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15:3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第一篇: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第八章内容。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范文

1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范文

2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

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或你的家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几时开播”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学过于拖拉,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第二篇: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

在一年级下册第二章中有一个快速做20以内的减法的方法,这一节中主要是对两种方法的掌握。如何才能上好这节课。

在我撒谎能够这节课的时候,是将20以内的所有减法算式放在黑板上,先让学生将竖行的算式计算结果写出来,再让学说将横行的算式计算出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最后通过一些题目让学生去观察这些减法可以用什么方法简便的.计算,引导学生用差几法来做,即用被减数的各位与减数作差,告诉学生差几多几这些现有的东西,再加以训练,最后用小黑板上的算式巩固。但是这一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失败的课,因为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没有听懂,一脸的茫然,就这个问题我做了思考,我应觉得应这样来讲。

在上课过程中只讲差几法,并在讲的过程中稍做改动,介绍差几法时这样来说:被减数个位的数与减数的差与该减数的和是10,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说“我用被减数与减数个位上的数作差,我知道两个个位数相加等于10的所有算式。”因此,学生算起来就比较简便,清晰明朗。从中不断的训练其口算能力。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2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教师出示钟表模型)--钟表(学生纷纷说出)。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说说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钟表?(学生回答略)

(说明:让学生说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师:钟表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很有帮助。先让我们观察一下,它上面都有什么呢?(用手示意钟面)

生1:上面有1、2、3……这些数字。

生2:上面还有时针、分针。

师:谁能上来指一指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

(学生上来指一指。)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说说分针、时针什么样?

生:又细又长的是分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分针什么样?时针什么样?(说得慢一些,给学生留有想象的时间。)

(说明: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的兴趣。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接着交流,再指一指,初步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半时。

师:钟表作用很大,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你能读出上面的哪个时间呢?

生1:我能读出小明起床的时间是六点。

师强调:这个时间读作六时,你是怎么读的?

生1:因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所以是六时。

师:你说的真棒!我们奖励你一枚小图标。(贴图标)谁能用她交给我们的方法来读读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

生2:小明上课的时间是8点。(有学生纠正:8时。)

生3:小明吃午饭的时间是12时。

生4:小明踢球的时间是4时。

师:我们知道了: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小明出了两个时间考考大家,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来么?(出示钟面1)

生:3时。(师贴钟面,板书:3时)

师:这个呢?(出示钟面2)

生:5时。(师贴钟面,板书:5时)

师:同学们你们真厉害!刚刚老师没有教,你们就知道怎么读了。(出示多媒体课件)刚刚这几个时间读过了,还有两个时间呢,谁来读一读?

生1:小明上学的时间是7时半。

师:你又是怎样读的呢?

生1: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7和8之间,所以是7时半。

师:你更厉害了!不仅会读整时,还会读半时呢!谁能用它的.方法读读这个时间?

生2:8时半。

师:你说说你是怎样读的?

生2: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8和9之间,所以是8时半。

师:小明又出了两道考题想考考大家,试试吧!(出示钟面3)

生:3时半。(师贴钟面,板书:3时半)

师:最后一个。(出示钟面4)

生:6时半。(师贴钟面,板书:6时半)

师:刚才大家认时间认得很准。现在老师说几个时间,请你在学具钟面上拨出来。2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找一个学生说,其他学生评。)再拨一个:2时半。谁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用展示台展示,其他学生观察,评价。)

(说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小明一天的生活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在熟悉、亲切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索新知。在教学形式上,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地结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不仅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3、小结。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我们学会了认识钟面上的时间。(板书:小明的一天)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当分针指着6,时针

过了几,就是几时半。现在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生1:我学会了认识时间。

生2:我们要爱惜时间。

……

师:说得真好!

三、巩固练习

1、91页第2题。给钟面和时间“找朋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小调查

师:再过几天,也就是11月7日这天是我们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了,请同学们做一个小调查:看看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你可以做个观察记录,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把时间记录下来,也可以用画钟面的形式表示出来。

(说明: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练习知识,发展思维,做到练中有乐,乐中见效。把所学知识向生活延伸,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反思:

“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首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创设“小明的一天”的情景等,这些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去发现。其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你早上大约几时起床?晚上大约几时睡觉?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做“小调查”等,这样,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3

,认识钟表中的整时讲完了,反思本课的教学,感觉钟表知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确实是一个难点。因为大部分孩子平时很少关注时间,头脑中也没有时间概念。就如在课上,我问小朋友:你什么时间起床、什么时间睡觉?小朋友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小朋友认识了钟面的.时间却说不出这个时刻自己在干什么。可见孩子们的时间观念是比较弱的。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所以在整时和半时的教学中我力求创造符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以此来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在教学整时时我出示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图:起床时间图、中午下学时间图、下午下学时间图。让学生通过看图比较,在小组交流中,找出看整时的办法。接着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同桌互说、小组一人拨钟表大家说、开火车说等)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钟面上是几时,是怎么认的。这样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巩固了本课的知识。但本课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少数学生总是把几时说成是几点,我觉得这与我在课堂上强调不到位有关。当时这样处理“几点是对的,但在数学上几时才是规范的,我们平时也要注意使用数学语言。”这样会不会好一点呢?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4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

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或你的家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几时开播”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学过于拖拉,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5

《认识时钟》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以及认识整时。也是为之后“时”、“分”、“秒”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地学习数学。采用情境教学将说钟面,学整时,说整时,拨整时,画整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数学活动情境。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是第一次接触时钟的内容,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他们认知杂乱无序、缺乏条理,尚未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知识。因此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想让学生接受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整个这节课的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得饶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教学过程中,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铺垫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在后续教学中,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整节课堂分为3大板块:认识钟表、认识整时、整时的两种书写方式,其中认识整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分配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记一记,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整时的概念。

整时的认识这一环节的教学任务是要让部分会说的学生带动大部分不会说的学生,这的确比较困难,且反复的说也使得这一环节有些单调。但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始终兴趣盎然,积极发言,和教师预设的教学保持着一致的步调。“付出总有回报”,有了前面三个时间的反复陈述,孩子们不仅能很快地找出整时时钟面的规律,而且在“老师拨时间,学生说几时”这一环节中表现出色。

整堂课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兴趣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始终保持着一股新鲜好奇的学习乐趣,自主探索的学习劲头。在多媒体教学中,“认识钟表”这堂课选择的教师还是比较多的,相比较而言,本堂课虽然在情景上有了一些突破和创新,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针对分针和时针的认识,只停留在分针和时针的外观上面:粗粗短短、细细长长。针对它们本质的区别,转圈的快慢程度没有点到,正因为时针转得慢,分针转得快,才是它们更加本质的区别。对于时钟的教学,要突出最关键的部分:分针指向谁,时针指向谁,这句话要让学生反复不断地练习。对于电子计时的方法,虽然学生能够书写电子计时的格式,但是对于其中的理解还是有所欠缺,比如冒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整时,冒号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分钟,这一点未清晰明了地表达给学生,使学生对于整时的书写仍停留在最表面的仿写阶段,对于后续的学习也会造成一定的障碍。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6

《认识钟表》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主要让学生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小朋友平时对时间的关注很少,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就好比在上课前,我问小朋友: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间吗?很多小朋友心里其实是没底气的,有说10点,有说1点,可见小朋友的时间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对钟表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所以在本节课上,我首先让小朋友欣赏了一些各种类型的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以“与钟表交朋友”的方式来认识钟面,让小朋友自己观察学具钟上都有些什么。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说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有两根针。但是对于区分时针和分针却不是很清晰。于是我便拿出自己做好的分针和时针,让小朋友先来说一说这两根针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说一根长,一根短,然后我做动作给学生看,并补充到那一根又长又细是分针,另一根又短又粗(胖)的是时针,为的是便于学生区分和记忆。并把这两根针贴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贴出3时整的样子。(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认识了钟面后就要来认识整时了。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顺势将之前贴在小黑板上钟表时刻拿出来,请小朋友说说看这是什么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能说出这是3点,但当我进一步问他:你是怎么认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沉默了,于是,我但引导他们,看看钟的时针指着谁,分针指着谁。这个时候小朋友们就马上明白怎么来认识整时了:当时针指着几,分针正好指着12的时候,它就是几时。已经认识了3时,于是我又让小朋友们认一认4时,并说一说是怎么认的。因为只有会说了才说明学生是真正掌握了,所以这里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同桌互说、小组说、男女生说等)让小朋友们说一说是几时,是怎么认的,接着根据书中的情境图进一步加深认识。

最后,教学两种时间的写法,由于要照顾所有的学生都认识整时,到后面时间不够用了,只好放到下一节课了。

反思:

一、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写时间,而且还要用两种方法来写,我应该在黑板上多写例子,告诉小朋友应该怎么写。不然,问题就出现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写在哪里,有些小朋友对“:”已经写好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等,或者把这一内容放到下一节课。

二、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太多,要多多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才能上好一堂课。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也明白了,孩子们在课堂的40分钟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因为是低段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课堂纪律还是很重要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和分析,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他们在这种动态的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促进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与积累。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7

《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识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

这节课上下来,我觉得很不满意,虽然大部分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但也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

上课一开始,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猜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反馈交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早上几时上学,上午几时放学,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4、学生所带的选举学具模型表不太够用,有的学生没有,在操作的时候只能坐在那看别人拨。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8

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一、处理较好的方面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猜谜语”也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猜谜语”中导入,接着用课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方面我在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能很详细地汇报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钟表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实物

钟面,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的机会。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

2、提出的'问题方向不够明确。如在让学生观察三个钟面,让学生找出三个钟面的异同点时,我让学生说说从三个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就提得太泛了,使学生抓不住要领,答不到点子上。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比如问时针和分针指在哪里,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3、课堂中,学生举手发言的面还不够广

4、我觉得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炼,如果我的语言能更激情、丰富些,尤其是激励学生的语言再丰富些,这样能更好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9

运用媒体演示,从儿童熟知的动画图片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教师分层次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重点。

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认读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认识大约几时,在难点突破上没有做到位。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纵观整节课,本课尝试体现出: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只是把握活动方向,适时点拨,总结,尽量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真正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习实效性。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观察、操作、讨论,在动中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不断地尝试错误,品尝成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成学习。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创设良好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0

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合作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很好地开展小组活动,是比较困扰低段教师的'一个问题。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自己在小组活动的组织上不是很得力,需要课后继续钻研。

我想到的解决办法是:

1、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就要多训练,让孩子们在组长的带领下,学会分工合作。

2、在课堂任务的设置上下功夫。在学习提示上要更加地具体,设置的问题必须更加有针对性,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然而然地去合作解决。

3、在课堂生成时要随机应变,不要按部就班地跟着教学设计走,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尽量地适应学情。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1

这是我踏入教师队伍以来的第一次公开课,心里难免有些紧张。虽然平时校长、行政、指导老师经常会来听课,被听课也从手足无措到“见怪不怪”了。但是公开课毕竟和被听课不一样,这真真正正的让我了解了一节公开课从头到尾是一个怎么样的流程。

先说备课:从开始备课到最终确定自己的教案初稿,一共用了两个礼拜的时间。在这两个礼拜中,我不断地专研教材,认真的研读网上有关的《认识钟表》的资料,不断地思索自己应该怎么去设计这节课的流程。终于在两星期后,初稿终于出来了。这真正的让我体会到备课的不易。

教具准备:根据自己的初稿,开始准备这节课所需要的教具。纸张,练习,课件,实物钟,钟表的图片等等,也花去了我不少的时间。尤其是课件的制作,一遍一遍的反复修改着自己的课件。

可以说基本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但是这也是我做的最不足的地方,没有及时的找自己的指导老师点评自己的教案,这是我犯的最大的失误,今后在这个方面自己也应该好好的反省与改正。

经过备课后,经历了两次试上这节课。试上的时候,备课组的大部分老师都来听我的这节课。虽然自己上下来还是挺顺的,但是课后我去找各个老师评课,他们都给我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宝贵意见。根据这些宝贵的意见,我又一次认真的修改着自己的教案与课件,虽然大体上思路没变,但也修改了许多的小细节。

终于到了这节公开课课,可能是自己太过重视这节课,也给了学生太高的压力,这天的这节课,原本活力四射的孩子们到了陌生的环境视乎一个个都显得相当的木那,包括那些平时机灵的孩子都失去了他们平时机灵可爱的天性,这一时间也让我慌乱失措。经过一节课的战斗自己也是相当的疲劳,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备的这节课到了最后尽然还是失败了。经过了这节课,我也找了指导老师和几位教师评了我这节课,进过他们的点评,自己的总结反思,我悟出了以下的几点:

1、无论是上什么课,都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也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毕竟他们还是孩子,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只会适得其反。要让自己随时都不紧张,有最好的.状态也不太可能,但是即使是有紧张的心态,也不要显现出来,否者孩子们也会跟着你不自然。

2、上课自己的激情:我找了好多老师评课,他们都说我上课激情不够,声音不够抑扬顿挫,整堂课下来也比较平缓,没有高潮的地方。激情、激励、激发,我的指导老师对我提出的建议常常环绕在我的耳边。我也慢慢领悟到,要上一节好课,也要像一部电影一样,有铺垫,有过程,有高潮,有结尾,而且还需要有好的导演和剧本,这都是老师应该完成的分内工作。

3、课堂问题的提出:这节课自己有一个很大的失误就是有一个地方没能引好,反而被学生越带越歪,是这节课的一大败笔。在一个问题上一直的绕,这就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没能做到。今后的备课中,提问的问题应该直接明了,不应含糊不清。

4、课堂的教学常规:这是年轻教师上课出错最平凡的地方,也是自己没做到的不好的方面,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这个方面应该更加的努力加强。

经过了这一节课,希望自己今后会有更大的进步。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2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联系生活实际看整时。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认知能力较高年级的学生较弱些,所以低年级的课堂,组织教学比较重要。我根据学生的学情,将猜一猜、认一认、指一指、写一写、连一连、画一画、拨一拨等教学手段贯穿整个课堂。一方面是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另一方面是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建立起初步的时间观念,培养他们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堂课的设计我认为有几个亮点的地方:

一堂课学生会不会认真听,教学目标能不能达到,就看导入环节精不精彩,能不能马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课堂。我首先设计一个猜谜语的游戏,让学生来猜一猜谜底(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温馨提醒学生,谜语不能说出来,要举手才能说)。其次用正确的引导语带领学生进入钟表王国,看看王国里都有什么类型的钟表?(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演示,从儿童熟知的美丽图片入手,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并为下面认识钟面和时间的写法作铺垫)最后请学生说一说钟表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好用处?(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整时环节:着重引导学生你是怎么认出来的?让学生通过老师的主导和自己的.观察实践发现认识整时的方法,这里我设计好导学案,将三个钟表的第一面钟引导出答案作为范例,让学生自主写出另外两面钟的时间,并同桌间讨论得出发现结论

让学生在学会了认识整时后,自己当主人翁,来拨一拨,拨出老师想要的整时,这里利用有趣的游戏环节(老狼老狼几时整!)并加入导学案中的画一画,会拨时间后,把拨出的这一时间在钟面上画出来。

这样设计是要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自己动手,巩固新知,变换知识间的主次关系,使学生不仅会认整时,还能根据给出的时间拨出或者画出时针和分钟。

结合《时间像小马车》这一首歌曲,让学生自己说出本堂课的收获(学到的本领),一方面锻炼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另一方面结合歌曲体会到时间的流逝,引导学生要做一个会合理安排时间、会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不足之处:

1、本堂课中,语言的组织能力还不是很到位,不能使环节过渡的自然。

2、学生回答问题时,没能抓住知识的生成性,教学机智还不够。如果学生说不出应该如何来引导是值得自己来深思的一个问题。

通过这堂数学课,我认识到数学课不是简单的1+1,还需要教师的精心备课和一定的教学技巧,无论是低年级教学还是高年级教学,首先知识来源于生活,其次知识需要学生自己体验实践,最后还需抓住生成性的知识,使数学课堂变成有趣的玩游戏。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3

《认识钟表》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的学习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通过观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建立时间观念。教学重点是认识整时、记录整时,教学难点是特殊时刻的认识。

本周我们学校进行了“师徒同课”展示。我讲解的是《认识钟表》这一节课,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让孩子结合生活经验去认钟面、认时间、写时间,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现把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1、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是分寸把握的.不够,没有做到放手让孩子自主探究新知,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节奏有些快,容易导致学生对重难点掌握不全面。应该把孩子作为教学的主体,多引导学生发现、思考、总结知识点。

2、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堂评价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平时在自己班级里的上课,对每个孩子的情况比较了解,可以做到一些相应的课堂评价,表扬激励他们,建立他们的自信心。在其他班级上课这方面我还是有所欠缺的,说明平时并没有把课堂评价真正的形成自己的习惯,另一方面也说明自己的语言比较匮乏,今后要加强表扬的方式和语言的总结能力。

3、钟表和时间一年级的孩子在生活中有所接触,这节课应该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认识时间的有关知识,在巩固练习中《小明的一天》中,要多引导学生学会完整的形容图意,再书写时间,并且让学生明白合理时间的重要。

4、小组合作可以更丰富,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结合生活等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

最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断反思,能够使自己的教育之路走得更远更广阔!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4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钟表》是本学期的一节活动。其目的旨在使幼儿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时钟,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和用途,使幼儿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和探索问题的兴趣;通过活动,让幼儿懂得爱惜时间,珍惜生命。

二、教学过程的反思:

优点:

准备阶段:①为使幼儿更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在知识积累阶段,我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让幼儿事先对钟表有初步的了解,并让幼儿自带各式钟表,为教学提供服务。②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

实施阶段: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猜测讨论法、探索操作法、发现法、游戏法、说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

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科学教学应该是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从事科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我首先用舒缓的音乐形成轻松的活动气氛,认识时钟时,为幼儿准备足够多的材料,说明时钟在日常生活中的多用性和普遍性,使幼儿充分感受时钟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钟对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情趣和学习动机,促进幼儿主动去探究新知。

二、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科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为了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由想象,勇敢发言。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幼儿认识时钟,让幼儿自觉掌握时间的概念。

三、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学习方式。

在练习时,通过幼儿的亲手制作钟表,拨钟等实践活动,不但激发了幼儿探究事物的兴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不足:

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幼儿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但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师因初次接触课件教学,对课件的使用不够熟练。

二、教师教态自然大方,具有亲和力,但应变能力即教育机智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

三、最后一个环节,让幼儿记录时间时,最好让幼儿先来拨,再通过课件来验证。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5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设计课时,在研究了教材后,我希望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钟面特征和整点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种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积极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

另外,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挂图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向学生介绍分针、时针运动的方向时,没有向学生说明这就是顺时针方向。

第三篇: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是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上册第八章内容。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范文1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展。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活动相结合,教学形式有分有合,方法多样,学生参与程度高,最大限度地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跌宕起伏的情感体验中自主完成对钟表的认识。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范文2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

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或你的家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几时开播”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学过于拖拉,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范文3

《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

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识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识钟表的方法。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

这节课上下来,我觉得很不满意,虽然大部分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但也有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动”起来。

上课一开始,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猜谜语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时反馈交流,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早上几时上学,上午几时放学,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会写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例如,认识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时,让学生分辨时不够深入,没有让学生放开说,师有代说的地方。再例如:你是怎样知道是8时的,指名说拨钟的方法等等,学生语言组织有问题。

3、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不够,让学生猜是什么时刻,虽然也请学生交流讨论,但小组合作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和观察,就急于和小组内同学去说,有的甚至在玩。结果既没观察清楚,交流的效果也不好。

4、学生所带的选举学具模型表不太够用,有的学生没有,在操作的时候只能坐在那看别人拨。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

《认识钟表》一课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我把这课作为家长开放日的公开课。但是由于准备的不是很充分,对教案没有熟透,加上略有紧张,导致这节课完成的非常不好。

一、情景引入。

我以帮助懒羊羊按时起床,送它一个小闹钟引入,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钟。这一部分完成的还可以。

二、认识钟表。

(一)认识钟面:让学生充分观察钟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如果多媒体课件能够按照学生发言的顺序依次呈现,效果会更好。在认识分针和时针时,可以适当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认识整时:给学生三个钟面,找一找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让学生发现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就是整时,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请小朋友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拨钟,一个小朋友读出时间,加深对整时的印象。这一部分,我认为自己对整时的概念还不够强调。在拨钟之前,可以自己先示范拨钟,再让学生拨一拨,而我却采用了十分简单的多媒体方式。

(三)整时的写法:介绍2种整时的写法。虽然写法简单,但从学生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来看,他们掌握的不是很好,这与我上课时没有强调有很大的关系。比如电子表示法,那两点如何写好,如果我稍微强调下,学生可能写得更美观些。

三、综合应用。

1、小明的一天;

2、两个特殊的时间:12时和6时;

3、大约8时;

4、钟表的演变。这一部分,我讲的还是太快了,基本上每题只是点到,没有深入。可能导致学生对钟表的认识和印象不够深刻。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有太多的地方需要改进。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2

回想起这快乐的、无拘无束的40分钟,我心中充满了许多感慨。感慨孩子们在课堂上出色的表现,感慨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气象。我真不敢相信,六七岁的孩子竟然知道得这么多,合作得这么好。数学已经成为了他们接触生活、了解生活的一个工具。

成功的一节课必须要立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的了解、对新理念的理解之上。胸中有邱壑,教学才有方。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努力挖掘教材的两个优势:

1.情境创设得好,是儿童熟悉和感兴趣的;

2.素材提供得好,它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根据本班学生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以及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多次交流的机会,引导他们去自主地学习探究。在学生交流时,我把自己也看成是小组中的一员,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关注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以便及时地来引导。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快乐的小脸,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活”起来的数学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堂。

〖案例点评

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1. 重视情境的创设。

课堂教学中创设既合理又富有活力,既关注又尊重学生的情境是每个教师竭力追求的。本节课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舞台,通过“小明的一天”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去合作、去交流,去认识整时和半点。我想,这一情境会使儿童终生难忘,甚至影响到他们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

在本节中,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去自主地学习。在小组交流、合作的基础上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见解、提出不同意见的机会,注意生生、师生的多项交流,集中小组的智慧,进一步认识整时和半点。尊重学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3.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全面参与,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新课程理念。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数学课堂真正变成学生实现心灵自由放飞的舞台。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3

1、留给学生较大的“时空”

修改后的案例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体会。一个钟面,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要让学生去欣赏、体会教学的美。如果这个钟面只是让学生简简单单地说或被教师灌输理论,学生就没有那种兴奋,智慧的源泉只能深深地埋藏起来,这不是一大遗憾吗?本案例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形成了独特的见解。

2、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空间,人人享受成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的想法有时会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他们创设自由、宽松的探索环境和自主探索的空间。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悟性、掌握知识的程度不同,学生所想的可能不是教师所需的答案,教师应该允许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大胆地想。本案例中,每位学生都仔细观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时针、分针的独特见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使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认识钟面的快乐。

3、多媒体的恰当使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个最大的优点,是能创设出声情并茂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心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学生引入到一个主动探索的境界中,使他们能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创造。本案例中,用课件显示了一个动态的钟面的情景图,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一个充满动态、生活的境界中。可见,现代化教学手段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新颖性,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容量大,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在操作中,体现学习的乐趣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行动开始。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动手操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以“动”促“思”,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领悟到知识的情趣。为学生提供动手时间的机会,让学生有意去学数学,并在动手操作中掌握知识,避免了学生死板的记忆和脱离实际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轻松并且牢固地记住一些概念。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4

运用媒体演示,从儿童熟知的动画图片引入,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读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在生活中虽然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教师分层次安排学生活动:试认→观察探索→讨论交流→操作练习。在操作中感知,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验证,从而寻找规律,突破重点。

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认读的方法,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认识大约几时,在难点突破上没有做到位。

根据一年级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让学生经历多观察、多动手、多比较等一系列的活动,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学生思维可以得到尽情的跳跃,逐渐感受到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的目的。纵观整节课,本课尝试体现出:充分尊重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在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只是把握活动方向,适时点拨,总结,尽量避免强加于人的说教,真正促使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习实效性。整个一节课,让学生在动中观察、操作、讨论,在动中自己去操作、去尝试、去思考想象,不断地尝试错误,品尝成功,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盎然,热情高涨,使思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主动完成学习。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小组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创设良好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5

在一年级下册第二章中有一个快速做20以内的减法的方法,这一节中主要是对两种方法的掌握。如何才能上好这节课。

在我撒谎能够这节课的时候,是将20以内的所有减法算式放在黑板上,先让学生将竖行的算式计算结果写出来,再让学说将横行的算式计算出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最后通过一些题目让学生去观察这些减法可以用什么方法简便的计算,引导学生用差几法来做,即用被减数的各位与减数作差,告诉学生差几多几这些现有的东西,再加以训练,最后用小黑板上的算式巩固。但是这一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失败的课,因为学生的反应可以看出他们没有听懂,一脸的茫然,就这个问题我做了思考,我应觉得应这样来讲。

在上课过程中只讲差几法,并在讲的过程中稍做改动,介绍差几法时这样来说:被减数个位的数与减数的差与该减数的和是10,这样一来学生就明白了,说“我用被减数与减数个位上的数作差,我知道两个个位数相加等于10的所有算式。”因此,学生算起来就比较简便,清晰明朗。从中不断的训练其口算能力。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6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朋友(教师出示钟表模型)--钟表(学生纷纷说出)。钟表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说说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钟表?(学生回答略)

(说明:让学生说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师:钟表作用可大了!它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好时间,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很有帮助。先让我们观察一下,它上面都有什么呢?(用手示意钟面)

生1:上面有1、2、3……这些数字。

生2:上面还有时针、分针。

师:谁能上来指一指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

(学生上来指一指。)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说说分针、时针什么样?

生:又细又长的是分针,又粗又短的是时针。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分针什么样?时针什么样?(说得慢一些,给学生留有想象的时间。)

(说明: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探索事物的兴趣。先让学生独立观察,接着交流,再指一指,初步认识钟面。)

2、认识整时、半时。

师:钟表作用很大,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小明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

(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你能读出上面的哪个时间呢?

生1:我能读出小明起床的时间是六点。

师强调:这个时间读作六时,你是怎么读的?

生1:因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所以是六时。

师:你说的真棒!我们奖励你一枚小图标。(贴图标)谁能用她交给我们的方法来读读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

生2:小明上课的时间是8点。(有学生纠正:8时。)

生3:小明吃午饭的时间是12时。

生4:小明踢球的时间是4时。

师:我们知道了: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小明出了两个时间考考大家,你能又快又准地读出来么?(出示钟面1)

生:3时。(师贴钟面,板书:3时)

师:这个呢?(出示钟面2)

生:5时。(师贴钟面,板书:5时)

师:同学们你们真厉害!刚刚老师没有教,你们就知道怎么读了。(出示多媒体课件)刚刚这几个时间读过了,还有两个时间呢,谁来读一读?

生1:小明上学的`时间是7时半。

师:你又是怎样读的呢?

生1: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7和8之间,所以是7时半。

师:你更厉害了!不仅会读整时,还会读半时呢!谁能用它的方法读读这个时间?

生2:8时半。

师:你说说你是怎样读的?

生2: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指着8和9之间,所以是8时半。

师:小明又出了两道考题想考考大家,试试吧!(出示钟面3)

生:3时半。(师贴钟面,板书:3时半)

师:最后一个。(出示钟面4)

生:6时半。(师贴钟面,板书:6时半)

师:刚才大家认时间认得很准。现在老师说几个时间,请你在学具钟面上拨出来。2时。说说你是怎样拨的?(找一个学生说,其他学生评。)再拨一个:2时半。谁愿意到前面展示一下?(用展示台展示,其他学生观察,评价。)

(说明: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小明一天的生活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景,让他们在熟悉、亲切的生活情景中主动探索新知。在教学形式上,让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有机地结合。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不仅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3、小结。

师:通过小明的一天,我们学会了认识钟面上的时间。(板书:小明的一天)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当分针指着6,时针

过了几,就是几时半。现在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呢?

生1:我学会了认识时间。

生2:我们要爱惜时间。

……

师:说得真好!

三、巩固练习

1、91页第2题。给钟面和时间“找朋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

2、小调查

师:再过几天,也就是11月7日这天是我们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冬”了,请同学们做一个小调查:看看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你可以做个观察记录,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把时间记录下来,也可以用画钟面的形式表示出来。

(说明: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练习知识,发展思维,做到练中有乐,乐中见效。把所学知识向生活延伸,体现学以致用的思想。)

反思:

“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这节课充分体现了这一新课程理念。首先,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在哪儿见过钟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让学生深刻体会我们要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是有用的数学。创设“小明的一天”的情景等,这些环节都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探究去发现。其次,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让学生说一说:你早上大约几时起床?晚上大约几时睡觉?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做“小调查”等,这样,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7

《认识钟表》是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认整时和半时。

课前,我安排孩子们准备了“钟点学习器”。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孩子们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谜底:钟表)

然后出示了钟表店里的各种样式的钟表,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钟面,认识时针、分针,并加以区分,让孩子们指出自己“钟点学习器”上的时针、分针。紧接着,通过了解“小明的一天”去重点认识“整时”、“半时”。在认识整时时,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1、出示“小明的一天”活动中与整时相关的主题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试认钟表,用一句话完整地描述画面内容。

2、集中展示“整时”的4个钟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3、让孩子们在“钟点学习器”上拨一拨整时时刻。随后的半时教学和整时教学步骤基本相同。在认识了整时、半时之后,我又出示了电子表计时,让孩子们了解电子表计时方法,学会正确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表示整时、半时。最后,我安排了一组“认一认”的练习,要求学生会认,并能用电子表计时方法计时。

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孩子们的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然迁移新知。注重孩子们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我说你拨”,“我拨你认”,“师拨生认”,“生生互拨互认”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来。在孩子们认时刻的时候,还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认的,要求学生完整表述,体现思维的层次性。

整节课下来,大部分孩子都会认、拨整时时刻了。但一部分孩子认“半时”时还有问题,比如:5时半,有的孩子容易认成6时半。仔细思考后,我发现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孩子对于钟表上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不清楚,不能准确判断是过了几时,没到几时,所以才会出现上述问题。

明白了问题的症结所在,我迅速针对“半时”学习设计了以下教学活动:

1、进一步认识钟面。

2、出示活动钟表(时针、分针可以转动的),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运动轨迹,即:1→2→3→4→……→12→1→2→……经过这样的观察,我发现孩子们在认半时时有了很大的进步。

3、认、拨几个特殊易混的时刻,如:12时、12时半、6时、6时半,让学生进一步区分整时和半时的不同。

4、让学生回家试着在真实的小闹钟上拨整时和半时,进一步感受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后,我还有这样的一个思考:

如果课堂上的学具不用“钟点学习器“,而改用真正的钟表(小闹钟),效果会怎样?当孩子们在小闹钟上拨一拨时,是不是就自然地观察到了时针、分针的运动轨迹,更利于半时的认识?但同时我又有以下困惑:

1、真实的钟,时针、分针运动时有滴答滴答的声音,是否会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

2、孩子们本来动手能力就差,在钟上拨整时、半时是否更难?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8

这一课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对钟表并不陌生,但是,真是让学生来说一下时间,学生还是没有生活经验,本课时设计时,我设置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以此帮助他们进入情境之中,帮助他们学习。在学习中,认识整点和大约几时,效果还是比较好,认识几时半,还是有点糊涂。

课程一开始,我设置了一个猜谜环节,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导入很顺利,接着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这个情境图的设置非常好,孩子们认真的观察图片,发现很多的信息,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入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这个情境图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但是我有一个困惑就是,我拿出钟面模型,让孩子们认识几时半的时候,出现了一点问题,比如,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8和9之间,这个时候应该是8时半,但是开始有好几个孩子说是9时半,我采用的方法是,时针还没有走到9,也就是还不到9时,怎么能说是9时半呢?应该先到9时,才能接着到9时半。一部分孩子会了,可是,还有几个孩子比较迷糊,怎么给孩子解释,才能更好的让孩子理解,这是我的一个困惑。

而对于大约几时的认识,这个本应该是一个难点,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预设是,这是一个难点,在大约几时的认识上花了不小的心思,结果,孩子认识起来,效果却非常好,让我有点措手不及,节省下来的时间,我又回到认识几时半上,结果因为没有预设到,自己也觉得不是很顺,我感觉孩子们也是有点绕晕了。

通过这次教学,我认识到,对课程做充分的预设非常重要,课堂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如果我们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难免到时候手忙脚乱。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9

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生活中的整时和不满整时有一定的感性生活经验。但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片面的,只停留在感知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可操作性的认识时间的思维方法。因些,在设计本课时,一方面要抓住学生的已有知识背景,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要引领学生经历认识钟面和认识整时的过程,注重体验和感悟,让学生掌握看时间的一般方法,然后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巩固和深化。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通过实际教学,反思如下:

一、处理较好的方面

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我利用精美的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猜谜语”也是一年级学生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的,所以,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猜谜语”中导入,接着用课件展示多姿多彩的钟表,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钟表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连的,一方面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整体上建立钟表的感性认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注重培养观察能力。培养观察能力方面我在认识钟面及整时中充分体现了,首先:课件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看看钟面上都有什么?借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有关钟表的经验,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认识钟面,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学生能很详细地汇报自己的发现,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钟表再次观察。在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重视动手操作实践。“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课标倡导的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实践。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实物钟面,结合教学内容,适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课中我让学生亲自动手拨钟表,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的机会。

二、不足之处:

1、由于学生带的都是实物钟表,在学生动手拨时间的过程中浪费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做练习时间较紧张。

2、提出的问题方向不够明确。如在让学生观察三个钟面,让学生找出三个钟面的异同点时,我让学生说说从三个钟面上你发现了什么,这个问题就提得太泛了,使学生抓不住要领,答不到点子上。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比如问时针和分针指在哪里,有什么共同之处,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总之,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要不断地学习,使自己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喜欢数学、学好数学。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0

本节课的教学,我遵循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在情境中引导、探究新知,情境延续、巩固新知,总结升华、拓展延伸”几个环节为学生营造了轻松自主的学习氛围。为了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大胆发言,我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教师表扬,奖小帖纸、同学互相鼓励等,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得比较轻松,学会了认识整时、半时的方法,并在情境中受到思想的启迪,最终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钟表各部分名称比较简单,我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观察,发现钟表上的各个部分(指针、数字、针有长短)的特点,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开始我想通过多媒体演示将名称告诉学生的,后来我想,能否让学生先试着起名子,因为一部分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钟面上各部分的名称,让这些学生说一说,可以使孩子们具有成就感。

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环节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比如练习的设计还应更加有层次,关注学生的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认知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1

这是我踏入教师队伍以来的第一次公开课,心里难免有些紧张。虽然平时校长、行政、指导老师经常会来听课,被听课也从手足无措到“见怪不怪”了。但是公开课毕竟和被听课不一样,这真真正正的让我了解了一节公开课从头到尾是一个怎么样的流程。

先说备课:从开始备课到最终确定自己的教案初稿,一共用了两个礼拜的时间。在这两个礼拜中,我不断地专研教材,认真的研读网上有关的《认识钟表》的资料,不断地思索自己应该怎么去设计这节课的流程。终于在两星期后,初稿终于出来了。这真正的让我体会到备课的不易。

教具准备:根据自己的初稿,开始准备这节课所需要的教具。纸张,练习,课件,实物钟,钟表的图片等等,也花去了我不少的时间。尤其是课件的制作,一遍一遍的反复修改着自己的课件。

可以说基本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好了,但是这也是我做的最不足的地方,没有及时的找自己的指导老师点评自己的教案,这是我犯的最大的失误,今后在这个方面自己也应该好好的反省与改正。

经过备课后,经历了两次试上这节课。试上的时候,备课组的大部分老师都来听我的这节课。虽然自己上下来还是挺顺的,但是课后我去找各个老师评课,他们都给我提出了许许多多的宝贵意见。根据这些宝贵的意见,我又一次认真的修改着自己的教案与课件,虽然大体上思路没变,但也修改了许多的小细节。

终于到了这节公开课课,可能是自己太过重视这节课,也给了学生太高的压力,这天的这节课,原本活力四射的孩子们到了陌生的环境视乎一个个都显得相当的木那,包括那些平时机灵的孩子都失去了他们平时机灵可爱的天性,这一时间也让我慌乱失措。经过一节课的战斗自己也是相当的疲劳,没想到自己辛辛苦苦备的这节课到了最后尽然还是失败了。经过了这节课,我也找了指导老师和几位教师评了我这节课,进过他们的点评,自己的总结反思,我悟出了以下的几点:

1、无论是上什么课,都不要有太大的压力,也不要给学生太大的压力,毕竟他们还是孩子,给他们过多的压力,只会适得其反。要让自己随时都不紧张,有最好的状态也不太可能,但是即使是有紧张的心态,也不要显现出来,否者孩子们也会跟着你不自然。

2、上课自己的激情:我找了好多老师评课,他们都说我上课激情不够,声音不够抑扬顿挫,整堂课下来也比较平缓,没有高潮的地方。激情、激励、激发,我的指导老师对我提出的建议常常环绕在我的耳边。我也慢慢领悟到,要上一节好课,也要像一部电影一样,有铺垫,有过程,有高潮,有结尾,而且还需要有好的导演和剧本,这都是老师应该完成的分内工作。

3、课堂问题的提出:这节课自己有一个很大的失误就是有一个地方没能引好,反而被学生越带越歪,是这节课的一大败笔。在一个问题上一直的绕,这就是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没能做到。今后的备课中,提问的问题应该直接明了,不应含糊不清。

4、课堂的教学常规:这是年轻教师上课出错最平凡的地方,也是自己没做到的不好的方面,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这个方面应该更加的努力加强。

经过了这一节课,希望自己今后会有更大的进步。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2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下雨天教师给同学打电话,询问他们到家时间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

1.我让学生自己准备钟表模型,尽量和爸妈一起制作,既能增进亲子感情,还能起到预习的目的。

2、我利用课件,给孩子提供钟表的图像,各种卡通外形,让学生非常感兴趣。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观察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自己制作的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在仔细观察钟表后,学生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宝宝,12大格,还有长针和短针。于是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我没有到此收兵,乘机追问:“关于钟表的知识,你还知道那些?”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知道我家钟表的后面有好几个钮,可以开时、定时的”;“我知道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我知道表上除了有分针、时针外,

还有秒针。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点”……

4,借着孩子们的兴奋劲,问问他们会不会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让一些孩子可以发挥一下自己的优势,也可以杀一下不在正题上的孩子们的锐气。做到松放自如,让孩子的课堂有松有驰。随着不断地练习,孩子们对整时的认识越来越熟练,趁机让他们总结规律,将知识又上升一个台阶,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述能力与总结归纳能力。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仅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和分针,会看钟表和电子表上整时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目的不应该是学生“经验”简单的在再现和累积。

2、在钟表的操作上有一些细节问题需要注意,生活中用的几点要和几时结合起来,加深孩子对理论实际的联系,真切的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

3、让孩子不仅仅会读时间,还能会写,能在钟面上画出各个指针的位置,学以致用。

4、在自己的语言上,应该更注意,不能随口说说,新授课对孩子是一个认知的开始,错误的概念或是错误的语言,会误导孩子们,所以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也要严格要求孩子们,让孩子们养成好的习惯,表述正确。

5、在钟表的操作上,应该给孩子们演示正确的方向,顺指针旋转时针分针,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指针的运动。细节决定成败,对孩子们细节的要求,不仅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还能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3

《认识钟表》这一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时间的知识,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会看整时和大约几时。通过这节的教学,我想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为了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在钟表的滴答声中猜谜语。接着分步实现教学目标:

首先,通过钟面模型让学生,并结合多媒体课件来认识时针、分针,达到初步认识钟面的目的。在这个环节中,我完全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老师在其中只是引导而已,当然学生在这个环节也表现的很好,很详细的汇报了自己的发现。然后学生对钟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我开始进行教学——认识整时,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交流,以及练习的比较,让学生掌握“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其次,在整时的练习中,最后放了一道大约几时的钟面,目的是: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2、教学大约几时。这个教学设计,很多学生一口说出“7时”,通过再次观察,发现是7时还没有到,应该读作“大约7时”,同时出示7时过一点的钟面,让学生明白“7时不到一点或者7时过一点,都可以说成是大约7时”。在大约几时的练习中,穿插了一个9时的钟面,看学生是不是掌握了整时和大约几时,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能力。

由于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需要大量的操作活动学习。所以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钟面的学具,在他们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以后,让他们动手拨拨时间,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形象直观地理解整时和大约几时的区别。

最后还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动手画针的环节,虽然我给学生做了师范,但是在动手操作时,有些学生短短的分针画得不是很明显,所以要适时提醒短的是时针,长的是分针。同时我故意将画错的展示出来,加深学生对不同时刻时针的认识,更深刻地认识时间。

在新课程改革的旗帜下,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热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4

《认识钟表》这一课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小明的一天”主要让学生认识整时。

认识钟表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为小朋友平时对时间的关注很少,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就好比在上课前,我问小朋友: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间吗?很多小朋友心里其实是没底气的,有说10点,有说1点,可见小朋友的时间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对钟表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所以在本节课上,我首先让小朋友欣赏了一些各种类型的钟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以“与钟表交朋友”的方式来认识钟面,让小朋友自己观察学具钟上都有些什么。大部分小朋友都能说出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有两根针。但是对于区分时针和分针却不是很清晰。于是我便拿出自己做好的分针和时针,让小朋友先来说一说这两根针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说一根长,一根短,然后我做动作给学生看,并补充到那一根又长又细是分针,另一根又短又粗(胖)的是时针,为的是便于学生区分和记忆。并把这两根针贴在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贴出3时整的样子。(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

认识了钟面后就要来认识整时了。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中之重。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顺势将之前贴在小黑板上钟表时刻拿出来,请小朋友说说看这是什么时候,很多小朋友都能说出这是3点,但当我进一步问他:你是怎么认的时候,小朋友们都沉默了,于是,我但引导他们,看看钟的时针指着谁,分针指着谁。这个时候小朋友们就马上明白怎么来认识整时了:当时针指着几,分针正好指着12的时候,它就是几时。已经认识了3时,于是我又让小朋友们认一认4时,并说一说是怎么认的。因为只有会说了才说明学生是真正掌握了,所以这里我采用了多种形式(如同桌互说、小组说、男女生说等)让小朋友们说一说是几时,是怎么认的,接着根据书中的情境图进一步加深认识。

最后,教学两种时间的写法,由于要照顾所有的学生都认识整时,到后面时间不够用了,只好放到下一节课了。

反思:

一、孩子是第一次接触写时间,而且还要用两种方法来写,我应该在黑板上多写例子,告诉小朋友应该怎么写。不然,问题就出现了,有些小朋友不知道写在哪里,有些小朋友对“:”已经写好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等,或者把这一内容放到下一节课。

二、一节课的内容不能太多,要多多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来设计,才能上好一堂课。

当然,在这节课中,我也明白了,孩子们在课堂的40分钟的时间是多么宝贵。因为是低段一年级的小朋友,所以课堂纪律还是很重要的。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和分析,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他们在这种动态的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促进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与积累。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5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通过教师的不断指导和学生的不断练习,学生很快就学会看钟面上的整时。

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挂图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在向学生介绍分针、时针运动的方向时,没有向学生说明这就是顺时针方向。

第五篇:一年级《认识钟表》优秀教学反思

以前还在大学的时候出去听过一位老师的课,上的是关于梯形的一节课,全程是只用了一个梯子的例子,通过对这一个例子的不断挖掘变迁融汇了这节课的所有重难点。直至现在,我仍觉得这位老师的设计非常的精彩。

一节课需要的例子并不需要多,更重要的是用得好。也是受这位老师的影响,我设计一节课时也不喜欢用很多的例子,感觉例子太多反而会扰乱学生的注意力。而只对一个例子不断深究,学生的思维就一直处于连续状态,如果设计得好,学生甚至会对这个例子接下去的变化产生好奇。

王老师的点评中也谈到,一节课中各环节的设计不应该是分离的、碎片化的,如果能从一个点出发,不断深挖引出下一个点效果会更好。

我也是从王老师的话中想起了上面的那节课,也有了更新的理解。不是说例子用的越少越好,而是说例子用的少是为了让一节课的发展不会碎片化,能够成一条线,学生的思维也能像流水一样连续,水到渠成。

下载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 认识半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二课时,认识半时比认识整时难一些。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在于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运用观察与操作......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5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 时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孩子来说,认识钟表,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我组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 钟表是学生每天都有可能会接触的生活必备物,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会认整时和半时了,只是有的学生方法很生活化,不够科学,为此,在本节课......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我在执教《认识钟表》第一课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和学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况下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一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首先,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知道钟......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石门县楚江镇一完小 马艳平《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内容,是学生今后学习“时、分、秒”,“24时记时法”,“年、月、日”等知识的起始内容,学生对......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张水连 钟表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从课前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发现,由于生活中经常接触钟表,所以大部分学生对钟表上的时针、分针,甚至秒针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