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音乐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描述:
那一天,在三年级上完音乐课。临近下课时,我向学生们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根据课本上给你提供的沙子、黄豆、酸奶盒子、可乐瓶等自制打击乐器沙锤儿。做好后下节音乐课可以带来。”当时,因为快下课了匆匆一说也未来得及特别强调。原想:完成的人肯定寥寥无几。不想,过了几日又上课时,竟然发现那班的孩子手中都拿着自制的沙锤儿。有的学生没带来课前还专门跑到办公室说明情况。当时,我的心头一热,真的很惊喜。看来,孩子们对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非常感兴趣也很重视。一上课,我就表扬了他们:“自制乐器——变废为宝,不仅解决了我们课堂上乐器缺乏的问题,同时锻炼了动手能力,一举两得。”课堂上,孩子们乐不思蜀的使用着自制的乐器,而且效果还相当不错。看到他们兴趣昂然的样子,我乘胜追击:课后再去动手自制碰铃和串铃等乐器。过了几天,他们带给了我更多的意外和惊喜。这就是低段的孩子。
再来看看高段的孩子:“请大家课后去搜查一下有关莫扎特的生平。”过了几日上音乐课,询问莫扎特的生平,只有极少数人举手,其余的都不吭声坐冷板凳。老师只好“点将“,点一个插一支蜡烛,再点再插,有几个凭着曾经课外书上看到过说上了那么一两句。询问原因,有的说家里没电脑;有的说没查过;还有的说忘了。老师只好唱独角戏,你说不上来只有我说了。课堂上死气沉沉的样子。
案例分析:针对此情况,我具体分析了原因:
其一、“年龄”的因素。
低段的孩子天真烂漫,活泼好动,他们童言无忌,想说就说,毫不掩饰,就像一张白纸任由老师描绘。而高段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想逐渐成熟,开始特别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他们不再轻易表白自己,生怕自己的表现会遭到老师同学的嘲笑。
其二、“课程”的因素。
新课程带来了勃勃生机,沐浴在新课程中的孩子对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精美课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爱好。而老课程在许多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缺乏时代性与针对性,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这也是客观存在的原因。
其三、“思想意识”问题。
新课程,家长重视,孩子喜欢。而老课程,尤其是“小三门”,仍有很多家长和孩子把它视作“副课”看待。我就曾经在和一个六年级调皮男孩谈话时得知:他爸爸这样教育孩子——“音乐课是副课,无所谓,随便上上。”家长不重视不说,还如此灌输孩子。难怪,他的孩子上课经常不带书,还随便讲话。
其四、“教育方式”问题。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容忽视。但我觉得它并不是根本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我想还是“教育方式”问题。平时,有的老师过分追求标准答案,“师道尊严”占据着重要位置,久而久之,导致部分学生的思想受到压抑,他们不敢说,不愿说,学习被动,积极性缺乏。如此教学,即使是再好的课程都会抹杀孩子学习音乐的热情。另外,有的教师在实施老教材时,缺乏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只是一味的指责老教材的错,而不去研究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也是导致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所在。
第二篇:音乐教学反思案例
音乐教学反思案例
>音乐教学反思案例
(一)一、把握学生认知心理,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的反思
音乐课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教学策略的实施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平等的融入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教学。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策略,尽可能的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全身心的感知并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案例一:第五册《八只小鹅》的识谱教学:
师生互动学会歌词后,请学生欣赏小鹅们快乐游戏玩耍的录象。可慢慢地,有不少同学象发现了“新大陆”,发现他们看的是“无声电影”。老师非常热心地出“主意”:“是啊,想不想尝尝当音响大师的滋味儿?你们把歌谱唱出来,配上去,不就有音乐了!”在兴趣的激发中鼓励学生自学歌谱。同时,随机进行个别指导,很快,“有声电影”就开始放映了。有的学生还兴致勃勃地边唱边模拟小鹅动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反思:本例教学方法从“趣”入手,“先唱歌,后识谱”首先让学生在“似曾相识”的感觉下识谱,接着借用相声“抖包袱”艺术手段,着眼于激活学生的内心心理活动,精心安排歌谱教学。从“无声电影”设趣到做“音响大师”激趣,最后达到放映“有声电影”的乐趣,设计创造出促使学生识谱学习的最佳内心情感激发点,使学生在兴趣的激活中感受到学唱歌谱的快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获得深深的音乐审美体验。
案例二:第三册《快乐的节奏》
首先,引导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老鼠爬百叶窗”(八分节奏)、“老鼠偷吃”(二分节奏)和《唐老鸭当兵》片段“唐老鸭报名”(四分节奏),并把它们并列动态显示,启发学生观察、模拟、比较,在动态欣赏中形象感受二分、四分、八分节奏时值,解决感知节奏特点这个难点。后段学唱歌曲《大鹿》后,鼓励学生根据情节用打击乐器选择节奏为歌曲伴奏。学生们兴趣盎然。
反思:看动画片是小学生最喜爱的,也是他们进行认知活动的重要途径。本例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赋予动画的音乐性激活教学,在动态画面与节奏配合的实践中,有效地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感知、内化、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二、围绕主体,紧扣主题,集体协作是反思教学必要补充。
反思教学使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有一个新的认识,更自觉、更理性的去研究完成教学,从而提升实践的质量。然而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集体智慧、专家启迪,在集体协作中能更有效地促进反思教学。
案例一:第六册《哈达献给北京城》的教学
教学中,教师运用“学科综合”的现代教学理念。通过民俗——自然——歌曲——舞蹈块状进行音乐、自然学科的综合教学。前半节课学生说西藏,观西藏,深深沉醉在青藏高原特有的雪域风光美中,后半节课在情境延伸中学生饶有兴趣地学唱歌曲,感受、表现歌曲的情境。
集体反思:“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以音乐为主线的音乐教学。”本课应以学生对歌曲“哈达献给北京城”的感受学习为主线,以旋律中的典型节奏型为教学着落点,进行多媒体“菜单设计”,让学生自由“点菜”,随机进行学习。专家更指出:可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进行“点菜”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同时根据教师的专长,进行个性化教学。使音乐课的学科综合不仅音乐化而且个性化。
总结自己几年来的音乐教育教学实践:小学音乐的反思性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心理出发,通过对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多角度、多形式进行科学反思。从成功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成功?”“成功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有什么特色?”“如何锦上添花富有创意?”等等,从中总结规律,提炼经验、指导实践。从失败的课例中我们应该反思:“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例如: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理念的问题、是目标的设定还是内容的失当、是教学设计还是方法手段的应用等等”,从中吸取教训,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课后的反思性“教学随笔”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学反思案例
(二)一、游艺活动
(设计思路:本环节主要通过玩开汽车找朋友的游戏,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发散学生的思维。)
1.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那我们就先来一起做个小游戏。
2.师:瞧,老师在干什么?那我们就来玩一个开小汽车找朋友的游戏吧!先跟老师把开小车的儿歌学一学。
开着小车嘀嘀嘀,真开心呀嘀嘀嘀!
3.儿歌学会了,那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听好游戏规则:当老师开着小汽车开到你面前时,会做一个动作,你站起来边说儿歌边把老师这个动作再重做一遍,做的正确的同学就可以成为老师的好朋友,并且坐上老师的小汽车,跟老师到下一站继续找朋友。要注意的是,小汽车在开动过程中,不能停,所以同学们要一直帮老师说着儿歌。听明白了吗?
4.游艺活动开始先集体试做,在与每位同学单独做。(找3—4个同学即可)。
5.提高游艺要求我们的同学都真聪明,可老师非常贪心,还想找几位更聪明的同学来当我好朋友。当老师开着小汽车到你面前时,你要做和老师不一样的动作,就能成为我聪明的好朋友。(继续游戏)
二、歌曲情境导入
1.瞧,我们把小汽车开到哪了?动物园。动物园里有好多小动物啊!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能用动作模仿你喜欢的小动物,让老师和同学来猜一猜。模仿的像你就可以当小老师来教教其他同学。谁最勇敢?
2.律动表演,模仿小动物动作。同学们的模仿能力可真强,如果能用歌声来表达你们对小动物的喜爱就更棒了。谁来试试?
3.同学们这么喜欢小动物,老师提议,不如我们开个音乐会,你把自己变成你喜欢的小动物,模仿它的动作或者声音,和大家一起开心地唱歌跳舞、做游戏吧!(播放课件《小动物跳舞》,音乐响起,师生同歌同舞)
4.咦,河那边好像走来了两只小象,哦,我知道了,小象一定是来参加我们的音乐会的。同学们你们欢迎吗?为了表示对大家的友好,它们还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
5.小象刚才悄悄告诉我,只要我们学会了这首歌,它还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大家喜欢的>礼物。你们想要吗?看谁第一个学会。
三、歌曲教学
1.朗读歌词我们把歌词变成儿歌读一读。
2.同学们的声音可真优美,相信你们把它们变成歌唱出来声音一定会更动听。
3.分段多种形式教唱歌曲师生接唱、男女生接唱、排排接唱、>同桌对脸唱、小组唱和小象比赛唱。
4.我发现刚才和小象比赛唱歌的时候,看见小象在和自己的好伙伴握手问好,都迫不及待想找自己的好朋友握手问好了。
同学们把自己变成一只小象,和你的同桌扮演歌中的小象一对好朋友,边唱边表演。我们来看看哪对好朋友表演得最好?(师生同表演)
5.“小老师”创编教演。我发现×××同学的动作和老师做的不一样。是自己创编的吗?我们请她当小老师教教大家。
6.展示表演。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的表演精彩极了,小象说了要送给我们一次点歌的机会。《找朋友》
(这首歌是孩子们在幼儿园学过的歌曲,都会唱,音乐响起歌声自然响起,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那你身边的好朋友一定会越来越多。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孩子们在活跃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大胆表。
音乐教学反思案例
(三)着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才愿意主动地去学习和了解,进而深入地探究它,当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时,我们才能引导学生轻松地走进音乐的殿堂,去感受美妙的音乐。
在歌曲《火车开啦》这一个课教学中,我从设置坐火车去旅游这个情境入手,模仿火车的声音,学做开小火车的动作,角色扮演小司机,小乘客等,让学生在情境中玩、在情境中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教学内容趣味化,利用孩子喜爱游戏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能动性,使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这样让孩子在实践中探索生活环境的人事景物。在本次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等特征,使之在探究的乐趣中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改变原有音乐课单
一、枯燥、知识面窄,甚至被视为“唱歌课”的现象,以崭新的互动课堂面对学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动感的节奏练习、音乐游戏,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特别在学唱歌,自信的表演唱中找到音乐的魅力,情感的寄托,从而提高音乐的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得到全身心的发展。
这一节课中,我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及时的抓住孩子的反应进行教学二度设计,相机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同时,我对教材的挖掘也不够深,错过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的最好时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根据新课程标准,节节课与孩子一同成长、一同感悟、一同探索出适合于孩子们获取音乐知识的途径与方法,取长补短,让孩子们成为课程改革的收益者,为他们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中学音乐教学反思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1
如果没有乐器图片与声音的有机结合,西洋交响乐队中的每一件乐器不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比如单簧管和双簧管这两件乐器,在外形上极相似,如果没有图片,单凭老师的描述,学生的记忆不会这么鲜明、深刻。而且将音乐做到课件里,省去了繁琐的放音、倒带过程,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听到、看到,而且可以反复聆听、观看。所以碰到类似这样的欣赏课,还是应该在课下备课时多下点功夫。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上起课来轻松、活泼,课堂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我觉得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师必须要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这项技能。
特色案例
游戏抢答
──学生喜欢的巩固教学手段
“老师,我最喜欢这个图片,请点击坐在月亮上的女孩。”随着我的鼠标轻轻一点,舒曼的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从远处慢慢地飘了过来。“是大提琴演奏的”“是《梦幻曲》”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抢答。“可是谁又能说说曲作者的情况和这部作品的相关知识?”我的提问显然有一定的难度,教室里霎时间安静下来,大多数同学瞪大眼睛看着我,也有的同学好似在思考……这时一位女生站了起来“是德国的'舒曼吧?”我赞许的点了点头,“还有呢?”这时钢琴弹得不错的常乐站了起来“老师,《梦幻曲》是舒曼的钢琴曲集《童年情景》里的一部作品,换成大提琴演奏,我觉得是因为大提琴的音色浑厚、低沉,更能表现梦幻的主题。”“好,每个组分别加上10分!”
我真的太高兴了!在刚刚结束的新课讲授──乐曲欣赏环节,我带着学生们用20分钟的时间聆听了五首乐曲,容量真的很大,可我认为学生若能掌握与乐曲相关的更多知识,会对作品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所以第一遍的听赏虽然时间很紧,我还是轻描淡写地讲了一点,可是我的讲述并没有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注意。但在以“游戏抢答”为主要手段的课堂巩固检测这一环节时,个别特长学生的抢答却让全班每一位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对作品的相关知识做了了解,并且记忆在脑海里。
我和我的学生们真得很喜欢这种巩固教学的手段。抢答游戏可以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的记忆力在短时间内提到最高。而且小组合作参与游戏,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合作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以抢答游戏代替我们平时课堂上的巩固检测和课堂小结,你不想试试吗?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2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调。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喜欢唱象周杰伦等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通过我的观察不是这样,以前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是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如:《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种题材的`歌曲时,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最好是结合DVD等有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
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乐曲,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一般来说,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以情感感人,尽量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和欲望。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3
“同学们都会拍球吧?”
“怎么拍?”(只有右手动作)
“注意手指要弯曲,手心向下,有弹性!”我与学生们一起“拍球”。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同时掌握我所要求的要点。
“好,下面我们拍点花样出来。像老师这样中间拍一下,左边拍两下,右边拍两下,空中弹一下,一共几下了?”(六下)
“好,老师把刚刚的拍球路线画在黑板上。”我及时板书,内容就是6/8拍的指挥图示。
“请同学们边看黑板的图示,边和老师拍球。”
“右手会拍的请举手。”“真好!再给你们一个任务,用左手反过来拍。对!也就是与右手相对着拍。”我及时地把指挥图示反过来呈现在学生面前。
一时间,孩子们在我的领导与引导下,从右手拍到左手,再到双手对称拍,好不热闹。
渐渐地,我从口数节拍“1、2、3、4、5、6”变成了哼唱刚刚学过的6/8拍的《晚风》,于是孩子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在给自己指挥呀!
指挥图示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师比较头痛的内容,既使孩子们有乐动的'天性,可一涉及到画图示,也会百般的无趣与错误频出,更别提让他们正确画出指挥图示。所以我想出了拍花球的方法,引导他们直观、形象地记忆。“中间一下,左边两下,右边两下,右边两下,再弹回去,重新再来。”球拍出了花样,也学会了指挥。
下课了,孩子们,再我的一再催促中,边口念“口诀”,手挥图示,缓慢地挪动脚步,走出教室。
玩中学,学中玩,音乐课上,让我和孩子们都受益匪浅。看着这一张张兴趣盎然的小脸,一双双舞动的小手,我笑了。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4
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学都是以“美育”为核心,音乐专业领域的视唱、练耳、乐理、歌唱等基础课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教学。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如何让这些满怀憧憬的但是又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专业”学生持续不断地努力向前?相信所有的高中音乐专业教师也都在思考着这些问题
一、在欣赏和鼓励的氛围里实施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
这些高中音乐专业学生大多数对音乐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他们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是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学习音乐专业,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之路能走多远,他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选择音乐专业。因此,可以这样说: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老师的激励就是他们坚持向前的最大动力。
但是,对于这些音乐初学者,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要特别注意: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说影响学生自信心的话。老师一定要做到: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千万不要对学生的智力、人格、或品德进行评论批评。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不同根源进行分析,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老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教学行为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了解、关心与帮助。
二、视唱练耳—音乐高考的另一主科
“视唱练耳”是重中之重。何为“视唱练耳”:视唱,即考核一个人的唱(奏)乐谱的反应力和准确性。练耳,即是考核一个人对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的听辩与记写能力等。
大多学生都不太喜欢视唱练耳,因为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专业的`训练相比,枯燥无味了许多。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学习训练,特别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而且成绩的提高不像其他科那么明显。再加上高中生本来学习时间就很紧张,所以有些同学在此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况且还有的学生似乎在此项上“先天性不足”。要把视视唱练耳提高到与主考项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要集体训练,更要个别辅导,要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态度、识谱、听音、记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老师一定要坚信学生在此方面是没有“先天性不足”的,引导学生在此项上狠下功夫,只是要下功夫、找方法、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学好。
总之,音乐高考专业的科目繁多,每一科都需要进行系统而又科学的学习;高中生的文化学习任务很重,大多数音乐专业生的专业基础又比较差,他们的思想情感很容易波动;再加上高中音乐教师较少,一名教师大多兼上多种专业课。
高中音乐专业教师只有具备了超凡工作热情、严格的专业精神、坚定的教学信心和不竭的爱生之心,才能够在“艺考热”不断升温的的今天,体验成功的喜悦。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5
内容提要:音乐欣赏教学包括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的聆听,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地讲解、提示,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20xx年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读》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由此可见要上好一节欣赏课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学校提供设备支持,更离不开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音乐欣赏要注重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尊重学生独立的见解和感受;要根据学生地域水平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欣赏,恰当的选择电教手段进行辅助。只有如此才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音乐欣赏;简析;理解;分层;电化教学
20xx年以前,我国的音乐课教学包括四方面内容:唱歌、欣赏、乐器和识谱。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把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领域,丰富了音乐欣赏的内容。音乐欣赏教学成了音乐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纯地听,它的基本任务在听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作品的内容。通过音乐欣赏,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且能在欣赏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但欣赏教学又无法而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多次听课的感受,也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教师的教材简析要详略得当,不要不讲或多讲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在理解欣赏教材透彻的基础上已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通过教师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等内容表达出来,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进入兴高采烈或伤感深重等情感状态。这样,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欣赏活动。教师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和愿望,激起情感共鸣,而教材简述是学习课文内容的开端,学生一般是通过听教师口述看教师表演,听音乐旋律来感受感化的。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有必要对学生作以介绍,但这种纯知识型或理论性的介绍尽量删繁就简。要抓住乐(歌)曲的重点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点到为止,绝对不可以过多地讲解。我以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总以为应该把乐曲所涵盖的内容要讲深讲透,唯恐学生不理解,结果讲得多听的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后来,通过阅读音乐欣赏教参,方晓得自己教学中的弊端。但同样也存在着另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不讲或者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学生,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毕竟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不够深厚,对音乐的理解只能是处在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教师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提示,欣赏教学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了。
那么教师在简短的介绍中应向学生讲些什么呢?
最首要的两点: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如是声乐曲,那么它是那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如: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这些内容一般在音乐欣赏教材中都会提到。但是对于演唱、演奏者和词作者及作曲家的介绍,教材中有的介绍,有的则需要靠教师去查资料了。另外,声乐曲的演唱特点和风格,以及器乐曲各种器乐知识性的介绍和演奏方法、乐队的配器等知识,就要看每位教师自身对这些技术性知识了解和掌握多少了。背景因素,即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社会中产生过激昂振奋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和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另外,这些作品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如伴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而产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我们在了解了香港和澳门及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之后,再来听听唱唱这些感人的歌曲,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音乐欣赏教学要从感受音乐的要素入手。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这样,学生们就渐渐学会了如何去欣赏音乐。教师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之耳,对于不懂音乐的人再美的音乐对他都没意义。在欣赏音乐教学中切忌过多的作曲式理论分析,学生最讨厌听这些。教师对作品的和各种体裁用简单的A、B、C提示即可,不可过于专业化。尤其是中国古典的音乐作品,句、段、章法并不那么规整,无法用我们在学校所学的作曲理论去生搬硬套,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中国的音乐作品大都是表现的一种精神,注重音乐的意境和精神意味,讲究的景外之景、韵外之致,思与景谐,就如同印度音乐的拉格精神。音乐不象文学,它没有具体形象的描写,大都为抽象的理念(旋律美)。因此,我们不能误导学生现在音乐是在讲(描写)什么。音乐的可感形象就每位欣赏者而言是不尽相同的,这也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种类的最主要特征。
二、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教师不要框架学生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正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是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作品,特别是一些近现代作品,决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介绍文字。就如同毕加索的现代化,有的人竭力推崇,但也有的人就是不喜欢。教师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学生,诸如这是某某大师的杰作、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多好听呀!等等语言威慑诱导学生,这样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头的引子,长笛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有的学生讲描绘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描述的是夏天的原野上,鲜花盛开,小桥流水,蝴蝶飞舞的美丽景色。他们认为春天蝴蝶还没生出来呢。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只要认为描写的是一种景色就可以了。
在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一些器乐体裁的内容、风格、演奏形式和作曲技法时,教师只可作简短介绍。要让学生根据这些介绍自己去认识音乐和理解音乐。在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时,可选一些较为简单明了的小型作品让学生分析,逐渐提高对音乐句、段、章的认识。初中音乐教材和思考与练习音响资料中有简短介绍。要复听音乐作品,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如我在介绍音乐的主题、副题、呈示、展开、重复、对比;和中国的作曲技法,如:合头、合尾、鱼咬尾、句句双等时,我们可将乐谱抄于黑板或投影仪展示来进行简短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复调音乐作品。就主调与复调而言,复调音乐是高于主调音乐一个层次的。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大师级的作曲家的作品中,都会有一些复调因素在里面。就是创作或改编的小品也会用复调的技法去修饰一下。复调音乐更能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楼台相会中,小提琴与大提琴如泣如诉哀怨缠绵的对比式复调,掐死倒好处地表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情感。
至于复调的技法,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如对比式复调:⌒⌒模仿式复调:~~支生性复调:-声部进行,可用同向进行:-↗↗;平行进行:;反向进行:;斜向进行:;声部交叉:;简单的图示,一目了然,使学生理解了复调高深的理论。
三、要根据不同学生欣赏不同音乐,不要用高深音乐难为学生
音乐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曲,人有高雅与粗俗之分(但这种粗俗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我国广大城乡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平存在着许多差异,客观上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和教学水平,基于这一现实,音乐欣赏课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就拿※※市来讲吧,※※市与周围各县不一样,每个县的中心区与五郊四邻又不一样,中心各校区也不一样,音乐班与普通班不一样。要根据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的层次进行教学。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照顾到的是中层次学校的学生,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则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材,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而且必须了解和懂得中外音乐文化知识。但针对各地学校的情况,教学要有所不同,对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音乐班学生,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而对于一般的中学生,则要有选择的教学和简单地介绍了。我曾经到过几个学校听课,课余时间做了一次调查,问学生:你们是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更喜欢现代流行音乐呢?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更喜欢流行音乐;问现代的流行音乐包括哪些内容时,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呗。可见现代的流行歌曲对音乐教育的冲击和在青少年的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的大呀!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中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平。
就流行音乐而言,早在《学校审美教育全书》中有这样的解释:流行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概念,在20世纪中,常有人把通俗易懂、轻快流畅、比较接近古典音乐的顺乐或音乐喜剧(例如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等)称为轻音乐,把时尚流行的歌舞,特别是通俗易懂的歌曲称之为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包括各种形式、各种体裁的声乐曲和器乐曲(例如: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一些歌舞音乐、电视配乐以及世界流行的地方性音乐)。就流行音乐的特征:通常短小精练,器乐曲常作机械的反复和简单的`变奏,而且多即兴演奏。并且认为流行音乐多为此时此地的创作音乐,多数未得到公认的经典之作,因而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欣赏者具备较高的欣赏水平去正确认识它。但就目前中学生认识水平而言是达不到这个层次的。我不赞成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当前一些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教学一些大陆的、港澳台的以及国外的一些流行歌曲。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引起我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在音乐课上,应该开发学生的审美与能动能力。音乐教师更不能听之任之,学生说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教师就教学社会上流行的歌曲。我们不能说流行歌曲都不好,但是现今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流行歌曲,格调低下,歌词不伦不类,对学生起不到激发向上,积极进取,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但我也不反对对流行歌曲加以疏导和介绍地去欣赏,因为他们毕竟是在社会上和青少年心目中影响面太大了,一定要改变学生认为的流行音乐只有流行歌曲的不正确认识。对不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整体素质教育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征,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的联系。这时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能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能掌握就足够了,而且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样要求的。
四、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但不要盲目随意
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鉴赏力和感受力。一段乐曲或歌曲光听教师的弹奏或演唱远远达不到欣赏的效果。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运用直观形象手段,通过放录音、幻灯片、影像资料等手段,能够将作品更准确形象的表现出来,同时较易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内涵的能力,并陶冶情操。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先放一段录像,动静并置、远近呼应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理解。一群牧羊迈进朝霞,山村姑娘提着篮子走向村野--提示乐曲内容清晨放牧的情景,碧草青青,溪水潺潺;一群顽童们正在忘情地追逐嬉戏--暗示乐曲欢快的情绪和节奏;星星点点的茅屋农舍,家家户户的缕缕炊烟;小姑娘头上清新秀丽的野花,还有牛背上悠然吹笛的牧童--展示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衬托着乐曲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再配上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曲调,这样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去理解作品、深情投入地欣赏乐曲。
但是电教手段的运用也要慎重选择,切勿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在媒体选择及运用上要注重实效,从音乐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比如,欣赏音乐《天鹅湖》片断,虽然教材上写明了教学内容是了解什么是舞剧音乐,重点也是欣赏音乐,但在媒体运用上电视及DV就要比录音机的效果好。它能够把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通过舞蹈演员的形体动作帮助自己来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思想,同时,也明白了舞剧音乐与其他音乐的不同。
运用电教手段,省时高效,声、形、图、文并茂,可以创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激活音乐课堂使学生大道乐的境界,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唱歌及欣赏水平。但是电化教学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相信经过教师们不断去努力求知、探索,音乐电化教学的前景将更为为壮观,电化教学之路也将越走越实。总之,要组织好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辛苦和智慧,需要教师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展示出自己的才艺、发挥出自己的综合知识能力;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才会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xx)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懿颖(20xx)《谈音乐教材中的有关问题》中国音乐教育
[3]杨兆新(20xx)《音乐教育在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6
一个学期即将过去,回顾前一时期的音乐课教学,下面两个方面体会较深。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乐魅力、愉悦学生身心、健康快乐为本的教标。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2、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
3、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一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孩子们需要美,追求美,那么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空间,让他们踏上寻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我的课堂教学中,孩子们是开心的!快乐的。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7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如:用懂音乐的耳朵来聆听世界万物之声;用聪慧的眼睛来捕捉人类、大自然乃至宇宙的美的瞬间;用稚嫩的双手描绘出心中充满童真的音乐的.蓝图。),从而引导出学生丰富的敏感性。那么,作为音乐教育者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我认为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
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从课内,切忌音乐教师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政治理论课,应该让“乐、情”始终贯穿整个音乐课堂。
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教师紧接着再趁热打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此引导后的效果如下:学生们有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有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有跃跃欲试想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的……教师只需微笑地带着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您的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的表达方式作出一定的评价,您的第一个想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的目的就已经在自然而然中达到了。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8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本校是师范大学音乐附中,更加提升音乐教育。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
我作为一名刚刚音乐教学的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与提炼,多写教学随笔,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多听本学科和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做到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不段进行学习,进行反思。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与学习,以下两方面的体会较深。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一,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二、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有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初三毕业后,个别音乐基础好些的学生可报考我校艺术特长班,为将来深造打基础,为了强调这个要求,把我校优秀高三学生作代表,给她们表演、做示范,学生反响强烈;三、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四、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较弱、有音乐特长班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半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多参与省市艺术节等活动,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
音乐学科知识所涉及的范围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各种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音乐知识,鼓励音乐创作。如教学《卖报歌》、《金蛇狂舞》等音乐家聂耳先生的作品时,用同学们喜欢的《三毛流浪记》讲述旧社会儿童的苦难生活,为歌曲学习铺设情感路线,再进一步运用网络查阅聂耳的相关资料,形成理性知识,了解作者的同时对作品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在师生的互探中,学生有意识地将能力付诸于实践,真正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指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过程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学”的主体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学生理解而教。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9
进入太谷中学已经三年了,对其学校的制度和运作,以及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方式深有体会。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我们应该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因此,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在太中的生活是愉快的、是累心的、是新颖的、是学习的。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10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诉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以歌曲“早晨的歌”为例:甜甜的风,微微的笑,早晨的空气多么好,露珠儿闪,树影儿摇,一扇扇门窗打开了,晨光里书声琅琅起,大路上人们在长跑,树上的鸟儿也在叫,告诉人们要起早,啊,早晨好,早晨好,早晨的歌儿多么美妙,这甜美的音色,轻快的节奏,诗一般的语韵,将学生带入清新的户外世界,在迎接明天的太阳,这将会激励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优美的朗诵韵律的激发下进行歌唱,定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形象美
在歌唱中,许多学生五音不全,节奏不准,强弱不分,因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在教学中,这往往是薄弱环节,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兴趣索然。教师应借助语言的直观性,形象生动的启发引导。如讲音阶,用板书,画成级高不等的阶梯形,醒目标出半音关系的音级,并说明音的阶梯与普通阶梯的区别,再强调音高的顺序排列及mi、fa、ti、to间的`半音关系,然后教师在琴上弹奏音阶,用这种直观的教学语言增添了学生兴趣,易于记忆。
三、讲究教学语言的意境美
法国名家卢梭说:“除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
在欣赏课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管弦乐曲“春乐序曲”这一作品展现了我国人民在节日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喜庆欢腾场面,欣赏这一作品,教师先播放春节序曲的音乐,然后在这轻快动人的旋律中让学生
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节日的欢乐场面中,兴奋陶醉,使他们仿佛看到多姿多彩的秧歌舞、优美飘洒的农绸舞,滑稽活泼的民间杂耍,看到人们尽情地歌唱幸福的新生活,憧憬美妙的未来。教师再有意识的作意境的描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紧接着欣赏全曲,听完后再要求进行简短的讨论,描述节目中各种喜人热闹的场面,情景交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这样的经典名著,需先作较详细的乐曲介绍及内容介绍,挖掘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讲述作品。听了详细的介绍,再欣赏全曲,那抒情的引子音乐生动的呈示了,复杂多变高潮展开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现了音乐美感,回味无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协奏曲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欣赏课定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11
基本描述:这是一节以音乐为主的综合课,它结合了美术学科的音感作画,使之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同时也解了我国及世界自然地理概况和风土人情,巧妙地把艺术及人文地理结合起来,从中引出本课教育主题:“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学生课前的收集资料非常的好,课上很踊跃的表现自我,很有创意思想。课堂气氛活跃,表现方式方法多样且灵活。学生非常喜欢,效果非常好。
分析与思考:
1、本课是尝试把艺术课综合来上,也就是把音乐与美术结合,自己认为,艺术本身是一体的,动静交替,就像音乐中的节奏一样,要有起伏,学生开始感觉很新颖,不觉枯燥乏味,有的.学生说:太好了,我们既能听到好的曲子,还能赏识到优美的图画,老师让我们自由选择表现形式,使我们没有压抑感,很放松。课堂气氛活跃。
2、情境教学,以游戏及多种形式教学,使课与教学改革的步伐同行,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
3、发挥学生优势及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了学生创新思维。
结论: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开阔视野。
第四篇:中学音乐教学反思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1
进入太谷中学已经三年了,对其学校的制度和运作,以及校长的办学理念和方式深有体会。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 音乐课的备课不同于语文、数学,不需要把注意力过多地放在某些知识点或者技能技巧的掌握程度上。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可以先给自己设计 这样的几个问题以供反思。例如:“学生对本课的民歌熟悉程度如何”,“怎样设计学习民歌的教学方式会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等等。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备课也不会流于形式。因为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所以在备课中设计的反思还是以提高兴趣为主。如果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特别有兴致,或者无动于衷,就该问问自己是什么原因,积累经验教训,并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以求得最佳效果。
课堂不是车间的流水线,一成不变,同样的教学方式方法,五十名学生可能有五十种不同的反应。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对症下药。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也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因此,在课堂上发生的种种“意外”,就可以成为很好的反思材料,提供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
我们应该听其他教师的课,学习他们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等等。反思假如我上同样内容的课,会有什么不同,什么相同,我从中得到了哪些启发等等。音乐教师往往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长,比如器乐,比如声乐,我们要善于利用自己的特长,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利用。
因此,作为新课程背景下的音乐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地去提高教学水平!
总之,在太中的生活是愉快的、是累心的、是新颖的、是学习的。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初中音乐教学反思小学音乐教学反思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2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如:用懂音乐的耳朵来聆听世界万物之声;用聪慧的眼睛来捕捉人类、大自然乃至宇宙的美的瞬间;用稚嫩的双手描绘出心中充满童真的音乐的蓝图。),从而引导出学生丰富的敏感性。那么,作为音乐教育者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我认为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
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从课内,切忌音乐教师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政治理论课,应该让“乐、情”始终贯穿整个音乐课堂。
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教师紧接着再趁热打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此引导后的效果如下:学生们有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有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有跃跃欲试想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的……教师只需微笑地带着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您的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的表达方式作出一定的评价,您的第一个想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的目的就已经在自然而然中达到了。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3
基本描述:这是一节以音乐为主的综合课,它结合了美术学科的音感作画,使之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同时也解了我国及世界自然地理概况和风土人情,巧妙地把艺术及人文地理结合起来,从中引出本课教育主题:“保护环境、关爱地球,热爱大自然”。学生课前的收集资料非常的好,课上很踊跃的表现自我,很有创意思想。课堂气氛活跃,表现方式方法多样且灵活。学生非常喜欢,效果非常好。
分析与思考:
1、本课是尝试把艺术课综合来上,也就是把音乐与美术结合,自己认为,艺术本身是一体的,动静交替,就像音乐中的节奏一样,要有起伏,学生开始感觉很新颖,不觉枯燥乏味,有的学生说:太好了,我们既能听到好的曲子,还能赏识到优美的图画,老师让我们自由选择表现形式,使我们没有压抑感,很放松。课堂气氛活跃。
2、情境教学,以游戏及多种形式教学,使课与教学改革的步伐同行,充分体现了课改精神。
3、发挥学生优势及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展了学生创新思维。
结论: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教学手段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开阔视野。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4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形成一种标准教学程序:
1、先介绍作者生平;
2、介绍作品时代背景;
3、介绍主题(可先聆听一遍);
4、介绍作品结构(可聆听若干片断);
5、完整的欣赏全曲。
于是,一切尽在教师的导听之中。而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有了很多的感触,再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我觉得有几点要重视与把握的,现将其分述如下,与大家共勉:
1、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以利于音乐欣赏
初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来校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因此音乐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认为学音乐仅仅是为了娱乐,这就给上音乐课增加了难度,不认真听讲,更不细心欣赏作品。面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习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美国的(神经学、心理学以及物理学)专家联合研究得知:音乐不但可以让猛兽安静下来,对人类有更多的益处。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欢音乐,一出生就对音乐有反应。空间推理能力强可提高思考逻辑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在21世纪找到好工作,因为所有行业都会需要能够运用高科技的人。学习音乐可以让思维更清晰让人更容易专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处理得更好,并可有效疏解各种压力,使人身体要健康。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需我们每个人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只有较高的素养,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才有创造力,社会才能更快发展,由此可见学习音乐有多么重要。
2、流行音乐与音乐欣赏巧妙结合
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流行音乐易被人们传唱,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很具体现青春活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热衷于它非常自然。教师无需禁止学生去听去唱,并且在音乐欣赏时可选用一首与欣赏作品内容相关或相近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染力,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可事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通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再去欣赏《辽阔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体验其意境。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美”的气氛环境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观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它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接受方式,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比其它姊妹艺术来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又给欣赏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促其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音乐艺术的天空。
3、要“听”中“思”
音乐欣赏特别强调“静”,这是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静则思,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光明行》,听前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以写好的几个问题如:这个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绪如何?你听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有目的的聆听与思考。结果,听一遍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曲子是有二胡独奏的;速度是:快等等。虽然问题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审美功能,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4、是要“听”中“说”
有些乐曲学生没听过,不熟悉,兴趣不大。遇到这种情形,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乐曲形成的过程以及情感特征,尽量缩短学生与乐曲之间的距离,并使他们逐步融入乐曲所表现得意境。也可以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像《百鸟朝凤》,我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全神贯注的欣赏,之后用一个词语或一段话把自己的感受描绘出来。于是各种各样的词语诞生了“争执”“百鸟争鸣”“清晨”......
上面仅是粗浅的谈论了音乐欣赏中的教学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问题在于随机创造。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会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将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5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是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内容成功实施的重要手段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作为音乐教师,除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以外,还必须注重语言修养,追求课堂教学语言诉韵律美、直观美、意境美、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突出教学语言的韵律美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的是对着人的心灵谈话的艺术。”在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型中,歌唱中的音准、节奏、力度、速度等基本要求是应注重的,然而对歌曲的二度创作————挖掘演唱者对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则更重要,这就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进入歌词意境。教师采用朗诵的形式,浸润学生的心灵,朗诵歌词要注重情感的投入,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以歌曲“早晨的歌”为例:甜甜的风,微微的笑,早晨的空气多么好,露珠儿闪,树影儿摇,一扇扇门窗打开了,晨光里书声琅琅起,大路上人们在长跑,树上的鸟儿也在叫,告诉人们要起早,啊,早晨好,早晨好,早晨的歌儿多么美妙,这甜美的音色,轻快的节奏,诗一般的语韵,将学生带入清新的户外世界,在迎接明天的太阳,这将会激励学生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在这优美的朗诵韵律的激发下进行歌唱,定能收到声情并茂的效果。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形象美
在歌唱中,许多学生五音不全,节奏不准,强弱不分,因而,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而在教学中,这往往是薄弱环节,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兴趣索然。教师应借助语言的直观性,形象生动的启发引导。如讲音阶,用板书,画成级高不等的阶梯形,醒目标出半音关系的音级,并说明音的阶梯与普通阶梯的区别,再强调音高的顺序排列及mi、fa、ti、to间的半音关系,然后教师在琴上弹奏音阶,用这种直观的教学语言增添了学生兴趣,易于记忆。
三、讲究教学语言的意境美
法国名家卢梭说:“除绝少例外,音乐家的艺术绝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是在于能够使人们的心灵接近于(被描述的)对象存在本身所造成的意境。”
在欣赏课教学中,讲究语言对意境的营造极为重要,从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各种场景,人物情感,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寻找音乐形象进入意境。管弦乐曲“春乐序曲”这一作品展现了我国人民在节日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喜庆欢腾场面,欣赏这一作品,教师先播放春节序曲的音乐,然后在这轻快动人的旋律中让学生
插上想象的翅膀,驰骋在节日的欢乐场面中,兴奋陶醉,使他们仿佛看到多姿多彩的秧歌舞、优美飘洒的农绸舞,滑稽活泼的民间杂耍,看到人们尽情地歌唱幸福的新生活,憧憬美妙的未来。教师再有意识的作意境的描绘,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紧接着欣赏全曲,听完后再要求进行简短的讨论,描述节目中各种喜人热闹的场面,情景交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欣赏这样的经典名著,需先作较详细的乐曲介绍及内容介绍,挖掘作品的潜台词,并以强烈的感情色彩讲述作品。听了详细的介绍,再欣赏全曲,那抒情的引子音乐生动的呈示了,复杂多变高潮展开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再现了音乐美感,回味无穷,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协奏曲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欣赏课定会给学生留下终身难忘的印象。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6
“同学们都会拍球吧?”
“怎么拍?”(只有右手动作)
“注意手指要弯曲,手心向下,有弹性!”我与学生们一起“拍球”。目的是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同时掌握我所要求的要点。
“好,下面我们拍点花样出来。像老师这样中间拍一下,左边拍两下,右边拍两下,空中弹一下,一共几下了?”(六下)
“好,老师把刚刚的拍球路线画在黑板上。”我及时板书,内容就是6/8拍的指挥图示。
“请同学们边看黑板的图示,边和老师拍球。”
“右手会拍的请举手。”“真好!再给你们一个任务,用左手反过来拍。对!也就是与右手相对着拍。”我及时地把指挥图示反过来呈现在学生面前。
一时间,孩子们在我的领导与引导下,从右手拍到左手,再到双手对称拍,好不热闹。
渐渐地,我从口数节拍“1、2、3、4、5、6”变成了哼唱刚刚学过的6/8拍的《晚风》,于是孩子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在给自己指挥呀!
指挥图示的教学,一直是音乐教师比较头痛的内容,既使孩子们有乐动的天性,可一涉及到画图示,也会百般的无趣与错误频出,更别提让他们正确画出指挥图示。所以我想出了拍花球的方法,引导他们直观、形象地记忆。“中间一下,左边两下,右边两下,右边两下,再弹回去,重新再来。”球拍出了花样,也学会了指挥。
下课了,孩子们,再我的一再催促中,边口念“口诀”,手挥图示,缓慢地挪动脚步,走出教室。
玩中学,学中玩,音乐课上,让我和孩子们都受益匪浅。看着这一张张兴趣盎然的小脸,一双双舞动的小手,我笑了。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7
一、堂视频欣赏课
这是我为高一年级上第一堂音乐课,由于教参等配套光盘要迟一些到位,又不想让新学期的第一堂课在平淡无味中度过,便思索着有没有什么办法让第一节课深深吸引住学生,使他们从中得到艺术享受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知识。
在我校另一位音乐老师——李老师的帮助下,我决定同剪切的视频上一堂名为“贝多芬交响乐”的欣赏课,专门欣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和《第六交响曲》(田园交响曲)。
同学们提前便进入音乐教室,一进教室就被背头彩电上的定格影象所吸引,纷纷问:“老师,我们今天要看什么电影”我说:“你们喜欢这种视频的形式吗”,他们说:“喜欢!”“那么,我们今天就欣赏贝多芬的交响乐,好吗”“好!”学生们高兴地回答。
这节欣赏课共剪切了十段视频,每一段都有对贝多芬音乐及生活的不同描述,每播放一段视频,我会为学生进行相应的概述和讲解。学生们聆听着贝多芬笔下美妙的音乐,欣赏着精彩的画面,不仅懂得了贝多芬如何与残酷的命运进行抗挣,如何在耳聋状态下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更领悟了贝多芬在身心受到双重打击下,独自承受痛苦,却将乐观与积极撒播人间的高贵品质。
课堂显得很安静,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为了更好地活跃学生们的思维,在由我讲述的部分中,我设置了一些与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去欣赏,当他们从中找到答案时,都争先恐后地发言。
在这节课将近尾声时,我不经意地问了一句:“谁会弹贝多芬的钢琴曲”没想到有一位女同学举起了手。我又问:“能为大家表演一段吗”她说:“可以,但不太熟了。”“没关系,一小段就可以,大家为她鼓掌!”我很高兴地说。这位女同学演奏了一段《月光奏鸣曲》,从我的内心非常感谢这位女同学,不管她演奏得怎样,她愿意与老师配合,敢于展示自己就足以得到赞赏。她的演奏结束了,我不由得第一个鼓起掌来,整个教室也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说真的,这节欣赏课所达到的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想。经过调查,学生们平日里,听的最多的还是通俗音乐,原本以为学生不再情愿欣赏和了解离我们已有两百年的贝多芬了,但实践证明,只要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手段,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拉近现代人与那些早已逝去的伟大音乐家之间的距离。我想,也许真正造成距离的不是时间,而是心灵。只要身为教师的我们用心构建起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就会缩短因某种无知与偏见而产生的距离。
评价:
一、从教师角度
对我而言,今天的收获改变了我以前认为高中生不喜欢古典音乐的看法,以为课上一定会乱糟糟的,老师必须板着脸来应付,其实有时如果能多尝试一些教学方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音乐课也能引起更多学生的兴趣。教师身为一名“引导者”,要富有不断创新的精神,并善于借鉴前人的优秀经验,才能构建好学生与音乐之间的桥梁,从而引领学生走进美妙的音乐世界,也能让自己在工作中更好地成长。
二、从学生角度
经过这节欣赏课,我相信今天所领悟到的东西对我今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上,运用视听并穿插讲解与问题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完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当今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高中生未必不如教师的眼界开阔,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往往非常强。所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运用更多的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借助现代化的手段,适时地向学生展示一下自己的专长等等,都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鲜活,生动,更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果教师能多动一些心思,一定会得到学生的认同,这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打好基础。
三、师生角度
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建立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每位从教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只有爱自己的职业,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为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好基础。心理学认为,放松状态有利于发展创造思维。营造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师生关系处于一种平等,信任,理解的状态,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与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8
我国中小学的音乐教学都是以“美育”为核心,音乐专业领域的视唱、练耳、乐理、歌唱等基础课程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教学。因此,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如何让这些满怀憧憬的但是又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专业”学生持续不断地努力向前?相信所有的高中音乐专业教师也都在思考着这些问题
一、在欣赏和鼓励的氛围里实施教学是最有效的教学
这些高中音乐专业学生大多数对音乐专业知识一无所知,他们有很高的学习热情,但是不知道学什么、怎样学,他们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学习音乐专业,也不知道自己的专业之路能走多远,他们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选择音乐专业。因此,可以这样说:学生非常看重老师对自己的态度,老师的激励就是他们坚持向前的最大动力。
但是,对于这些音乐初学者,他们在各个方面都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要特别注意:不说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话,不说影响学生自信心的话。老师一定要做到:就事论事、就问题谈问题。千万不要对学生的智力、人格、或品德进行评论批评。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老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学生出现这些问题的不同根源进行分析,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老师的每一句话语、每一个教学行为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了解、关心与帮助。
二、视唱练耳—音乐高考的另一主科
“视唱练耳”是重中之重。何为“视唱练耳”:视唱,即考核一个人的唱(奏)乐谱的反应力和准确性。练耳,即是考核一个人对单音、音程、和弦、节奏、旋律的听辩与记写能力等。
大多学生都不太喜欢视唱练耳,因为视唱练耳与声乐、器乐专业的训练相比,枯燥无味了许多。它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来学习训练,特别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而且成绩的提高不像其他科那么明显。再加上高中生本来学习时间就很紧张,所以有些同学在此方面下的功夫还不够。况且还有的学生似乎在此项上“先天性不足”。要把视视唱练耳提高到与主考项同等重要的地位,既要集体训练,更要个别辅导,要认真研究学生在学习态度、识谱、听音、记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老师一定要坚信学生在此方面是没有“先天性不足”的,引导学生在此项上狠下功夫,只是要下功夫、找方法、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学好。
总之,音乐高考专业的科目繁多,每一科都需要进行系统而又科学的学习;高中生的文化学习任务很重,大多数音乐专业生的专业基础又比较差,他们的思想情感很容易波动;再加上高中音乐教师较少,一名教师大多兼上多种专业课。
高中音乐专业教师只有具备了超凡工作热情、严格的专业精神、坚定的教学信心和不竭的爱生之心,才能够在“艺考热”不断升温的的今天,体验成功的喜悦。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9
如果没有乐器图片与声音的有机结合,西洋交响乐队中的每一件乐器不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比如单簧管和双簧管这两件乐器,在外形上极相似,如果没有图片,单凭老师的描述,学生的记忆不会这么鲜明、深刻。而且将音乐做到课件里,省去了繁琐的放音、倒带过程,鼠标轻轻一点,就可以听到、看到,而且可以反复聆听、观看。所以碰到类似这样的欣赏课,还是应该在课下备课时多下点功夫。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上起课来轻松、活泼,课堂容量大,教学效率高,我觉得新课改下的音乐教师必须要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这项技能。
特色案例
游戏抢答
──学生喜欢的巩固教学手段
“老师,我最喜欢这个图片,请点击坐在月亮上的女孩。”随着我的鼠标轻轻一点,舒曼的大提琴独奏曲《梦幻曲》从远处慢慢地飘了过来。“是大提琴演奏的”“是《梦幻曲》”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抢答。“可是谁又能说说曲作者的情况和这部作品的相关知识?”我的提问显然有一定的难度,教室里霎时间安静下来,大多数同学瞪大眼睛看着我,也有的同学好似在思考……这时一位女生站了起来“是德国的舒曼吧?”我赞许的点了点头,“还有呢?”这时钢琴弹得不错的常乐站了起来“老师,《梦幻曲》是舒曼的钢琴曲集《童年情景》里的一部作品,换成大提琴演奏,我觉得是因为大提琴的音色浑厚、低沉,更能表现梦幻的主题。”“好,每个组分别加上10分!”
我真的太高兴了!在刚刚结束的新课讲授──乐曲欣赏环节,我带着学生们用20分钟的时间聆听了五首乐曲,容量真的很大,可我认为学生若能掌握与乐曲相关的更多知识,会对作品有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所以第一遍的听赏虽然时间很紧,我还是轻描淡写地讲了一点,可是我的讲述并没有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注意。但在以“游戏抢答”为主要手段的课堂巩固检测这一环节时,个别特长学生的抢答却让全班每一位学生以最短的时间对作品的相关知识做了了解,并且记忆在脑海里。
我和我的学生们真得很喜欢这种巩固教学的手段。抢答游戏可以激起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的记忆力在短时间内提到最高。而且小组合作参与游戏,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合作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以抢答游戏代替我们平时课堂上的巩固检测和课堂小结,你不想试试吗?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10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随着学生学业的加重,音乐课在他们的眼中是副科,是学与不学都无关紧要的课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多音乐知识都不能被很好地运用起来。这就对我们音乐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更好的去设计一堂音乐课,才能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吸引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达到课堂所追求的展示音。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针对学生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充实课堂,激发学生兴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调。
唱歌课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我发现现在的学生喜欢唱歌,可是却不喜欢唱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喜欢唱象周杰伦等一些现代的流行音乐,难道是音乐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与学生现在的心灵差距太大了吗?通过我的观察不是这样,以前所谓的“唱歌”,就是老师教会学生唱会旋律就可以了,也不管歌唱的方法和歌唱的状态,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教师对歌曲的创作背景做简单的介绍,比如有的歌曲离我们现在的是生活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像一些抗战时期创作的歌曲,如:《松花江上》《游击队之歌》,现在的孩子们包括我都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显然对歌曲的感情就很难掌握了,那么学起歌来的兴趣自然就没有那么高涨了,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这种题材的歌曲时,应该对歌曲的时代背景做详细的介绍,最好是结合DVD等有关影像资料让学生真正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教师以正确的歌唱方法来引导学生来演唱,这样本来单调的课程就会丰富起来。
音乐对学生的美育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其中蕴涵着道德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体验。因而在欣赏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仔细地聆听乐曲,张开想象的翅膀,在广泛的时间、空间里遨游,用心去感受、体验音乐的美。一般来说,音乐有打动自己,感动别人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音乐的内涵上。在这节课上,我没有过分的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而是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这样就会激起学生创作音乐和享受音乐的兴趣。我认为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要以情感感人,尽量把教学内容演绎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的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激发学生积极发言的兴趣和欲望。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11
内容提要:音乐欣赏教学包括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的聆听,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地讲解、提示,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20xx年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读》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由此可见要上好一节欣赏课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学校提供设备支持,更离不开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音乐欣赏要注重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尊重学生独立的见解和感受;要根据学生地域水平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欣赏,恰当的选择电教手段进行辅助。只有如此才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音乐欣赏;简析;理解;分层;电化教学
20xx年以前,我国的音乐课教学包括四方面内容:唱歌、欣赏、乐器和识谱。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把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领域,丰富了音乐欣赏的内容。音乐欣赏教学成了音乐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纯地听,它的基本任务在听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作品的内容。通过音乐欣赏,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且能在欣赏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但欣赏教学又无法而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多次听课的感受,也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教师的教材简析要详略得当,不要不讲或多讲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在理解欣赏教材透彻的基础上已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通过教师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等内容表达出来,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进入兴高采烈或伤感深重等情感状态。这样,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欣赏活动。教师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和愿望,激起情感共鸣,而教材简述是学习课文内容的开端,学生一般是通过听教师口述看教师表演,听音乐旋律来感受感化的。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有必要对学生作以介绍,但这种纯知识型或理论性的介绍尽量删繁就简。要抓住乐(歌)曲的重点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点到为止,绝对不可以过多地讲解。我以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总以为应该把乐曲所涵盖的内容要讲深讲透,唯恐学生不理解,结果讲得多听的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后来,通过阅读音乐欣赏教参,方晓得自己教学中的弊端。但同样也存在着另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不讲或者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学生,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毕竟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不够深厚,对音乐的理解只能是处在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教师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提示,欣赏教学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了。
那么教师在简短的介绍中应向学生讲些什么呢?
最首要的两点: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如是声乐曲,那么它是那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如: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这些内容一般在音乐欣赏教材中都会提到。但是对于演唱、演奏者和词作者及作曲家的介绍,教材中有的介绍,有的则需要靠教师去查资料了。另外,声乐曲的演唱特点和风格,以及器乐曲各种器乐知识性的介绍和演奏方法、乐队的配器等知识,就要看每位教师自身对这些技术性知识了解和掌握多少了。背景因素,即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社会中产生过激昂振奋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和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另外,这些作品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如伴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而产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我们在了解了香港和澳门及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之后,再来听听唱唱这些感人的歌曲,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音乐欣赏教学要从感受音乐的要素入手。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这样,学生们就渐渐学会了如何去欣赏音乐。教师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之耳,对于不懂音乐的人再美的音乐对他都没意义。在欣赏音乐教学中切忌过多的作曲式理论分析,学生最讨厌听这些。教师对作品的和各种体裁用简单的A、B、C提示即可,不可过于专业化。尤其是中国古典的音乐作品,句、段、章法并不那么规整,无法用我们在学校所学的作曲理论去生搬硬套,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中国的音乐作品大都是表现的一种精神,注重音乐的意境和精神意味,讲究的景外之景、韵外之致,思与景谐,就如同印度音乐的拉格精神。音乐不象文学,它没有具体形象的描写,大都为抽象的理念(旋律美)。因此,我们不能误导学生现在音乐是在讲(描写)什么。音乐的可感形象就每位欣赏者而言是不尽相同的,这也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种类的最主要特征。
二、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教师不要框架学生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正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是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作品,特别是一些近现代作品,决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介绍文字。就如同毕加索的现代化,有的人竭力推崇,但也有的人就是不喜欢。教师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学生,诸如这是某某大师的杰作、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多好听呀!等等语言威慑诱导学生,这样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头的引子,长笛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有的学生讲描绘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描述的是夏天的原野上,鲜花盛开,小桥流水,蝴蝶飞舞的美丽景色。他们认为春天蝴蝶还没生出来呢。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只要认为描写的是一种景色就可以了。
在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一些器乐体裁的内容、风格、演奏形式和作曲技法时,教师只可作简短介绍。要让学生根据这些介绍自己去认识音乐和理解音乐。在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时,可选一些较为简单明了的小型作品让学生分析,逐渐提高对音乐句、段、章的认识。初中音乐教材和思考与练习音响资料中有简短介绍。要复听音乐作品,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如我在介绍音乐的主题、副题、呈示、展开、重复、对比;和中国的作曲技法,如:合头、合尾、鱼咬尾、句句双等时,我们可将乐谱抄于黑板或投影仪展示来进行简短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复调音乐作品。就主调与复调而言,复调音乐是高于主调音乐一个层次的。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大师级的作曲家的作品中,都会有一些复调因素在里面。就是创作或改编的小品也会用复调的技法去修饰一下。复调音乐更能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楼台相会中,小提琴与大提琴如泣如诉哀怨缠绵的对比式复调,掐死倒好处地表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情感。
至于复调的技法,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如对比式复调:⌒⌒模仿式复调:~~支生性复调:-声部进行,可用同向进行:-↗↗;平行进行:;反向进行:;斜向进行:;声部交叉:;简单的图示,一目了然,使学生理解了复调高深的理论。
三、要根据不同学生欣赏不同音乐,不要用高深音乐难为学生
音乐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曲,人有高雅与粗俗之分(但这种粗俗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我国广大城乡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平存在着许多差异,客观上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和教学水平,基于这一现实,音乐欣赏课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就拿※※市来讲吧,※※市与周围各县不一样,每个县的中心区与五郊四邻又不一样,中心各校区也不一样,音乐班与普通班不一样。要根据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的层次进行教学。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照顾到的是中层次学校的学生,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则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材,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而且必须了解和懂得中外音乐文化知识。但针对各地学校的情况,教学要有所不同,对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音乐班学生,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而对于一般的中学生,则要有选择的教学和简单地介绍了。我曾经到过几个学校听课,课余时间做了一次调查,问学生:你们是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更喜欢现代流行音乐呢?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更喜欢流行音乐;问现代的流行音乐包括哪些内容时,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呗。可见现代的流行歌曲对音乐教育的冲击和在青少年的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的大呀!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中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平。
就流行音乐而言,早在《学校审美教育全书》中有这样的解释:流行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概念,在20世纪中,常有人把通俗易懂、轻快流畅、比较接近古典音乐的顺乐或音乐喜剧(例如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等)称为轻音乐,把时尚流行的歌舞,特别是通俗易懂的歌曲称之为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包括各种形式、各种体裁的声乐曲和器乐曲(例如: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一些歌舞音乐、电视配乐以及世界流行的地方性音乐)。就流行音乐的特征:通常短小精练,器乐曲常作机械的反复和简单的变奏,而且多即兴演奏。并且认为流行音乐多为此时此地的创作音乐,多数未得到公认的经典之作,因而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欣赏者具备较高的欣赏水平去正确认识它。但就目前中学生认识水平而言是达不到这个层次的。我不赞成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当前一些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教学一些大陆的、港澳台的以及国外的一些流行歌曲。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引起我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在音乐课上,应该开发学生的审美与能动能力。音乐教师更不能听之任之,学生说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教师就教学社会上流行的歌曲。我们不能说流行歌曲都不好,但是现今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流行歌曲,格调低下,歌词不伦不类,对学生起不到激发向上,积极进取,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但我也不反对对流行歌曲加以疏导和介绍地去欣赏,因为他们毕竟是在社会上和青少年心目中影响面太大了,一定要改变学生认为的流行音乐只有流行歌曲的不正确认识。对不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整体素质教育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征,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的联系。这时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能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能掌握就足够了,而且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样要求的。
四、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但不要盲目随意
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鉴赏力和感受力。一段乐曲或歌曲光听教师的弹奏或演唱远远达不到欣赏的效果。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运用直观形象手段,通过放录音、幻灯片、影像资料等手段,能够将作品更准确形象的表现出来,同时较易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内涵的能力,并陶冶情操。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先放一段录像,动静并置、远近呼应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理解。一群牧羊迈进朝霞,山村姑娘提着篮子走向村野--提示乐曲内容清晨放牧的情景,碧草青青,溪水潺潺;一群顽童们正在忘情地追逐嬉戏--暗示乐曲欢快的情绪和节奏;星星点点的茅屋农舍,家家户户的缕缕炊烟;小姑娘头上清新秀丽的野花,还有牛背上悠然吹笛的牧童--展示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衬托着乐曲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再配上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曲调,这样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去理解作品、深情投入地欣赏乐曲。
但是电教手段的运用也要慎重选择,切勿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在媒体选择及运用上要注重实效,从音乐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比如,欣赏音乐《天鹅湖》片断,虽然教材上写明了教学内容是了解什么是舞剧音乐,重点也是欣赏音乐,但在媒体运用上电视及DV就要比录音机的效果好。它能够把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通过舞蹈演员的形体动作帮助自己来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思想,同时,也明白了舞剧音乐与其他音乐的不同。
运用电教手段,省时高效,声、形、图、文并茂,可以创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激活音乐课堂使学生大道乐的境界,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唱歌及欣赏水平。但是电化教学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相信经过教师们不断去努力求知、探索,音乐电化教学的前景将更为为壮观,电化教学之路也将越走越实。总之,要组织好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辛苦和智慧,需要教师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展示出自己的才艺、发挥出自己的综合知识能力;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才会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xx)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懿颖(20xx)《谈音乐教材中的有关问题》中国音乐教育
[3]杨兆新(20xx)《音乐教育在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中小学音乐教育
中学音乐教学反思12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和“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本校是师范大学音乐附中,更加提升音乐教育。因此,作为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
我作为一名刚刚音乐教学的教师,我认为更应该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与提炼,多写教学随笔,从而发现问题,学会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多听本学科和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做到在教学中学习,在学习中教学。不段进行学习,进行反思。回顾一个学期的教学与学习,以下两方面的体会较深。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一,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二、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有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初三毕业后,个别音乐基础好些的学生可报考我校艺术特长班,为将来深造打基础,为了强调这个要求,把我校优秀高三学生作代表,给她们表演、做示范,学生反响强烈;三、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四、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较弱、有音乐特长班的特点,在使用音乐新教材的同时,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
1、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半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多参与省市艺术节等活动,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
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
音乐学科知识所涉及的范围广,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学习的各种能力,让学生自主探索音乐知识,鼓励音乐创作。如教学《卖报歌》、《金蛇狂舞》等音乐家聂耳先生的作品时,用同学们喜欢的《三毛流浪记》讲述旧社会儿童的苦难生活,为歌曲学习铺设情感路线,再进一步运用网络查阅聂耳的相关资料,形成理性知识,了解作者的同时对作品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在师生的互探中,学生有意识地将能力付诸于实践,真正让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指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过程的重心放在促进学生“学”的主体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学生理解而教。
第五篇: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案例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案例
音乐的课堂需要音乐,在理解、掌握了音乐的基础上,再去挖掘音乐之外的附加值,如人文性、情感性、德育性等。本节课的主题是合唱与欣赏,下面我就这次课作一反思。
1、合唱意识的培养
本堂课以欣赏为主,在体会第二部分的抒情片段时加入了合唱教学。由于是在尝试期,因此还存在在很多不足之处。对于合唱教学的方面也不是特别懂,试教时也在摸索更好的办法,学生感觉也有点生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很好的体现出合唱的效果,学生合唱意识也较淡薄,这是以后在教学中该改正的。
2、演唱习惯的培养
演唱习惯的培养并非是一日就能达到的,它需要长期的训练,培养。在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可能过分的注重于歌曲的学唱,而忽略了演唱习惯的培养。因此在本堂课毛病也同样出现了,我想,这就是在以后音乐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教学设计
本堂课以欣赏为主,合唱为辅,合唱的加入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体验歌曲的情感,感受音乐。整堂课下来,感觉还比较顺,但是自我感觉课的设计针对五年级的学生,似乎教材挖掘地还不够深,可让学生的欣赏程度再加深,这是以后欣赏课该注意的,不应该走形式路线,而应该实在、扎实,真正让学生学到点东西。
以上几点,是节课体会较深的东西,希望能够通过这次活动以及反思感悟到音乐教学的要领,继续自己对教学的热情和努力。
新课程不仅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要求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应成为学生探讨新知识过程中的合作者、促进者、教师要在新的课程环境下重新塑造自己。在近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也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心得,现总结下:
1.多一些自由,少一些限制。允许学生从事有意义的独立学习活动;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想说就说;可尝试取消举手点名发言的做法,学生随时可以站起来。一年级音乐教材中有一课是学唱《跳绳》这首歌,我有一个环节是安排让个别学生上台来跳绳的,但是学生一听可以上来跳绳都非常激动,结果有半个班的学生都跑上来了,顿时没了该有的课堂秩序,这种情况在以往是不被允许的,正想叫他们全部回到座位上坐好,却忽然接触到学生们那一双双溢着光彩的大眼睛,我的心顿时软了下来,就让大家边唱歌曲边来跳绳,结果竟然还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反对“自由化”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一些行为和言论的“自由”吧!
2.多一些创造,少一些模仿。教师应该多组织一些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使学生想创造、敢创造,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敢于怀疑书本、教师、他人的观点,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能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新问题。我听过一节公开课,内容是欣赏《鸭子拌嘴》,我们知道《鸭子拌嘴》是一曲由民族打击乐器演奏的乐曲,没有固定的音高。这个老师在给学生听完后问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乐曲好听吗?”结果有几个胆子大的同学却回答“不—好—听!”我觉得这首乐曲如果没有经过正确的引导,学生是不太容易能体会到其中的妙处的,那他们说不好听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可是这位老师显然没有想到会是这种回答,一下子连词都接不上了,接着恼羞成怒地用生硬的语气说了句:“这么好听的乐曲,怎么会不好听,你们有没有认真在听?”那些回答不好听的同学顿时没了精神。在后面的教学中,虽然老师的讲解生动有趣,但是课堂气氛却一直调动不起来。很显然这位老师的回答是欠考虑的,学生也有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有新思路、新观点、说真话、说实话。如果当时老师没有急着否定学生而是用启发性的语言对乐曲进行生动的说明,我想学生们一定会口服心服的说《鸭子拌嘴》是一首好听、有趣的乐曲的。还有,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把自己为歌曲编配的动作教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而现在我采取了让学生自己或是以小组为单位自行来为歌曲编排动作,最后来比比看谁的动作编的好看、编的新颖。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还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是一举两得。
3.多一些开放,少一些封闭。教学要求遵循教学大纲,但教学内容不拘泥于课本。联系社会、生活科技选取素材,学科知识渗透,实现教学内容开放。动画片《西游记》学生非常爱看,而当中的两首主题歌学生更是耳熟能详,针对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我就把这两首歌曲搬进了课堂,“猴哥,猴歌,你真了不得„„”“白龙马,蹄朝西,驮着唐三藏,跟着仨徒弟„„”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异常高涨。
4.多一些讨论,少一些讲解。成立自学讨论学习小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学习责任依存关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讨论;自学讨论活动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使讨论经常化;自学讨论活动有充足的时间,使讨论得到深入;教师和学生都能容忍他人的不同看法,形成民主化讨论氛围。这里要强调的是,讨论必须是有效果、有意义且目的性强的。必须要以解决问题为最终目标,像一些简单的问题就不需要花上大把时间拿来讨论了。
以上点滴是本人在这学期低年级音乐教育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想,我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