在戈壁滩上笔直伟岸的白杨树,他们是先烈的英灵,是祖先的传承,是伟大的中华人民的象征,是中华民族一代代血脉相传的最珍贵的财富。学习它、继承它、发扬它,中华民族必将实现最灿烂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第三篇:《白杨礼赞》的读后感
《白杨礼赞》的读后感
《白杨礼赞》的读后感1
今天我读了茅盾的《白杨礼赞》,矛盾先生描写的“白杨礼赞”,会使你懂得应该对什么样的人献上你的敬意,让你知道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从“白杨礼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样精神和意志”。从文章这段话可以看出:这是虽在北方飞雪的压迫下都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扣,对抗着西北风“这显然是在赞美杨树的内在品质。
这种精神和意志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我最喜欢的几句是:她没有婆婆的'姿态,没有曲曲的盘族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婆“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完全和毫不掩饰的赞美了“平凡”的白杨树“不平凡”。
难道它不值得我们歌颂?不值得我们骄傲吗?
《白杨礼赞》的读后感2
在漫天黄沙,杳无人烟的黄土高原上,挺立着一排三五棵白杨。正是这白杨树,使荒凉的高原不再单调,试着杳无人烟的地界出现一丝生机。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白杨的枝、干都是笔直的,挺立的、向上的。就连它的叶子,也是一片片向上的,没有一片斜生,更不用说倒垂了。这看出了白杨树那种精神——积极向上、顽强、坚韧不拔。正是这种精神,使白杨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仍能坚持生长,并且生命力顽强。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在我看来,白杨的不平凡也许正来自于它的`普通。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植物几乎无法生存,但是白杨存活下来了,而且活得很普通,这就不得不让人起敬。白杨是普通的树,但它坚强向上,就变得不平凡。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普通的,只要我们努力、顽强拼搏,就会变得不平凡。所以,每个人都是普通的,但是我们可以活得不平凡!
《白杨礼赞》的读后感3
今天早上,我读了《白杨礼赞》这篇文章。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树的样貌虽然不美丽,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枝丫,但是它却有着美丽的'内心,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在西北那个险峻的环境中,靠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和信念,扎下了根。在西北,它很普遍,也许不受人们的重视,但是它不在乎这些,它依旧保持着自己良好的心态,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但是我们不应该退缩,应该像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屈地直面困难,愈挫愈勇,在不断的困难与挫折中成长!
《白杨礼赞》的读后感4
杨树它只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一种平凡的一种树。
它没有美丽的外表,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但是它有一种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虽然只有碗来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茅盾先生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他在延安生活了五个月,他耳闻目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的人民的沸腾生活,他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远大的前途,而我们,应该去学习白杨树的精神,用行动去证明中华民族的远大的前途。
《白杨礼赞》的读后感5
前几天,我读了《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我被白杨树那种精神打动了。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坐着汽车回家。望着窗外的景色,不由得感到有些单调。这时,看到远处有几棵白杨树。望着这挺拔的白杨树,想到了那些在边境的军人。
是的,在我们眼里,那仅仅只是几棵白杨树,几棵普普通通的.白杨树。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他那紧凑的叶,那挺拔的杆,在仔细品味一下,你会发现,白杨树身上有一种特别的精神。它那紧挨的叶,如同我们团结一心的精神;它那挺拔而笔直的杆,如同我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团结,坚强,这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品格。
读者这篇文章,想着白杨树身上的精神,让我想到了那一个个的军人。是的,一位军人和白杨树一样普通,也和白杨树一样有团结一心不屈不挠的精神。军人们默默奉献,却不要一点回报。如同白杨树一样。
望着窗外的白杨树,我思绪万千……
《白杨礼赞》的读后感6
今天早上,我读了茅盾先生写的文章——《白杨礼赞》。
想到我家门外就有一棵白杨。那棵白杨树也有着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所有的枝丫一律向上,且紧紧靠拢,绝无旁逸斜出。它宽宽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春天,它长出嫩绿的叶苗,告诉我春天来了;夏天,它挥舞绿油油的叶片,给我送来无限的清爽;秋天,它的叶子全黄了,一阵秋风吹来,落叶在空中翩翩起舞,十分漂亮;冬天,它的'叶子落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让冬日温暖的阳光照进我的房间,给我送来无限的温暖。
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数,因为它象征我们民族那种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想到这里,我更加想念以前我窗前的那棵白杨树。
《白杨礼赞》的读后感7
今天早上,我读了《松树的风格》这篇文章。茅盾笔下的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白杨树的样貌虽然不美丽,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枝丫,但是它却有着美丽的内心,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在西北那个险峻的环境中,靠着自己顽强的生命力和信念,扎下了根,在西北,它很普遍,也许不受人们的重视,但是它不在乎这些,它依旧保持着自己良好的心态,磨折不了,压迫不倒。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常常会遇到困难与挫折,但是我们不应该退缩,应该像白杨树一样坚强不屈地直面困难,愈挫愈勇,在不断的困难与挫折中成长!
《白杨礼赞》的读后感8
在今天上午的阅读课时我读了许许多多的文章,其中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让我感触最深。
《白杨礼赞》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的白杨树,象征着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了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
坚强,正直,朴素,严肃,这些都是白杨的品格;在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常常大风肆虐,没有水,在这种环境恶劣的情况下没有一种植物生存了下来,唯有白杨树顽强的生存了下来。白杨树这种品格在我们先烈的身上体现了出来:在穿越雪山时身上很滑,一不小心就掉下山的危险,战士们的鞋太旧了,在寒风呼啸,鹅毛大雪的天气下,脚冻的有疮了;没有粮食吃,战士们只能吃雪。可是他们很坚强,最终走完了长征。
白杨是一个多么坚贞不屈,坚强,朴素,顽强的植物啊!我们一定要学习它的精神。
《白杨礼赞》的读后感9
今天我读了茅盾的《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我对文章里的白杨树深有感触。白杨树生长在西北贫瘠的土地上。它很普通,但很不平凡,白杨树笔直、坚强不屈地在西北的土地上生长着。
矛盾在文中写出“白杨树不屈不挠,正直、朴质、严肃、伟岸,也不缺乏温和”。在高原中唯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才可以使生物在那里生存下来,白杨树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得以生存下来了。
《白杨礼赞》不仅在立意方面有深层含义,它也象征着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这种精神令我感动,我们应该传承这种坚韧不拔的.白杨精神,像白杨一样,能在恶劣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白杨礼赞》的读后感10
前几天,我读了《白杨礼赞》这篇文章,我被白杨树那种坚韧的精神打动了。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坐着汽车回家。望着窗外的景色,不由得感到有些单调。这时,看到远处有几棵白杨树。望着这挺拔的白杨树,想到了那些在边境的军人。
是的,在我们眼里,那仅仅只是几棵白杨树,几棵普普通通的白杨树。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他那紧凑的叶,那挺拔的杆,在仔细品味一下,你会发现,白杨树身上有一种特别的`精神。它那紧挨的叶,如同我们团结一心的精神;它那挺拔而笔直的杆,如同我们坚强不屈的精神。团结,坚强,这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品格。
读着这篇文章,想着白杨树身上的精神,让我想到了保卫我们祖国的一个个军人。是的,军人和白杨树一样普通,也和白杨树一样有团结一心、不屈不挠的精神。军人们默默奉献,却不要一点回报。如同白杨树一样。
望着窗外的白杨树,我思绪万千······
第四篇: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课文以作者行踪为顺序、赞美白杨树不平凡为线索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
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3、情感目标
感受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白杨树的不平凡
教学难点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白杨树形象和精神的不平凡中寄寓作者怎样的感情 方法手段:
教师讲授法、提问法
学生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歌曲《小白杨》视频 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
1、《白杨礼赞》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课文以作者行踪为顺序、赞美白杨树不平凡为线索的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
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学习象征手法;
3、情感目标
学习中华民族质朴、坚强、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白杨树的不平凡
教学难点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白杨树形象和精神的不平凡中寄寓作者怎样的感情 方法手段:
教师讲授法、提问法
学生朗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歌曲《小白杨》视频 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感受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白杨树的不平凡——生长环境不平凡、外形不平凡、精神不平凡。你觉得白杨树是棵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的句式表达。
二、探究新知
(一)读与品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但作者仅仅是要赞美白杨树吗?它在文中还有什么含义?(这一步的创意是:品读“白杨象征的意蕴之美”这 一部分。用美点品析的方式带动对全段文字的品析,理解课文的意蕴。)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这一部分。
2.思考:这一段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
3.同学们发言的基础上老师评点: 层次之美--两个层次,由实到虚,由形体到联想,由形体到象征,由物到人,由物到精神。用词之美--都是褒义词。句式之美—“当你„„难道„„难道„„难道”是排比反问句,第一句把读者的思绪引向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接着三句说了三种象征意义,从普通农民说到部队哨兵,从具体的人说到精神和意志。“只觉得”“不想到”“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带动着抒情议论的步步深化,让人们感受到语言文字之中洋溢着的激情。情感之美--“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作者从各个方面评议颂扬了白杨树的优秀品质,而且层层递进,将白杨树美好的形象镌刻在我们的心中。构思之美、象征之美--因物生情,托物言志。让人由树展开联想,想到北方的农民、抗日军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
4.同学们激情诵读、演读这一部分课文。(过渡)
(二)探究学习第一至三部分 1.阅读第四部分,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动手画出文中排比句,反问句。句法有何变化。明确: 句法变化是①只觉得②不想到③竟一点也不联想到④又不更远一点想到。句法中有异。点破象征意义。(2)这四句排比句和反问句连用,意思怎样加强? 教师明确: ①让人由树联想到什么②让人由白杨树的朴质、严肃、坚强,联想到有相同特点的北方农民。③由白杨树的坚强不屈联想到傲然挺立、守卫家乡的抗日军民。④由白杨树枝枝 叶叶紧靠团结,力争上游的精神,联想到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精神和意志。四个反问句由外向内,层层深入。(3)第7自然段用拟人和对比给白杨树以高度的评价,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具体说说怎么抑又怎么扬? 两个“没有„„”和“算不得好女子”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这是欲扬先抑。“但是„„伟丈夫”笔锋一转,则是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了“伟丈夫”两词一对比更突出了白杨树与众树的不同。先抑后扬,赞美由树到人。(4)白杨树象征了什么? 教师明确: 白杨树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2.读读第五部分,思考并回答。(1)“楠木”象征了什么?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楠木”象征了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诸如国民党反动派)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为了,以树比树.(白杨树和榆木),人比人(北方农民和国民党反动派),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致、谐调和完整。(2)“那也是直挺秀颀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这句话形褒实贬,意思是楠术虽也有高高挺立的风姿,却自居高贵,缺乏内在的美,一语双关,指村实指人——“贱视民众”(国民党反动派)的人。(3)把白杨树和捕木进行对比用意如何? 明确:这对比①表达了作者对贱视民众的顽固倒退的国民党反动派,表示愤慨、鄙弃之情②深化了散文的主题③以高昂的赞美白杨树,形成首尾呼应,结束全文。3.课文语言运用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 特点是语言凝练优美,富于变化。尤其是谴词用字更注意形象贴切。如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大”;用“坦荡如砥”写高原的“平”;用“黄绿错综”写高原的“色”;用“伟岸”“挺拔”“参天耸立”写白杨树的高大等等。
三、总结 这篇散文思想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完美,艺术魁力非同小可。把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突出。“神”是作者“礼赞”白杨的根本。“形”是作者工笔细描的白杨树外貌,是作者笔下的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黄土高原。这篇散文能够广为传诵,与它的“神不散”有很大关系。结构上有疏有密,有散有拢,线索清晰,层次井然,作者淋漓尽致的抒情,一切都让白杨树的神韵风采活现于我们的面前。
第五篇: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杨礼赞》是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一篇阅读训练课文。本文写于194年3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北方的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尽管国民党反动派消抗日,积极反共,但广大的北方军民让作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此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统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胸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抓住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赞美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理解散文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
(二)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抗日军民英勇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
(三)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文章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三、把握教学重点难点
《白杨礼赞》是一篇具有强烈抒情色彩,融情入理、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的散文。因此,我确定文章的重点是了解课文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初步学会分析在叙述中穿插抒情和议论,品味课文语言之美定为教学的重点。将理解象征手法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文是一篇散文精品,思想内容深刻丰富,遣词造句精致讲究,运用象征手法,把作者对北方人民炽热的爱倾注对白杨树形象的精细描绘和深情赞美之中。在教学中采用的教法是:
1)运用图示、音乐或录音机等创设情景,通过指导朗读,突破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的特点。
2)在朗读中结合课文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想像和联想,激发情感、加深感悟,营造品读氛围,提高阅读效果,完成课文分析、感悟的任务。
3)指导朗读,尽量变换方式,既让学生有新鲜感,又达到感受的目的。如听课文录音,给学生的朗读配乐,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声分读等。
4)唤起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的作用。象征手法的突破,可以通过分析课文的象征手法的运用。然后通过简单的举例,由课文联系实际,给身边的景物,赋予象征意义,加深学生对象征手法的理解,为课后写作好的铺垫。
(二)学法: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因此,要抓住好诵读教学、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注重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美的语言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利用仿句练习帮助学生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要求学生熟读,把握关键语句借助联想,研讨白杨树“北方农民”和“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之间的相似点。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理解作者赋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利用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以突破难点。
五、说学情
以前学生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也学过不少议论抒情的文章,但是对于如何把事物的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结合起来,并借之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理想和追求的托物言志的文章不太熟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习本文需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观察事物,处理好物与情的关系,把握好文章的写法,并能写借物寓理的文章。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入歌曲《小白杨》,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此歌曲咏的仅仅是一棵白杨树吗?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也曾高声赞美白杨树,他们在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散文《白杨礼赞》。
2、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录音(放出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配乐朗读,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之进入情境)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A、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B、你明白作者赞美白杨树其实为赞美什么吗? C、白杨树和抗日革命根据地军民之间有何相似点? 3)感知白杨树外形
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的段落。以此引出第5段的分析。学生带着问题、大声朗读这段,(配乐)边读边思考问题,熟悉白杨树的外形及特征及环境。请每个学生看着画图大声朗读。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此时安排学生听课7、8段录音,由形象到本质的过程也是作者托物言志的过程,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朗读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熟悉四个反问句是如何逐层加深的,揭示主题。(白杨树内涵)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第7段分几层?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请找出重点词语)?这是怎样的写法?
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如何揭示的?文章是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的?四个反问句是是怎样逐层加深的?
3)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区别?
4、难点重点的突破,激发学生想象力
配乐朗读第8段,要求学生指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选择一些跟白杨树较为接近的物(梅、竹等)鼓励学生运用象征手法,想象他们的象征意义。分析:1、4、6、8、9段不同抒情的作用,加以体会。
5、作业布置
1)寻找常见的景物,用象征手法,写一个片段,注意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论。2)选择你喜欢的句段摘抄在积累本上,试背下来。
七、说板书 白杨礼赞
环境 农民 外形 平凡而不平凡的 哨兵 内涵 精神、意志
说明:板书原则是形象、简洁、直观。力求将课文内主要内容,学习重点难点,通过简要的板书作用于学生的双眼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