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的造句(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5 15:2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兜底的造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兜底的造句》。

第一篇:兜底的造句

兜底拼音

【注音】: dou di

兜底解释

【意思】:<口>(~儿)把底细全部揭露出来(多指隐讳的事)。

兜底造句:

1、本项为一兜底条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驰名商标保护的实际需要。

2、在余论中,作者则提出“犯罪主体采用列举式,不留口袋”的建议,尽量不使用兜底条款,避免引起司法混乱。

3、医疗救助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的“兜底”制度,对维护人民健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船儿兜底翻了过来,鼹鼠在河里扑腾着挣扎。

5、我把所有的抽屉都来了个兜底翻,希望能找到那把丢失的钥匙。

6、理论界不少专家、学者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如“费改税”、“社会保障彩票”、“企业年金”、“财政补充兜底”等等筹资方式。

7、我国刑法中存在大量的兜底性条款,主要表现为类比推断型和最后兜底型。

第二篇: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实施方案

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实施方案

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根据《**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明确办公室组成人员及成员单位分工的通知》精神,更好发挥社会救助在推进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649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国发14号)、《中共**省委

**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

》(陕发20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70号)和省、市相关政策文件为指导,坚持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分类保障、动态管理,资源统筹、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与其它扶贫政策一起形成合力,编密织牢“覆盖全面、救急解难、托底有力、持续发展”的基本民生安全网。

二、兜底保障和社会救助扶持对象范围

(一)兜底保障对象范围

1、农村低保。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丧失劳动力,没有自我发展能力,到期无法通过生产扶持、就业发展、搬迁安置和其他措施脱贫的困难家庭,按条件和程序审核后纳入农村低保,给予兜底保障。

2、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义务人无履行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依法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二)社会救助扶持对象范围

1、医疗救助。将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医疗救助和特重大疾病救助范围,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分类别、分层次给予救助。

2、临时救助。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生重大疾病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基本生活必须品价格上涨、家庭成员身患疾病维持基本医疗、接受非义务阶段教育等原因,导致生活必须费用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或者其他特殊困难,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给予应急性、过渡性基本生活救助。

三、兜底保障和社会救助扶持政策措施

(一)兜底保障政策措施

1、农村低保

——提高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根据《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关于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强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咸政办发108号)文件精神,从**年10月1日起,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由2XX元/人年提高到3XX元/人年,达到扶贫标准。

——完善“分类施保”。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儿童、重度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患者、单亲家庭中的未成年人、哺乳期妇女、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等人员,按照低保标准比例的XX%到XX%增发低保金,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

——实施“渐退帮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收入来源不固定、成员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社会救助与精准扶贫相衔接,促使其通过扶贫支持和社会救助两条路径实现脱贫致富。对接受扶贫开发项目取得收入尚不稳定,但已不符合低保条件的,按原政策给予XXX个月的农村低保,其中,残疾人家庭还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度延长救助时限。

——强化动态管理。镇(街道)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和包村干部要定期开展农村低保对象走访核查。民政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强管理服务,根据农村低保对象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变化情况及时增发、减发和停发低保金。对家庭成员中有重病、重残人员且收入基本无变化的农村低保家庭,可每年复审一次。对短期内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相对稳定的农村低保家庭,可每半年复审一次。对收入来源不固定、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的农村低保家庭,每季度复审一次。民政部门要每年将新增低保对象名单及时提供给同级扶贫部门;扶贫部门根据认定标准和程序,符合条件的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每年初,县扶贫部门将上一“建档立卡”低保对象帮扶名单、帮扶措施、脱贫名单、脱贫家庭人均收入及时反馈给县民政部门,民政部门要以扶贫部门提供的脱贫名单为依据,将脱贫的农村低保对象作为核查重点,及时将家庭人均收入超过农村低保标准的对象按程序公正有序退出低保,做到应退尽退。

2.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提高农村特困人员标准。健全完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量化调整机制,县民政部门按照“分类定标、差异服务”的思路,根据特困人员基本生活需求和照料护理的需求合理确定并适时调整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限定的标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中的照料护理费用,由民政部门报人社部门统筹用于购买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

——加强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将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机构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规划,以区域性特困供养机构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十三五”期间,新建区域性供养机构1——2个,新增床位300张左右。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的农村特困人员,实行集中供养,补助资金统一用于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建设。开展农村特困供养机构设施达标创建活动,通过改建、扩建和设施改造,使现有供养机构单张床位面积、无障碍设施改造、应急呼叫系统设置以及消防设备、安全监控系统等符合对生活不能自理人员照料护理的要求。健全完善机构聘用人员薪酬待遇和运转维护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供养服务水平,优先安排完全或部分丧失自理能力的特困人员入住供养服务机构,确保他们及时得到稳定的生活照料。

(二)社会救助扶持政策措施

1.医疗救助。

——资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建档立卡扶贫户中特困供养人员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给予全额资助,对低保对象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按其家庭困难程度分类别、分标准给予定额资助,帮助其获得基本医疗保险服务。

——门诊医疗救助。建档立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或者患重特大疾病需要长期门诊治疗,导致自负费用较高的,特困供养人员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给予全额救助。低保对象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医疗费用在限额以内按XX%的比例给予救助,日常门诊每人每年给予XX元救助。

——住院医疗救助。按照救助对象类别和困难程度,分类设定救助比例和封顶线。救助对象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支付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费用,建档立卡特困供养人员给予XX%救助,建档立卡低保对象救助比例不低于XX%;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根据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分别按低收入对象(XX%)和因病致贫救助对象(XX%)的比例救助。建档立卡低保对象基本医疗住院救助累计封顶线提高到XX.X万元,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累计封顶线提高到3万元。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医疗住院救助累计封顶线提高到XX.X万元;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累计封顶线,根据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分别按低收入救助对象(2万元)因病致贫救助对象(XX.X万元)的标准执行。

——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低保对象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住院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后,当次个人自负部分超过当地上人均住院医疗费用的,给予2XX元的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一次。

——加大未成年人救助力度。救助对象中0-14周岁(含)的未成年人救助比例上浮XX%。

上述所有救助流程结束后,剩余个人自负部分救助程序及标准按《**县精准脱贫攻坚医疗救助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执行。

2.临时救助。

——合理确定临时救助标准。临时救助标准原则上按我县1至6个月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

——加快推进“救急难”试点。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临时救助力度,规范救助范围和流程,突出临时救助“托底线、救急难”作用,覆盖所有遭遇突发性、临时性、紧迫性基本生活困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效解决困难群众面临的急难事项,及时兜住困难群众生活底线。积极建立急难对象主动发现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不断总结推广前期“救急难”试点经验,进一步扩大救助面。

3.其他专项救助。

——受灾人员救助。完善自然灾害救助政策,确保自然灾害发生后,建档立卡贫困户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全面开展农村住房保险,最大限度降低受灾建档立卡贫困户灾害损失。建档立卡特困供养人员倒损房屋原则上不再重建,统一纳入集中供养,补助资金用于供养服务机构建设。

——教育救助。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的建档立卡贫困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给予教育救助。对在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含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阶段就学的建档立卡低保户、特困供养人员,以及不能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根据实际情况将其纳入教育救助的重点群体,给予教育救助。

——住房救助。对符合规定标准的住房困难的建档立卡低保户、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通过农村危房改造、提供建房技术服务等方式实施给予住房救助。

四、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办)要高度重视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将其纳入党委、政府脱贫规划和目标责任考核。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管理责任,健全政府主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参与的工作机制。民政部门要履行统筹牵头职责,做好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方案制定、日常管理、兜底对象资格认定等工作并组织实施。财政部门要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投入力度,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扶贫部门要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资格认定和帮扶项目的落实工作,确保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及时纳入建档立卡并享受到相关帮扶措施。

(二)建立保障标准量化调整机制。各镇(办)要结合实际,根据本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建立健全低保标准量化调整机制,有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采取消费支出比例法,依据我县上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确保我县农村低保保障标准,随着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水平的提高按动态调整。

(三)加强政策衔接。在坚持依法行政、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政策衔接。

对低保或低收入以及扶贫建档立卡家庭中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经本人申请,可以按单人户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低保对象,按照家庭人均收入,实行分档救助。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根据不同致贫原因予以精准帮扶,明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资格条件和工作程序。

对丧失劳动能力,缺乏自我发展能力,无法通过生产扶持、就业发展、搬迁安置和其他措施脱贫,且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家庭财产符合当地规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程序审核审批后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于脱贫后再返贫的家庭,按规定程序,分别纳入农村低保和建档立卡覆盖范围。严禁不经调查核实直接将任何群体和个人纳入农村低保。

对于不在扶贫建档立卡范围内的农村低保对象,要确保其和其他建档立卡贫困户一起共享易地搬迁、生态保护教育扶持、医疗保障、资产收益以及社会扶贫等脱贫攻坚政策。

扶贫部门在核定建档立卡对象时,以县为单位,在宣布脱贫前,低保金暂不计入家庭收入,在宣布脱贫当年,再将低保金计入家庭收入。

(四)强化资金保障。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财政、民政等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情况检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发放。

(五)建立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立健全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提高低保等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的准确性。

(六)加强基层经办能力建设。加强县、镇(办)两级社会救助经办机构建设,探索建设村(居)社会救助协管员队伍,进一步提高基层社会救助经办能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根据社会救助对象人数的一定比例量化配备工作人员,确保有人做事。健全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工作机制,完善分办、办理、转办、转介程序,为困难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第三篇:做好兜底保障,助力脱贫攻坚

做好兜底保障,助力脱贫攻坚

一、最低生活保障——什么叫做最低生活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对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当地最低生活家庭财产规定的家庭,给予一定现金救助的一种社会救助制度,应保尽保、动态管理。

认定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是认定低保对象的三个基本条件。

如何申请最低生活保障?

由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向户籍所在地的镇级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委会代为向镇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受理主体一定是我们的镇级人民政府。

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申请人应填写《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表》、《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授权书》、《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诚信承诺书》和提供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户口本、身份证、婚姻状况、疾病、残疾证明、房产证、房屋租凭协议、土地承包经营证明、收入证明、失业人员应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等相关证明材料。

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的流程

以家庭为单位,由户主(或户主委托村民委员会)向当地镇级人民政府提出低保书面申请及其相关材料,镇级人民政府在收到申请材料后,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初审通过后镇级人民政府要在村委会的协助下100%入户作全面详细的调查,核实申请人的家庭状况,并组织召开村级民主评议会进行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后镇级人民政府召开会议进行审核后报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在收到报告及相关资料后,按不低于低保申报户数30%的比例入户抽查,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对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书面说明理由。批准结果将在村、镇、县级相关媒体进行长期末端公示。

不符合纳入最低保障的情形?

1.不按规定程序申报或证明材料不全、弄虚作假的;

2.拒绝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入户调查、核实家庭财产和收入的;

3.申请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成员中有劳动能力且拒绝劳动的;

4.家庭实际生活水平和财产状况明显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如新购贵重首饰、奢侈性消费的;

5.家庭水、电、燃气、通讯等费用单项支出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0%的。

6.家庭存款、有价证劵、债券总值人均高于所在地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

7.拥有机动车辆、船舶、工程机械以及大型农机具的;

8.拥有两套(含)以上住房,且人均建筑面积超过当地人均住房面积及拥有别墅的;

9.拥有租凭门面、店铺的;

10.有注册企业、公司的;

11.在银行有贷款购买车与房;

12.家庭成员中有择校付费上学、自费出国留学的;

13.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扶养人有能力但不尽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

14.因赌博、吸毒、嫖娼等行为造成生活困难的;

15.审核和复核期进行股票、基金、期货、外汇、权证交易买入行为的。

如何来认定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

坚持以户籍为单位,同时考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主要包括配偶、父母、未成年子女、已成年但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在校接受本科及其以下学历教育的成年子女、具有法定赡养、扶养、抚养义务关系并长期共同居住的人员、现役军(警)官和士官、因特殊原因未办理户口登记,但有出生证明和村(居)民委员会证明的新生儿。

其中在部队服役的义务兵、低收入家庭中已丧失劳动能力且单独立户的成年重度残疾人、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脱离家庭独立生活的宗教教职人员、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不计入共同生活家庭成员。

家庭收入包括哪些内容?

1.工资性收入(指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工资、薪金、奖金以及津贴与补贴)

2.家庭经营纯收入(指从事生产、经营及有偿服务活动所得)

3.财产性收入指动产与不动产两方面收入(动产是储蓄存款利息与储存性保险投资以及股息和红利收入、集体财产收入分红)(不动产是指转租承包土地经营权与房屋出租所得收入)

4.转移性收入(指土地补赏、退耕还林、拆迁征地补赏等收入)

哪些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

1.各级政府给予的奖励金,见义勇为奖励金和抚恤金

2.优抚对象享受的抚恤金和生活补助、护理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的生活补助,烈士褒扬金;

3.义务兵家庭按照规定享受的优待金和高原条件兵的一次性奖励金;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金和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一次性经济补助金;

4.奖学金、助学金及由政府和社会给予困难学生的救助金;

5.职工的护理费及死亡职工遗属享受的一次性抚恤金、丧葬费;

6.计划生育奖励金、独生子女费、残疾人定期生活补助、廉租住房补贴、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和孤残儿童基本生活费。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新型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十三五”期间暂不计入家庭收入);

7.医疗保险报销的医疗费,医疗救助金,临时性的社会救助款物;

8.政府发放的物价补贴、节日补助、一次性生活补贴。

赡养、抚养、扶养费如何计算?

(1)有裁决、判决、协议的,按照裁决、判决、协议计算;

(2)赡养、抚养、扶养费义务人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当地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的,视为无能力承担赡养、抚养、扶养费义务;

(3)协议对赡养费负担的约定明显不合理或没有裁决、判决、协议且义务人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当地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的,每个成年子女家庭每月应承担的赡养费按下列公式核定:

赡养费=(赡养义务人家庭月总收入-当地低收入家庭收入标准×赡养义务人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数)×30%

抚养、扶养费参照以上公式计算。

(4)实际得到的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高于上述规定的,按照实际得到的数额计算。

现行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共分三个档。一档:333元/人/月;二挡:260元/人/月;三档:170元/人/月。

什么叫分类施保

分类施保是对城镇低保家庭中的特殊困难人员,在已核定补助金额的基础上,根据其困难程度适当增加补助金额,以更好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分类施保有哪些?

哺乳期妇女

在校大中专生、在校高中生

盲人、低视力(矫正视力低于

0.3)、智力残疾、精神残疾、一级肢体残疾重病人员

父母一方死亡未成年人、父母一方离异未成年人

听力、言语、肢体三级以上

十四周岁以下儿童、70

岁以上老人

落实好“渐退帮扶”政策

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收入来源不固定,对接受扶贫开发项目取得收入尚不稳定,但已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可按原政策继续享受12个月的农村低保,其中,残疾人家庭还可在此基础上适度延长救助时限。(在原则上渐退帮扶政策只享受一年)

二、特困供养人员救助

哪些人能享受特困人员供养

凡持有当地户籍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应依法按规定程序将其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实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动态管理。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无劳动能力

(1)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2)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3)残疾等级为1、2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肢体残疾人;

无生活来源。

个人或家庭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符合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应当认定为无生活来源。

法定义务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无履行义务能力:

(1)具备特困人员条件的;

(2)60周岁以上或者重度残疾的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且财产符合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

(3)无民事行为能力、被宣告失踪、或者在监狱服刑的人员,且财产符合特困人员财产状况规定的。

申请特困供养人员救助供养需提供哪些资料?

本人身份证、劳动能力、生活来源、财产状况、赡养抚养扶养情况书面声明,承诺信息真实、完整承诺书,有残疾的应当提供第二代残疾证。

什么情况下可以终止供养?

死亡、被宣告失踪、监狱服刑、收入财产不再符合相关规定的、法定义务人具有履行能力义务的。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包括哪些内容?

1.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包括供给粮油、副食品、生活用燃料、服装、被褥等日常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2.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包括日常生活、住院期间的必要照料等基本服务。

3.提供疾病治疗。全额资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部分。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医疗保障制度规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救助供养经费予以支持。

4.办理丧葬事宜。特困人员死亡后的丧葬事宜,集中供养的由供养服务机构办理,分散供养的由乡镇人民政府委托村民委员会或者其亲属办理。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按照不高于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对象一年的救助供养标准一次性支付丧葬等补助费。

三、医疗救助

救助对象主要包括:

重点对象(指特困供养人员、孤儿、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在册贫困户、特定对象(见义勇为负伤人员中无加害人或责任人以及加害人或责任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艾滋病机会感染患者),因病致贫对象和县级政府规定的特殊困难人员

医疗救助资助参合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对重点救助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进行补贴。特困供养人员给予全额资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按筹资办法给予定额资助。

住院医疗救助都包括哪些内容?

住院医疗救助包括基本医疗住院救助、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和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

基本医疗救助住院救助适用范围与标准?

基本医疗住院救助,主要适用于重点救助对象、低收入和特定救助对象。其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部分不超过当地大病保险起付线的,特困供养人员给予全额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按照不低于70%的比例救助,累计封顶线不低于1.5万元;低收入救助对象、特定救助对象按不低于50%的比例救助,累计封顶线不低于1.2万。

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适用范围和标准?

重特大疾病住院救助适用与所有救助对象。救助对象单次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部分超过当地大病保险起付线的,经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报销后,特困供养人员给予全额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按不低于70%的比例给予救助,累计救助封顶线不低于3万元;低收入救助对象、特定救助对象按不低于50%的比例给予救助,累计救助封顶线不低于2万元;因病致贫对象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救助,累计救助封顶线不低于1.5万元。救助对象住院医疗费用经基本医疗保险支付后,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负部分累计超过当地大病保险起付线的,经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支付后,按照以上标准扣除当年基本医疗住院救助和全费用定额医疗救助以救助金额后给予救助。

什么是医疗救助“一站式”救助

经民政部门认定救助的重点救助对象,到定点医院治疗实施“一站式”救助,其所有医疗费用,可先由定点医疗机构垫付,救助对象支付自负部分即可出院。

医疗门诊救助标准?

1.特困供养人员门诊治疗费用,策范围内个人自付部分给予全额救助。

2.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因患慢病需要长期服药的,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按50%比例给予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1000元;重特大疾病(重点救助恶肿瘤门诊放化疗、尿毒症透析、器官移植术后抗排异治疗、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重精神病人药物维持治疗、血友病门诊使用止血药物等)需长期门诊治疗的,政策范围内个人自付费用按50%比例给予救助,每人每年不超过5000元。

3.对城乡特困群众患重特大疾病,无钱无条件住院治疗申请大病医疗救助的,可根据家庭贫困状况,参照慢病门诊和临时救助标准酌情救助。

四、临时救助

什么是临时救助?

临时救助是国家对遭遇特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者其它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获救助之后基本生活保障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

临时救助的对象有哪些?

1.因火灾、交通事故、溺水、人生伤害等以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或者主要经济来源中断,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家庭

2.因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造成医疗费用支出过大,暂时导致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家庭

3、因基本生活必需品涨价、家庭成员身患疾病维持基本医疗、就受非义务阶段教育的原因导致生活必需支出费用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基本生活暂时出现困难的家庭

哪些情景不予临时救助?

1、申请人拒绝配合经济状况调查的、隐瞒家庭真实收入、财产、支出、弄虚作假的。

五、贫困残疾人对象的补贴条件和标准(残疾人两项补贴)

1.补贴对象。具有安康市户籍并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合国残疾人证》中生活困难的贫困残疾人,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可确定为补贴对象:

(1)已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残疾人;

(2)属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一、二、三级残疾人。

2.补贴标准。18周岁以下(不含18周岁)生活困难的残疾人(以下统称“残疾儿童”),生活补贴按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发放(已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的残疾儿童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至100元);18周岁以上(含18周岁)的成年残疾人生活补贴按每人每月60元的标准发放。

(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1.补贴对象。具有安康市户籍并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残疾等级为一级、二级的视力、肢体、智力、精神和多重残疾人。

2.补贴标准。一级残疾人护理补贴按每人每月120元的标准发放;二级残疾人护理补贴按每人每月80元的标准发放

六、孤儿救助认定依据和提交材料

①申请书;②孤儿及监护人户口复印件;③确认孤儿身份证明材料原件或复印件;④审批表原件;⑤监护人身份证、银行卡复印件;⑥社会散居孤儿监护协议书;⑦其他有关材料。父母死亡的必须附公安、派出所的销户证明,父母失踪的必须附法院的宣告失踪证明。艾滋感染儿童需提供疾控中心证明、HIV抗体确认检测报告单(抗体检测呈阳性)。

孤儿救助发放标准;社会散居孤儿、艾滋病毒感染儿童,每月发放基本生活费800元,采取财政直发的形式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对符合条件的孤儿及时审批,对超龄孤儿及时核减,年满18周岁但仍在校就读的孤儿可以继续享受政策。

第四篇:突出兜底思维 紧抓细节进度

突出兜底思维 紧抓细节进度

——新华镇全力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落实

(本报通讯员 杨永旺)新华镇在推动“十个全覆盖“工程落实过程中,突出兜底思维,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落实细节抓起,加快工程进展速度,提升群众满意度。立面改造,让贫困老人的居住环境提升。农村现住人口可以用一串数字来概括“386199”,意思常住人口多为妇女、儿童、老人。在落实“十个全覆盖”工程当中,我们发现许多老人还居住在土房中,较好一点的是“腰线房”。“当然是想住新房了,可是我已经67岁了,娃娃们都在城里打工,光景也都一般,他们也不打算再回乡下住了,所以我就一直住的是土房。”隆胜村村民高翠兰在自己家“立面改造”完成后的房屋前,高兴的跟我说:“这次村里搞‘十个全覆盖’工程,把我这老婆儿的房也列入了危房改造的计划当中,算下账来花得钱也不多,几个儿女也同意,都给我拿钱翻修房子了。你敢是来我们家走串了好几遭了,变化你也看得见,崭活多了哇。”

挂图作战,让示范村工作更细一步。再美的承诺不落实终是一句空话。为让“十个全覆盖”工程更好更细的落实到位,新华镇推行挂图作战,销号报告制度。“一户一户的走访查看,房前屋后都要走一圈,无论是柴草堆,还是危房改造的工程进度,现都已明确责任人,限定完成时限。这样做下来,咱心里有底。群众来问,咱也能说得明白。”新荣村包村领导刘润清每天都给自己限定了消灭7个问题的最低标准,力争将新荣村“十个全覆盖”工程早日实现。

第五篇:2018年1月3日兜底保障讲课稿

民政兜底脱贫政策宣讲稿

县民政局 王存科(2018年1月3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按照培训会的安排,我就兜底脱贫农村低保政策向大家作以汇报交流。

一、低保对象的认定条件

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是确认低保对象资格的三个基本条件。低保以家庭为单位,以收入为依据,以标准为参照,实行差额救助。凡具有我县户籍,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低保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符合市政府规定,均可纳入低保保障范围。低收入家庭中靠家庭、父母、兄弟、姐妹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指视力残疾一级、二级;听力残疾一级;言语残疾一级;肢体残疾一级、二级;智力残疾一级、二级;精神残疾一级、二级;多重残疾一级、二级),经本人申请,可以按单人户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低保工作坚持的四个原则。即:坚持应保尽保,把所有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坚持公平公正,做到审批过程公开透明、审批结果公平公正;坚持动态管理,做到对象有进有出,补助水平有升有降;坚持统筹兼顾,做到低保保障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

接,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二、规范低保办理程序

1、规范申请程序。凡认为符合条件的城乡居民都有权直接向其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提出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乡镇人民政府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受理。受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人委托,村(居)民委员会可以代为提交申请。申请最低生活保障要以家庭为单位,按规定提交相关材料,书面声明家庭收入和财产状况,并由申请人签字确认。

2、规范审核程序。乡镇人民政府是审核最低生活保障申请的责任主体。受理低保申请后,镇人民政府在村(居)民委员会协助下,应当组织驻村干部、民政工作站等工作人员,对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家庭按照100%比例逐一入户调查,详细核查申请材料以及各项声明事项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由调查人员和申请人签字确认。

3、规范民主评议。入户调查结束后,镇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村(居)民代表或者社区评议小组对申请人声明的家庭收入、财产状况以及入户调查结果的真实性进行评议;

注意:关于民主评议会的人员构成、人员要求、评议时间、评议对象、会前准备、评议程序、结果确认等内容,《宝鸡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民主评议办法(试行)》都有明确规定,大家可以参考。再强调一下,民主评议会应由镇干部主持,每次参加评议的人员从低保评议人员库(村(居)人口1000人以内的 2

不少于30人;1000---2000人的不少于40人;2000人以上的不少于50人)中随机抽取20-40人参加。其中,村(居)民代表人数不得少于参会人数的三分之二,每个村民小组均要有代表参加。随机抽取的参会人员必须有80%以上参加,所作决议必须经到会全体成员80%通过,方为有效。人员要求:民主评议小组成员要求熟悉村(居)基本情况、政策观念强、坚持原则、敢讲真话、群众基础好、热心村(居)事务、责任心强、处事公道正派。

4、规范审批程序。镇人民政府复核后,应当对申请家庭是否给予低保提出建议意见,并将申请材料、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民主评议情况等相关材料报送县级民政部门。县民政局是最低生活保障审批的责任主体,在审批前,除全面审查乡镇人民政府上报的调查材料和审核意见(含民主评议结果),并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入户抽查。拟批准给予低保的,同时确定拟保障金额。不符合条件、不予批准的,通过镇人民政府书面告知申请人或者其代理人并说明理由。

5、规范公示程序。公示制度是做好新时期低保工作的有效措施。按照宝市民发[2013]55号文件要求,村(居)委会除在办公地点设臵固定的常年公示栏外,还必须在本辖区交通便利、视野开阔、人口集中,群众易于聚集、停留、观看的地方设立常年公示栏。对申请低保家庭入户调查结果、民主评议结果和审核审批结果进行公示。并在三榜公示的基础上建立农村低保政策和农村低保对象等信息常年公示制度,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公示内 3

容主要包括户主和家庭成员姓名、致贫原因、保障人口、保障类别、享受金额及县、镇两级投诉举报电话。对每次公示情况,都要保留资料或照片,作为档案保存。注意:公示中要注意保护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个人隐私,严禁公开与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无关的信息。(新增对象公示至少7天、批准享受低保人员名册长期公示)

6、规范发放程序。低保金实行社会化、按月上卡发放,将最低生活保障金直接支付到保障家庭账户,确保最低生活保障金足额、及时发放到位。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抽查、监督检查,防止挤占、挪用、套取等违法现象发生。建立低保经办人员和村居委会干部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严格核查管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于媒体发现揭露的问题,及时查处并公布处理结果。

三、保障标准和分类施保

目前,低保金由基础低保金、分类施保金和电价补贴三部分构成。大家可以从低保金领取存折,即惠农一卡通上查询,或是从低保对象持有的低保证上查询得知。

1、基础低保金:从2017年10月1日起,我县城市低保保障标准为502元/人.月,实行差额救助(按人补差);农村低保保障标准为3470元/人.年,分A类、B类、C类,按三个档次补差,A类每人每月286元、B类每人每月251元、C类每人每月216元。

2、分类施保金:根据陕民发„2013‟33号文件有关精神,4

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的特别困难人员(城市10种人,农村9种人),采取“分类施保”的措施给予重点救助,增发20%至70%不等低保金。即:

(1)对低保家庭中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按低保保障标准的20%增发低保金(58);

(2)对低保家庭中的儿童(14岁周岁以下),每人每月按低保保障标准的30%增发低保金(87元);

(3)对低保家庭中的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按低保保障标准的50%增发低保金(145元);

(4)对三级残疾人,按每人每月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30%增发低保金(87元);

(5)对低保家庭中的重病患者(共22种,凭三级以上医院出具的检查报告及相关病史材料确认),每人每月按低保保障标准的50%增发低保金(145元);

(6)对低保家庭中父母离异的单亲未成年人,每人每月按低保保障标准的30%增发低保金(87元);

(7)对低保家庭中父母一方去世的单亲未成年人,每人每月按低保保障标准的50%增发低保金(145元);

(8)对低保家庭中的哺乳期妇女,在哺乳期内每人每月按低保保障标准的70%增发低保金(203元);

(9)对低保家庭中的非义务制教育阶段学生(高中生、大中专生、四年制大学生和高职专科),每人每月按低保保障标准 5 的60%增发低保金(174元)。

3、电价补贴。农村低保家庭还享受电价补贴5元/户.月。对上述各类人员增发的低保金不得高于当地低保标准;低保对象同时符合上述多项条件的,按其中增发比例最高一项补助,不得累加享受。

四、关于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中的几个问题 1.关于建档立卡人口和农村低保对象重合问题。在两类人群的重合问题上,省市要求加大重合力度,是指该重合的重合,不该重合的就不能片面强调重合。原来要求农村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户除宗教神职人员外,要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也就是老说法,低保户一定是贫困户,但贫困户不一定是低保户。但是从目前政策要求来看,两者不存在包含关系,也不存在替代关系,只是部分交叉关系。具体来说,新办法要求我们从民政角度上要理清楚,说清楚,并且在配合脱贫攻坚过程中注意这个问题。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中,要充分考虑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在资格条件、认定标准、收入计算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坚持实事求是,不能片面要求提高或降低两类对象重合比例。要改变简单以有无劳动能力区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农村低保对象的做法,坚决杜绝搞平衡“二选一”,对象识别“互斥”等问题。要按照农村低保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各自识别认定的标准、程序等,分别把符合条件的对象纳入救助或帮扶范围,实现双向衔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时,要把建档立卡以外的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 6

等作为重点;农村低保动态调整时,要把因病、因残及其他因临时困难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作为重点,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确保实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那么,从两项制度衔接的新要求来看,大家就会形成这样一种认识,理论上讲,如扶贫标准高于低保标准,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如低保标准高于扶贫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应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但实际上,我们要“一看标准”:如扶贫标准高于低保标准,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二看三保障”:如低保标准高于扶贫标准,“三保障”尚未落实,仍需纳入建档立卡范围。所以说,贫困户不一定是低保户,低保户也不一定是贫困户,“两线合一”的说法并不准确。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低保对象两者产生差异是必然。

2.关于贫困发生率和低保覆盖面的问题。贫困人口发生率是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与农业总人口的比例,而农村低保覆盖面是农村低保与农业总人口的比例,二者没有任何联系。按照陕西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要求,我们不能将贫困县和贫困村“摘帽”时允许存在的贫困发生率3%,视为脱贫之后的农村低保覆盖面;更不应将农村低保覆盖面硬性降低到3%。只要住房等“三保障”问题已经解决的农村低保、农村特困人员,就可以不计入贫困人口,不进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也不受贫困人口发生率3%的影响,必须按照农村低保的政策规定,坚持农村低保制度的定力,应保尽保、应纳尽纳,要坚决杜绝农村低保“人 7

为减量、人为缩减”的现象。

3.目前存在的几个认识误区。一是以有无劳动能力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认定的标准;二是对低保工作和扶贫政策衔接理解有偏差,一味强调农村低保对象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重合率,甚至将是否建档立卡作为申请低保的前臵条件;三是将农村低保保障人数与脱贫目标任务挂钩,片面的按贫困发生率3%控制低保覆盖面或硬性将低保覆盖面下降到贫困发生率3%以下;四是存在低保与贫困户搞平衡“二选一”、对象认定互斥等现象。上述问题也是“全省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和“全市兜底脱贫暨低保提标扩面工作会”上通报的问题,省市要求各级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尽快行动起来,及时消除以往对低保与扶贫政策衔接理解的偏差和误区,积极稳妥做好低保扩面工作,把因病、因残及其他因临时困难返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以及扶贫退出家庭作为重点,对符合农村低保标准的及时纳入,做到应保尽保。

4.关于贫困户落实帮扶和救助政策的问题。一是要按照“应扶尽扶、应保尽保”的原则,将“三保障”没有解决的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纳入扶贫建档立卡范围,通过扶贫开发政策,因户施策、精准帮扶。二是“三保障”已经解决的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不纳入扶贫建档立卡范围,也不计入贫困人口。三是对有劳动能力的,在解决好“三保障”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产业、就业问题,努力提高其自我发展能力,防止低保“一兜了之”。8

四是对没有劳动能力的,除享受相关帮扶政策外,重点解决“三保障”问题;无安全住房的,采用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给予帮扶;医疗、教育等问题要按照现有政策落实,脱贫攻坚期内“脱贫不脱政策”。对于收入水平已超过扶贫标准但仍低于低保标准的,宣布脱贫后可按照政策规定享受低保,做到“脱贫不脱保”。五是对于收入水平已超过低保标准(比如说100元),但收入不稳定的低保对象,通过“渐退帮扶”政策,延长低保12个月,残疾人低保对象延长18个月(注意,渐退帮扶救助的前提是接受扶贫开发政策后收入尚不稳定的建档立卡家庭。操作时一要谨慎,二要选准对象,三要建立台帐,明确期限)。六是未解决“三保障”问题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低保家庭、特困供养人员,均不能宣布脱贫。当年计划摘帽的贫困县、非贫困县中当年计划退出的贫困村中,建档立卡低保户、特困人员在已解决“三保障”前提下,低保金、救助供养金计入家庭收入,达到标准的,可以按照程序退出建档立卡范围,符合低保条件和特困人员条件的,可以继续享受,做到“脱贫不脱保”。

五、在低保办理中应把握的几个政策环节

一要重点把握的对象和范围。家庭成员均无劳动能力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的无劳户,如没有依靠,没有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等家庭;因灾因病及残疾致贫的家庭;由于突发性自然灾害造成生活暂时困难的家庭;有一定收入来源,但是生 9

活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家庭。优先将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符合条件的纳入保障范围。

二要严格把握申请对象隐性收入。由于农民收入很难核算,根据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现行低保政策规定了一些反映隐性收入的情形(也就是16种不予纳入的情形规定)。如:在银行贷款购买汽车、房屋等;农村在城镇拥有商品房;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有足够的赡养、扶养能力,却把家中老人单独分离出来办理低保的;子女择校付费上学;进行股票、基金、期货、外汇、权证交易等高风险投资的。

三要始终坚持低保制度的定力。通过“低保兜底”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脱贫的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各镇应定期复核低保家庭的人口、收入、财产状况,对保障家庭人口、收入和财产状况发生变化的,及时报告县民政局,办理增发、减发或者停发手续;对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救助对象,实施分类施保,提高救助水平,确保基本生活。

四要把握好以下几项政策规定:

一是关于家庭人口界定,必须是申请低保家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坚决不允许搞拆户保、分户保、合户保。老人保仅限于儿女意外或属于困难人群,没有赡养能力者。多子女家庭有老人分户现象的,应至少绑定一个子女合并核算收入,其他子女必须按规定计入赡养费。这里强调一下,若在今后的兜底脱贫工作检 10

查中再发现拆户保、分户保、合户保等违规低保,我们将依照按照宝鸡市城乡低保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相关规定严肃追责。

二是关于收入核算,必须严格按照宝鸡市民政局新制定的收入核算办法,也就是宝民发„2017‟204号《关于在低保对象资格认定中城乡居民家庭收入核算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执行,并注意其中的政策调整和细节变化,准确、完整核算申请家庭人均收入帐,该计入的计入,该扣减的扣减。并按照收入区间划分标准,确定享受类别。即:人均620元以下A类,621--1620元之间B类,1621--3470元C类。

三是关于家庭财产界定,必须按照市政府文件规定执行。凡农村在城市购买商品房的、家庭成员有小轿车和大型农机具的、有工商注册门店的、有在行政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工作等16种不予纳入情形,撞政策红线的,坚决不得纳入低保保障范围。

四是关于申请审核公示程序,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书面申请抬头写镇政府;第二,民主评议会应由镇上组织召开,至少参加一名镇干部,且要讲清楚只是评议入户调查和收入核算结果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第三,公示表格要按照县上统一的格式公示,写明监督电话;第四,镇政府复核,可与村评议会同步进行,审核通过的,则予录入系统,并以镇政府文件上报审批。

各位领导、同志们,低保工作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社会保障的最后一道“安全网”和“兜底线”。低保工作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离不开大家的支持和帮 11

助,把低保对象核准确,把该保的保进来,把不符合条件的坚决退出去,力争做到不错、不漏,是各级民政干部的职责所在。因此,作为第一线的工作者,不仅是直接操作者,更是低保工作的“守门员”,责任重大,肩上的担子十分繁重。培训会后,希望与会的各级干部大力宣传低保政策,督促所在单位联系镇和包抓村,加快工作进度,按时限要求完成好兜底保障各项工作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脱贫攻坚国家考核检查。同时,也请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帮助我们把低保评审工作做得更实更细更有成效。让各级领导满意,人民群众满意,低保对象满意,我们对自已的工作满意!

下载兜底的造句(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兜底的造句(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0年镇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挂牌作战方案

    XX镇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挂牌作战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工作难度大的县和村挂牌督战”的重要指示,按照区委区政府和省市民政部门关于全面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民政局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推进会经验交流发言

    民政局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推进会经验交流发言今年以来,X市民政系统紧紧围绕中央、省市决战脱贫攻坚战略部署,聚焦兜准、兜牢、兜密、兜好民生保障底线,着力构建综合性兜底保障体......

    2020年乡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排查政策落实工作方案

    2020年乡镇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排查政策落实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问题,根据《省民政厅、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开展社会救助......

    造句

    造句(例句): 1、渐渐地:雨渐渐地停了。 (我渐渐地长大了。) 2、静静地:小鹿静静地躺在床上养病。(我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听音乐。) 3、惋惜地:妈妈惋惜地对我说:“这次考试,你要是在认真点......

    造句

    是........也是...... 1、我们今天努力读书,是为了将来幸福生活,也是为了更好的建设祖国。 2、我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你改正错误,也是为了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3、......

    慢病补偿 大病兜底 统筹推进精准健康扶贫工作

    慢病补偿大病兜底统筹推进精准健康扶贫工作自国家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以来,林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把健康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摆在更加突......

    农村低保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认定清理整顿宣传单

    农村低保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认定清理整顿宣传单 按照省市要求,区委区政府决定2017年5月至6月开展农村低保及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对象认定清理整顿行动。对现有农村低保对象......

    进一步加强我县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的实施意见

    进一步加强我县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做好我县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根据省民政厅、省扶贫办《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方案》(X民社救字〔2020〕X号)、市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